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游散文

时间:2023-07-01 07:41:1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村游散文(精选8篇)由网友“爬泳呢”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村游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游散文

篇1:村游散文

村游散文

五月的天空是那么的蔚蓝,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山峦是那么的青绿。车在绿树掩映的道路上缓缓前行,我的目光眺望远方的青山和蔚蓝的天际,眼前清晰地飘过一朵朵千姿百态的白云,掠过那翠绿相映的远山和那松林灌木,眼前山峦起伏,峰岭叠彩,路象飘带伸向远方。那山野芬芳的气息扑面而来,枝头的小鸟在欢唱,像珠玑落盘,空谷传声,呼唤着春天的到来。汽车驶过“美丽乡村休闲度假”的指示牌,啊!我异常兴奋,望着眼前美丽景色,如此充满诗情画意,不禁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风光旖旎的山村景象呈现在我眼前,如一幅幅油画,如一张张彩图,尽展我的眼前……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汽车的音乐盒里播着费翔的《橄榄树》,此时我的心情是格外愉悦,心中的浪漫情怀在这悠悠的歌声中尽情地陶醉着,喧泄着……

此次的驾车村游,我们没有目的地,漫无边际地飞野着,途中经过了石岭村、*族村、深溪大石浪等各个休闲景点,沿路的风景尽收眼底。蔚蓝的天空下是荡漾着绿色的海洋,一碧千里。山村的那份宁静、安谧,还有那一片片竹海的绿意盎然,你只要随处一捡,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车停在了一个小小的村镇上,流水潺潺的小溪穿镇而过,仿佛置身于流水之中,我们稍作停顿原路返回。在地处湖州西南面的深溪大石浪,这里群山环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树竹苍翠,清泉石流,清澈如底的溪水一路欢歌顺势而下,我们就在山脚溪边的农家乐歇脚安顿,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

我们就住在这山清水秀的山涧小屋,对面是郁郁葱葱的山岭,眼前是流水潺潺的山涧小溪。观炊烟袅升,聆听着松涛的哗哗声,如翻江倒海般气势宏伟,娇莺欢乐地鸣唱着悦耳的歌,在潺潺的流水声中等着夜的幕布徐徐降落,黝黑的天穹下,满天的星斗眨着眼睛;又在源源不断的流水声中,等着黎明拂晓划破天空,引来翌日太阳露出的灿烂微笑。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个过程,那么,旅游也不例外。我们一路漫行,尽情地欣赏乡村美景,因为原本就没有目的地,沿途的风景就是我们的目的地。路过石岭村,我们来到了浙北大峡谷,以前叫大汉七十二峰。这是一处原生态的自然风景,不仅拥有令人叹不已的自然景观,同时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们深陷大山深处,我们嬉戏山涧清泉,我们亲吻大山瀑布,我们拥抱春天绚丽,任我疾驰在天马行空的思绪里,任我敖翔在月朗风清如童话般的美丽世界里!

篇2:游李家染房民俗文化村散文

游李家染房民俗文化村散文

周日无事,老同学打电话说,看到地方电视台播放的李家染房民俗文化村景致不错,值得一看,随一同前往观赏。

我们选择的线路是,沿着宽阔,平坦,漂亮的光化大道,中途东转,来到大张营村、张家竹园,再向南行,顺着青山脚下的渠道水泥小路,取道马冲水库。然后,翻过山岭,进入李家染房。

暮春时节,处到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田野上麦浪滚滚,一望无际。路边一排排,一棵棵青翠的绿杨枝上,棉絮绒毛的一样杨花,漫天飘飞。一个个村庄,掩隐在绿荫丛里。

村头屋后,边边角角的菜地里,蔬菜青翠欲滴。白萝卜花、芫荽花、葱花,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香气浓郁,剌人鼻孔,蜜蜂嗡嗡,菜蝶成群。三五成群的麻鸡,钻在齐腿深的青稞丛啄食。卧在树荫下的黄牛,悠闲地嚼吃鲜嫩的青草。有村民拾掇农具,为麦收和播种作准备。几个人坐在门前,喝茶聊天。两只小花狗,围在主人跟前嬉戏撒欢。麦收前的村庄,一派恬淡,悠闲、宁静。

沿着渠沟南行,不时惊飞麦田里、草丛中鸟儿,高叫着远遁。更令惊喜的是,见到两白鹭在水沟边觅食,我们的到来,打扰了它们的宁静,扇动着翅膀,腾空高飞。渠水静静细流。沟埂两边,长满了灌木杂草野花,清香扑鼻,翠色映衣。一方清澈见底的野塘,四周塘埂上爬满了厚厚的经经络络、藤藤蔓蔓的的青草,水中间长着蒜苗叶一样的一片叫毛蜡烛(不知学名)水草,夏秋长出一个个褐黄色的长圆棒样的实果。记得小时候,割猪草弄伤手,抠点毛蜡烛果实上的绒绒,按在伤口上,能治住流血。

