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感悟

时间:2023-05-10 07:49: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感悟(合集14篇)由网友“橙星”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感悟,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感悟

篇1:《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看到这本书的题目的时候,我就产生了个疑问,牛奶含钙的,可乐碳酸饮料,牛奶和可乐一起喝是不对的。为什么要取一个矛盾的题目呢?

一打开书就解决了我的疑问。这本书同样也是采取了问答的形式,向我们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第一章有个问题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原因之一可能是,碳酸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效益。这大概就是这本书为什么叫做《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原因吧。

文中大多的例子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象,我们没有思考过为什么生活中是这样子的。看过这本书之后,我想我对生活多了一点好奇心。

但由于是“外文中翻”,且书中案例皆是外国的例子,有些案例具有典型的国家地域特征,不容易代入。同时这本书看过之后很容易忘记,当我看到中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忘记开头他讲过的一些问题。这大概就是一本入门级的经济学类的书的缺点吧,它没有知识的系统性,它在于向大众推广经济学的奥秘。

以前看过一段话“经济学往往从飞机的角度看待经济,也就是从上往下鸟瞰,这样一来,经济制度的轮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栖居的人却变得如蝼蚁一般大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经济学高深莫测,站在一个上帝的角度俯瞰人世。为此虽然我一直想学习一些有关经济学的东西,但是总是被它高深莫测的大门所阻挡住,并没有付之于行动。但看过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无不是经济学。

有时看完一个小例子,就会自己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不由得对应起来,原来商家在搞这种小伎俩啊。

纵观全书,如果让我想选出一个词两个字来形容概括它的话,那我想就是成本。成本,可以指机会成本可以指时间成本。就像是火车票,学生票虽然便宜,但是必须得去人工窗口取票并且上车后还要检查学生证。而消耗的时间成本抵消了和普通票的差价。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生活中真的是处处都是算计啊。果然是应了那句老话“买家没有卖家精”。

我的另一个重要感受是要有问题与生活现实结合的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只有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像我们所学的专业,虽然很多是课本上的知识,但是现实生活中会有实际的案例可以去感受,可以去经历,可以与我们的所学相联系。我们的专业,还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的来说,挺喜欢这本书的。也许在众多经济学书中本书谈不上是有深度的,但它所引领的,对知识的一种趣味掌握,确实很重要。让你我对身边的现象有一种理性的思考。这时,身边的现象不是一晃而散的浮云,更是你的教材,也是你一种趣味的谈资。

篇2:《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了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以后,发现了很多浅显易懂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示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折经济学的这一章。大家都爱打折,打折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有的时候甚至会购买一些平时用不到的东西,这一点在我母亲身上尤其明显。

理性的分析来说,打折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是是一件好的事情。巴菲特就说不管是买袜子还是买股票,我都喜欢在打折的时候买高档货。

而对商家来说,客户分为对价格敏感性和对价格不敏感的类型。价格敏感型的人,当他看到打折信息,就会对他有促进消费的作用。

好多商家对打折采用了一个门槛式运营。比如淘宝里面的优惠券,如果价格敏感型的人,比如说我自己,当我买一个东西,我会先进首页去看一看,有没有这个店铺的优惠券可以领取,或是将链接发给专做返利的查询下,有没有隐藏优惠券。但是有的人买东西,是对价格不敏感的,他可能觉得做这些事情很浪费时间,他可能就不会做到这一步,就会直接直接购买。对于商家来说,两种顾客他都可以挣到钱,所以都需要。

通过打折,商家可以一方面是可以消耗掉自己的库存,如果没有库存,也可以采用打折来作为一种营销的方式,卖出更多的产品。

打折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伊藤,晚上八点钟以后他的食材区:熟食、面包、蔬菜等,好多东西都是打五折的。比如我们买衣服,换季的时候都是要打折的。比如好多服装或者是品牌店铺的VIP是有VIP折扣的,有很多人甚至会为了这个折扣,越过一些门槛成为商家的VIP的会员。

那么我们以伊藤的这个打折的策略,来分析一下里面蕴含的经济学。伊藤对打折设置了门槛,就是晚上八点钟以后。如果价格不敏感的顾客,他可能就不愿意等到八点钟以后再来逛商场,他可能在白天的时候就来了,而价格敏感的人呢,他有可能会特意等到八点以后才,或者是他本来没有这样一个购物的需求,那么他也会在八点以后,逛上一逛,说不定就会购买一些的东西。伊藤采用这个打折的策略,如果他能够获得的总的利润额比不采取打折策略获得的利润总额有所增加,那么他这个策略就是成功的。很显然他各个门店都在使用这个策略,说明这个策略的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略。

