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老唐散文(精选9篇)由网友“森屿秋蔓”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难忘的老唐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难忘的老唐散文
难忘的老唐散文
前天,老婆的鞋坏了,又要让我为她去修,我寻思着,去北大门外皮鞋美容店呢?还是去市场内鞋摊呢?我一时拿不定注意。老婆见我磨磨蹭蹭,还以为我不愿为她修鞋,就说:“不修就算了,我在网上买双新的,修一双鞋把你为难成这样!”我一看,鞋是新的,就掉了个鞋后跟而已,就这么扔了,怪可惜的,修理修理还能穿一段时间。
出了社区的大门,本打算去离小区较近的皮鞋美容店的,不知为何,却鬼使神差般地来到了东边市场内“老唐专业修鞋摊”。
尽管到了暮春,但连续几场春雨,让气温降了不少,许多人又穿上褪去的冬装。进了市场,老远处瞧见理了个光头的老唐,耷拉着个光脑袋,在那个他几乎坐穿了的椅子上打盹,像似永远睡不够的样子。我喊了一句:“喂,修鞋了!”老唐被我的喊声吓一跳。一看是我,整了整膝盖上的帆布,有气无力老唐说:“你今天休息?好久没见你来修鞋了?”我也没说什么,把鞋递过去。
老唐有活时他很认真。可能是上了年纪,他在掌鞋,他在上开线的鞋帮时,头总是一摇一摇,身体像似倾倒在补鞋机上,似乎倾尽他全身的力气,看着看着,很让人引起怜悯心。
没活时,老唐喜欢和他周围的摊贩说一些晕素之类的笑话打发时光。常常别人没笑,他却咧着个嘴先笑了,别人看他笑了,也都跟着笑了。其实他开的那些玩笑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低俗东西,以及一些道听途说的段子。当然,他只是在老婆回家做饭不在时,才无所顾忌穷开心。
老唐中等身材,一身从别人那里要来的灰色工作服,里面套着个厚厚的褐色棉袄,裤子是市场那种廉价的假军裤,里面套着棉裤,显得臃肿而笨重。老唐经历过车祸,怕冷,一年四季都是这身打扮,脏兮兮的,但他好像并不在乎这些。
比起以往,现在市场内的“老唐专业修鞋摊”比起以往在大街上时气派多了。不但挂起了牌匾,而且安装上了铝材门窗,新添置了皮革美容机,补鞋机等设施,同时还兼营一些鞋垫,鞋带,鞋油等与修鞋相关的用品。
有了自己摊位,可以正正当当,名正言顺地去营业,但免不了摊位费,市场管理费,卫生费等等。却也让他省去烈日暴晒,省去了风吹雨淋,省去了受冻凄苦,不再像老鼠见猫似的躲着城管,以及东挪西摆地来回折腾。
看着老唐饱经沧桑,刻着皱纹的脸。仔细想想,是岁月苍老了他的容颜,是岁月艰辛染白了他头。从街上电线杆下的修鞋摊,到现在的专业修鞋店,虽说是挪了个窝,但这其中的过程是何其艰辛,何其漫长啊!
老唐中午饭大多鞋摊上吃。送饭是他老婆,饭都是盛在保温饭盒里,上面是菜,下面米饭。有时是面,上是一碟小菜,下面是面条或者面片。有时,饭来了,他停下手里的活,取下双膝上垫着的薄帆布,也不洗手,用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搽檫手,接过饭盒放在身旁,取下小菜,拿出盛面的碗,倒一碗,吃了,再倒一碗。吃完了,用手抹抹嘴,然后端起茶杯里水灌一气,这顿饭就这么凑合过去了。
老唐的家境比起我刚认识他时好了很多。自从厂区里自建房拆迁后,老唐一直流离转徒,直到一零年在火车站附近的艾山社区买下了一个有三间平房的小院才安定下来。
老唐说,自从老家的父母去世后,他也不怎么回去,兄弟姐妹们都搬迁到位于宁夏中部的一个吊庄定居,所以他没有再回去的必要,现在一门心思地干着他的修鞋生意。
老唐说,他今年五十五,到这个年纪,没什么过高的奢望,他只希望在他身体还算灵便的时候,多挣两个钱,将来为他儿子多攒两个钱,以便儿子将来成家立业。这样他这个当父亲的'算是为儿子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老唐和我算是老熟人。他说,他这辈子很知足,娶了个贤惠善良的老婆,生了个懂事出息的儿子。老婆对他的好就不用说,明眼人是看得见的。每天送水送饭,并且在他活多,顾不过来时,帮他修鞋,增添他每天经济收入,还把家里打理得一尘不染,这点他很满足。儿子在西安一所中医大学上学,今年大三,还有两年就要毕业,今年儿子寒假回来,给他们老俩说到想等毕业了考研,工作的事儿还末考虑。老俩不懂这些,也没再说什么。他说这话的时候,一副得意的样子,脸上的皱纹随着内心的喜悦舒展了许多。
老唐面相显老,市场内的人都这么说。仔细瞧瞧,人家说得也对。市场内和他同年龄的,显得年轻干练,个个一副富态相。而他,却已头发花白,老态龙钟。老唐知道,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人家吃大米白面的时候,他还在贫穷的山区为填饱肚子而吃糠咽菜,没法比。人家儿孙满堂,而老唐也算是老来得子,现在还在为将来儿子有一个好的前程而劳累。
总之,修鞋匠老唐身上既有农民的憨厚诚恳、朴实、善良、勤劳、坚韧的一面,也有个体经商者的热情、诚恳,这就是我所熟知的修鞋匠老唐。
篇2: 难忘老闷儿散文
难忘老闷儿散文
幼时,我和伙伴们玩的游戏很多。人多时常常玩的便是关于“老闷儿”的游戏,比如“藏老闷儿”和“摸老闷儿”。今天想来,这土语的“老闷儿”一词,真真是准确形象之极了。