来到马冲水库脚下的大门口,院内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透过一方水塘,长满绿草的高大坝身上,白色石子拼成的“马冲水库”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穿过林荫大道,登上几十级台阶,上到坝顶。只见一库清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烟波浩渺,含山映天。四周草木葱笼,满目青翠,清风徐来,心旷神怡。水边绿杨树下,三三两两,有开车骑车,打着太阳伞,垂钓的人们。

走一段弯曲陡坡土路,上到水库南面岗岭,向阳的岗坡麦子,由青变黄,还有几块油菜已经收割。感叹时间过得真快,春天美景还没来得及细品,转眼即逝,就像饥饿的人,食物在嘴里不知道啥味,早已下肚。同一个地方,不同地势的作物,成熟时间也不一样。自然界的这些细微差别,不用心体察,感觉不到。

山洼处,几台大型工程机械,正在挖山架桥。一打听,是316国道经此。穿过工地不远,就是李家染房村。汉十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交汇于此。县乡公路两旁,是两口大堰塘。塘边高大的木廊架上,高挂着七种颜色的布匹,在艳阳高照下,鲜艳夺目。塘周围散落几户人家,二三层楼房,砌有马头墙,粉墙灰瓦,仿明清民居建筑风格。房前屋后,绿树环绕,花木扶疏,青枝绿叶,火红的.月季,花开正艳,缀满枝头,清香四溢。花圃里,亭阁间,曲径通幽。涵洞桥梁上,“李家染房民俗文化村”几个大字,白底红字,分外耀眼。

过了汉十高速公路涵洞,是一山岭,岭上岭下都长着翠竹,绿意盎然。岭尖公路旁,有一座青砖灰瓦,质朴自然,门楼古色古香,前高后低的院落。原以为是一个民俗文化展览馆。忍不住停车进去观看。这是一幢三层楼房,高门大窗,窗明几净,装修漂亮,清新雅致。主人夫妻俩,正在一楼同客人用午餐,见到我们非常客气,向我们介绍,这是一家正准备开业的农家乐饭馆,并十分真诚地邀请我们一同进餐。盛情难却,只有落座,同主人和客人共饮几杯。

攀谈中得知,主人就是李家染房村人,姓李,今年40多岁,中等身材,国字脸上,有几个麻点,为人粗犷豪放。年轻时跟叔叔在西安打拚,做汽车修理业务。现在有了一定积储,久有报效乡梓想法,就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为打造新乡村和恢复李家染房传统文化,以尽拳拳赤子之心。李说,他就是李家染房后人。李家染房鼎盛于清代,分南中北院,生意随汉水,遍布于鄂西北一带。败落于清末民初。土改时,一座座天井院带阁楼房屋,分给一些贫农,有的不敢要,要了也不敢住。

现在开家农家乐,平时交给家门自己人打理,他们还在西安忙自己的事情,忙时回家照应一下。这只是第一个打算。下一步,为配合马冲水库准备建成全国环库自行车赛区,策划沿竹林小径,依山傍水建成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吃一条街,既挖掘地方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又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带着对主人深深敬意告辞,祝愿主人生意红红火火,更期待主人的远景规划,能早日落地开花,建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村,成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篇3:游井塘古村的散文

游井塘古村的散文

也许是心仪已久的缘故,初次来到井塘古村,很有“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觉。

一路绿荫里的穿行,顺着或平或仄的山路走过去,走近大山腹地里的这座古山村,一切都掩映在绿色的静谧和清悠里,仿佛远离了尘世,穿越了时空。

走过那口滋养着全村,泉水经久不竭的水井,顺盘旋山体的石阶一直走进村里去。这是村里的主干道:近两米宽的一条顺山势向上的曲曲折折的街道,说街道其实更像是一条胡同,由石块垒砌的一人多高的堰墙,巨石的斗拱,街面也全是石头铺成,或是巨大的石条,或是不规则的石板、石块,表面却一律已被踏磨的光洁平滑。两边便是村民的住宅了,高低错落,依山傍势。一条条被石头堰墙分割出的深深窄窄的巷子顺山势曲折蜿蜒,纵横交错。

走近一个院落:石头的门楼,石头的围墙,迎宾墙、正屋、偏房,大小的房间,满眼都是青青白白的石头,屋顶是毛茸茸的稻草。吴家大院、张家大院、孙家大院……有的院落修缮得很完整,还陈列着房子主人旧时的照片、家族的族谱、板凳桌椅、整洁的茶具,院子里,石碾、石磨、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火,撒落一地绿荫的大树……处处都有主人生活的气息,仿佛主人并未走远,也许是下地干活去了,日落就会归来吧?

