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书评:论《百合花》中的“女性视角”(合集9篇)由网友“海燕”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百合花》书评:论《百合花》中的“女性视角”,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百合花》书评:论《百合花》中的“女性视角”
《百合花》是茹志鹃于1958年3月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茹志鹃原籍杭州,生于上海,主要作品有《百合花》 、《静静的产房》 、《春暖时节》 、《如愿》 等。本文主要的探讨对象是她的作品《百合花》 。
作品《百合花》主要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我”结识了老乡——一个害羞的通讯员。在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他找了当地一个新媳妇借却遭到了新媳妇的拒绝。在“我”的帮助下小通讯员从新媳妇那里借到了作为她嫁妆的新被子,他临走时把自己的衣服挂破了,后来这个新媳妇来帮忙擦洗伤兵,通讯员牺牲。新媳妇为他缝衣服,并把自己的新被子盖在了他的遗体上。
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相对于作品的其他方面,我更关注作品的视角问题,这篇文章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进行叙述。
什么是“女性视角”呢?
所谓“女性视角”,是指以女性的心理角度看问题的方式,与本文时间相差不远的杨沫的《青春之歌》也是这样,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来讲述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它关注女性角色心理历程的转换过程,以人道的情怀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并用女性化的笔触展现出来。
为什么可以说它是“女性视角”呢?
其一,在取材上从小处着眼,她所描写的就是最普通的战士,最真实的老百姓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大将军,伟大的领袖如何如何。她去勾画有意味的生活侧影,善于细致、深入的探索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变化。在普遍追求宏大、严肃风格的文学时代,她的作品是文坛上一缕清新的风。
其二,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变化,纵观整篇文章,从各处的描写中可见一斑。例如开头对景物的描写“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然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潮湿的香味。”这是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不够宏大,但却足够真实,足够细腻;再比如“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一般人看起来是战争化的“伪装”,到了作者这里,倒成了“装饰点缀”;至于那“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的描写就更不用说了;还有最初与通讯员的谈话,不是多么革命化的话题,就是普通的家长里短,这又哪是其他那些宏大的视角所会描写到的内容;不停的回忆家乡的场景,以及描写到的几个来帮忙的普通妇女的羞涩就更可以说明问题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女性视角在文中的具体体现。茅盾曾经这样评价这篇小说“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千个短篇小说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这是茅盾对作品为数不多的赞叹之语,也说明了文章的细腻程度。
这样的作品出现在当时的文坛上并广为人们传颂的原因
在我看来这样作品的出现并盛行并不是什么偶然,一方面是扎根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有作者个人的原因。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
首先,在经济角度上来说,当时全国上下大炼钢铁使得经济出现“虚假繁荣”的现象,领导人对经济做出误判,只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却忽视了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轻工业等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工业极其不发达,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温饱。一部分人开始思考革命的意义,“大鸣大放”的文章相对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作家开始关注人民的疾苦与日常的细节。这无疑催生了女性视角开始在各类文章中大放异彩,因为它可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进行描述为优势在文坛驰骋,这是其它的视角所不能够很好展现的。
其次,在政治角度上来说,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反右派斗争在这时正火热。人们彼此不信任对方,造成了社会集体性的“信任危机”,形势紧张,人心不古。每当在这种时候,人们在追忆过去和畅想未来方面总是有天然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于是,人们开始怀念战争时期的美好人性,在这样的怀念的潮流的影响下,女性视角无疑是受欢迎的,因为它更为细腻生动,它是以女性的视角去讲述故事,它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精神避风港”,由此也更加可以唤起人们对那个特殊年代下淳朴人性的呼唤。
最后,在文化角度上来说,文坛上长期缺乏“另一种声音”。人民的精神生活相对比较单一甚至是匮乏,人们开始呼唤不同种类作品的出现。而当时由于女性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也使得一部分人的“女性意识”觉醒,开始自主的去发出属于女性的声音,这也催生了“女性视角”作品的出现。
从作者个人的原因来看:
作者自幼丧母失父,和祖母一起生活,祖母去世后,进入孤儿院,后又进入上海妇女文化班学习,由此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芽。而后在青年时期又受到杨沫的影响,身为老师的身份又给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当时是小学老师,她平时接触最多的也是孩子们,心理也会相对比较单纯和偏向于女性化,文如其人,作品自然也会流露出这样的特性。
