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成功的事例(共5篇)由网友“必须玩健身环”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海尔成功的事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海尔成功的事例
,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一石击起千层浪。国内很多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而为其担忧,甚至不少人明确对此持批评态度。人们批评的依据,就是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劣势在于人力成本高而且市场饱和,去美国无异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有本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
可是,海尔决策层却像“下雨打伞”一样认为去美国办厂是理所当然的事。“到美国建厂有风险;但是不到美国建厂是否就没有风险?!”海尔人要在风险中抓机遇。
当然,敢于冒风险不等于没有预防风险的措施。在这方面,海尔做了充足预算:在市场方面,海尔的理念是“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当时的海尔向美国出口冰箱已经达到50万台,而实际上达到29万台,就可达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
在成本上,美国劳动力年薪2.5万美元,中美两地工薪差别达到8~10倍。但海尔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一是中国低工薪优势其实完全被运费抵消了,而且今后运费有走高的趋势。二是在美国建厂还可以就地收集信息,就地技术开发。三是可以节省从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运输时间30天,另外又节省从接订单到生产的30天,这对生产需求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四是“美国制造”的标签是个卖点,对美国零售商很有吸引力,可以平等地与美国企业竞争,其优势是很大的。
如今在美国,年轻一代都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家电品牌,已经不知道它是来自中国的品牌,海尔品牌正在成为美国本土的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航,海尔的国际化行动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
篇2:海尔成功的事例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如何发展,是一个崭新而迫切的的问题。海尔从194月开始了“三个方向的转移”。第一是管理方向的转移(从直线职能性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的市场链转移);第二是市场方向的转移(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第三是产业的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这些都为海尔开展电子商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海尔与众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 :以通过电子商务手段更进一步增强海尔在家电领域的竞争优势,不靠提高服务费来取得赢利,而是以提高在B2B的大量的交易额和B2C的个性化需求方面的创新。
3月10日,海尔投资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月18日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开始试运行,6月份正式运营。截止到12月31日,B2B的采购额已达到77.8亿,B2C的销售额已达到608万。
海尔电子商务从两个重要的方面促进了新经济的模式运做的变化。一是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来说,他促使外部供应链取代自己的部分制造业务;通过B2B业务,仅给分供方的成本的降低就收益8-12%。从B2C的电子商务的角度,他促进了企业与消费者的继续深化的交流,这种交流全方位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
海尔启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后,可以在网上参加招投标、查定单、跟踪定单等等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真是一个公开、公平、高效的平台。而且客户也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海尔的需求,为公司揽更多的业务。
海尔拥有比较完备的营销系统,在全国大城市有40多个电话服务中心,1万多个营销网点,甚至延伸到6万多个村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站对订货的区域有限制而海尔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配送的原因。
1995年,海尔的销售额是世界五百强入围标准的1/18,是1/12,是1/6,是1/4,海尔32亿美元的销售额已是入围标准的1/3,比原计划提前进入世界500强。
海尔属于网络直销模式。即海尔从自己的工厂通过互联网直接接触最终用户。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以便更好的把握市场动态,极大可能的节约成本,更好的向客户提供服务。
海尔集团于20投资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成立电子商务公司的企业。 (1)在线直销
海尔网上商城是完全由海尔集团建立经营的。它利用海尔现有的销售、配送体系,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销售服务。 a.网上购买
顾客通过海尔网上商城系统,直接订购商品,再通过现有的销售、配送与服务体系,送货上门或者邮寄到客户家里。 b.网上支付
目前海尔网上商城提供支付宝、财付通进行网上支付。支付完成进行配送,24小时限时到达。
篇3:海尔成功的事例
1995年7月,青岛市政府决定把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红星电器本来和海尔一样在青岛市是重点企业,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在海尔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时,红星电器却亏损1亿多元,资不抵债。
此时,在张瑞敏面前摆着一个艰巨任务:如何操作?如何发展?于是,张瑞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红星电器失败于何处?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员工问题?而他认为:“红星的失败,不是少技术,也不是少资金,更不是员工不好,关键是管理不到位,职工凝聚力差,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灵魂。而海尔员工、干部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形成了海尔文化。因此,我们当前的紧迫工作就是将海尔文化输入到红星。只要思想认识一致了,统一了,一切都好办。文化是企业灵魂,无形资产可盘活有形资产,红星必然重生。”
海尔经受住了这个文化兼并成败的考验。在划归第二天,杨绵绵就率领企业文化、资产管理等五大中心的管理人员进驻红星,实施“文化先行”的管理理念。随后,张瑞敏又到红星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推心置腹地讲述自己的管理心得体会。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目标是2~3年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品牌,最终是国际名牌。
三个月之后,企业扭亏为盈,现在,海尔洗衣机已经成为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和第一制造商。
193月,“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应邀去哈佛讲这一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却能够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是企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风向标。
篇4:海尔为什么成功?