先说“藏老闷”吧,其实就是“捉迷藏”。
晴朗朗的天气里,枝繁叶茂的榆树下,平展展的院子空地上,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纷纷伸手,以“锤头、巴掌、剪”的竞赛决定胜负。胜利者被长布条蒙住眼睛后站定,其它小伙伴在周边手拉手围作一圈,开始转圈。一边转,一边齐声喊:“刮大风,下大雨,里面有个白毛女。就是谁?就是你!”随着“你”字洪亮而急促的喊出,大家就猛地停住,目光一起看向中间蒙眼者的手指。蒙眼者手指指向的方向,倘若恰好是无人区,大家便会重新开始转,并重新喊:“刮大风,下大雨……”直到蒙眼者的手指刚好指定了一个小伙伴为止。这时,蒙眼者便会取下自己的蒙眼布,蒙住指定的小伙伴的眼睛,然后用双手扶住被蒙眼者的肩膀,在原地转圈。待转了若干圈后,估摸着蒙眼者已经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感后才停下来,大喊一声“开始”,于是周围的小伙伴便悄没声儿地四下里散开,各自寻找藏身之所,成为一个个“老闷儿”。
于是乎,墙头树梢、猪圈鸡圈,家里的`书箱衣柜、床上床下、阁楼与灶间,均成为大家快速且闷声躲藏的好地方。负责找寻躲藏者的蒙眼者站在原地,支棱着耳朵,倾听者周遭的动静,判断着伙伴的动向,同时大声数着“十、九、八、七……”直到“一”音一出口,便迅速扯下蒙眼布,四下里张望,判断自己和伙伴所处的位置,而后开始找寻。被寻者极力噤声,即便找寻者咋咋呼呼喊着“看到你了”,也断然不出声,不动弹,直到真真地被找到,拉出来才“哈哈哈”地笑出声来。
找寻的当儿,先前以“锤头、巴掌、剪”的游戏的获胜者便是中间人,他往往会站在高处,环顾四周,并扬起手指,高喊数字,决定找寻的时间。当第一个躲藏者被找出时,其它的小伙伴便纷纷现身了,此时,第一轮的“藏老闷儿”便以找寻者的胜利而结束了。新一轮的“藏老闷”便再次从“锤头、巴掌、剪”的游戏开始了。
当然,倘若在指定的时间内找寻者不能找出躲藏者,那么,弥补失败的另外一个小游戏“扑马”便开始了。所谓“扑马”,就是找寻者站定后低头躬身,当做“马”。而后其它被找寻者站在远处排好队,一个接一个飞速朝“马”跑去,以顺利“扑”过“马”背为胜。扑马者远远地起跑,待跑到“马”身后时,伸出双手,按住“马”弓起的脊背,同时双腿极力叉开,身子向上跃起,借助惯性,越过“马”背。倘若扑马者成功穿越,则找寻者就是彻底的失败者;倘若中间有扑马者稍微一胆怯,不曾穿越,这时,不曾穿越者便直接成为下一轮“藏老闷”的找寻者,直接被蒙上眼睛,转圈……
相对于“藏老闷儿”,“摸老闷儿”的游戏就简单得多。还是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以“锤头、巴掌、剪”的游戏决定胜负,只是这次游戏的目的是选定失败者。失败者要被蒙住眼睛,原地快速打转三到五圈,而后移动身子,伸出双手,以摸住噤声奔走在周边的小伙伴为胜。而被摸住的孩子就相当于刚才的失败者,要被大家蒙住眼睛,继续“摸老闷儿”的游戏。
“摸老闷儿”是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游戏,因为在噤声的同时,可以做出种种调皮的动作,比如一个小伙伴屏住呼吸,踮着脚尖悄然躲到蒙眼者的身后,冲其他小伙伴哝嘴挤眼,摇头晃脑耸肩膀,做出各种花哨的动作,同时还不忘记躲闪蒙眼者。这时,其他小伙伴就捂住嘴巴闷声地笑啊,笑啊!有时会止不住笑出声来。这时,笑出声来的小伙伴就输掉了。此刻大家会比他发出更为开心地笑声,同时会蒙上他的眼睛,开始新一轮的“摸老闷儿”啦!
“哈哈哈……哈哈哈……”
时隔三十多年,我还是倾听到了“藏老闷儿”、“摸老闷儿”时小伙伴们开心的笑声。
篇3:老院经典散文
老院经典散文
好久没有回去了,那座闲置了已久的老院子。
一扇竹制的栅栏被一把生了绣的老锁挂着,故作声势地锁住满院子颓的败和故事。
没了棱角的青砖房子,杵在一棵老槐树的后面,两扇看不出颜色的门板,用一条红绣铁环半虚掩的拧在一起,门槛和门脚处的两个石墩,也早被土埋的找不到影子,从窗口望一眼,斑驳的墙皮和潮湿的青砖地面,幽幽地回荡着的一股阴冷的气息。
所以一个人去的时候,竟然有些不敢走进个院子。
可每次回去的时候,又觉得有那么多的亲切,一些回忆,会在心头慢慢堆积,最后汇成一股暖意。
墙脚下,有半截被丢弃的残旧陶罐,不知哪个年岁,自生了荒草,房子的砖缝里,也横竖着暗绿的苔痕,它们随着时光的更迭,绿了黄,黄了又绿。看一眼,是荒凉意,再看一眼,又满眼妥帖的温情。
记起有日,烈阳还在纠缠,妈妈着半袖薄衫站在柿子树下,我对她说,给你照张相吧。诶咦,都这个年纪了,还照什么相,你看,头发都白完了。可她仍然略有难为情的用蒲扇半遮着头,不自然的,给了我笑容。她的笑,摇摇晃晃,挂了满树。那时,她旁边泥缸里的橘子正在鼓肚,柿子还青。
如今,树上仍挂着过年时候的灯笼,经了日子,颜色斑驳做旧,但掩盖不了它喜气洋洋的红。
肥圆的柿子像槑头槑脑的小胖子,沁过一滴滴秋露后,日日飘红,看一眼,汩汩欢喜袭上心来,再看一眼,又没了主意,柿子和灯笼,到底是哪个,红的更浓?老家前后院里,如今,只剩下三棵柿子树,一棵在前院水井旁,两棵在后院,西窗户口一棵,东门门阶旁一棵。猫崽子时不时地爬上去打盹睡觉,几只麻雀,还有别的不知道什么鸟,也把那当成了家,从屋檐,到电线之间,不停的追逐打闹,累了,回到树上抱枝小憩。
