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在谁头上

时间:2023-04-10 07:43: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在谁头上(推荐6篇)由网友“yangpank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在谁头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在谁头上

篇1: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在谁头上

,湖南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30万。今年湖南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31万,连续两年的“新高”让人感受到了大学生就业的“沉重压力”

今年湖南高考报考人数在去年下降2.6万人的基础上继续减少了近10万人报名。因大学生就业难,前几年在农村出现的“新读书无用论”已经在城市蔓延开来

a 几届毕业生一起找工作的窘境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四月的长沙,春雨绵绵。

这个季节的高校校园更多了一份伤感。“我们的伤感不仅仅是因为同窗学友的分离,更多的是对没有着落的工作和渺茫的前途的担忧。”28岁的李宇是长沙河西某高校的一名中医学专业的研究生,眼下毕业论文答辩已经完毕,等待的就是离校。

“但我真的不知去什么地方好。”早在去年底,李宇在网上投了30多份简历,“除了两家县中医院问我去不去外,其他的都没有回音……我们学中医的进中医院没机会,进西医院没资格。这就是我们这些学中医的目前面临的状况。”

4年的本科,3年的读研,每年6500元左右的学费,无论是精力还是经济,投入都很大。李宇当初也一直想留在长沙或者进沿海城市的中医院,但在今年初他突然发现,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尽管自己拿了中医执照,但西医院根本不予承认。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中医执业范围模糊不清,而且面临“不能开西药”,“不能去临床科室”等诸多限制。

西医院进不了,李宇将求职目标调整为中医院。孰料,要进稍好一点的中医院,竞争非常激烈。“年初,我去了那两家县级中医院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他们连住院部也没有,只有临街的几间门诊,医生的月收入也就千把元。”

因为工作没有着落,出生农村的李宇现在的心情很低落,每每有同学庆贺找到了工作而聚餐时,他也是强装笑颜,“三年前,因为工作不好找,我选择了继续深造,谁知读研之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那么难。”李宇说,他现在不计较工作单位的条件了,只要月收入达到多元就可以了。

4月15日,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透露:“今年湖南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31万,创历史新高,全省就业压力严峻。”

20,湖南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30万,连续两年的“新高”让湖南感受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沉重压力”。

长沙市月度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年3月至3月,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中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比重为25.6%,即为76800多人。上年的毕业生还未完全“消化”,新一批的毕业生又即将出炉。几届毕业生一起找工作的窘境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同我一起去那两家县中医院考察的就是我的一位学长。”李宇说,和他有着相同境遇的学子大有人在,很多还是他的师兄师姐。

不仅如此,今年湖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多了一层来自农民工的压力。据调查,今年湖南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中,赴省外转移就业的减少,在省内转移就业的增多,达28.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压力本来就很大了,现在却又面临几十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4月18日,一位人事劳动部门的人士感叹说,这几年,他和同事们总是挖空心思为就业人员想办法,但“往往却是僧多粥少,不尽人意”。

b “热门”专业失业严重,未毕业已输在起跑线上了

去年10月27日,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撰写的《2009年湖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完成。该报告基于对湖南省110所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调查研究而写成。

麦可思数据表明,湖南省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稍低于本省届大学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87.0%),但略高于全国2008届平均水平(86%)。根据学校类型来看,湖南省2008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5%,比本省200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1.4%)低,但高出全国2008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8%)1.5个百分点。

《2009年湖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指出,管理学成为湖南省2008届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大类,农学类就业率最低,部分专业连续两年失业严重。

湖南省2008届本科各专业大类中,管理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为92%;农学(72%)相对最低,远低于湖南省(89.5%)和全国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就业率(88%)。

湖南省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10个专业失业人数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9.6%,其中有7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失业最多的专业: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与计算科学。

填报高考志愿时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却成了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可以说,这些所谓“热门”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进大学校门时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四年前的需求状况与现在是存在差异的,部分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被招收资源的要求,没有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需求,只考虑了当时学生的求学需求。”中南大学学生工作处的一位工作人员承认,就业率高的专业少人报,就业率低的“热门”专业扎堆报,这是目前考生大学专业选择的一个怪现状。

这位工作人员说,中南大学采矿、有色金属这些“冷”专业,报考时鲜有考生问津,事实上就业却炙手可热。“去年采矿专业的学生,平均31家单位抢要一个学生。”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蒋晓娜至今还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她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们在填报志愿时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时都预计‘入关’后会需要大量英语专业人才,可等我们毕业了才知现实并非如此……难道这能怪我的父母和那时17岁的我吗?”

c 高校培养的人才企业用不了,企业需要的人才高校却很少

如此多的毕业生就不了业,是劳动力过剩吗?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企业的负责人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今年3月,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开出上千岗位满怀希望地赴长沙几大高校揽才,几天的招聘后被录用者却寥寥无几,因为大部分的应聘者不符合企业的用工要求。一边是上千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上万的求职者争抢招聘会,冷热两头的现象几乎在每次大型的招聘会上反复地重演。

