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liu”为你分享19篇“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高中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篇2: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从上学期至本学期,数学导学案的版本有所不同。而我认为这个学期的新的版本更好。为什么?因为就我而言,在上学期导学案的使用中,只是把导学案填了填满而已,并无心去做深入的研究,看完后还是一知半解;但这一学期,我的导学案上渐渐地多了一些圈圈画画,再渐渐的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出现在导学案空白的地方,学起来也是变得更加轻松。就这一方面,本学期的导学案就用起来得心应手多了。
使用导学案后,我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原本,一片空白的导学案上,只要我有了想法或疑问,写在上面,第二天,老师就会为我们排忧解难,在这过程中,我的学习效益提高了,学会了提出质疑并解答,学会了理解一些公式的意义(如幂的意义等)。如何更好地使用导学案?我认为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只是圈圈画画,写一写有的没的废话上,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这道题要这样做?而不是只用荧光笔划出来,说这是重点罢了。我们要渐渐地从只是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到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再到尽可能写一写有用有深度的东西(如今的要求),迫使自己不断的学会自我学习的真正含义。
如果我是老师,对导学案使用不自觉的同学,我要多加以指导与引导。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
篇3: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天卉中学 刘金铭
诞生背景: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教师为主宰,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线。教师控制学生,以教定学(我能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剥削学生。
素质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学生牵制教师,以学定教。(我能怎么学你就怎么教)解放学生。
这里一个不变的因素就是“学生为主体”,如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就是我们高效课堂的探索的命门。
顺应素质教育的高效课堂的五个改变:
1、理念的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解放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2、意识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目的的改变:变让学生学会为让学生会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4、方式的改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预习前置,先学后教,改变先学后补,以大量的课外作业弥补课堂的缺失的情况。
5、角色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师是主宰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学生是观众。高效课堂,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首席,是推手、引领者。
解读导学案
一、学案的特点:导学案是指以导学为方式,以学案为抓手,引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案。
其特点有:1、基础性。导学案是师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依托导学案学生先学-充分预习;教师预设-预置展点,进行填补,从而为高效学习打下基础。2、主导性。导学案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环节的导线作用,学法指导的导行作用,“知识超市”的导惑作用,引导师生高效学习。3、利学性。导学案上关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心里情趣的梯度性导学习题及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轻松愉快学习。
二、导学案的设计: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问题性原则:做到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方法性原则: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4、梯度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设计基础题、探索题。)
5、时间性原则:要全面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吃得饱又吃的好,切忌任务量过大,增大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6、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精典借鉴】如何设计好“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指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学习,特别是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导学案的基本元素:导学案应包括课题(内容)课型、目标、重点、学法指导、环节及时间的预设、前置预习题型的设计等,导学案应体现阶梯型、实用性、实效性,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真正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导学案的使用:
【一】、使用导学案的集体备课
在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⑴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做好补充发言准备。
⑵讨论阶段(核心环节):
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案。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①学案的设计意图。②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结合本校或本班实际。
⑶完善阶段:
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学案。
应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应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做好展点的预设及追问点拨的准备。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必要时组织小组长分层批阅,了解学情,二次备课,做好展点的预设及点拨提升的准备。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3、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四、有关保障措施: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参考资料,建立“知识超市”给学生以知识参照和方法指导。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并按大单元整合后的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五、导学案上课流程:
(1)导入课题,明确目标及环节。
(2)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预习疑难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3)分配任务,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做好展示准备)
(4)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师生学习点拨、质疑点评).
