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古诗诗人王安石(精选11篇)由网友“橙橙橙橙澄”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梅花古诗诗人王安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梅花古诗诗人王安石
梅花古诗诗人王安石
《méi huā 》
《梅花》
zuò zhě :wáng ān shí
作者:王安石
cháo dài :sòng cháo
朝代:宋朝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
墙角数枝梅,
líng hán dú zì kāi .
凌寒独自开.
yáo zhī bú shì xuě ,
遥知不是雪,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
为有暗香来.
注释
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
nà qiáng jiǎo de jǐ zhī méi huā ,mào zhe yán hán dú zì shèng kāi 。wéi shí me yuǎn wàng jiù zhī dào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 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
jié bái de méi huā bú shì xuě ne ?yīn wéi méi huā yǐn yǐn chuán lái zhèn zhèn de xiāng qì 。
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解析:
《méi huā 》shì běi sòng shī rén wáng ān shí suǒ zuò de yī shǒu wǔ yán jué jù 。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shī zhōng yǐ méi huā de jiān qiáng hé gāo jié pǐn gé yù shì nà xiē xiàng shī rén yī yàng ,
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
chù yú jiān nán 、è liè de huán jìng zhōng yī rán néng jiān chí cāo shǒu 、zhǔ zhāng zhèng yì ,wéi guó jiā qiáng shèng ér bú wèi pái jǐ hé dǎ jī de rén 。
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英语翻译:
Plum Blossoms
By Wang Anshi (Song Dynasty)
At a wall corner some plum trees grow;
Alone against cold white blossoms blow.
Aloof one knows they aren't the snow,
As faint through air soft fragrances flow
作者王安石的生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县城盐埠岭(今属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王安石是北宋具有进步思想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从小勤奋好学,博闻强记,作文纵笔如飞,情理俱妙。曾随父宦游大江南北,有机会接触社会上的`劳苦阶层,对当时国家日益加深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有着切身体会,很早就立下“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庆历二年(1042年)二十二岁他考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他不仅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还增长了见识,这为他以后任政中枢准备了条件。同时他还实行了一些改革。在嘉佑三年(1058年)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的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对宋初以来的制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实现对旧有制度的变革,这深得宋神宗赏识。神宗赵顼在位(1068-1085年)时,于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于是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并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来加以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冬)第二次他被迫辞职,从此闲居江宁(今南京)。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闷郁病逝。“王安石的变法是十一世纪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信。”①可以说他的改革精神,不仅充分表现于“熙宁变法”和“荆公新学”,同时也渗透在他的文学中。
在北宋初年,诗坛上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曾经风行一时,但由于西昆体诗缺点明显,对诗歌的发展起了不良作用。直到梅尧臣、欧阳修、苏舜钦等一批人起来扭转风气,局面才有所改观。他们力求诗歌创作做到平易畅达且有真情实感,而王安石就是他们中间的后起之秀。
王安石在诗文方面的卓异才华一开始就受到了一代宗师欧阳修的极力赞赏,对他的评价和期望都很高。他的散文雅劲严谨,议论风发,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内容充实,具有简峭峻逸,平易近人的风格。绝句尤其擅长,优雅绝妙,美誉天下。
晚年的王安石虽然纵情山水、谈诗说禅,然而也难以掩盖他心中的痛苦和煎熬、特别是他夫人的去世对他打击最大,使他再超脱也无法忍受这种痛彻心肺的打击。他一直以“刮磨世习”为务,不育政事,但他又不能把对国事的关心排除在外,因而自嘲尚有余习未忘,无法护得解脱。对此从修行解脱角度来看固然是一种障碍,但也表明他的爱国爱民的一片热心并未因隐退学佛而消退。最可惜的是他带一种悲痛、伤心之感离开人世后,守旧派的司马光虽然肯定王安石的“文章节义”有遇人之处,却又历数他种种不是,如“性不晓事”、“喜好不正,颠倒忠奸”、“忠直疏远”等的罪名。
王安石在诗歌上能不拘一格的取法前人,加之他博览典籍,工于记诵,且用事使典,饰辞属对,无不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各臻其妙。因此,他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既有自己的特色,在艺术技巧上又瑰丽多彩,卓然大家风范。可以说,王安石是宋代最杰出、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篇2:梅花王安石古诗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诗意
墙角有几枝梅花,
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篇3:梅花王安石古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的咏梅诗,都抓住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骨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发了诗人高傲自守的襟怀。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对比赏析:
王安石的《梅花》,是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韧,抒发自己对执行新政的坚定态度,不屈不挠,决不妥协的思想感情.
陈焕的《梅花》,是借梅花”云溪独开“的特点,抒发自己不为红尘所动,不恋权位物欲的感情.
两首诗,都抓住了梅花不怕严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特征.
王安石诗中”凌寒“”独“等都充分表现了梅花的美.
