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恩师经典散文(精选9篇)由网友“elsa090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祭恩师经典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祭恩师经典散文
祭恩师经典散文
3月24日下午三点二十八分,挚友东子来电,开头第一句便是:“徐老师过世了!”感觉有些惘然,眼睛滞涨,不觉声调都下沉了许多。正踌躇如何吊唁,东子安慰道大可不必,由他全权代表。嗟叹世事无常,我们年前探视时刚做了开颅手术,不料转眼物是人非。感念当年恩师教诲照顾,无以衔环,只好提笔作文,抒发心中经年积淀,永世莫忘之幸福。不是不懂哀恸,而是:“我思,您便在;我若天晴,您便安好!”
1988年,恩师正值中年鼎盛,状貌秀丽,端庄敏达,姿态昂扬,声如珠玉,行若疾风。一年级时,小学改建,寄读于青青瓦舍,光若洞穴,灰暗混沌,桌椅斑驳,嘶哑有声,朽气弥漫,泥地坑洼,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恩师视之若家,每逢打扫,必亲临指导。众生平等,一视同仁,凡学业懈怠者,一律穷追不舍,我等劣徒苦不堪言,使尽伎俩,一败再败。
二年级时,新校舍落成,某日突发奇想,爬到二楼阳台外面悬挂,假装大呼救命,恩师在楼下嘶声力竭,实属少不更事。再三教训,再三修改保证书,不敢造次。恩师每每气结于我不务正业,插科打诨,拖欠作业,逃学捣乱。无论语重心长,苦口婆心,还是恩威并用,交付老妈严刑拷打,依旧收效甚微。或许自负天资,或许小儿多动而情不自禁,恩师评语总有:“上课不遵守纪律,得过且过,望努力改正……”云云。心怀慈悲的您,终于在五年级的时候换来了我的决然不负。感谢您始终信任我天赋秉异;感谢您赞扬我热爱劳动;感谢您给我们讲述高尚者的`故事;感谢您正义公平的人格感召;感谢您并没有因为我在毕业照上做鬼脸而生气,反而提醒大家一起同乐,很开心。
1994年,我们毕业了。很少见到您了。,晏老师驾鹤西去,看到一大群懂点事的孩子们前来吊唁,您说您甚是欣慰。您们不稀罕实惠,只是希望您记得一清二楚的孩子们也能将您记得一清二楚,您在他们的天空是一朵吉祥的彩云。很多人只记得高中老师,因为关联大学。其实小学的时候,学生最弱小,最需要呵护。那段成长时光还包含着人生命运的预言。因为您,我从未厌烦过学校,从未厌烦过老师,从未厌烦过知识。其实我很喜欢读书,课本上的那点东西太少了, 太功利太无趣。
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或许就是一个奇迹。您来了,悄悄塞给我钱。您知道我家江河日下,爸妈压力很大。您来了,就是多了一分希望,就是多了一分永不消失的力量。
大学毕业后,我第一次给女人送花,那就是您。我还写上东子、阿枫、王瑜、兴锦的名字。告诉您,我们很多人都记得您。
某个时空中,有过这样一对师生,时常会在那条站着一列老梧桐树的老街上相逢。起初,总是您在叫我的名字,把我从沉思中唤醒。后来,总是我在叫您的名字,因为您老了,即使我从您的身边走过,您也未必能发觉。我必须让您知道,我记得您。
最后一次见到您,是我听爸爸说您刚做了手术。我赶紧催促东子、乌鸦还有兴锦,我们不能留下太多遗憾。您刚做了手术,声音很低很慢很细,但是很清晰。您说不该布置那么多作业给我们,因为有些东西自然而然就会。这不正是语言学习之大道吗?此时此刻,您已经证得正果化身成佛。
老师,您一路走好!遇到您,我觉得很幸福,幸福到不觉得您消失了。我在,您就在……
篇2:祭恩师散文
祭恩师散文
西元二零零五年初,春寒频仍,二月十五,千山肃立,草木含悲,吾师张讳爱民卒于斯时。迄今已八年整矣。
先生去时,学生未及一别,殊以为憾。今逢祭日,感念恩师之情倍增,心愈戚戚。故洁手整衣,燃心香一炷,呈醇酒一杯,跪祭先生英灵。
《礼记》有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师尊者,为吾辈传道授业解惑之再父也,先生杏坛吐哺陶性,庠序执手育人,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辛劳如烛,光耀来人。
犹记当年,入学之初,学生卑微怯懦,了无生气特质,难入师尊法眼;然先生卓尔不凡,风流倜傥,高风雅量,才气过人,尽入吾心。
先生为职教导,尤善循循善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风和雨细,点滴浸润。
先生睿智,生性幽默,言辞诙谐,妙语连珠。庠舍坊间偶有狼烟,但见先生谈笑之间,巧点妙拨,尽让前嫌冰失,积怨顿消。犹记元宵佳节,先生乔装献艺,以《夫妻观灯》博师生同乐,文革中竟以此获罪!吾辈每念及此,深为不平。
先生语结,却不见辞钝。所言必赅,言必中的,三言两语,撩云拨雾,让人如逢甘露,茅塞顿开。
先生名曰爱民,名至实归。师尊面善心慈,爱生如子,漏夜三更,遍巡寝舍,扶身掖被,常年不殆;嘘寒问暖,留心疾苦,乐善好施,深得好评。学生无分男女、城乡、门第,尽皆一视同仁,持平碗水。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唯恩师教诲难忘;岁月如流,来日方长,有后辈继往不辍!
承蒙恩师教诲立范,551学子有如雷过大地,明星缀空,或挟技兴邦,或居官为国,或从商富民,或就教育人;兴业持家,均皆轰轰烈烈,家庭和谐,事业有成,此将以告慰恩师在天之灵矣。
壮哉吾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德行,已润泽大地,良师才智,正芬芳桃李。恩师英灵有知,尽可安息天国矣。
时值先生仙化八载祭日,学生无能,仅以此拙文为祭,略表寸心。
呜呼哀哉,伏祈尚飨!
