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时间:2023-04-09 08:15: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精选13篇)由网友“元宵”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体育教学改革方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篇1: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4、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及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意义

1、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先进资源,在课余时间各项场馆向学生全面开放。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发展特点,及学校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优点;由于打破班级建制、年级界限,同学之间互不熟悉,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可使年级之间、同学之间增进沟通,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诸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专长、学生的特长,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空间。

4、把校运动队、有运动特长的学生的专项运动纳入体育课堂中,有利于校各个运动队的建设.

五、开设自选“套餐”的具体操作过程

设想一:

(一)课程设置

1、分别在三个年级每周开设3学时体育课(每学年每个班级

96学时)修满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 。

2、依照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特点出发,在

学校三个年级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设三套“套餐”,

每周有一节课上必修课,另两节上选修课,身体素质练习随课堂进行。

3、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合稍胖或稍瘦学生学习的套餐,如有氧健身操、跳绳、游泳比较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二)“套餐”内容的设置

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通过对全校学生的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篮球、足球、排球、棒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武术、散打、跆拳道、游泳、轮滑、健美这些项目。我们从这些项目中选出供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可重复。如乒乓球项目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特别喜欢,那麽每个年级都设该项,每个年级设两套套餐供学生选择,另外给特殊学生设一套适合他们学习的套餐,在三个年级同时还开设必修课(田径和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贯穿每节课。

初一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 体操

套餐一: 乒乓球游泳 排球 健美操套餐二: 羽毛球轮滑 排球 跆拳道

套餐三:跳绳 排球 游泳有氧健身操(适合

身体较胖的学生)

初二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 体操

套餐一:足球 乒乓球游泳 健美操

套餐二:篮球 棒垒球散打 健身拳

套餐三:跳绳 乒乓球游泳 有氧健身操(适

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初三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 体操

套餐一:篮球 乒乓球 手球 防身术 套餐二:足球 羽毛球 游泳 太极拳

套餐三:跳绳 游泳素质练习有氧健身操

(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篇2: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全面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参照南安市确定实施“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校学校“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目标,以聚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渐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二、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率先推行“先学后教,提高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实验途径,积极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班情、学情的“有效教学”特色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科研校本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目标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新型课堂。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教改实验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轻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教学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实验途径,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班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引导实验教师认真领会有效教学的精神实质,吃透实验各环节的操作要领,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改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推出一批教学水平能体现新课程特点,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骨干,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深化校本教研,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以“改进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为突破口,把“先学后教、提高学习能力”有效教学与我校校本教研制度结合起来,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等形式,研究和解决有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以有效教学

研究为核心的教研机制,真正让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施“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将以推进“有效教学”改革为契机,有针对性的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改革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有效教学”的管理机制,真正落实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以管理改革促质量提升,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三、实施范围

(1)学校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2)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四、实施原则

1、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将研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在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互助学习原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教学研究活动为平台,组织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积极营造互相听课、评课、平等研讨的氛围,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3、自我评价反思原则:教师个体通过集体备课、教后感、听后感等形式,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总结问题,找出方法,提高能力。

五、实施策略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保障有效教学行动各项内容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有效教学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管理、组织、规划和推进。

我校学校“构建高效课堂”课改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 王校长

副组长: 阚副校长

成 员:

(二)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加强校内外教师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开展有效教学理论读书、观看教改先进学校经验光碟、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活动,提高广大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集中分析排查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效低效教学行为”,帮助实验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激发实验积极投身教改的热情。

2、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在二、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率先推行,进行探索实践,

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骨干带动”等方式,在全校逐步推开,全面推广。

3、搭建平台,宣传交流。邀请市进修学校教研室专家来我校进行业务培训、现场培训指导,同时派实验教师到外校观摩学习或者请相关实验校教师到我校上指导课;对实验目的、要求、措施、意义等方面进行宣传,鼓励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并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邀请各级领导、学生家长代表深入课堂观摩,体会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4、认真总结,强化反馈。鼓励实验教师积累研究经验,及时总结阶段成果,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叙事等。做好各期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能力对比分析,注意实验文字、图片或音像等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到专人管理,分类归档。进一步加强过程的监督与评价,实行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月查制度、期评制度,完善《教师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健全实验评价机制,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实施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三)立足实际,解决问题。

1、示范引领,解决教师转型问题 发挥有效教学推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利用专题研讨活动、观摩评议活动、有效教学“同课异构”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转型。利用同科共备的备课方法,发挥教师间优势互补作用,完成优质教案与优质课件,达到资源共享。

2、拟定项目,解决学习方法问题

(1)有效问题的生成研究:以课前预习研究为内容采用“引导—点拨—自主创新”的研究模式展开研究。

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教师引扶。教师指导学生设置预习内容为主;第二阶段:重点点拨。这一阶段逐步体现学生预习内容设置主体作用,教师只要纠偏改差、重点点拨即可。第三阶段:自主创新。最终实现学生独立预设预习内容的目标。此研究课题从三个层面入手:①预习内容的研究。包括预习题目、内容、题量的合理科学设置等;②预习方法的研究。包括学生读、写、画、说等不同方法的选择应用;③预习的有效性研究。通过多种途径,评价预习题目设置的有效性,总结提高。

(2)有效问题的解决研究:以解决预设生成问题的方法训练为主,通过说、写、画、问、评等多种形式,利用“小组合作——个体展示——集体深化”的研究模式进行。学生自备课堂练习本一个,根据实际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训练的侧重点。如: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的指导,学生表达的措词用句训练、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3)有效训练的拓展研究:“问题训练单”内容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学生所困惑的共同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进行精心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难度要根据学生能力适当把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投放”给学生,每个小组在“学科小组长”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尽量提高准确率和合格率。

通过以上专题项目训练,引导学生逐渐适应有效教学的角色转换需要,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四)加强指导,优化策略

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要求实验教师认真设计导学案,认真研究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研究学情,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教学方向,真正做到“勤于课前”,力争使导学案充分体现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学会为宗旨,以学生会学为目标”的理念,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鲜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课堂讲解不超过20分钟,努力实现“先学后教,问题评价”。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精心筛选,分层布置,容量适中,形式灵活,符合学生实际,及时反馈不同类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把课内外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

六、实施步骤

1、目标是建立若干个“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教学改革学科试点班级,并进行实质性研究与探索,初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案例。

2、目标是深入研究与探索、认真总结与改进,形成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为实践研究探索阶段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 ,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课改实施方案。

2、通过各类形式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为有效教学的开展做好前期舆论导向和理论基础。

3、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与讨论,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已正在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查找

现有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无效低效教学行为,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观。

