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的找次品方法(精选8篇)由网友“lmd987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课改中的找次品方法,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课改中的找次品方法
浪拔湖中小 周波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曾试用过类似的方法教过学生,但并没有作系统的整理,上期通过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对此类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想到了与人分享,以求更完美。
在所有的教参里基本都只有语言推论程式,并没有图形化或算式化的'解题方法,而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本身就是一大障碍,怎样突破,怎样授之以“渔”,这“渔”也得是好“渔”,我苦苦思考,孩子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来点常用的算式格式也许能缩短思维上的差距,带着这种思考,我初步尝试画出了下列方法:
例如:在13至15个物品中找一个比较轻的次品。
13(4,4,5) 14(5,5,4) 15(5,5,5) ,2 1 1 2 1 ,1
注意事项:1、分份的时候,仍注重平均分的原则,不能平均分时
分出来的也最多相差1;
2、数据下面的横线条表示称的次数。
而对于课改班,面对这种分法,只有30来分钟,不分成绩好坏全部通过,而且还有所改善,其中夏莎同学就有这样的创新。 15(5)
,1
(3次)
这位同学将数据用竖线隔开分成了两组,平行组的横线条数目一
样,而且在最后加上括号注明了总共需要的次数,对计算的过程相当于作了一个总结性作答一样。
由此我不得不承认:课改带来的教课改中的找次品方法学效果,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因为思想的无束缚,思维也随之带来了闪光的新颖亮点,我想也只有这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篇2:《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
纵观整节课,陈老师教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陈老师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其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
1、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陈老师让学生借助圆片,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思维训练为目的,把5个零件和9个零件作为学生研究的起点,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2、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活泼的情景,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陈老师在这节课上多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3、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难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陈老师在教学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让学生操作、推理、研究,设计出各种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
篇3:找次品听课评课稿
找次品听课评课稿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动手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本节课,张老师用“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通过课件这样一段动态的影像资料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不但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而且了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情景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索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身边的实例活动,密切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继续探寻知识,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1、新课开始,张老师首先安排了从3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来,就是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少了3片的,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也为下面探究如何找次品作好铺垫,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增加课前准备题从三瓶中找次品,利于学生进入研究状态,也考虑照顾到中下层次学生。
2、紧接着张老师刻意安排了从4瓶中找次品这个环节,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为后面研究5和9瓶中找次品打基础,看似渺小,其实起奠基作用,让学生感悟从4瓶中找就要比从3瓶中找多了1次。为接下去体现划归的数学思想做准备。也为最佳策略的成因探索埋下伏笔。
3、最后安排从5瓶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
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但考虑到学生用天平称在操作上会很麻烦,以前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张老师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进行实践探究。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寻找最优策略。
在解决9瓶口香糖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的问题时,张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称出从9瓶中找出次品的方法,以及发现最佳方法: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在小组汇报时,老师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列表板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待测物品数量为3的倍数时,只有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它多。接着用12去验证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最后运用规律解决27、81、243瓶…中去找次品,让学生感悟这里其实有规律可寻。学生通过对比,自悟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案,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促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树立问题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语言、表情、手势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使人人都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在尝试体验中感知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篇4: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
数学广角《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是五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的内容,是一块特别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邱珠弟老师第二次试教比第一次有非常大的进步,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
第一、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邱老师却让学生先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3瓶中找到次品。在后面的5瓶、9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本课邱老师让学生从3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瓶、9瓶中找次品,并且在9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12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第三、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己动手得到结论。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邱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10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四、科学引导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好。课堂上,邱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五、板书设计合理,有条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起到总结性的作用。
最后还有一点想法,本课的学习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学会找次品,由于本节课规律的难度,肯定会有部分孩子学习后对高一层次的规律不能正确运用。我认为本节课要让孩子在操作、思考、讨论中学会找次品的一般方法,体会方法的优化,使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一定的进步,因此教师不能把方法和规律灌输给孩子,不一定把自己预设到的每一个规律都交给学生,而是要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做一定的引导,一定要是孩子主动地思考、操作。
