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神奇的克隆》管建刚名师教学实录(共5篇)由网友“颠鸾倒凤赤肚兜”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教《神奇的克隆》管建刚名师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我教《神奇的克隆》管建刚名师教学实录
(一) 课文知识师:《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知识性文章,里面有不少关于克隆的知识。知识要记。记住了,别人才说你有知识。给大家五分钟,
我教《神奇的克隆》
执教:管建刚 评析:陈金铭
(一) 课文知识
师:《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知识性文章,里面有不少关于克隆的知识。知识要记。记住了,别人才说你有知识。给大家五分钟,边读边记,看谁记得快,记得多。
(五分钟后)
生:我知道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师:请写在黑板上: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生:一般的高等动物,都是有性繁殖的,都有爸爸妈妈。
师:请你写:高等动物是有性繁殖。
生:有一些植物先天会克隆。
师:请你写“植物的先天克隆”。哪些植物会克隆?
生:马铃薯、柳树、仙人掌等。
师:请写到黑板上。
生:植物的克隆还有压条和嫁接。
师:对,你的记性真好,这些细节都记住了。
生:,世界上克隆出了第一只克隆羊,它是高等动物的克隆。
师:对,19,我不会忘记,年我结婚。请你写上去。
生:一些细菌也会克隆,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这是低等动物的克隆。
生:不对,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生物”和“动物”,不是一个意思。请你板书: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请学生看黑板,朗读黑板上的内容。)
师:这些都是关于克隆的知识,有关于克隆用处的知识吗?
生:我知道克隆可以培育优良的家禽,提高饲养效率。
师:请你板书。
生:克隆可以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师:“濒临”这个词会不会写?――不会?看一下书,再写到黑板上。
生: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制造”人的耳朵、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师:可以概括为“挽救人的生命”。
(好些同学在板书)
师:关于克隆,可以写一本书、两本书。我们的课本只有一点点。读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不满足,想发问。我的问题:为什么那只羊用乡村歌手的名字“多利”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多利羊”出生后,是一下子长大的,还是和小羊一样,慢慢长大的?
生:我想知道,多利羊后来怎么样了?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第一个克隆的动物是羊,而不是猪、牛?
生:我想知道克隆一只羊,需要多长时间。
师:这些知识,都很有意思。很多知识,我们可以网上查阅,去弄明白。我上网查了,才知道,研究克隆的首席科学家,他最喜欢听女歌手多利・帕顿的歌,因此,取名多利。我顺便还听了多利・帕顿的歌,
蛮好听的。――要是你将来克隆出一个小猪,你又很喜欢张杰,你可以叫那只小猪为“张杰”。
(生朗读黑板上的内容)
(二) 内在的“线”
师:黑板上的内容,很乱,东一句西一句的。这篇课文,叫说明文。我们看到的课文,是一个成品。说明文,成品之前,有好几个步骤。第一步,将你要说明的那个东西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不管乱不乱。就像黑板上的。第二步,给这些凌乱的、没条理的知识点,整理、归类。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黑板上的内容该怎么归类?
生:先有性繁殖、再无性繁殖也就是克隆,接着写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
(师随生整理,在黑板上标注序号。生齐读。)
师:这个顺序里有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了,你发现“线”了吗?
生:从我们熟悉的到不熟悉的,从简单的到复杂的。
师:有了这样一条隐藏的线,作者就把凌乱的'材料,变得井然有序了。“线”,很重要。写作文,你一定要想一想,“我的线”呢?
师:剩下的内容,写克隆的好处的。四个内容,能不能随便排列?
生:不能,第一是农产品,第二是家禽,第三是挽救动物,第四是挽救人的生命。
第一文库网 师:这么排,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低级的好处到高级的好处。
师:对,也是一根“线”。写作文,要像作者那样,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把内容串起来。――这四个内容,写了几自然段?
生:两个自然段。
师:(指黑板)为什么这两个可以合并?
生:这两个都是写“挽救生命”的,还有两个都是写“提高产量”的。
师:对,怎样合并在一个段落里写,也有讲究。――咱们一起来读这两个自然段,感受感受。
(生读)
师:我们看到的课文,是有序的作品。黑板上,“凌乱的材料”到“有序的材料”的过程,我们往往看不到。然而,说明文、很多其他的作文,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写之前,把写的东西罗列下来,乱七八糟地写在纸上;再把纸上的东西,想出个条理,分出个类别。这是非常好的写作习惯,也是一项实用的写作技能。
(三) 写作目的
师: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孙大圣”就是“孙悟空”,为什么一会儿“孙大圣”,一会儿“孙悟空”的?
