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独望月诗歌

时间:2023-04-21 08:00: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十五独望月诗歌(集锦10篇)由网友“一只酸奶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十五独望月诗歌,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十五独望月诗歌

篇1:十五独望月诗歌

十五的夜晚

独自走在林荫道散心

忽而面前投来几点亮斑

我便寻找它的来源

寻着,寻着,寻到了天边

月挂疏桐

圆如日晷,皎似明镜

咦,今夜的月

为什么有几点瑕疵

是生太阳的气吗

我想是的

可是,不应该啊

为什么没有星星的陪伴

是藏起来了吗

我想是的

可是,不应该啊

那,那颗璀璨的星,去哪了

在这样一个夜晚

独自望孤月,望缺月

不知我心中的姑娘

此时在何事

是否同我一样在望月思人

此时的我

多希望,多希望

心上人能够出现在我的身旁

能够与我一起赏月

也许,只有这样

天边的月亮才会变得

更圆,更亮

我的心上人

此时的你在何方

是否与我在同一时间

同我望月抒怀

也许,这是奢望

忽而,一阵汽笛声

惊扰了我的思绪

飞驰开过的.汽车司机

你又怎能理解我的心情

想起昨夜

凛冽的寒风

刺痛我的全身

也许都是我的错

可也不应这样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情比金坚

不管如何

我真心希望,那颗

那颗璀璨的星

能够出现在月亮身边

哪怕是若隐若现也好

……

月亮啊,月亮

咋俩真是同病相怜

希望不久之后

意中人能够悄悄来到你我身边

就让我们共同期待

愿一切安好。。。

篇2:十五夜望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更深刻的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准确的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

3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4通过读短文感受学生时代读书的快乐,并学习写读后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并运用。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下列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4小组评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篇3:《十五夜望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 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篇4:《十五夜望月》

在唐代咏月的 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 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 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 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篇5:望月诗歌

望月诗歌

月窥窗

蟾光盈帘。

倾泄一地的银色

一如往日的`冰凉。

伸手,欲挽起那冷冷的诗意,

低眉,忽忆起默然凝望时的寂寞。

呵,

斑驳的梧桐影,

窗前风铃昵喃。

往事,悠悠,

夜色阑珊,片花回映。

心湖轻荡,

怎可以,无声地,

一任泪光滑落。

温柔的月色,

醉人的清韵流光。

生活里的千般滋味,

轻描淡写地在脑海里画出,

感性与理性,渐各自成形。

轻触了心头软软的东西,

轻抚了些许湿润的地方,

一任,泪珠留在腮边。

呵,

就让我沐浴在这银色里,

让这秋月,带着几分冷意安静地与我相望。

默默无语的月儿,

就这样,陪伴我一生,

如身后长长的影子。

夜朦胧,心绪微澜。

篇6:诗歌:望月

【在列车上】

来了又走——

身边的人继续变换

为了人生和明天

多少陌生人挤在一起

不曾点头,微笑

片刻,又各奔东西

不知疲倦的列车

永远勇往直前

仿佛是不能停止的光阴

透过窗子外

我看到兴奋的列车

正赶往一个陌生的方向

——碧绿的田野,一页页

翻向另一个方向

而我和我内心

所拉出的弓箭,又将会

射入哪片遥远的光尘?

篇7:诗歌:望月

【油菜花】

多么艳丽的一群人啊

她们穿翠绿衣裳

带金黄头冠

更多耀眼的阳光

在它们眼中流动

更多响亮的笑声,从

她们口中溢出

春天站在田野上

春天奔跑在蓝天下

有力的臂膀

直指秋天

篇8:诗歌:望月

【夜晚,回到岳阳】

那么安静的一条漆黑的河流

倾泻在列车四周

倾泻在天地间

一艘长长的小船,轰隆隆

正驶向对岸

哪里漂来金色莲花?

起初是稀疏的,一朵,两朵

呵,大片耀眼的莲花

将要轰轰烈烈

开放在湖南最北部

开放在墨黑的河流上空

多想变成一只春天的蜜蜂啊

嗡嗡鸣叫着

扑向那温暖,恬静的莲花

噢,不不

要变成一只安静的蝴蝶

一言不发,轻轻粘住那朵

属于你的莲花之瓣

篇9:诗歌:望月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诗鉴赏

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习见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来。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因为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一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与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象。

这一联看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 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现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因此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就是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歌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将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因而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篇10:诗歌:望月

望月

刘 疆

月亮是所有人类的故乡。

——题记

你稍稍驻立,东山之顶

就成了亘古的风景

轻洒微光,整座西楼

便成为一首绝美的宋词

当你尖锐如钩

穿破童蒙,刺透老年

周边掩映的云彩

是变幻无常的尘世

当你圆润如玉

若远若近,若即若离

那寥落的星辰

是亲朋远去的背影

也许,这样就足够了:

沐浴于清辉修竹

畅饮于和风幽泉

衣带卷起花香

再擎一杯浊酒

哪怕冒险,被

重新勾起:怀乡

十五夜望月中秋节作文

十五夜望月作文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

十五夜望月赏析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及原文

唐诗《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五夜望月》教案

望月有感原文及赏析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十五独望月诗歌
《十五独望月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十五独望月诗歌(集锦10篇)】相关文章: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及赏析2022-05-08

望月有感作文精选2023-01-29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2022-08-08

高中语文:张九龄《望月怀远》教案2022-10-08

望月有感白居易2024-02-09

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2023-03-05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2023-08-28

有名中秋节月亮的诗句2022-10-10

十五夜望月的阅读答案2022-05-04

赏月的诗句赏析2023-10-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