偶尔闲时,我正在老家,后院还是比较安静,所以每次回去,喜欢睡在后院。是夜,一些黄色的小雏菊,从虚掩的花苞里扑出来花香,托起整个月夜,月光穿过老槐,紧紧地裹着老院,孤独,大片大片地躺在蒲公英上,躺在窗台上,斜斜地躺在倚窗的土炕上。
墙角的蟋蟀,把秋唱黄,几声晚蝉,把秋水叫凉。睡不着,总想着去做些什么,要不要踩着一条小径,去敲故人的门,门缝里出来暖黄的灯光,散落的叶子铺在他的门边,墙角靠着稀松的扫帚,却不去动它,任由叶子像一朵朵自由行走的花,落下来,满院都是,恍惚中,会觉得,那位故人便是风,这里,是它的居所。
喜欢夏季的老院,父亲和母亲把老院捣鼓成满院的绿色,院墙边上的前仆后继地爬满了青藤,鲁莽的蝴蝶楞想在这整片绿中寻得一朵红来,金黄的南瓜挂在半坡,墙角的几颗丝瓜,爬上了窗棱,又顺着竹竿漫上屋顶,刚刚好掩住屋顶上打盹的老猫。雨来了,又走了,所有的颜色都新鲜了,鹅黄的仍然鹅黄,青绿的更是青绿,屋顶,檐下,墙角,灰瓦片,滋生出青苔,把光阴凝成一把老绿,滴答的足音,是深情的诉说。
大雨过后,闷热重兜了老院,我自阑珊的午后,推窗把卷,亲执汪老的.《人间草木》,纸张已经发黄,宕出淡淡朽霉的气味,一阵阵倦意慢慢卷过来,便把册子合抱于怀中,头歪向一边,眯了眼睛小憩,有风从窗子小隙挤进来,抚过额头的发,又把发间的清香轻轻送入鼻孔,每一个瞬间,都带着慵懒的气息。
在漠漠的黄昏,在斜过来的灯光里,挥毫一幅人间草木的无心写意想念这些的时候,半月,正悬在离那些日子最近的距离。
老院老了,已经多年没有炊烟,忙碌的,只有那些蝴蝶和蜜蜂,还有,藏在蒲公英里的几声蛐蛐叫,只剩下父母偶尔去栽种,收割,除草浇水,来回转动的身影。春来后,父亲栽种的两棵玉兰花开了,一样的白,一样的素,一样的清,一样的寂,只是左边的落在地上,墙头上,房顶上的花瓣更多了一些,但仍然掩盖不住房顶上自生的荒草,和光阴流转的痕迹。
一口粗制的瓷缸,和一些农具靠在南墙根下,由于放置很久,又经了雨,底部沾满了溅起的泥沙,缸里屯了半缸雨水,由于闲置过久,水里竟繁生了小时候见过的跟头虫,上下翻腾。一直对这口缸有着一股莫名的钟爱,我问母亲要了来,她怪嗔一句,竟要些破烂的闲家物,也不再拦我。父亲和我把它搬到水井旁进行清理,南墙根儿地上,烙了一个凹凸有致的圆圈,周围散布着雨点子落下时砸出的坑痕,?旁边,安生着自生自灭的马生菜和狗尾草。雨水倒进树坑里,轻轻弹去外面的泥沙,再加上粗劣的釉料,摸上去竟有些扎手,母亲还在那念叨,我却自生欢喜。她哪里明白,我是那么贪恋它泛出的凉意,和旧。
在缸里填些泥沙和水,又从村头的荷塘折来一整棵莲藕,莲藕上带着荷叶和莲蓬,父亲和母亲在身后指引着我,折那一枝,那个莲蓬大,还有那枝,叶子还没破。搬进城里,搁在屋子一角,?荷叶和莲蓬,随意的放进缸里,粗大的缸口,歪斜支楞着四五闲枝,看是孤单,又是千山万水的风情。和生活略不搭调,又安然自得,回味怡然,一颗清净心显映。
这个世界仿佛什么都在变,唯有堆砌这小院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从那些荒草葳蕤满院,一直等到每一颗开到荼靡,它像仍然没有学会飞翔的固执的鱼,一切,都还是最初,蠢蠢的样子和静清寂。
看着它静默,仿佛只要坐在门墩上,一直听着那吱吱呀呀的开门声,和光阴微笑着走路的声音,就够了。
老院老了,老得让我的记忆有些模糊。自从父亲走后,老院,再也嗅不出父亲的味道。
篇4:浅谈唐妆散文
浅谈唐妆散文
妆饰是指女人的梳妆打扮,它可以焕发青春活力使容颜漂亮美丽,古人称“女为悦己者容”,这在封建社会里几成定律。妆饰就其主要内容来看,有发式、脸部美容、和身上佩戴饰物三部分。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唐代妇女的妆饰。
唐代妇女是以长发乌丝为其特征的。髻是挽发绾结在头顶上,有高髻、低髻、侧髻、绾髻、拔丛髻、同心髻、交心髻、囚髻、抛家髻、扫闹髻、百合髻、长乐髻、乐游髻、云髻、飞髻、花髻、凤髻、乌蛮髻等,皆是随意之所好而立名。如以两髻抱面称为“抛家髻”,宫廷中女子束发急促、匆匆梳就称为“囚髻”,发式蓬松散乱称“扫闹髻”,以乱发胎垂障于两眼上部称“拔丛髻”,至于“乐游髻”我想是外出郊游时梳的休闲发式。诸此等等,或取诸形象,或取诸意境,大体上多属宫妆一类。唐人髻式多流行高髻。一方面体现妇女形体修长,一方面显得高贵大方。诗人咏妇人高髻,通常称“高髻云鬟”。
鬟是把头发梳成中空作环状,多为未婚女子所梳。唐以高鬟最为流行。高鬟必须留长发,故亦有用假发梳妆,并以细铁丝做为骨架使之高高耸起,其高度可达一尺多。鬟的高低视妇女的形体长短高矮而定。
双髻双鬟系把青丝梳在头顶左右两边,多是未成年女子及奴婢的发式,人们因其形状,或称为“鸦鬟”、“鸦髻”,或“丫鬟”、“丫髻”,这便是后世称女孩或婢女为丫头的由来。唐诗中多以云髻云鬟来形容妇女的乌丝发,韦应物诗“高髻云鬟宫样妆”,黎扩诗“高髻云鬟罢归妆”即是。出土的唐代壁画墓俑以及绘画,如《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宫乐图》都保留了大量真实的唐代妇女发型的形象资料。
