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法海寺随笔

时间:2023-04-14 07:42: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静静的法海寺随笔(推荐20篇)由网友“Olk”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静静的法海寺随笔,欢迎阅读与借鉴!

静静的法海寺随笔

篇1:静静的法海寺随笔

静静的法海寺随笔

法海寺,在新乡市区的西北角寺庄顶的村里,距市中心也就几公里的路程。我和几位朋友骑行来到了这里。

寺的正大门门头上有块牌匾,匾上书写有“法海寺”三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赫然醒目。

进到院中,豁然开朗,古色古香的黑色香炉,漂亮壮观的“大雄宝殿”映入眼帘,细细听来,耳朵能隐约听到有诵经的声音。墙外寺内红墙琉瓦,院中有松柏和古树,更有石刻碑文等。该寺院落虽不算大,但楼台殿舍倒也中规中矩的。

抬头仰望,殿堂屋顶上背阴处还有些积雪,雪化成了水,雪水沿着房檐“滴答,滴答”起来。“噗通”一声,原来,有的雪块化冻了,是从房上滑落到地面上的声音。寺院旗杆上高高的彩旗在随风飘荡,哗哗作响。

绕过旗杆,穿过大雄宝殿,后面又有一处新修建的大殿,大殿门窗都已安好,整体工程基本完工 。那门和窗户用的可都是原色原味的木料,还正透着一丝香气。只是这些门窗还没着色和上漆而已,否则一定会更加漂亮。

春寒料峭。或许是天还冷,或许是雪又要下了,或者是该到了吃午饭时间的缘故,此时的`寺院里没有更多的游人,整个院落显得格外清静。我静下浮躁的心,寻找一处处碑文,驻足观瞧,想从那上面了解到一些关于“法海寺”的真实史料。

起初,我一进到寺院时,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思索了老“半天”,不得其解。后来,我忽然想起,那是两年前的一个下午,我跟几位朋友外出骑行,在回来的路上,从这里经过,还做了短暂的停留,那是第一次来这里,所以,对这座寺院还是有些印象的。只不过,来去匆匆,时间也有些久远了,所以,记忆里的东西淡化了许多,一时又没能想起来。

此次故游,重又打开了我封存已久的记忆,同时使我想起了很多有趣的往事,有浪漫的传奇轶事、有带喜剧色彩的经典小段,也有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活生生的故事,还想写写滑雪、书屋的遐想等等,简直就像放电影般不断在脑海里呈现。即便在回来的路上,仍思绪万千,连绵不断,就像一根扯也扯不断的线。

篇2:罗山法海寺

罗山法海寺

地理位置

罗山法海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法海路1号,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即公元945年。寺中各殿堂佛像尤具特色。

天王殿正中供奉兜率天宫的弥勒菩萨像,犹存古制。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造像,别具一格。法海寺现为福建省佛教协会所在地,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也在此办公。三层的`弘法楼,设施齐全。

竹木掩映,韵味盎然。寺原为孟司空第,几度兴废易名。北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即称法海寺。明嘉靖初废寺为宅。

历史渊源

万历二十七年(15)又复为寺。原有罗山堂、金积园、万绿堂、拾香亭诸胜。晚明诗人曹学栓、徐勃等常在此聚会作诗唱和。

明谢肇制《过法海寺》诗:“当年甲第倚云开,此日惊登般若台。金池已成新世界,罗山还属旧如来。春深别院无歌舞,水落寒池有劫灰。

二十年前读书处,题名多半没苍苔。”现存建筑物多为清代重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大悲楼等。崇堂高阁。是福州市区最的佛寺。福州市佛教协会设此。

篇3:北京法海寺

北京法海寺 -资料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翠微山南麓模式口村北,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落成于正统八年(1443年),是由英宗时御用太监李童集资,宫廷工部营缮修建,敕赐额“法海祥祠”距今已有556年历史。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精华是大雄宝殿内保存完整的明代巨型壁画,

资料

现存十铺壁画分布在大殿的扇面墙,东西山墙和后山墙壁,面积236.7平方米,有祥云图、佛众图、三大士图和帝释梵天图,所绘内容是佛众菩萨、二十诸天、飞天仙女、动物花卉和山水祥云等。

法海寺壁画从绘画艺术、人物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堪称中国明代壁画之最,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延画师所作精美壁画,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壁画方面的杰出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以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

篇4:静静生活随笔

静静生活随笔

踏进这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我知道,我即将开始一段新的学习生活——初中。

迈进这个校园里的好奇早已被一个字取代——静!但疑问接踵而来,却依然被一个字占着——静?

清晨来到学校,偌大的操场却只有零零散散的住校生在上面站着或跑着。或许只对晨练的不慢吧,或许是作业没写完的急躁吧,大多数人脸上显出烦躁的'表情。

此时太阳并未升起,操场上总让人有种朦胧的感觉,可眼前却是无比的清澈,仿佛在仙境之中。只有周围传来阵阵微弱的读书声才让人觉得在校园之中。走到七年级教学楼前,让我有种熟悉的小学的感觉:大部分学生都在闲荡着,说话的声音在十米开外也十分响亮。这个地方在这安静的校园中显得格格不入,不免让人感到些嘈杂。来到三楼才能听到“久违”的读书声,早晨就在这嘈杂声与读书声中浑浑噩噩地过去了。

伴随着午诵铃声的响起,我们班开始了朗读,可毕竟是十二点的太阳,不少人都有了些困意,此时的朗读也就有了些拉音,拉音的出现使人更生了一丝困意,就更拉音……只有在老师的“叫唤”声中才能勉强地保持朗读的“姿态”。我们就这样勉强地撑到了下课。

下课难免是吵闹的,可这吵闹却给了我一种别样的感觉。教师了,聊天、打闹,还有些人永远不知道埋着头笔下“沙沙沙”地写着什么。走廊上,或许是太热了,或许是操场太远了,预案或许是太懒了,这总是熙熙攘攘的,别有一番风景。遥望操场,大部分人都在打球,可能是太远了,并看不清他们的动作,可依然能感受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悠闲、热闹、欢笑,这三者的结合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拥有的平静。

夜晚,放学了,一出教学楼,萧瑟的秋风带来微微凉意,数十个明亮的灯泡在这漆黑的夜里,却明月旁的星辰般微弱。校门口,再见声此起彼伏,听到的却是点点唏嘘声,仿佛叫的再大声也不过如此了。或许是谁也不愿意破坏者安静又祥和的夜吧。昏黄的路灯与微略发白的夜空相映成衬,给这夜的宁静添上了一股神秘的色彩。

有人说,这校园并不静,可是,集安静、平静、宁静于一起的校园都不“静”,还有什么东西更“静”呢?

篇5: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昙花绽放。

只见那朵昙花在黑暗中发出丝丝幽香,让人沉醉,让人神往。我轻轻地拨开几片厚实的昙花叶,在淡淡的月光下,那高洁神圣的白毫无遮蔽地展现在我的眼前。那花苞仿佛孕育着神奇,让人捉摸不透。一片片条状椭圆花瓣随着时间的推移,缓缓地展开。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漫长的等待竟没有消磨掉我的耐心、我的热情。

将近十点钟,在多少幽幽的绿意中,终于诞生出了那朵完美无瑕的昙花。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摘。“昙花为谁现?淡蕊知谁怜?长夜谁与共?清珠泪可寒。”我想起了《诗经》里描写昙花的'诗句。对呀,再完美,更完美,又能如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罢了。这朵洁白的灿烂的昙花,努力了一年,积蓄了一年,艰辛终于换来美丽,但它的美丽也只是转瞬即逝罢了。即便是这样的结局,它们也从未放弃过奋斗和努力,它们一直在朝着目标前进。也许它们也抱怨过这不公平的命運,但它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积硅步以致千里,终于悄悄地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并把美丽带给他人。就算失败了,它们也无怨无悔,因为它们也曾努力过,没有遗憾。

篇6:我想静静随笔

我想静静随笔

“别来烦我了,我只想静静地写作文,别围着我!”我对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说道。

星期三下午,我把我的'小说《香残九天》带到舞蹈队去写,没想到,我一开写,周围就围起了“人墙”。

“姜悦,小说给我看一下呗,别这么小气啦!”两个好朋友余姝含和周子绮一起叫到。[由整理]

“好吧。但是,我只给你们两个看,不许给别人啊!”我把我写了一千多字的小说给了她们。

没想到,她们看完小说,居然又给排练的老师看,而且,那个老师给我的评价居然是:写得有点像连续剧!