篇3:恩师难以忘怀散文
恩师难以忘怀散文
我与李问圃老师最早相见是在十年前,后来问起李老师,他对这些记忆已经很模糊,并笑着说:年纪大了,有些事记不住了,有些事要学着忘记。
那双矍铄的眼睛,十年间却不曾改变,后三次聆听老师讲话时,每每讲到富平文化或是对后辈的希望时,他的眼睛红红的,总是闪烁着点点泪花。他的每一句话我都仔细聆听,用心体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双深邃的眼眸,我看到了老一辈文化人的虔诚,这位熟稔富平文史的长者,是我一生敬重的前辈。
细数儿时的第一份铅印报纸,距今已经十年了。《童年的梦想》刊发在了《频阳吟草》的小角落里,那次“童真与梦想”诗歌少儿诗赛,我的作品是学校小学部唯一入选作品,看着自己稚嫩的文字变成铅字,我捧着报纸沾沾自喜,那时并不懂文学,但那是我与文字的第一次结缘,冥冥之中埋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我一直珍藏着那份早已泛黄的旧报纸,同时也深深地记住了李老师的名字,因为他是大赛评委老师,12岁的我便开始悄悄地做着文字梦,不得不说李老师对我的文学启蒙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后来上中学了,参加过不少征文比赛,写的文章也被当做范文,但在应试教育下,为了博取高分数,写的文章会受条条框框的限制。中学时代,文字梦成了我的秘密,为了能考取中文系默默地努力着,以致于后来毕业看望高中班主任时,老师惊讶地说道:以前从没有发现你爱好文字,高中那会就应好好发挥特长。
十年间,我把梦想小心翼翼地珍藏,上大学重新捡拾起笔,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大学没能选心仪的中文系,选了中医专业,但中医本质就是一种文化学。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历代医家凡大医者,都经过儒学思想滋养,不断在传统文化中求索医理。如此说来,中医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字财富。学习闲暇之余,便重新拾起了笔,文字成了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我最初的梦想。繁重的医学学业与遥不可及的梦想注定了远方的艰辛,我在浩瀚的中医经典里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在医学济世救人的职业理想中痴恋心底的半亩文字方田。文字这一点残存的旧梦温润着心底的那一抹余热。
两年前,我又做了幸运儿,无意中关注了家乡《富平人》平台,因在外地上学,每一位游子身上都有浓浓的家乡情怀,所以乡愁与故乡的记忆变成了我文章的.永恒主题,我从家乡文化不断汲取着灵感。网络文学的繁荣带给我笔尖跃动的机遇,让我又一次因文字结缘。《富平人》平台刊登《与迤中在一起的青春》便成了我网络发表文字的开端。那片黄土地是我深深眷恋的故乡,在异乡如同一苇飘落的浮萍,我成了一只南北之间迁徙的候鸟,遥望着北国的那一朵流云,邕江拍打的浪花仿佛在记录着我的流光碎影,它们在我脑海中迸发着一个个跳跃的字符,连缀起大学时光,我深深地怀念着荆山塬上的童年时光。
暑假回到家乡,富平人文化传媒评选新人原创作者,我有幸当选,奖励暨文学采风活动中,我再一次见到了李老师,此时距第一次已相隔十年。十年间,我曾在《七女秀陕西》节目中看到李老师讲解富平特产太后饼的片段,还有卖旧书时从废品站淘回的《新歌荟萃》一书,李老师便是编者之一。但那次是面对面的交流,虽说那次活动我不善言语,默默地聆听李老师谈文学,但很少有人理解一个老师,一份报纸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李老师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这次活动李老师结合人生阅历向获奖者讲述写作的乐趣,鼓励获奖者坚持写作,不因外界纷扰而改变初衷。并浅谈自己与文字结缘几十年来的收获,分享他的文学创作故事。这位长者的殷切希望更坚定了我对自己的信心,在文学创作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暑假在谢正清老师书画工作室里第三次见到李老师,我和谢老师是公益活动认识的,谢老师爱好书画,也时常关注我的文章,对李老师说:娃学医,爱写文章,写的关于迤中母校和大唐芙蓉园的散文特别好,并描述了《一梦千年,盛唐出芙蓉》中的部分内容。两位老师鼓励我坚持写作,多读书,我只是一个学生,受到了两位前辈老师的支持,让我非常感动。李老师也爱好书画,现场为我写了副字《文以载道》,我像当年珍藏报纸那样保存留念。
前几日,受邀参加《一苇浮萍》富平人首届文学艺术原创创作研讨会,会上第四次见到李老师,准确说来,已经第五次了,富平南湖书院成立时李老师也在,只是那次仅问候了下老师。讨论会上与会文学艺术爱好者先自我介绍,并发表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看法。我第一个介绍,再次提到与李老师的十年缘分,有激动有惊喜,文字陪伴了一个小女孩的十年求学时代。感恩与文字相约,感恩我的启蒙老师。文字丰盈着我的生活,当我回望走过的路时,文字拍击起岁月的浪花,不经意间留下时光深处的眷恋。
会上,李老师对富平的文化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鼓励创作者多学习,传承创新,向书本学,向生活学,向他人学,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受益匪浅。与大家交流时,是那样的亲切,言语间又透露着丰富的学识,教诲我们要有包容开阔的胸怀,要有悲悯社会的情怀。借用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告诉我们写文要真实质朴,细微之处方显真情。写作需要冷静与激情并存,不断地沉淀自己,打磨自己。
初次结缘,帮我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四面之缘,我看到了一位长者对后辈的期望。李老师对我的文学启蒙终生难忘,在文品与人品上又教会我很多,感谢家乡的文学前辈!愿每一个与文字相伴的日子,都会融入诗意,在心田绽放为一朵纯美的花,不求芳香四溢,只求曾经花开。
篇4:致恩师散文
致恩师散文
秋天是最适合收藏和回忆的季节,行走在秋意浓浓的晨曦中,淡淡地把思绪拉长,关于过往,一页页缓缓翻开,一幕幕如黑白影像清晰回转、重播。一路有缘自己的山山水水、风霜雪雨、花红柳绿,也是一道道风景。殊不知,那个风景的设计师——恩师,在我的人生之路的要紧处,总有你的出现,助我一臂之力,帮我迈过坎坷,奋力向前!
桃李无言下成蹊,任劳任怨不嫌寂。种满南山皆成竹,一生勤耕不曾闲。今天,是教师节,我情难捺,揉笔抒怀,将心底的感激之情,借文字抒发:“恩师!谢谢您!祝您节日快乐!”