而陈诗中,也从”独树春“显示梅花的美态.
两位诗人借梅花抒怀,既抒发对梅花的热爱,又抒发不愿与社会同流合污,清高的感情.
王诗的特点是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 抓住梅花”独“,与众不同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香与美,表达作者不为艰难困苦,仍坚持不懈的感情.
陈诗的特点则用留侯喻梅花,表达诗人向往张良有大丈夫的胸怀,摒弃人间富贵,清高脱俗的情怀.留侯,指汉代名将张良,传说他既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不但写出梅花的味,而且引用汉代张良为例,揭示凡事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还应注重事物的实质,并非表里如一。
篇4:梅花古诗王安石
梅花古诗王安石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写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篇5:梅花古诗王安石
梅花
王安石(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词鉴赏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篇6:王安石古诗《梅花》
王安石古诗《梅花》
《梅花》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前言】
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
3、知:知道
4、为: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翻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他已经放弃了改革,离开朝廷,让庸臣们为所欲为。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国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篇7:梅花古诗王安石
梅花古诗王安石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写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谥号“文”。神宗熙宁三年(1070)和八年(1075)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但由于受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失败并被罢相。晚年退居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悲愤死去。他工于绝句,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风格雄健。晚年作品艺术造诣极高。作品有《临川文集》。
作者王安石当时正处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仍然积极力主改革,因此,非担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却遭到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与梅花共同之处自是可知的。这首小诗看似平白浅显,实则意味深远,它告诉人们坚强高洁的人格才最具伟大魅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其意大致为,在墙旮旯的地方,有几枝梅花正在那儿冒着严寒默默地开着。“墙角”,说明“梅”生长的环境极为偏僻,换言之,就是告诉人们,这几枝“梅”所处的环境不佳,地位卑微,无人赏识和眷顾,但依然凌寒开放。正如陆游《咏梅》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一样,梅花不择地势,不择土壤,方寸之地足矣,尽管并无人眷顾与赏识。第二句是第一句意思的进一步加深。“凌寒”,即迎着严寒,冒着风雪。“独自开”,即孤独地默默地开放,意在告诉人们,那梅花不仅不择地势和环境,更可贵的是它还不畏严寒,不畏孤独和寂寞,不向严寒低头,不向风雪弯腰,坚韧,倔强,刚强,高洁。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不难体会诗人的用意了,从字面上看,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那墙角处挂满枝头的花朵远远地望去就知道不是雪,因为那梅花淡淡的幽香早已经一阵一阵地飘过来了。“遥知”,即远远地就知道。这一句说的是一个结果,与下句的“为有暗香来”构成了一个倒装的因果关系的句式。“暗香”,即梅花淡淡的隐隐约约的幽香时断时续地飘散开来。“暗香”一词在前人的咏梅之作中时有出现,在王安石之前同一朝代的诗人林逋在他的《山园小梅》中就曾有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但由于表现的是其出世的自命清高的思想情怀,这与王安石是截然不同的。王安石虽然借用了其诗句之“暗香”一词,但其目的在于赞美梅在“香”这方面胜雪一筹的特点和梅花不畏严寒、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高贵品格。
赏析: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赏析: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篇8: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李清照梅花诗《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
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
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陆游咏梅诗《卜算子 咏梅》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篇9:王安石的梅花的古诗
王安石的梅花的古诗
梅花开在冰雪里,在天最寒冷时,传递春消息。那么为何王安石会喜欢梅花?写了哪些梅花的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在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古代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梅花
梅字,木为春,《说文解字》释“每”,则为草盛貌,由此可理解,梅开意味着穿雪春回。而众庶每生,每每,每年如此,所以,南朝梁元帝昔日写梅花的句子,用“人怀前岁意,花发故年枝”。新花每发故枝,枝越老韵越厚——“老梅傍水茶牙,人那得,光阴似他。万种思量,百年倒断,付与残霞。”南宋吴潜这首“柳梢青”的后半阙极耐咀嚼,百年倒断,也未必有个因果。
春情欲寄梅花信。梅蹙小珠连后,花以冰雪态冷艳感人。苏东坡说它“玉雪为骨冰为魂”;陆游换一角度,用“月兔捣霜供换骨”;我倒更喜欢杨万里的“玉为风骨雪为衣”,翩翩随雪而来。梅舒雪尚飘,从风还共落,梅花欢喜漫天雪,因此常与飞雪为伴。大雪纷扬一夜,朔吹飘夜香中,寒梅一枝斜横疏瘦于朝窗雪光之中,才尽显骨感。“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我特别喜欢南宋词人王十朋这个句子。阳光照到的南枝已经醒了,北枝却还在深睡中。