(5)穿插巩固(小组成员帮扶互助,补充完善学案)
(6)达标测评(对当堂知识采取不同形式检测,落实目标)
这六个环节依课型、教学内容而定,不一定面面俱到,搞僵化模式。
[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篇4:浅谈“导学案”设计编写与使用
温双艳
双丰林业局第一中学黑龙江伊春152511
新课程改革呼唤有效课堂教学,伴随黑龙江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推行“自主学习―交流展开―效果检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轻松、高效、主动地去学习,在老师精心组织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都快乐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发展提高。精神实质是实现“三个转变”,即师生活动中的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转变;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教学工作由以教为中心的设计教案向以学为中心的设计学案转变。它的重点意图是抓课前预习,以教师设计好的导学案为线路图,引导学生提前进入课程、熟悉知识。导学案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不仅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也是培养学生建构知识能力的媒介,同时还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纽带。经过几年实践和探索,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能够有自己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那么导学案质量直接关乎教学效果,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载体,如何设计、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呢?下面谈一下。
1基本概念――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选择越来越侧重能力的考查,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这就要求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要以“学”为重点,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以揭示规律为重点,以精点精练为策略,以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创新思想为方向,以课堂有效为目的。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基本原则――贯彻新课标理念
2.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努力做到信任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锻炼和培养能独立完成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中体味学习乐趣。
2.2探究性原则
教学的基本方式是问题式教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
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所以 “问题”是关键、是核心,因此教师设计编写导学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构思和设计上,问题设计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2.3分层性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和个体差异。导学案问题设计要体现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关注每位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低起点,小台阶,步步清。
2.4能力立意原则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要依据三维目标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导学案内容及设计说明
以新授课导学案为例
基本内容。“三案合一”即预习案、探究案、检测案合为一案。
①学法指导:结合学情、考情安排切实可行的学法指导,明确预习要求和注意事项。
②学习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内容具体实际。
③预习案:设置知识链接,体现与本节相关知识点。
④探究案:贴近教材,围绕目标,凝练2―4个疑难点问题,以交流研讨形式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激发学生思维火花,进行思维训练过程,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⑤检测案:主要是结合本节知识点进行双基训练,消化理解概念、公式、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
4导学案的形成
导学案以学生“学”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的角色。所以教师在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时注意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4.1在“备教材”上做足文章
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怎样“学教材”,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中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主要要解决好这几个问题:①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③注重研究难点和突破重点;④明确教材体系和内容主次;⑤设计合理的达标练习和随堂延伸。
4.2在“备学生”上下功夫
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 、个体差异等。
4.3广泛利用教育资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查阅与本节教学有关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要对所收集的材料善于取舍,合理整合,材料不在多,而在于精妙与恰当。
4.4设计学习过程
这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具体过程如下:①自主学习;②交流展示;③效果检测。
每一环节都要有具体问题。
4.5在“备练习”上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效果检测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根据不同学生分层次、分梯度设计难度,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做到有的放矢。
导学案没有固定模式,好的导学案一定经历“三常”:“常设计常钻研”、“常设计常修改”、“常设计常补充”。只有这样,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学生学习才能快乐轻松,触类旁通,心领神会,才能真正做到教师的诲人不倦,学生的学而不厌。总之,只要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能够达成目标的就是优秀的,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就是最棒的。
《浅谈“导学案”设计编写与使用》篇5: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本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关注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前提。
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篇6: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说起采用学案教学,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也是采用教案教学。因为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处处效仿老教师的讲课方式。直到有几次外出听课,拿回来了几份数学方面的学案,才知道还有这样的教学模式,但当时对于学案这一东西,脑子中无任何的概念,甚至觉得它对我来说是件遥远的事情,所以我还是一直采用老式授课方式——老师系统地讲述、灌输课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
随着课改的提出,老式的授课方式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学案教学。于是我也开始逐步接触学案教学。知道了学案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理解知识、自主探究、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学活动。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我对学案教学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当然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谈不上全面和正确,也一定有偏差和不足。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做法,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应用学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反思:
一、学案的设计