“并不是企业不需要人,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当下所需的人才不能对接,简单地说,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企业用不了,企业需要的人才高校却很少。”这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负责现场招聘的负责人坦言,高校培养人才的方法是到了需要好好反思一下的时候了。

“高校有些新设的专业和招生数量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南大学学生工作处工作人员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的情况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再好的专业也有可能出现人才饱和的现象,各大学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控制招生量的应对措施。

今年4月,由湖南大学2007级新闻专业的任庆龙、王硕等学生经过调查后,完成了《湖南省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显示,湖南新闻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仅一成多。

一方面是大量的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新媒体对人才如饥似渴。据有关专家估计,未来3到5年内,新媒体人才和媒体融合人才的缺口在60万到80万人。

长沙河西某高校新闻学院一位教授就承认,多年来他只管教学,从来就没想过教出的学生是不是适合用人单位的需要。“由我们几个专业老师在教室里空想出来的一套,教育出来的学生谈何在社会上立足?”

d 大学生自身无法主导就业,择业谈判地位一年不如一年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今年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2009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

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或是参加选调生考试)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员一族。湖南科技大学去年有500多人参加研究生考试,是前年考研人数的近5倍。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你们凭啥要求我有工作经验!”这句话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共鸣,被奉为经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于看重工作经验。

4月20日,记者随便拿一份报纸看招聘广告,随处可见就业单位提出“数年工作经验”这样不合理的要求。一个常识是,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完成这一转变。但是现在由于大学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大学生在择业方面的谈判地位一年不如一年,许多用人单位有条件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

同时,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有些中小学招聘教师也要求研究生学历,实际上,如果不是专业性很强的理论研究工作,不少本科生或是大专学生的职业水平并不比研究生的职业水平低。

e 毕业人数年年都在创新高,可破解就业难的办法始终没有

作为社会上一支就业大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一直广受社会关注。

据湘潭市城市调查队的一份调查显示,一些学生遭遇多次求职受挫之后,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了媒体上报道的就业不成而厌世轻生的惨案。调查问卷显示,在求职受挫后有8.8%的学生个人生活态度比较消极,有16.9%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5.1%的人怀疑政府的能力。湘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介绍,很多贫困生倾家荡产举债读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担心因学生们找不到工作,无法正常离校而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高考报考人数经过了从21万多到20的53万多的高增长期后,在2009年时出现了拐点,2009年比2008年减少了2.6万人,今年则在去年下降的基础上继续减少了近10万人报名。

分析人士认为,“90后”高考生出生在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之后,造成绝对人数减少。同时,“课改”使得一些非应届考生放弃复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相当不易,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读大学的兴趣开始下降。”

“想来想去,我还是没让儿子去报考。”长沙某私营业主说,如果他的儿子读完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只能到他经营的门店帮忙,“与其4年后来我店里做事还不如现在就来,做我们这样的小餐饮生意,早学比迟学要强得多。”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和这位私营业主一样,有很多家长支持孩子读大学的力度“再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强烈了”,因大学生就业难,前几年在农村出现的“新读书无用论”已经在城市蔓延开来。

4月17日是星期六,湖南师范大学某研究生宿舍6个女生聚在一起谈论最热门的两个话题就是如何赶快找到如意郎君,好让自己不成为“剩女”,另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们几乎都是在大学毕业时找不到好的工作才来读研的,可等我们研究生毕业时,估计更难找工作了……”

这几位女研究生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南大学学生工作处的工作人员说,他就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请教了很多前来学校指导毕业生就业的专家,“什么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切实纠正用人偏见等等,他们说来说去大多还是前几年那一套,但这一套已明显应对不了年年都在创新高的大学毕业生了……”

老范说话

不完全在大学生

范亚湘

连续几年,大批大批的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他们手里抱着一摞摞的求职书,心里怀揣的是坚持四年甚至更久的梦想。可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我们不能接受”、“你把资料先放在这里,是否录用我们再考虑考虑”……

“不要迷恋大学生,他们只是一个传说。”现在,很多地方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不比农民工强。

可是,他们并不是压力最大的人,也不是活着最纠结的人。真正承受着最大压力的是那些还在象牙塔里,对自己的未来还不知道怎么实现的在校大学生。这些人拥有最天真的梦想,同时也拥有最莫名其妙的压力,这些压力各种各样,然而最大的是社会造成的压力。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某某大学生因为就业压力大自杀”永远能够轻而易举地成为网站的头条,学校请来的指导就业的专家讲着千篇 一律的东西,却总也提不出解决的办法……

还没有走出大学的校门,就已经被就业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80后”和“90后”的“天之骄子”们丝毫不比“60后”和“70后”被耽搁的一代压力低。

我观察了一下近几年媒体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舆论几乎一边倒,观点如出一辙,他们总是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于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不肯放下自己大学生的身份,不肯从最基层做起,吃不了苦……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总是抱怨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的大学生好用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下降了,于是他们指责,“80后”和“90后”的孩子是垮掉的一代,是娇生惯养的一代……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据我所知,这些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都只是个别现象,可以说,“80后”和“90后”的智商和勤奋以及动手能力并不比“60后”和“70后”的差,问题是,他们没能赶上可以让“60后”和“70后”提供锻炼甚至失误场地的时代。没有机会,没有场地去让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发挥,就业难的原因能完全归咎于大学生自己吗?