唐代妇女的面部化妆,一般是敷铅粉、抹胭脂、涂鹅黄、画眉黛、描花靥、贴花钿、点口红。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系用铅锡等矿物碾碎磨成粉末加上香料合制而成,现今常说青春已逝为“铅华褪去”便是由此而来。胭脂一称“燕脂”或“燕支”,原产西域,是一种红色颜料,原料是红蓝花,因盛产于燕支山而得名。黛墨用以涂眉毛以四周,呈黑色,若略带青色称“黛青”,略带绿色称“黛绿”。口脂则用以涂口唇,有红黑青白等各种颜色,即今日所称的唇膏。
通常先在脸部薄薄施粉,然后在手掌中调匀胭脂涂于面颊的,称为“红妆”。淡妆浓妆各随所爱。浓妆称为“酒晕妆”,浅妆称为“桃花妆”。唐人亦有称浅红色的胭脂为“檀”,俗称桃花粉。《花间集》:“翠钿檀注助容光”、“香檀细画侵桃脸”,这些诗句均是形容女子面如桃花般美貌。妇女亦有用黄粉涂面的,称为“黄妆”。黄妆可施在脸上、额上、眉上,均视各人所爱。涂在额上称为“额黄”、“蛾黄”,或“鸦黄”。李商隐诗:“何处拂胸资粉蝶,几时额黄藉蜂黄”,是描述黄妆的动人诗句。
唐妇女特别用心思来妆点眉目。眉目不能说话,却最能传神。李白“眉语两目笑”,柳浑“窗疏眉语度”,均是写眉目传情之语。妇女亦有在画眉前将脸上的眉毛剃去,然后用黛青画出各种眉饰,称为“黛眉”。初唐宫中妇女喜欢阔而浓的眉饰,称为“广眉”,时谚有“宫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的说法。盛唐流行细而淡的长眉,称“蛾眉妆”,亦称“时世妆”,杜甫咏虢国夫人诗“淡扫蛾眉朝至尊”,白居易诗“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就是指此。细长的蛾眉亦称“柳眉”,吴融有“柳眉梅额倩妆新”的诗句,白居易《长恨歌》形容杨贵妃时写到:“芙蓉如面柳如眉。”不仅宫中善于画妆,唐代女妓们也善于画妆,其中有人画眉每日一个样子,号称有“眉癖”。《清异录》载有妙龄比丘尼姑亦善画眉,自创新意,另辟蹊径,所画眉“轻纤不类”平常,时人称为“浅文殊眉”。连在修道院修行的比丘也喜欢画眉,可见画眉在当时流行的程度。
花靥是妇女在面颊两旁用丹青、朱红等颜色点出似线、似星、似弯月等形状,来增加脸部的彩晕。相传三国时,吴王孙和的邓夫人由于不小心把面颊撞伤了,虽然经过太医医治处理,但伤处愈合后仍留下痣般大小的朱点,可孙和看后,却觉得“更益其妍”,此后,诸美姬为了邀宠,便纷纷效仿。唐代咏靥的诗很多,如元稹“醉圆双媚靥”,吴融“杏小圆双靥”,温庭筠“绣衣遮笑靥”等。
花钿亦称花子,是点在两眉当额之处,温庭筠“眉间翠钿深”即是指此。通常是用金银、珠翠、云母与各色颜料调剂合成后,剪成各种花样粘贴在额上。相传起于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一日,公主惓卧于殿庭屋檐下,恰巧有一朵梅花飘落在她的额上染成颜色。宫人们发现寿阳公主愈加美妍,遂竞相效仿,由此名之曰“梅花妆”或“寿阳妆”。
在唐代,用以点口唇的,有石榴娇,小红春,大红春,半边娇,圣檀心,露珠儿,洛儿红,淡红心,小珠龙,媚花奴等美艳动听的`品名。
唐代还有一种妆饰叫斜红,它是在太阳穴两旁以描红颜色作妆点,多数描成弯月形状。罗虬“一抹浓红傍脸斜”便是咏斜红妆的。
化妆不仅可以遮丑,而且还可以增添妇人的风姿和美色,起到美容作用。《教坊记》载歌舞妓庞三娘年老色衰,脸上起了皱纹,她善于以化妆来修饰自己。一日,州中将举行大宴,州官遣使人到庞三娘家邀请她出场歌舞。此时三娘已卸妆,使人骤见其容颜,称为“恶婆”。三娘谎称自己是三娘的外甥女诓骗使人,并约他明日再来相见。次日,使人来到。此时三娘早已经过化妆,一身盛服,“容光艳丽”,使人已不识其庐山真面目了。还有颜大娘善歌舞,但“眼重脸深”,用现在的话就是脸长、眼眶深,称之为美女实在难以苟合,但颜大娘善于化妆,美容之后,双目“遂若横波”,前后可谓有上帝与天使之别。
唐妇女戴在身上的饰物通常有簪、钗、钏、指环等。簪是用以束发的。唐人有头上黛花的习俗。妇女簪花常用牡丹、腊梅、桃花等四季鲜花,常随季节时令变换。妇女头上饰物亦有用贵重的珍珠、翡翠之类以表示身份的高贵,此类饰物通称为“珠翠”或“朱翠”。簪花显得娇媚亮丽,簪花钿、珠翠又显出雍容华贵、一身珠光宝气的气派。
簪亦称步摇,白居易《长恨歌》有“云鬓花颜金步摇”的诗句。钗有各种纹饰形状,多数为龙凤花鸟等。
钏是套在手臂上的臂饰,唐人亦称“条脱”、“跳脱”,李白“举袖露条脱,招我饭胡麻”,指的是臂钏,亦有套在脚上的,称为脚钏。
戴指环是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风习,汉魏以来又成为男女青年寄情定信的纪念品。《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题解中说,中山李章武到华州旅游,与一美貌女郎相爱,同居月余,临别时女郎以指环相送,并写词曰:“捻指环,相思见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所以自古以来,指环不仅是一种形式美的装饰,也是爱情的象征,在唐代更是如此。
应该指出:妇女的化妆多数是在宫廷妃嫔、宫女、贵族官僚富家妻妾、以及专卖色艺的教坊女子中盛行,至于一般的庶民百姓中的妇女是不会像上述那样讲究化妆,刻意打扮自己的。