4、开设有效教学实验,确立实践——反馈——实践——提高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对探索出的已有经验和成果积极认真地进行总结、整合,并通过实验班科任教师上课改达标课,对承担有效教学实验课的个人进行有效评价,从各科中选出课改效果显著的教师上观摩课和示范课,把在课改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升华、整合,通过教研组评课讨论,最终形成有效教学的校本模式。

(二)为实践研究总结提升阶段(201x年7月—201x年6月)

1、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统计写出实验报告。总结已有经验,反思存在问题,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形成完善的有效教学管理体系,推动有效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

2、进行课题研究相关展示活动。

3、开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促进教师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解决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成果,并继续推动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七、实验要求

1、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要将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贯穿于实验全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改革。

2、各实验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精细工作、创新工作、注重实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切忌走形式、图热闹、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做法,以免贻误学生,给学校实验工作造成阻碍和影响。

3、各班级要加强对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每周组织召开小组长会和学科组长会议,了解学情、指导小组活动。各科任老师要利用课堂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适应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4、各教研组结合周教研“中心发言人”制度的落实,抓好实验教学的听课、指导、研讨等工作,每周组织听课至少一节,教研活动时间要认真研讨,把有效教学作为教研组的重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5、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有效教学”研讨会,解决问题,交流经验。通过实践,使参与老师基本达到对有效教学模式熟练驾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篇3: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本年度,我校各项工作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妥善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务,努力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二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三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根据我校实际,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管理目标,完善各项制度,本学年度总体遍地计划如下:

一、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

本年度,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政治学习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让他们对待学生应有“爱生如子”美好品德,以自己的行动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习做人的道德,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二、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探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机会。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教育才能发展。

首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带领大家学习有关课改精神,摒弃旧的教学观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实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假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书籍及所授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新课标之间异同点,把握教学脉络,每周四、五进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注意收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充实教研学习的内容,切实使教师把教学理论用于课堂教学,有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来丰富教师备课的内容。引导教师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入体会,研读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出就是抓好备、教、批、辅、考五个基本五五环节,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前提。

1、本年度,我们将加大备课力度,采取不定时的推门听课,查看所备与所教的内容是否一致性,打破备、教不一致的现象,切实要钻研教材,熟悉新的课改精神,因材实教,超前一周备课。不允许课一半备课笔记以“抄”光的现象。同时,加大集体备课,鼓励教师敢于创新,积极提供教学资源。备课笔记做到每月检查一次,备课的内容力求详细、工整,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同时填写教学后的心得。

2、教学时,教师语言要规范,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严禁体罚学生,转变教学的旧观念,把教学时间让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转换课堂角色,教师努力转变观念,成为民主型、合作型、研究型的教师。

3、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出现的错误应及时反馈给学生,纠正其错误,杜绝“√”“X”到底的不负责的现象。控制布置机械抄写的重复性的作业,更不得有体罚性的作业。作文批改有眉批和总批,加大写小练笔的次数,培养学生支持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对待作文评语提倡多鼓励、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语、数两笠的课堂作业以基础训练,作文为主,其他作业为辅,作业批改要同步,及时,不得有漏改、缺改,代改的现象,作业量要严格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不得加重学生生的作业负担。每月教导处将对各科作业全面检查,分别记放教师业务档案。

4、辅导:注意平时辅导学生是每教师应尽义务,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须花费一定的心血,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利用早读和活动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带可以利用其他业余时间分类指导,培养优生,转化差生,促进中等生,整体提高。对学困生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

5、考核:逐步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条件,要支持中学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中学要减少书面考试次数,书面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同时建立完整的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各项考核细则,做到集中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完善评价体系。

四、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大考课力度

1、落实课程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加大考课力度,杜绝教师私自调课或不按课表上课的现象。

3、加强艺体常识课课堂教学的规范化,杜绝把此类课采取不定期查访活动,真正把艺体常识课落实到位。

4、课堂教学禁带与教学无关的书刊、报纸等书籍,违者以旷课论处。

5、本年度将继续开设英语课,着重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及兴趣。

五、提高教研质量

1、建立健全教研组织。本学期对语数外教研组及综合教研组,做到职责分明,各负其职。活动正常的开展,各教研组要加强课题研究,教改动向的讨论,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研质量。

2、继续抓教师的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鼓励中青年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接受新的教学信息。

3、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观摩课,公开课等,开展“比教学”的活动,让教师之间进行互听互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本年度每位教师上两次公开课,提供互学的机会。(2)每位教师每学期听别人课不少于8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教导主任不少于20节,听课要认真记录并有针对性的评价意见,教研组长签字,教导处盖章方可有效。听课采取“推门听课”制度。(3)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撰写一篇教学方面的论文,总结经验,不得有抄袭,敷衍的现象。

六、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

本年度我们将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外知识更好地服务于课内知识。同时要认真落实一年级的地方课程。

七、其它方面

1、本年度教导处将分别举行中高年级演讲和乒乓球比赛,作文比赛,对获奖的学生与辅导老师给予一定精神与物质奖励。

2、进一步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这样有得于教师职责的晋升,职务的评定,提供有力的证据。

3、建立竞争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成果来根本30%浮动工资,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加强各年级平行班级的考绩,评比工作,对奖励资金合理分配,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大锅饭”现象。

5、尽师满足教师在教学方面所需要的器材和书籍,努力做好教师的后期服务工作。

篇4:作文教学改革方案

作文教学改革方案

缘起:我是一名有教龄的语文教师,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看到作文教学有以下弊病:

教师组织作文随意性强,学生写作盲目应付,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与条理性!

作文批阅方法死板,语文教师没有改革作文教学与创造性工作的权利!

作文教学因管理置后,已处于死胡同,实效性极差!管理者唯教育局是从,唯外行是从,唯上级是从,越管理越差!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舍弃直线走曲线实在可笑!

提高实效才是终极目标,怎样提高实效才是教研之本!有方法有措施教师却因管理的碍手碍脚无法施展,是作文教学最大的障碍!

走捷径,出奇招,只要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不管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是红的,还是绿的,就都尽可能地给以绿灯让充分应用!

打破框框,才能有突破!打破束缚,才有有进步!打破常规,才能有特色!打破迷信,才能有创意!

措施办法:

1急需自编一套系统性与条理性极强的作文训练教材。

2教材分年级编写,依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为主线,以学生实际写作水平为基准,落实由简单到复杂,由造句与成段,由段落与全篇的'训练!

3批阅应以学生互批为主,教师个别范文批阅为辅,切不可以教师批阅为主学生批阅为辅。解放教师就是解放学校最大的生产力;放手学生互批互学竞争学习就是学校最大最丰富最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

4倡导学生一学期交一本日记本,以普通作业本为日记本样本,不要求教师必须全批全改,以周查阅也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写作习惯!