故而,面对压力越来越大的大学生就业难,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难”是有许多原因的,不完全在大学生。

篇2: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

“20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20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

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

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篇3:大学生就业压力的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

Graduates’ pressure in finding jobs

Nowadays, more and more university graduates complain that graduation does not equate to employment. They experience great difficulties finding satisfactory jobs. What is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In my opinion, there are four causes:

First, graduates lack experience. They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at school studying academic subjects and lack relevant job training. Only after graduation do they realize it’s hard to find jobs.

Second, competition among graduates grows more bitter and more bitter and bitter. The supply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exceeds social demand. This results in a decreased chance for any individual graduate to find a job.

Third, some students don’t study hard. Some of them skip classes just because they have no interest in certain subjects. Some play computer games or pursue other interests. Some sleep in class or in the library. Then they leave the sheltered environment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to discover they don’t have adequate knowledge to apply for many positions, which makes them feel lost and frustrated.

Finally, some graduates are conceited. They lack experience but ask for a high salary, which is impractical.

So,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When they are in school, they should make the most of their time and put their heart into their studies. They can hold part-time jobs in their spare time to accumulate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They should take part in some social activities and provide themselves with special training, if possible. When they graduate and apply for jobs, they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accumulating experience than to their starting salary.

On University Students’ Pressure in Finding Jobs

About a decade ago, university students could find satisfactory and enviable jobs after their graduation. But now, things are different. Today's university students u

篇4: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的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达到近750万人。毕业生人数年年递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毕业生们就业压力的根源在哪里?日前,某大型网站公布了20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快来看看吧~

图一:~年就业总趋势图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真正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在20。从年至2015年的就业压力总趋势中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就业压力呈波浪型,下降与上升逐年交替进行,只不过起伏的幅度不同罢了,并不是直线型的上升或者下降。因此,2015年虽然相较的`就业形势呈上升趋势,但仍在正常浮动范围内,更谈不上所谓的“史上最难“。

图二:~2015年毕业生毕业选择趋势图

图二的数据显示 ,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为历年来的主体人群。2015年的毕业生中,选择“考研”的人数较20有明显下降、选择“创业”的人数则有所增长。这些结果表明,高学历不再是求职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往年的考研大军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分流到”直接就业“和”创业“这两大人群中去了,这也是导致今年毕业生就业压力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三:2015年毕业生期望月薪与压力关系图

如图三中曲线所示,毕业生的压力体验呈现出随着期望月薪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换言之,过低的期望月薪反而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分析指出,这是因为对薪酬期望较高的毕业生往往能力较强,竞争压力较小。反之,各方面能力较弱的毕业生尽管对薪酬期望不高,但会因为没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而在求职时较为被动,即便找到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

图四:2015年毕业生期望工作地点与压力关系图

从图四中可以看到,随着期望工作地点从直辖市到基层的乡镇,求职者的压力体验几乎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在大城市工作,毕业生无疑会面对更多的外在现实压力,诸如住房、交通、竞争、生活环境等。

但不选择大城市而去偏远的小城乃至乡镇工作的毕业生,表面上看会承受较轻的压力。事实上,他们的选择更多是出于回避在大城市工作的现实压力,他们也会因此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诸如担心个人职业发展、薪资报酬等。

图五:毕业生入职阶段与压力关系图

就图五所反映的数据来看,毕业生的入职阶段不同,压力体验也会有显著区别。往届毕业尚未入职的人,其压力体验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而应届毕业已经入职的人所体验到的压力最少,甚至少于在校的低年级学生。分析指出,这说明对于毕业生来说,找到工作才是硬道理,入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压力大小。

篇5: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熊汉忠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不仅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压力管理服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机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在发布“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之后,于初继续跟新浪网教育求职频道合作,在204月1日~20日期间,推出了“2010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短短的20天时间内累计回收问卷5335份,其中有效问卷4903份。我们采用专业的心理学统计软件,对4903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同时与2009年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以期为政府、就业机构、大学生等提供更有价值的就业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报告提纲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压力分析

第三部分:思考与建议

第四部分:致谢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1、性别比例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30458c9c848bd59.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30458c9c848bd59.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性别比例

如图1-1所示,参加本次调查的男性2707人占总体的55.2%,女性2196人占总体的44.8% 。男性的参与度略高于女性,相对09年(女性29.6%)而言,女性的参与度有了显著增加。

