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风筝的学案设计

时间:2023-06-18 07:57:4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课文风筝的学案设计(共6篇)由网友“真的是纯路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课文风筝的学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文风筝的学案设计

篇1:课文《人琴俱亡》学案设计

课文《人琴俱亡》学案设计

海口市第十一中学 吴菁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词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体会文中简洁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子猷与王子敬兄弟二人品格才华最突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板书:人琴俱亡(刘义庆)

介绍:作品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二.读通读顺,读懂课文

第一:独立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手头的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注音,并结合语境判断确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使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标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1.红字注音

全班齐读一遍

2.字词解释,翻译文段

3.出示译文

全班试背

过渡语:我们对本文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呢?请看―――探究理解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 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 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过渡语:兄弟间互相迫害的也有

曹植《七步诗》)(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其中说到,读《七步诗》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曹丕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过渡语:兄弟间手足情深的也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 请回顾课文: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话)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四.小结归纳,积累背诵

课文语言十分简洁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足情深,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即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

板书:手足情深

语言简洁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关键词,齐背全文,这次读时,注意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过渡语:是啊,逝者已去,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下面再来看看现今生活之中的手足情深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平分生命》

请同学浏览文章

师:表达什么情感、主题

让学生谈感悟

结束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给予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可是,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为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给妹妹,让妹妹和他平分生命他对妹妹的爱真是比水晶还要纯洁,比黄金还要宝贵……

篇2:课文《赤壁之战》学案设计

课文《赤壁之战》学案设计

《赤壁之战》导学案5

问题导学

1.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

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是写赤壁之战的史实,为什么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

自主探究

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刘、曹三个方面,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文法导析

1.重点突出,使文章详略得当。

详写战前孙、刘联盟联合抗曹。三方矛盾的焦点在孙权“战”与“降”的决策,所以对东吴写得多,曹操只是侧面略及而已。这就有力地突出了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分析形势采取正确策略。

2.以对话展开情节并使人物个性化。

同是劝孙权,鲁肃设身处地、推心置腹,表现出对主人的忠诚;诸葛亮善于辞令,讲求语言的艺术效果;周瑜则是斩钉截铁,直言快语,对孙权表示一片坦诚。这些个性化的语言,皆由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处境所决定。情节的展开,人物的个性化,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谈话来表现的`。这样做既使情节简练,又鲜明地展示了谈话人的性格特征,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这就交代了双方驻兵的地理位置,为后文周瑜火烧曹营埋下了伏笔。曹军把船连起来,是曹操克服不习水战的措施,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使周瑜有机可乘。这又为下文周瑜“火攻”作了铺垫。这样,不仅使文章曲折生动,结构严密,而且使人读起来感觉有趣、有味,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精练和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一个片段,来展示说话人的性格特征,200字左右。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司马光是宋朝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告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然后,他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曹操率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和刘备在赤壁联合抗曹,大败曹军。曹操引兵而逃,来到一处。关羽依诸葛亮的妙计,在华容道设伏,于是上演了一场 “捉放曹”的故事――关羽义释曹操,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理想,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的人,生活不再彷徨,人生不再苦闷,理想时时激励他们,不会放慢前进的步子,不会让时间在自哀自怜中荒废。时代的车轮,在一代代仁人志士的理想推动下,滚滚向前。“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正是有了这样的爱国理想,鲁迅才弃医从文,用他如枪如戟的笔唤醒国人,爱国的夙愿得以实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十载矢志不渝,终于指引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生如路,理想若灯。

理想,人生的信念。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失败就像成功的影子,形影不离。但当理想升华为信念,就没有什么坎坷无法面对,没有什么痛苦无法忍受。韩信为了驰骋天下,宁忍胯下之辱,无愧旷世无双。理想的信念支持苏武在异域挣扎了19年,不辱泱泱大国。保尔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4次从死神手里逃脱,钢铁终于炼成。人生如刀,理想若刃。

文本图解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1)宣权旨,致殷勤之意,以诚打动刘备;(2)宣传孙权的“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上面讲的是孙权的品德和政策及所得的“人和”条件。接着又从地利和实力方面来说明:“已据六郡,兵精粮多。”(3)说明吴巨是平庸的人,且地点偏远,不宜依靠。从三方面来看,刘备何去何从已经十分清楚,故结果必定是“备甚悦”。