【儿时启蒙,没齿难忘】
生活历程,逐渐经历,不说是财富,亦是阅历,这远比一壶醇酿,更为舒心醉意。那是一种赏心悦目的醉、透心沁骨的醉,清澈澄明的醉……
那年,我到了入学的年龄,兴奋不已,终于不再羡慕别家背着书包的孩子了,那段让我目送别的孩子上学的日子总算结束了。到了学校,我的拼音有些黏糊,前后鼻音分不清楚,在其它题目经常不失分的情况下,我却在拼音上总意外地跑分,导致我的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
这时候,我的启蒙老师方红英不厌其烦,在下午抽空给我补课,让我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唯恐一错再错,甚至将错误带到一生当中。到了今天,我也成为了老师,才深深意识到,那样做是师德责任的表现,否则将是误人子弟。
说句心里话,方老师,你真的辛苦了!你在我的启蒙阶段,便让我学会了做事做人,做一个勤奋诚实、有责任心的人。在我的骨子里,就有你的谆谆教导,在我的心田里根深蒂固,这应该是我性格形成的一个基因吧!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有,我学着写汉字“人”,可就是将一撇一捺放不到一起去,要么成了“八”字,要么就是个马叉。惹得同学们笑我笨。我总是摸摸自己脑后的一大把黑发,心里默默承认自己就好似个笨女孩,傻妞儿。因为在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头发多的女生,定是笨人。于是,我就把自己划到了笨人的行列中去了。
面对这些,方老师你一点都不吃惊,而是细致入微地教我从哪里起笔,在哪里落笔,在什么时候,将两笔并拢。在如今看起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个时候,却是费了我好大神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多礼拜后,我的“人”字,写的是有模有样。与其说是我在写汉字,不如说是我在揣摩怎么做人。到了我如今性格的形成,无意就在那个启蒙阶段,就有了孕育播散种子的力量。到了今天,我真的很感谢方老师让我懂得做人就应该真实,而并非那种不负责任的随意的两笔,便让一个随意的“人”到世间。
石头上的河水,终究是要流淌的,过客一般,匆匆忙忙,连身旁的风景也未来得及欣赏,一个转身,变成了陌路。然而这方老师,却让我在人生的第一课上学会了发言,独立思考,目的是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烂多彩。我的名字春艳,还是她帮我三次易名的。回首这艳丽辉煌的一生,既有父母的希冀,老师的夙愿,也有自己的目标。在她的眼里看来,小燕子总是飞不高的,故此三次易名,最后定夺了“艳”字,作为我的名字当中的那个字。
现在每每我签名的时候,手总要不经意地颤悠一下,当年方老师给我易名的场景,历历在目。真是打心底佩服她,那会就觉得我将来是个独立禀性的女子,眼睛很有穿透力的。那会,她也就将近二十岁的样子,能有这样的远虑,难能可贵啊!
方老师,虽然如今我们失去联系许久了,但是在我的记忆深处,你依然是那么的美,那么的严慈相济,那么的爱生如子。教师节到了,我更加地思念您,请允许我托鸿雁传去我的问候,借风儿带去我的感激,让雨儿滋润您的心田……
方老师,也许你的双鬓现在已经有了白发,也许你的眼角多了许多的皱纹,也许你的双手老年斑凸现,可是您依旧是我最敬爱的恩师!我依然是那个深深地爱着你的“笨”学生、让你煞费心思的是“傻”女孩!
千言万语在心头,万语千言在一躬,方老师,请接收你的学生春艳迟来的问候!!
【爱意渐浓,情分深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跌跌撞撞升入了初中。比起小学来,多了英语课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心里没谱,有些纳闷,有种“老虎吃天,没地方下爪!”的感觉。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是期待着英语老师的出现,看她是何等模样?
上课铃响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清秀,端庄,阳光,捧着教科本和教案,端着粉笔盒,步履轻盈而又不失稳重地闯入我的视线。第一感觉,老师好漂亮!几分钟之后,发现老师很和蔼可亲,这就消除了我学习英语的惧怕胆怯的心理。
她自我介绍后,知道姓王名惠春。她的声音太好听了,朗读英语就像是唱歌,悦耳动听。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敢放开胆子去学习英语这门新课程了。她先从音标给我们入手,教给我们正确的发音口型。让人觉得好玩,像是口技,这更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
在班上四十多个学生当中,我的英语学得还算不错的,成了王老师的得意门生。我当时根本不懂这些,只知道简单听话照着做,唯恐有悖老师的引导。等到初二的时候,我的英语水平稳定了。王老师继续鼓励我要巩固旧知,探究新知。到了初三,一次,老师生病了,发音失声,她又不想耽搁学生的学习,当时学校的英语老师奇缺,她还是特招过来的大专生。最后,在束手无策之下,她忽然想到了我,让我去给初一新生领早读。我当时大吃一惊,没想到,老师这么信任我。可是我还是不敢接受任务,她鼓励我,让我在她面前读了几次,确认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我刚进教室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个忐忑啊?我也说不清楚,等我做了三个深呼吸之后,才逐渐地稳定了情绪。重复刚才在老师跟前的样子,像模像样地给学弟学妹当起了“小老师”。
等到半个小时的早读结束后,我的心放下了,刚走出教室,和门外的王老师撞了个满怀。我一脸惊慌和羞涩,老师说她在门外都听见了,也看到了,说我领读的不错。我当时惶恐不安,哪里还听得进去,一溜烟地跑回了自己的教室……
就这样,等到中考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竟然是我所有的科目里最高的。我着实吃惊不小。老师见此,并没有正面表扬我,而是私下对我说,还必须把《语文》等课程学好,不能偏科走极端。这让我感到王老师希望我做一个平常心的人,而不是情绪不稳定的人。
……
周末,我这农村孩子一到冬天,就嫌冷,不爱洗头发。王老师让我去她房间,在炉子上烧水,然后用她的好洗发水清洗秀发。有时候,还让我去她那里吃饭。那时,我们师生的宿舍就在一排平房里。
我的王老师,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严慈相济,关爱有加,像我的大姐姐。最有趣的是,有一次,我见老师要出学校大门,便随着当地打招呼的习惯,问老师,“你做啥子去啊?!”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问候,并不需要告诉自己的出行目的。我当时用的方言土语,老师一直说的普通话,愣是听不明白。用土洋结合的语言,一脸茫然,重复我的话,貌似我说的比英语还难懂的外语。
后来,我中考失利,去了县职高。老师也因为县上曾经给许诺的转正一事搁浅,而辞职回了老家在一家企业工作。可是,我们的师生情,并未了却。她用英语给我写信,鼓励我好好学习,别荒废了那些英语基础,可是中职这边不开设英语课程,我就找书自学,可是虎头蛇尾,辜负了王老师的期望。
……