打折和股票有什么关系呢,巴菲特在好股票打折的时候买入,那么股票为什么会打折,股票打折其实有可能是因为市场环境导致整个基本面不好,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家公司犯了什么错误导致市场对它不看好,比如之前的茅台塑化剂超标的事件,茅台不可能主动往酒里面加塑化剂,但是事实客观存在,导致市场对它有消极的反应,股价跌到了一个相对低点,其实这个时候就是买入的好时机。总之,好的公司都是需要等机会的,有可能是几年时间等一个机会。

篇3:《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第一次拿起《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是因为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我,牛奶可乐怎么会有经济学的学问呢?翻开目录,里面的问题更是使我对这本产生极大地兴趣,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拒却不会亮?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予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DVD和CD的尺寸一样大,但DVD包装盒却比CD包装盒要大得多?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在解释这些各色各样的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书籍,他曾说道“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问题,也许就如作者所说急于去书中寻求答案,可当看完以后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其它的问题时,却会发现经济学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我认为经济学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学问,可当我欣然接受它后,他便会成为我的一把利剑,从此思考问题又多了一种角度,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种体会。

篇4:《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大一的时候曾经看过曼昆的《西方经济学》,感觉其实经济学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在看到投资和储蓄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就有一些迷糊了,后面当学到需要数学知识的“乘数”概念的时候,我就决定放弃了。

当我看到《牛奶可乐经济学》这个可爱的书名的时候,当我看到如同《货币战争》一样设置谜题的宣传方式,我已经决定要读这本书了。因为里面的内容实在太有趣味性啦!!!!

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

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

为什么女模特的收人高于男模特;

为什么许多年后的饮料可以免费续杯;

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不会;

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的多;

为什么DvD制式各地不同,而CD一样;

为什么单行道上谦让反而降低效率;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

看了之后,说老实话,可能因为我期望值比较高的缘故,觉得没有找到能够吸引到我的地方。

虽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趣,但解释却很简单,我们平时也可以自己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过是作者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概念。

当我不是很看得上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陈寅恪大师是如何指导学生的:

姜亮夫在清华时曾写了一篇批评容庚的文章,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容庚把这篇文章送给陈寅恪看。陈寅恪对姜亮夫说:“你花这么大的精力批评别人,为什么不把精力集中在建立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姜亮夫听了,大受震动,从此不太愿意写批评文章了。

所以,其实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要多看别人的优点,没有完美的事,什么作品都有缺陷,重要的是在于我们能从中学到哪些好的方面。

仔细想想这本书还是能给我带来不少启发的:

其一,主题与角度很重要。

虽然都是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虽然解释起来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本书胜在接近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经济学来总括所有的案例,确定书籍的范围。

其二,我们往往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想学习得快些,但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却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

比如在经济学课程中“机会成本”的概念,作者就设置了一个问题,并且用这个问题去向经济学的学生与业内人士提问:

如果你上过经挤学课程,至少听说过“机会成本”这个词吧。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享情的价值。举个例子,假设你森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迪伦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美元。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叨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一4D二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个概念。鼓近,经济学家保罗·费雷罗和劳拉·泰勒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克莱普顿/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4个答案:a。0美元,b,10美元,c。40美元,d。50美元。

看完《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我对经济学的认识程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虽然《牛奶可乐经济学》很通俗易懂,把一些经济学的术语用生活中的例子表现出来,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毕竟它与西方的经济学比较接近,却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学还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因此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篇5: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的招牌问题,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方形容器能比圆形容器更经济地利用货架空间。像可乐这样的软性饮料的生产商坚持使用圆形容器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软性饮料大多是就着容器直接喝的,所以由于圆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牛奶一例中节约的空间,显然比软性饮料一例来得更划算。超市里大多数软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所以就算是大多数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它们仍不大可能装在圆形容器里卖。

解释上述现象用到了成本效益原则,即: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这是准则之一,之二是机会成本原则: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得失来权衡自己的行为。其实,日常生活中每种事物的背后都蕴涵着经济学道理。这本书正是让经济学彻底融入生活,它让我觉得经济学就是这样实际,打破了人们对经济学只是枯燥无味的理论与图表的认识;它教会我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做一个理性的人,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做一个把知识变为智慧的人。