天啊!你每晚1点睡难道一直在看电视剧?这只不过是一本小小小小小小说,你居然把它看成了连续剧!

现在,只要排练老师一给我们休息,我身后就多了两只“跟屁虫”——余姝含和周子绮,她们一直催我“姜悦,你快点写呀!写好了给我们看哦!”

天啊!你们两个是想烦死我吗?你们越吵越写不快好吗?你们等写好再来,行不?

唉,我只想静静地写小说,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想看呢!

篇7:我只想静静杂文随笔

我只想静静杂文随笔

很多人都有被人邀请加入某某群的经历,我也有过多次。最初,我怀着凑热闹的心情加入了,可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退出来了。也有一次是被一个同学莫名其妙地拉进群了,弄得我一进群就一脸懵逼。瞅着群里一帮半生不熟的人,我感觉很不适应,决定退出,于是向同学解释一番后就退了。我也曾建过自己的群,最初也是豪气冲天,一心想当好人人信服的群主,可一个月后,随着群里人员减少,越来越冷清,修行不够深的我最终食言了,没有继续陪那几个文友同行,而是自个儿先掉头跑了。几天前,又有好友发消息给我,邀请我加入某文学群。我没有点击同意,反而是诚恳地给好友发消息,表示我不想加入,对他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不知好友会作何感想,但我确实没心思进任何群了。如今的我很想静静!

曾经的我随大流加入了几个文学群,也曾有过想在群里刷存在感的虚荣心,于是也曾积极发言过,但后来还是因为某些原因,变得不再轻易发声了,最后干脆退了。

如今,我的微信里只有我姐弟八人组成的亲人群和一个家族群。群消息少了,生活变得清净了许多,而我终于不必再频频看消息,回消息了,不必好奇别人说了啥,也不必因为自己没回复而不安了。更主要的是,一颗浮躁不安的心,像是被注射了镇定剂一样,终于可以静下来了。

退出了群,让我也有了更多时间好好思索一些问题。或许,我不得不承认一些事实,我是肤浅的.,骨子里也是有趋闹的劣根性的。不然我怎么会随大流要进这个群那个群的?如果说,我能耐得住寂寞,就不会往人堆里挤,而是习惯孤独,在安静的角落一个人陪自己玩。至于怎么个玩法呢?我可以看看书,写写文,唱唱歌,这就是在和自己对话,也是愉悦自己。可我终究是爱慕虚荣的,也是沉不住气的,喜欢往人堆里挤的原因,无非是自己想看热闹,然后也想让别人看我显摆三脚猫的功夫,然后想听别人一声吆喝:好,再来一个!

往人堆里扎,或许是可以看到一点热闹,可以看到别人优秀的的作品,然后是一些或真心赞美,或假意奉承的话语。可我到底是肤浅的,肚里的墨水太少,对别人的大作不敢评头论足,我只能选择当做没看见,这是关于看到文友文章后的态度,我只能老实承认我不做声,与漠视无关,而是与自己浅薄有很大关系。如果要我用几个竖大拇指的表情敷衍一下,也只能偶尔为之,不可当成习惯,不然会让人家看出我的不实诚啊。可真有谁要说我不实诚,那打死我都不承认啊。自己不是有真才实学的文人,只是一个喜爱捣鼓文字的粗人,进人才济济的文学群,就我这般浅薄,还是免了吧。

至于聊天,我修行不够,不懂说话技巧。如果怕说错而选择潜水,那根本不需要进某个群当哑巴,如果为了刷存在感想说话,那我得说得出有水平,有独到见解的话。如果我嘴巴没把关乱说一通,说了对人大不敬的话,那我又会遭人扔砖,或者见了我退避三舍。如果我因为话失水准,也会让人生厌,生烦。进群有风险,就在于怕自己脑子进水后乱说话,然后让自己在别人心里原本美好的形象顷刻间碎成一地玻璃。

进群如果选择长期潜水,那没必要进去滥竽充数,进去后就得说话,说好听的话。可我目前修行不够,容易犯浑,怕自己乱说,然后害得自己收拾残局,故不进群为妙。

进群只要说话,就可能要交到朋友。交友是很严肃的事,不能视同儿戏,首先,交友需要自己投入百分之百的真诚,才能产生和人家心心相印的可能,但那样也会很累。而我也在经历一些事后,看淡一些事,不再认为朋友越多越好。就我目前拥有的朋友,我也可以知足了。人与人之间,想要友情不过期,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可对于容易过期的友情,我却不愿意再去追逐了。贪心的人只能交到泛泛之交,因为只图朋友多,而忽略了本该重视的人,结果弄得人家寒心,以致自己到头来依旧没个知心人陪自己同行。我不想有那样的结果。

感觉自己年纪老大不小,却还是庸俗依旧,我也想多花点时间给自己充充电,那就得看看书,多做思考,这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沉寂下来。基于这些原因,我不愿再加入任何群,只想静静。

篇8:法海寺的明代壁画阅读题目附答案

法海寺的明代壁画阅读题目附答案

法海寺的明代壁画,是世界上最美的图画之一。和著名的敦煌壁画、芮城永乐宫壁画相比,特点显著。

莫高窟壁画是4世纪到14世纪的:永乐宫壁画是元代的,建于13至14世纪;而法海寺是明代的,建于1439年,距今五百五十多年。艺术往往随着时间走“粗—细—粗”的路。三者皆美,但风格相差极大。法海寺壁画达到了精细的顶端,在壁画史中占了独一无二的位置。壁画一角画有一只小兽,颇像一小犬,逆光而立,耳朵竖着,上面的微细的血管脉络清晰可见,真是一个自然写实的精品。

法海寺是皇家寺庙,档次高,由宫廷的工部营缮所主建,壁画作者全是画师,非同一般。用料也豪华,画中七十六个人物的衣服图案统统描金,每平方寸都有极细极工的描金服饰花团。每一条轮廓都是小手指粗细的极工整的“浮雕”线,机时且是沥粉贴金。如果有光线射去,一定是一片金碧辉煌!

佛教本是外域传来的,以北线而论,越靠西部,时间越早,外国味也越多。法海寺几乎是最东边的,时间最晚,外国味差不多全无。人物,不论是老者、是观音、是小孩,还是护法天王们,已经是地道貌岸然的中国人的形象了。尤其是女人的`鼻子,男人的胡子一派东方韵味。法海寺壁画恰是由西到东、由古到今的佛都逐渐民族公、国产化的变化线的终点。

法海寺壁画与其他中国佛教壁画相比还有一个重大不同点:它有作者,或者说,它的作者不是“无名氏”,而是有名有姓的。法海寺有一座1444年立的经幢,上面记载画是由画士官宛福清、王恕和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藩福、徐福林等八人完成的。这样,这批壁画就有“主儿”了,可以称为“宛福清、王恕壁画”民,像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

托尔斯泰书桌上方挂着幅意大利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的复制品,他认为这是世上是最美的画。法海寺里的水月观音就是中国的西斯廷圣母!宛福清、王恕就是中国的拉斐尔!法海寺壁画也是世上最美的图画之一!