由此,文坛上出现了这样的作品。
女性视角的好处
不可否认的是,《百合花》的出现无疑是当时文坛上的一股“清流”,给当时中国文坛增添了多样化色彩。
其一,由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去写一段故事或是一份情感,且大多数由女性书写。与别的作品相比,它无疑是更为细腻的。这并不是我的刻板印象或是怎么样,女性更胜一筹的心思的细腻在其他女性的作品中也可以窥见一斑,例如前文提到的杨沫的《青春之歌》乃至是后来冰心的作品抑或是我们如今熟知的席慕蓉等人,无一不是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打动人心的。
其二,与其他一些逻辑性较强或是热情赞颂新中国的作品(如《红旗谱》等)相比,《百合花》这样的文章更具有真实性,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讲,就是更为“接地气”,它更能去贴合普通民众的心理,拨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其三,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正是由于它较强的抒情性,让它成为当时甚至是现在人们心中的一块“避风港”。
女性视角存在的局限性。
其一,女性视角大多由女性作家书写,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偏向于扁平化。如严歌苓的大部分作品中,人物形象较为单一;再比如如今大火的《哈利波特》系列中,桀骜却深情的天狼星,深不可测的斯内普教授,一生曲折的邓布利多校长,懦弱却又勇敢的罗恩。这一切的男性人物形象都较为丰满,但唯独赫敏,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只会争着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好学生形象,性格单一而不具备复杂性,甚至连她的变化也不像其他男性人物那样大。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做赘述。
其二,女性视角出发,会更容易去注重所谓“得体的优雅”,而不去勇敢的揭露与鞭挞社会的黑暗面。这并不是说女性就不能担当起社会的重任。但是,在《百合花》中,我们看到的人物形象似乎都是“好的,美的”,即使是新媳妇不愿意借被子,但最终在“我”的劝说下,还是“大义凛然”的借出了自己的新婚嫁妆。当然我并不是说做出这样的设置不恰当或是怎么样,只是说,作者以女性视角出发,会不自觉的将人物美化成自己心中的样子,描绘成一个在“幸福旋涡中的女神”的形象。她们会去避免描写社会的黑暗面,但这个社会的黑暗面却又是客观存在并且是不得不去或者说是更值得去关注和描写的。
其三,在行文中,女性视角会使得文中出现大量的细节。适当的细节当然会增加文章的色彩,可是随处可见的细节却会使文章变得繁复冗杂,从而使原本想要表达的主题弱化甚至掩盖掉了原本的主题,喧宾夺主。
其四,人们对女性视角作品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该类作品的多元化发展。使它的发展就像是大家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永远走不出上海的弄堂里一般,似乎它永远都应该是这样,它应该按照人们想象中的路线去发展一样。你不能逾越这个边界,你要永远的待在这个框框中去进行你的写作,只因为大家希望你是这样的。
是否可以避免女性视角的局限性?
当然可以!文学史上自然也有以女性视角写出巨著的,《简·爱》便是这样一部巨著,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一位女子的成长经历特别是恋爱经历为主线,塑造出了一位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人物形象。她描写的也是女性,她也是女性视角,但她并没有拘泥于女性狭小的世界,而是热情讴歌赞美独立的女性形象,让其中的女性人生无限的被拉长延伸,描绘出了一个女性的大写的人生,由此成为巨著。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小人物的世界是没有价值的,小人物的世界决不应被忽视,恰恰,文学需要这样的关照与发掘。《百合花》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百合花》应得到的赞颂。
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看待“女性视角”的作品呢?
我认为,女性视角的确应该被发现,应该被重视,应该被推崇,但被发现被重视被推崇的,应该是更为完备的“女性视角”。它可以以“小细腻”窥见“大情怀”;可以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去关照这个世界;它既能“俯下身”也能“向远望”。它规避了“女性视角”的局限性,变“废”为宝,使作品更加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优势。
现如今,“母性书”“父性书”都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这无疑是可喜的。我们应允许和鼓励其存在以实现文学的多样化,由此推动文学的良性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女性视角在本文中并没有成为“绊脚石”,或许它有不足的地方,但它仍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而这篇文章也仍然是文学洪流中一朵瑰丽的浪花。当人们看惯了战争的宏大和残酷之后,你仍然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最后的那一丝温情。
作者:刘若凡
公众号:三十六摄氏度
篇2:百合的花语是什么_百合花的花语
百合的花语是什么_百合花的花语
百合花语
百合(所有的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白百合: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黑百合:恋・诅咒
粉百合:纯洁、可爱
红百合:永远爱你
黄百合:早日康复
葵百合: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财富、荣誉、清纯、高雅
野百合:永远幸福
狐尾百合:尊贵、欣欣向荣、杰出
玉米百合:执著的爱、勇敢
编笠百合:才能、威严、杰出・尊贵,高雅
圣诞百合:喜洋洋、庆祝、真情
水仙百合:喜悦、期待相逢
相关阅读
花语大全
玫瑰花语
玫瑰:爱情、爱与美、容光焕发
玫瑰(红):热情、热爱着您
玫瑰(粉红):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心
玫瑰(白):天真、纯洁、尊敬
玫瑰(黄):不贞、嫉妒
玫瑰(橙红):初恋的心情
玫瑰(蓝):清纯的爱 敦厚善良
玫瑰(绿):纯真简朴 青春长驻2朵玫瑰花语--这世界只有我俩!
