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徐志摩

时间:2023-06-14 08:16:0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品读徐志摩(精选9篇)由网友“禁止口腔溃疡”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品读徐志摩,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品读徐志摩

篇1:品读徐志摩

江南的烟雨朦胧,诗情画意为其美景留下了千古美名,却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才子美人。出身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富商家庭,自幼过着公子哥无忧无虑闲适生活的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位潇洒倜傥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或许正是这样一个烟雨气息浓厚的小镇从小激活的徐志摩的文艺细胞,自小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直至日后他游遍欧美游遍世界,才让这颗种子发芽然后枝繁叶茂。无论是徐志摩的人,亦或是徐志摩的诗,都极其的华美璀璨,就像是烟花一般的绚烂夺目,使后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有人喜爱他如梦的人生,也有人讨厌其不羁,却也体现了徐志摩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细细品读徐志摩这样一个人,我发现,徐志摩的人生就像是一场华丽的冒险,而在这场旅途中,徐志摩就是一个追梦的人,拥有着自己的信仰与坚持。他追求光明与自由,追求爱与美,他能摒弃世俗的眼光,来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林徽因曾经这样说,诗人徐志摩的心情是洁净的,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其实如此有才气的徐志摩,可能是天妒英才,在他36岁时,在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的飞机上,不幸遇到空难,早早的离开了人世。而他的一生,就是像是高空中盛放的烟花,它们飞腾在静谧的夜空中,在交会的光华瞬间,划亮了整个天空,却在瞬间的`美丽过后,迅速消失,华丽谢幕。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徐志摩的求学历程与学问成就,小时候在家塾读书,考入浙江一中,与郁达夫同班求学。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随后又陆续进入北洋大学,又并入北京大学。在这里,他不仅广泛的学习不同类别的学科充实自己,也广泛的结交到了一群有志气有才华的良师益友。之后,他又先后留学美国与英国,接受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留学时期,激发了徐志摩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特别是在剑桥大学两年,使他恋恋不忘其美景与其整个校园溢出的美丽的灵魂。

若是要谈论徐志摩的人生,不得不提的也是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他的三段或美好或悲伤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先是原配张幼仪,出身名门,本人也是温柔贤惠。本应该是完美的结发之妻,相亲相爱,相伴一生。但是由于这门亲事是奉双方父母之命,并无任何的感情积淀,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很快便由于徐志摩的不爱与别爱结束了。可悲的张幼仪对于徐志摩的爱也在徐志摩的无情里显得苍白无力。而林徽因不一样,林徽因也是出身书香门第,美丽的外表,出众的才情令众人为之倾倒。当时正为婚姻所烦恼的徐志摩爱上了这个凡间的仙女,而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也被徐志摩所吸引着。虽然最后两人情深缘浅,但是两人之间的深深感情,却是深深地嵌入两人的灵魂。无论是婚后的林徽因或者是徐志摩,都带着对地方的美好回忆舍不得忘怀。泰戈尔的一声:“唉”或许是他们爱情的最好的诠释勒令。最后遇见的是陆小曼,两人相遇可能是天意。情场失意的徐志摩与对自己丈夫、婚姻不满的陆小曼,他们有许多共同语言,他们可以谈诗,可以谈文学,于是他们仍然顶住世俗的舆论压力结为夫妻。可浪漫的爱情终抵不过真实的现实。陆小曼沉浸于社交场合,花钱大手大脚。而父母的不看好,使得徐志摩与父亲闹矛盾。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徐志摩只好中日奔波,为生计想办法。三段都不完美的爱情,却都体现了徐志摩的个性。倔强的不理自己不爱的人,对自己爱的人却是一心一意。