说来也巧,宛福清、王恕和拉斐尔差不多是同期人,画的中心也都是顶好看的妇人,和蔼可亲,完全世俗,西方的光着脚,东方的裸着肩,连构图都像,站在一旁的都是一位白胡子老头,意大利的叫西斯廷教长,中国的叫“月下老儿”。世上就有如此的妙事。

眼下,您要去法海寺观画,可千万别忘了带上多节电池的大手电棒,那时,将由黑暗中走出一大群出类拔萃的精灵,给你永世难忘的激动。

(取材于 舒乙《最美的就在这儿》有删改)

29.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芮城永乐宫壁画和法海寺壁画都很精细

B.法海寺在最东边,时间最晚,是由西到东、由古到今的佛教逐渐民族化、国产化的变化线的终点。

C.托尔斯泰认为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的复制品比真品还要美。

D.说“宛福清、王恕壁画”像“达?芬奇的蒙娜莎”一样,是为了说明其艺术成就很高。

30.作者为什么说法海寺里的水月观音就是中国的西斯廷圣母,宛福清、王恕就是中国的拉斐尔?(3分)

31.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概括法海寺壁画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29.(3分)A

30.(1)宛福清、王恕和拉斐尔差不多是同期人

(2)画中中心人物的容貌、神态、气质和装束相似

(3)构图都像

(3分,三个要点各1分)

31.最精细 最艳丽 最民族化

(4分,一个要点1分,三个要点符合得4分)

篇9:深深藏静静望随笔散文

深深藏静静望随笔散文

又一季的秋,说不出的薄凉,曾言几多花事尽,繁华谢后,人心易老。坐拥一个人的时光,我等你来赴一场文字的约会。记得,那年那月相逢,相逢在半夏的花季里,就那样不经意间在一首小诗里沉醉。途径你的世界,注定是我今生无法逃脱的劫,遇见,又怎是一个“缘”字解得。

安静的夜,轻轻的旋律,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与陌生,我想此刻的心绪是凌乱的,指尖下的文字随着键盘的节奏忧郁地浅行着;我,如此多愁善感的女子,可是为什么心也会在一瞬之间安静温暖。或许,你给的真的不多,而我要的又真的很少;深深藏,静静望,我站在天涯遥望天水一线之间,你在海角对我微笑,多想伸手触及你给予的温暖,可是风如无形的精灵生生的吹走了我一丝丝的念想。

如果可以,流年光景里请让我们珍藏各自给予的一份情意,你从来不会离开,我亦一直静默守护。为一个人,守一座城,书一纸清欢,赋笺笺墨香,文字终究是我的灵魂,是我永远不可舍弃的唯一。如果可以,请记得我来时的模样,素颜不倾城,静默却倾心,当眉间的惆怅系着眼底的忧伤,在你一眼望不穿的眸子里可曾看到我的彷徨;情不问因果,一往而深。

心绪乱,念不曾改变,思在片刻间弥漫了整座城池的安然;这一刻,亲爱的还好吗?我想你在一纸流年里,念你又在一季清秋里。世间的缘,想懂得可是又纠结多少,与你相识是怎样的一番缘,是前世的约定还是今生的流年情愫,是一首小诗的美丽还是我一篇散句的絮语呢喃?可否,允我就这样守一份执念伴你此生安好,没有承诺却可以且行且珍惜。

默默想,淡淡思,夜无际无边,一盏残灯照孤影,一阵叹息声声慢,一纸乱句不成章,一思一念透心凉。我转身回眸,望不尽的夜色苍茫,邀一抹情怀寄君私语,秋情切切,离愫悠悠,倚窗遥望的落寞可曾有人懂得?今夜思依旧,今夜情如昨,今夜望星无语愁断潇湘。埋一份凄凉,许君半世守望,我在他城,你在他乡,八月未央,相思断人肠。

我等你来,来赴一场文字的约会,在每一季的.时光里刻下属于我们的文字,你拈诗作赋,我执笔成章,不求琴瑟合鸣,但愿君心似我心,终不负一片相思意。听,岁月无声,我与时光对语,就着一杯咖啡的温暖与浓香,写下关于你的一字一行;若经年后,无需想起也不必刻意忘记,只因你早已深深藏在了心底,不曾忘记又怎会提起,如此枕一帘幽梦,碾一池墨香,写一生牵挂。

半壶纱,倘若我心中的山水 ,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 ,岁月催人老......一首歌曲,听着听着便疼了心扉,流了眼泪,这尘世太过繁华,想要抓住的往往是一场云烟俱散后的凄凉。红颜美,美不过眉间朱砂,抵不过似水年华,我终究是文字里的一缕魂,默守属于自己的一片清欢世界,待檀香拂过玉镯弄轻纱 ,空留一盏 芽色的清茶。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揽五分红霞采竹回家 ,悠悠风来 埋一地桑麻 ,一身袈裟 把相思放下.......若你安好,我便晴天;如果有一天我离去,请好好的保重自己,你说过不会伤心因为害怕我更伤心。亲爱的,你看秋水无尘,秋云无心,在这一季秋薄凉,不是时间的无情而是我想念你时的心情。一曲夜色绕心房,一缕清愁结眉伤,一目一回望,秋凉望君添衣裳,小字风里寄,一语一情肠,莫问爱为何物,莫言今世离殇,此生无悔相逢一场,他城他乡深深藏,静静望。

篇10:昙花静静开的生活随笔

昙花静静开的生活随笔

大人们说昙花很神秘,也很神奇,它只在夏夜开花,虽然短暂,但却很美丽。

一到夏天,我就期待着家里阳台上的那株昙花开花。但是每天清早起來,我看到的却只是一朵焉焉的花儿,这让我很失望。妈妈说,等昙花开了,就摘新鲜的花瓣煲汤给我喝。可我觉得吃昙花仿佛是对它的亵渎,我是坚决不会吃的。

去年初夏,妈妈告诉我那株昙花要开了,我对此不以为意。

那一天,我们一家人应邀出去吃晚饭,将近九点才回家。闷热的空气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我便到阳台上去透透气。我默默地注视着那株昙花,咦!是昙花要开了,我赶紧搬了一张凳子坐在阳台上静静地观察。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昙花绽放。

只见那朵昙花在黑暗中发出丝丝幽香,让人沉醉。我轻轻地拨开几片厚实的昙花叶,在淡淡的月光下,那高洁神圣的白毫无遮拦地展现在我的眼前。那花苞仿佛孕育着神奇,让人捉摸不透。一片片条状圆弧状花瓣随着时间的'推移,缓缓地展开。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漫长的等待是值得的。

将近十点钟,终于诞生出了那朵完美无瑕的昙花。我已经迫不及待用手机拍了下来。“昙花为谁现?淡蕊知谁怜?长夜谁与共?清珠泪可寒。”对呀,再完美,更完美,又能如何?终究只是一现罢了。这朵洁白灿烂的昙花,努力了一年,积蓄了一年,艰辛终于换来美丽,但它的美丽转瞬即逝。即便是这样的结局,它们也从未放弃过奋斗和努力,它们一直在朝着目标前进。也许它们也抱怨过这不公平的命运,但它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积跬步以致千里,终于悄悄地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把美丽带给他人。就算失败了,它们也无怨无悔,因为它们也曾努力过,没有遗憾。

昙花没有随波逐流,没有等待命运的宣判,而是努力与命运抗争。即使没有人欣赏,它也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美丽。美丽虽然短暂,但它也心满意足,我为人间带来了美丽。等待昙花绽放是漫长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幸福的。今夜的等待改变了我对“昙花一现”的理解,让我们向静静绽放的昙花致敬!