穿出这一家,进入那一家,山村的房子,依着地势,层层落落,上一层的住户可以完全俯视下一层的,定是现场直播了。也许,就是这样的邻居,在某个傍晚,一个低头兀自打磨着自己的锄头,另一个在自家院子里忙碌,不用刻意仰脸或者低头,一应一答,共话家长里短、农事桑麻,形同一家。

在一个颓败的大院落里,仰望向前,一道道破墙残垣站成了相互呼应的阵势,覆盖着茅草的屋顶已经都流失到岁月里了,只有石头的山墙仍旧经久不衰地面面相对矗立着,仿佛在一堆老态龙钟中间挺立的体力尚可的人,中流砥柱地坚持着。该也是在共话沧桑吧?也或者是两位坚韧的老太太,“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每个院落,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构如此严谨规整,仿佛一个温暖的怀抱,环抱着院落里每个房间、农具、树木甚至柴火堆,和每个家庭成员。

我仿佛看见了错错落落的茅草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耳朵里响起农妇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还有,扛着锄头走回家门的农夫,和迎在门口摇着尾巴的'小黑狗……

夕阳落下去,或坐是门口的大条石上乘凉,或聚在岩墙围起的胡同里,旱烟袋在暮色的清凉里,一闪一闪亮起,伴着萤火虫飞来飞去的光辉;古树下,小河岸旁,躺着数星星看月亮的孩子,收敛了一天的顽皮,在传说故事里朦胧睡去;把脚浸泡在清凉的河水里的青年男女……大雪覆盖的日子,每个透出煤油灯光黄晕的窗户,和里面围着炉火其乐融融的欢笑……孩子天真无邪的清亮眼睛,老人和蔼慈祥的花白山羊胡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居住的就是这样的村庄吧?“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鸡鸣狗叫,暧暧依依,淳朴无尘杂。一天天过去,孩子长大,老人离世,新媳妇进门……世世代代。

大清早,到村口的古井摇荡辘辘,吱吱呀呀提上水来,扁担挑着水桶,一步步跨上台阶,倒满水缸。小河流水哗啦啦地奔流过去,捣衣的农妇坐在老槐树下,坐在斗转星移光阴里。

逝者如斯夫。远离世界纷争,从容地过生活,这就是中国人“家”的概念。

篇4:游青州井塘古村散文

游青州井塘古村散文

上周末,应朋友邀请,游览了青州井塘古村。此村位于青州市区西南15公里处,是一座历经500余年沧桑 ,依旧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

据介绍,井塘古村始建于明代。明朝景泰七年,河北枣强的吴氏三兄弟移民至青州。历经三世,吴氏族人到玲珑山麓,寻泉而居,砌石为屋。不久之后,张氏、孙氏两姓人家也搬迁至此, 自此成就了井塘村500多年的历史。当时该村因东南纱帽山下有一清泉,常年不涸,形成一塘,村民将水塘砌石筑高为井,村名由此而来。

井塘古村依山而建, 形成了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又有山区居住特色的古建筑群,是国内保存完好的一处古村落。整个村落由古城墙所包围,城墙由青石砌成,每隔30多米修建一处城堡(炮楼),可见那时人们为了躲避战乱才在这山峦起伏的山区建村居住的。

该村以明朝衡王女婿吴仪宾的古屋为中心,形成了由吴家大院、张家大院、孙家大院为布点的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 这三家大院都是以典型的青州西部山区四合院形式依山相连而建,坐落在一整块大石板上。门楼是青砖青瓦砌成,门楣雕龙画L精细之至。通向院落的台阶均由石块砌成,少者七八级,最多一处有七十二级,建筑气势宏伟,令人称奇。

这些古建筑坐落在群山怀抱中,山谷沟豁纵横,古树参天,虽是冬天,依然能想像到这里春秋夏的美景。古村中有明代古树10余万株,其中有5的皂角树和千年朴树,虽经几百年,仍顽强旺盛地生长于山腰石缝间。 最让人称奇的是那棵粗大参天的夫妻槐。两株槐树的根茎相互缠绕,拥抱而生,立于悬崖之中,历经风吹雨打 仍枝繁叶茂 。相传衡王的一个女儿下嫁到了一户贫穷百姓,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于是便在他们的家门口,长成了这棵奇特的夫妻树,几百年来任凭风吹雨打,雷电交加, 他们依然紧紧相抱,不离不弃。很多游客在此驻足留念, 盼望他们的爱情也跟这棵夫妻树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由于这里自然风光美丽奇特, 去年由于这里自然风光美丽奇特, 前几年, 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改编的电视剧 《红高粱》在此取景拍摄。从此在国内外,掀起了游井塘古村的热潮。很多游客谋名而来,感受古人的深山生活,观看这里的石头世界,领略大山深处的自然美景,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

现在能看到的古院落120余处,古街长一千多米 。 石屋、石桥、石墙、石路,几乎一步一景,充分展现了古村先人的勤劳和智慧。 在此游览使人有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加之这里盛产山果,村中的小市场有核桃、柿饼、山楂、软枣等土特产品,供游客选购。