2.提示:曹军失败的原因是:①劳师远征,士卒疲敝;②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③降卒心怀狐疑,内部不稳;④北方未平,北方不宁;⑤战线过长,粮草不济;⑥军纪不整,骄傲轻敌。第⑥条是最根本的原因。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①能客观分析敌我形势;②团结一致,共同对敌;③部署有方,准备充分;④能抓住有利战机,正确采用战略战术。其中②是最根本的一条。

3.提示:这是由《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写赤壁之战的目的不在于客观记述战争的过程,而在于总结经验,供最高统治者作治国安邦的鉴戒,所以记述时侧重于总结经验教训。赤壁之战的根本经验在于联合作战的战略决策。因为战略思想正确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所以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

[自主探究]

提示:赤壁之战由孙、刘、曹三方参加,刘备军事力量小,不是抗曹的主力;而曹以重兵威胁;孙权在劣势下,虚心听取各意见,作出正确决策,最后以弱胜强,因而作者详写了孙权方面,以孙权一方为主,兼及其他两方,这就突出了重点。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进行对话描写,应注意:

(1)所选择的人物对话应能反映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每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其说出来的话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异口同声”。个性鲜明的语言,能够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身份等特征,也能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2)人物对话应有一个中心或话题,使读者“听得明白如话”。写几个人之间的对话,一要注意层次清楚,二要注意人物的特征。

(3)对话形式应灵活多变,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进而使文章思路更加紧凑。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刻画。这样,可以使读者闻其言,观其神,更富有感染力。

范例展示

爸爸喜欢抽烟,妈妈为了这件事不知生了多少气。一天晚上,我们全家聚在屋里聊天,爸爸又拿出一支烟,刚要抽,妈妈在一旁瞪了他一眼说:“还抽,还抽,你就不会戒了!”爸爸只是嘻嘻一笑。我趁机插话说:“有抽烟的钱,还不如给我买冰棍吃呢!”妈妈又瞪了我一眼,说:“别胡说!”望着妈妈阴沉的面孔,吓得我直吐舌头。“人家宋大爷原来不是抽烟吗?现在人家戒了,那才叫有志气呢!”妈妈一边低头织着毛衣一边说。“烟草有毒。”我赶快改变了话头,顺着妈妈说,“报纸上常讲,烟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毒物质二十多种呢!”妈妈听了直点头。接着我和妈妈滔滔不绝,轮番作战。爸爸自己孤立无援,只得把烟放进口袋里。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勤奋”“信念”“恒心”“理想”

(2)“义”“感恩”“智慧无价”“历史的细节”

篇3:《风筝》学案

dyg  /11/20

[学法导引]

《风筝》是一篇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的散文诗。文中回忆了“我”粗暴地毁掉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一少年往事,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字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这篇散文诗可以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

[课时训练]

一、《风筝》选自散文诗集         ,作者         ,原名        ,字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他写的第一部小说集        ,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为话文小说是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嫌恶( ) 瑟缩( ) 什物( ) 苦心孤诣( )

宽恕( ) 丫杈( ) 惊惶( ) mú( )样   nüè( )杀       jué( )别      伶dīng( )

huǎng( )然大悟

三、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划线,将正确地字写在括号内。

A、绝别 笑柄 尘封 惊慌失措 (     )

B、什物 糊涂 宽怒 苦心孤旨 (     )

C、肃杀 虐杀 点辍 恍然大悟 (     )

D、吐雷 堕落 惩罚 毫不忆及 (     )

四、语言运用

1.根据课文填字(每空填1字)。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 )他风筝,( )( )他放,( )他放,我和他( )( )放。我们( )着,( )着,( )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2.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于是二十年来豪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虏杀的这一暮,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拂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3.按要求写成语(或俗语)。

(1)表达愉快心情的,如:

(2)成语中带“苦”字的,如:苦心孤诣

4.请用下面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词序可以调整)。

尘封 肃杀 傲然

课内精读

(一)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

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5.作者为什么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

6.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衬托了“我”的心情。

7.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孩子们”的心情。

篇4:课文《风筝》教学设计

课文《风筝》教学设计模板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篇5:课文《风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过程与方法:

1、在“做、放、找”风筝的过程中,感受小伙伴的心情变化。

2、以“幸福鸟”统领全文,围绕“憧憬”理解并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

3、以读入情入境,以读呈情呈境,以读悟情悟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小伙伴们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

2、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寻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

一、联系生活经验,导入“风筝”

同学们放过风筝吗?