一开始制作学案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所以我就效仿一些网上的或者听课带回来的学案,发现学案也不过就那么几个环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小结、作业、反思。于是每次备课我都按照这一模式去备。渐渐地,听的多了,看的也多了,备的也多了,发现自己所谓备的学案只不过是从教案参考书上提炼之后照搬的,真正的学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经过一番探索,我也觉得一篇好的学案的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体现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编写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对应课程标准,同时要尽量具体,要有具体的过程性描述,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我们尽可能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用“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
(3)教学重、难点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所以在学案中尽量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事先了解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突破的问题。特别是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教学过程,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不同的课节,教学过程也会不一样,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精心设计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
教学过程也分为几个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
①在设计情境时,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学生熟知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适当给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每次我用学案讲课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桌子上只放着学案和笔,他们甚至连课本都不掏。于是我开始反思用学案到底好不好,随后我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明白了学生之所以不看课本归根结底原因还是在于我自己,说明我设计的学案还是不成功。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学习。
②设置课堂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起点适中、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以上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学案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阅读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
(5)对于课堂小节,我们不应该只是老师做小结,还应该让学生也自我小结,无论从什么方面小结,无论学生小结的好坏,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当然对于错误的,我们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学科规律,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对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分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尽量不留课本的习题,因为学生都买有参考答案,但也不会偏离课本,找些类似的题。
(7)最后是教学反思,每次上完课,我都会对本节课进行回想和反思:学案设计的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的如何,有哪些知识点漏讲了,有哪些是多余的或者可以从简,以后再讲时该注意哪些问题。我觉得每一次反思后,自己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反思是最好的指导老师。
二、学案的应用
每次上课时,我都会先给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参照课本,预习学案。之所以把这一环节放在课上进行,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效果会比课下来得更好。让学生通过学案在讲授前先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通过看书,做“基础检测”,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思考”中的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此时的我也并没有闲着,而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在讲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我会提问学生来解决,当然提问学生也是要根据问题的难易来选学生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我会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而我就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要提高课堂效率,落实“三讲三不讲”,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不在讲不讲,而在于何时讲,讲什么,怎么讲和讲多少。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然后经过“针对训练”、“课后作业”,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节课下来,我不在乎这课我们是否按时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只求学生掌握了就好。因此,有时我会将一节课分好几个课时来讲,直至学生明白了、掌握了。
以后我会继续将以上内容作为平时备课的基本准则,当然有些时候可能也有个别环节做的不是很到位,但是基本思路要有。在实施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喜悦,也有没完成任务的懊恼,走了一些弯路,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案教学的效果,甚至影响到新课程教学的实施。
我觉得学案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学案教学对我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更多的来说是给了我一个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通过基本的学案教学的使用,我感觉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的准确和透彻了,对于学生来说,学案导学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基本上实现了我们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落实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了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然我们对学案教学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学案教学要依学习内容、学生情况等各种因素而不同,需要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地创新内容形式,挖掘学案教学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正在努力提高“学案”质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篇7:《导学案编写和使用》学习心得
《导学案编写和使用》学习心得
上午,丁亚凤组长主持大家参加《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分成了三部分,首先由陈珠老师组织一节利用导学案的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紧接着王芸老师分享自己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理解,最后大家进行交流想法。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理解,也让我发现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借助陈珠老师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课,了解到导学案的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创设情境――预习反馈――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展示提升――教师点拨――小结巩固。在这节课中,陈珠老师的导入接近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课中充分的`利用了导学案,教学过程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助作用。课后,将陈珠老师的课与自己利用导学案上过的课做比较,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课上并没有体现出导学案的作用,而且课堂把握不够好,不太敢放手让学生去研讨。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利用导学案进行到导学式的教学,就应该允许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讨的能力。
通过王芸老师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分享,我清楚地认识到导学案的设计不仅是要完成问题探究、知识整理、巩固练习等要求,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富有启发性地理解教材。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有层次性的问题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而且在设计达标检测的时候,要注意题型多样、紧扣考点、题量和难度适中,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8:数学的导学案使用心得