5学校管理要有特色,要活!别总是扣分扣分的,抹杀人的创造力,放弃良好教学资源。

6谁能给教师足够的时间,谁就能遥控学校发展的美好前程!谁就能左右学生成长的速度与质量!谁就能扬名于教育事业的口碑!

注:若有本单位领导看到此文,千万别计较,此乃吾之思想而已,无他意!

篇5:探索体育新课程改革方案论文

探索体育新课程改革方案论文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其的可操作性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也探讨和论证,既有肯定也有疑问,并且也说出了自己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些解决的办法,我们应该群策群力来不断完善它,为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指导作用,使得学生身体、心理和谐发展,从而做到“健康第一”。

关键词:体育 健康 新课程 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快乐

前言

体育要确立健康第一的宗旨,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以达到健康为目的的课程。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而健康的获得离不开身心的基础。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不仅强化了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也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

新课程确立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的思想,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在教学与锻炼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建立新理念、改变旧观念

1.1 身心健康和谐统一

心理卫生学研究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相连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心理健康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跨栏跑练习时,除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和跨栏的节奏感的同时,还可以用刘翔奥运夺金这一感人事迹,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创设生动的组织形式,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1.2 发展全体、兼顾个体

“健康第一”要求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健康水平和身体情况,有针对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全体学生在体育中不仅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更要使他们得到健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发展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确立终生体育观念。

学校体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积极发展学生个性的独立性、创造性,体育教学应视学生具体情况予以个别对待、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其最大限度地有助于学生摆脱陈规旧习。允许学生相互交谈、议论、提示和鼓励,游戏和竞赛中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叫喊等。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可以给学生充分夫人空间,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提倡学生要有创造精神,勇于质疑,以表现自我和潜能发挥,来展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1.3 学生主体、主动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而是应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的过程,领悟学习的知识技能。有些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放开一点,可以让学生自主组织形式和自行安排内容,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安排内容,并自行组织练习。允许各种进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难度,如不同人数的篮球赛、足球赛等,使学生会判断,会选择。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理解、探究与创新,并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反思。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验,使学生的学习从强迫性转化为自主性,进而培养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创造性,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 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整合和创新

2.1 优化整合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单单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不能与现在的教学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来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并加以整合和优化,现今的教学模式很多,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启发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分层递进”、“合作式”教学模式等。为此,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些模式,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是体育教师们应该较好地掌握的。笔者认为,要想较好地掌握和合理的运用这些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模式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要分析其优缺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其运用的价值有多少,是否值得运用和借鉴;其次,要对模式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的需要从这些教学模式中选择出适合教材内容的操作性强的、实用的、价值高的、效果好的,还可从各种教学模式中选择出各自的精华部分再进行整合,进行创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出符合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模式,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不断修正,逐步完善,做到选择模式、优化模式、整合模式、创造模式。

2.2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都是一门艺术,体育也不例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这样才能融益智、健身、添趣于一体,从而启迪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体育教学应以活泼、自由为主,将封闭式的传统体育教学,发展成为开放的现代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加强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原本单调的教学内容具有新意,唤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学练时做到入趣、入情、入境,获得生动的主动体验。例如教学生跳远,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可以先不讲解跳远的有关动作要领和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相象自由发挥,让他们自己思考,怎样的跳跃动作是比较合理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示,要求学生对各自的跳远动作进行评价,教师再进行讲解几种不同的跳远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自己的跳远技术,这样就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跳远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快乐中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3. 多方位组合、多角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单一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体育丧失了兴趣。《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强调的是从多方位和多角度来进行评价的,也就是评价的多元化,应多激励学生,评价的功能应以激励学生为主,应以学生的进步为标准来实施评价。对一个学生实施评价时,不仅重视学生的体能和技能的进步,更应重视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和“健康第一”的宗旨。正确地评价学生应该是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方法应该是科学的、多样的,做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定量和定性、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过程和结果等的评价相结合。评价应从原来的“达标”发展到向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多方位多角度评价转化,使体育教学评价真正转移到“发展学生智力,调节学生心态,健全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最重要的目标上来。从而真正体现体育的“健康”职能。

4.对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4.1 选项学习的可行性

打破班级的界限,实行选项分组学习无疑有利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利与提高某些运动项目的水平提高,有利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当然在城市里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条件好,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很到位,学生选项上课有较好的场地设施和比较充裕的教师配备,上课的效果肯定也很不错,学生也能真正学好体育,运动技能也能很好的提高。可是在农村学校由于场地设施和师资条件的限制,开展选项学习就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不高,教师往往是顾着这组就顾不了那组,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就会有影响。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着手,从学生中挑选出各类体育的尖子。在分组学习时,可以起到教师的作用,做好教师的小助手。这样教师就不会顾此失彼,学生也可以很好的学习各选项。同时也可以选用有一定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来进行兼职、客串体育教师做某些选项的指导教师。农村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自身的特点和当地开展比较多的体育活动来进行定项,不需要一成不变的照搬教条,应因地制宜的开展体育新课改的进程。

4.2 如何进行体育评价

现在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现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时的实际操作会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异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异样性,评价学生的体能还有一定的标准,可评价学生的技能时就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有统一的尺度,评价的结果多为教师的主观判断力。学习水平段的划分和学生掌握学习水平也全凭体育教师的主观的判断,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技能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有待更好的研究和论证。

4.3 学生体质能否得到真正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学生的体质有下降的趋势,直到20世纪末,发现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身高现在普遍低于日本人!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为了有效的改变现在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选项学习以后,学生的运动量是否够。我们现在的新课改是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出发的,也就是快乐的学习体育。日本的体育讲究的也是快乐体育,可日本将“快乐”定义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而我们的快乐思想却不是这样的,我们是在嘻嘻哈哈中上好体育课。我们的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是否只是一味的快乐,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现在学生的意志品质普遍较差,经过学生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的学生喜欢选一些趣味较浓,运动量不是很大的运动项目,较苦较累的项目选的人寥寥无几,其中田径项目几乎无人选。在我们所谓的快乐教育中,学生的体质是否会真正得到提高,需不需要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5 结束语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它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基础上,更重视体育对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作用上。如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锻炼的能力等等。学校体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主要重要职责。在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围绕“健康第一”的宗旨,教育出“健康”的,高素质的人。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来不断完善它。使新课程的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季 浏 胡增荦 《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日本文部省 中学体育学习指导纲要,

篇6: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部分教师已率先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首先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观点对照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目中无“人”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那种把学生当着等待灌输的容器的“满堂灌”、“填鸭式”且置之不论,就是那些所谓“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灵性的人呢?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2、组织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