生:避免用词的重复。
(师出示: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
紧急关头,他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师:这段话写得不详细,“孙大圣”后面,可以添不少
内容,比如: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不满玉帝老儿只给他个弼马温,一气之下,大闹天宫,回了花果山。玉皇大帝得知此事,也很生气,派了天兵天将前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孙悟空带领猴子猴孙,前来应战。只见云头的天兵天将密密麻麻,根本无法抵挡,紧急关头,他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生读)
师:改后的开头,详细多了,也生动多了。你认为,课文的开头用我的好,还是书上的好?
生:书上的。
师:我写得比书上的多、生动,为什么不好?
生:这段话的目的,是要引出“克隆”,不是介绍孙悟空有多么厉害。
师:哦,课文的目的不在孙悟空。――详写或略写,要看你的作文的目的。有的同学,写了两三年作文,没什么进步,他们写作文的目的错了,只想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这个“作业”。这段话的目的不是写孙悟空的厉害,而是――
生:要引出“克隆”。
师:你为什么写这篇作文,为什么写这段话,把“目的”放在心头,才能知道什么地方要详写,什么地方要略写。
(四) 标点符号
●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
(学生朗读,教师依次出示句子。)
师:这个标点符号,叫什么?(课件出示分号)――知道什么时候用分号吗?
生:几个意思差不多的时候,用分号。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也是“内容并列”,为什么用的是逗号?“内容并列”,还不能用分号,使用分号前,必须用过了逗号。这里用过了(师在课件上圈出逗号)。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师:这一句也是。内容并列,分号前又用过了逗号(师在课件上圈出逗号、分号)。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师:画线的句子,这里没有用过逗号,为什么直接用分号了呢?
(生沉思)
生:后面的句子里,用过了逗号。
师:对。几个句子,内容并列,只要其中的一个,用过了逗号,整个句
子就要用分号。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 能够 制造 出人的耳朵 软骨 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
师:细节最能见你的真功夫。标点就是个细节,可以看出你的语文基本功。注意,上面的话,我删去了“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该怎么填标点?
(生练习,师巡视)
师:我发现了两种做法: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
生:第二个对。前后两个分句里,都没有用过逗号,这里只要用逗号,而不用分号。
师:同学们,每一篇课文,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看你会不会读,会不会学,从什么角度去学。这一课,从知识的角度,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关于克隆的知识。
师:从作文的角度,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作文前,要把想到的罗列下来,再整理,分类。
生:我学到了什么地方详写、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生:分号的用法,我有点懂了。
师:每一篇课文,你都要这么学,既学到知识,又学到作文的本领。那多好。下课。
评析:
管建刚给自己的课定位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我认真读了实录,发现四个板块,果然都指向写作,没有一个板块是凑数。更加值得学习的是,在这样一篇并不高明的说明性文章里,管建刚准确地拎出了这篇文章写作能力的点,一个都没浪费,每一个都练得那么到位。
从学生最后的总结看,四个板块至少学到了:
一,“关于克隆的知识”。
二,“作文前,要把想到的罗列下来,再整理,分类”。
三,“什么地方详写、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四,“分号的用法”。
我佩服管建刚对教学内容的这种选择。
1. 第一个板块让学生学习“关于克隆的知识”,是非教不可的。毕竟这是一篇传递知识的文章。有效提取信息也是一种颇为重要的能力。何况,管建刚后面还要用这些信息(知识)训练写作内在的那条“线”。
2. 这篇文章,看起来就像一篇学生范文,好像没有多少可取之处;从说明手法运用上看也没多少亮点,只是一味平铺直叙;从传递的信息看,是十几年前的旧新闻、旧知识、旧信息,不能有效刺激学生阅读欲望。
那么,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就是文章写作内在的“线”。
这条“线”有逻辑,有层次,有条理,对学生自己写作文有用。多练上几篇这
样的文章,自己写作文内在也就有条线,而不至于东扯葫芦西扯瓢了。
因此,第二个板块的学习,是抓住了这篇课文含金量最高的东西。
3. 第三个板块,是学习“什么地方详写、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的目的”。这是管建刚有感于学生作文存在这样的问题,因而特意训练的。
4. 相信“分号的用法”不少老师也教过,但不知道有没有管建刚教的这样透彻。“几个句子,内容并列,只要其中一个用过逗号,那么,句子之间就要用分号。”――我打赌很多人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老师昏昏,学生势必昏昏。
总的看,管建刚教的这四个板块各有其用意。前一个,是在学文体――让学生吸收了这篇课文作为说明性文章的精华。中间两个,是在学文章――“什么地方详细、略写,心里要有一个写作的目的。”最后一个“分号的用法”是学标点的正确运用。
无论哪一个板块,都是因为学生作文存在这些问题,所以要借这篇课文,来矫正这些问题;这就是“课文只是个例子”,这就是“有效训练”,这就是“高效课堂”,这就是指向表达,这就是从写作的角度教阅读。
这些就是管建刚这课的意义所在。
篇2:《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管建刚)
[案例]
听实习老师上完《理想的风筝》以后,总觉得学生对课文中的刘老师好像认识不够。在课后交流时我向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借物写人、托物言志的文章,因而学完后要让学生对主人公——刘老师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使学生产生与作者一致的敬意。为此,可问学生喜不喜欢刘老师,为什么?或者设计一个给“刘老师打分”的环节。实习老师点头称是。
为了弥补上述的环节,我特地在下一节语文课上问学生:“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原以为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大家会争相回答不断补充,想不到过了半晌也无人举手,却听到有人在嘀咕:“我不喜欢刘老师。”这使我感到吃惊。我连忙走到那位学生的身旁和颜悦色地问:“说不喜欢是完全可以的。能不能说一下理由?”那位学生红着脸不敢言语。“是不是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我问。“是的。”他低声地说。我从其他同学的神色中感觉到好像有好几个拥护者。看来,学生们对刘老师有偏见。