蔷薇花语
红蔷薇:热恋
粉蔷薇:爱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白蔷薇:纯洁的爱情
黄蔷薇:永恒的微笑
深红蔷薇:只想与你在一起
野蔷薇:浪漫的爱情,悔过
圣诞蔷薇:追忆的爱情
黑色蔷薇:华丽的爱情
郁金香花语
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郁金香(红):爱的宣言、喜悦、热爱
郁金香(粉):美人、热爱、幸福
郁金香(黄):高贵、珍重、财富
郁金香(紫):无尽的爱、最爱
郁金香(白):纯情、纯洁
郁金香(双色):美丽的你、喜相逢
郁金香(羽毛):情意绵绵
康乃馨花语
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康乃馨(红):相信你的爱
康乃馨(粉红):热爱、亮丽
康乃馨(白):吾爱永在、真情、纯洁
爱丽斯花语
鸢尾(爱丽斯):好消息、使者、想念你
德国鸢尾:神圣
小鸢尾:协力抵挡、同心
菊花花语
菊花:清净、高洁、我爱你、真情
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春菊:为爱情占卜
六月菊:别离
冬菊:别离
法国小菊:忍耐
瓜叶菊:快乐
波斯菊:野性美
大波斯菊:少女纯情
万寿菊:友情
矢车菊:纤细、优雅
麦杆菊: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
鳞托菊:永远的爱
风信子花语
风信子:喜悦、爱意、幸福、浓情
风信子(白):恬适
风信子(蓝):恒心、贞操
风信子(紫):悲伤
篇3:《心田上的百合花》读书笔记书评
当试卷一发下来,浏览时我就被这么一篇短文深深地吸引住了。说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朵美丽纯洁的百合花。但是可怜的百合没有开出花,被野草们嘲笑讥讽,说它不是花是一株野草。可是百合花不甘落后,要以花来证实自己的存在,证实自己是一朵美丽的,在野草的鄙夷下,努力默默地释放内心的能量。它终于如愿以偿地开花了。但开花了的百合却没有到处去炫耀,而是用那深沉的欢喜反结成泪滴来庆祝来报答自己。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合的种子随风飞到了天涯海角,在山谷、在草原……结果到处都有百合花的存在。还有不少人从各个乡村、城市赶来欣赏百合花,而且还许下“百年好合”的誓言,有的还为它感动的落泪。
的确,百合花的不甘落后,要以花来证实自己的存在的事迹非常感人,但是,在生活中也往往有很多人是像百合花一样,虽然不惹人注目,但却是以实力证实自己的存在。
比如,今年春节联欢会上的幕后工作人员,他们为了能让晚会成功,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工作。他们不受人们关注,却用了实力来证实自己是存在的。清洁工,虽然工作又苦又累,但他们为了人们能住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社会里,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世人的眼里他们是卑微的,但是他们用实力证明自己是存在的。还有……
瞧,一朵朵不受关注的百合花,却用花来证实了自己的存在;一位不受人们注意的人,他们却用无怨无悔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朋友,那你呢?你是否有用自己的实力证实自己的存在呢?
篇4:《心田上的百合花》读书笔记书评
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哺育心灵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便不由自主地捧起这本书。
在《心田上的百合花》里,主人公百合花在断崖处长了出来,野草蜂蝶讥讽它,嘲笑它,可都没能击垮百合的信念。后来,百合开花了!从此以后,他努力地开花,结果,最后让整个断崖成了百合花的海洋。
当我读到百合花和野草长得一模一样,没法证明自己是一朵花时,我非常难过。他明明是朵美丽娇艳的百合花,却要和野草混在一起,而且跟它们长得一模一样。看看人家:在营养土里,天天都有人浇水,多好啊!我为上帝表示不公平。
当我读到百合努力地吸吮阳光和水分,结出了第一个花苞,这时,我感到骄傲,因为百合花可以证明自己是朵花了,野草蜂蝶不会嘲笑它了。
可下面的事让我大感意外。帮我度的野草嘲笑他脑子长瘤时,我无比气愤,我现在想冲过去给拔了。那明明是花苞嘛,什么脑瘤,明明是乱说话!