离开井塘古村往南走不远, 便是青州旅游胜地玲珑山了。与其他山不同的是,这里的'山体遍布各式各样的洞穴,有的洞穴前后串联,有的洞穴上下相通,有的洞穴内外套接。洞内奇石千姿百态。 洞中古今文人墨客题刻繁多 。 北魏文学家郑道昭的题刻就有3处,现代书法家舒同,欧阳中石、于希宁等名家都有石刻于此。这是一座极富特色的文化名山,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宝库。

许多游客感叹:真想不到,不用坐飞机、火车,在我们潍坊境内就能见到如此美妙奇景,到此游玩真的不虚此行。

篇5:石头村散文

石头村散文

假日有暇,适逢天气晴朗,遂携夫前往石头村一游。

所谓石头村,盖因石而得名,当地原无此村。据说,当地有一在城中打工之农人,爱好花木,偶回村,因其村临黑河,盛产石头,遂带一两个奇石置于花木之中赏玩,甚得同行及友人喜爱,向其讨要,遇爱甚者,竞愿高价购买,农人灵机一动,以是为商机,回村开一石头商铺,岂料生意兴隆,客商源源,小投资而大收益。于是,周围纷纷效仿,石头商铺一一崛起,遂成规模,人称 “石头村”。现此处沿环山公路约五公里、纵向延伸两公里处皆置石头,成石林,竟成一景观、一市场。石头亦不仅产自本地,竟有来自河南、湖北等地,却又从此销往全国。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当初那农人亦未曾料小小石头竟成大气候,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其村临山、临河,周围皆为沙石,土地贫瘠,民不安居,不想区区石头竞成致富之源,变废为宝,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地政府乃鼎力扶持,规模日甚,竞至原村名已被忘却,石头村名扬天下,实属意外。

远远看见,各种高的、低的、胖的、瘦的、红的、白的、花的、青的石头正静静地伫立,似乎翘首期盼吾亲临赏玩,不禁大呼“我来也”。于是加快步伐,近了,更近了,竞有几分亲切,颇感相见恨晚,似乎等候在那里的是亲人。

走进石林,心潮澎湃,那一个个形状各异、千奇百怪的石头,让人眼花缭乱,遐想无限。有的瘦削突兀,犹如利剑直指苍穹,有的低矮浑圆,似乎一硕大的乌龟正俯首亲吻大地;有的四周崚嶒,凛然不可侵犯,有的圆润光滑,温和可亲;有的身着白衣,冰清玉洁,有的赭红艳丽,彰显风彩;有的一体纯色,素净优雅,有的却多色相间,或条纹、或图案,俏妆打扮,华丽高调。石头无语,天然一段风韵,却引得我心旌摇荡、心驰神往,于是兴致勃勃挽起夫臂,穿石越林、踏草渡水,一路指指点点,遍观石林。

看,这块石头多像持戈的将军,神气潇洒,似乎正统领着千军万马,那又像一起舞的美女,娇俏柔媚,舞姿婉转;这是一个白发臃肿的老婆婆正温柔地怀抱着小孙孙,那边像一对情侣正头挨头、肩并肩窃窃私语;这个体态卑躬,多像上殿参拜的大臣,那个昂首骄矜,八面威风,一定是临朝的君王;这边武士正疾驰追赶猎物,那匹逃跑的灰狼姿态灵活,雄壮有力;这耸起的多像陡峭的山峰,那块丘陵竟然有洼地,还有积水;这一个多像那著名的沉思者,那一个温婉柔媚,神态酷似断臂的维纳斯;这丰满的是出浴慵懒的贵妃,那个就是牛背倒骑的牧童;瞧,这块睡姿舒适,那块跳跃有形;这是龙钟的老翁,那是懵懂的顽童;这个健壮有形,那个柔媚无骨,种种种种,千姿百态,赏玩无尽,联想无穷。

走进石林,用心感受,石头那么灵动,给我灵感,凭我想象,任我赋予他生命。有的像长空展翅的雄鹰,有的似雄踞山顶的猛虎,这边是笨重的.河马,那块是独角的犀牛,这是骏马奔腾,那是小鹿饮水;这边沉稳的大象刚刚抬起前脚,那边机灵的小兔悄悄躲在草丛;这是负重的骆驼,那是背壳的蜗牛,这只乌龟刚刚露出尖尖的头,那只白鹭却在悠然啄食小虫;这块石头多像起舞的仙鹤,那块又似乎是觅食的白天鹅,这边有饿鹰扑食,那边是群狗吠狮。瞧,这是小猪在吃草,那是花猫在钓鱼,这里有一只蹲踞的蛤蟆,那里是一只翘尾的山鸡。这几个是夫子正在教学,那边是一家人在团聚;这里有一群嬉戏的顽童,那里是众人在观弈;这一片多像将军征战古沙场,那一片是勇士集体狩猎在山林;这一片红红绿绿,好似众人在赶集,那一片高高低低,似乎正群集聚会。------真是引人深思、让人迷醉、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禁不住流连忘返,尽情徜徉。