善于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并同自己的企业实际相结合是每个管理人员重要素质,海尔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界的一面旗帜,它的管理经验被无数专家探讨过、研究过,褒贬不一。很多专家也曾发表文章谈“海尔的成功经验”,主要观点不外乎这么几种:一、海尔的成功是张瑞敏先生个人的成功;二、海尔的成功是品牌战略的成功;三、海尔的成功是服务战略的成功;四、海尔的成功是海尔狠抓基础管理,实施OEC(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结果;五、海尔的成功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以上观点都有道理,但我认为都没有谈到问题的实质。根据我在海尔的经历,以及对它的了解和感悟,我认为海尔的成功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成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力量是最可怕的,一是资本的力量;二是文化的力量。资本主要解决“物”的问题,是物质方面的事情;而文化主要解决“人”的问题,是精神、追求和创造力方面的事情。当二者结合到一快的时候,企业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在初创时,一般的情况是资本比较匮乏,当企业完成一定的资本积累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都会向企业集中,资本不再是企业的稀缺资源。这时,企业最缺乏的是精神、追求、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管理不是万能的,它可以不让员工出错误,但它同时也能扼杀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也就是一句空话。如何让员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进行创造,一直是经营者、管理者力图解决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要力图达到的目标。在这样一个无形胜有形的时代,对一个初步完成资本积累的企业来说,文化的力量远远胜过资本的力量。
很多企业之所以不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因为它们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更没有保证企业文化体系得以落实的人力资源系统,
企业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一个企业文化系统至少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企业使命,它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凝聚员工的力量,是企业的价值源泉;企业的愿景目标,它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目标,是员工发自内心的渴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是所有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决定了企业价值实现的原则、途径、方式和方法;企业核心口号,它是指企业如何把自己的价值同社会实现良好沟通,是对社会(尤其是客户)的一种承诺,它将直接关系到社会对企业的识别,以同其它同行相区别。在张瑞敏那篇《海尔是海》的文章里,他以大海的气魄和胸怀回答了海尔存在的价值、追求的目标和企业要坚持的价值观,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壮山河的美景,它让每个员工真正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且深知自己的价值如何同企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这是激励海尔每个员工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重用什么人往往最直接体现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可以说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人力资源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能力如何与工作岗位要求匹配;二是员工个人目标如何与企业目标一致;三、员工个人价值如何与企业价值统一。而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统一最重要、最关键,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统一。很多高层员工同企业分道扬镳往往是价值追求不一致造成的。在哈佛管理学院,张瑞敏的讲话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在中国给每个员工充分发挥的空间很重要”。或许这也正是海尔为什么坚持“赛马不相马”用人之道,实行“员工竞聘上岗”的原因。在海尔,力求做到用人的公正,员工升迁靠业绩说话。在海尔,业绩突出,被破格提拔和重奖的的员工不胜枚举。
篇5:海尔成功经验之谈
海尔的成功当然与其当家人张瑞敏个人的管理才能直接相关,但海尔如果真正值得大家去学,海尔能够被大家真正地“学过来”、“搬到家”的,恰恰不是张瑞敏本人或凝结在张瑞敏个人身上的管理个性,因为后者恰恰是不可复制的“自然历史”,是不能通过“拿来主义”把它“学”过来的东西!人们感到“海尔没法学”的,正是这些东西。
那么,海尔究竟魅力何在?海尔究竟有哪些值得人们学习而且能真正被人们学过来的成功经验呢?人们的说法可能有千千万,根据我的体悟就一句话,叫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什么叫“大处着眼”?就是做企业、搞经营管理须有战略家的眼光、气派和谋略,也就是可言传的《战略管理学》课程中所讲的那些要点。正如张瑞敏言传的:企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连接,旧的战略不断地、不失时机地被新的战略替代,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赢得长期持续发展。海尔的成功也正在于这种战略更替和转移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新的战略替代旧战略,顺利实现不同阶段上的战略转移。
回顾海尔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以“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理念为指引,专注于冰箱专业化生产过程,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然后在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经营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战略扩张;接着又及时进入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以后),实施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实现了“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战略转换。
何谓“小处着手”?其精髓思想就是张瑞敏的那句名言:“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我们的企业,没有经过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成熟市场经济下那种契约化制度规范的洗礼;我们的企业家,特别是像张瑞敏这样的国有企业当家人,面对的是一种需要“不许在车间内大小便”这样规章制度约束职工、起步搞管理的初始状况。在这样低水平的起点和基础上进行战略管理,必须从擦玻璃、6S、OEC这样的“小处着手”,培养员工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工作观念,并将之逐步契约化、制度化,进而把战略理念和管理制度建立在扎实严密的日常性管理工作基础之上;当然,这种扎实严密不是要求员工亦步亦趋、唯唯诺诺,而是激励其在勤奋敬业的前提下积极创新,“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时时告诫员工“能力,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够利用多少”。这就是海尔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值得称颂和学习的精妙之处。
★ 高考结构作文范文
★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 诚信的名人事例
★ 《天职》阅读答案
★ 天职阅读答案
【海尔成功的事例(共5篇)】相关文章:
关于细节决定成败心得总结600字2023-06-29
细节决定成败初二作文600字2023-05-19
公司的经营教案2023-10-25
团队精神话题作文合集2022-07-17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1500]字2022-05-06
议论文写作: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 作文指导(高二)2023-03-01
高考作文友谊与合作素材2024-03-06
优秀团队精神读后感2023-11-21
细节决定成败高中优秀作文2023-02-02
说明文作文写作素材高中800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