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加以科学利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教师尽可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培养小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课堂上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教师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与进步。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情感。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

(2)、学生互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互相评价。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

1、朗读法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把文章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让他们去细细品味。除了范读外,还可让小学生自己进行朗读。学生朗读使教师与学生跟教材的距离均衡,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分组读、接龙读、齐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贴近教材,感受文章节奏。

2、想象法

人的思维力、想象力非常奇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又点燃了学生热情的火花。在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同时,让学生闭目,发挥想象、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课文中的景色美、人情美、意境美。使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3、表演法

让小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自感受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生动、直观的理解。通过表演法不仅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运用动作、语言、表情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帮助记忆。

4、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也就是求同辨异法。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让学生找出同类型不同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点,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开拓思维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5、悬念法

悬念是指人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往往使人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需求。悬念所造成的这种“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注意力加倍集中,求知欲尤为旺盛,思维更加敏捷。

6、故事法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生动有趣的东西。挑选一

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既丰富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7、音乐法

音乐能提高人的鉴赏水平,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推动人们奋发向上,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小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问题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有些教师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取代朗读,课堂上听不见琅琅的读书声。而《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读达到对语言的理解、品味和积累,获得情感的熏陶。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未轮流发言完就草草收兵。合作学习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更重要的是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3、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活动要有一定的比例。有些教师课堂上过多地让学生活动,最终导致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有困惑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思维,并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4、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强调学生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探索精神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5、课堂上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的时间要适当控制。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必须为本课学习任务服务。如果安排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的时间偏长,反而影响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应把激发兴趣作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避免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以前,在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是被灌输的器皿,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阅读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体精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篇7: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1、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学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由原来的“要学”变成“会学”。

2、能够引导小学生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只要教师提出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乐意去学。如果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锻炼思维,拓展思维,使思维素质产生发散和迁移。

3、可以小学生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小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之所以对课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壮美为之赞赏,对不幸人们的同情……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4、能够锻炼小学生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阅读文章时,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及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各种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满足感及成功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从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自然上升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多层次、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学效益立竿见影!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及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作文教学中的评议、修改)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在口语交际课上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三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二阶段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求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语文课程标准》也体现了对个人的独特见解、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中年级(3----4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判断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正常的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同时,侧重对中年级的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第三阶段培养高年级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量剧增、信息传递速度快捷、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和传播媒体的飞速发展,要求每位合格公民都要具备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变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拓展视野,获得选择、判断信息的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标准5--6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标准5--6年级)。”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还应从生活出发,把生活和课堂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课前作一些准备,从书籍、电脑等媒体中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所以,教学中,教师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应侧重对5----6年级学生培养在准确认识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运用信息,并重视信息的表达形式和表现结果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将小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篇8:公车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加快推进我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严肃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转变公务出行观念,改变公务出行方式,把中央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合理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降低公务交通运行成本,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努力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基本形成符合安徽省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应坚持以下原则:从严从紧,应改尽改。严格核定保留车辆编制,能取消的公务用车,按规定一律予以取消;公务出行能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保障的,一律交给社会和市场。厉行节约,保障出行。将节支率作为制定实施方案的底线,确保改革后的公务交通支出低于改革前公车运行成本。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保证必要公务出行不受影响,严禁出现“既坐车、又拿钱”的现象。统一部署,分级负责。省级在抓好对全省公车改革指导、协调的同时,重点抓好省直党政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的改革,省辖市负责市本级及所属县(市、区)、乡镇公车改革工作。规范透明,接受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规范操作程序,认真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6月底前完成省直公务用车改革,9月底前完成省辖市本级改革,12月底前完成县(市、区)、乡镇改革。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适时推进。

二、参改范围

(一)机构范围

各级党政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参公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机关)。事业单位、省属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待中央部署后再适时启动。

(二)人员范围

在编在岗的厅局级及以下公务员、参公单位管理人员和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鼓励省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和市、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其他岗位人员,按照总量控制、严格管理的原则,在中央核定的岗位范围内,由省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确定,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三)车辆范围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四)其他

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地税)和省经信委、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省检察院下设机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属地化原则,与驻在地统一标准,由省级主管部门负责与所在地同步推进,所需经费按原渠道供给。省直管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所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执行。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

1.合理确定保留公车数量。全省党政机关保留公务用车,严格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根据主要职责、工作性质、人员编制、内设机构和实际工作需要,合理核定机关保留公务用车编制。

省直机关各单位原则上保留1辆机要通信和4辆以内的应急用车。省属参公事业单位与其主管部门不在同一城市办公的,可保留1辆应急车辆;与主管部门在同一城市办公的,原则上不保留应急车辆,人员编制数纳入主管部门一并核定应急车辆编制。在确保节支率的前提下,省辖市、县(市、区)可根据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确定保留一定数量的公务用车,改革后保留的公务用车,原则上不再配备到部门,要建立跨部门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用于部门机要和应急保障。在社会化交通方式提供不足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也可用于保障各部门跨区域出差、下乡等公务出行需要。

2.合理确定执法执勤车数量。按照中央规定,我省配备执法执勤用车的部门(系统)仅限于:法院、检察院、公安、纪委(监察)、司法(含监狱)、农业、地税、工商(市场监督管理)、林业(含森林公安)、食品药品监管。本着改革与保障并重、改革后实现节支的原则,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比例,按现有编制数(扣除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原则上省级不超过30%,市级不超过50%,县区及以下不超过60%。原有车辆配备管理严格、基数小或先期已进行车改压缩了车辆及交通条件复杂、统算节支率高、建立跨部门综合执法用车平台并承诺在两年内到位的地方可按省辖市不超过60%、县区及以下不超过70%标准执行,超过90%的不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为保证改革后执法执勤公务不受影响,各参改执法执勤部门保留车辆具体比例可根据自身情况分别研究确定,不搞“一刀切”。既要防止出现“既拿钱、又坐车”的问题,又要避免为了足额拿到补贴、盲目压减车辆影响执法执勤公务的现象。省属驻肥以外单位执法执勤用车保留比例按照当地同级保留比例执行。

除中央确定的17个执法执勤部门外,对确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其他部门,按照低于执法执勤用车保留比例核定留用车辆,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建立跨部门的综合执法车辆管理服务平台。

3.改革普通公务出行方式。改革后,行政区域(城区或规定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省直机关交通补贴使用范围为合肥市城区(不含四县一市),省辖市、县(市、区)要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距离等条件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避免出现补贴标准与保障范围不相适应的现象。超出保障区域进行公务活动的,按照差旅费相关规定执行。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差旅费管理相关规定,做好交通补贴范围与差旅费保障范围的衔接工作。