篇6: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书名来源于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乐的瓶子是圆柱形的。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用到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则:就存储成本来说,同样大小,同样容量的圆柱形容器要比方形容器更浪费空间,不过可乐一般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牛奶则放在冰柜里。冰柜的成本比货架可贵多了,耗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牛奶是方形容器节约冰柜的成本,有效的减小了空间,提升了牛奶的收益。

第一部分:

解释一个基本原理―成本效益原则,这是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小孩都知道的行动后的收益不低于成本,才会去做。这时候我们再引出一个获取成本信息的原则,事实上绝大部分场景下,用户是不会知道商家真正的成本是多少,比如我买手机的时候,是不知道手机的具体成本,甚至商家自己都不知道,这时候商家就会利用信息不确定来做决策。是不是那种饥饿营销的手机推广,999元购买手机就如此,我们买家是不知道这手机是不是真的值999元,我们只会被他打上的“便宜价格”迷惑。

最能提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手段的肯定就是广告,为啥黄金时期的广告费用能高达上千万,从最直接的成本收益上来说,商家是能收回成本才会去接广告单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广告都会有小字提示,以实际结果为准,这就表示广告的效果会与实际效果有出入。

这里我们轻松下,看几个作者举的例子。女士穿高跟鞋会有很多不方便,但另一方面会迫使女士抬头挺胸,屁股后翘,吸引异性的目光,这时候让女性美的成本高于了不舒适的成本,就能让女性愿意选择穿高跟鞋。冰球比赛选手,不带头盔打比赛能更有效的听到临场指挥,但是受伤的几率也上升了,这时候受伤的成本大于了临场发挥的成本,所以大家一致约定都带头盔比赛。还有就是目前很多高科技能实现人们科幻的需求,比如无人驾驶,无线充电,但都由于民用成本大于用户购买意愿,所以厂家没有将技术带来商用。

第二部分:

供求关系原理―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当供给大于需求,那么商品就量产,价格就下降,这里还会影响到劳动市场。

这里再用例子来说明:例子都是美国的,为什么酒吧清水卖4元,花生米是免费的?因为对酒吧来说,酒是消费的主体,如果用户喝水一定降低了对酒的需求,而用户吃花生米则会加大对酒的消费,所以即使花生米的成本要高于清水,花生米有了对酒的促销,所以他是免费的。还有著名歌手的专辑往往在网上商城卖的都很便宜,但是没有名气的乐队的专辑往往都会高于这些歌手,那也是因为著名歌手的专辑好卖,导致最后存货很多,但是对于不出名的歌手,商家只能按标准来卖。

再看些小的例子:女模特收入比男模特高,因为女人买衣服是男人的2倍。上个世纪CEO的平均薪水是普通人的42倍,现在却成了500倍,是因为一家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更大,对顶级人才的要求也更高。餐厅服务选择小费,降低菜的成本是让服务员能更好的为顾客服务。这些都是供需关系在搞鬼。

总结:

本书实际上就讲了2个原则:成本和供需,我自己觉得对我们中国人好像已经耳濡目染了,确实他本身就是作为一门经济学的入门读物,里面的例子还是会跟你一些启发。

篇7: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弗兰克教授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会在书中举出很多千奇百怪的例子,让学生写小论文,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教授的这些基本原理简单而又生动,很容易被人理解。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为此书的蓝本。

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作者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在作者讲述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时,让我懂得了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产品设计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还有作者讲述的供求关系实践原则也让我尤为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举出了一个“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这个例子很真实,免费花生米可以随意索要,而花生和酒是互补品,酒客花生吃的越多,从而点的酒就越多,因此,酒就可以给商家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而水和酒又互为替代品,既然酒客吃花生米对水和酒有需求量,而酒吧买的水的价格相对较高,那酒客们为什么不买酒呢?这样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例子让我理解到了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通过这些例子,我理解了“一价格定律”,也告诉我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书中生动鲜明的例子数不胜数。通过这些例子,改变了我之前那个以数学为核心的硬学科“经济学”的观点,让我知道了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牛奶可乐经济学》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脱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了无限能量。因此,如果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我们也会从中收益很多哒。

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经济学家。

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一百多个事例,教会了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的美妙之处。