篇5:浅谈课改中的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课改中的德育工作论文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纵观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灿烂的名族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功臣,没过于教育。上至春秋时期的孔子,从他开辟了教育的先河,一直到现在,都时刻没有停止过。而德育工作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从《大学》中的“身不修不引以齐其家,修身在于正其心”至现代的培养“有道德的”四有新人,无不体现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教育中,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制约,把文化课为代表的智育作为教育的主流,从而导致德育工作没有得到横好的开展,以至于人民的道德素质不太高,基于 这方面的原因,作为新型教育理念,贯穿新的教育思想,我们要把德育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使其具有开展的空间,重新树立德育的重要地位。
古人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德作为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价和指导标准是不行的。尤其是我们进行的课改中,要做好德育工作,对于道德的认识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和做好德育工作呢
首先,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但什么是品德呢?什么是思想平的教育呢?又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一个范畴。从有关德育方面书籍而知,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也就是西方教育理论所教的——moral-education”。但我国认为德育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应包括;思想 ,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
按照唯物辩证发的观点,事物的发展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德育过程一方面固然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影响,但这一环境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德育对象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德育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所以,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先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其次,明白了德育工作的重心是道德的建构和提升,就明白和了解道德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是非感。
是人们在辨别是非,善恶时所产生的一种道德感,是与道德评价紧密联系的一种内心体验。
2责任感。
责任感是个人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内心体验。
3自尊感。
是个人要求受到社会,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和尊重的情感。
4羞愧感。
当人意识到自己或自己所属的团体违反道德行为准则时产生的自我谴责的内心体验,就是羞愧感。
5友谊感。
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交往,相互关心,体贴爱护,支持帮助的道德情感。
6荣誉感。
一个人在集体生活中,逐步意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以及自己所处的集体在大集体中的地位,由此而产生的光荣或羞愧,自豪自疚等情绪体验就是荣誉感。
7集体主义感。
是一种关心与爱护集体,尊重于维护集体利益荣誉的道德情感。表现为对集体的热爱,愿为集体做贡献的'热情,对集体成就感到喜悦与自豪等情感。
8爱国主义情感。
指对祖国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感情。包括对祖国的大自然,对祖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几其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传统的强烈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社会主义祖国光辉前景的民族自信心。
9国际主义情感。
包括对世界各国,各族劳动人民团结友好的情感,对革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和建设而进行的斗争的同情,以及对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的仇恨和愤怒的情感等。
对于道德情感的内容,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和据有关资料的整理,大致就可以归纳为以上九大方面。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就要以这几方面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道德素质进一步的将耦合提升。
从我国的古代到现代,都关注人的道德问题,但是传统教育的片面性,导致德育工作开展的不理想。在教育改革中,作为德育工作者,要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性,搞好德育工作,使我国的德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祖国培养出“四有”新人,让祖国的明天变得更美好。
篇6:谈课改中的几点肤浅认识
谈课改中的几点肤浅认识
谈课改中的几点肤浅认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两年前就在我们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当时,它的许多理念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而今,经过两年时间不断的学习,实践,不少教师在课改的路上渐行渐远,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享受课改带给我们成功体验的同时,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认识一:好课,真实应是底线。
课堂,是师生双方借助一定的媒介(比如课本),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方对话,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平台。而公开课更是集中了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大胆尝试,被看作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重要舞台。正因为此,每个同行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总会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但有时候,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反而导致了一些公开课成为游离于真实之外的表演。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语言简练流畅,学生的发言也甚是精彩,整个教学过程亦可谓可圈可点。唯一的缺陷就是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课前的预设生成全部到位,课上的却一个没有。学生口中精彩流畅的语言却如同机关枪扫射似的单调而不带有一丝情感,让人无法相信这会是学生从阅读中真正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的朗读打动了老师的心!”“你真象一个小书法家!”“诗一般的语言,将来你一定能成为诗人!”……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很受学生的欢迎,能激起他们的成功体验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乃至今后良好的人格特质的形成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实践中,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过分强调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堂上不敢对学生提要求了,甚至对错误 的答案也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其实,评价应该是一首激励和纠错的合鸣曲,没有激励的评价是不健康的,没有纠错的评价同样是残缺的'。好的纠错方法同样可以催人向上,有一节课的这样一个细节至今令我难忘。那是四年级 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公开课见了许多陌生的老师,也可能是接触了感兴趣的内容,有不少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见此情景,教师只平淡的说了一句:“我认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知道上课时该做些什么了。”宽容的指出了问题,用目标引导了学生,全场立刻鸦雀无声,良好的课堂秩序一直持续到最后。
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在于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少有条件的学校都兴建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带领同学走进有声有色的文本世界,借助课件实现与文本之间更亲密的对话,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亮点。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意思的是,现在一说到上课,一些人立刻就会想,这节课有课件吗 没有我该怎么去做呢其实,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立足点是为了教学服务,集中多种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上述那种不从备课着眼,急于想课件的方法显然是本末倒置了,亮眼的课件自然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却并不是好课的必备条件。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不是经常能看到一些粗劣的课件剥夺了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的权利,将学生触及思想的阅读浅化为视觉上的阅读。
以上只是自己在实践课改路上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实属一孔之见。在课改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会经历走走停停,停停想想,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目标在前方,而我在路上!
