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古诗

时间:2023-05-10 07:37: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安石古诗(共11篇)由网友“公孙乌龙玛奇朵”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王安石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安石古诗

篇1:王安石古诗

王安石古诗大全

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那么有关他的古诗,大家了解多少?有哪些风格呢?

王安石(10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着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的古诗:

《江上》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给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

《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京口和瓜洲仅隔着一条长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梅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登飞来峰》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咏石榴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哀俗易高名已振,途险难尽学须强。

《桃源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葛溪驿》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翻译】

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一盏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多病的身子,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做梦回到家乡,梦中不知道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披衣而坐,纷扰的世事乱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俯仰天地,只见到一片孤寂凄凉。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使我的心更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午枕》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翻译】

花前一枕午睡,竹席清凉如水波欲流,斜阳已照着花枝,将婆娑红影映上我的帘钩。窥视人的小鸟声声啼鸣,惊起飘忽的梦,它去得悠悠。只看见水那边青山重重叠叠,引惹起心头深隐难言的清愁。

《桂枝香·登临送目》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翻译】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大山闯进门来为人们送青。

《南乡子》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春风》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春夜》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篇2:元日王安石古诗

元日王安石古诗分享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了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称作春联。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3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第一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篇3:王安石的古诗

王安石的古诗三首

王安石,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他的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京口:今江苏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元日》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东风吹来已经有淡淡的暖意,人们品尝着美味的屠苏酒,好不惬意!

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解读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登飞来峰》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作品赏析

塔指绍兴城南飞来山(又名宝林山、塔山)上的应天塔

①②句写景,①句实写,②句虚写,虚实结合,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千寻”写其高。③④句景、情、理相结合。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别有佳处惬人意——说《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

汤文熙

清代纪昀说:“东坡、半山,旗鼓对垒,似应别有佳处,方惬人意。”(《批点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三》)认为苏轼与王安石在新法上政见分驰,互相对峙,似乎冰炭不能相容,故希望这两位奇人在别的事情上能有某种相通之处,才能使人们满意。

其实,苏轼与王安石虽然年龄相差15岁,确有很多事迹不独相通,而且巧合。比如:两人都21岁进士及第,享年都65岁。王安石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字号用意的情趣隐合。苏轼解职黄州、赴任汝州、途经金陵时,曾与王安石一起居留一月之久。据苏轼在《与荆公书》中吐露,两人曾相约在金陵买田卜邻,相从林下。两人平素多有诗歌唱和,并且见解吻合。据《西清诗话》:王安石在蒋山时,以近作《寄蔡氏女》示苏轼,苏轼看后说:“离骚句法,乃今见之。”王安石亦说:“非你见谀,我亦自负如此。”又据宋人笔记称:王安石在钟山,有人自京师来,王安石问:苏轼近来有无诗作?来人说:近闻苏轼游庐山,有《题西林壁》一绝,即诵之。王安石听后,颔首称善。两人都以文章盛名跻身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相通巧合的事迹使人感到,半山与东坡似乎是一对传奇人物。这里有二人的诗作为证:一是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第7条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然而对读比较两诗,总觉字里行间似有同出一辙的蛛丝马迹。

《登飞来峰》层次井然,安排稳妥。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据《杭州图经》:峰自天竺飞来,故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转句直入情语,着“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

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只有登上“飞来峰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题西林壁》为苏轼游庐山在西林寺题壁之作。西林即西林寺,晋江州刺史陶范所建,为庐山重要景观之一。苏轼《东坡志林》第7条《记游庐山》说:“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即指此诗。他先后写了7首庐山记游诗,这是最后一首。这首诗对庐山作总体描述,作者立足西林寺,全诗景状从平视、俯视中写出。起句写庐山横面侧面的山势,平视庐山,奇势叠出。概括精密准确,描绘细腻生动。庐山的峰岭走向,基本如此。据南山宣律师《感通录》:庐山有七座主要山岭,一起向庐山之东,会合而成山峰,故姚宽的《西溪丛语》说:“因知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句,有自来矣。”承句写庐山远近高低的山势,俯视庐山,变幻莫测,补足起句未尽之景。