初中毕业二十年后,同学提议搞个聚会,老师当中,我们就邀请了王老师。同学们不知怎么的,就是觉得她亲切。见面后,发现王老师依然那么和蔼可亲。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通过聊天天天工具、微信平台,互相问好,倾吐心声。当她得知我最近身体不适时,又给我找食疗方子,引导我情绪要稳定,心情要舒畅。看到我在文字方面的进步,她也很高兴,鼓励我继续前进。
王老师,你非我亲人却胜似亲人,你让学会了坚持,学会了生活,学会了独立。为此,我借教师节这个机会,向远在安徽的你,真诚地道一声,“王老师,谢谢您!您若安好,便是晴天!”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随着求学生涯的递进,我在中职读书三年,由于自己的善良,厚道,深得老师的喜欢。但是,我是一个走读生,一边上学,一边帮着家里做家务。所以总在仓促中度过,夹缝里奔跑。有些课程,还是有难度的,我吃不透内容。当时有门《食品加工与贮藏》课程让我最伤神,尤其是哪个食品加工,我总是在看似简单的背后,暗自神伤,因为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也许真是机缘巧合,这是我后来才这么认为的。教授这门课程的张老师,便亲自给我在她家里“开小灶”,当然是利用自家的食材来教我做罐头,一次,两次……直到让我能够独立操作了为止。
也就是这样,我去这张老师那里的机会多了,关系也融洽了许多,由授课谈话转化成了谈心聊天。慢慢地,张老师对我了解增多了,知道我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因为我中考失利,心里一直憋了一口气,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重新开始,或者能有转机。
当时,她家就在学校里面靠近操场的一排新平房里,算是待遇较好点的了。去的次数多了,得知老师就是西北农林大学食品系的毕业生,分配到这山区县来的。一扎根就走不了了,后来在这里安家落户。她的爱人,后来也成了我的科任老师,这下好了,都是我的老师了,去她家也不拘束了。
三年的'中职生活,我们相处的很好。等到毕业的那年,说是可以参加单招考试,我兴奋不已啊,就回家刻苦复习,可是阴差阳错,最后还是名落孙山。我惭愧得不敢去学校见张老师,因为张老师和她的娘家人给予了我很大鼓励和帮助,可是我最终还是让他们的希望成空,我无颜去见我的恩师啊!
无奈,我便到县城个体饭店去端盘子,可是不习惯看老板脸色,便辞职了,回家自己经营了一家农药店。两年后,张雪峰老师托人给我捎话,让我参加中职高考。我没有信心,胆怯不前。当时学校和我的娘家在一个村子里,我回家的时候,便去了她家。她劝我去参加考试,可是我的心里惴惴不安,像是有无数只兔子闹心的感觉。自己两年都没扎实复习了,还敢去考试?会不会又是名落孙山?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像是一座座大山压着我……
张老师从我有多次应试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等方面,鼓励我再向西北农大的校门冲刺一回,也许这次就成功了,人生轨迹就发生变化了。张老师害怕我犹豫不决,还给我放大了梦想,激发我考试的信心。遗憾的是,我还是在徘徊之后,拒绝了老师的苦口婆心的引导。
她看没招了,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说是我若这次不去参加考试,以后就不要去她家了,权当她没我这个学生。这一下,可是切中我要害了,我怎么舍得这么好的老师啊!经过一宿的思想斗争,在次日的早上,我跑到张老师的家里,郑重地告诉她:“我要去参加中职单招考试!”
当我的话一出口,她的脸上立刻有了往日的笑容。看来,她还是了解我的,知道我是个重感情、重承诺的人。说来也巧,我在同去参加考试的四个同伴当中,独占鳌头。
等到两年专科上完之后,刚赶上最后一年的国家分配安置政策的实施。我又被分回了母校,和张老师做了同事。这么多年,我在内心里一直感激张老师和她的爱人,一直没有机会当面说声“谢谢”。我痴迷文字,就托文字来表达我对你们深深的谢意吧!感谢你们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拉了我一把,给了我目标,给了我方向!!
【变幻无常,有你心安】
大专毕业了,本来可以想着顺理成章地回到生源地了,可是就在我认定不会有什么变化的时候,却意外地听到了一个信息,我被分到他县工作了。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让我一个女孩子去外地工作。后来只能改派,可是又有一个插曲出现了,派遣证在本县,指标却还在外县。
当时我是“提着猪头找不见庙门”,连指标归哪管都不知道。无奈,便试着给当时我西北农大的老乡龙老师打了一通电话,说明情况。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帮我打问们但是需要我等两天。
不到两天,龙清林老师便打来了电话,说让我去市计划委员会找主任说明情况。这下,我就知道路往哪里走了。按照我的性格,雷厉风行,立刻坐上班车,历经三个多小时,终于抵达目的地,一切还顺当,主任理解我路远,还得返回,高效务实,拿上调整指标的公函,回到了县人事局。
可是等到教育局去报道的时候,又人事局偏偏漏报了我。这一下子,我的工资就没了着落,好在是,主管领导安慰我,说工资迟早都会给我发的,无非就是攒在一起了。就这样,我在一个季度后,才开始领取二百多元的工资了。
直到新年伊始,我的工作才得以稳定下来。这个时候,每当我拿着工资的时候,就心里在默默的感念龙老师您,要不是你的话,我的工作关系老半天也理不顺,要不是您,我真不知道我会不会意志坚定地等待好的结果出现。
在偏僻的山村扎根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十六年后的一天,偶然间,见到了您,我都不敢相信,我还能直面您。不说别的,我心里特别感激您,但是一代人的时间都过去了,可是我依然是碌碌无为,有负您的热情帮助。想当年,我在校期间,多次去你家品尝美味佳肴,多次听你的谆谆教诲。可是,我却没有什么进展和提高,就是一普通教书匠。不是学院不好,亦不是恩师不好,的确是我不好。努力了,可是没有效果。也许真是那句“性格决定命运”的论断,显示在我的生涯里了。
……
去年受您邀请,回了一趟母校,那变化很大啊!走在大门口,我便想起了您曾经给同乡办事的身影;在曾经的旱冰场舞厅,便想起您曾经在这里翩翩起舞。您不厌其烦地带着我在校区慢履,寻找当年的感觉。那种亲切感,将我这么多年的羞愧遮盖,终于让我敢以“庐山真面目”来见母校了。
您和我爱人的一次闲聊中,得知我爱好写作,便当面鼓励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梦想成真。更没想到的是,您竟然让我给你的摄影作品配诗,我真是受宠若惊啊!就我那“三脚猫”的功夫,也敢见人?龙老师,我只怕糟蹋了您的作品。可是,您坚信我有这个实力和能力,这让我倍受鼓舞。
现在我每发一篇文,您都会关注,支持,鼓励。我浑身产生一种力量,井水喷涌一般,对文字的痴迷程度几乎巅峰程度。您总是不停地提醒我,“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听着这温暖的话语,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别人赠予您的小说,我倒成了第一个拜读学习的人了,我明白您的用心良苦:想让我的写作水平越来越好,早些出版自己的书籍。
龙老师,您放心,我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因为在我的一波三折的生活里,总有你在庇护我,鼓励我,扶持我。现在终于步入生活轨道了,就一定会让生命绽放异彩,不负光阴不负恩师!