篇8: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当我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还再三和同学确认,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牛奶可乐”怎么会和“经济学”有关系?接触、阅读之后才发现,《牛奶可乐经济学》其实讲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围绕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见而没有人思考过的问题,作者则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其中潜藏的利益关系。

就举个例子:你有一张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门票,但你不能转售。而今晚另一大歌星鲍勃・迪伦也在开演唱会,门票是40$,当然你可以别的时间去看,可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换言之,如果迪伦的票价高过50$,你就不想看了。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作者是这样解释的: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你就不能去看迪伦的;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就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门票所需支付的40$。所以,你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这就是机会成本。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是40或50$。倘若学生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没在不同的例子里反复演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它。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很惊喜、很意外的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像我这样一个不爱思考的人,竟然能耐心看完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没错,经济学并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相信越来越多人会认识到这一点,重视这一点。也会有更多人会因此喜欢上经济学!

篇9: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圈瓶子里卖?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

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

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为什么许多超市 24 小时营业?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

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等等

上述这些可爱的问题你可知道其答案,这些问题与答案均来源于生活,而往往就是这些时常被忽略的小常识,其背后隐藏着大智慧、大道理。当我无意间看到《牛奶可乐经济学》如此可爱的名字时,不禁想一探“芳容”,牛奶+可乐+经济学=好奇,这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混合绝对让人不解,将同是饮料的牛奶和可乐放一起或许还尚可理解,但与经济学如此高深的学问组合,似乎有些难为前两者了。正是作者如此独树一帜的“混搭风”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作品简介: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它非学术大部头,而只是生活小智慧。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这就是博物经济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就是这样的一本故事,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

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兰克,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经济专栏特约评论员。弗兰克不是一位学术型经济学家。他主张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问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他曾在他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文章字数500字以内,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拜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感触很深:

改变习惯思维,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总结。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通常会以自身利益来权衡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我们周围事物的习惯,就不会对事物的存在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不会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其实生活有其自身的魅力,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理所当然,只是习惯罢了。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我,理所当然的想法是我忽略了探究的意义,看过此书后使我意识到了以前的认识水平有多槽糕,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程度有多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新见解。

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了解经济学基础里面的概念。虽然我学会计,对经济学也涉及颇多,之前上《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就学的云里雾里的,连公式、专业名词都记不住,又谈何继续探究,当考完就觉得一身轻,暗暗发誓再也不碰了。经济学家的书都是“贵族经济学”,一大堆表格、公式、怪名词、英文缩写。这就让我们产生的错觉,认为经济学很抽象,难以理解且与生活联系不大。《牛奶可乐经济学》让我懂的将抽象的理论用身边的例子去理解,如此便简单明了了,在与人沟通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让对方理解我所表达的意思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举对方熟悉的身边例子。特别在以后工作中,遇到的人不一定都懂财会专业名词或术语,用身边的事例就会使工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至少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理论来自于生活”这个朴素的道理,向我展示了经济学的有趣,生动。对于生活中所看到现象的解释,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这就是开头问题的答案。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圈瓶子里卖?

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圆的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如果是圆的,会使得冰柜的利用率降低。而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

这是书上给出的答案,我相信这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王老吉、旺仔牛奶,有方的纸包装,有圆的铝罐包装。至于哪种利润高,我并不清楚,但从随处能买到的情况看,不同包装,不同定价的同种饮料在饮料市场都占领一定的份额。我觉得,不管方或圆,更多取决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

由此也说明这本书更多的是唤起了我们思考的热情和对经济学的兴趣,是从一个例子去学从哪个角度怎么分析,书中还说了很多小事,不要太较真里面的例子,因为作者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有些例子不免无法理解。在以后,我们要运用经济学来解决问题感受生活的魅力,它不仅对我们的事业有帮助更能优化生活。虽说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我们至少可以更积极地用心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篇10: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天才的世界。”埃德蒙・伯克的的预言似乎被验证了,在这个时代。

我不想去深究智者与计算机天才,纵然生活少不了启明星与精密仪器,可理论与代码的纷杂使我困倦。而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似乎是个好的学习对象,至少他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对我来说是的。