细细品读过徐志摩的人生后,再来品读他的诗,则更加能够了解徐志摩的内心。在我看来,徐志摩的诗从艺术特点的角度来分析,首先,是语言的优美,包括唯美的画面感与悦耳的音韵美。然后,就是丰富的意向象征。每一首诗,所用的每一个不同的具体事务为象征,表达不同德感情。从诗歌的主题思想来分析,徐志摩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是他诗歌内容的导航仪。首先,在理想抱负上,课本上说他又关于“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的理想,是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物。徐志摩才华横溢,学术上的高追求成就了他理想的高追求,虽然他的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但是他愿意用诗歌做自己的前行的战靴,即使步履艰难他也脚踏实地。其次,在情感上,爱情诗更是徐志摩永恒的主题。心思细腻的他,经历的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的爱情诗也显得格外深入人心。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都是浪漫的语句。最后,后期的徐志摩也有少许的消极色彩的诗歌。总而言之,徐志摩独特的风格是中国诗歌史上独特的一抹彩虹,美好而又绚丽。

因为我本身对诗歌有着特别的情节,那首《雪花的快乐》中对自由的向往曾深深打动过我。初读时,就被他的飞扬飞扬飞扬所感动。那时只是单纯的把这首诗当做是一首简单的爱情是来看,其实徐志摩是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林语堂曾说:“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人生犹如白驹过隙,或许徐志摩的一生如烟花一般短暂,即使转瞬即逝但却因为曾经的光滑足以满足。我想,我也将继续喜爱徐志摩在他诗的平起仄落中,体会其诗意词韵,品读其人其诗。

或许你会问,徐志摩的诗有什么好。带着疑问,我读了徐志摩的诗集。第一篇,《雪花的快乐》,已经让我沦陷。浪漫唯美地让人心生向往。或许,你会问徐志摩的诗有什么好,或许,你会和我一样,读了徐志摩的诗之后,沦陷其中。现实中,得不到的浪漫,便从诗里去寻找。

篇2:品读徐志摩散文

品读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的散文实际上也是诗,它具有诗的意境美、韵律美和语言美。他的散文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抒写个人生活经理;有剖析自己思想感情;有念旧悼亡;有抨击时政议论文艺;有描写自然风光。浓郁的抒情性是他散文的一大特色,一切均从官能感受出发,抒写自己的心声,无论悲祖母、吊友人、哭亡儿,无不真情流露,感人肺腑。他的游记散文最为出色,唯以抒情达意为主,均从自我感受入手,寓意于物,寄情于景,尽情挥发,着重创设意境。他是自然崇拜者,认定“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竭力提倡回归自然,以为只有大自然是圣洁的,美的,而人生则是肮脏的,丑的。他要以对大自然性灵的礼赞,来改变黑暗现实,恢复人性的美丽。大体说,他在诗歌与散文中尽情地描写自然、赞美自然,其本意均在于此,这在当时不无反封建的意义。他写康桥,则透过富有层次的美丽风光的描写,以显现自然的灵性,于中抒写心曲,以至在万缕金光中低头膜拜,极表自己至高虔诚的感情。写泰山,则有意忽略对日出种种形景的描写,而着重创造奇异的幻境,出现了一个由云气、雾海、山峦融汇而成的巨人形象,他长发飞扬,伸出长臂,指出东方,呼唤祈求。诗人借助这个奇幻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企求。他写翡冷翠,写北戴河,写印度洋,写天目山,也无不如此,重心均不在客体自然,而意在宣露自我心境,通过感情驾驭想象,拎摅出独特的意境。

徐志摩的散文不受一定框架的约束,文笔如天马行空,纵情人性,随意铺染,常从此地想及他地,由此热联及彼人,自一事波及别事,如《落叶》写日本地震,忽然谈到中国人的不光荣心理,谈到人类的患难同情心,他到圣经里所说的天地末日。又如《想飞》从雪谈到鸟,谈到人,谈到飞机,从陆地延及海边,从现在想到远古。正如杨振声说的,他“那股潇洒劲,真是秋空一缕行云,任风的东西南北吹”(《论徐志摩的散文》)。但它又绝非漫不经心,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感悟,许多蔓枝繁叶最后都落在这个根上;他说自己的笔是不受羁勒的“野马”,但由于他的文学根底深厚,所以“脱羁”的文笔,非但没有让人困惑,反而因为尽情驰骋而展露才华,给人带来不同于众的美的享受。