在这明月当空、桂花飘香的静夜,借您馈赠我的红酒,邀月对饮,遥问一声,“龙老师,我的恩师!你在他乡还好吗?”
......
【关怀备至,感激永久】
步入家庭工作兼顾的路程上,更是忙得不亦乐乎。由于爱人常年在省城工作,留下我和儿子居住在相距六百里地的山城。我的工作单位地址更换三次,随着孩子渐渐成长,操心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了。
幼时,操心孩子的吃喝洗涮,到了入学的年龄,操心上下学的接送,课程的辅导。这样势必就和工作有了冲突的时候,可是我也不想给领导和同事添麻烦,让他们为难,就只能自己克服困难。
当时,由于我年轻,正是锻炼时期,所以就一直担任班主任。按照学校教学安排,班主任得跟早读,督促学生读书,还要上晚自习。可是这就与早上送孩子入学、下午接孩子回家相冲突。我为了高效,由原来的自行车环城路踏板车,利用早操和早读的间隙,迅速把孩子送到两公里意外的幼儿园。在这期间,我学骑车的艰辛那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能有这样的时间让我顺利完成这个动作,我已经很感激了。
那么,这个一直在默默支持我用单薄的力量带孩子的恩师,便是我当年在中职的教导主任,时任校长的刘龚南老师。
想当年,我第一次去参加西北农大考试,是你给我开的应届生证明,鼓励我尽力考试;如今,我是你的职工,你仍然鼓励我努力工作;不可否认我是的你的学生,你用一颗包容的心,让我做生活的强者。
十几年了,你默默无语,却在一直激励着我奋力向前。那年,我出差回来,因为太累,就让弟弟继续接送孩子。可是,恰好就在那天,意外发生了,我的儿子摔倒了,额头缝针,县医院检查说孩子腹腔有积液,让立刻转院。我被当时的严峻形势吓惨了,泪流满面,束手无策。只能租车去市医院。无独有偶,位于县区和市区中间的黄牛铺镇突发事故,油罐车爆炸,不能通行。为此,我只能绕行一倍的路程,途中,是你打电话询问儿子病情,给我吃“定心丸”,说费用不用我操心,倘若不够,你想办法给我凑,也好救孩子。当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即便是现在,我回忆起来,总是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恩师,你真的不仅是我工作的导师,亦是我的心理咨询师。你的支持,让我感到温暖;你的鼓励,让我感到信心百倍。
也许是,我在单薄的力量面前支撑得太久了,真的好累。在,那年我便想回到爱人的身边,企图辞职。仍然是你劝说我还是要热爱工作,让自己先独立,再强大起来。面对这些,我对自己的幼稚思想、鲁莽行为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圆圈内,一直到今天。
说句心里话,当年倘若没有你推心置腹、发自肺腑的劝说,我可能早已经宛若浮萍,随波逐流,也可能像一叶枯黄,陨落萎靡,也许……
也是你的建议和引导,让我懂得:人,必须独立。只有自己强大了,才可能得到尊重。这件事成了我生命里的一个深痕,每当咀嚼,便有一种暖流,一种感激的情绪在内心涌动......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我很少当面致谢,可是在我的心里,你是我的恩人,我的恩师。我不好阿谀奉承,至始至终,都以老师尊称。现在你退居二线了,我仍旧很感念你,也感谢上苍让我遇到了你这位恩师。
光阴似箭,转眼我为人师,为人母,看着学生和孩子们,便想起我的恩师来。“大恩不言谢”是我往日的做法,可是我总不能欺骗自己的心灵,于是一改常态,维持我最坦诚真挚的一面,我在此深深地鞠躬,真心地说声:“谢谢!刘老师!”
篇5:悼恩师经典散文
悼恩师经典散文
前几天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我却凌晨五点多就起来了。洗漱完毕,还破天荒往香炉里点了一盘檀香。好久没有早起,更没有烧过香,而这天为何要早起,还平白无故烧香?毫无来由。也许是巧合,也许真的是天意!
到了下午,我像往常一样给杜老师发了条短信,问他身体如何?另外还告诉他我的身体快好了,叫他不用担心,落款依然是:“女儿”。
杜老师去年摘除了一个肾,尽管手术后恢复很好,我却还是有些不放心,偶尔想起来还会给他发个短信。
然而这回信息发过去我却开始隐隐感觉到不安,过了一阵,忍不住打电话过去。跟往常一样,还是电话一接通就迫不及待地叫道:“杜老师!”却并未听到那熟悉的声音,而是一个女性。我立即意识到可能是师母,但我拨的是手机呀!我很纳闷,以为听错了,于是试探着问:“是杜老师吗?”对方说是的。这回我终于听清确实是女性,并肯定是师母。我惊讶地问杜老师呢?她说杜老师走了!我一边纳闷,一边立即有种不详的预感,心想杜老师会走到哪里去?于是再问。师母知道我没明白她的意思,冷静的解释说:“杜老师走了,你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忽然就懵了,怎么可能呢?我很不甘心地说,我上个月还跟杜老师通过电话……我自言自语语无伦次地说了一通,完全忘记了师母。直到她哭着发了脾气说:“你别再说了好不好?”我才忽然醒悟过来,叫师母别太伤心。师母大概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立即平静的答应说:“好的!”