最后百合花没被击垮信念,让断崖成了“百合基地。”
你瞧,百合多厉害!可我们就不一样了。上兴趣班时,同学说你一句脏话,你就跟他打起架来;表姐轻视你一下,你就不理她了;写作业时笔没油了,就不写了……总之,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放弃。
读书能让你的生活锦上添花,每一次遨游书的海洋,就一定能从中捕获新的知识。
篇5:赞美百合花的作文:家乡的百合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万载县白水乡,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白水的特产可真不少啊!有茶叶、有茶油,有辣椒,还有土豆、红薯、竹笋等,这些可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还非常美味,一般的外地人想吃都吃不到。如果来了白水没有吃到这些农产品,那才叫一个可惜呢!
不过最有名的要数百合。百合不是野生植物,是劳动人民辛勤培植出来的。每年的冬季,农民就把百合种子种在地里,然后再施肥,除草,杀虫等,一直到次年的夏天收获。百合是由白莲而得名的,根是球形,样子像莲花,可以当菜吃,营养美味,也可以晒成干片做良药,能治百病,润肺止咳,清凉解毒,补水养颜,还可以磨成粉,百合粉又白又细腻,晒在太阳底下还会闪闪发光呢,劳动人民还把制好的百合粉、百合干片包装起来销售到世界各地。
百合苗较高,叶子深绿色,苗秆顶部还会结出花苞呢。百合花一般在5月下旬竞相开放,在微风的吹拂下,五颜六色的小喇叭芬芳扑鼻,真是百合花开,十里飘香啊!不仅如此,百合花还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有的在风中起舞,有的向我们点头微笑,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躲闪闪,让人一见就心生爱慕之心。记得的百合花,最多的结出了38朵,被称为花中之王,赏花的人都围上去与花王合影留念呢!因此,当地政府就以每年的5月20日至5月31日作为百合节,百合节是家乡最热闹的节日,还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百合不但是我们万载白水的丰富特产,而且是祖国永不褪色的生命之花,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美丽的白水必将变得更加可爱,更加富饶。
公众号:指尖上舞蹈
篇6:《百合花》的女性意识的论文
关于《百合花》的女性意识的论文
摘 要: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茹志鹃是50年代独有明朗秀丽风格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通过女性的视角看待战争,《百合花》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在这篇文章中体现着女性意识。
关键词:《百合花》;茹志鹃;女性意识;人性美
在《百合花》这篇文章中就体现出了女性意识,不过在体现女性意识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突出女性意识,而是通过女卫生员“我”和小通讯员以及新媳妇的情感关系来体现的。在人物描写中,采用女性视角来描写,彰显了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和笔调委婉和谐,书写和赞美了人性的善良和纯洁之美。 一、弱化战争背景,专注男女间的感情描写 《百合花》虽写于解放战争年代,作者却没有描写充满炮火硝烟的正面战场,也没有塑造大无畏的英雄形象,而是专注于对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碰撞与交流的刻画。这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充分体现了女性视角给人的婉柔细腻之感。小说中,由于我是女同志,小通讯员又比较憨厚不善言辞,怯于与异性交往。在护送“我”去包扎所的途中始终与“我”保持同样的距离,这中若即若离之感让“我”对于他产生了兴趣并开始观察他。作者有意地把这段行军路程安排在白天而不是夜晚,安排在总攻之前而不是炮声呼啸的'战斗之中,使得小通讯员不愿与女性接近的个性明显地暴露出来。后来,通讯员在战争中为了救战友牺牲了。小媳妇与卫生员之间因为新棉被之间的冲突,作者对这一场景的叙述也并没有从正面描写战场上激烈的斗争,而是从小媳妇对小通讯员的壮烈牺牲的难过以及自己之前没有把被子借给他的自责和内疚感情进行描写的,让人联想到在战场上通讯员不畏敌人的炮枪,英勇抗战直至牺牲的悲壮的场景,以及反应出了军民情意深厚。通过茹志鹃的叙事方式和视点,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视角的一方面体现是作者在叙事写人上对于内部视点较为注重即对于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描写较为注重。而对于外部视点及外部社会和生活环境往往是轻描淡写的,弱化了战争的背景更为关注人的情感和生活细节。 二、以女性的个体生命体验为本位,疏离主流叙事倾向 《百合花》是一部及经典的女性文本,是一种准自传体女性写作,“女性自传”来源与女性的一种叙述自我经验的冲动,贴近女性的生理本质。《百合花》中作者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来叙述我、小通讯员、新媳妇之间的圣洁的情谊,多处从女性的体验出发大胆的阐释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如“我已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通讯员”三个字使我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x营的字样,啊!不是……”我对“通讯员“这三个字的敏感和害怕通讯员牺牲以及后来听到不是他牺牲时的轻松和释然之感把女性细腻的甚至是自私的心理展现,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体察残酷生活背景下细微之处的美好,彰显了女性内心自我的生活体验即对于温情的寄托和渴望。 小说还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女性的情感体验。步枪筒是与战争、正义、残酷、死亡的一类事物相关联的,但是插上几根“野菊花”就已然成为“和平”与“美好”的象征物了。充分展现了女主人公“我的心理感受通讯员给我“馒头”是给我关心和照顾,这种略写战争场面而重在描绘女性对于战争的主观意识和感受的以浓厚的个体生命体验为本位的写作手法和独特的叙事角度,以及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女性的情感意识是女性视角的又突出的一个特点。 《百合花》的精致则是其细致入微、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所造成的。