不觉天已晌午,忽然发现有三五只雀儿正落在一块大石顶上,面对太阳,悠然地梳理羽毛,不时展翅晾晒,正在享受这难得的时空和阳光。我也深深地陶醉其中,为这些美丽无限、魅力无穷的石头而惊叹。情不自禁走上前,以手摩挲,无限感慨、无限爱怜,不意惊见每块石头本身又是另一番情景,纹理是那样曼妙精华、色彩是无比错落有致。有的是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水、有动物、有花鸟、有森林,似乎听得见水声泠泠、山风阵阵;有的是一幅人物画,仕女翩翩、武士击剑,耳边就有音韵悠悠、剑戟铿锵;更有酷似画匠笔下的动物肖像,莫不象形像样、惟妙惟肖。不禁惊叹,此何为石林,实乃人间故事、风景、人物、动物之大聚集,人生百态悉俱,物之形神皆有,博大精深,蕴含万物,真乃宇宙之缩影,令人叹为观止。于是执意流连,不忍遽返。

徜徉在石林,留恋这美石,只觉语言匮乏,已无法表达我此刻的心意。石头无语,其形象已表达殆尽;石头无语,自身已诠释尽大千世界;石头无语,默默诉说自己的故事;石头无语,把无尽的语言、无穷的想象、无边的思想、无垠的宇宙已然囊括;石头无语,把有限的语言留给你,而它已超脱想象,表述无尽;石头无语,面对石头,语言实在贫瘠。身临其中,则觉自身之渺小,思想之单薄,外表之平凡,文字之苍白。大自然,造化,多么神奇,多么不可思议,我爱!爱这美妙的一切。

禁不住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切,想把美留住。可是这毕竟有限,谁又能把这无穷的美尽收眼底。就让美在美处美,就让美留在大自然,随意被发现,处处皆在,时时皆有,只要你有爱美之心,美其实就在心里。

篇6:村戏散文

村戏散文

入了秋,大豆归了仓,红薯进了窖,忙完地里活,庄稼人难得有的闲日子便脚根脚地撵来了!

十月天短,无风就暖。吃了饭,撂了碗,便齐齐往外赶,不大会,村头便成了车子大聚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头儿照例挨个围成一个圈,在吞吐有致的青烟里,感叹岁月的沧桑,人世的轮回;中年汉子依旧躲在旮旯里,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今年的收成,明年的打算;愣头小子则一如既往地张扬着青春和喧嚣,在众人茫然的神色里,半懂不懂地买弄着什么美国的衰落,日本的危机之类……唯独由花花绿绿的姑娘、媳妇们组成的方阵,是一道抢眼的风景,一脸的神秘和诡笑里,是扯不完的闺房韵事,藏不住的乡间绯闻……小商贩们则见缝插针地兜售着商机……

日上三杆,“咣咣咣”地三声铜锣响过,千百双眼睛便一齐向台上扫去,门帘掀动,“包大人”一步三摇地从里面晃出,捻须,端带,撩袍,打坐……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众人如醉如痴,猛然间,一句铿锵有力的“我不斩这贪的官愧对头上的`青天——嗨海”便入海面上有台风掠过,立时掀起一阵狂潮……几天下来,众人领略了京剧的刚健,豫剧的质朴,黄梅的温柔,柳琴的婉转……动情之处,全场一起唱,一起吼,一起怒,一起悲……仿佛自己是刚正不阿的包文正,自己是百岁挂帅的佘太君……

戏外有戏。姑娘、小伙子们说是来看戏,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戏场上眉来眼去,彼此心领神会,趁机和同伴说声“有事”,便“哧溜”一声钻出人群,找个没人的地方,于是,一场更精彩的村戏又开演了……

篇7:这座村散文

这座村散文

父母是家,是儿女们心目中最温暖的家。

春节临近,大街小巷弥漫着节日的气氛,在外的游子撇开思念,肩扛手提大包小包纷纷赶回父母身边,吃一口热乎乎的水饺,寻觅娘的味道家的味道。

连续下雪给破落的村庄披上一层厚厚的外衣,显得格外丰满和臃肿,几棵枝枯叶败的杨树冷清地立在小河旁,落叶和垃圾充塞了小河的角角落落,怎么也想象不出东北雪乡的诗意与浪漫,雾霾接踵而至,村子周围弥漫着灰蒙蒙的空气,脚下的路面又湿又滑,不时的有股冷气袭来,给人的感觉每走一步都不踏实,许久的压抑换不来丝毫的冲动与欣喜,街上偶尔走过的人,也是狠低着头,少了闲暇的寒暄与打闹,眼睛死死地厮守着危机四伏的脚下。