可见起、承两句写景不失其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是景语,亦是情语。过去有的注本对这两句的注解多有穿凿,如施元之《施注苏诗》卷二十一,特引《华严经》中的话:“于一尘中,大小刹种种差别如尘数,平坦高下各不同,佛悉往诣,各转法轮”,来坐实“远近高低各不同”句所自来。又如《冷斋夜话》记黄庭坚评此诗说:“此老于般若横说竖说,了无剩语,非其笔端有舌,亦安能吐此不传之妙。”此又“搔痒不着”的赞语。似此注诗评诗,俱无足取,早有注家批驳,认为“凡此种诗,皆一时性灵所发,若必胸有释典,而后炉锤出之,则意味索然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二十三)转、结二句作情语,以议论的笔触,寓哲理于抒情之中,畅写人们习见的理念,即:人的主观认识,各自都有局限性。寥寥14字,道尽人情事理,故此诗一出,立成典故,雅俗咸通,竞相援引。从全诗看,后联的理念,全从前联的景语熔铸铺垫出来。理念的产生,来自奇幻瑰丽的想象,而隽永深刻的理趣,自会启发出新鲜贴切的妙语。故历代评家咸推此诗深含哲理,评价极高,最著者如《宋诗精华录》卷二云:“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现代《唐宋诗词探胜》说此诗“善状目前之景,又妙寄物外之理,两者融洽无间”,非禅偈所能比拟,所评极是,似可定论。

通过两诗对读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诗在立意、谋篇、炼句上不仅相通,而且巧合。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绝。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王诗借写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苏诗借写景畅言事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启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又如两诗都用“只缘”导引结穴;又如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相同。由此看来,两诗的相通与巧合,达到逼肖,如出一辙。真是英雄所见极同,何其相似乃尔!世界上有这样的奇人奇诗,岂不是惬人心意的一大佳事么!

篇4:梅花王安石古诗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诗意

墙角有几枝梅花,

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篇5:王安石的古诗

关于王安石的古诗大全

1、《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5、《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6、《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7、《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8、《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9、《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

10、《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11、《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12、《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13、《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谁零落为谁开?

15、《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16、《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17、《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8、《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9、《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20、《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21、《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22、《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

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

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

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23、《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24、《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25、《甘露歌》

其一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瑰。

其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

池上渐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其三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

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26、《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7、《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28、《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

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

达如周召,究似丘轲,祗个山山。

29、《诉衷情·茫然不肯住林间》

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

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

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

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篇6:梅花王安石古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的咏梅诗,都抓住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骨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发了诗人高傲自守的襟怀。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对比赏析:

王安石的《梅花》,是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韧,抒发自己对执行新政的坚定态度,不屈不挠,决不妥协的思想感情.

陈焕的《梅花》,是借梅花”云溪独开“的特点,抒发自己不为红尘所动,不恋权位物欲的感情.

两首诗,都抓住了梅花不怕严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特征.

王安石诗中”凌寒“”独“等都充分表现了梅花的美.

而陈诗中,也从”独树春“显示梅花的美态.

两位诗人借梅花抒怀,既抒发对梅花的热爱,又抒发不愿与社会同流合污,清高的感情.

王诗的特点是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 抓住梅花”独“,与众不同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香与美,表达作者不为艰难困苦,仍坚持不懈的感情.

陈诗的特点则用留侯喻梅花,表达诗人向往张良有大丈夫的胸怀,摒弃人间富贵,清高脱俗的情怀.留侯,指汉代名将张良,传说他既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不但写出梅花的味,而且引用汉代张良为例,揭示凡事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还应注重事物的实质,并非表里如一。

篇7:王安石古诗有哪些

王安石古诗有哪些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5、《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6、《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甘露歌》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瑰。

8、《甘露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

池上渐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9、《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

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10、《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1、《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12、《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13、《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14、《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15、《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16、《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篇8:古诗元日王安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

3、感受诗中辞旧迎新的愿望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题目是《元日》(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能结合预习说说对诗题的理解吗?(板书:解诗题)

预设一:生1:“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板书:正月初一,春节)

生2:“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

师:对!像元始、元旦、元年、纪元这些词语中的“元”都表示开始、第一的意思。

预设二:生1:“元日”就是过年。师:对!农历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春节)

生2:元旦师:你说的是公历新年,如的第一天,而元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结合课前预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诗人?(板书:知诗人)、

4、再读诗题,显然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节的诗,说到春节,你会想到什么?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5、是的,每到春节我们总会感受到这样的欢乐场面。那么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到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一起来读读古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古诗,明诗意。

任务呈现:1、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自主学习: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展示交流

(一)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指名读。)

2、你读得真响亮!音真准确!谁还想读?