在公共交通服务薄弱的地区允许地方党委和政府适当保留少量调研和接待用车,保留比例按照不超过现有车辆数的35%保留,保留车辆以中巴车型为主,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

4.保障特殊情况公务用车。各地跨部门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和综合执法用车平台车辆,可用于重大抢险救灾、事故处理、突发事件等不可预测事项,具体由各级政府应急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在应急预案中另行制定特殊情况下公务用车保障办法。

(二)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1.交通补贴标准的确定。按照节约成本、保障公务、便于操作的要求,综合考虑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等因素,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省直机关和各省辖市改革后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总额,省直和各省辖市整体节支率均不得低于7%。节支率达不到要求的地区,要相应降低补贴标准。

我省执行不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交通补贴130%的标准。各省辖市之间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省直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层级按照正厅、副厅、正处、副处、科级及以下(含行政编制工勤人员)五档划分。具体标准在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省辖市及所辖县(市、区)公务交通补贴层级划分及标准,可不与省直机关相对应,由各市根据当地实际自行确定。省辖市及所辖县(市、区)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2.交通补贴的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统一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

为解决单位内部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平衡问题,允许各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不超过本单位补贴总额的10%作为统筹资金使用。采取统筹的单位应制定统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公开透明。

(三)妥善安置司勤人员

1.安置原则。按照“以人为本、依法合规、各司其责”的原则,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多途径、最大限度地安置司勤人员,不得将司勤人员简单推向社会,特别要做好工作年限长、年龄较大的司勤人员安置工作,确保安置工作平稳顺利。

2.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各参改单位应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对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通过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方式确定上岗人员,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未能竞聘上岗的,通过内部转岗、提前离岗、自谋职业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不能满足保留公务用车需要时,应在其他司勤人员中择优选用,并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做好未聘用司勤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妥善处理其人事劳动关系,维护其合法权益。

3.精心组织实施。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安置工作组,负责指导参改单位做好司勤人员安置工作。各单位要制定预案,周密部署,对涉改的司勤人员逐一宣传和解释有关政策,保证其知情权和参与权。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解除、经济补偿发放等工作。安置司勤人员所需必要支出,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四)公开处置取消的公务用车

对取消的公务用车,先调剂使用、后统一处置,由公车主管部门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向社会统一公开处置。要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取消的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本级国库。处置后收回的公务用车号牌,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规定处理。

对暂时未能处置的车辆,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过渡性车辆服务中心(过渡期原则上为三年)或社会化车辆租赁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提供有偿出行服务,司勤人员优先从这次改革未聘用的司勤人员中公开、择优选用。各级政府不得变相为车辆服务中心等提供财政性补贴,不得借此成立新的公车服务管理机构,不得长期闲置车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管理保障

(一)加强留用车辆管理

各级党政机关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实行编制管理,编制数量和配备标准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科学确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要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对执法执勤用车进行核定和规范。留用车辆从本单位现有车辆或同级其他单位取消的公务用车中选取,不得另行购置。配置更新时,用于机要通信、相对固定路线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应当使用新能源汽车,按照《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国管节能〔〕293号)要求,确保全年购买新能源汽车达到一定比例。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机要通信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保留的公务用车实行标识化管理,执法执勤用车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省公务用车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修订《安徽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二)健全财务制度管理

要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完善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配套的财务制度。各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按照在编在岗人员数量和职级核定补贴数量,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擅自扩大补贴人员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三)完善公务出行保障体系

各省辖市、县(市、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城镇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完善出租车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积极发展适合公务出行的市场化交通定制服务,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确保改革后公务出行得到有效保障。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并推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批省直机关和省辖市改革方案,组织实施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省直各参改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车改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各省辖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审批市直机关及县(市、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组织实施市本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地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进行细致统计测算,周密制定改革方案,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舆论引导,凝聚共识。要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广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典型经验和成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凝聚改革共识,使广大公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努力为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严明纪律,强化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监督检查。任何单位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或固定个人使用执法执勤、应急、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审计部门要把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及政务公开范围。对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已先行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地区要按本方案进行规范。

安徽公车改革最新消息:安徽八市公车改革方案获批

“车补我们从8月底开始就领到了,每个月550元。”省直机关某厅局公务员汪永(化名)昨天告诉说,他已经领了几个月的公务交通补贴。我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省直机关首批取消车辆昨天网上开拍,引起广泛关注。但早在8月底,我省省直机关车改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记者从省车改办了解到,目前我省省级以下车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8个省辖市车改方案已获批复。

[车改进展]省直机关车改基本完成

6月29日,《安徽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获得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审批,我省成为继广东、陕西之后,全国第二批(共4省)获批省份之一。7月8日,全省车改动员大会召开,我省车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从省车改办了解到,目前,我省省直机关8月底之前已基本完成车改任务,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省级以下车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省车改办透露,截至11月中旬,我省16个省辖市中除宿州市外,其他15个省辖市的车改实施方案已上报,并根据省车改办初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省车改领导小组已批复淮南、蚌埠、宣城、池州、六安、芜湖、安庆、黄山8市的车改实施方案。合肥、滁州、铜陵、阜阳的车改方案正在会签中。亳州、淮北、马鞍山3市正在修改送审稿。

[车改以后]正科级每月领车补550元

省直机关某厅局公务员汪永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单位,目前是正科级,按照我省车改方案,从8月底开始,他每个月可以领到550元公务交通补贴。汪永告诉记者,车改对普通公务员影响不大。“我们处室的工作性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合肥,大家平时其实用到公务车的机会也不多,上下班都是公交或者自己开车。”

张林(化名)在省直机关某厅级单位担任处长。“我们单位的车补也是8月开始发的,我正处级,每个月1000元,跟其他处长都一样。这个都是公开的。”

出差多的单位尚处适应期

汪永说,以前领导出门开会是单位派车,最近已经好几次看到处长开自己的车去开会了。现在大家在市内办事、送材料,也都是开自己的车或者打车。“出去人多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开一辆车。”

张林透露,车改之前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的公务车,基本都是谁用谁申请,并没有配到处长个人。自己平时出门、上下班也都是开自己的车。车改后,单位保留了几辆车,感觉确实节约了成本。不过张林也认为,不同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对于经常出差的单位来说,刚开始确实还需要适应。张林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处室常年需要跑下面单位。“不光要跑市县,还要跑乡镇,到村里,如果不开车,一天跑几个点,确实不方便。

篇9: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为适应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公司内部分配制度和分配结构,逐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工资分配体系,充分发挥工资分配对员工激励的主导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调整工资结构与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相结合;坚持员工收入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以岗位劳动要素评价为依据,逐步实现按劳分配和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相结合;坚持工资分配与绩效考核、评估相结合,建立有效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勤奋工作、提高效率和具有较强活力的工资分配制度,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工资分配以员工岗位责任、劳动绩效、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指标综合考核员工报酬,合理拉开差距,体现岗位、能力、业绩差异。