篇11:草堂寺杂文随笔

草堂寺杂文随笔

相传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法师来长安时,曾在罗什村中歇息,倒出芒鞋中的泥土,日后泥土中居然长出一棵稀奇古怪的树来,偶然见《观赏树木学》中指认它就是常见的悬铃木。怀着对它的好奇心,翻开户县县志,见里面还有一张模糊不清的石印画片,我深深地为此树在今天的消失而遗憾,所以特地来户县,追寻一下这棵离奇的“净土树”。有记载说它曾经分成六株树身,每株斜斜地伸向天空,而那阔大稠密的叶片,又颇似无数佛门子弟的无数手掌,五指都齐刷刷地伸展开来,好像是为了领受佛的已说法和未说之法。它就是二球的“法国梧桐”?虽然它的.树叶确实和常见的有些不同,但总觉得传说有些难以信服,也许那棵树与鸠摩罗什根本没关系,于是,带着几分迷茫去了草堂寺。

西安西南户县郊外的草堂寺,相传每逢秋冬晨昏,古井里都有烟雾腾空飘动,能和四、五里外的西安钟楼上的宝顶相连。形成“长安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紧相连”。寺内松柏参天,翠竹摇荫,亭台玲珑,是一座意境深邃的名刹。但我想美景里如果没有它曾经闪烁过的精神光芒,就很难这样久远地留存至今。留下这份光芒,并赋予草堂寺灵魂的就是鸠摩罗什。

后秦弘治三年,姚兴皇帝以国师礼,把鸠摩罗什迎到了这个他自己的御花园逍遥园内讲经,从此草堂寺就名闻遐迩了。很难想象一个出世的僧人,和一个入世极深的君王,在草堂之下相对论道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冲突。

“鸠摩罗什”可译作“童寿”,他家世代是天竺国的国相。父亲鸠摩炎,有意辞避继承做国相,来到西域龟兹国,龟兹国王之妹相貌非凡,“才悟明敏,过目必解”,是个很有修养的人。西域各国有好几位国王都想娶她为妻,她却只欣赏这位有思想的鸠摩炎。结婚后生下了罗什和弗沙两个儿子。罗什七岁随母出家,学贯小乘、大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在西域各国受到普遍的尊崇。前秦符坚派吕光等率七千军队,去伐西域诸国。临行时对吕光说:“朕闻西域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吕光攻克了龟兹,也得到了罗什,还强迫罗什以龟兹王之女为妻,“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让他破了戒。但返回时,急于得到罗什的苻坚,却没来得及听到这位高僧讲道就被杀了。而以后杀他的那个人的儿子姚兴,把鸠摩罗什迎到了草堂寺后,又怕他“法种无嗣”,就又“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鸠摩罗什在凉州又逗留了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学会了汉语,使他能够日后在草堂寺译出了《金刚经》、《大品盘若经》等97部425卷重要的佛典,成为与玄奘、真谛并称的三大译经家之一。由于他同时精通梵汉文字,改变了以往的直译为意译,既忠于梵文原著又文字通顺,一变以往的晦涩难懂,又倡导用当地的“秦声”,使一般人容易接受。所以听他讲经的人日渐增多,影响迅速扩大。他译出《妙法莲花经》介绍中观说,成为了后世天台宗的渊源。他还创立了“成实”、“天论”两个佛学宗派。影响远及日本等国。弟子中的僧肇、道生、道融、道睿被后人称为“四圣”,实现了他死后“舌头烧不烂”的预言。

草堂寺大殿西,有建于晋义熙五年的罗什舍利塔亭“八宝石石塔”。塔高2.33米,八面十三层,用八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拼雕而成,上刻“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题刻。大殿和碑廊组成一个小四合院,门悬“逍遥三藏”草书大字匾。红墙围绕的寺内,中轴左右各有一个楼亭,左边安放着“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碑文是唐丞相裴休书撰的。柳公权篆额,两位书法家的字为之增色不少,特别是柳公权的篆书,流传至今的仅此一处。定慧禅师则是华严宗第五祖,在鸠摩罗什圆寂四百多年后来此,曾使草堂寺再次隆盛。

寺庙里的“净土树”与常见的悬铃木没有什么区别。而当地传说中的烟雾井,则应该与地热有关,现在物换星移,古井遗址犹在,现实与虚幻唯一不变的,却正是它的不断变迁,令我辈凡人到此产生出许多人生的感慨。

篇12:静静写下别天的记忆随笔

静静写下别天的记忆随笔

静静写下别天的记忆随笔

在深夜沉醉,把心平静的放下又提起。有梦想去去,才感觉活着意义在于忙碌,变化让人不得不前进、努力、后退,而生存的原则就是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吸取,释放、纯白,是圣洁的女神。

光亮的,只因从黑暗走出。可想的,只不过是一场 幻梦,梦醒了,又身在何方。一个角落的明亮与黑暗,又是一个迷。

街道变得宁静了,网轻轻的扫过,流浪的人晓得,深夜里苦苦等待的思乡之情。

平静已打不回平静的心率了,而此时太阳升起,窗外只看见人与人,楼与楼。

曾是一种开始,也终要走到终点去,在城市之间,人与人之间徘徊、寻找。而什么时候不必在寻找中流浪,在流浪中追寻!

外面的天空有些灰暗,但夜空是清晰的,所以我喜欢在液半时分,行走在街灯下,看路的宁静,看天的幽蓝!

篇13:今夜,我将静静离去美文随笔

今夜,我将静静离去美文随笔

清明节,当别人都在商量去哪游玩的时候,我默默地买了回家的票,凌晨三点,我不知道自己是思家心切,还是拼命想要逃离这个我不太喜欢的城市……

这个城市有太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开始厌倦这种繁华与喧闹……坐车去火车站,下车,取票,突然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取票的人挤满了整个广场,争吵,叫骂,让我更加厌倦。同学和我一块来,她在等她妈妈来接,我们一块拼命穿过拥挤的人群,取票。等待,总是一件很煎熬的事,可是,自己却突然很习惯这种感觉,只是习惯,不是喜欢。有人过来插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中我,想想自己凌晨三点多的票,也不急于取,还是让别人站我前面了,以至于后来直接有人把身份证给我让我取。我觉得自己不傻,做一些能帮助别人于自己又无害的事,何乐而不为。漫长的等待在一个小时后终于结束,拼命往外逃。同学的'妈妈还没来,于是又等了一会儿。后来终于进了候车室,也终于剩下了我一个人……

开始觉得无聊,开始觉得难熬。我不知道为何在人多的地方却倍感孤独,或许,这些人都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人。有人疲惫难耐,倒头就睡,而我却越来越清醒。朋友给我打电话问我坐上车没有,聊着聊着就聊了很多,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关于未来。十一点多,我挂断电话,开始忍受这种孤独,有人说是享受这种孤独。