篇5:唐旭散文
唐旭散文
题记:我想写写他。一个相识不久的人,也只是一些零散的片断。
但他还是有些东西,让我记得。
一
耳边一直索绕着他的歌声。
很少有人,能把一首歌,唱得令我难忘。
虽然,听过很多用心的歌。
却没有人,用心至此。
不忍卒听。
怕不小心就触碰了对方的心情。
就象失去外膜的心脏,在坦陈。
让你看得到,那筋脉的跳动。
你会害怕,他不小心就伤到他自己。
在坦陈的那一刻,他未曾想过要保护一下他自己。
二
和哥哥一样,唐旭习惯说我:傻乎乎。
会说我的声音稚嫩,“仿佛电话里面有个好小的人儿。”
一个傻乎乎的,单纯的人,却是你们在这个尘世里面遇到的幸存绿洲。
很多人的灵魂流离失所。找不到庇护。
即使偶然相逢,人们也可以本能分辨出,可以在谁那里,安心的卸下心头的重担。
有的人,生来就是来聆听别人的。
我又无意中聆听了一些隐秘。
那些你平时会托付给醉酒的沉默。
三
唐旭担心那些往事会吓坏我。
我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平静。
“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好的事情,坏的事情,我都经历过了。”
可是那些坏,我还是想象不到。
超出我的观念范畴。
我的潜意识都在阻抗。
四
死党说,好人也好,坏人也罢,那只是寻常意义上的区分。不要被它们所束缚。
很多事情,很多状态,都是复杂的。
在我问他,“怎么会在小说里,写出一个游离在正常生活之外的人,触摸到她的心理?”
艾斯:“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他们遇到事情的喜怒哀乐都是相似的。他们的感情也是一样的。”
从唐旭这里,我验证到这一点。
他的情绪和情感,是我所熟悉的。
那些疼痛,忧伤。
即使他的生活,那样令我陌生,陌生得仿佛在另一个世界。
五
有一些人,是因为文章走近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因为文章而来了解我的男人,几乎都是忧郁的。
或许是因为笔下流露出的抑郁寡欢,引起了他们的反应。
类似于顾影自怜。
唐旭也是如此。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些文化底蕴。骨子里,都自命不凡。在真实的生活中,都在自我折磨。
因为不能满足。在寻找,不能解脱。又在进行着各种方式的`救赎。
象YI,后来开始皈依了基督教。心情平静了很多。
唐飞,远走异乡,在新工作和新的环境里疲于奔命,暂时缓解了精神上的苦痛。
唐旭……嗜酒。一出关,就醉了睡,睡了醉。
忧伤是不合时宜的。男人的世界里,需要的是野心,需要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和冷酷。象哥哥一样,不会把精力用来自伤自怜。
六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有很多面。
就象我曾经写过,《凤舞九天》里面,流云居士在男人的天地里,布置任务时精明阴沉。然而一转眼,出现在薛冰面前时,儒雅谦和,温良如玉。仿佛他从来就是暖煦的冬日阳光。
唐旭很复杂。
就象看到一池碧潭。我知道那潭底深不可测。
他告诉我的,类似于,那潭中潜伏过鳄鱼、藻类。
然而很多时候,它那样平静,甚至映出碧蓝的天空。
不知道,那碧蓝,是否是我单纯目光所及景物的倒影。
七
只是记得,那是一个打电话过来,会紧张,会偶尔口吃的人。
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只是简单的一件事,你都能感觉到,他的认真。
我也许接过无数电话。然而那样认真讲话的人,却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八
有些时候,他有很多有趣的想法。
比如,看到我写西门吹雪,会问我,“老大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名字啊。你想想看,吹雪……”
他的话带我进入一个场景。
“就象寒冷的冬天,漫天正飘着雪花,一个傻子走着,一边在吹啊吹的……”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是傻子呢?
难道他在影射那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剑神?
唐旭关注的,也是别人不曾留心的地方。
一次出关后,他没有给任何人联络,看了一个晚上我的空间。
记住的,却只是一张只有影子的照片。
是我在回家的路上随手拍的。
唐旭:“过了一段时间后,你空间又出现一张只有背影的照片。”
……
他会思考,那时我是什么样的心境。
心中了然的人,都是不必言传的。
不必言传的孤单。
和经过看到后,那个人心里的共鸣。
他看到的,或许是属于他自己的孤单。
九
“如果有一天,你回到古代,你会做些什么?”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问人这个问题。
那时候,我想写穿越小说。
这些唐旭并不知道。
可是有一天,他问我,“如果有一天回到古代,你会做些什么?”
