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决定不考大学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推荐2篇)由网友“小机灵”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那个决定不考大学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那个决定不考大学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那个决定不考大学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1
看到一个读者的留言,她上高二,说,眼看着现在高三的学长学姐每天都活得特别累,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可怕,看着他们在题海里苦苦挣扎的样子,压力山大。
她暑假在一家手机专卖店里做促销员,生意很好的时候也已经赚到了五六千一个月,比她刚大学毕业的表姐挣得还多。
她问我,在这个时代中挣钱那么容易,上不上大学还有那么重要吗?
有太多的工作可以提供从前只面对大学生们开放的高薪和福利,即便是从前被人轻视的蓝领,如今也能轻易赚得盆满钵满。
2
年轻有太多好处,唯有短视是不可逃避的缺点。
在我十几岁乃至二十出头的时候,也从没有想过什么看不清的未来,也不过是羡慕邻居的姐姐高中毕业就去做了销售,不仅不用读书做试卷,可以穿着美美的制服和高跟鞋,每个月也有好几千的收入。
那个姐姐跟我家做了多年的邻居,上学的时候其实成绩不错,努力一下考个一本院校也不是不可能,可她觉得冲刺太过辛苦,早早地放弃了高考,每天只是在家学学化妆,跑到附近的店里去打零工,她爸妈都在外地,家里只有一个奶奶,拦也拦不住。
她那几年做得顺风顺水,听说签下了好几个单,家里的家具都换了新的,家属院里的老邻居纷纷称赞,说这孩子出息了,不比上过大学的`差。
我大三那年,她失业,坐在楼道里的满地烟头中,叹口气:
我们这种靠青春吃饭拿订单的工作,只要青春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看看我,现在要怎么跟那些十八九岁口齿伶俐的小姑娘竞争?
她在家待了大概两个月,四处找工作,碰壁,就在我快要放暑假之前,听说了她要回老家的消息,她临走时来跟我妈告别,说自己还有两万块的积蓄,在城市里混不下去,希望在老家还能做点小生意,有个立足之地。
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她换了手机之后,就失去了联系。
我常常想起她,每当看到有类似“某初中少女月入十万”,的新闻,我都会忍不住想,那会是她吗?
她会是那少数幸运儿中的一个,还是会像更多藏在励志故事背后的农家少女一样,接受一场不太情愿的婚姻,然后在街角开一间小卖部,就这样终老呢?
我好希望是前者,却也清楚的意识到,这可能性有多微乎其微。
3
学识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决定人的一生。
当我们那样年轻的时候,太容易盯住一点蝇头小利,被一点利益蒙住双眼,以为生活会永远顺遂而青春永远不老,可是当你年逾三十,脸上的胶原蛋白都被雨打风吹去之时,跟身边甜美可人的小姑娘推销着同一款手机时,当你查出了脂肪肝,陪客户喝酒力不从心,而跟你同公司出来的年轻人端着酒杯侃侃而谈时,你又要怎么办呢?
我曾经跟一位做记者的朋友聊天,她采访过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痛苦不堪而又无力摆脱的体力工作者,对生活的巨大惯性心有戚戚,我随口说了句,他们既然想要改变,为什么不能用业余时间去学点技能呢?
她用那种“何不食肉糜”的眼神看我一眼:你以为他们都能跟我们一样朝九晚五带双休?上班就是坐在电脑前分析一下数据、回回邮件、做个PPT?让你上班站八个小时,看你下班后还有没有精力学习。
生活的惯性是很可怕的,她说。
一开始,只是屈服于眼前的利益和轻松,选择了一份门槛低含金量也低的工作,然后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一点点失去斗志和精力,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找一个跟自己差不多的伴侣,两个人一起陷在生活的泥潭里,想要向前挪一步,都比登天还难。
生命依然在继续,生活却早已停滞了,停留在你无力改变的那个瞬间,往后的几十年,都是那一天的简单复制。
4
一纸大学文凭,不仅仅是敲开某个领域的敲门砖,它其实是人摆脱生活惯性的一个出口。
享受更多的资源,认识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摆脱之前那些碎片化的,短视的,甚至有些愚昧的观点。
有时候人生的岔口,就是从一个机会开始的,然后越走越远,再也无法回头。
我那位女友公司的司机,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却连一天假也不敢请,因为只要休一天假,就意味着全勤奖和补助都泡了汤,收入折半,而家里还有要上学的女儿,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年逾70的老母。
他可以跳到其他地方工作,但却无法摆脱司机的职业,从长途车换到公交车换到商务车,所能做的可只是在那狭小的缝隙里翻转挪腾。
那个男人,开了20多年车,在一线城市中,拿着四千出头的工资,每天除过八小时的正常工作之外,有紧急采访,也必须随叫随到。
他花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给自己上初中的小女儿报了一个数学培训班,说,我一定要供她上大学,不为了给我争气,只是想她以后不必像我一样,只能困在这一种人生里,动弹不得。
这就是我为什么依然想要像个老古板一样,劝你好好读书,劝你去考大学,并不是并不是因为打工妹就比别人低贱卑微,也并不是因为除了这一条路之外别无他处可去。
而是我太清楚,一个连学习都嫌累的人,是很难咽下生活的苦的。