徐志摩散文的语言和他的诗一样,辞藻富丽,变化错陈,沈从文说“徐志摩的作品给我们的感觉是动,文字的动,感情的动,活泼而轻盈,如一盘圆台珠子在阳光下转个不停,色彩交错,变换眩目”。他巧作比喻,将抽象化为形象,他擅于铺排,形成抑扬顿挫的优美音节,极尽咏叹声情之美。他笔锋带感情,犹如琵琶细语,娓娓倾诉,使人如促膝谈心,倍感亲切。他的散文确如沈从问所称道的,具有“诗的精灵”和“诗的气氛”,“文字中糅合着诗的'灵魂、华丽与流畅,在中国,作者的散文所达到的高点,一般作者中,是还无一个人能与并肩的”(《论徐志摩的诗》)。它的缺点和他的诗歌一样,有堆砌过分之嫌。

徐志摩的创作自然受到偶没文学的熏陶,开始他从拜仑、济慈、雪莱那里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他们侧重感情,歌颂自然,反抗时俗,冥想自由,追求口语,响往想象,爱从哲学和美学高度探索人生奥秘等特点,这些,无疑都对诗人以良好的影响。继后,他又从布莱克、哈代、波特莱尔、艾略特汲取了现代的诗艺,开始对象征、暗示等含蓄美的探求。他译过布莱克的《猛虎》(并以此为自己的诗集命名),还专程拜访了哈代,并翻译了他的诗十多首,以至有日恩说他的诗颇有哈代之“神韵”。但徐志摩并没有生搬硬套他人的模式,而是立足于自己民族的性灵予以汲收,能把我过古典文学的神韵和手法,和外国文学的艺术特色融会、汇一起,创设自己的艺术世界,熔铸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新风格,正如卡之琳所夸赞的:“深得西诗的神髓,完全实行拿来主义”。新文学史家唐韬曾指出:中国凡是有成就的著作家,“开始时是取法于外国,以后逐渐摆脱了那些著名作家的影响,从中国历史的优秀传统中吸取营养以铸冶个人的风格”。徐志摩也是如此。

篇3:徐志摩偶然原文品读

徐志摩偶然原文品读

【原文】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知识拓展 偶然为谁而写?】

在许许多多关于徐志摩的轶闻韵事流传中,偶有人谈及徐早期的一首诗《偶然》及其创作来由,当即引起争议,聚讼不休,莫衷一是。有人说是缘为志摩早年留学欧美时,结识了林徽因女士,两人成为密友,情谊非同一般。然而事与愿违,徽因后另有所属,嫁给了梁思成为妻。志摩伤心失望之余,写成此诗寄托怀抱。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徐为了另一女友--后来成为科学家任鸿隽夫人的陈衡哲而作……总之,无非出于旁人臆测之说,并非确证。倒是笔者曾由某知情人口中,得知另一段有关情节既鲜为人知,且来源有自,不妨记述于下,以作补遗。

据传30年代初,徐志摩在北平与交际明星陆小曼一见倾心,互相热恋。然而当时的小曼业已名花有主,乃是高级军官王赓的夫人。因此,他俩的恋情大受舆论谴责,为封建社会所不容。志摩一再情场铩羽,灰心丧志,于是再度出国,游学西欧,藉以逃避现实。当他漫游至巴黎时,下榻旅舍,穷愁无聊,便每晚去附近一家咖啡店消磨时间,习以为常,成为店中的熟客。某晚,他去得稍晏,小店已快打烊了。志摩占了角落一隅,一边品啜咖啡,一边举目巡视。但见座客已寥寥无几,店堂中的一挂莲瓣吊灯业已关闭,只有几盏桔红色的壁灯在静谧的空间摇曳着朦胧的`光影。这时他才发现在对面窗下,有一面戴黑纱的女郎默然独坐,意态殊为落寞。心想:一个年轻女子深夜流连茶座,莫非也和自己一样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么?好在西方风气开放,不必顾虑避嫌,便径自端着咖啡,走到女郎的桌边,说声“对不起?可以在这儿坐下吗?”对方只略一颔首,并不作答。由于她戴着面纱,看不真切她的容貌,但从她的体态、举止上,仍可判断这是位美丽而有教养的姑娘。志摩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情,和她主动 攀谈,探问她有何心事?女郎始而保持缄默,继之渐为这黄皮肤、黑头发 的异国青年的诚挚态度所打动,终于向他敞开了心扉,娓娓说了她的一段 凄美的恋爱经历。两人虽国籍不同而遭际相似,心灵相通,不由互相同情, 相对感慨唏嘘……直到老板娘走来提醒客人该离去了,他俩才从迷惘中惊 觉,起身走出店外。呀?不知何时天已落雨了,夜色更加深沉,夜凉更加 沁人。于是一对偶然相逢的异国男女,默默伸出手来握别,然后各自朝着 不同的方向踽踽走去。自始至终,竟都忘了问及对方的姓名。

