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知止范文

时间:2023-07-07 07:28:1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弘一大师知止范文(精选13篇)由网友“王大邪王大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弘一大师知止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弘一大师知止范文

篇1:弘一大师经典语录

1.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故曰:“忠以行已,恕以及物”。又曰:“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2.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3.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4.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5.知足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6.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7.谦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8.心术,以光明笃实为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9.修已,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10.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1.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应为良师益友。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篇2:弘一大师经典语录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5.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7.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8.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9.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10.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11.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12.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13.智者达观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恶。

14.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15.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16.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17.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祝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8.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19.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0.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篇3:弘一大师经典语录

1、勇敢是与深思和决断为伍的`。俞吾金《思考与超越》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弘一大师

2、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别录》

3、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4、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5、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弘一大师

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弘一大师

7、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弘一大师说佛

8、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弘一大师

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0、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1、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弘一大师

12、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别录》

13、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弘一大师

14、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极之事愈宜缓。——弘一大师

15、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弘一大师

16、最后,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是《世说新语》里王孝伯跟他弟举的最佳古诗;我则想起杜甫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和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弘一大师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到中年,沉吟至此,便只能叹一句李煜的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了。

17、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弘一大师

18、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弘一大师

19、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0、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1、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弘一大师

22、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

23、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弘一大师

24、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弘一大师

25、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弘一大师

26、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弘一大师

27、何以止怨?曰不争。弘一大师

28、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弘一大师

29、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弘一大师

30、自尊与自高不同自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弘一大师

31、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弘一大师

32、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弘一大师

33、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弘一大师

34、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弘一大师

35、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弘一大师

36、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7、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8、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9、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40、如果你想被别人爱,你首先必须使自己值得爱,不是一天,一个星期,而是永远。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41、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弘一大师

42、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43、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弘一大师

44、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弘一大师

45、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篇4:弘一大师经典语录

1.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3.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4.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5.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6.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7.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8.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10.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1.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12.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3.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14.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1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16.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17.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18.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19.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20.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篇5:弘一大师经典语录

1、自尊与自高不同自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弘一大师

2、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弘一大师

4、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弘一大师

5、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极之事愈宜缓。——弘一大师

6、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别录》

7、最后,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是《世说新语》里王孝伯跟他弟举的最佳古诗;我则想起杜甫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和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弘一大师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到中年,沉吟至此,便只能叹一句李煜的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了。

8、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0、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弘一大师

11、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弘一大师

12、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弘一大师

13、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弘一大师

14、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5、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弘一大师

16、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弘一大师

17、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持久。弘一大师

18、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9、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弘一大师

20、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弘一大师《寒笳集》

21、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弘一大师

22、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3、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4、何以止怨?曰不争。弘一大师

25、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弘一大师

26、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

27、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8、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弘一大师

2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0、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弘一大师

31、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弘一大师

32、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3、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弘一大师说佛

3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别录》

35、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6、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弘一大师

37、如果你想被别人爱,你首先必须使自己值得爱,不是一天,一个星期,而是永远。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8、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弘一大师

39、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持久。弘一大师

40、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弘一大师

41、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弘一大师

42、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43、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44、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45、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弘一大师

46、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弘一大师

47、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弘一大师

48、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弘一大师说佛

49、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弘一大师

50、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篇6: 弘一大师语录

1、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弘一大师

3、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4、自尊与自高不同自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弘一大师

5、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弘一大师

6、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持久。——弘一大师

7、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弘一大师说佛

8、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弘一大师

9、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弘一大师

10、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别录》

11、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弘一大师《寒笳集》

12、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弘一大师

13、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弘一大师

14、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5、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弘一大师

16、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7、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弘一大师

18、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9、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弘一大师

20、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弘一大师

21、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2、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弘一大师

23、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别录》

2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5、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6、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弘一大师

27、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弘一大师

28、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9、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弘一大师

30、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1、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弘一大师

32、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33、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

34、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5、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弘一大师

3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弘一大师

3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8、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持久。弘一大师

39、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弘一大师

40、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41、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弘一大师

42、何以止怨?曰不争。弘一大师

43、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弘一大师

44、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弘一大师

45、勇敢是与深思和决断为伍的。俞吾金《思考与超越》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弘一大师

46、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弘一大师

47、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弘一大师

48、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弘一大师

49、如果你想被别人爱,你首先必须使自己值得爱,不是一天,一个星期,而是永远。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50、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弘一大师说佛

篇7: 弘一大师语录

1、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极之事愈宜缓。——弘一大师

2、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弘一大师

5、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6、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8、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弘一大师

