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胡氏溪亭,宿胡氏溪亭项斯,宿胡氏溪亭的意思,宿胡氏溪亭赏析

时间:2022-05-06 11:45: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宿胡氏溪亭,宿胡氏溪亭项斯,宿胡氏溪亭的意思,宿胡氏溪亭赏析((合集10篇))由网友“易长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宿胡氏溪亭,宿胡氏溪亭项斯,宿胡氏溪亭的意思,宿胡氏溪亭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宿胡氏溪亭,宿胡氏溪亭项斯,宿胡氏溪亭的意思,宿胡氏溪亭赏析

篇1:宿胡氏溪亭,宿胡氏溪亭项斯,宿胡氏溪亭的意思,宿胡氏溪亭赏析

宿胡氏溪亭,宿胡氏溪亭项斯,宿胡氏溪亭的意思,宿胡氏溪亭赏析 -诗词大全

宿胡氏溪亭

作者:项斯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独住水声里,有亭无热时。客来因月宿,床势向山移。

鹤睡松枝定,萤归葛叶垂。寂寥犹欠伴,谁为报僧知。

篇2:题胡氏溪亭,题胡氏溪亭朱庆馀,题胡氏溪亭的意思,题胡氏溪亭赏析

题胡氏溪亭,题胡氏溪亭朱庆馀,题胡氏溪亭的意思,题胡氏溪亭赏析 -诗词大全

题胡氏溪亭

作者:朱庆馀  朝代:唐 亭与溪相近,无时不有风。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

雨足秋声后,山沈夜色中。主人能守静,略与客心同。

篇3: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

作者: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心思想:

这首诗把作者对崔雍、崔衮两兄弟丧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诗人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地传递出来。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翻译: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字词解释:

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⑵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⑶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

⑷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⑸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时任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没想刚到兖州就病故了。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崔衮和李商隐也是情深义重。这首诗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当时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赏析: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程度。

诗人是在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评价:

屈复评:一骆氏亭,二寄怀,三见时,四情景,写“宿”字之神。(《玉溪生诗意》)

姚培谦曰:秋霜未降,荷叶先枯,多少身世之感!(《李义山诗集笺注》)

纪昀评:分明自己无聊,却就枯荷雨声渲出,极有余味;若说破雨夜不眠,转尽于言下矣。“秋阴不散”起“雨声”,“霜飞晚”起“留得枯荷”,此是小处,然亦见得不苟。(《玉溪生诗说》)

何焯曰:下二句暗藏永夜不寐,相思可以意得也。纪昀曰:不言雨夜无眠,只言枯荷聒耳,意味乃深。直说则尽于言下矣。又曰:“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寄怀之意,全在言外。(《李义山诗集辑评》)

作者资料:

李商隐(约公元8--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G)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代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篇4:《许氏吴兴溪亭记》阅读答案

《许氏吴兴溪亭记》阅读答案

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棁,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巘,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目,潺湲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

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①于胸中。

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②,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

【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

1.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

3.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

4.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 )。(2分)

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

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

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

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

5.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

1.(2分)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相得益彰,由此形成的胜景

评分说明:“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1分,“相得益彰”1分。

2.(3分)为了反衬许氏不求奢侈而又不远离世俗的.特点。

评分说明:“反衬”、“不求奢侈”、“不远离世俗”各1分。

3.(2分)这句话描绘了空中飞鸥、溪中游鱼悠然自得的样子,营造出和谐静谧的意境。

评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

4.(2分)D

5.(3分)文中的“动静之理”是指无论为官还是隐退都能遵循本性而自适(1分)。许氏为官之时,必选山水之乡,符合自己的趣味,而且政绩斐然(1分);隐退之时,则玩赏山水,自食其力,不骄不躁(1分)。

篇5:江西玉山官溪胡氏宗祠对联欣赏

乡保万龄: 陈国家声旧  官溪世泽长

联桂流芳: 刺史清风未远  广文师范犹存

虞宾衍绪;妫汭绵支

—————江西玉山官溪胡氏宗祠

篇6: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的意思,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赏析 -诗词大全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 ①亭:园亭,泛指园林中的建筑物。

②崔雍、崔兖(yǎn):兄弟俩,是作者的表兄弟。崔雍后作和州刺史,崔兖后作漳州刺史。

③竹坞(wù):指栽有竹子的靠近水边的停船地方。

④水槛(jiàn):指临水的厅堂。槛是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这句说,竹坞里明净无尘,厅堂面临湖水,风景清幽。

⑤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⑥隔重(chóng)城:隔着不止一个城(如隔着内城和外城)。这句说,我和友人居处相距较远,只有遥遥相思。

⑦霜飞晚:时令已入深秋,但阴雨连绵,没有晴朗日子,所以下霜就往后推迟了。

⑧最后两句意思是:连日阴雨,池中的残荷还在,留着让我听那雨打枯叶的声音。“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名句。作者是欣赏这种雨声,还是表现一种别的什么感情,没有说明,这也是一种含蓄的写法,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 【赏析】作者寄宿在一位姓骆的人家的园林里,为怀念两位友人而写了这首诗。篇幅虽短小,但深秋景色,却历历如画。