旁边一女生开始和我说话,同是清明回家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毕竟是同龄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和陌生人说自己的心事,永远不会觉得有所顾忌,毕竟只有一面之缘而已。后来竟然聊到爱情这一我很搞不懂的话题,她竟讲起她的过去与现在。我只问了一件事,你男朋友追你的时候你是不是立马答应了,她说不是,追了一个多月,刚开始觉得不讨厌,后来就被他的真诚打动,后来就在一起了,而且现在很好。我在想,自己是否少了一点坚持和执着,我在想,自己是否会错过些什么,最后,我什么都不再想了。凌晨一点,又剩下自己一个人,连一个说话的都没有了,还是没有疲惫感,竟然连孤独感都没有了,毕竟,身边有这么多人,或许他们都和我一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思考很多。我在想,家是什么,家是一个你在的时候拼命想要逃离,离开的时候又拼命思念的地方,家是一个你永远不会受伤,即使受伤也可以疗伤的地方。如果没有家,在哪里都是漂泊。于是我开始珍惜在家的每一瞬间,于是我开始享受家给我带来的安全感,于是我开始厌倦漂泊。

我开始思考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一个人做自己从来没做过的事,去自己从来没去过的地方,遇到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人。成长就是拼命怀念以前做过的事,以前去过的地方,以前遇到过的人。于是我开始接受这种成长。

凌晨两点,人少了一点,也安静了许多,我还是没有一丝倦意,一个人的时候,总要学会勇敢。我知道有一天,很多事情都要我一个人去做,有一天,我所有可以依赖的肩膀只有自己,于是我开始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不知道何时发现自己长大了,开始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了,我告诉爸妈明天回家,却没有告诉他们是凌晨三点多的车。一个人第一次这么晚去等车,第一次这么拼命想要离开一个地方……

车站,总是一个让人觉得伤感的地方,这里意味着离别,这里是开始,也是结束。不喜欢等车的过程,却总是有所期待,因为,车总会来,但有些等待,却是未知的结局。

手机没电,去上网充电,三块钱半小时,我更加厌恶,这个城市所谓的繁华与文明。和旁边的人聊起天来,听他们对工作的抱怨,对未来的期望。一位和我父亲差不多大小的人在我旁边问我能不能进空间,我下了一个QQ,登上了他的号,原来他要进的空间是自己女儿的空间,看了一会儿就走了。我开始对这位父亲产生敬意,这位普普通通的父亲连空间是什么都不懂,我解释都解释不清楚,却不知何时开始了解QQ,只为关注自己的孩子。我开始读懂父亲这两个字的含义……

深夜,有时候会让人产生一种恐惧。人还是这么多,多少人还在漂泊……

想起一首歌,歌词总有那么一点打动人心“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凌晨三点,如我所料,传来列车晚点的消息,我开始重新收拾好自己的耐心。等的久了,就觉得习惯了。

终于坐上车了,在这个夜晚,我静静地离去……

篇14:静静呵护一朵花开的生活随笔

静静呵护一朵花开的生活随笔

安东尼在他的绘本中说:“我们讨厌一朵花时,把她摘下来;喜欢一朵花时,也把她摘下来。”这寥寥数语,竟能让人在宁静遐思中悄然顿悟。

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惊扰了那份我们眼中最为珍贵的美。

不去打扰的欣赏才是真正出于心底的珍视;不为嗅一朵花的香而去采撷整朵蓓蕾;不为欣赏蝴蝶美的姿态而去干扰那一份静谧与安然,这才是真正欣赏美的姿态:安静,不出声,不触碰,驻足于局外,只愿用远远的目光安抚,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思。

张晓风曾在其散文中说过:“路过一位友人家,拜访闲聊之余却瞥见一株静默于房屋一隅的昙花。她默默地倔强地抖开一身铁树般浓厚的'厚重的绿色。问起友人才知道这是一株漂洋过海而来的品种,倔强地遵循着出生地的时差,只肯在白天绽放。无论友人用尽何种方法,她始终不肯再绽放那璞玉般洁白通透的花蕾。”张晓风在敬重这株花朵的同时却又深深惋惜她的命运:无论是多么呵护与栽培,多么盛赞她绽放容颜端庄清丽的溢美之词,都无法滋润她那离开出生土壤的倔强根系,都无法使她再绽放最原始最本真的美丽。

让美丽回到最初的环境中去,去肆意盛开属于她的花朵。别让你的欣赏,影响了她的绽放。

闲暇时读书,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一位老人,借着熹微晨光,披衣而坐,默默于窗扉间凝眸细窥睡眠中的花朵,毫不打扰,没有上前采撷,也没用一卷胶片记录花朵浅眠的模样。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朵盛开的花,这便是一种尊敬:无言,却浸透在凌晨轻浅的天光里,提醒我们,自然界中一花一世界,一虫一鸟,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怀着尊敬与珍视,去欣赏,去“迁就”她们,才能领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动。

蝴蝶在黑暗中的栖息是静谧的,莫用蜡烛的光去打扰它们。我多想告诉每一个脚步匆匆的看花人,轻一点,慢一点,远远看着就好,别让你的影子,挡住那一片花瓣的阳光。

篇15:五祖寺的随笔

关于五祖寺的随笔

地处长江北岸的鄂东黄梅县,由全国著名的佛教禅宗(佛教中一个派别)策源地之一的东山五祖庙。它与大江对岸的庐山相望,气势雄伟,风光秀丽,自古以来就成为游客流连忘返之地。

“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这是宋代诗人欧阳修游后咏五祖寺的诗句。东山,又名冯茂山。它像一只凤凰,东南群山连绵,西北水库倒映,兼有东、西二河像两条彩带,故前人有诗赞曰:“东山突起正中央,玉带双飘锁凤凰。坐对匡庐真面目,蓬莱未识尚生香。”唐高宗时,五祖寺的创始人、大满禅师来黄梅找冯茂长者借山建庙,从此“半夜四山钟磬静,水晶宫殿月玲珑”的.是寺庙,便以其动人的风姿而屹立在美丽的凤凰腰上了。唐宣宗时,敕建东山寺。南唐,加弘忍师号曰“广化”。宋景德中,改额“贞慧”。元至顺年间,敕赐师号“妙圆普觉禅师”。自唐以后,前来五祖寺朝拜者不绝于途,香客不仅遍及大江南北,而且名扬印度、日本、英国、法国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近两年,仍有日本朋友多次来此游览、考察。

游五祖寺,游客多取道九江,渡江对岸的小池镇,然后乘车北行,约二小时许,便可到达。上山有新修的盘山公路,但徒步爬山更有情趣。从“一天门”沿石阶而上,见山脚有一座石塔,上刻有“释迦如来石塔”的字样,高三丈一尺,八层,五方形,麻石质料,造型美观。约行二里半处,有个“二天门”,上跨拱桥,桥上建亭,门额题“此间乐”三字。亭内山风送爽,桥下泉水潺潺,上下游客,无不在此小憩。再上行二里许,进入山门,便是“飞虹桥”。桥上有过路亭,系元代建筑,东西门额题有“放下着”、“莫错过”六个苍劲大字。别“飞虹桥”,便到了古寺前。这里有三棵古油朴树,枝繁叶茂,传说有千年的历史。唐代诗人裴度曾有诗句:“岩前芍药师亲种,岭上青松佛手栽”。

据记载,五祖寺在全盛时,曾有天王殿、大佛殿和各种斋室、禅堂、戒堂等楼、台、亭、阁共九百多间,和尚足有千余。穿过“大佛殿”的废墟,登石阶而上,便到清代重建的砖木结构的麻城殿、娘娘殿(又名圣母殿)和千佛殿。这些建筑飞檐斗拱,画栋雕梁,阁碧柱赤,绿树掩映。麻城殿后的真身殿内,神座是寺内唯一的宋代建筑,富有特色。娘娘殿的西侧,有一股清泉从白莲峰流下,昼夜叮咚,轻脆悦耳。钟谷书有“法泉”二隶字;苏轼游此,留有“流响”石刻手迹。听泉观涧,更增添了古寺的幽静。