我回到了讲台旁,深情地向同学们说开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刘老师长得难看,老师不怪你们。以前我对身体有残疾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直一读师范时遇到一位失去右臂的语文老师后,我不禁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位老师姓张,那时他大约40岁。”然后我从张老师名字的含义讲到他的文学、书法水平怎样出色,以至上课时我和我的同学怎么专心,怎样模仿他的字等等。我还特别提到,自己做了老师后在讲课、写字方面有成绩是和张老师分不开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定了神,继续讲:“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候,张老师经人介绍,与一位爱慕他的女子结婚了。一年后,张老师特地打电话给我,说是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取名张又村。同学们想不想猜猜这个名字的含义?”大家听得来劲了,猜得也有点意思。一位学生说:“张老师失去了右臂,得到了儿子,‘又’与‘右’是同音,有了儿子等于有了他的右臂。”“那为什么不叫张右臂?”我再问,同学们都大笑起来。又一位学生想了想后说:“我知道了,这个名字来自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张老师以前生活很艰苦,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路的困境,现在家庭美满,柳暗花明,生活有了转机,将来肯定越来越好。”“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和老师想的一样。”我称赞道。
故事讲完了,可同学们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下来,似乎还沉浸在对张老师的美好祝福中。这时,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课文中的刘老师让我想起了张老师,所以我很喜欢他,你们呢?”大家会心地点了点头。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概括了喜欢刘老师的理由。比如他亲切、慈祥、对同学有耐心、讲课富有激情、不喜欢笔试、喜欢当众评价鼓励学生、喜欢和同学一起放风筝、对生活充满爱,等等。最后,我意味深长地对同学们说:“看来,喜欢一个人,外表不是最重要的,哪怕这个人有生理的缺陷,关键是要看这个人是不是热爱生活且富有同情心,看这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且有所成就。”
后来,实习老师找到我说:“孙老师,怪不得我上这篇课文时,问学生有没有遇到过印象深刻怕老师,他们都摇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类似的经历。”我说:“是的,他们年纪还小,但是执教的老师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屯体会来感动学生。教学深入到学生心里了,就接近成功了。”
[反思]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倡导尊重学生的多元体验。本案例中的学生“不喜欢文中的刘老师”应当说就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但个性化解读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思想观念不太正确的解读,教师必须加以引导。本案例中的老师处理得就非常好:既尊重了学生的理解,又正确地通过故事感染、影响了孩子。
篇3:《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管建刚)
1、学生情况分析
课文语言亲切、自然,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由刘老师想起自己的老师,因而对于课上的刘老师学生很容易由已知感受体会到刘老师的乐观、风趣幽默、待生平等……,但刘老师对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以及课题“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学生则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运用 “‘分层教学、自主探究’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设计,通过初读定向——自探研讨——共议交流——拓展延伸四个环节设计教与学,体现了教要立足于学。本节课在上节初读定向,整合教材和学生需求拟定学习方案的基础上,先学后教:学生按照建议性学案或自拟的学案自主探究,做到因需合作;教师因学习重点和学习态势引导共议“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从课上和课下两方面对刘老师的认识,使学生立体感悟刘老师这个人,为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做好铺垫。
3、技术准备
课前搜集本课原文《我们爱老师》和苏叔阳的其它相关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刘老师放飞风筝”的视频资料,使文字、视觉与情感达到共鸣。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
在预习和第一课时初读的基础上,学生能读懂刘老师是个身有残疾、讲课好、对学生亲切的好老师,而对身残志坚的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那种强烈的爱与追求以及他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深远影响还需教师引导、点拨。
【本课教学目标分析】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认识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对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的“我”还这样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他呢? 二、展示自拟学案,出示建议性学案, 依据所选择的学习方案自主探究
自拟学案1:课文中写道: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默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与这句话有联系,画下来读一读,结合这些语句及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自拟学案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刘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也可以写写批注。自拟学案3:已经近三十年了,我为什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并深深地思念他呢?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写写批注,也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教师建议性学案:画出描写刘老师语言、动作及神态的语句,体会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共议交流我们用建议性学习方案为主思路进行交流,用自拟学习方案学习的同学也要注意随时参与进来。