2、学历构成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6fbbeb4dba23f3.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6fbbeb4dba23f3.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2 学历构成

如图1-2所示,本次调查中,本科生3359人,占总人数的68.5%,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790人,占总体人数的16.1%;硕士研究生709人,占总体人数的14.5%;博士生44人,占总体人数的0.9%。

3、是否非独生子女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35cf68f68f2bcc5.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35cf68f68f2bcc5.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3 独生子女比例

如图1-3所示,本次调查中,独生子女2424人占总数的49.4%,非独生子女2479人占总数的50.6%,两者基本持平。

4、是否应届毕业生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aa2cdd7d08b1132.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aa2cdd7d08b1132.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4 应届毕业生比例

如图1-4所示,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的899人,占总数的18.3%,应届毕业已经找到工作的648人(13.2%),往届毕业尚未入职253人(5.2%),往届毕业生已经入职1061人(21.6%),在校1~3年级学生2046人(42%)

5、是否有兼职经历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d87f11dbc0996f8.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d87f11dbc0996f8.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5 总体人群的兼职情况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cf13973bcd4974a.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cf13973bcd4974a.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6 在校1~3年级学生的兼职比例

如图1-5、1-6所示,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有6成多的人有过兼职经历,即便是在校低年级(1~3年级)的学生也是如此。这与09年的结果基本相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兼职方式了解社会,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成功地从学校走向社会而积累工作经验,因此,兼职也几乎成了大学生就业前的一种流行趋势了。

6、是否学生干部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8fd83fbae1f344.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8fd83fbae1f344.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7 学生干部比例

如图1-7所示,跟兼职的趋势相类似,约有6成的(56%)的被调查者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尽管此次调查只是以网络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构成,但如此高的学生干部比例,一方面说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社会参与性更强,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更多,如各种社团等,从而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胆量和责任心的增强、人脉的扩展、个人能力的提升等,自然有助于大学生减缓就业压力,增加成功就业的机会。

7、生源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91695dabe2db60.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91695dabe2db60.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

图1-8学生生源情况如图1-8所示,本次调查中来自乡镇1918人,来自中小城市1459人,来自省会及其他城市1421人,其他地区105人。

8、学科分布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d5178e33984d4d1.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d5178e33984d4d1.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9 专业构成如图1-9所示,参与本次调查人群涉及21个专业,其中 法学234人、中文183人、外文255人、经济/金融、518人管理/营销735人、计算机/电子信息845人、教育133人、社会学83人、物理49人、艺术264人 、数学80人、历史哲学68人、化学192人、生物156人、食品49人、医学224人、环境/地理131人、建筑156人、测绘20人、电气161人、机械、367人。

9、家庭经济情况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d0a7eb1da2377b2.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d0a7eb1da2377b2.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0家庭收入情况如图1-10所示,本次调查中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及2000~5000之间,两类人群分别占40%与33%。

10、学校类别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c776b0cc8f09c4b.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c776b0cc8f09c4b.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1 学校类别如图1-11所示,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以来自民办高校以及国家211/985工程高校的学生为主,分别占38%、18%。

11、期待月薪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9b17eea06cac32.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9b17eea06cac32.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2 总体人群的期望月薪分布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6e5d6abfff35f8a.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6e5d6abfff35f8a.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

图1-13不同学历的期待月薪如图1-12、1-13所示,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布在2000~5000元范围内,并且,期待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其中,专科生期待月薪接近2000元;本科生月薪期望为2500元;硕士生为3000~3500元;博士生主要集中在4500~5000元。与09年相比,专科生的期待月薪有所增加(500元),博士生略有下降(500元)。总体来说,不同学历的人群在期待月薪水平上比较接近现实。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7e3a216f0d1f50b.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7e3a216f0d1f50b.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4不同学历处于不同入职阶段的期待月薪

有趣的是,对于相同学历的人群,当他们分别处于不同的入职阶段时,期待月薪也会有所不同。当处于无工作状态时,期望月薪相对较低,而一旦找到工作,期望值明显上升,上升幅度在500~1000元之间,这种现象在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硕士生中都很明显,尤其是硕士生,往届有工作的硕士期望月薪甚至超过了博士生,这从一个侧面也部分解释了硕士生的自我定位还不是十分清晰,由此也容易导致压力感的增加。相对而言,博士生的期望月薪比较稳定,较少受入职阶段的影响。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cd19aa6576ff9ae.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cd19aa6576ff9ae.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5可接受零月薪百分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零月薪”现象。在09年的调查中,仅有1.3%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零月薪,而今年却有18%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零月薪!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001a367811a84ab.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001a367811a84ab.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6可接受零月薪的人群中不同学历所占比例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b52435d272cd50.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b52435d272cd50.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7 不同学历人群中可接受零月薪的比例