我走进了日夜思念而久违的我的村子,带着无限的思念和五味杂陈乱糟糟的心情。

汽车一到村东头,路南路北映入眼帘的是新盖的二层小楼,虽说户数不多,但也足以代表着村里这几年的发展水平。四十年以前这儿是我的母校,粗壮的杨树上挂着一口不大不小的烂铁钟,一根旧缆绳一直拖到地面,几排破旧的草房,最南面沿街的是村里的铁匠铺子、缝纫房,一条石头垒的水渠横跨东西大街,紧贴着学校的东院墙,向北绵延而去,西墙外是村集体的一片中药地,秋天到来菊花的香味弥漫在整个校园,南面是村里的贸易中心——小卖部,计划经济时叫小社,孩童时的理解就是供销社下设的面向农村的机构。

我这一生最早找到自信和骄傲,就在这所学校。

孩童的我十分听话,在家听父母的话,在校听老师的话,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内向的性格决定遇事总缺乏不了腼腆,不爱说话但从来不惹事,在学校听到的是老师的表扬,在家听到的是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虽然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尊严与自信,但也的确使我储存了无限的学习动力,就单单的数不清的参加考试竞赛,就让同学伙伴羡慕的不得了。再回头看原来小学的旧址,我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的一座码头,虽不是多么现代与庞大,但我人生的旅程总归是从这里启航的。

出校门向西走是一条小河,低洼处几块只容下一只脚的鹅卵石歪歪曲曲摆成了小桥,人们大多数在左摇右晃踉踉跄跄心惊胆颤中冲过小河,无心留意河水的清澈和小鱼的自由自在。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叫我去村里的小卖部打酒,花布包里两个剥掉药用商标的盐水瓶子盛满了客人的口福和我的胜利,走到小桥时,我扬起小手紧跑几步想窜过小河,胜利的喜悦还没完全收获,却发现碰碎的瓶子把满满的一瓶酒洒到河里,我惴惴不安回到家里,想到肯定得挨批评,紧张的小脸吓的蜡黄,结果得到的是母亲的安慰,提到嗓子眼的心慢慢地放下了。

紧挨着小河住的是当时村里的“首富”,我一个远房大哥,曾是南下干部,全国解放后转业到镇里工作,记得最早看黑白电视就是在他家。大哥家里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和村里的父老乡亲从不摆架子,他经常说的的一句口头禅“马大骡子大值钱,人大了不值钱”,大哥和我父亲的感情很好,过年过节父亲都会把他请到家里喝酒,大哥也给家里办了很多事情,我至今记得大哥喝酒的场面,难忘他那时刻不忘乡亲的做人准则。

再往前走就到了我的老家,老家的旧房子在村村通时全部拆掉了,只留下大门口那点残存的记忆。

眼帘立刻被滚烫的泪水模糊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当兵时父母亲在家门口为我送行的场景。我十八岁时,姊妹几个都分别结婚成家,父母年事已高,家里已经没有能力再让我复课,我毅然决然地参了军。明显的看得出,父母亲虽十万分的不愿意,但又怕耽误我的前程,勉勉强强答应我参军。每次探亲回部队都是感情的割舍,握别亲人的双手,我扭头向村东头走去,不敢叫老人看到我的泪水。

母亲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从莱芜苗山嫁到我家,当时祖父早已过世,伯父参加了华东野战军,两个叔叔年龄尚小,父亲体弱气虚,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身上,可以想象,母亲是如何艰难地走过那段时光的。庄稼活、针线活,母亲样样拾得起放得下,硬是用辛勤的汗水把我们姊妹八个抚养大。我是姊妹中最小的,直到我参军的时候,母亲都没间断过体力劳动。长期的超负荷劳动,使母亲落下了腰腿痛的老毛病。

当兵三年后我考虑再三,决定先成家再立业,目的是婚后叫爱人在父母身边替我尽孝,后来果然不负众望,爱人尽职尽责,和父母相处的十分融洽。

前年夏天,母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我的思想压力也越来越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惟恐不赶紧尽孝,时不我待,天天脑子里总想着:母亲该用什么药了?冬天取暖的煤还有吗?给母亲买点什么好吃的呢……心情真可谓忐忑。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母亲很少时间平卧,一天不停的在沙发和床上倒腾,我努力的做到让她满意,洗脚、梳头、剪指甲……我拿出平生以来最大的耐心,尽量的挽留住母亲的这段时光,尽最大能力去履行当儿子的职责。洗尿布、刷大便,说不臭是唯心的,但是每及此时,我大脑中极力幻想我儿时母亲付出的辛勤,我所做的简直就是沧海一粟。母亲得了褥疮,我用红霉素药膏去认真的抹,抹着抹着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大叔是奶奶五个子女唯一还健在的,我每年至少去他家两三次,看看我的至亲,想想逝去的亲人,每每心灵上得到些许安慰。龙年初六早上,我去了大叔家,一路上心里就怕大叔问起我母亲的情况,恰恰大叔偏偏问了。其实年前年后,母亲的身体情况我心里最清楚,因为我和爱人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我心里十分紧张,吓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晚上我看着火炉,怕冻着母亲,不敢叫火炉灭了,自己偷偷掉眼泪,但是我一直没敢和姊妹们讲,心里想一定要坚持住这段时间,姊妹们伺候母亲一年多了,吃苦受累不容易,我哪怕再累也要值好这个班,叫姊妹们过好这个年,时不时我给自己加油,坚持、坚持,除非母亲真不行了,再和姊妹们说,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个春节。