你认为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要求:先读出相关语句,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先从刘老师放风筝,撒手追线拐的情景谈起;也可能先从刘老师讲历史课的情景谈起;还可能先从刘老师提问学生的情景谈起……依据学生的汇报,再确定共议交流的顺序,并适时相融其他学案)1、笑谈身残——乐观、幽默。(刘老师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估计学生能从“刘老师笑着谈到自己的身残”谈出他的乐观、幽默。但对于学生心中会飘起“酸涩”的感情容易忽视,引导: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出示: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自由读、指名读体会刘老师的乐观精神。2、倾情讲课——讲课极好。(刘老师讲历史课的情景)(1)学生可从刘老师的 “慷慨激昂”、“哽咽”和学生的 “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去”谈出刘老师是个讲课极好的老师。指名读,师生合作读,体会刘老师课讲得极好。 (2)引导:从刘老师的“自豪”、“慷慨激昂”和“哽咽”中,你们还感受到了他的什么?(认识到刘老师的 “爱国”)3、待生平等——关爱学生。(刘老师课上提问学生的情景)(1)估计学生能抓住刘老师提问学生时的语言、动作及神态的描写,体会出他对学生的亲切、赞赏、鼓励和理解。(2)想象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请你也做一回刘老师,你是怎样面对学生的回答的。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3)引导: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印象深、影响深……)过渡:课上刘老师用他的言行影响、感染着每一名学生,那课下的他又是怎样的呢?。4、放飞风筝——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刘老师放风筝和追线拐的情景)(1)如果学生先说到刘老师是个喜欢放风筝的人。(读一读相关语句)引导深入:刘老师的腿虽然不便于奔跑,但他是怎样放起风筝的呢?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继续(2)】(2)如果学生谈到刘老师是个坚强、乐观的人。如果学生先谈到“撒手追线拐”,则引导学生补充他总是“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然后出示下面的内容;如果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先谈到刘老师“绝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则出示第一段内容,体会后,补充出示第二段。相机出示(或补充后完整出示):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①学生容易结合“绝不肯放弃……亲手送入”、“总是”……;“故意撒手”“我自己来”、“气喘咻咻”等语句谈出刘老师是个坚强、乐观的人。(谈到哪儿读到哪儿)②自由读这一部分,你还能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抓住“他仰望……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等处体会。(同时将“他最幸福……”“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点击变为红色)出示:
当_____________时,刘老师最幸福,因为他可以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时,刘老师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可以____________。
指导朗读:刘老师对生活的这种热爱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到这一点,课件展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引导学生:你从刘老师要亲手放飞风筝和享受放飞风筝、追赶线拐的过程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再同上处理)】③看到此情此景,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你最想问刘老师什么呢?想一想他会怎样来回答呢?(情景交际)④指名读 评读⑤这情景使“我”深深地感动,出示:(融合学案二)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刘老师对生活的态度……刘老师对我们的影响……)追问: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应该怎样呢?小结: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言传身教,在课上教育我们,在生活中影响我们,他用自己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了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三、整合提升,理解课题的含义(融合学案一)1、出示:
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现在,你能说说“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了吗?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这句话?(学生感到困难时安排讨论)2、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 齐读3、整合对刘老师的认识:刘老师放飞的是自己充满理想与乐观精神的风筝,他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的心田播种下一颗颗理想的种子,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句向我们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无比思念,课文学到这,你们对刘老师都有了哪些认识和了解呢?(用下面的句式说)出示:
刘老师啊,刘老师,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全课总结虽然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可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怀念呢。让我们和文中的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无比思念读一读文中的最后一段吧!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刘老师那样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看后说说你的感受。五、积累表达,拓展延伸1、从以下两项练习中任选一项完成。(1)从第2、5、6、9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2)自由表达。(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或以“我们爱老师”为题写一首小诗或小作文)2、推荐读苏叔阳的原文《我们爱老师》。附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 放飞 坚强 乐观 学生 埋下 理想种子
篇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读后感
濮阳市子路小学 高晔
花分割线
“号的准。治得妙。作文讲评课还可以这样上!不虚此行!”