愿意接受零月薪者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所有四类被调查人群,尽管专科学历与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8.5%与20.0%,但硕士与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愿意接受零月薪,其比例分别占各自人群总数的11.2%与11.4%。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5dda40e54a85c8.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5dda40e54a85c8.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8可接受零月薪的人群中不同入职阶段所占比例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85e24cec1b6173.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85e24cec1b6173.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19不同入职阶段人群中可接受零月薪的比例

不仅如此,可接受零月薪者也分布在所有的不同入职阶段的被调查人群中,即:低年级(1~3年级)的在校学生中与往届毕业仍未找到工作的人群一样,都有可接受零月薪的被调查者。可接受零月薪的人数在五类人群中的比例依次为应届无工作19.1%、应届有工作9.3%、往届无工作15.9%、往届有工作9.4%、在校1~3年级学生26.0%。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b46fd24bb47c558.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b46fd24bb47c558.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

图1-20不同来源的人群中可接受零月薪的比例

如果以为仅仅只是经济原因而接受零月薪,那么,来自大城市的被调查者应该比来自乡镇的被调查者有更高的比例。事实表明,这同样也是一种误解。四类不同来源的被调查者中,可接受零月薪的比例依次为乡镇17.2%、中小城市17.6%、省会及以上城市20.8%、其他19.1%。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81f06e62e7a7cd3.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81f06e62e7a7cd3.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21接受零月薪与期望月薪的关系由图1-21进一步发现,愿意接受零月薪的人群,其期望月薪也相应地低于不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期望月薪。

与09年相比,2010年可接受零月薪的人群比例有了如此大幅度的显著提高(从1.3%到18%),这一发现确实让我们觉得很意外。因此,笔者随机抽查了部分可接受零月薪的被调查者,就“是否接受零月薪”这个题目,在5月14、15日(问卷调查结束近一个月)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他们填写问卷的态度、接受零月薪的时限、原因等,结果发现,在接受电话访谈的人员中,都能回忆起当时填写问卷的情形,说明被调查者当时的参与态度是认真的;接受零月薪的时限最短的为一个月,最长的可达半年;其中有一位大二学生主动告诉笔者,与她同宿舍的5个人就有3个人可以接受零月薪;接受零月薪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长远发展、感兴趣、是否值得付出”等偏重个人素质与价值观方面,这与过于重视高工资的功利性取向显然不同。在后面的压力分析部分,将进一步就“零月薪”与压力感受、压力应对等方面做深入的探讨。

12、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意愿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be17bc0e606903.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be17bc0e606903.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22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态度

在09年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西部与郊区求职的分别占39.2%与34.7%,“愿意”去的分别为27.5%与34.2%,“可以考虑”的比例分别为31.7%与30.3%,而在今年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只有23%,远低于去年;有45%的人“可以考虑”去基层等艰苦的岗位工作,这类表现出灵活态度的人群比例较09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说明年初中央政府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去西部以及基层就业的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13、是否了解《劳动法》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dc5b4f19342483.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dc5b4f19342483.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23 总体人群对《劳动法》的了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了解”与“不了解”《劳动法》的学生比例相当接近,分别为14%与19%,而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劳动法》处于“部分了解但不清楚”的状态。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2dcfea9791aa9f.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2dcfea9791aa9f.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24不了解《劳动法》的人群分布

在19%的“不了解”《劳动法》的人群中,尽管绝大部分(58%)都是在校的1~3年级学生,但仍然包括相当比例的往届毕业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法知识普及教育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759ed7589a19875.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759ed7589a19875.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1-25不同入职阶段人群对《劳动法》的了解比例

在各个不同的入职阶段人群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人“不了解”《劳动法》,更多的人“部分了解但不清楚”。

第二部分:压力分析为了跟09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压力分析部分也分别从压力源、压力感受以及压力应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压力源分析

就业压力源分为4个维度:家庭、学校、用人单位、个人,每个维度分别有3道题目,一共包括12道题目。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0b506ab4df6c1d5.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0b506ab4df6c1d5.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1不同维度压力源的得分

由图2-1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归因方式上依旧存在明显的“怨妇”现象: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虽然四个维度的因素都能明显导致就业压力,但相对而言,以来自社会(主要指用人单位)的压力源得分最高,随后依次是家庭和学校,而以来自个人方面的压力源得分最低。这种把就业压力更多的归于外部因素(社会、家庭、学校)而弱化内部因素(个人)的影响,一方面,说明当今大学生可能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们的责任心与自身的实际就业竞争力等个人素质还有待加强。这一点与09年的调查结果十分相似。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b0265c03654faa.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b0265c03654faa.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

图2-2 不同学历的压力源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894f47e6f94583f.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894f47e6f94583f.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3 不同入职阶段的压力源图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8df86bb0d68cac.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8df86bb0d68cac.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4 不同入职阶段的压力源曲线这种不顺时的习惯性外归因倾向,不仅在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中普遍存在,而且,也不受入职阶段的影响。