志摩回到公寓,回味着咖啡店的一幕,联系到自身屡次失意的痛苦恋 情,不禁感慨万端,辗转不能成眠,就趁着这刹时间的灵感,连夜写成了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偶然》。

篇4:徐志摩《残诗》品读

《残诗》写于清朝末代皇帝被逐出皇宫以后的民国初期。题目叫《残诗》,可能有两种命意:一是作者自己废弃的一篇较长的诗仅留下来的一部分(像现在这个样子,却是一首完整的独立的短诗);二是和作者常慨叹的当时国家的“残破”和他自己所谓思想感情的残破有一定关系。但不管其命意如何,《残诗》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在语言上,全诗用口语写成,这在作者的全部诗作中也是相当突出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采用社会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来描绘满清上层阶级的败落景象。本来卑下与高贵在昔日有着森严的界限,但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原先强盛的现已残败,作者用市井语言去写显贵宫庭的败落,脱尽了宫庭的脂粉气,还原了世俗的纯朴自然,在语境和情调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这是仅用书面语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残诗》中的日常口语,经过了作者精心提炼,已经没有日常口语的零乱芜杂,可说是“珠圆玉润”。在诗的句法与章法的安排上,《残诗》也有独到之处,它不像徐志摩的其他许多新诗那样,在句法和章法上注重排比和对称,相反,这里追求的是句子结构的错杂,力避句子结构的类同,虽然整首诗在外在形象上齐整得像块豆腐干,但句子结构极其灵活多变,句子与句子之间是一种松散的、自由的流动关系,加之作者不断地变化句子语气,用疑问、反诘、感叹、否定语气来避免过多的直陈句,表达出一种变幻不定的思绪,增强了诗内在的张力和弹性。在押韵技巧上,从脚韵安排来讲,是西方诗歌常用的偶韵体,两行押一韵,两行换一韵,这种诗体在英国过去叫“英雄偶韵体”,但到后来,却适于用来写讽刺诗。《残诗》作者也这样用而没有流于庸俗,既自然贴切,又极富音律美。

《残诗》在语言、节奏和韵律、句法和章法上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它最耐人品味的还在于意象的选择和情境的表现上。作者构思新颖,不落窠臼,避免了一般诗人可能写的老套法(即用铺叙的手法展现昔日的豪华显贵、借以感慨今日的`冷落残败),直白石台阶、凤尾鱼、鹦鹉,这些意象本身就能让人联想到宫庭昔日的豪华显贵;他也直接从表现“今天”着手,预示昔日的一切都将褪去原有的色彩、将消隐原有的存在:瓷花砖上将堆积灰尘、白石台阶也要长草和生苔、珍贵的凤尾鱼将要饿死、聪明而刁钻的鹦鹉不再有人理会,展示出一幅由盛而衰的封建帝王没落的画面。值得一提的是,鹦鹉这一意象的选择在深化意境、渲染情调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鹦鹉出现前,满清废宫的败落景象被统一在一种无声的寂静的视觉画面中,鹦鹉的声音打破了这种寂静,出现了听觉的喧闹,但随即这种听觉的喧闹又与“空院子”一同归于沉寂。以有声衬托无声,就显得更加寂静了,废宫的景象也就愈显得败落。《残诗》也有感于兴衰、沧桑的表现,但决不是我国旧日诗人的怀旧恋古,其基调是嘲弄的,为此,诗人选择了鹦鹉这一意象,让它们以喜剧的角色出现,这些鹦鹉们,聪明乖巧,也骄横刁钻,但它们不能理解人世的沧桑和世事的沉浮,在主子失去权势后,仍然愚蠢地聒噪不已,显得可怜又可笑。作者最后巧用一个“您”字和“空”字,既点出了其可怜的必然的结局,又极富嘲讽意味,让人回味无穷。