谁愿意把自己放风筝的心情跟大家说说?(请三至四位学生谈放风筝的感受)

谈得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38页,看看关于风筝(贴出风筝),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组一起先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感受 “憧憬”,体会读书

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引导: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初步感知全文内容(板书:做、放、找),并相机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做风筝”

是啊!几根细苇,几张纸,就做成了风筝,并出示幻灯片: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学生默读幻灯片上的内容。边读边想: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发言,点击幻灯片,“憧憬”、“幸福鸟”变色显示

理解“憧憬”的意思,并想象小伙伴做风筝时会有什么憧憬和向往?(板书憧憬)

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想到的表达出来吗?(2至3人读)

风筝里有着我们美好的“憧憬”,所以我们才把它叫“幸福鸟”

三、放飞风筝,师生合作读书

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飞我们的“幸福鸟”吧。

老师朗读: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远远”重读),说声——(学生读)“放”(大声读,声音响亮而快速),那线——(学生读)“一紧一松”(并做拉线的动作),风筝——(学生读)“凌空而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学生读)“翩翩飞舞着”(做动作),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学生读)“放得这么高!”(指导:不够高,再读。)

村里人夸我们的风筝“放得这么高!”,此情此景,我感到——(学生说)老师板书:“快活”等。

是啊!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越飞越高,高过了飞鸟,高过了白云,飞向了蓝天。小鸟见了,高兴地对“幸福鸟”说——(学生说),白云笑着和“幸福鸟”打招呼——(学生说)

让我们再放放风筝吧!(配乐共同朗读,读出放风筝时的快活、自豪)

四、寻找风筝,朗读悟情

风筝把我们的名字带上蓝天,把我们的憧憬带进了天空。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展示配乐动画:快活地放风筝——风筝断了线——失望的我们——看见水磨坊)

小伙伴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学生说),激发学生畅谈自己观看动画后的感受。

学生畅谈自己看配乐动画后的感受。

是啊!风筝不见了,幸福鸟不见了,我们都很伤心(板书:伤心),我们急切地盼望能找到它,让我们一起去找找风筝吧。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垂头丧气?(理解垂头丧气并说话)

有希望找到吗?(能)

就在我们垂头丧气的`时候,一抬头,看见了——(学生说“水磨坊”)

出示幻灯片:

“那儿找过了吗?”(读出希望又有一点担心的语气)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在那儿呢。”(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先请两位学生读对话,并谈谈自己说这句话时心里想了些什么?

抓住“说不定”进行句式、语气训练,换“一定”、“肯定”加强希望的语气。

再读对话,男女同学分读,读出希望、信心。

9、于是,幻灯片出示: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刚才你们一定能找到,可故事的结尾却没有说能找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省略号变色显示),同桌、小组讨论讨论,省略号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拓展:寻找幸福鸟……

小伙伴们,能告诉我吗?我们仅仅是为了寻找一只风筝吗?还在寻找什么呢?

六:总结全文

(结合板书),我们在寻找幸福鸟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和憧憬,我们是在寻找我们幸福的寄托!只要我们寻找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根据自己感受体悟读书)

篇6:初一语文课文风筝预习学案

【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2、成语解释:

苦心孤诣:费经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3、重点字词,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丫杈( ) 憔悴( ) 模样( ) 嫌恶( )

惊惶( ) 瑟缩( ) 虐杀( ) 诀别( )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结构。

2、学习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多角度理解课文。

3、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和作者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结合时间、人物、事件概括)

可鄙( ) 苦心孤诣( )

2、梳理文章的结构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提示:文中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刻画了“我”和“弟弟”怎样的人物形象,从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2、自主质疑,找出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

3、本文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内容,有何感想?

三、作业布置: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回忆你儿时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或一件玩具,写一段回忆性文字。

【相关文学积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清代文学家曹雪芹)

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

横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现代文学巨匠郭沫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郑板桥《风筝诗》

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张劭《北京竹枝词》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我教《神奇的克隆》管建刚名师教学实录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导学案心得体会

暑假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平行线的特征》导学案课件

英语导学案及课件

导学心得体会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本

教师教学反思精选

课文风筝的学案设计
《课文风筝的学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课文风筝的学案设计(共6篇)】相关文章:

秋水的课件导学案2022-05-17

高中英语高二备课教案2022-05-02

达明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2022-04-30

探索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标准2022-08-09

初中家长经验交流发言稿2023-09-10

七年级语文年度个人总结2023-02-02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023-03-01

学案教学总结2022-12-13

学案教学2024-05-13

《体育课堂改革》读后感2022-12-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