(二)工资分配与企业效益及员工工作业绩挂钩原则。企业的工资总量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员工收入水平与岗位贡献挂钩。体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员工岗位贡献紧密结合,建立员工收入能升能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构造适当工资档次落差,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三、适用范围

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员工

四、工资结构标准

公司实行以岗位薪点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度,工资结构由基础工资、岗位考核工资、津贴、工龄和奖金四部分组成。

1、基础工资

为适应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公司内部分配制度和分配结构,逐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工资分配体系,充分发挥工资分配对员工激励的主导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调整工资结构与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相结合;坚持员工收入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以岗位劳动要素评价为依据,逐步实现按劳分配和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相结合;坚持工资分配与绩效考核、评估相结合,建立有效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勤奋工作、提高效率和具有较强活力的工资分配制度,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工资分配以员工岗位责任、劳动绩效、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指标综合考核员工报酬,合理拉开差距,体现岗位、能力、业绩差异。

(二)工资分配与企业效益及员工工作业绩挂钩原则。企业的工资总量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员工收入水平与岗位贡献挂钩。体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员工岗位贡献紧密结合,建立员工收入能升能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构造适当工资档次落差,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三、适用范围

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员工

四、工资结构标准

公司实行以岗位薪点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度,工资结构由基础工资、岗位考核工资、津贴、工龄和奖金四部分组成。

1、基础工资

定各员工的职位等级。部门负责人的职位等级,()由主管领导提出职位等级意见,由总经理批准确认。

2、初任职位等级 公司新招人员统一按照试用期间的工资待遇按照实习级标准确定。试用期满后,由所在部门经理根据工作情况拟定职位等级,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确定其工资待遇。

3、员工身兼数职的,按较高级别标准计发工资。

(二)工资标准调整

1、员工依据平时考核结果,可以定期晋升薪级。员工一年内被待岗二次的,其职位下调一级,工资标准亦相应下调。员工调整到其他部门时,由新进部门的经理重新确定其职位等级系列。

根据定岗定薪、岗变薪变,晋升增薪,降级减薪。工资变更从岗位变动的后1个月起调整。

2、职工晋升每次为一个薪级。已达到本岗位最高薪级的,不能再晋升。因有突出表现或重大贡献中的,由主管领导提议,总经理批准可提前调级或越级调级。

3、对受到各种处分的人员,处分期内不能晋升薪级。处分期满一年后方可申请晋升薪级。

4、部门经理职位等级调整 部门经理根据部门的经营状况予以上调。因业绩考核不佳而被调整为普通员工者,则按照员工职位等级系列确定报酬水平。

六、附则

(一)以上工资均为税前工资,根据国家税法,由公司统一按个人所得税标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员工身兼数职的,按较高级别标准计发工资。

(三)本方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四)本方案经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实行。

篇10: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某公司如今正在全面推行薪酬制度改革,通过实行企业经营团队的薪酬与经营业绩牢牢挂钩、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的薪酬与经营业绩不再挂钩、基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所管辖单位的绩效部分挂钩的分配办法,来增强经营者及其合作者的风险意识,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管理技能、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协助企业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同时,激发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岗位成才、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管理层面的全体人员提高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工作质量、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薪酬分配的“三个原则”

1.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管理层面实行年薪制,与组织机构改革相配套,因事设岗,因岗配人;以岗定薪,一岗一薪;薪随岗移,岗变薪动;上岗则有,下岗则无。破除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的思想观念,不以学历、职称、资历、资格、工龄论长短,而以工作业绩、经济效益论英雄。

2.坚持考核上岗、易岗易薪的原则。考核是所有员工上岗的前提,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取得上岗资格。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年薪标准,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上岗条件。管理人员上岗首先要根据岗位职责要求的条件对拟上岗者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聘任上岗。其次要对在岗工作期间的表现和业绩进行考核,完成任务突出者,视情调高其岗位,增加其薪酬;能够完成任务者按标准付酬;完不成任务或者表现欠佳者,随时降低其工作岗位,并按降低后的'岗位核发薪酬。

3.坚持靠竞争上岗位,凭业绩拿薪酬的原则。在业务技术层面上实行同岗多级制。即在岗位不变的情况下,对德才皆优、工作业绩突出、业务技术达到上一级的水平者,可以提升其技术级别,并相应增加其薪酬待遇。

薪酬分配“两个系列”

所谓“两个系列”,是指管理系列和业务技术系列。管理系列是指公司现有的管理岗位,上至董事长,下至车间管理员;业务技术系列分为五个级别,即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工作员,上至公司副职,下到一般管理人员。设立管理和技术两大系列,对公司人才而言是一个成长的阶梯,扩大人才成长的空间,可以改变公司在用人方面的“禁锢”,拓展人才培养的渠道,有利于人才健康、有序的成长。只要有才,不管有没有“位子”,都可以委以重任,从而从制度上避免了用人方面论资排辈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收入能多能少,岗位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

同时,设立“两个系列”,通过两个系列之间的互相调整,可以加强对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激励、促进作用,为公司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薪酬分配的“四个层次”

所谓“四个层次”,首先就是针对企业经营者及其合作者,实行年薪加奖惩的办法,将本人的年薪收入与公司的经营效益紧密挂钩,每月只发基本生活费,年终决算时视公司效益的好坏与经营业绩的优劣来决定经营者及其合作者的实际收入。第二就是对中层管理人员和部室一般管理人员实行不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年薪制,即将其年薪除以12,每月支付90%的固定月薪,余下10%统一由各部室负责人根据每月的考核情况,采取与“红包”类似的形式进行二次分配,从而预防“二锅饭”现象的发生。第三,对基层管理人员实行风险年薪制,即从各岗位年薪额中扣除40%作为风险年薪,与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挂钩,待年终考核后视情发放。第四,对科室工人,统一实行岗位工资制,即按规定考核上岗后按月发放岗位工资,不与经营业绩挂钩。另外,凡是有突出贡献者,将给予特殊的奖励,实行年终特殊贡献奖。

设立“四个层次”,可以通过对不同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为公司培养风险型的经营者团队、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市场化的营销团队和高素质的员工团队。

薪酬分配:“收入有高有低、有升有降”。

通过年薪制方案可以发现,在某公司的薪酬结构中,已经打破了以往的“岗位加技能”等传统的方式,不再将工作年限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薪酬待遇方面的考虑因素,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等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只要有能力,只要符合岗位的要求,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就能拿到本岗位的薪酬待遇;如果不符合岗位的要求,完不成公司的既定目标,就会被调整岗位,薪酬待遇也会随之降低。