他想有三两知己,饮酒谈心。如遇好山好水,当浮一大白。
而我突然被问时,想到的是,如果回到古代,我又不会煮饭,又不会缝衣,又不会绣花。古代还早婚,十几岁就出嫁了。连电脑都没有。
他无语了:“如果富,就琴棋书画。如果穷,就……无论怎样,无论在哪里,都要做你自己。”
我只得出唯一的一个结论。每天喜欢写东西的我,其实最没有浪漫细胞。难怪穿越小说停在了那里,我根本连回古代做什么,都没有想好。
这个每天醉生梦死、残酷生活的人,比我浪漫多了。也许正因为他生性里有太多浪漫,所以只好一边残酷生活,一边醉生梦死。
十
如果象电影里的回忆,只用几幕镜头来记下唐旭的话,我会想起,他说过这样几句:
“:)怎么我空间都是你的脚印啊,你当是雪地吗。”
……
“儿子。”
这是什么称呼啊。
“因为我最喜欢我儿子。”
篇6:我的“老铁‘‘---唐寒
我的“老铁‘‘---唐寒_作文
我是我们班朋友最多的一个,和哪个人都有点儿交情,可谓是“朋友遍‘班下今天我就和你们说说我最佩服的老铁——唐寒。
在自习课上,你偷偷瞥一眼唐寒——梳个马尾辫儿,一双大大的.眼睛,水灵灵的,
看起来非常可爱,你千万别认为她只是长的漂亮,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她连续得了六年“三好学生‘‘的称号,还任命了五年班长,她在同学们的眼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不信,听我慢慢道来。
数学竞赛
“今天,学校开会,通知我们要选拔一个人参加数学竞赛,有谁愿意参加呀?
老师说道。往常底下便马上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可是这次一声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自从上次唐寒得了奥数竞赛一等奖,同学们就更对她刮目相看,这次有谁还敢抢在她前面参加数学竞赛了。“有没有人啊?既然没有人我就指名了———唐寒,我就派你去参加数学竞赛!”唐寒站起来,说:“行!”“好,那就这样定了,好好复习,祝你取得好成绩!开始讲课‘‘我心想:唐寒啊唐寒,这回你还不得忙翻天了,你说行干什么啊?我不禁为我的“老铁”担心了“铃铃铃‘‘下课了,我直接走出了教室,平常我都是和唐寒一起出去的,可现在她参加数学竞赛一定要复习呀,我也就没好意思叫她。谁知,我刚走出教室,就听见后面有人喊我,我回头一看正是唐寒,我不解地问:你不
用学习呀?‘‘她说:“该玩玩该学学,要不然脑袋就变成糨糊了”。虽然我和她走出了教学楼,但还是心存疑虑,唐寒啊唐寒,看你明天还知不知道着急......
谁知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她一直都是如此,难道她真得骄傲了。
数学竞赛的日子到了,我不禁为她捏把汗哪,谁知过了几天,数学老师竟然告诉我们唐寒得了一等奖,这真是令我不可思议,放学我问她:“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学的习,没看见你怎么学,就得了一等奖。‘‘唐寒说:“我的秘诀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嘻嘻,令你失望了。‘‘我靠,够酷哇!
这就是我最佩服的“老铁”,一个爱学习又幽默的人,我真是服了她了!
篇7:邂逅唐模散文
邂逅唐模散文
邂逅唐模, 邂逅一段艳遇, 邂逅一段爱情, 邂逅一段姻缘。据说七仙女在唐模的徽浮古道石板路上拦住董永,并让槐荫树作媒,成就了一段传说佳话, 槐荫树成了“天下第一媒”,树枝上挂满了祈福红绸。唐模是中国的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的水口是古徽州十大水口之首, 唐模水口建有檀干园,因前门檀木而得名。
檀干园建于清初,为村中一许氏富商满足老母一睹杭州西湖而耗资建造,故又名“小西湖”。小西湖面积10余亩,园内“三潭相连”,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镜亭”等美景。檀干园过道用鹅孵石铺砌,拾级而上是 “鹤皋精舍”,规模宏阔,上下对厅,中有天井,正堂有程天放题写的“鹤皋精舍”横匾,桌、椅、床、家具陈设古色古香,花卉盆景,清新淡雅。上下厅客室有联曰: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辉,一水通烟留月,四时扫石看花”。檀干园内一个巨大的孝字把古徽州的程朱理学发挥得淋漓尽致。镜亭里间四壁镶有十八块书法碑刻,是宋、明、清历代大书法家蔡襄、苏轼、黄庭坚、朱熹、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查土标八大山人等名流的.手迹,左长廊正中,有水榭伸向荷塘,名“花香洞里天”,由黄宾虹先生以篆体题写。
沿水口的茶园石板路(徽浮古道)向村落走去,有一凉亭曰“沙堤”,四面虚阁,八角飞檐,各悬铁马;亭前矗立在路中央的是“同胞翰林坊 ”,尽管牌坊的石雕并不怎样,但它是唐模许氏的荣耀。唐模最初是汪华的太祖父汪叔举为避战乱的临居地,五代后梁时期(923年), 汪华后裔迁居于此,为纪念先祖取名唐模,是汪姓聚居地,后许氏投奔汪姓姑丈在此安居,然而造物弄人,多年以后许氏超过汪姓,成为唐模第一大姓(村中还有程、吴两姓)。
檀干溪水从村中流向水口,民居布局在檀干溪两岸,千米檀干溪有桥十三座,太多为石板桥,其中有双拱廊桥为高阳桥; 唐模有许氏宗祠和许氏支祠,而寻遍村落不见汪氏祠堂,只在一棵千年银杏下有一个太子庙,导游说有一千多年了,其实为汪华建庙是在11宋政和年间钦定的,因此太子庙最早应该建在南宋年间, 唐模的太子庙应该在八百年左右。
沿檀干溪两岸相对有百幢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为明清建筑,有民居、祠堂、店铺、油坊等,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水街还建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设美人靠,供人休息。