新媳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她却是个重要的角色,她的出现及与通讯员的交往,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了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志鹃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抒写了人间美好的情感。小说的最后当得知通讯员牺牲时,新媳妇好似变了个人似的,一改之前的羞涩和忸怩,为其擦拭身子,缝补一件上的破洞以弥补自己内心对他的歉疚。这里的一系列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挚纯真的新媳妇形象。这种通过细腻化的情感描写来表现人性的美好的写作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女性作家用其独有的女性视角将特殊背景中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在刹那间建立起一种生死与共的情怀并展示出美好的人性,向我们诉说了女作家对于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对与温情的渴望。这也是女性视角的的有一大特色之所在。 《百合花》这一战争题材小说,与当时主流倾向相反的是,茹志鹃没有描写炮火纷飞的战争场景,没有塑造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而是流连于战场的边际,叙述了一个部队青年通讯员与农村新婚媳妇间纯净动人的故事。写出了独属于那个年代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单纯的以一个女性的角度在讲述一个清新扑面的故事,就像一朵刚从山上采摘下来的尚带着露水的百合,充分表现出了女性作家创作的善于规避革命事件,注重身边小事的描写,以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为主体并结合细腻化的情感描写来彰
篇7: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
作者/尹亚辉
一、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女性没有自主权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尚未完善,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思潮盛行。男性处于主导地位,有着绝对的权力;而女性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服从于男性。
在那个时代,女性无法享受到财产的继承权,没有任何经济背景,只能依仗嫁个好丈夫来保证日后的生计,以致但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男性都可以肆意地选择妻子,他们掌握着婚姻的绝对主导权,这种种的现实,直接导致婚后女性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
就像在《傲慢与偏见》中写道的,班纳特夫妇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先生过世后,他家财产就只能由远方的亲戚来继承,他的太太和女儿终将得不到任何东西。因而,在当时,女子都希望嫁一个有钱人来保证自己后半辈子的衣食无忧。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女性完全失去了自主权,甚至她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也丧失了,不得不依附于男人,这也是造成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根源。
二、《傲慢与偏见》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叙事视角,掌握自主权
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影响着叙事模式及其意义。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颠覆了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的唯诺形象,以女性视角展开故事,让女性成为小说中的主角.让女性主导话语权。
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结,与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是分不开的,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来品读这部作品,进而彰显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
作者在小说中一改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由远景到近景的叙述视角转化,强调女性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直接引语的运用,让女性主导话语权,辅以间接引语来表现独特的女性视角。
在《傲慢与偏见》中,围绕班纳特太太嫁女儿的故事展开叙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是小说的主线,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揭示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心理特质。重点写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经历了一系列“傲慢”与“偏见”之后,最终喜结良缘。通过对这桩理想的婚姻的描绘,也反映出了女作者简・奥斯汀自己的爱情观――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女性也可以主导自己的婚姻。
(二)伊丽莎白――才智、幽默而又叛逆的女性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同时也是英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女性角色。简,奥斯汀把她塑造成了一位个性鲜明、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智慧女性。她美丽、聪明、知性、有主见,她将婚姻掌握在自己手中。伊丽莎白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才智、幽默