大叔问起母亲的情况,我把情况如实地说了,因为母亲一个春节就吃了爱人分两次喂的`八个半水饺,我心里有数,到了非常时刻了,必须得把实情如实告诉大叔了。和大叔简单地描述情况后,我喝过一杯水,就匆匆赶回老家。回到老家,我们姊妹七个就再也没敢离开母亲床前。

午饭后,大叔和大婶来看了母亲,母亲斜躺着,背后垫着好几床被子,姐姐们左右围着母亲,我、大哥、二哥在火炉旁候着。大婶和母亲拉了几句,还说起母亲年轻时疼爱大婶、关心大叔,妯娌们相处的融洽……母亲仔细地听着,点点头。大叔走后,二哥在拿钱的时候被母亲看着了,母亲要过去三百元钱,攥在手里。姊妹几个试图从母亲手中要出钱来,但是谁也不行,我走到母亲面前,还没准备要,母亲就把钱给了我,嘱咐我“你拿着,我想吃点啥给我买点啥……”我接过了钱,心里说不清的滋味。我想这是母亲对我的信任。从上学到参军,从结婚到立业,母亲都支持我的主张,里面包含多少信任啊!

接着母亲反复念叨,要求四姐明天接母亲去她家住几天,言之凿凿,一遍遍说的很详细,逐个问愿意吗,中间还问过我的女儿田田。大约在三点左右,我又走到母亲的床前,看到母亲在被子里面的手想伸出来,我马上明白——母亲想亲近我。我右手赶紧握紧母亲的左手,紧紧地放到我的额头上,感觉到母亲的体温传递到我的额头,遍及全身,我眼泪哗的一声如潮涌,再也控制不住了,抑制了好久的眼泪一泻千里,姐姐们不让我哭,我紧紧地握紧母亲的手,呆了好长一段时间,然后我躲到门后大哭起来,谁知这竟是和母亲最后一次握手,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生离死别。

以前,在老家值班伺候母亲的时候,每次一进家门,先到母亲的面前报个到,母亲坐在沙发上次次都掉眼泪,每次值完班我回家的时候,母亲总爱把我叫到面前和我握握手,说上几句知心话,母亲有几份满足感,几个姐姐都见过这个感人的场景。

记的大门口的影壁墙背面有一个土垒的蜂箱,从我记事时就有,只记得收割了蜂蜜以后,最后只剩下一个个黄坨坨叫蜂蜡,在上世纪早期农村纺棉线用来润滑线轴用的,记得小学课文《杨家岭的早晨》好像描写过纺线的场景,每到冬天,母亲总把收来的蜂蜡送给左邻右舍纺线用。再往院子里走,是一盘石磨,村里在架上高压电之前,全家的口粮全靠这盘石磨磨碎的,记忆里家里最多的“集体活动”便是推石磨。这盘石磨还记载了一个故事:我刚上学的那个中秋节,母亲包了很多水饺,全家人准备在院子里吃饭,由于人口多饭桌上坐不下,我和母亲便在石磨上吃水饺,可能是饿了的缘故,我夹起的第一个水饺冷不丁掉到了袖子里,烫的我胳膊钻心的痛,立即哇哇大哭,一贯对我偏爱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生了气没处发泄,朝着几个姐姐破口大骂,嫌姐姐们只顾自己吃饭没好好看护我,为了不叫姐姐再挨骂,我咬着牙硬挺着,不再说疼,好歹挺过去了……石磨旁边有一棵梨树,仲春时节,只等那夜春风来,雪白梨花竞相开,的确是小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站在老家大门口我已经哭得稀里哗啦,往事历历在目,哭过以后心情反而好受了许多。

汽车顺着新修的水泥路直往南山上跑去,一会功夫就到了老母亲的坟地。按照老家的地方风俗,姊妹几个来给母亲上坟。

我跪在母亲的坟前痛哭流涕,唯有眼泪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唯有香火青烟捎去我的点点心意。掐指算来,母亲去逝一年多了。我思念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一直处于回忆、回忆、再回忆之中,从我记事时的点点滴滴,凡是我记得的、能想起来的事,几乎全部想了一遍,历历在目,可数可点。母亲从青壮年操持家务、躬身劳作,缝缝补补、扶老携幼,节俭持家、扶贫济困……所有的记忆勾勒出母亲伟大的农民形象,在我心中至高无上。

母亲对我姊妹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尽管家里不算富有,把我们抚养成人、风风光光地娶妻生子,包含了母亲多少心血呀!母亲晚年情况不算太好,但也算幸福,在同龄人中属于最好的。母亲用的白糖、茶叶、点心、蛋糕、冰糖,几个姐从来没间断过;母亲一有头痛脑热,我即刻去请医生,拿药、住院,不知跑了多少腿;所有的所有,就算是对母亲的一个回报吧。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即便是再做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也还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

