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全诗(精选7篇)由网友“Morphin3”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山重水复疑无路全诗,方便大家学习。
篇1: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作者是谁什么诗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篇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首诗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篇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首诗
⑴腊酒:这里指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篇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首诗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丰收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烤乳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篇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 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如今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改革探索的步伐大多囿于普高模式。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学改革目标、具体案例展示、收到的成效等方面初步探索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做法。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邱成秀,1962生,女,湖北省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面临着招生难、生源差、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就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而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中职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很多学校偏重技能培训,忽视文化基础,一再压缩语文课时总量;另一方面还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沿用普高模式,缺乏职教特色,结果是教师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厌学,中职语文教学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因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本文将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规律,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专业化”的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
现行的中职语文教育普遍向普高语文靠拢,教材选文、练习试题设计、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都与普高语文大同小异;但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原因,在教学及评价中会人为的降低水平,在课程设置中,语文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当教学计划同其他学科的教学计划产生冲突的时候,首先考虑调整语文的教学计划,有时干脆尽量压缩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以满足其他所谓的专业学科的需要,甚至于认为语文学好学坏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没有什么影响,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情绪普遍存在。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化”行不通,因此,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方面探索到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就业必须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我们只有将语文教学向“专业化”渗透。
二、“语文化”教学向“专业化”转变
陶行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早期的倡导者之一,早在19曾撰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在这篇文章中陶行知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角度,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应济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任何人都要有独立的职业,职业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在现阶段,“技能教育”就是 “专业化”教育。
于理。中职语文课总学时为272个(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教育部教职成[]7号文件),事实上我们学校语文总学时还不足200个,而普通高中语文课总学时为384个(据《普通高中语文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科目所占用的总学时少于普通高中近30%,甚至40%或50%。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相应降低“语文化”方面的教学要求,“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强化“专业化”思想,融入一些实实在在的实用的专业化导向。
于情。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来看, “专业化”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与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性与技能性、市场导向性与素质导向性的有机统一。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因此,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要确立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导向。
三、具体案例展示
案例1、《邹忌讽齐王纳谏》
A、学生专业:市场营销
B、“专业化”要点:揣摩劝谏的方法,巧妙设计与课文相联系的推销实践模拟情景,学会推销实践中的表达方法。
C、情景设置:假设你是服装店的店员,顾客试穿衣服以后给3种语气的回答,评价,想哪一种更能打动顾客的心。
(陈述句)我觉得这衣服挺合适您的。
(感叹句)您穿这衣服真美啊! √
(反问句)还有比这衣服更合适您的吗? √
情景转移:假设你是诺基亚手机的销售人员,顾客很满意手机,但觉得操作很难,哪种语气更好呢?
(陈述句)这手机的操作并不难。 √
(感叹句)这手机的操作一点也不难! √
(反问句)这种操作也叫难吗?
要与顾客心理产生共鸣,活学活用。
●D、知识迁移:由邹忌的成功引出恰当的应对方式在现代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2、《智取生辰纲》
A、学生专业:电脑软件开发
B、“专业化”要点:比较同为领导人物的杨志和晁盖(吴用),一个能紧密团结伙伴分工合作,一个是各有私心人心涣散。所以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C、情景设置:假设你是杨志,在整个押送生辰纲的过程中,你应该如何合理安排任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他在押送队伍中没有威信,不注意协调自己与老都管虞侯的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所以要和部下交流沟通,统一思想。
(2)杨志军阀作风,棍棒纪律,以致他的饿部下一路怨声载道,离心离德。所以要将共同的.利益作为大前提,同心协力。
(3)我们只能说杨志“相当”精明,但不能说“十分”精明。所以要在工作中合理安排,劳役结合。
情景转移:假设你是一个软件开发小组的负责人,你要如何合理安排任务,处理人事关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好的完成任务?
(1)将自己融入到团体当中,和大家共同进退。
(2)合理分工,发挥各人的长处和优势,团结协作。
(3)不能一味的绷紧神经,要注意劳逸结合。
●D、知识迁移: 团结协作是重点,要充分发挥人的力量。
案例3、《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
A、学生专业:酒店管理、导游等。
B、“专业化”要点:揣摩求职信的写法。
C、情景设置:假设你是文中的“西蒙.阿历克斯.哈利”,当你面临辍学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时只好向当地一家客运公司写一封求职信去应聘客车上的临时服务员,以求挣点回家的路费。你打算怎样去写这封求职信?并且让对方一看到这封信就决定录用你?
(1)、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一丝不苟。--体现出办事认真、执著、不马虎。
(2)、态度诚恳、问候真切,不矫揉造作。。--体现出为人情感真挚、诚实。
(3)、自荐的内容真实、具体,自我评价不能过分,但又要充满自信。--既诚信谨慎,又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4)、写出自己符合这种职业的特长。--能胜任。
情景转移:假设富士康集团要在我们这个85人的班级中招聘4名员工,你要如何通过一封求职信就有把握被聘上?
通过以上的情景设置,学生很快就写出了格式规范、内容贴切的求职信。注重了语文的实际运用。学生乐学。
●知识迁移:人生总是会有机遇的,关键是要以认真、执著、不马虎的精神去生活、学习。
四、收到的成效
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导向决定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取向的多元性。因此,必须构建居于专业差异性基础上的中职语文评价的多元化取向体系,给中职语文实践提供广阔的价值取向空间,为对中职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通过这种“语文化”向“专业化”的倾斜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增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好学乐学的局面,课堂效果、成绩评价节节高升。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后,我们的“专业化”实践中涉及到的团结协作、营销技巧,说话艺术等等,又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产生实际的推动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甚至将用人定单早早的发到了我们学校。
“专业化”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更“专业化”的备学生、备教材、备专业。新生的东西生命力是强大的,它将会在我们职业教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这一段走过的教改之路,更加坚定了我探究教改的信心,明确了当教学面临困惑时,首先需要教师有因地制宜的去求新求变的精神,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从而切实改进教学的行为模式,使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职校骨干教师培训材料《准确定位、循序渐进、注重发展、全面提高》
[2] 黄蔚。《语文,何时走出尴尬》。中国教育报。
[3] 陈丽荣,《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新模式探讨》。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联系电话:0719-6223980 15972599230
E_mail:qcx.yx@163.com
篇6:《琵琶行》全诗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小姐。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篇7:《落花》全诗
【诗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出处】唐·李商隐《落花》。
【意思】诗句从空间、时间上描写了落花乱飞的情状:飘拂纷飞的落花连接曲陌,延绵不断,无尽无休地送走了斜晖。 两句诗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 的内心不平静。诗人以落花喻自己,如同与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告别。 诗的画面沉重黯淡,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 游山西村教案
★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 游山西村 古诗
★ 游山西村课件

【山重水复疑无路全诗(精选7篇)】相关文章:
陆游古诗《游山西村》2022-12-15
游山西村初中优秀语文教案2023-12-29
游山西村 陆游2022-09-13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及赏析2022-10-27
《游山西村》鉴赏2022-06-08
游山西村翻译2022-12-25
古诗游山西村2022-04-30
游山西村的陆游诗意2023-12-21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2022-10-14
陆游 游山西村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