伊丽莎白可以深入洞察事物的本质,靠着她的才智与达西斗智斗勇,而正是这一切的智慧的流露,最终深深地吸引了达西。
伊丽莎白曾表示她可以看透彬格莱的性格,彬格莱却不屑地说他并不知道伊丽莎白是个研究人性的专家。他对伊丽莎白说:“那应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吧。”伊丽莎白回答:“不错,但是更有趣的是研究复杂多变的性格,可以让研究变得更有价值。”达西讽刺说:“乡下环境闭塞,周围的变化也少,乡下人可以研究的对象也非常少。”伊丽莎白却不以为然:“可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变化,他们身上可以研究的新东西也很多。”这段对话将伊丽莎白的智慧的气魄与幽默的'性格表露无疑。
2.叛逆
在当时的道德观念中,女性应该庄重、文雅,具备贵族气质。但是,伊丽莎白却反感这样的旧道德,鄙视社会上以金钱和出生划分等级。
穿田野,跨围栏,跳水洼,弄得自己满身污泥地出现在外人面前,这在当时的妇女看来是极其不雅的行为。而她却从不介意别人的看法,我行我素,不向等级与金钱低头。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无所畏惧地去做。
(三)主宰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伊丽莎白对爱情与婚姻有着独立的意识,她摈弃了传统妇女忍耐、顺从的品性,坚信美满的婚姻只能建立在深厚的爱情基础之上,她向往通过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感情的方式。
她的两次拒婚,鲜明地表现了她对婚姻的立场。柯林斯作为班纳特家财产的继承人,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能力低下,却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娶了班纳特家的一个女儿,便是对他们家施了恩德,但是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柯林斯的当场求婚。因为尽管柯林斯可能会使伊丽莎白日后的生活有保障,但是他俩无法进行精神上与情感上的交流,伊丽莎白也无法接受一个自私自利而又自负的人做丈夫。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后,她的好朋友夏绿蒂为了日后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柯林斯,这与伊丽莎白的态度与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女性,一个是先进女性的代表,一个是传统妇女的代表;一个追求自我意识的解放,一个屈于命运的安排。
初次见到达西时,因为达西目空一切的傲慢态度让伊丽莎白对其产生了偏见。虽然达西有着显赫的财产,但是伊丽莎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达西的第一次求婚。伊丽莎白在面对自己婚姻问题时所表现的自尊与自信,超越了当时普遍妇女的价值取向,极具超前意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不被认可的。简,奥斯汀正是想通过塑造伊丽莎白这一典型人物,来唤醒迂腐的封建女性意识,呼吁她们为追求自己平等自由的婚姻而努力,同时也是向男性主义发起挑战。
伊丽莎白独特的魅力、优雅的谈吐、丰富的学识深深地吸引了达西,也让他摈弃了门第财产的偏见,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不断改正自我。伊丽莎白也因为达西的改变而渐渐改变了对他的偏见,接受了达西的第二次求婚,两人最终踏上了婚姻的殿堂。
(四)强调女性与男性应该自由平等
相较于小说中的其他女性,伊丽莎白是与男性一样追逐平等与自由的典范。独立自强,不依靠男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做事,毫不顾忌外人的评判,摈弃旧观念,开拓新思维。为了看望生病的姐姐,伊丽莎白孤身步行三英里,仪表不整地出现在彬格莱家中,这在当时守旧的妇女看来,是件非常丢人的事情,伊丽莎白却不拘小节。在舞会上用犀利的言语驳回了凯瑟琳夫人的责问,凸显了伊丽莎白的独特个性。在家世显赫的达西面前,伊丽莎白沉稳镇定,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渐渐地吸引了达西,使得这个坚持完美主义的男子最终放下了自己的傲
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大学网 《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篇8:《心田上的百合花》读书笔记优秀书评
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是百合花的信念,也是世上大多数人的信念。
“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花。”可见百合花生长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它每天都受到它附近杂草的嘲笑、讥讽,但它心中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开花!”最后,百合花经过不断努力,努力地吸取水分和阳光,它终于得到了回报,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它努力地开花、结籽、整个山崖都开遍了百合。
只要认准自己的目标,就要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让我回想起生活中的事。
以前的周杰伦,生活很平常,但他却拥有好嗓音。他在一家饭店打工,洗碗,吃苦耐劳,但他却从不放弃音乐的梦想。有一次,他被一个出版专辑的老板看上了,老板让他在一个星期内写十首歌,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买了一箱泡面,天天吃泡面,夜以继日把十首歌写完了,他第一次登上了《快乐大本营》的舞台,最后一举成名,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大明星。其中,他的歌—《蜗牛》是这样写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大大的梦想,重重地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总有一天有属于我的天。”这首歌让我受益匪浅,正说明了做人要坚持不懈,不屈不挠,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
生活中还有更多这样的例子,为追求梦想而坚持不懈的人,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一株百合花。生活中但愿有更多的“百合花”出现,其中,我也要做“一株这样的百合花”!