其中,在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专科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人群。尽管最近几年来专科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由于专科生在就业的绝对竞争力以及个人发展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社会乃至个人方面的压力高于其他高学历的人群也就不奇怪了。

往届毕业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入职阶段的人群,尤其是在社会维度上,这类人群的得分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峰值。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9e97ada65f1500.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9e97ada65f1500.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5 不同性别的压力源对于不同性别的求职者来说,他们对上述四个维度压力源的感受也明显不同:男性求职者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方面的压力,而女性求职者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社会以及个人方面的压力。

二、压力感受分析

就业压力感受共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压力导致的生理、情绪和行为感受。每个维度各2道题目,共6道题。

1、压力感受总体分布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b18ecde3d6a279.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b18ecde3d6a279.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6 压力感受总体分布图(众坐标-频率;横坐标-得分)表2-1 就业压力感受分量表上的总体得分情况

平均数17.80
中位数18.00
标准差4.24
最小得分8
最大得分28

在09年的调查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19.12)远高于中位数(15),揭示了去年的大学生感受到了过高的就业压力,他们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指标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就业压力的影响;而在今年的调查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平均得分(17.80)与中位数(18.00)基本吻合,表明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在总体上已趋正常,并较2009年为低。由于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在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初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因此,相比较2009年的就业形势,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显得相对较小。

2、总体人群的压力体验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076b856053969b4.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076b856053969b4.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7 总体人群的压力体验

由图2-7可以看出,在衡量压力大小的三项指标上,以情绪体验最为突出。对于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被调查者群体来说,因为压力而导致情绪过度起伏,因而更多地表现出情绪症状,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年轻人的情绪管理技能,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3、接受零月薪与压力感受的关系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7f080c4ee70803.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7f080c4ee70803.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

图2-8 零月薪与压力感受图中可以发现,可以接受零月薪的被调查者在情绪体验、生理体验以及行为体验三项压力指标上的得分都明显低于不能接受零月薪的人。接受零月薪只是一种灵活的积极心态,这种心态显然可以降低求职者的就业压力。

4、不同学历人群的压力比较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9b9a585d8ea1cd.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59b9a585d8ea1cd.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9 学历与压力在四类被调查人群中,以硕士和专科学历的人群压力感受最为强烈,尤其是硕士的情绪指标最为突出,本科生的情绪指标虽然低于硕士和专科生,但远高于自身群体的生理与行为指标,只有博士的三项压力指标相对接近,总体压力感相对较低。

5、不同入职阶段的压力比较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871f4608a0c132.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871f4608a0c132.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10 不同入职阶段的压力图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0ba5f9eca868243.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0ba5f9eca868243.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11 不同入职阶段的压力曲线与不同入职阶段的压力源曲线相一致,往届毕业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被调查者所体验到三项压力指标都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其次是应届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找到工作的应届生和往届生所体验到各项压力指标都相应较低,而1~3年级的在校低年级学生所体验到的总体压力最低,只是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

6、性别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c582361df6b2af.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ec582361df6b2af.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12 不同性别的压力从图中可以看到,男性与女性在情绪指标上都有相对高的得分,但女性压力在情绪指标上的体现更为明显,而男性在生理指标和行为指标上的得分略高于女性。 三、压力应对分析

能否有效缓解压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采用的压力应对方式是否合理。在就业压力应对的题目设计上,我们选择了两个维度,即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各两道题。

1、总体的应对方式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c9d4f21f0e1eb3.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c9d4f21f0e1eb3.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

图2-13 积极应对方式总体分布图表2积极应对方式分量表总体得分

平均数6.6
中位数7
标准差1.6
最小得分2
最大得分10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33a783e0640c82.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433a783e0640c82.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14消极应对方式总体分布图

表 3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总体得分

平均数5.2
中位数5
标准差1.7
最小得分2
最大得分10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总体的被调查人群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平均数(6.6)略低于中位数(7),而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平均数(5.2)略高于中位数(5),表明参与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在选择缓解压力应对方式时,更多的人倾向于(或习惯于)选择消极的方式,而在选择更合理的积极应对方式方面还有待加强。

2、应对方式与压力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af906493de646dd.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af906493de646dd.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15不同压力人群的应对方式从所有被调查者中分别选择压力最大的5%(245人)——压力顶峰与压力最小的5%(245人)——压力末尾两组人群,比较他们在选择具体的压力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情况,结果发现:压力小的一组更多的选择“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在“主动诉说”方面两组人群的得分接近,而压力大的人群更多的选择“回避”“手足无措”等消极应对方式。由此说明,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的积极作用。压力大的一组人群在选择“主动诉说”方式上的得分略高于压力小的一组,一方面说明“主动诉说”方式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另一方面说明在诉说的具体对象、方式、内容等方面可能存在影响减压效果的因素。