篇7:在课改中收获作文
在课改中收获作文
五六个同学坐在一起,与以往单人单桌的枯燥气氛截然不同,课堂上更多的是激情与活力。这就是我们学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从课改中收获了许多。
收获自信。课改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还记得我第一次上台展示的时候,整个课室安静得只听得见风扇转动的.声音,全班同学的几十双眼睛看着我,而独自站在讲台上的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声音也紧张得发抖。但看见组员们那对我充满信心的目光,我一下子就有了自信,大胆地代表自己的小组把组内的想法说了出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课改中,我收获了自信。
收获友谊。记得有一次的小组讨论中,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其他的组员都因为我是组长而不敢质疑我,但是有个平常沉默寡言的同学却告诉我:“我的想法跟你的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会令我难堪,但我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在同一组里面,大家都是朋友,只有敢于帮你找出缺点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在课改中,我收获了真正的友谊。
收获团结。在小组合作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基本的团结意识。“组兴我荣,组衰我耻”是学校要求我们树立的观念,“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把六个人的智慧聚在一起才能有大智慧。有一次我们组的一位同学在一周内为我们组扣了许多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于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希望为我们组把分加回来。尽管那个星期我们组依然是最后,但我依然感觉我们是第一,因为我们是团结的。在课改中,我收获了团结的意识。
收获荣誉。课改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令我们更加地热爱课堂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成绩就得到了提高,对集体的荣辱感也就越强,就会意识到,身在集体,就要把个人与集体联系在一起,才能为集体争得荣誉。当我们的小组获得了荣誉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们是一个团体,小组会因此而感到高兴。在课改中,我收获了荣誉。
……
课改是一个大舞台,为我们展示自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我因此而收获了许多许多,收获了自信、友谊、团结、荣誉,甚至更多更多……
篇8:小学抓课改中的一些体会
小学抓课改中的一些体会
庄里完小校长――张建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不改革就无法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就没有出路。于是我校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互评互议。探索构建适合本学科特点、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步拟定了“自主学习,训练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要求人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之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完善各种课型模式,实行人人过关、达标。目前,学校以确定了以“自主、合作、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围绕问题探究、自学、互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从而促使课堂效益不断提高。
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关键在于知识的落实是否到位。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学校推出了“三清活动”,即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堂堂清就是让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知识;天天清就是就是利用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时间,对当天所学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并落实在知识归纳本上;周周清就是对一周来所学知识进行过关练习,对于没有过关的学生,由任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进行二次过关。通过三清活动,教师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大大加强, 师生关系日益密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
★ 找次品教学设计
★ 找次品教学反思
★ 观摩课收获及反思
【课改中的找次品方法(精选8篇)】相关文章:
《找次品》评课稿2022-08-16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2022-07-22
数学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2022-05-07
《三角形的分类》教师教学反思2024-02-09
人教版找次品获奖说课稿2023-09-26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说案2022-12-05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2022-05-07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2022-12-18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2023-07-12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