收入有高有低、有升有降”,是某公司这次薪酬改革的一大亮点,这也是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只有通过收入的高低,来激励各级员工不断努力,同时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和竞争氛围,才能保证人才的正常成长,从而从整体上推动我们某大业的前进。

薪酬分配的“两个考核”

考核是年薪制顺利实施的保障。在年薪实施方案中规定了两个考核,即人员上岗考核和薪酬兑现考核。人员上岗考核,是指通过岗前考核,严把人员上岗关,凡是不具备条件、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从而从整体上保证公司员工的高素质。薪酬兑现考核是通过薪酬兑现前的考核,对经营者、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进行一个全面的测评,完成公司规定的任务或目标者,全额兑现薪酬标准并适当给予奖励;没有完成任务或目标者,部分或者不兑现薪酬标准。通过考核,调整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篇11:公务员改革方案

一、公务员工资改革已明确目标

根据**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工作任务,胡颖廉就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方向表示,此次改革的重点应是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具体做法有两点,一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二是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

“公务员队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基层公务员更是上情下达的关键环节”,胡颖廉认为,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地区差别不合理的问题。现实中,省与省之间最高和最低津补贴相差可达3至4倍,同一省内不同地区也存在差距,不仅挫伤了积极性,也直接影响行政效率。

其次,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就需要在“升官”的狭窄路径之外,拓宽“职级”这条路。这方面深圳走在全国前列。作为人社部批准的全国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深圳于**年和**年分两批招聘了53名聘任制公务员。**年1月1日起深圳规定所有新进入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一律实行聘任制。同时开始正式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将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三类,并为后两类建立独立的职务序列,工资待遇不再与行政职务级别挂钩。

“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将延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导向,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而且注重从制度设计上找寻出路。”胡颖廉如是表达对未来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期待。

二、最新公务员工资分配制度

(一)、基本工资:

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 3100元;正科级 3300元;副处级 3600元;正处级 4000元;副厅级 4400元;正厅级 5000元;副部级 5500元;正部级 6000元。

办事员三周年按科员对待;科员五周年按副科级对待;副科级十周年按正科级对待;正科级十周年按副处级对待;副处级十周年按正处级对待;初次套改以累计年限对应的职务待遇确定基本工资。

(二)、工龄工资:

每年60元,以虚年计算,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三)、奖励工资: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发,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继续发放。三年一调。

(四)、补助工资:

1、车补,随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基本工资÷5,逢一进十。

2、取暖补助,一年发放一次,标准=基本工资÷3,逢一进十。

3、出勤补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无故不到每日扣发30元,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等0元。三年一调。

4、山区补助,农村和山区公务员享受山区补助,标准=基本工资÷10,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5、地区差e补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区差e工资。

除养老、医疗补助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公积金、独生子女费等一切现行补助全部废止。

(五)、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确定方法:高中、技校、中专以办事员确定;大专以科员确定;本科以副科级确定;硕士以正科级确定。

(六)、退休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退休生活费=退休前工资×80%。三年一调。

三、调整工资结构

人社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已经对各省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做了调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将制定严格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在大幅降低津贴补贴在公务员工资占比的同时,也使得公务员的津贴补贴由暗转明。

上述专家说,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出台之后,受益最直接的将是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群体,对于中西部、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公务员,国家将会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主要的依据是实施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公务员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组成。基本工资标准全国统一。公务员职务高,相应级别就高,基本工资也高。从国务院总理到乡镇一级政府的科员、办事员,共分27个级别。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是12:1。

公务员工资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津贴补贴部分。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曾做过调查,现在国内公务员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占比大约是30%,剩下的就是各种名目、花样繁多的津贴补贴。各省之间,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不一致,最高与最低省份之间的津贴补贴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公务员津贴补贴也差距很大。有的省内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多达32个,最低和最高相差1.5万元/年。

**年6月,国务院颁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制定津贴补贴制度,但是对何时出台没有时间限制。现在公务员津贴补贴都是各地自行规定。

近两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在中纪委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以及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都提到严禁政府官员违规领取工资之外的津贴补贴。

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在一次讲话中说,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有超过90%的公务员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他还曾表示,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公务员晋升制度(简称“职级并行制”),将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尹蔚民所说的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有更明确的表述,就是要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现在中央已经批准一些县市,开展公务员“职级并行制”试点。有关部门也已经拟定了具体的执行办法,有关专家预计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内,中央将在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篇12:公务员改革方案

前提回顾:

20**年被认为是养老金双轨制的破题之年,《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人社部已经完成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制定,目前进入论证阶段,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根据公务员的现有工龄,经过计算补齐相应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以便成功并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中。

在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进入到论证阶段之时,公务员养老金的总体框架已经浮出水面。

“目前的方案是根据公务员的工龄进行一系列计算来确定如何补齐养老保险。”人社部高层向记者透露。

补齐养老保险需庞大资金

“职业年金和养老金一样,都是与工龄挂钩的。”

现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由企业和被保险人按不同缴费比例共同缴纳。如北京市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每月按照其缴费总基数的20%缴纳,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8%缴纳。

“公务员的养老金未来是要并入到社会养老金体系中的。”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公务员此前并没有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套计算方式,进行养老金补齐。”上述人士表示,不仅仅是养老金需要补齐,更多需要补齐的资金是和养老金一同发放的公务员的职业年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年总体工作部署中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职业年金和养老金一样,都是与工龄挂钩的。”该人士透露。

而职业年金的规模将“与公务员需要上涨的`薪酬差不多。”

因此,在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出台后,需要补齐的社会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将形成庞大的支出,而目前公务员退休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

据统计,中国现有700万公务员,养老保险补齐的年限至少为。

在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较大,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甚至存在70%~80%的差距。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微博)曾向记者介绍,“单独进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的难度非常大,所以要有全局、总体的一揽子设计。”郑秉文也参与了部分政策的讨论和制定。

对于公务员养老金并轨的资金压力,一位人社部专家并不认为压力会集中爆发,“其实,财政只需要将公务员养老保险逐年补齐就可以了。比如,只要补齐本年度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即可,不需要一下把所有公务员的养老保险都补齐,这样不会对财政部门造成太大的压力。”

实施时间待定

实行基金社会统筹,有利于均衡各单位的负担,保障全社会各单位人员的养老权益。

与社会目前热议的另一问题――延迟退休相比,养老金并轨的改革进展明显更为迅速。

两会期间,人社部的多位人士表示,20**年值得关注养老金并轨的重大突破。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也对外界表示,总理工作报告已经给出了养老金改革的时间点。