数学的导学案使用心得
我认为新的导学案好,因为新的导学案多了自评和测评,在学会了导学案上的有些知识,做完导学案关于这一课知识之后,可以自我评测一下。测下来发现没有掌握的话,可以问老师。掌握了就可以把导学案放在一旁,平时要多看看,让这一课知识印在你的脑子里。这样在考试中遇到这方面知识,你轻而易举就能把它做出来。
我觉得发在导学案之后要认真看一下导学案的知识,它引导你认真阅读书上的知识,鼓励你努力去预习。这样,就能了解了新课,课上的时候也就不会听不懂了。考试之前多阅读导学案,考试就没有问题了。
对于有效使用导学案,我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建议:认真看导学案,一边看一边用不同方式勾划出来非常重要的知识关键;还可以把书上的'例题、练习,在导学案反面练习,一边在看导学案,一边看书上的课后练习,这样趁热打铁,可以增加做作业的效果,也可以使书后练习的题目正确率更高。
对于不做导学案的同学我的建议是:让组长负责督促,比如晚上打电话给对方父母,让他们的父母督促他们做。学校班级的班主任可以打电话给组长的家长,这样一个人管5个人,5个人管25个人,这样就可以管柱全班了。
篇9:导学案心得体会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 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习效率能不提高吗?
以上是我结合半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篇10: 导学案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习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篇11: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学校紧跟课改步伐,实行了学案导学,我虽然是一名低年级教师,实施学案教学有一定难度,但我也尽力在向课改的方向靠拢,尽力尝试着用学案进行导学。现在就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导学”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学案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篇12: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本周二我参加了我们二七区首届“多彩课堂文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听教研室王丽娟副主任的讲座及两位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我从中受益匪浅。
我知道了所谓“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导学案的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会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尝试导学案,希望可以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篇13: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4: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我县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年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有一年多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还到荥阳去学习使用导学案的经验。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
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篇15: 导学案心得体会
20xx年9月底,我校响应我区的号召,轰轰烈烈的课改正式拉开序幕,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在教前下工夫,寒暑假就开始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研究教法,并精心地设计练习,认为这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只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手型水准上;反之,则能迅速专业化成熟。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导学反思”不容忽视。俗话说:“经验+反思=成长”,它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导学反思”是现今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导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通过使用导学案并反思及时地发现并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成功中获得满足,从失败中寻找根源及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有人说,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上完后,总会留下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上完课经常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不利的方面,并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有时还要记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学生听课的质量,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等等。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中继续保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牢记失败之处。“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即教学中的“败笔”。为此,“导学反思”更多的应该是随时记下课堂上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冷静地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实施“导学案”教学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短短一个月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一、优点: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4、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困惑
1、在科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2、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今后的措施
1、现在我们组才刚刚实施导学案教学,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摸索当中,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改。以后要多多学习,通过网络、学校提供的外出学习的机会等方式不断充电,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
2、多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掌握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3、加强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导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教师应该经常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或者是某一片段的精彩纷呈、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功与失败,有话则长,无话就短,以反思促教学并持之以恒,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就让我们在教学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吧!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篇16:《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感知、领悟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辨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各种手法及其效果,咀嚼、品味作品不同风格的语言。
2.驱遣自己的想象,唤起与小说中人物的共鸣,获得审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通过片段学习,指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手法。
2.通过片段学习,指导学生体会生活化语言的运用。
3.通过片段欣赏,指导学生学会欣赏人物情感。
【重点、难点】
1.生活化语言的运用
2.欣赏人物情感
【学习步骤】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抿:mǐn 筸:gān 嗤:chī 荫:yīn 吠:fèi 掂:diān
2.解释下列词语
强横(qiáng hèng):强硬蛮不讲理。
俨然:形容庄严;形容齐整;形容很像。
强迫(qiǎng pò):施加压力使服从。
睨:斜着眼睛看。
3.借助网络资源,做好作者及作品介绍。
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小说家。素有“文体作家”的美誉,也被称作“新文学界的魔术家”。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等。
作品:中篇小说《边城》是作者面对堕落的都市文明,寻求理想社会人生的一种表白,它表现出长期受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那一股沉忧隐痛,翠翠似显出沈从文自己这方面的性格。
4.结合资料,思考:
(1)作者笔下的边城在哪里?