篇7: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尘不染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李商隐是开一代诗歌风气的天才。在李杜韩白这些大师的后面,创造显然是难事。也许可以说,李商隐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独特选择。较之前辈而言,他也许不够开阔宏大,不够积极乐观,但是他终究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不仅意味着他拨转了诗歌的创作方向,使之内心化与个人化了,更意味着他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寻求到了一种新的审美的均衡,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如果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说李商隐的诗,尽得曲涵含蓄之美,而这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篇8: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篇9: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原文及赏析

[唐代]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骆氏亭外竹林环绕,雨后亭外景物焕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深秋的天空一片阴霾,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注释

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

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

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赏析: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隔着重重的高城飞向远方。

首句写骆氏亭。“竹坞”是竹林怀抱隐蔽的船坞;“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也就是题中的“骆氏亭”。清澄的'湖水,翠绿的修竹,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无尘”和“清”,正突出了骆氏亭的这个特点,可以想见诗人置身其间时的那种远离尘嚣之感。幽静清寥的境界,每每使人恬然自适;但对于有所思念、怀想的人来说,又往往是牵引思绪的一种触媒:或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或因没有好朋友共赏幽胜而感到惆怅。这两句由清幽的景色到别后的相思,其间虽有跳跃,但并不突兀,原因就在于景与情之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内在联系。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居的长安,中间隔着高峻的城墙。“迢递”一词有“高”、“远”二义,这里用“高”义。“重城”即高城。由于“迢递隔重城”,所以深深怀念对方;而思念之深,又似乎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越过高高的城墙,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隔”字在这里不只是表明“身隔”,而且曲折的显示了“情通”。这正是诗歌语言在具体条件下常常具有的一种妙用。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第三句又回到眼前景物上来:“秋阴不散霜飞晚”。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自然是出自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一句一方面为末句伏根,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阴霾欲雨的天气,四望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增加相思的浓度。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但要领略诗句所蕴含的情趣,却须注意从“秋阴不散”到盼“雨”的整个过程。秋叶听雨打枯荷的况味,诗人想已不止一次的领略过。淅沥的秋雨,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声响,别具一种美的情趣。看来倒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的天气特意作美了。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秋雨的到来就不同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因为能聆听到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庆幸枯荷之“留”了。“留”、“听”二字写情入微,其中就有着不期而遇的喜悦。“听雨声”自然是夜宿的缘故,但主要还是由于“听雨声”蕴含有一种特有的意境和神韵。这“听雨”竟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久听之后,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篇10:《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翻译赏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翻译赏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前言】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全诗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用笔极为简练,以竹坞、亭槛、水流、枯荷等极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绝妙的意境,并且把作者对崔雍、崔衮两兄弟丧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诗人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的传递出来。

【注释】

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竹坞: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

水槛: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

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翻译】

园亭里竹林环绕,经过一场秋雨的洗刷,景物焕然一新,空气十分惬意。和崔雍、崔衮兄弟分别已经多日,思念之心远隔千山万水,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时已深秋,天空一片阴霾,迟迟不肯散去,霜竟然也来得迟了。天下起了雨,淅淅沥沥,打在枯荷之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似乎让人略慰情思。

【鉴赏】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尘不染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李商隐是开一代诗歌风气的天才。在李杜韩白这些大师的后面,创造显然是难事。也许可以说,李商隐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独特选择。较之前辈而言,他也许不够开阔宏大,不够积极乐观,但是他终究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不仅意味着他拨转了诗歌的创作方向,使之内心化与个人化了,更意味着他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寻求到了一种新的审美的均衡,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如果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说李商隐的诗,尽得曲涵含蓄之美,而这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宿云溪,宿云溪杨衡,宿云溪的意思,宿云溪赏析

宿晋安亭,宿晋安亭卢照邻,宿晋安亭的意思,宿晋安亭赏析

哭胡遇,哭胡遇朱庆馀,哭胡遇的意思,哭胡遇赏析

夏令营参观游览作文

湿地游览记作文

泰国游览记作文

小学游览记作文

静夜思原文及赏析

如梦令翻译

李清照词 如梦令

宿胡氏溪亭,宿胡氏溪亭项斯,宿胡氏溪亭的意思,宿胡氏溪亭赏析
《宿胡氏溪亭,宿胡氏溪亭项斯,宿胡氏溪亭的意思,宿胡氏溪亭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宿胡氏溪亭,宿胡氏溪亭项斯,宿胡氏溪亭的意思,宿胡氏溪亭赏析(合集10篇)】相关文章:

静夜思古诗原文及赏析2024-03-13

写杏花的诗句2023-05-05

溪亭林景熙阅读答案2022-09-30

如梦令,如梦令刘景翔,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2023-12-26

杏花的诗句2022-09-07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2023-11-11

如梦令赏析2024-01-16

李清照《如梦令》的教学设计2022-05-22

分析李清照词如梦令2022-06-03

李清照的词如梦令2023-08-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