挂了电话,我依然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过了很久,才想起该给师母发个短信。发完短信,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脑子里全是杜老师的音容笑貌。
傍晚l回来,他一进门我就告诉他杜老师去世了。l也是一惊,然后半天反应过来问什么时候?我说上个月。l也是有些不敢相信,说那么好的一个人!
接下来我一直心情沉重,晚上直到凌晨三、四点钟,还是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怎么也无法接受杜老师真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
去年杜老师手术时我刚好在广州,还和姐姐去医院看他。一进门,对面床上的病人家属都以为我是他女儿,于是好奇的问我。我笑着说差不多吧,然后解释说我是他的学生,所以也跟女儿一样。
说来惭愧,虽然一直以女儿自称,却未能尽到一点孝心。
那次到医院看杜老师的时候,他脸色红润的躺在病床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憔悴,他说早晚还独自下楼散步,防止肠粘连。接着说着说着,话题又落在了我的病上,他便执意要帮我介绍医生。我想谢绝他的好意,因为我知道我这病不是一般医生所了解的。然而杜老师却忽然着急了,他竟生气地把脸别向一边,说你不听话我就不管了。他那固执的样子真是让我既意外又觉好笑,我还是第一次见杜老师生这么大的气。于是只好赶紧口头答应了,心里却并没当回事。我只是不想伤害老人的好心。他终于满意地把脸转了回来,说那医生如何如何好,说许多人在国外都专程回来找他看病。
杜老师刚经历了疾病和手术的双重折磨,却依然想着我的病。我心里至今仍觉感动和温暖。当然也有愧疚。
杜老师身体不怎么好,由于偏胖,血压便容易高,并且还有三叉神经痛,据说前者还好点,后者犯起病来却是要命的。然而从他的精神面貌上看,却总给人十分健康的印象。面色红润,乐观开朗,仿佛永远都是那么精力充沛。杜老师的手术首先就是因为三叉神经痛,接着又发现有一个肾不好,已经萎缩多年了。于是医生便猜测可能是肾引起的。手术后据他自己在电话里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三叉神经已经不痛了。然而还不到一年,他却死于心肌梗塞。
很遗憾,杜老师手术后我就离开了广州,由于时间匆忙,没来及去看他。直到去年年底,他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作品专辑(cd)出版了,问怎么送给我。我说以后去广州看他时再拿吧。他说好的。然而几个月过去,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多想多知道一些他的具体情况,比如他临走的情形,是否经历了痛苦,以及他的墓地等等。但我不能多问,因为怕再次引起师母的伤心。
篇6:恩师马家骏散文
恩师马家骏散文
1954年夏,当我踏进高等学府的门槛之时,一切都是新鲜的感觉。校园新,教室新,宿舍新,操场新,连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好象也都是新的。住地远点的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课,跑得气喘吁吁的;年纪老点的老师坐着椅子讲课,还不时地地擦火柴,点香烟;有的老师讲课,拿的讲稿却从来不看,讲完了又拿走,下次来,还是这样。您说新鲜不新鲜?这使我觉得他们个个都是睿士高才,学问深得很哪!也有操外路口音,叫人听不懂者,或口才差点令人不甚满意者,但只是个别。
有异于中学的一点是,班上没有班主任,一切都是自管自束,怪自由的。只是有位“辅导员”,说是行使班主任的职能。其实,他只是协助教授们关照学生们的学习,对生活、纪律、思想之类的事,并不过问。记得每当上课时,“辅导员”常来听课;学生自习时,常来巡视。如此,我们就与“辅导员”渐渐熟悉并日益亲密了。这位“辅导员”,就是我的恩师马家骏先生。
高高个头,一表人才,为人坦率,对人热情。与他在一起,说话可以随便,意见敢直口而出。由于他大学毕业不久,人很年轻,只是个助教身份,加上随和的性格,致使我们与他的距离拉得很近,有时竟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了。我们喜欢他,亲近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那口若悬河、激情澎湃的口才与渊博的学问,还有那广泛的兴趣和多方面的才能。正由于此,我们都尊敬他,亲近他,乃至崇拜他。于是,就有了更深的交往、友谊和感情。
起初,他是《现代文学及习作》课教授的助教,每当教授授课之时,他总是坐在听课席上静静地聆听,见他还记着笔记,是那样的专心、专注。一次偶然的原因,他给我们讲了一堂课,可把我们“震”倒了,征服了。此后我们闹着一定要那位教授下台,让他登台,可他说服我们对老教授要尊敬,不可胡来。因了他的德行和人缘,我们听了他的话,再未闹腾。后来他讲课的次数多了起来,使我们大为开心,收益匪浅。
在做助教的日子里,他多是协助主课教授给我们改作文的。他批改习作,认真细致,我就是在他生动的讲评和细致的批改中学得写作知识与技巧的,我以后的从文与写作,与他这段时期的精心教诲,密不可分。1956年,他上北师大进修,直到我们1958年毕业,再未听到马老师的讲课了。
其实,我受其教益,并非在那一年多的课堂上,而是在我毕业后的工作中。毕业后的我,像他当年一样,也作了助教,成为他曾所在的.《现代文学及习作》教研室的一员。遗憾的是他却到了《外国文学》教研室。幸运的是我因喜好所为,课余一直从事着业余文艺创作及演出,而他因曾弹得一手好钢琴,当过校园京剧、话剧、秦腔剧的掌门人或名角儿,也一直或参与、或关心学校教工、学生的文艺活动,从未离开过校内的业余文艺队伍。这样,我俩,便有了更多的接触与往来。1958年“大跃进”之时,我们中文系成立了“红旗俱乐部”,下辖歌舞团、秦腔团、京剧团、话剧团、曲艺团等多个团社,创作、排练并不断下乡、下厂演出,只因他是文艺行中的多面手而邀请他来作指导。我当时任歌舞团团长,记得排练我写的歌舞剧《龙口夺食》及表演唱《摘花椒》等节目时,总要请他观看、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我就是在他参与各类活动时的“讲课”中得到许多教益的。
我俩好象有天赐的的缘分一样,即使我调动了工作,也是有更多的接触与交往的。