篇5:徐志摩《残诗》品读

怨谁?怨谁?这不是青天里打雷?

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

别瞧这白石台阶儿光润①,赶明儿,唉,

石缝里长草,石上松上青青的全是莓!

那廊下的青玉缸里养着鱼,真凤尾,

可还有谁给换水,谁给捞草,谁给喂?

要不了三五天准翻着白肚鼓着眼,

不浮着死,也就让冰分儿压一个扁!

顶可怜是那几个红嘴绿毛的鹦哥,

让娘娘教得顶乖,会跟着洞箫唱歌,

真娇养惯,喂食一迟,就叫人名儿骂,

现在,您叫去!就剩空院子给您答话!……

注:①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中“光润”为“光滑”。

篇6:徐志摩《阔的海》品读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

我只要一分钟

我只要一点光

我只要一条缝,

象一个小孩爬伏

在一间暗屋的窗前

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缝,

一点光,

一分钟。

①写作时间小详。发表报刊不详。

篇7: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品读

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品读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各个时代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它的大意是:我将轻轻地离开康桥,就像我轻轻地来到康桥一样;我轻轻地向康桥上空的云彩招一招手:康桥,再见!

三个“轻轻”:动作特别轻缓之意,似乎是蹑手蹑脚地走来,招手,离开。这一节写出了康桥的安谧、宁静之美,诗人似不忍打破它的宁静,于是一切都是“轻轻的”。那么,为什么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其一,“西天的云彩”很美,它如“夕阳”一样,早已成为文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其二,点明他这次欣赏“康桥”之美是在黄昏时候,为下文写“金柳”“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作了时间上的铺垫和暗示,也使下文的几个意象都蒙上了夕阳的“面纱”,呈现出一种色彩之美。

第二节: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一节的大意是:那河畔的柳树,在夕阳的余晖中,呈现出迷人的金色,它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舞动,是那样的轻柔和阿娜;它美艳的倒影,在水中荡漾,让我想起了美丽、温柔、充满幸福感的新娘。

选“金柳”这个意象,主要取它的美丽、温柔,取它能“勾起”诗人的眷恋感及温馨幸福感。这种感觉正是康桥留给诗人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也是。

……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意是:我悄悄地走了,就如我悄悄地来到这里一样,我挥一挥我的`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云彩是飘动的,云彩若能随诗人离开,诗人的心灵也可得到慰藉:这是康桥上空的云彩啊,它陪我来了。可是连它也不能带走。诗人言“不带走”,意为带不走。一种在遗憾和无奈中一人孤独离开的哀愁漫步开来,言已尽而意无穷。

很多人在分析末节的情感比首节更浓时,都在末节的“悄悄的”和首节的“轻轻的”上作文章,其实,这两个词一强调没有声音,一强调动作轻缓,并不能证明哪一个情感更

浓。末节是真真切切的告别,是作者再次沉醉于康桥的美丽风光,“重温”了许多快乐往事之后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要离开康桥了向康桥的告别。所以,才更加不舍。至于“悄悄”一词,是承上一节“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而来,它本身并不具有比“轻轻”情感更浓的意味。

篇8:徐志摩《火车擒住轨》原文品读

徐志摩《火车擒住轨》原文品读

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

过山,过水,过陈死人的坟:

过桥,听钢骨牛喘似的叫,

过荒野,过门户破烂的`庙;

过池塘,群蛙在黑水里鼓,

过噤口的村庄,不见一粒火;

过冰清的小站,上下没有客,

月台袒露着肚子,象是罪恶。

这时车的呻吟惊醒了天上

三两个星,躲在云缝里张望;

那是干什么的,他们在疑问,

大凉夜不歇着,直闹又是哼,

长虫似的一条,呼吸是火焰,

一死儿往暗里闯,不顾危险,

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

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

累坠!那些奇异的善良的人,

放平了心安睡,把他们不论

俊的村的命全盘交给了它,

不论爬的是高山还是低洼,

不问深林里有怪鸟在诅咒,

天象的辉煌全对着毁灭走;

只图眼着过得,裂大嘴呼,

明儿车一到,抢了皮包走路!

这态度也不错!愁没有个底;

你我在天空,那天也不休息,

睁大了眼,什么事都看分明,

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运命?

说什么光明,智慧永恒的美,

彼此同是在一条线上受罪,

就差你我的寿数比他们强,

这玩艺反正是一片湖涂账。

篇9:徐志摩《自然与人生》诗歌品读

徐志摩《自然与人生》诗歌品读

风,雨,山岳的震怒:

猛进,猛进!

显你们的猖獗,暴烈,威武,

霹雳是你们的酣叫,

雷震是你们的军鼓——

万丈的峰峦在涌汹的战阵里

失色,动摇,颠簸;

猛进,猛进!

这黑沉沉的下界,是你们的俘虏!

壮观!仿佛是跳出了人生的关塞,

凭着智慧的明辉,回看

这伟大的悲惨的趣剧,在时空

无际的舞台上,更番的演着:——

我驻足在岱岳的顶巅,

在阳光朗照着的顶巅,俯看山腰里

蜂起的云潮敛着,叠着,渐缓的

淹没了眼下的青峦与幽壑;

霎时的开始了,骇人的'工作。

风,雨,雷霆,山岳的震怒——

猛进,猛进!

矫捷的,猛烈的:吼着,打击着,咆哮着;

烈情的火焰,在层云中狂窜:

恋爱,嫉妒,咒诅,嘲讽,报复,牺牲,烦闷,

疯犬似的跳着,追着,嗥着,咬着,

毒蟒似的绞着,翻着,扫着,舐着——

猛进,猛进!

狂风,暴雨,电闪,雷霆:

烈情与人生!

静了,静了——

不见了晦盲的云罗与雾锢,

只有轻纱似的浮沤,在透明的晴空,

冉冉的飞升,冉冉的翳隐,

像是白羽的安琪,捷报天庭。

静了,静了,——

眼前消失了战阵的幻景,

回复了幽谷与冈峦与森林,

青葱,凝静,芳馨,像一个浴罢的处女,

忸怩的无言,默默的自怜。

变幻的自然,变幻的人生,

瞬息的转变,暴烈与和平,

刿心的惨剧与怡神的宁静:——

谁是主,谁是宾,谁幻复谁真?

莫非是造化儿的诙谐与游戏,

恣意的反复着涕泪与欢喜,

厄难与幸运,娱乐他的冷酷的心,

与我在云外看雷阵,一般的无情?

(原载1925年2月5日《晨报·文学旬刊》第60号)

品读高山现代散文

感恩的散文品读

徐志摩《“起造一座墙”》品读

日出 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

《母爱》课文教案设计

课文《车的世界》教案设计

课文《宽容》的教案设计

关于徐志摩诗集的读后感

恐龙课文教案设计

品读徐志摩
《品读徐志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品读徐志摩(精选9篇)】相关文章:

课文《牵牛花》的教案设计2023-05-19

获奖说课稿2022-08-28

《三峡》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2022-05-14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3-12-05

雪的课文教案设计2023-05-15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72023-02-22

优秀教学设计2022-12-31

教学过程2023-09-22

《中国当代诗》学习指导2022-12-06

高中《再别康桥》的教案2022-10-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