篇9: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论文
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论文
一、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女性没有自主权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尚未完善,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思潮盛行。男性处于主导地位,有着绝对的权力;而女性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服从于男性。
在那个时代,女性无法享受到财产的继承权,没有任何经济背景,只能依仗嫁个好丈夫来保证日后的生计,以致但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男性都可以肆意地选择妻子,他们掌握着婚姻的绝对主导权,这种种的现实,直接导致婚后女性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
就像在《傲慢与偏见》中写道的,班纳特夫妇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先生过世后,他家财产就只能由远方的亲戚来继承,他的太太和女儿终将得不到任何东西。因而,在当时,女子都希望嫁一个有钱人来保证自己后半辈子的衣食无忧。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女性完全失去了自主权,甚至她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也丧失了,不得不依附于男人,这也是造成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根源。
二、《傲慢与偏见》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叙事视角,掌握自主权
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影响着叙事模式及其意义。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颠覆了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的唯诺形象,以女性视角展开故事,让女性成为小说中的主角.让女性主导话语权。
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结,与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是分不开的,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来品读这部作品,进而彰显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
作者在小说中一改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由远景到近景的叙述视角转化,强调女性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直接引语的运用,让女性主导话语权,辅以间接引语来表现独特的女性视角。
在《傲慢与偏见》中,围绕班纳特太太嫁女儿的故事展开叙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是小说的主线,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揭示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心理特质。重点写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经历了一系列“傲慢”与“偏见”之后,最终喜结良缘。通过对这桩理想的婚姻的描绘,也反映出了女作者简・奥斯汀自己的爱情观――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女性也可以主导自己的婚姻。
(二)伊丽莎白――才智、幽默而又叛逆的女性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同时也是英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女性角色。简,奥斯汀把她塑造成了一位个性鲜明、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智慧女性。她美丽、聪明、知性、有主见,她将婚姻掌握在自己手中。伊丽莎白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才智、幽默
伊丽莎白可以深入洞察事物的本质,靠着她的才智与达西斗智斗勇,而正是这一切的智慧的流露,最终深深地吸引了达西。
伊丽莎白曾表示她可以看透彬格莱的性格,彬格莱却不屑地说他并不知道伊丽莎白是个研究人性的专家。他对伊丽莎白说:“那应该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吧。”伊丽莎白回答:“不错,但是更有趣的是研究复杂多变的性格,可以让研究变得更有价值。”达西讽刺说:“乡下环境闭塞,周围的变化也少,乡下人可以研究的对象也非常少。”伊丽莎白却不以为然:“可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变化,他们身上可以研究的新东西也很多。”这段对话将伊丽莎白的智慧的气魄与幽默的性格表露无疑。
2.叛逆
在当时的道德观念中,女性应该庄重、文雅,具备贵族气质。但是,伊丽莎白却反感这样的旧道德,鄙视社会上以金钱和出生划分等级。
穿田野,跨围栏,跳水洼,弄得自己满身污泥地出现在外人面前,这在当时的妇女看来是极其不雅的行为。而她却从不介意别人的看法,我行我素,不向等级与金钱低头。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无所畏惧地去做。
(三)主宰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伊丽莎白对爱情与婚姻有着独立的意识,她摈弃了传统妇女忍耐、顺从的品性,坚信美满的婚姻只能建立在深厚的爱情基础之上,她向往通过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感情的方式。
她的两次拒婚,鲜明地表现了她对婚姻的立场。柯林斯作为班纳特家财产的继承人,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能力低下,却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娶了班纳特家的一个女儿,便是对他们家施了恩德,但是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柯林斯的当场求婚。因为尽管柯林斯可能会使伊丽莎白日后的生活有保障,但是他俩无法进行精神上与情感上的交流,伊丽莎白也无法接受一个自私自利而又自负的人做丈夫。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后,她的好朋友夏绿蒂为了日后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柯林斯,这与伊丽莎白的态度与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女性,一个是先进女性的代表,一个是传统妇女的代表;一个追求自我意识的解放,一个屈于命运的安排。