1961年底,我因两首创作歌曲在全国获奖,经文艺界领导的建议,调入陕西音乐家协会,从事文艺工作,而他这时已是省作协、剧协、影协、民协等多个协会的会员或领导成员。此后我们的交往似乎更加频繁了。协会开会,常常遇面,交谈,同以往一样。他在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艺评论,我都是每见必看的。给我的印象是,在戏剧方面,写文章最多的,一位是西大的杨春霖,另一位就是他。文艺界的作家、剧人、影人,乃至音乐、舞蹈界,大多与他相识,许多人成了他的朋友。不少文艺团体,都视他若神、若师,请他讲课,还有不少单位、不少青年人请他写评论,向他讨教。何知他每年要在课外应付多少差使,撰写多少文章!从他发表的那么多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一如既往,还是那样热情,温和待人,还是那般认真,一丝不苟。
春,我出版了散文集《采风录》送他指教,万万没有想到,没过几天,从《西安日报》上看到了他写的一首名为《咏雷达<采风录>》的律诗。其运笔之细,诗情之烈,达情之爽,速度之快,是感人至深的。尽管我当时已是近退休之年的“老学生”了,却像个小学生一般地领受着他的鼓励与鞭策,获得了来自他那里的热能与动力。我继而努力工作,以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在长期自然的交往中,深感他是一位道德高尚、为人师表之人;是一位博古通今、中外兼长之人;是一位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之人,还是一位极端热情、乐于助人、豁达爽朗之人;更是一位毫不保守,毫不恋旧、极富创造而与时俱进、愿把自己所学、所知、所获、所感的知识,一股脑都要教授于青年学生的人。
,我因担任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原因,办了一次旨在动员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特请他与我一起为大学生讲课。他说他对民间文艺不够熟悉,没有多少研究,怕讲不好。我说:“我挑来挑去,就请了个您,就是看准了才请的。您1958年领学生们去陕南山区采风,出版了《陕南红色歌谣》,又当过我们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顾问,您一定能讲好的!”可能是出于对我这个学生的支持吧,他就慨然答允了。于是我们到陕西师大、咸阳师院、渭南师院等大专院校讲课。果然,他那深刻生动、分析透辟的论理,索经据典、中外包容的引例,和那宏声琅琅、语如滚珠的口才,还不时地唱几句民歌、戏曲的唱段,引来如雷的掌声和开心的笑声。而且,每每开讲,他总要说我是他的“老学生”,是全身心投入到民族民间文艺保护工作中的“老学生”。这话极富亲切感和启发性,以见其对我工作倾心、竭力地支持了。感激的同时,我真叹服恩师之博识、高才、睿智和人品,并为作为他的一名门生而得意!
春,又热情为我出版的《绿叶集》作序,发表在多家报刊和他的“文集”,对我又给了巨大的鼓舞。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要聚会、谈心,他又给了我许多、许多……
近些年,我去过马老师家里多次,见他的穿着和家里的摆设,还是那么的简朴,而工作却那么的忙碌。进屋,见他总是爬在电脑前打字,整理他的几部文集,已有三本书出版了。我真钦佩他已至老年,仍然是那么的好学、多能,以及久已锻炼出来的毅力、耐力和不断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意志力。退休后,在师大某自修大学继续讲课,与以前一样的负责,一样的辛苦,一样的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打字,整理文集,只是“业余”所为,不会误讲课的正事的。
博古通今名海外,学深趣广堪奇才。
诗词文赋流风雅,论著评章誉讲台。
绛帐阐经明至理,翰林诵典育英才。
春风桃李绽枝桠,片片书馨漫艺斋。
这是我对他博学多能、从教育人的印象。
胸怀大海涌诗情,气势磅礴倾雨风。
意入波流旋五彩,词着水面闪晶莹。
书中自有筝琴韵,指处弦翻巨浪声。
满耳煌煌宫徴调,犹听广宇荡黄钟。
这是我对他激情满怀、精于诗词的感知。
,他的老伴去世,钟情而伤感的他,一口气写完了三万字、名曰《菊姐走了》的怀念文章,倾注了他对“菊姐”的爱怜之心,怀念之情。与其说它是一篇抒其夫妻深情的散文诗,还不如说它是一部叙述他和她相识相助、艰难与共、学习成长、同行于教途艺道的真实史。随后便以此文题目为书名,出版了他的20多万字的散文集,并送我一册。
此前,我只知道马老师是汉中一带人,是西北大学毕业的,也认识他的那位“菊姐”,得知她作过话剧演员。其他,一概不知。只因与我常常见面并久卧病榻的“菊姐”“走”了,出自对她话剧生涯的了解和对马老师从教步迹的追踪,我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顺着老师真实、朴素、流畅、清新的笔文,我对他俩的一切,以及与她俩有关的人和事才全面地了解了。
当我一字不漏地读完之后,深感我等对马老师的看法,是准确无误的,是合乎他的为人、为事、为教、为文、为论、为师、为友,以及他为妻之夫的道德规范的。
前几天,他来电话说,咸阳有位他的叫雎宽的“老学生”,出了本律诗诗集,对古典诗词的吟诵调很感兴趣,已推荐他与我联系,让我知道这件事,并支持他。我答应了,依他提供的电话,我与雎宽通了话。雎宽兴奋地说:“咱们的马老师,太负责任了。我刚把与他通话的电话放下,您的电话就来了。”以见恩师,帮人之心多诚,而速度竟是如此之快!
我深知,由他写作、出版的《美学史的新阶段》、《域外小说撷英》、《西洋戏剧史》、《世界文学真谛》、《诗歌探艺》和由他主编的《当代苏联文学》、《高尔基创作研究》等专著在各大学和社会上,尤其在青年学子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我为他写的那两首诗,发在我的博客上后,许多人,尤其是他的青年、老年学生们,或留言,或评论,都有强烈的共鸣和赞词。这时,只有这时,我深深地感知并体会到了他那凝聚众心的人格力量和社会对他这位多年辛勤耕耘的园丁、学者、作家、评论家的丰腴的回报。
正如其姓氏和名讳一样,他像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总是昂首,抖鬃,飞蹄,扬尘地疾驰在祖国的大地和铺满绿草的青野······
伟哉,马老师!特向您祝福!