经济学的房屋很多,它们并不欢迎过路行人的停歇,也许有行人知道这个房子的名字与位置,可没有钥匙也没有进门暗号,最多在屋外绕个圈寻处稍宽的屋檐避避雨。可我想要进门。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书里的解释是水与花生米对酒精饮料的需求量造成不同的影响,水与酒是不相容的会降低顾客对酒的需求,而喝酒配一碟花生米似乎是常态,反而成本更高的花生米能够提升顾客酒精饮料的需求,从而制造更多的利益。这又让我想到一句话“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而这似乎又会牵扯到机会成本、稀缺性、无补偿负面外部性与边际成本,一系列的概念向我砸来。

拓展不是必须的,但如果只研究一句话,那么拓展就是必须的。学习会带来思考,思考进而带动更进一步的学习。那么从花生米、水与酒的供求关系,到一句话牵扯的概念,这些都是思考的组成。我不可能现在立刻抛下身上所有的事去了解酒吧的运营,因为算上路费与时间,我会觉得自己很亏。于是我通过看书,翻阅目录找寻想要的,可这同样也需要时间,而我获得的也是另一个人的见解而已。这亏吗?我不知道。亏损是相对的,比如购买电子书与纸质书。网络很便捷,可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眼睛不好,字体颜色与广告,这些可以算作你的购买成本。而纸质书,携带不方便,书店里可能没货需要调货,网上购买快递也有时间,这也都是成本。哪个更亏我也没有答案,只能说,我更喜欢哪个,在某种状态某种环境下我更喜欢哪个,如此而已。

再回到“免费”这个话题,我记得书里还有个问题叫做“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的确,大多数企业不止卖一种货物,用不着对每一件货物索取高于其成本的费用。其实只要总收入高于总成本就行了。并且,饮料的利润也很大,“一杯只值几毛钱的冰茶、软性饮料加苏打水一类,餐厅一般要收2美元”,倘若只是追求免费续杯去点饮料,那餐厅必然是稳赚的,毕竟喝够本非常的困难,若是不巧造成了生理上的不适,那是又一笔意外的额外开销。

免费对人的吸引力很强,这无可非议,但我仍是相信“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哪天我真的明白了这句话的所含的深意,那大概是我真正拿到进门钥匙的时候。

篇11:《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在谈到这些各色各样的博物经济学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牛奶可乐经济学》回答:

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

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所以弗兰克教授写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离我们很近,贯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经济学被广为诟病的当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现在经济学被一帮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整它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还真成不了专家。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箱子的时候放的东西能归置得整齐一些。想起了“理论来自于生活”那句老话,多朴素的道理啊!

在本书中看到许多生活中不谋而合的例子,又加深了我对它的许多认识。由此看来,一条正确的原理,适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领域、一个方面。就像这看似简单的成本效益原则,原来不只是某一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的基石与核心。这让我想到了哲学中所说的——普遍性与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篇12:《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很简单,闻其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籍,但大多数的人听到“经济学”这个词时,往往会感到头疼。而当你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时,你就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经济学”,也会改变经济学在你心里的那个枯燥乏味的印象。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弗兰克教授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会在书中举出很多千奇百怪的例子,让学生写小论文,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教授的这些基本原理简单而又生动,很容易被人理解。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为此书的蓝本。

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作者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在作者讲述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时,让我懂得了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产品设计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还有作者讲述的供求关系实践原则也让我尤为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举出了一个“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这个例子很真实,免费花生米可以随意索要,而花生和酒是互补品,酒客花生吃的越多,从而点的酒就越多,因此,酒就可以给商家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

而水和酒又互为替代品,既然酒客吃花生米对水和酒有需求量,而酒吧买的水的价格相对较高,那酒客们为什么不买酒呢?这样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例子让我理解到了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通过这些例子,我理解了“一价格定律”,也告诉我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书中生动鲜明的例子数不胜数,通过这些例子,改变了我之前那个以数学为核心的硬学科“经济学”的`观点,让我知道了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牛奶可乐经济学》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脱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了无限能量。因此,如果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我们也会从中收益很多哒。

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经济学家。

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一百多个事例,教会了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的美妙之处。

弗兰克的书告诉我们,多多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有趣的东西,而且经济学基础概念会给这些行为和事件以合理的解释。这是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适用于我们所有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

篇13:《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因为这本书的名字而对其产生了一些兴趣,便买来了上部,不过只是看了自己感兴趣能理解的一些章节。作者的解释我能理解,但又疑惑如此简单的交易中真的藏了这么多的经济学知识吗?在这些简单的过程中真的体现经济学了吗?