( 第一次读就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真了不起!谁还能像他一样读?)

3、不仅字音准确还读出了诗的韵味,很欣赏你!我们像他们一样一起读。读准,读响,读出节奏。(生齐读)

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古诗读正确了,真不错!不过学习古诗仅读正确还不行,还得!(理解诗意)

你们平时都有哪些理解诗意的好方法呢?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改怎么办呢?

(二)理解生词,学习生字

任务呈现:2、再读古诗,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主学习: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展示交流:通过自学,同学们都有了不少收获,谁来说说你掌握了那些词语的意思呢?

1、“爆竹”是鞭炮的意思 师:在古代过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竹筒里装销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鞭炮。

1)生字“爆”怎么记住它?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2)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除”的意思就是过去。“岁”是年的意思,“一岁除”什么意思?(一年过去了)

3、屠苏: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师:谁对喝屠苏酒这一风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喝屠苏酒吃从年少者开始,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

师:“屠”现在的意思是宰杀牲畜,屠杀。

4、“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

(你说的真好,他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

5、桃: 桃符.桃和符指的是同一样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桃符。瞧!这就是桃符 (出示课件:门神对联 )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或像这样画上画,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明代以后演变成现在的春联。都是祈求全家平安、生活幸福。

师:新桃就是:新春联;旧符:就是旧的春联。“新桃换旧符”就是——?

6、师:古代的符是用竹子做的,,所以他说是竹字头。看到“符”这个生字,你想到了和它相近的哪个字?相机出示:附 付;引导填空:桃符 符号 附近付出

7、理解词语的同时还认识了3个生字。现在我们把这三个生字来描红。注意写字姿势。

(三)理解诗意

借助字词的意思我们能很快读好诗句的意思。谁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

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诗意。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补充。

1、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2)、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人们是那么开心、快乐。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读出欣喜、兴奋!)

2、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人们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2)、阳关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崭新的大红春联,沉浸在暖洋洋的喜庆中。多么美好的景象!谁来读?指名读。

3、、刚才两位同学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在我们同桌合作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可以一人一句,也可以你说前两句,我说后两句。

4、了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涌现出哪些四字词语?指名说。

出示词语,齐读。

鞭炮连连 欢天喜地 举杯同庆 欢聚一堂 旭日东升 喜气洋洋 红联祝福 辞旧迎新

任务二:想画面、悟诗情

同学们,经过努力我们读懂了词语,理解了诗句。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时候,老师相信我们还会看到诗背后的画,进一步体会到诗背后的情。再来默读古诗。

{学生默读}

谁来说说透过每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爆竹声中一岁除”

篇9:王安石古诗元日

王安石古诗元日

王安石的故事元日写的是春节的盛况,那么你对王安石古诗元日有多少了解呢?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王安石古诗元日的相关资料吧!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爆竹声送走了过去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迎来了春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崭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篇10:《元日》王安石古诗

《元日》王安石古诗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春节,风俗,抱负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篇11:梅花古诗王安石

梅花古诗王安石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写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古诗(《望庐山瀑布》《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书香教学设计

《元日》优秀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古诗 元日说课稿

《古诗》说课稿设计

《古诗》说课稿

高中古诗说课稿

王安石古诗
《王安石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安石古诗(共11篇)】相关文章:

古诗梅花王安石带拼音2023-02-12

泊船瓜洲 古诗2022-05-02

泊船瓜洲古诗2022-05-07

古诗元日2023-09-12

王安石古诗有哪些2023-02-09

泊船瓜洲古诗译文、赏析2023-12-01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一等奖2023-03-16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2023-03-18

王安石《元日》教学反省2023-01-20

小学古诗说课稿范文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