初次见到达西时,因为达西目空一切的傲慢态度让伊丽莎白对其产生了偏见。虽然达西有着显赫的财产,但是伊丽莎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达西的第一次求婚。伊丽莎白在面对自己婚姻问题时所表现的自尊与自信,超越了当时普遍妇女的价值取向,极具超前意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不被认可的。简,奥斯汀正是想通过塑造伊丽莎白这一典型人物,来唤醒迂腐的封建女性意识,呼吁她们为追求自己平等自由的婚姻而努力,同时也是向男性主义发起挑战。
伊丽莎白独特的魅力、优雅的谈吐、丰富的.学识深深地吸引了达西,也让他摈弃了门第财产的偏见,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不断改正自我。伊丽莎白也因为达西的改变而渐渐改变了对他的偏见,接受了达西的第二次求婚,两人最终踏上了婚姻的殿堂。
(四)强调女性与男性应该自由平等
相较于小说中的其他女性,伊丽莎白是与男性一样追逐平等与自由的典范。独立自强,不依靠男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做事,毫不顾忌外人的评判,摈弃旧观念,开拓新思维。为了看望生病的姐姐,伊丽莎白孤身步行三英里,仪表不整地出现在彬格莱家中,这在当时守旧的妇女看来,是件非常丢人的事情,伊丽莎白却不拘小节。在舞会上用犀利的言语驳回了凯瑟琳夫人的责问,凸显了伊丽莎白的独特个性。在家世显赫的达西面前,伊丽莎白沉稳镇定,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渐渐地吸引了达西,使得这个坚持完美主义的男子最终放下了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接受了伊丽莎白。
奥斯汀否定了男女之间的智力差别,她通过塑造伊丽莎白这一独立、智慧的女性形象,昭示着女性可以不依靠男人而独立自主的作判断,作决定。她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塑造的有着独立个性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对当时社会旧价值观的冲击,进而确立了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新地位。
(五)反抗封建传统道德
旧社会的封建礼教禁锢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而伊丽莎白对此却无所顾忌,她勇敢而大胆地I卫自己的自由与地位。当她与姐妹们同时出入社交场合遭到质疑时,她立马巧妙地回应道:“如果因为姐姐无法早嫁,或是不愿早嫁,做妹妹的就不能交际,不能娱乐,我想这可就太委屈她们了。小妹和大姐同样有权利享受青春的乐趣。怎么能出于那样的动机,而把她们关在家里!”当凯瑟琳夫人以她与达西不是门当户对阻挠她的婚事的时候,她辩驳道:“达西是个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正是门当户对。”
从以上的种种都能看出,伊丽莎白勇于向封建道德观念挑战,勇于冲破门第观念,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个性。
三、女性思想在当时的局限性
《傲慢与偏见》的女作家简,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封建保守势力强大的时代,她的作品虽然有先进的女性主义思想,但是也无法避免地受父权文化的影响,存在一些局限性。
奥斯汀虽然在小说中竭力刻画女主人公独立自主的形象,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却依然把女性的作用禁锢于家庭中,相夫教子,处理家事,却未能让女性走出家庭,踏上社会去谋取一份工作。所以归根结底,在当时社会中的女性,终究没有摆脱从属于男性的地位。
四、结语
简,奥斯汀一改传统文学中女性的被叙述、被符号化的命运,在《傲慢与偏见》中采用女性叙事视角,让女性成为小说的主体。通过对伊丽莎白这一独立女性形象的塑造,发起了对女性解放运动的呼吁。虽然迫于当时时代封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的局限性,作品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唤起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女性取得独立权利指明了方向,鼓舞更多的女性向着自强自信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5-339页。
[参考文献]
[1]李玮,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傲慢与偏见》[J].时代文学,2011(08).
[2]黄洁.《傲慢与偏见》女主人公女性主体意识解析[J].时代文学,2011(14).
[3]陆玫,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09).
[4]白晶玉.从《傲慢与偏见》解读奥斯汀的女性视角[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3(05).
[5]李英.《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评析[J].时代文学,2010(18).
[6]彭筱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剑南文学,2010(04).
[7]黄静,《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06).
[作者简介]
尹亚辉(1977-),女,河南西平人,硕士,黄淮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

【《百合花》书评:论《百合花》中的“女性视角”(合集9篇)】相关文章:
《青鸟》读后感名著书评2023-07-10
被偷走的那五年影评2022-09-17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2023-04-29
一株独自绽放的花美文2023-04-17
《围城》哲理名言2024-01-12
《关于结婚》读后感2022-06-26
英语专业论文2022-04-30
百合花教案2022-05-19
读书报告作文2023-01-10
关于文学经典《简爱》读书笔记-简爱读后感精选20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