不断听到村里有人去世的消息,我也深深明白,人没有不去世的,但是心中对母亲的思念久久难以割舍。我从小懂事听话,做事严谨,得到母亲的疼爱最多,母亲最信任我,实事求是地说为了母亲我付出的最多,但心里还是觉得十分的愧疚。一回到村里,我心里哇凉哇凉的;一回到老家,我眼泪止不住地流。情感的割舍,使我难以驾驭……母亲撇下我走了,永远地走了,然而走得再远,怎么能走出我的思念?有道是,娘在哪家就在哪,我把娘的照片天天装在胸口,像我小时候一样有娘在我什么都不怕,有娘在我信心满满,我终于又寻觅到家的温馨了,幸福的感觉立刻包围了我。

纸灰像一只只灰色的蝴蝶,飘飘渺渺时而逗留时而高飞,拍打我的肩头亲吻我的脸颊,我丝毫没有惊动他,飞吧飞吧,捎去我无尽的思念和未了的心愿……

厚重的雾霾锁住了我忧愁的心头,却关不住心灵的碰撞与迸发;可以找时间踏遍心灵的驿站去放飞心情,但无论如何总走不出爱的村口。

篇8:暮村散文

暮村散文

城市里呆得久了,喧闹的环境让人难以入眠,去野外爬爬山放松一下吧!释放心中的烦闷。

一步一阶,一直向上的石阶似上天的天梯,天梯之上云雾缭绕,看不清尽头,也许真的通往人间仙境。双脚与打磨方正的青色石阶完全接触,似感受到巧匠双手灵动的记忆,似听到古老村民们遗留下来的脚步声响。

随着我的脚步往上,云端深处的情景也收入了眼底。这里有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静静的停留在哪里。

一条蜿蜒小溪环村落流出村外,溪水清亮而透明,几尾鱼儿被我的脚步惊动,胡乱的朝深水逃窜,一只鱼儿逃得太快,直接冲进了溪底的淤泥里,半天钻不出来。一座弓形石桥横在小溪之上,建设石桥的石头与石阶一样,也是经过石匠的巧手打磨而成。我沿着石桥进入村落,村落出奇的安静,听不到鸡鸣狗吠,看不到顽童跑来跑去的身影,只有一只断了尾巴的大黄狗在村口游荡,似是在寻找玩伴。袅袅的炊烟飘起,预示着村落还有人居住。

经过好几家门口,大门都紧紧关闭,上面挂着一把大大的铁锁,铁锁上布满了了铁锈。房屋应该很长时间没有人居住了,不少墙壁已经开裂,密密麻麻如受过无数刀伤的脸触目惊心;黑色的陶瓷瓦片无力的悬挂在的屋顶,大点的'风吹来,瓦片似断了线的风筝四处乱飞。过不了多久这些房屋将倒塌,最后回归天地,成为植物的养分。

小溪边一大片水田阡陌难分,无名的杂草在肆意生长着。昆虫们欢快的歌唱着,似是进行胜利欢庆会。几处杂草烧砍的痕迹,显示着村民们的战斗,他们显然失败了。耕地的老牛,更不见踪影,牧童的笛声也许随风停留在杏花村里。高大的石磨在等待着丰收洗礼。不知多久没有看见雪白饱满的大米,没有听见人们的欢歌笑语,只听见阵阵北风吹来又吹去。

从村头走到村尾终于见到村民,几位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在门口悠闲的晒着太阳,不紧不慢的聊着天。对我的到来没有感到特别的惊讶。我与老人们聊了几句,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儿孙都搬到城里居住了,只有过年过节才回来看看。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城里住,他们回答是住不惯,其实是舍不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繁华掩盖了愚昧,喧闹代替了寂静,无数无名的村落成为弃儿,被无情的抛弃。人都向往繁华,更不用说年轻人,很难耐得住寂寞。有的人有目标的离开,有的人没有目标离开。村落随着年轻人的离开,也进入了暮年。

村思,村思陆游,村思的意思,村思赏析

游张园,游张园陆游,游张园的意思,游张园赏析

湖头村游纪六年级作文

湖村

山神诗歌

游黄田古村优秀作文

湖头别墅,湖头别墅贯休,湖头别墅的意思,湖头别墅赏析

美丽的湖头村500字四年级作文

游滕头小学生作文

垃圾处理看日本

村游散文
《村游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村游散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龙的传说-作文2022-10-07

游乐园的彩灯作文2023-03-15

垃圾处理作文600字2023-05-18

乡镇扶贫工作的月度总结2023-02-27

某乡镇互助村委扶贫工作总结2023-05-18

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2022-06-13

乡镇文化工作计划2023-04-16

街道文化俱乐部建设情况工作汇报2022-10-31

初中考试散文写作基础知识2023-06-01

高中散文写作基础知识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