在层层叠叠的庙宇后,便是一片婀娜多姿的竹林。登上二百四十余步石阶,即可见大满禅师弘忍的石塔;塔高一丈九尺,共分五层,系青石制成,构造奇特。再继续上行,便可见二丈五尺、高一丈余的条石筑成的“讲经台”;传说弘忍当年在此讲经。此外,它的周围还有可容纳十余人的“授法洞”、巨崖壁立的“舍身崖”、高约六尺的“棋盘石”和能容纳三十余人的天然形成的“莲花洞”等。这些天造人设的胜景,无不鼓励着游人奋力去攀登这座山的顶峰。从“讲经台”到山顶“白莲峰”,只有一条挂壁而上的石磴小道,路狭峰高,崎岖险阻。峰上有一长方形石池,相传弘忍在此种植白莲,故名“白莲池”。明清以后,池渴莲枯。前几年清理这池,拣得古莲数枚,经种植,现已荷叶如盖,清翠欲滴。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别是一番景色:吴山送翠,楚水流碧,万里长江像一根银带,飘流在庐山和东山之间,悠悠东去,真是帆影穿云海,群山如画屏。

篇16:随笔写作推荐:华藏寺

华藏寺

华藏寺位于村东后面的山脚下,据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宋朝就有了华藏寺。当我懂事的时候已经败落。解放前人们迷信,寺里香火还比较繁荣,解放后,政府号召要破除迷信,慢慢地寺里的和尚和尼姑都解甲归田,寺里日常费用都要靠信徒供养,缺了生活的来源,寺里的和尚也少了,最后一个和尚叫青锦和尚。(可能是法名)到五五年时才回无锡市学前街定居,我二伯伯丁增法认识他,还去过他的家看他。

寺院里有好几棵银杏树,有几棵已有几百年的树龄了。可惜后来被部队炮兵训练时,把它们锯掉了。

寺院的头山门是用石灰石彻成的,由两根石柱支撑,在石柱上方用长长的石条搁在二头,石条中间写着华藏寺三个大字。

往里走是条大路,大路后来有部队做成了块石路。路旁是整齐的两排柏树,有一个大池塘在寺院的东南角,供寺院用水。

河塘后面是一个大佛殿,大佛殿好雄伟,走上几层台阶,来到佛殿门口,推开高高的木门,木门响起吱吱的响声,好像是在叫醒沉睡着的泥菩萨,有客人来了。

跨过高高的木门槛,来到了用大青砖铺成的大厅里,赫然能见正南高大的泥墙壁上的如来佛的阿弥陀佛大像,头和肚子好大。佛台底下放着几只圆形摆垫,供信徒磕头而置放。大殿旁各站着两对四大金刚,样子好狰狞,像是在审视拜佛的人们是否诚心。

转过大佛来到后面,是一个美丽慈祥的观音菩萨像。出了大佛殿,走过一段石路来到大板殿,门窗的样子与大佛殿差不多,就是里面的菩萨多了许多,都塑在靠墙的四边,一共有二十四个神态不一样的泥菩萨,它们造型逼真。

大板殿后面是藏经楼,两侧和后面是厢房,大约有好几十间。是供寺院的和尚、下人和帮工生活的地方。

华藏寺里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每年四月初八有一个农历节场,传说华藏寺院里有个和尚,他的名字叫阿弥,这阿弥和尚是一个心底善良,做了好多的好事,后来他成仙了,他上天的时候,人们都很挽留他,问他几时再回来,阿弥说每年的四月初八。

从此,人们为记念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那天,人们都到华藏寺来看阿弥,不少的商人带着商品,农民把自制的农具带来赶集,想卖个好价钱,逐渐形成了节场。

过去的华藏村没有饭店,所有的临时饭店都设在华藏的村民家中。商品和农具都放在路的两边,一直从村西延伸到头山门里头。

四月初八那天,孟湾、杨湾、华藏和姚湾村的家家户户都要留亲戚吃饭,亲戚们吃过饭后就会去游华藏,顺便买些需要的农具家什回去。

每年四月初八,我外婆全家都会到我家作客,一般都会有两桌人。有的人家也有五六桌的。因为好多客人是亲戚带朋友,来了也不认识。还有人吃白食的呢!

每年在四月初八游华藏的习俗,直到一九六三年胡埭建成了一坐五十米的弓形大桥,并修建了一条马路。当时有个陆光照的公社书记决定,把一九**年的四月初八,那天刚好是阳历五月一号,把华藏的节场改到了胡埭,从此四月初八游华藏的历史就成为过去。

华藏寺头山门的地方,有一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铁道游击队”的电影,有一个镜头就是在那里拍的,记得那是有解放军扮演的日本鬼子,全副武装列队从头山门经过的镜头。

七十年代时华藏寺被驻军拆除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华藏村民发起重建华藏寺呼声,经市政府批准,各方人士和信徒先后慕捐了几百万,在华藏村后湾山脚下重建了新的华藏寺,比古代的寺院还要雄伟。

作者:丁国良

公众号: 孙家小窝

篇17:我想的是真静静杂文随笔

我想的是真静静杂文随笔

他们说当人开始喜欢回忆的时候,便是真的老了。

昨晚四个喝酒的人和一个滴酒未沾的人在炭路者吃完烧烤往回走,L哥说:从后面看阿来走路,像是60岁的人。K君说:你没发现他走路和老钟很像吗?酒言无忌,我也只是笑笑。K君还说,我一个小年轻和你们一群老男孩怎么能玩到一块,我也是醉了?我说,我们不算老男孩吧?我们应该还算踩着青春的尾巴。这四个酒货就都笑了!三十岁不是还很年轻吗?四十岁算中青年,我们也不过是风华正茂啊。

我只不过是年轻的时候想的多些,这些年因为玩和工作没处理好,看上去老点罢了。花事经春到夏老,及至深秋果离梢。但向雪里程门立,转身又逢新芽蒿。有些东西总要剑走偏锋,寻根究底之后才悟得“春十分”。回忆这个东西,再美好也只是曾经,况且对于我来讲再美好的回忆也是总回归伤感范畴的。对于回忆我从来都是“杀”穿的,寸草不生。一路行来,一路收割,如除草老农,一垄到头,回头已是草无半棵。

什么对与不对的时间,什么对与不对的人,纯粹是喜欢自虐的人发明出来感动自己和虐待自己的。你让我回头看,全都是土;你让我往前看,满城风絮;你让我看脚下,两脚步幅七十五(厘米)。

那晚去仙月湖吃鱼,喝大了,跟两个好友说了些话,也都知道我喝多了,很“绝情”的没搭我的话茬,太好了,我总怕给他们造成困扰,总算知我。

他们担心我走不出上段婚姻的阴影,总是想安慰我,我很感动,但说实话我就觉得“有病”,哈哈。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觉得我又没有对不起的人。既然这样,我难过毛线?至于再往前的初恋,虽然这群狗友总是蔫儿坏听那首《我想静静》,我最多也就是踢他们两脚,笑骂一句“滚犊子”,可是并没有让我因此缅怀或者惋惜什么。我高中的时候就跟珊子说过,我其实很冷血,虽然看上去很重情义。情义也是为值得的人才讲,于做处更是将情义尽到无以复加,既然如此,夫复何憾?再善良的.心和再衷心的言语也拦不住作死的人,不是吗?