篇7:祭小猫散文
祭小猫散文
家里的小猫死了,养了它整整七年。它在我家待了七年,尽忠职守,未曾离开过我们半步。即使出去,最多一天,它就会回来。那时一定饿得慌,缠着你的腿,不停地叫着“喵喵”。它知道,我们会给它很多充饥的食物;看着它吃东西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饿极了。
今天早晨,我刚睡醒,朦朦胧胧中,就听到父母从厨房的锅灶前传来的说话声:它死了,一定是在外吃了什么被人下药的东西。
我心头一震,朦胧的睡意瞬时变得清醒,心里有阵隐约的疼痛。即使昨晚睡觉前,我还听到了它痛苦的喘息声,我仍觉得它只是生一场小病,很快就会再次活蹦乱跳起来。没想到它会这样就死去,死得这么突然,这么措不及防。我的心墙,瞬时垮了一半。
以前总是嫌弃它没事的时候,总是皱着的眉头。它好像已看透了世间的所有,却因自己毫无能力而使其有所改变,而时常忧郁着。
说不定它的心里,装的不比我们少,也许它的智慧,远远得超过了有时自作聪明的我们。
我的手机里,存着有关它的照片,都是它淘气的时候拍下的,没有为它也曾因生活纠葛而愁眉不展的证据。
这一切,不需要证明;我都一一看在眼里。
我陪伴它的时光,在这几年,比陪伴任何一个人都多。最近这几年,它黏人得多;以前很野,见到人就躲,不管是谁。
有时候,家里好久不开一次荤,难得开一次。它总是叫着嚷着,要第一个尝到肉的腥味;要是不给它,你从它面前走过,它就会用脚来绊你。我家每个人,基本都被它绊过踉跄。我时常拿它开玩笑:以后的肉里,就算被人下了毒也不用怕了,家里有这么一块“试金石”!说来也真是好笑的,然而这些,都是它的淘气所带来的。
它也是我们家的一个孩子,也算我们这个家的一部分。我们只保证它的饭碗,却从没关心过它的住所,还有它的内心。炉灶,是整个冬日里,陪伴它最多的一位伙伴。炉火烧尽,虽然带着余温,却有着读不懂一颗心的冰凉。
我也读不懂,我也是冰凉的一部分。
它也是一个懂事的动物,是个好猫。
我们骂它,无论骂得多难听,它仍然能够承受得下去。现在想想,它的一生多短暂,怎会愤怒到与它计较?觉得自己做人,似乎有些狭隘了;我陷入反思。
我不敢再触碰它的身体,即使它就在我的面前。我依然能够将它,放在心底最温暖的`位置・・・・・・
它是我孤独时唯一的伴侣,它习惯了在我倾诉哀愁的时候,静下心来,沉默的倾听。不像我,有时竟会令生活无助地流下泪来。
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痛苦的死亡,它做到了,我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做到!它的影子,不会因为身体的腐化很快在我的记忆中消失。我知道,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淡忘往事需要一些时间。
喜欢小猫,不只是喜欢它有一个矫健的身躯、可爱的表情,更欣赏它那在生活磨砺里,苦中作乐的心境。
篇8:祭烟散文
祭烟散文
午夜,独坐陋室,读窗前月光如雪。天空中点点闪烁的繁星,是天空的眼泪,我找不到自己,于是眼泪就这样放肆的滑落下来,这不是哭,只是眼泪,眼泪没有声音……
我钟情于香烟,没有理由,只是喜欢,或许,香烟和寂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偶然和毁灭,那些烟圈无声的转着,相互缠绕像一对恋人。那种青涩的烟味很醇,透明而没有杂质。我常常感到寂寞,难以名状的,有时是外在的,有时是心灵的,有时如天上的云,淡淡的,有时如浩渺的海,平静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悲哀,此时,不知道会想起谁,淡如水的朋友?热恋时的情人?还是那些变了质的爱情和模糊的诺言?其实一切只是空白。寂寞,是心的失忆。
只有当生活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后变成了回忆,我们才算是真正经历过了。时间起雾了,朦胧了的是故事本身,心底深处的那份情愫便犹如出升的太阳,刹那的光芒捅破了所有的迷雾。
一手夹着烟,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走来走去,在香烟的一闪一灭中,我仿佛看见无数个自己,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里游荡,没有目的。哭的,笑的,一个人或者和一群人在一起。
深夜里带上耳机,听网络上伤感的歌曲,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听,偶尔跟着哼哼,听到自己寂寞的声音回荡在一个人的房间里,这些温情默默的曲调和无比伤感的歌词。总是掀起某些内心深处隐秘的疼痛。想起爱过或者被爱过的人。如同浮云般的聚集,而后又悄然无声的散去。
当生命无限延长,我需要面对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再次受伤,但是无论如何,我以决意放手,让自己清醒。
篇9:祭殇散文
祭殇散文
“拾一枝落樱,在东京相遇,纷飞的花瓣,吹动爱的情愫”——题记
现在是4月中旬了,樱花祭早已过去了一个月。
阳春三月樱花盛开,人们在樱花树下摆上丰盛的酒宴,或合家欢聚一堂,或邀请三五好友,一边吟诗作画,一边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青年男女们在樱花丛中追逐嬉戏,谈情说爱。樱花的花期不长,盛开的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正是因为太过短暂,所以显得格外美好!
坐在樱花树下,望着头顶上一簇簇的殷红,不由的感到寂寞,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常常会思考,“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又是什么?”生命像樱花一样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死亡,而死亡之后,又会怎样呢?
在那拥挤的人群中为何会不小心的撞到你?为何会不敢看你的眼睛?为何会喜欢上你?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的相遇不是必然,只是一次小小的偶遇,一次偶然!擦肩而过的脸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深刻。是不是每个人的缘分都是被注定的?不然,为什么我们的缘分这么浅,那么淡,淡淡的令我心痛,令我窒息。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真的希望今生今世没有遇到过你。这样的话,我们会活的更好吧。“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 闲话中秋散文随笔
★ 《师说》读书心得
★ 清明祭奠父作文
★ 神鱼节 开场白
【祭恩师经典散文(精选9篇)】相关文章:
《论语》的读后感[1000字]作文2023-10-31
教师庆祝教师节的活动方案2023-12-26
现代描述女人的随感散文2022-11-02
又是一年中秋时散文2023-01-30
记孔子诞辰日的活动作文2024-03-13
感恩老师的历史典故八则「精选」2023-07-27
外公,一路走好作文2023-07-09
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生平简介2022-05-06
老师节日的短信问候语2023-03-02
创意的教师节庆祝活动方案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