“经济学”在我的印象中是个高大上的晦涩难懂的概念,但作者的一些解释很接地气。我惊讶生活中的很多我们熟悉的,认为理所当然而从未思考过的买卖现象竟然包含了不少经济学知识,例如男女衬衫的扣子安排,牛奶可乐分别装在方盒子圆罐子的原因,作者给的解释完全在老百姓能理解的范围内,却又不显得牵强。没有高深的定义和恼人的图表,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用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正常问题的方式。

作者不是死板的教授,而是一个在生活中具有超强洞察力的有趣且热爱生活的人。他和本书内收录的其他作品的作者都是有趣的人,让我有了生活中处处是经济学知识的感觉,只是不易察觉或者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很多你卖我买中都蕴含了一定的经济现象,只是我们觉得太小或者司空见惯而忽略了而已。同时也让我明白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作者和他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才是真正剖析经济现象的人与著作,曾经有许多的经济学家被看作疯子一般的存在,他们口若悬河,口无遮拦,预言未来的经济走向,放出很多长篇大论,只把经济学看做是一种理论概念;而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把理论用于实践,真正的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理论知识都要在现实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如果一种学术只能停留在理论,而不能惠济与人,我认为它不是成功的。

我的另一个感受是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强大的联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两耳不闻窗外事,对身边的人与事以及物麻木不仁,势必会走火入魔而一无所得;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事而不思考学习则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又难免落得愚昧无知吃力不讨好的境界。正如古语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不能把所学用于生活不如不学,而如果只是空想而不思考如无头苍蝇一般也是可悲的,所以唯有在学习中把学与思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状态。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中的很多例子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是我们熟悉的现象和事件,读起来有趣而且收获颇多,真的适合初学经济的人阅读也适合有值得对经济学有兴趣的非经济学学习者阅读学习。

篇14:《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本书以浅显的举例拉近我对经济学的一些理解,很多人觉得写文章或者说话一定要很多“专业词汇”(寻常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才能衬托他的才能,而能去繁从简依然是一种能力。

就像很多人搞不懂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的概念,很多人都有装修房子的经历,我常拿此举例,什么是交互设计师我当前认为:交互设计师如同装修房子,给房子整体规划布局,会事先了解该户主角色定义(个人喜好,职业范围,家庭人员等等,对照用户故事),和他们的的生活使用场景,在根据户主的使用场景来设计房子的结构,假设户主回家时都会脱掉大衣换上舒适的家居服,而此刻我们在入户的位置会有一个设计,能让户主把大衣放在入户处,而不用脱鞋后跑去主卧换居家服(一般主卧都在屋的最深处),室内平面图初稿出来以后和户主一起走一遍,看是否满足户主的绝大部分生活使用场景。

视觉设计师便如同装房子里的软装设计师,我们在入户的位置设计了一个地方可以让户主回家后换取居家服,而视觉设计师决定这里是中国风?还是法式风?或者其他。以上的解释其实也不完全相同,但是给其他行业的人解释的时候,相对来说他人更能理解这种概念,毕竟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装修房子的事。

回到《牛奶可乐经济学》让我初略的了解自己生活的周围也有很多抉择其实也受着经济学的影响,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为什么员工的工资一般是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而不是随着工作销量的提高而增长?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

作为女生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曾经大学时期为了买一件好看的衣服,我常常坐1小时的车去成都春熙路买衣服,因为春熙路商场多、折扣多、选择也多,但是我为此付出的代价便是花一整天的时间同时非常劳累,我为了这些折扣我便要跨过这个门槛:花费很多时间不怕麻烦的去享受折扣。

每一个社会存在的事物都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机会成本、成本效益原则;历史渊源、个人利益、人均收入等,从而导致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笔记本电脑校园推广策划书

视觉化思维的餐巾纸读后感

不平常的掌声五年级周记

东方文化与东方思维作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笔记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

大品牌经典广告词

300字励志小故事

史上各类最全精彩广告词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感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感悟(合集14篇)】相关文章:

饮料感受作文2024-04-23

体育品牌广告词2022-05-07

饮料营销策划书范文2022-06-24

百佳班主任事迹材料2022-07-19

品牌广告口号2022-08-31

我严厉的妈妈小学六年级写人作文2022-06-01

食品生产实习报告2022-05-06

食品专业的实习总结2023-12-11

爷爷一定有办法优秀读书笔记2023-07-03

80后经典语录2022-06-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