暗香、疏影是北宋林逋咏梅的名句。林逋大约四十岁归隐而结庐西湖孤山,植梅蓄鹤,称“梅妻子鹤”。林逋写了许多咏梅诗,最经典就是《山园小梅》中这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后文人往往都出脱不得此窠臼。比如苏东坡所谓“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王安石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后人考证,这个名句其实脱自南朝陈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只改了两个字,就成了咏梅绝唱。
梅格高韵胜,梅朵淡雅标致,赵长卿描述它“裁琼妆白”,琼是美玉;秦观描述它“冰澌溶泄” ,“澌”是解冻春冰;李清照描述它“香脸半开娇旖旎”,旖旎是温存柔弱貌。梅之韵其实终究在琼瑶瓣所衬托娇黄蕊里,其蕊含羞偷得春风,才有静雅娇嗔之态。梅蕊因此而“妆宫额”,嫔妃们为争朱颜依旧,有个人惦记。
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古人以梅心、柳眼感应着报春。昔日元稹的《生春二十首》,写漫雪梅心、柳眼鸟思,最后写到濛雨细风中“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到李清照悼亡词里,就变成“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赵明诚死后,李清照顾影自怜,梅窗空寂——“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陆游的沧桑感也深刻。他八十岁时作《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两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令人唏嘘。唐婉薄命,她三十一岁那年便已病故,陆游这一生中写过多少咏梅诗呢?花如旧,人空瘦,读他的“定**”词:“欹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篇10:王安石梅花的古诗
有关王安石梅花的古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在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古代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梅花
梅字,木为春,《说文解字》释“每”,则为草盛貌,由此可理解,梅开意味着穿雪春回。而众庶每生,每每,每年如此,所以,南朝梁元帝昔日写梅花的句子,用“人怀前岁意,花发故年枝”。新花每发故枝,枝越老韵越厚——“老梅傍水茶牙,人那得,光阴似他。万种思量,百年倒断,付与残霞。”南宋吴潜这首“柳梢青”的后半阙极耐咀嚼,百年倒断,也未必有个因果。
春情欲寄梅花信。梅蹙小珠连后,花以冰雪态冷艳感人。苏东坡说它“玉雪为骨冰为魂”;陆游换一角度,用“月兔捣霜供换骨”;我倒更喜欢杨万里的“玉为风骨雪为衣”,翩翩随雪而来。梅舒雪尚飘,从风还共落,梅花欢喜漫天雪,因此常与飞雪为伴。大雪纷扬一夜,朔吹飘夜香中,寒梅一枝斜横疏瘦于朝窗雪光之中,才尽显骨感。“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我特别喜欢南宋词人王十朋这个句子。阳光照到的南枝已经醒了,北枝却还在深睡中。
暗香、疏影是北宋林逋咏梅的名句。林逋大约四十岁归隐而结庐西湖孤山,植梅蓄鹤,称“梅妻子鹤”。林逋写了许多咏梅诗,最经典就是《山园小梅》中这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后文人往往都出脱不得此窠臼。比如苏东坡所谓“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王安石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后人考证,这个名句其实脱自南朝陈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只改了两个字,就成了咏梅绝唱。
梅格高韵胜,梅朵淡雅标致,赵长卿描述它“裁琼妆白”,琼是美玉;秦观描述它“冰澌溶泄” ,“澌”是解冻春冰;李清照描述它“香脸半开娇旖旎”,旖旎是温存柔弱貌。梅之韵其实终究在琼瑶瓣所衬托娇黄蕊里,其蕊含羞偷得春风,才有静雅娇嗔之态。梅蕊因此而“妆宫额”,嫔妃们为争朱颜依旧,有个人惦记。
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古人以梅心、柳眼感应着报春。昔日元稹的《生春二十首》,写漫雪梅心、柳眼鸟思,最后写到濛雨细风中“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到李清照悼亡词里,就变成“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赵明诚死后,李清照顾影自怜,梅窗空寂——“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陆游的沧桑感也深刻。他八十岁时作《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两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令人唏嘘。唐婉薄命,她三十一岁那年便已病故,陆游这一生中写过多少咏梅诗呢?花如旧,人空瘦,读他的“定**”词:“欹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篇11:王安石的梅花古诗
王安石的梅花古诗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诗人王安石写梅花的古诗有多少?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陆游《卜算子·咏梅》
扇面书法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②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③
零落成泥碾作尘,④
只有香如故。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著:值,遇。
③一任:完全听凭。
④碾:轧碎。
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作品鉴赏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 王安石古诗有哪些
★ 王安石古诗
★ 关王安石的古诗
★ 《古诗》说课稿
【梅花古诗诗人王安石(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墨梅图题诗》的教学反思2022-08-13
鄂教:《我很快乐》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2024-01-15
梅花的古诗2024-01-28
古诗梅花2023-10-23
《墨梅》优秀教学设计2022-12-09
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梅花》2023-03-24
《闹钟》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2022-08-14
古诗 梅花2022-09-06
《墨梅》名师教学设计2023-05-06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