3、学生干部的压力应对方式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1ada5e923265cc.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91ada5e923265cc.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16 学生干部的压力应对方式从图中看到,担任学生干部的人群在积极应对方式(积极解决、主动诉说)上的得分都高于消极应对方式(回避、手足无措)上的得分;而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人群更多的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4、接受零月薪者的压力应对方式

=700) window.open(''''''''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3a5e665fb785e67.jpg'''''''');” src=“www.jnrj.net/attachment/mon_1005/23_1_3a5e665fb785e67.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offsetheight>''''''''700'''''''')this.height=''''''''700'''''''';” border=0>图2-17零月薪与积极应对接受零月薪的人群在选择“积极解决”的积极压力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不接受零月薪的人群,表明这些可接受零月薪的人群在应对就业压力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 第三部分:思考与建议一、几点发现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与2009年的期待月薪相比,本科生、硕士生基本稳定,但专科生的期待月薪有所增加,博士生的期待月薪略有下降;在不同的入职阶段,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硕士生的期望月薪有明显变化,尤其是硕士生:找到工作的期望月薪显著高于同学历无工作状态的,有工作的往届生期望月薪值甚至超过了博士生;

2、可接受零月薪的人群比例较2009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1.3%上升到18%);

3、更多的人把就业压力归咎于外部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等),而淡化内部因素(个人)的影响,这一点在往届毕业而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中最为突出;

4、男性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方面的压力,而女性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社会和个人方面的压力;

5、总体人群2010年的就业压力感受明显低于2009年,压力的大小可以用“适中”来描述;

6、在不同入职阶段的人群中,往届毕业而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就业压力最大,其次是应届没有工作的人群,往届找到工作以及应届找到工作的人群压力感相对较低,压力最小的是在校低年级学生;

7、在不同学历的大学生中,以硕士生和专科生的就业压力感最大,本科生的压力居中,博士生的压力相对较小;

8、在衡量压力的三项(情绪、生理、行为)指标中,总体人群的情绪指标最为突出;而接受零月薪的人群在三项指标上的得分都明显低于不能接受零月薪的人群;

9、更多的人在选择应对就业压力的方式上偏向于(或习惯于)消极,尤其是压力大的人群,而压力小的人群更多的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10、学生干部、可接受零月薪的人群更多地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二、思考与启示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我们也得到了十分丰富的数据结果,并因此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更让我们思考。

1、零月薪现象

在2009年的调查中,只有1.3%的人表示可以接受零月薪,而2010年明确表示可以接受零月薪的人群比例高达18%!在接受零月薪的人群中,不仅有专科生与本科生,还有相当比例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不仅有在校学生、应届生,还有往届毕业生、有工作的和没工作的;并且在来自乡镇、中小城市、省会城市等不同生源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可以说能接受零月薪的人群分布也很广。

对于求职者来说,能够接受零月薪只是一种态度,可能并不意味着能力低下。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期望月薪、压力感以及压力应对方式发现,能够接受零月薪的人群期望月薪也相对较低、压力较小,而且更多的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很好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能够接受零月薪的心态对于求职者应对就业压力显然有积极的意义。这一点从电话抽样访谈结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对于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带来利润或创造价值的人才,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廉价的劳动力。因此,求职者的单方面自降身价,虽然看起来可以直接为企业节省成本,但却并不能促使企业因此而招聘更多的庸才。基于此,求职者的零月薪如果是无条件的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接受零月薪比例的大幅度增加,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由以前的对高工资的单一的、功利性的追求,到如今的以兴趣、适合度为主并注重经验积累和个人长远发展的价值取向,显然有助于求职者找到更为合适的岗位,并因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2、外归因现象

失利时的外归因,可以帮助当事人推卸责任,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因为失利的挫败感而产生的心情不爽,然而,如果养成了习惯,就不仅不能激发个人潜能以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还可能产生埋怨甚至攻击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将就业压力归咎于外在因素的,主要集中在往届和应届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这种外归因现象在往届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中表现更为突出。要想避免或者减少因为失利时的习惯性外归因而出现的怨妇现象,需要年轻的大学生们适当从自身角度找原因,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从失利中积累经验和教训,在挫折中成长。

3、消极应对现象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总体人群中,更多的人倾向于(或习惯于)采用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这同样是一种需要调整的习惯。尽管人们在受挫时通常会回避、沮丧等,但是通过学习和适应,也可以逐渐变得更为坚强。调查结果显示,压力应对方式与压力的大小呈现出很高的相关:积极应对导致更小的压力;压力大的人群更多的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因此,对于以年轻的80后、甚至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就业群体,在管理和应对各种压力方面,更需要加强专业的引导,让他们由习惯性的消极应对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逐渐形成主动、积极的应对模式。