——湖南凤凰
(2)作者笔下,描绘了边城哪些风俗?
——端午节:赛龙舟、抓鸭子,详写了端午节
中秋节:男女唱歌;
过年:狮子龙灯,放烟火。
二、课堂学习
任务一:阅读文章第六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这个部分总共写了几件事?除主人翁外,分别有哪些人物出现?
2.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片段。
任务二:研读文本,思考以下问题:
1.研读第一个情节
(1)“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一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两人为什么发生了争持?结局是什么?
——一个强给,一个强推;结局是:商人撒下钱,爷爷除了留下一个铜子外,其他的都塞给了他,并且给了一大把烟草,算是抵那一个铜子。
(2)你如何解读“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要把钱送给老人”?你如何理解祖父留下一枚铜子这个行为?
——不能接受,是因为那钱不是自己该得到的,有点被施舍的'感觉,所以,心里很不舒服;
——非要给,是因为同情这祖孙两人。
——最高贵的施舍是给人尊严。
(3)你有过“被接受”的经历吗?那时那刻的心理是什么?
——自己谈,被接受钱物,受伤的是自尊心。
2.研读第二个情节
(1)“远处鼓声又蓬蓬的响起来了……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端午节赛龙舟的鼓声
(2)去年的端午,发生过什么事情?(从前面文本中找)
——去年的端午:爷爷提起此事,是想引起翠翠对天保提亲一事的回忆。
(3)两年前的端午,发生过什么事情?(从前面文本中找)
——两年前的端午:翠翠与傩送相遇,产生了朦胧的爱情
(4)这个情节的安排,作用是什么?
——细腻地描绘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活动
3.研读第三个情节
(1)“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那是什么事情?
——迎亲
(2)比较这个迎亲场面,与我们当地的风俗有什么不同?
——从迎亲队伍的组合、准备的礼品等方面对比
(3)如何理解“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
——风俗民情是必须要尊重的。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应该接受的,爷爷就接受了。
(4)你理解“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这句话吗?说说其中的含义。
I——爷爷想着,有一天,翠翠会嫁人,终是会离开自己的了;
——翠翠想,自己一天天长大了,会嫁人的,况且有着自己心仪的人。
4.研读第四个情节
(1)“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翠翠明白了祖父的意思,不作理会,却做了哪些事情?
——你也到了应该出嫁的年龄。翠翠明白祖父的这句话的意思,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大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2)在语段的最后,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给人一种诗一般的回味和审美感受。
任务三:
1.结合文本阅读,思考:祖父和翠翠的性格特征。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纯情,聪明乖巧,外表的温婉腼腆与内心的炽热多情异乎寻常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人性美的光辉形象。
——爷爷:饱经忧患,历尽沧桑,乐观旷达,宽厚仁慈。
2.结合本语段,说说本文叙述人语言有什么特色?(对话之外的语言)
——作者用古拙朴素的语言叙述故事,具有一种不加雕琢的自然美,显得清新别致。
3.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段:“通过祖孙两人日常生活的叙述,表现了湘西普通人自然纯朴的生活,描绘出一幅未被现代都市商业文明污染的世俗风情画。”你从文本中哪些信息里能够读得出来?
——爷爷与卖皮纸人的争执;迎亲风俗的描绘;结尾出的那种人与自然混为一体、物我两忘的境界
4.《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有人认为《边城》是“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有人认为它无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意无意地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作者自己却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读了这篇小说,你是如何看这部作品的?