人情如麻,世事如结,行来不要怕麻多结繁,到了那个“点”一刀斩之就是。回忆对于我来讲,除了反思自己的过错和矫“正”自己的人生观之外,也就没有其他的作用,多谈一丝的情感都是多余。

我是一个“异类”。憧憬、希望、志向都没有,但是谁都不可能从我身上读出“堕落”两个字;念旧、怀往、惜缘都过去了,所以难以理解我为什么不悲伤。一说起心如死水,好想非要和“万念俱灰”结合起来。死水如镜,所以能映照夜月星辉,也能泛春水涟漪,也能融秋霜,也能封寒冰,也能容燕子抄水、蜻蜓点波。

你踏遍千山万水,你赏遍五湖四海,你游遍中西内外,所有的情志和故事其实在这角死水里都是“轮穿沼底”。七情如垂纶,六欲如吊钩,事功恰似鱼鳖,才能便是龙王篓,而你就是岸上垂钓者。何必跳进水里,陷入泥淖而痴怨?

一动不如一静。生命是在于运动,这个运动是心智的运动多些,不是劳筋动骨。宋代无门和尚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其实本来无闲事,人间处处好时节。也没有苦事,苦事也是“我”的磨刀石,不磨不能照“我”。见草木即是见“我”,善草木便是自善。

我是真的想静静,我是真的喜欢静静,我想的是真的静静。

篇18:泰华寺小记随笔美文

泰华寺小记随笔美文

正值周末无事,约了友人二三,且到临沧城老街“游荡”一番。

时下正值深秋,清晨虽有点点阳光打在脸上,却不免还是有丝丝的凉意,但老街热闹的景象还是给了几人点点的暖意,且说是心里的暖意吧,各种人生百态,尽显示在这难得的惬意之中了,街上叫卖声声声入耳,琳琅满目的绝版货品却也识别出难得一见的,约摸十数分钟;刚行到一处路口,朋友忽然惊喜喊道“前方有胜景”;待我等转眼望去,只看见斗拱飞檐之处,祥光瑞霭之中,有檐角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楼阁寰宇,且是一庄严殿堂。

怀着敬仰之心慢慢行至门处,其门楣上立一匾额,名曰:“海天佛国”,其下一曰:“泰华寺”,友人惊叹道:“未曾想这乱得出奇的地方还有如此宁静庄重之处,难得难得”;另一友人道:“座于闹市之中而安然不动,岂不是真正的近民而亲民,乃是佛家的真谛所在呀”!我不禁嫣然一笑,没有接着友人的话答下去,乃是引手恭请各位进去一看究竟。

只见泰华寺入门处有几位师太正在那里编制着什么东西,看似粗糙却也是极其的认真,我们几人乃是“凡夫俗子”,不知道佛门中人在摆弄什么圣物,也不好上去叨扰,那师傅却也热情,上来双手合十作揖,我等也随之行礼,师傅道:“外边街上有人家施主去世,我寺中正为逝者做一场法师,各位施主且自己随意转转,我们就不陪着了,还望见谅”,待互相行礼过后,师傅转身去继续手中的活计了。

泰华寺前殿左处立一碑文,名曰:“佛”,其下标记之“六道”,其一文曰“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乃是“善道”;另一文曰“生畜道、饿鬼道、地狱道”,乃位“恶道”;其前殿为观音神殿,内供奉正中之处乃是南无千手观音菩萨,其左处供奉的是南无地藏王菩萨,其右处供奉的是南无文殊菩萨,殿堂庄严宏伟,香火鼎盛,众菩萨高坐莲台,发相庄严,花开四季,淡水清阁,慈眉善目,芸芸众生如在掌中;各处有无数善男信女在不同时期供奉上去的宝珠法器,布施功德,佛家云“左进右出,乃为轮回”。出了观音神殿,左转往后是一幽静的小庭院,庭院不到,四下是香火烛台,芳香四溢之处乃是香火鼎盛的大小烛台,听友人说这里无论什么年代,香火从未断过,可见这里的人们对佛家,对众神的敬畏,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人们“善”的根源之所在;庭院两侧各有两大棵已经不知年龄的菩提树,树的须根都已长得一人之躯那么健壮,可见时间之长,年代之久了,看着沧桑老树,我不经想起一首诗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张望四下,的的确确是“无一尘埃”;庭院左侧乃是供奉封着地藏王菩萨等各种幽冥地府诸神佛的偏殿,门口乃是“南无黑白无常二位菩萨在看守”,法相庄严,“凶恶之中”透露出的却是慈眉善目之态,或许是看惯了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生死轮回,各位神佛菩萨都显得那样的持重。一朋友说到:“人世无常,世事无常,这个世界上,或是在这个宇宙之内,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了无常的`”,其确实呀,人世无常,我们又能怎么样呢?且从内心深处请教各位菩萨神佛,谁能给我一个答案?庭院正处乃是大雄宝殿,这是全寺最庄严宏伟的地方,象征着佛家至高无上的权威所在,却也是最亲近的平和之所,由于里面正在为逝者做着法事,我们也便没有再敢进去打扰,只在玉阶之下静静的膜拜这俯视芸芸众生的慈悲之所,心中的那份感触,自是无法用言语表的出来的,或许是被这庄重所感染了,或是心灵深处有了一些所思所想,却不知道怎样说出,或许这就是佛家所谓的“道”!

在寺内四处转转,各处乘凉小憩之后,不知不觉中已是正午时分,朋友道:“不枉此行,感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还是走吧”。

走出了泰华寺,我们各个都是“心情沉重,不知言表”,期中一友人的一句话,倒是点醒了我,“我们已经走了一次轮回”,大家都嫣然一笑,连连点头,望着远处掠过的白鹭的身影,不经感慨“其确实一轮回”……

篇19:发癫尖山寺随笔散文

发癫尖山寺随笔散文

一夜末春雨后的早晨,我站在尖山寺山门口,闭上眼贪婪地吮吸着混合有松香味的泥土芬芳。深深地吸一口气,让这芳香和天地间的养分的清新通过打开的毛孔进入体内,洗涤每一寸身心,充满每一个细胞,骨头和关节都在拔高,我觉得自己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长长地呼一口气,吐尽体内所有污浊,感受整个人从头到脚被放松,成就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纯净透明,体会汲取养分的迫切,窒息中渴望新生的感觉沛然而至。几度深呼吸以后,呼吸转变得更加顺畅自然,天地正气和体内浑浊之气有序置换,身心的舒泰也保持在每分每秒,神志无限清明起来,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精神十分充沛,我发现自己完全融入天地之间,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了。突然间大脑里反复回荡起混沌初开,清轻之气上浮者为天,重浊之气下沉者为地的古语,稍有的一点神志在问自己,这就是气功状态吗?这就是玄妙之门吗?

许久,一道光亮钻进眼帘,唤醒了我的神志。

太阳从秦皇湖以东的山巅露脸了!也就露了那么一点点,下弦月牙儿似的。但它的光芒却很耀眼,也就盯了它一眼,可我眨眼时眼前飞舞着那么多点金花!东边的天际蔚蓝映上红黄色彩,稍高点是蓝里泛白,而我头顶却是一顶湛蓝。

因为尖山寺地势很高,太阳一出,光就直接照到了。眼前不远处一颗松树的松针上挂着的雨珠儿,每一颗都折射着阳光,把自己点化成七彩斑斓的宝石粒儿。那些高低错落着的雨珠儿,光彩夺目,绚丽无比。我当时就想,如果可以,把它们摘下来镶嵌一顶王冠戴在头上,或串成项串挂在爱人雪白的脖子上,应当是世间最珍贵的饰品吧!我们应该是世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太阳升起来了,山间淡淡地升起了白雾。我猛然发现,那些远山一圈一圈地围绕在我的脚下。我晃然觉得,自己是一颗很大很大的雨滴,从天上自游落体砸进了平静的海面,尖山寺就是被我击起的圆锥形水柱,我又被水柱顶起在空中,而那些环绕着的山就是荡开的'白波涟漪,一层一层由近及远荡开了去。而此时微风吹得松树叶和竹叶沙沙作响,好像是那远去波涛的声音。风渐渐大了,那些白雾散了,环绕我的远山不象近处的山显得翠绿,有点带墨。山头此起彼浮,又象是无数的乌驹在成群狂奔,阵势大得不着边际。此时的我又好象是豢养驯化这些马的人。风在松树间吹过,发出呜呜的声响,成了我驱赶马群的号角。不知不觉中我挥舞着双臂,发出嗷——嗷——的狂嚎。我的马群更加奔放了起来!