而那张文凭,那个机会,虽然许不了你飞黄腾达,却也至少在你想要摆脱某种苦难的时候,能赋予你一点点的能力和资格,帮你推开一扇新的门,给你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见识更大的世界。
一如我很喜欢的那句话: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受教育不是为了站上顶峰,而是为了不跌入谷底。
别让生活把你困在二十几岁。
看不清脚下的时候,不妨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努力向远处去望。
篇2:那个拒绝了「饭局诱惑」的职场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那个拒绝了「饭局诱惑」的职场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追《北京女子图鉴》,超火超火。
戚薇饰演的女主陈可,因为不愿意在小地方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只身闯荡北京。
从学历、能力不被认可的土气小妹,到互联网公司美女销售,中间遭遇过被甩、濒临破产,甚至被性骚扰、差点潜规则等等,花了十年,一步步为了梦想的生活,打怪升级。
很多人都在这部剧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的“漂族”。
1
饭局上,永远不缺漂亮姑娘
《北京女子图鉴》有一个剧情挺有意思的,女主角参加了一个饭局。
而这个饭局所展现的面貌基本上就是目前中国的饭局缩影。
● 它有三大主力:宾客、主人、陪客;还有三大纪律:让座、劝酒、抢买单 ;
● 更有饭局三大特色 :吹捧、忽悠、讲段子 ;
● 甚至有三大功能 :求人、密谋、庆功。
透过饭局,涉世未深的陈可看到了饮食之道里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通过大家对“海南省珠海市”的狗腿式指鹿为马,陈可意识到自己并不想做一个点头、微笑、顺从、满嘴蜜糖的饭局女孩。
所以在参加了这么一次饭局之后,她拒接了以后的其他饭局,她想自己抽身而退。
陈可告诉自己,那双水晶鞋,自己挣钱买一双,也许能到达得更快。
在捷径和诱惑面前,保持了难得的清醒。
2
饭局,往往不是简单的聚会
职场里的饭局,请谁吃、去不去、吃什么,都大有文章。
点什么菜,你常常无法左右。坐什么位置,你几乎没有选择。在烟雾缭绕中,你连吃菜都得小口小口,害怕被对方看出自己没有修养。
结果就是:餐桌上,虽然点的菜并不少,但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吃饱。
《北京女子图鉴》中所展现的饭局,和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饭局一样。
对女性表面夸赞,内里并不尊重:透露自己是学跳舞的,就被要求现场表演一段,“花瓶”甚至能像耍猴戏一样娱人。
看着不断翻跟头的女孩,饭桌上叫好的男人们,饭局文化糟粕尽显。直接的吃豆腐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个饭局中,女性毫无疑问是被男性观看和把玩的对象。
话语权的主导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的美貌和桌上的佳肴一样是供男人消遣的“物件”。
饭局中的女性更像是一件摆设,而不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
3
真正聪明的姑娘,很少去参加饭局
所以,那些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轻易去赴一场贸然的饭局。
需要强调,我不是说,要拒绝所有的.饭局。有几种聚会,你一定要参加:
比如,同事和朋友组织的饭局,时间允许,感觉舒畅,就尽量参加,这是人情;
再比如,无法避免的工作应酬,如果对方大方得体,你就要参加,打扮要端庄,态度要热情,这是职业。
其他时候,你大可视心情和场合去选择。
有句话说,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你吃自助餐不会撑着了。
活得通透的人,会知道保持距离。你不需要一场又一场饭局,你需要的是一次次有价值的遇见。
4
真实“北奔”故事,残酷却阳光
在北京这座城市,有太多像陈可这样为了梦想,摸爬滚打一步步奋斗的女生。
她们和陈可一样,不愿意守着家乡那平稳却味同嚼蜡的“差不多生活”,来到这座充满希望却又残酷无情的城市。
可你说它残酷无情,却又无法抗拒它带给你生活中那每一天都不一样的希望。
也许你和跟陈可一样,讨好面试官的同时也在讨好这一座城市。
也许成长需要和生活不断的妥协,但是“北京欢迎你,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即使北京有阴影,那也是艳阳下的阴影,总有光线直射的那刻。
都说“没目标的叫北漂,有目标的叫北奔”。
希望所有不愿过着“差不多生活”的北漂女孩儿,都能在北奔中撞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考试后的个性签名

【那个决定不考大学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推荐2篇)】相关文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二2024-03-07
托福听力出题形式话题特点有哪些2023-02-15
考研日语作文一般多少分2023-04-26
考研数学复习每天三个任务2022-08-17
有关跌倒作文700字2022-05-08
活出自信的我作文2023-08-24
考研专硕复习总结报告2024-04-27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024-04-28
我自信我成功的作文300字2023-12-10
大学生考研数学知识复习考试指导20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