4、情绪敏感现象

一个人是否有压力以及压力的大小,都可以从其情绪、生理以及行为上发现相应的信号。此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总体人群的压力感受以情绪指标最为突出,表现出这些年轻的一代大学生在情绪上的敏感性。一方面说明他们具有相对丰富的情绪感觉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同时揭示了他们更需要加强情绪管理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压力应对能力。

5、压力常态化现象

与2009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过高的情形不同,今年的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观感觉表现出“适中”的常态,出现了一种就业压力缓和的趋势。一方面可能与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并推出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有关,这些政策措施正在不断地被大学生所了解,并逐渐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来;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有关,可接受零月薪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期待月薪的稳定甚至下降、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就业的态度更为灵活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更为现实、更为客观,同时也更为稳定与平和了。

三、建议与应对措施

1、加强情绪管理,积极应对压力

对于年轻人而言,情绪的起伏变化实属正常,但加强情绪管理方面的技能,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就业机会与成功率,而且对于个人情商的提高与终身的事业发展都是有利的。同时,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需要大学生尽可能多地采用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直到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积极应对模式。

2、加强挫折锻炼,提升抗压能力

对于80后、90后的青年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从小的一帆风顺使得他们缺失了很多历练自己的机会,尤其是挫折锻炼的相对缺乏,也因此让他们对逆境的适应能力与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在让他们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得到了以前所缺失的宝贵锻炼,从而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免疫能力和抗压能力。

3、学习合理归因,挖掘自身潜力

一味地推卸责任或者习惯性地指责他人和社会,并不能让自我的能力得到丝毫的提高。现在的年轻人缺的不是自信,而是合理归因。对于这些年轻的大学生而言,在学习、生活或者就业等遇到挫折时,适当的从自身找原因,显然可以激发和挖掘自身更多的潜力。

4、充分认识自我,长远规划人生

人生很短,没有人能荒废得起这短短的几十年。那些有长远职业规划的人,不仅就业更为顺利,而且事业的成功率也更高。而职业规划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是否充分和清晰。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也就不会盲目地跟随,去追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了人生总的目标,或者阶段性的目标,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这样的话,就业也成了在追求人生目标的一个过程,就业压力不仅可以因此而减轻,甚至可以转化为积极的推动力。

5、挑战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能力

如果说上大学是许多人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的话,就业同样也是,甚至可以说就业的意义更胜于上大学。因此,对于现实存在的就业压力,没有人能够完全回避,不如把它当作一种挑战。挑战就业压力是一种态度,这种挑战的成功,除了心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自身的实际就业能力。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即使是零月薪,对一个企业而言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此,只有同时提升就业能力,这种挑战才会变得有意义。

第四部分:致谢本项调查研究的课题组成员还有: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李昂米晓蕾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徐建平教授谭晓月(研究生)武琳(研究生)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孟庆东(研究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吴思娜副教授

在此向参与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的上述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问卷的发放、网络推出、数据回收等环节中,得到新浪网教育频道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北京青年宫、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等相关机构与人员的协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熊汉忠

2010年5月23日

篇6: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调查报告

一、就业压力

报告显示,20XX年的就业压力总体回升,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相比2014年上涨了1830元,达到5510元,但幸福感有所下降。同时,20XX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39,明显高于20XX年。继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XX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之多。

二、期望月薪

调查显示,相比20XX年的期望月薪平均值3680元,2015年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增长了近2000元(1830元)而达到了5510元。2015年,期望月薪首度有了大幅提高。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物价和职场总体工资上涨,求职者期望月薪也水涨船高,“但这种过大的增幅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加大了求职者的就业压力。”调查也显示,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

三、就业去向

本次调查中,近半数(48.8%)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仅有14%的人表示希望去直辖市。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57%的人认为应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到23%,明显超过今年选择考研的人数。2015年选择“考研”的比例较前一年有明显下降,仅占到13.2%。调查显示,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39,明显高于2014年的压力水平(16.91)。而在“幸福感”这一调查内容中,近4年就业大学生的幸福感均值以2013年为最低,2015年仅达到3.08,明显低于2014年的3.39。调查还发现,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占到37.9%,其次是房价与物价因素,分别占到30.7%和25.1%。

《左和右》数学教案

大学生就业压力英文作文

换一种眼光初中作文

夜的凄凉伤感句子

好句子唯美

今天我“死了”无数次

趋势线概念详细介绍

一些经典的唯美好句子

诗歌欣赏:我的冤家

离开我的世界

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在谁头上
《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在谁头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在谁头上(推荐6篇)】相关文章:

描写放松心情的句子励志2022-08-28

情话短语2023-05-20

同样的起点,别样的历程励志文章2023-02-13

新“击鼓传花”700字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2022-05-07

让爱的甘霖洒满人间初二作文450字2023-05-05

放松心情的句子2023-06-07

最近总是失眠的心情说说2023-10-18

健康的好句子2023-03-20

放松心情的诗句2023-05-18

看见为题作文800字2022-07-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