唐模是末代翰林许承尧的家乡, 许承尧是近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书法家,是黄宾虹的同窗,原本可以在翰林府品读一下大师的文采,遗憾的是许承尧的翰林府被一家开摄影的吆喝着,这对淡泊名利的许承尧是莫大的讽刺, 或许是徽商贾而好儒的真实写照。
唐模建于唐,培于宋,盛于明清,这个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古村落至今仍保持着唐风明韵,让人驻足忘返;而文化的沉积让这个古村落更有魅力,置身于唐模古村落,仿佛行走在山水画卷中,令人目不暇接; 而那些在阅尽百年繁华中沉寂的古树,以及而那棵象征汪氏荣华的、在寂寞声中苍桑了许多千年银杏,如同徽浮古道上的茶园石板在风雨中诉说自己的历史。
邂逅唐模,如同邂逅着唐风明韵的女子。
篇8:唐城印象散文
唐城印象散文
背着行囊,怀着期待,我们又出发了。
“一枕春梦,浪漫唐城”,初遇唐城,在那秋高气爽的季节,重门院墙,默然无声,飞檐流阁青砖黛瓦,弥漫着淡淡的烟火味。长巷与石阶,遗落在时光里的是恍惚而甜美的记忆。把一壶酒,忘了自己其实只是一个过客,清风徐来,酒醉花自醒。
避开国庆小长假的出行高峰,我们选择在中秋相约,天公作美,温度适宜。唐城的外围有一条唐人街,是进唐城的必经之地,走了许久的路,我们终于到了那藏青色的建筑面前。穿过重重叠叠的故事,恋恋风尘,皓月千山,一场柔情愿意在此托付。闻着风,做着梦,登高远望,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轮回在芸芸众生之中,不同的模样,不同的誓言,刻于这雕梁画栋之上,赠予后人无限遐想。我的脑海中好像飘出了一幅画:
“多少个黑夜,我独坐在灯下,挑针引线,等着归来的马蹄声声,可等来的只有无尽的失落。那无止境的夜,吞噬我的灵魂,惊扰我的梦境,将痛苦的往事撕裂开来,鲜血淋漓。手指被刺破,滴在锦布上的血凝成了狰狞的伤疤,摇晃在微弱的烛光下,淹没在滚烫的烛泪里,留下叹息。”
仿古的建筑,瞥见风花雪月的往事,踏进恢弘壮阔的长安城,踏进熙熙攘攘的东西市,耳边似乎还能听见昔日的叫卖吆喝。可容我做这人间惆怅客,就将那份眷恋深深埋葬,荒草覆没,风声疏狂,寂寞多情的唐皇宫,成为最美的缩影。
须臾回眸,为了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邂逅。
一阕别离,为了那“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的牵挂。
写下支言片语,灯火葳蕤,窗外的'长廊落下一地花瓣。帘卷细雨,他年词笔,穿着汉服唐装的人儿从身旁轻盈走过,竹伞微斜,遮住半面涟漪,置身于此,仿佛梦回前世那段辉煌。
这里有现代化与古风的结合、碰撞。爬上高高的楼梯来到青龙寺时,已是腿脚酸痛,却仍然满心欢喜地拍照合影,这是一次难忘过程,更是一次人生体验。这里东连汉水,南眺鹿门,西依岘山,北接古城,曾经的风雨烟云被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临风开卷,引人入胜。
襄阳城建城至今有着28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就是一本古书,记载着说书人的素材,无论是悲与欢,还是血与泪,千百年后,纵然百般寻回,也终不过是幽梦惆怅。
漫步于御花园内,花和人相宜,正如李白《清平调》诗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绝妙好诗。前朝的大唐,应该是古城巍峨,砖墙蜿蜒,街巷纵横,木屋错落,绿树参差,难言的悸动,脚步声清晰而陌生。今日的唐城,游客并不多,未免添了几许荒凉与残破,总是感觉它缺了点什么,也许是商业化的味道太过浓郁,也许是生活的节奏太过急功近利,唐城里依旧是少了一丝魂和灵性。失陷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之中,沾染了世俗与铜臭,风声路过回廊,凝成诗行,牵绊痴缠,唯万般无奈。
起承转合,低声吟咏,情节被墨色缓缓晕开,披在肩上的暖阳指引着我们迷失在亭台阁谢的阴影下,小坐休憩,兴奋到不觉胃已饥肠辘辘。气息徜徉在唐城的一花一草里,车辙、河水对这座城的雕琢谱写经年的风华,虽是仿古,仍有着诗意的传说,依稀隐着历史的波澜痕迹。
一盏清茗,一捧馨香,用望穿秋水的眼眸,追忆梦中繁华的灯火,把唐城的印象,写在旅行的心得里,几张照片,几行文字,将初见的激动慢慢铭记。正因如此,我才爱上了旅行,见识大千世界锦绣风光,从横店、杭州、绍兴到深圳、香港到长沙再到襄阳、唐城……青春有限,爱青春的心不会衰老,旅途漫漫,我们下一站再继续。
篇9:唐师傅的经典散文
唐师傅的经典散文
前日到罗轸学校玩时,在校门口遇到了原先在罗轸学校蒸饭的唐师傅,十年没见,他还认得我们,他仍然笑容可掬,说话还是那么的温和。
我认识唐师傅是刚上小学的时候。记得那天,下课铃“铛铛铛”地响了,我因脚里有点泥巴,到饭堂前面的水龙头里洗脚,有位知命年的人走来说:“小朋友,要节约用水。”我听后,仔细地看了看他,他身材不高,一米五的样子,圆圆的眼睛,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牙齿是裸露出来的,黑色的头发中有些白发,看上去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微笑着的。片刻,我点了点头。
正当我要走的时候,有位同学边跑来边问唐师傅:“唐师傅,唐师傅,还要多少分钟上课?”唐师傅听了,把衣袖拢了拢,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说:“快点回教室,我得打铃了。”我听了很好奇,于是问:“上课铃是你打的'?”唐师傅笑笑回答:“是的,是的,你赶快回教室。”我听后,急忙往教室跑。当我跑回教室,刚坐在自己的坐位上时,上课铃“铛铛”地响了。