“淋漓尽致地展示,开膛剖腹的诊断,四十分钟,管老师呆孩子们经历了异常非比寻常的头脑风暴!作为老师的我受益匪浅!”
凡是听过管建刚的课的老师,都对他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今天,再一次翻开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一书,迫不及待地研读他的课例,纵观几篇课例,发现管老师作文教学的都有四个部分构成,简单概括为“聊、赏、挑、训”,这四部分内容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了他的作文教学系统。
聊:
课前,管老师与学生聊天,聊天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是为下面的作文教学做准备。比如《一趟别开生面的作文讲评课》,管老师与学生聊天气,聊心情,从而学生明白了当做一件非常乐意的事,心情似乎银河会改变环境、气温。
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管老师通过赏识孩子的句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细细品读管老师赏识学生的话,都不是空洞的“你很棒”“你写得很好”,也不是老师只读一读学生的句子,让学生评一评哪里写得好,而是比我们平时的评赏更进一步,他的评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成功感,更是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引领作用。“看看是哪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享受”,“告诉你,不一样,读到一句,能够使人发笑,这就叫精彩”,“精彩来自于真实,来自于你内心深处,有你的笑,有你的泪”,“写好作文后,一定要回过头来读一读,有没有这样美妙的句子。没有,要念,要修改,要打磨”,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了写作能够给人带来享受,要写心灵中深处的东西,写完后要修改,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等等,润物无声。我想,这应该就是体现的管老师的教学主张之一――“文心”重于“文字”。
挑:
这里的“挑”指挑刺。在学生写完之后,肯定出现许多共性的问题,而这些共性的问题就像病人的'病一样,只有了解了“病”,才能够下药。管老师总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细到一个表现手法,甚至一个字,一个词。管老师总结出了学生作文的一系列病例:“关联词”病、“我”病、“然后”病、“小尾巴”病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读有语病的句子,找出毛病,之后老师再出例子,学生指出毛病,最后再进行此类的句子练习。这样先指出,再反复练习,最后达到掌握一类的目的,从此以后此类毛病不会再犯。可谓找得准,砸得实。
训:
很多注重讲评的老师,也会赏识孩子的作品,指出学生的不足,就认为已经完成任务。但是,管老师在他的指导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即“训练”。不同题材,不同内容,学生的毛病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写事的文章后,管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提示语”的训练;在写人的文章后,管老师指导学生明白写景是为写人服务的,写景即写人,之后对“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进行训练;还有对学生语言的训练等等,这些片断练习,训练扎实,有效,对学生以后的写作大有裨益。
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视作文讲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重,训练扎实,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方法,而且调动学生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学习。
篇5: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学习摘要及心得体会
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学习摘要及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快递送来我买的书籍――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要学习了。先看总序:“孤独比交往更重要。”“丰富的安静”这是管建刚给成尚荣老师的印象。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是他教育人生的追求之一。其实质是希望做一个闪烁生命光彩的老师。他喜欢说一句话是:“做一个有主见的教师。”他所说的主见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的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首先,他坚定地认为,写作文说到底是关注写作文的那个“人”。写作无非关涉三种人:一种是教作文的人,即教师;一种是写作文的`人,即学生;一种是作文里的人。这三种人,“写作文的那个人”是关键,即核心人物。学生既然是作文教学的中核心人物,那么作文教学就应当是他们自己的事。其次,管建刚坚定的认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只能是学生亲历亲为亲悟亲身体验。
★ 读管建刚有感
★ 我的人生主张作文
★ 我的感恩主张作文
【我教《神奇的克隆》管建刚名师教学实录(共5篇)】相关文章:
我的主张作文2023-08-12
一线子女教师关心计划2023-06-17
教师读书随笔征文范文2023-09-06
一位一线教师总结的经验2024-05-15
读《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有感2022-07-09
读书活动教师发言稿2023-01-09
心得体会的作文2022-06-13
学校教师年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23-12-14
教师的教育培训感悟心得字2023-11-29
音乐老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