——这个世界,我们可以去追逐名利,也可以抛弃名利,过一种淡泊的人生。
篇17: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二.知识积累
1、字音积累
钝( dùn )响 寒暄( xuān )朱拓( tà )间( jiàn )或悚( sǒng )然 踌蹰( chóu )( chú ) 不更( gēng )事 谬( miù )种 淡( dàn )然 俨( yǎn )然 雪褥( rù ) 瑟( sa )瑟有声尘芥( jia )堆 形骸( hái ) 脸颊( jiá ) 沸反盈( yíng )天 贺家墺( ào ) 荸荠( bí )( qí ) 絮絮( xù )呜咽( ya ) 驯( xún )熟 桌帏( w?i ) 讪讪( shàn ) 咀嚼( jǔ )( júe )赏鉴 渣滓( zhā )( zǐ )瞥( piē )拗( niù )不过蹙( cù )缩门槛( kǎn )窈( yǎo )陷惴惴( zhuì ) 歆享( xīn )( xiǎng ) 牲醴( shēng )( lǐ ) 蹒跚( pán )( shān )
2、字形积累
寒暄 (喧哗) 烟霭(和蔼) 走投无路 (回头)形骸 (惊骇 弹劾)惴惴 (揣摩湍急)
3、字义识记
俨然∶形容庄重严肃。讪讪 : 不好意思的样子 怔怔 :呆愣的样子。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 :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三、文学常识:
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喊 》和《 故事新编 》,散文集是《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是《 野草 》,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 》,“五经”指《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五部经典著作。
四、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点拨: 1、封建礼教的代表、害死祥林嫂的罪魁: 鲁四老爷 祥林嫂婆婆
2、害死祥林嫂的帮凶:四婶 、刘妈、鲁镇其他冷漠麻木的民众
3、敏感、有良知,但软弱,退缩,圆滑世故的知识分子:“我”
4、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祥林嫂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点拨:
倒序
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
点拨: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4.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
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5.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 节内 容顺序
序幕: 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序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6.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点拨:
开放话题畅所欲言
五、合作探究:
1.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
点拨:
第一次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
第二次 再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子,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
第三次 被鲁家赶出大门,沦为乞丐:“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精神已完全麻木,风烛残年,濒临绝境。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2.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点拨:
①、封建礼教以及相关的封建迷信思想。四叔、四婶、柳妈是典型代表。他们嘲笑和歧视再嫁的祥林嫂,给祥林嫂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并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②、导致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的迫害对象的事件之一是被迫改嫁,这件事的主谋是祥林嫂的婆婆。婆婆这种做法,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如果是维护封建礼教——一女不事二夫,她就应该让祥林嫂守节,她可以把祥林嫂抓回去,但不能强行出卖。因此,婆婆是一个封建礼教的破坏者,她使用了十分野蛮的手段来达到自家
的功利目的,这反映的是她恃强凌弱,唯利是图,道德沦落。婆婆代表了族权,但是封建礼教并不允许家长都会做出这样卑劣的事,这种行径应当受到当时社会舆论的谴责,但是却没有受到,这反映了社会道德的沦落。
③、导致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的迫害对象的事件之二是祥林嫂回到鲁镇,原因是祥林嫂被大伯赶了出来,无路可走,生计无着。房子是祥林嫂和第二人丈夫的共有财产,丈夫死后,祥林嫂本来应有居住权,但是却被大伯给赶了出来。这里面没有道德可言,只有封建家族的恃强凌弱,唯利是图,道德沦落,只是赤裸裸的掠夺。
④、导致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的迫害对象的事件之三是祥林嫂对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接受认同。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是祥林嫂的愚昧,另一方面当时的环境缺少让祥林嫂可以对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精神资源,这种精神资源可能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意识,也可能是更加友善的人际关怀和精神安慰,可以减轻祥林嫂的不安的程度,而这两种精神资源祥林嫂都没有得到,所以在听信了柳妈的灌输之后,精神惶恐不安,苦闷异常。最后在捐门槛无效之后,精神不能自持,彻底崩溃。
⑤、有一些自然的因素,但是绝对是次要的。
综合以上分析,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路的是这个黑暗的社会环境,吃人的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和毫无道德可言的封建家族内的恃强凌弱,以及周围人的淡漠麻木,加上祥林嫂自身的愚昧,最终葬送了祥林嫂。鲁迅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用意,就是批判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也揭示了(包括祥林嫂在内)广大民众的病态灵魂。
祥林嫂是个勤劳淳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的劳动妇女,在封建四权的重重束缚下,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上备受压迫,精神上惨遭摧残,虽经一系列反抗最后仍不免沦为乞丐,冻饿致死。她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她的结局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3、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
祥林嫂小传
祥林嫂(生卒年不详),卫家山人,一生艰辛坎坷。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好景不长。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强行带走了祥林嫂。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里山。在众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给了第二个丈夫。