第二节课下课,我没有出去玩,坐在自己的凳子上,隔着窗户看外面的同学嬉戏。八分钟的样子,见饭堂门口的唐师傅拿着一个铁锤,站在饭堂右边一块悬挂的大钢板下面,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怀表看。一会儿,唐师傅举着铁锤去敲钢板,钢板发出“铛铛裆”的声音,才知道,原来学校的铃声是用锤子敲打出来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看着唐师傅上课时打铃,觉得他敲打着“铃”很好玩。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背着书包,满怀好奇心来到这块大钢板的下面,见四周没人,便捡起石头扔向大钢板。由于大钢板悬挂的位置不好,我扔了好几次都没有扔到。于是拿着饭堂旁边的一根竹竿举着去敲打大钢板,钢板发出“铛铛”的声音。没料,唐师傅在饭堂里急忙走出来,我急忙把竹竿一扔,然后撒腿就跑。唐师傅急忙抓住我,掐了我的手背,并吓唬我道:“如果下次再这样,就要抓你去校长室罚跪两小时,并且还要把家长叫来。”
翌日,我上学的时候,在校门口看见唐师傅,听见有人在说“糖金瓜”。我也跟着说“糖金瓜”,而且说的声音很大。唐师傅听了,急忙抓住我,用眼睛瞪了瞪我。上了一节课后,才知道“糖金瓜”是同学们给唐师傅起的外号。第三节课下课后,我到饭堂前面的水龙上喝水,听见有很多人在骂唐师傅,我也在跟着他们骂。唐师傅听得不耐烦了,拿着一把水瓢气汹汹地从饭堂里出来,我们笑哈哈地早已跑到了离他很远的地方,他骂道:“你们下次再骂我糖金瓜,非给你们一巴掌不可。”我们听了,更加哈哈大笑。
那几年,我们去骂过很多次唐师傅,但没有被他打到过。四年级,母亲给我报名时,到唐师傅那里交了十元钱的蒸饭费,说我冬天总不知道起床,每天早上都迟到,到饭堂吃饭就不会迟到。我听了,闷闷不乐。母亲给我用铝饭盒装了米,我也不去唐师傅那里蒸饭吃。饿了几天早上后,我便叫同桌子豪去给我蒸饭。
有一天早上,子豪生病了,我在教室里等了很久,子豪都没有来。不敢叫同学给我去端饭,又怕回家时,母亲没有看到饭盒,被母亲责怪。于是我畏手畏脚地向饭堂走去,见唐师傅一会儿在饭堂的门前瞧一下,一会儿在饭堂门前瞧一下。我来到饭堂门前,唐师傅在饭堂里盯着一盒饭,我才知道,唐师傅刚才在门前瞧一下,是看一下拿这盒饭的人来了没有。于是我低着头走进去,说道:“唐……唐……唐师傅,这……这盒饭是我的。”原以为唐师傅会抓着我就给我一巴掌,来解他对我这几年的恨的,没料,他微笑着说:“是你的呀,给,给你。”说完把那盒饭递向我,我接着他手中的饭,什么也没说,然后走出了饭堂。
从那次起,我便没有骂他糖金瓜了,蒸饭也是自己拿着饭盒去蒸,自己去拿,却不敢跟唐师傅讲一句话。有一天早上,天还麻麻亮,我来到饭堂里拿饭,唐师傅就把饭蒸熟了,蒸笼里冒出喷喷的米饭香味。我从蒸笼里拿起自己的饭盒,手十分的暖和,出饭堂门不到五米,没有看见地上有块香蕉皮,一踩顿时人仰马翻,饭盒发出“砰”的一声,唐师傅急忙从饭堂里跑出来,扶起我,问我:“没摔着吧?没摔着吧?”我摇了摇头表示没事,便急忙去捡饭盒,饭已撒满一地,被粘上了泥巴和沙子,看着心疼得我十分伤心,把上面一些干净点的饭往饭盒里装。“这饭不能吃了,我分一些饭给你。”唐师傅说。说完,抢下我手中的饭盒到水龙头上洗了洗,然后在蒸笼里端出他那份饭,用了一个大饭勺,把他饭盒里的饭,都弄到了我的饭盒里。看到这一幕,我早已泪流满面,心里有很多话,一时却一字都吐不出。他微笑着,把饭盒给我,然后拿着扫把和撮箕,把我倒在地上的饭扫起来,弄到了垃圾桶里。我看着饭盒里的饭,眼泪更是簌簌而下。“唐……唐师傅,我……吃……吃不了这么多。”我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你现在正长身体的时候,不吃这么多饭,怎么行呢,快吃哈,不够我再给你添点。”唐师傅温和地说道。听到他这样说,想起我以前跟别人无数次地骂他糖金瓜,我羞愧不已,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
当天下午上体育课,我再次来到饭堂,见唐师傅,在饭堂里添加煤炭。他见了我,微笑着问道:“上体育课呀?”我听了,又一时吐不出一个字,便点了点头。“唐……唐师傅,我……以……以前……”我的话还没说完,唐师傅就说:“以前的事都是因为你小,不懂事,我并没说把你们的事记在心上。”听着他这样讲,我的鼻子又酸酸的,站在那儿良久,心中无比地愧疚。
后来,每天下午唐师傅在饭堂里做事的时候,我都会为他提水,跟他聊天。有时还叫班里的同学去帮他,他和我们很聊得来,常常讲到他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没有书读,现在看着我们读书,很羡慕我们,让我们要认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慢慢地,很少人叫他的外号了,大家都叫他唐师傅,他听了,总是笑容满面。
曾有学生的家长问我,唐师傅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我只是对他们笑笑,不曾说过只言片语。
★ 唐旭散文
★ 煤油灯初一作文
★ 遗留那年懵懂爱
★ 回归初中作文
★ 警察事迹材料
【难忘的老唐散文(精选9篇)】相关文章:
警察三等功事迹材料2023-11-10
民警三等功事迹材料2023-06-07
什么引起的回忆作文500字2022-06-23
派出所个人事迹范文2023-05-19
派出所个人事迹材料2023-03-17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征文2023-03-02
派出所集体事迹材料2024-01-14
电影人间小团圆观后感2023-03-1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谱标语口号2022-04-29
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心得体会精选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