挥舞乏了,喊叫累了,我躺倒在山门的大石板上,天还是那么的湛蓝,湛蓝得叫人心里一尘不染。不知什么时候,天空飘来一朵大大的厚厚的白云。那白云缓缓地飘着,我伸出双手比划着握住它的边际,手随白云移动着,想着让我用这朵白云擦拭天空,做一次天空保洁员吧。我听有经验的人说过,不做来回或者圆圈状擦拭,毫不停顿地一次擦过,才能得到最佳的擦拭效果。现在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保洁并不是一件轻松工作,缓慢的擦拭过程让我感觉到胳膊很酸沉,中间曾有放弃的念头。但我还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有松开这朵白云,直到它慢慢谈化散开成缕,最后消失。我又拿起另一朵白云净化蓝天直到它消失,如此勤劳地擦拭了好几块白云抹布,再看天空时那湛蓝果然不同了,焕发出光明了!

远远地传来一声乡亲喊牛的声音,把我从幻境中惊醒。我嘻然一笑,讥嘲起自已来,发癫了吧你?!

我真的发癫了,就在固城尖山寺!

篇20:怀念故乡的故事随笔:故乡的寺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

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已近16年了。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常萦绕于心间。最使我思恋的是那坐落于栖真集镇西边的“栖真禅寺”

栖真禅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刹。据《闻川志稿》中说:“僧宝月建,元末贼毁,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僧守节重建,三十一年盐官慧律寺僧慧海基修,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僧洪寅建禅堂於殿右……”。

栖真禅寺正门前的广场上有两棵栽种于明万历年间的银杏树,至今已有400多年了。寺院环境幽雅,钱广熙老先生有诗赞曰:“桑叶疏疏物外天,一声清磬破秋烟。云痕落水禅关冷,莲座当风佛石园。却有茶香留座客,了无题句想前贤。夕阳殿角归来晚,爱看花开早稻田。” 栖真禅寺正门是一幢雄伟 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后面的小广场中间有一个高约两米的葫芦形的香炉。东西两边是几幢有走廊的禅房,是和尚们诵经、讲禅、休息的地方。东面走廊上悬挂着一条彩色的大木鱼;西面走廊上悬挂着一口铜钟。再后面依次是观音殿、罗汉堂、地藏殿、阁王殿、藏经阁等……一系列佛事设施。最北面是一大片属于禅寺的旱地(在六十年代它是栖真农业中学的劳动基地)。一条U字型小河将整座禅寺环护,河的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在禅寺正南面东西两旁有两个小河的出口,链接流经禅寺前面的青龙港,经大桥港汇入千亩荡。两条小河上都有一座麻石踏步小桥,小桥的四角蹲着雕琢精巧的四只小狮子。我每次经过小桥时都会去抱抱那四只可爱的小狮子。这两座桥没有正式的名称,在人们的口头上把东边的叫东方桥,西边的叫西方桥。东方桥连接着栖真集市,西方桥连接一个沿河而居的村落——安西埭。

对于栖真禅寺,在原来的虹阳乡东南村,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先造东禅寺,再造栖真寺,七拼八凑造只灵隐寺”。东禅寺、栖真寺是两姐妹分头造的,事先姐妹两说好,谁先造好就用“东”字开头命名。结果,在运河西边的妹妹先于姐姐竣工,所以,造成了东禅寺在西,栖真寺在东的局面。

在我的记忆中,栖真禅寺每年两次的佛事活动,最让我难以忘怀。

一次是每年的除夕夜。附近村庄上的善男信女们,吃过年夜饭后,都拿着香烛等贡品,带上被子等物件,陆续到禅寺的大雄宝殿拜佛守岁。这时,大雄宝殿里灯火通明,香烟缭绕。特别是菩萨正面的那对高约有三尺的巨大红烛,更令孩子们感到新奇。玩耍嬉闹的孩子们,会在禅寺大师的指挥下,也像大人们那样,双手合掌举至胸口,嘴里念着“南湖阿弥陀佛”,围着那对巨大的红烛盘上几圈,脸上露着一副虔诚的表情,活像是一个个虔诚的信徒。

活动结束前,大师们有时会给每一个孩子分发一些糖果、花生、小饼之类的食品。拿到食品的孩子,大多跑到在大雄宝殿里拜佛守岁的自己的奶奶身边,把食品交给奶奶保管,自己就又和伙伴一起像麻雀似地,吵闹着在寺院内奔跑着,嬉笑着……到了半夜时分,玩累了的孩子,有的随着大人回家去了,有的就钻在守岁奶奶的被窝里睡了。

还有一次是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十二日的出会(隆重的佛事)。

从这一天起,连续三、四天整个禅寺热闹非凡,禅寺的大雄宝殿里,红烛高照,供人们磕头拜佛的蒲墩前的长方形的铁香炉里,点燃着一堆檀香。大雄宝殿背面广场上的葫芦形的铁香炉里,整日香烟缭绕。大雄宝殿前广场的左右两边是戏台、拉洋片(就是先期的不动电影)、套泥佛摊、鸡蛋糕等小吃摊位,还有打拳头买膏药……。只有中间留有一块空地,是停放菩萨佛像的。我们小孩最喜欢光顾的是拉洋片和小吃摊位。

栖真禅寺就像一个多灾多难的老人,他的经历并不平坦。上世纪四十年代,先是湖南的一所女子中学借住在禅寺中;后来,日本鬼子投降以后,一大批待遣返的日本兵居住在栖真禅寺里,把整座禅寺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解放以后,栖真禅寺就改为国家粮库。粮食部门经过几年的改建,整座禅寺除大雄宝殿的屋面仍保留原来的筒瓦外,其余都按照储存粮食的要求改建。

改革开放以后,在几位有识之士的倡议下,当地政府部门把恢复栖真禅寺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一九九五年,经郊区人民政府批准栖真禅寺予以恢复。后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几位热心智者的关心下,经过多年的新建、扩建,栖真禅寺已恢复了一定的元气。附近的人们又能闻到幽幽清香,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了!

本文作者:陈汉良(公众号:南湖文学)

关于西湖的随笔:西湖长桥的故事

以桥为话题的作文:架上一座桥梁

以桥为话题作文

描写雷峰塔作文

以桥为话题的中考作文

江苏镇江市导游词

我在春光里漫游苏州初二期末考试征文

以桥为话题的高中作文

后的江苏作文

江苏太湖的导游词

静静的法海寺随笔
《静静的法海寺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静静的法海寺随笔(推荐20篇)】相关文章:

《秋韵》阅读答案2023-02-19

白蛇传说经典台词2022-05-02

读《坛经》有感2023-08-24

江苏导游词精选800字2024-05-16

以桥为话题的作文600字2023-12-10

有关西湖观后感600字作文2022-11-07

高中作文杭州西湖传说2023-03-15

端午随笔散文欣赏2023-07-28

记叙文阅读之十一父爱的高度2022-10-13

写出体会2023-09-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