年底,祥林嫂的儿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时隔不久,厄运又一次降临,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儿子又惨死狼口,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一次来到了鲁镇给鲁四老爷家做工。但是这一次,祥林嫂不但没有先前的灵活,记性也坏了许多,脸上死尸似的没有一丝笑容。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鲁四老爷以为祥林嫂的作风败坏了风俗,于是从此祭祀时便不再让她插手。这对祥林嫂来说犹如一记重锤,精神越发的不济了。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旁人迷信的说道,去庙
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了鲁家,直至后来沦落到街头,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那天,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
终年四十年左右。
六.布置作业:
1、以“___________的她(他)”为题,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段描写人物肖像的文字,要抓住人物某一典型特征,通过其前后的变化,反映主题。字数200字左右。
篇18:《离骚》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诗词、虚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知识链接】
一、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二、《楚辞》及“楚辞体”
《楚辞》一书是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总集。《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散发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楚辞体”:亦称骚体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三、《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学习步骤】
活动一:整体把握。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苗裔孟陬()揆()肇()汩()搴阰()
2、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为一节,课文24句为《离骚》的前六节。这六节根据内在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
活动二: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写这几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研读第二部分。
“纷吾既有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研读第三部分。
1.第13—20句“焦虑之情,忧患之意,溢于言表”,作者为什么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呢?
2.第2l一22句“上句词直,下句意婉”,你是怎么理解的?
3.第23—24句“崇仰真理,当仁不让。强烈的道德觉醒”,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简析艺术手法。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五、拓展思考
你赞成屈原的沉江的举动?
【课堂小结】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司马迁称:“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我们的课文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特点,短短的.24句,我们看到了屈原对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追求,看到了他对楚国的无比忠诚和责任感。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屈原,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篇19:语文导学案
语文导学案模板
主备导者:吴玲娜 备导日期: 年 月 日 施导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者:
课题: 26 天 窗
学习目标: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
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欢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https://无尽遐想和无穷
欢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3、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4、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1)这两段话主要讲了
。
(2)默读第8、9自然段,说说孩子们想象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他们的.想象有什么特点?“
(3)想想:孩子们为什么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一、自主学习
1、天窗是 。 2、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的是 。 3、慰藉的意思是 。
三、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合作探究情况,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适时补充,老师在旁
相机点拨。
二、合作探究:
1、在课文中,第 、 自然段出现了“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这两次都是说孩子们在屋里通过天窗 。 这两次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 。 2、学习第4-7自然段,看看乡下孩子通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填一填:
四、达标检测: 1、按原文内容填空。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 ,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
的要 。 2、透过天窗,作者还可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
五、课后反思
主备导者:吴玲娜 备导日期: 年 月 日 施导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者:
★ 使用导学案心得
★ 导学案心得体会
★ 学案教学总结
★ 导学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相关文章:
学案教学心得2023-01-09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04-30
“导学案”的自主和谐 课堂教学模式2023-08-1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用于高中语文的实践探讨2022-07-27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2022-11-29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论文2022-12-13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12-25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2023-07-28
体育教学“导”为先2022-10-18
学案教学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