“养老金并轨方案虽然规定了时间,但是,具体实施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一位社科院人口经济学专家向记者表示,“涉及养老和退休的问题,都非常复杂。”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曾表示,养老金双轨制造成同类人员的待遇差别拉大,已到了“并轨”新时期。胡晓义称,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保险制度,实行基金社会统筹,也有利于均衡各单位的负担,保障全社会各单位人员的养老权益。

中国社科院曾在河南、福建、陕西、内蒙古、重庆五省市的份调查问卷显示,在领取了养老金的人中,近40%的人都认为养老金过少,甚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而立即提高企业养老金和降低事业单位养老金都是不现实的,知情人士透露,“通过起点和过程管理,重新分出公平的养老金层次,最终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被融入到广义的收入分配改革中,与收入分配改革制度结合起来。”

提高养老金覆盖率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负担,目前,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20%。而最近推行的新《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劳务派遣人员与正式员工需要同工同酬。

记者了解到,**年8月中旬,有关劳务派遣的民间讨论会议曾在北戴河举行,其中,“民企和国企都来参加了,民企主要认为实行同工同酬的成本非常高,尤其是上缴社会保险的成本太高。”

最新消息:

昨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称,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的范围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根据《决定》,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决定》要求,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决定》要求,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先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征收、管理和支付的责任。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依法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决定》要求,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决定》要求,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决定》要求,建立健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筹资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决定》要求,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普遍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加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决定》要求,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水平。各地要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适当充实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服务设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同时集中受托管理其职业年金基金。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京外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关系转移、待遇核定和支付等工作。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业务经办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由省级统一集中管理数据资源,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决定》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直接关系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准确解读改革的目标和政策,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此项改革顺利进行。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决定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后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贯彻本决定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本决定的贯彻实施。

本《决定》自20**年10月1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本决定不一致的,按照本决定执行。

篇13:高考改革方案

北京:

2017年启动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北京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根据方案要求,北京将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机考等。

上海浙江:

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可考两次

1、不分文理

2、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

3、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

4、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

5、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

6、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广东:

等级考试+合格考试3+3模式不分文理

高考改革后高中14门功课学完了以后都要进行考核,分为两类,一类是等级性的,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课程)、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历史;还有一类是合格性的,即美术、音乐、体育、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这也意味着,以后不分文理科。高考总分750分,其中450分(语数英)是高考时候考;学业水平考试平时考,考完以后从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历史6门中任意挑3门。这3门等级转化为分数,合起来构成一个总分,然后进行排序,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江苏:

“3+3”模式英语听力口语一年两考

江苏高考新方案按照“3+3”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另外三门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英语总分值要提高,现行高考方案中英语满分为120分。听力和口语都要“一年两考”。江苏高考改革将于2018年启动,2021年正式实施。 四川:

2016年不分文理科部分科目使用全国卷

逐步建立普通高校以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2016年高考中,主科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江西:

外语一年两考2017年起入学不分文理

12月5日,《江西省2015年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根据实施意见,从2017年入校的高一新生开始,江西省高考将实施“外语一年两考”和“高考不分文理科”。2015年起,江西省高考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山东:

2020年只统考语数外

从2017年开始高考改革试点,这意味着,2020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首尝只统考语数外新政。据省教育厅厅长左敏此前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发言透露,山东将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即依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来招生录取。

辽宁:

高考一本不再分AB段

辽宁省研究制定了《辽宁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从2016年起,取消一批本科A、B段的设置,统一为一批本科;三批本科合并到二批本科。”此为,辽宁省继艺术类合并批次以后,普通类高考录取批次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整。

河北:

文理不分科英语可考两次

河北省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科,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与第二批合并。

河南:

高考新方案将尽快编制

河南省将根据本省情况尽快编制河南省高考改革方案,尽快向社会公布并确定启动时间。不过考生不用担心,按照高考政策“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新方案会提前告知学生。

福建:

试点现代学徒制招生

据了解,2016年福建将公布《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为了配合改革,将进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做好高中阶段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的`准备。同时,今年还将首次试点现代学徒制招生考试。

湖北:

最快2017年实施或增加农村考生录取率

湖北省不在首批试点省份之列,因此今秋入学的高一新生和其他在校高中生仍实行现行的高考办法。实施意见提出:2017年全面推进改革。

陕西:

2017年全面推进不分文理科

据悉,陕西省以高考为主要内容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正在紧张谋划中,或将于2017年公布改革方案。届时,考生将不分文理科。

湖南:

2017年启动综合改革不分文理科

湖南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高考时,各高校按照新的高考制度进行招生和录取。新的高考制度最大的变化在于“两依据、一参考”,即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同时,全国统考科目将从2016年起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重庆:

最快2017年实施语数外+3

重庆市委副主任邱可表示,各个省市在这个基础上要制定本身的方案,重庆什么时候上报,现在还无法确定。如果重庆2017年开始实施,则意味着现在的初一学生,将面临语数外+3的高考方案。

云南:

2017年全面推进

云南有望于2017年随“考试招生改革全面推进”而开始实施新政。也就是说,今年的高一新生铁定不会涉及新政,最早一批涉及新政的则有可能是现在的初一学生。

海南:

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自2017年秋季高一新生开始,将采取“3+3”模式,即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一本二本合并录取。从2020年起,海南省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

甘肃:

3年内仍实行3+文理综合

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近日出炉,其中包括高考不分文理科、只考语数外三科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虽然甘肃不在试点省份之列,未来3年内仍然实行“3+文理综合”的考试模式。

新疆:

将尽快启动拟订高考改革方案

新疆自治区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是采取选择部分省市先行先试,在全国选择一省一市先行试点,新疆不在试点范围内,当然也要求各省要尽快出台符合各地实际的高考改革的工作方案。

安徽:

3+x模式 文理不分科

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谢广祥透露,安徽省考试招生制度总方案已获教育部备案通过,很快将会公布,此方案将明确高考不分文理科。谢广祥表示,高考改革大的框架按照国家的要求3+x,文理不分科,语数英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其他的科目从学业水平考试中去选。

广西:

2019年全面推进 不分文理外语考两次

2022年起广西统一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实行“3+3”考试模式,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外语科目(含听力)同年有两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科目之中任选择3科。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初一上体育教学计划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

新初一体育教学计划

小学体育实施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方案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初中体育课特色教学计划

活动方案大学体育活动方案

高中体育实施活动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精选13篇)】相关文章:

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2022-08-29

特色课程实施方案2023-10-03

教育局阳光体育实施方案2022-10-14

高中体育课程活动方案2022-04-30

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策划方案2022-08-12

高校土木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论文2022-10-24

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方案2023-06-22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2022-09-24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2023-03-25

体育艺术2加1活动方案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