9、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弘一大师

10、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弘一大师

11、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弘一大师

12、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弘一大师说佛

13、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弘一大师

14、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弘一大师

15、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别录》

16、勇敢是与深思和决断为伍的。俞吾金《思考与超越》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弘一大师

17、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弘一大师

18、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9、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0、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弘一大师《寒笳集》

21、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弘一大师

22、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持久。——弘一大师

23、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弘一大师

24、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弘一大师说佛

25、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弘一大师

26、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弘一大师

27、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弘一大师

28、自尊与自高不同自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弘一大师

2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0、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1、何以息谤?曰无辩。弘一大师

32、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别录》

3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弘一大师

34、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弘一大师

35、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6、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弘一大师

37、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弘一大师

38、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39、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弘一大师

40、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篇8:知止

据说尊贵人家的宴请,干鲍的个人分量只得半只,燕窝也不会超过三汤匙。所以许多人参加越高端的聚会,越会暗自抱怨吃不饱,必定要在路边摊补充一碗打卤面。

知止,的确是一门学问。前段时间我跟同行讨论著书选题,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现在无论什么素材,如粤剧春秋、美食沉浮、音乐世家等等,无一例外都要与重大的人文背景相关,不牵扯到孙中山、辛亥革命、广州起义之类,便多少感觉这样的书写没有意义。有这样的纠结是很可以理解的,就连《舌尖上的中国2》也因为某些地方过于人文、置食物于不顾,而受到观众的批评。可见这种倾泻式的处处人文,总有一天会像“心灵鸡汤”一样,再鲜美也挡不住反胃。

登山者被反复问到为什么要登山,托词而答“山在那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只是单纯写景,但都被赋予了无限的人文内涵。

而所谓的人文精神,其实有时恰恰是一种不着一词的意会,是一种对内心的默默召唤。就像一朵玫瑰,我们很难完全区分它的形式和内容指向,因为它们完全融为一体了。一个工匠把手艺做到尽善尽美,其人其物本身就很人文,完全没有必要人为地拔高。所以“适度”是最高的褒奖,因为恰如其分让人觉得是这么回事,心悦诚服。而那些情真意切却离题万里的表白,就是过度的滥情,无论多么高妙,都变成了阻碍和负担。全身上下堆积名牌的暴发户为我们所不齿,但是过度人文的毛病几乎人人在所难免,一不留神就显得过于语重心长。

一部《红楼梦》,有人看到的是兴衰史,有人感慨的是情为何物,还有人记住的是《好了歌》,而对于“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句话,同样可以自成一盏灯。犹如足以淹没我们的养生大潮,不就是一个“少”字吗?少吃、少喝、少荒淫无度,自然就身心健康了。所谓“时代病”,也无非是我们拥堵的欲念无法实现而显露出的症状。这是一个高度膨胀的年代,包括我们的抱怨和谩骂都高度雷同,毫无节制的发泄或大打出手时有发生。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信息都一泻千里,让人有刹车失灵之感。所以我们要研究的不仅是出发、奋斗、成功、拥有,还有反思、内敛、节制和知止。

篇9:《知止》阅读答案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 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 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1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12.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13.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4.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篇10:《知止》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知止》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 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 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xK b1 . C om

⑤ 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2.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13.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14.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分)

篇11:《知止》阅读答案

11.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或:不能从社会上取得过多利益,应适可而止。)

1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

13.总结全文;再次阐述“知止”的含义,突出了中心论点强调自觉培养“知止”的精神。

14.观点明确, 能适当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篇12:《知止》阅读答案

12.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或:不能从社会上取得过多利益,应适可而止。)

13.举例论证(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正反论证)。通过列举王安石的反面例子和华盛顿的正面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人要“知止”这一观点。

14.总结全文;再次阐述“知止”的含义,突出了中心论点强调自觉培养“知止”的精神。

15.观点明确, 能适当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篇1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弘一大师著

戊寅三月讲于温陵大开元寺

自今日始,讲三日,先说此次讲经之方法。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讲非数日,一二月,至少须一年。今讲三日,岂能尽。仅说简略大意,及用通俗的浅显讲法。(无深文奥义,不释名相,一解大科。)

效果

一、令粗解法者及未学法者,皆稍得利益。

二、又对常人(已信佛法)仅谓心经为空者,加以纠正。

三、又对常人(未信佛法)谓佛法为消极者,加以辨正。

(先经题,后经文。)

经题

弘一法师语录

弘一法师的格言名句

高考作文训练的几点认识

给人生留白的散文

佛语禅心净化心灵经典语句

初中语文作文素材

名人名言关于淡泊

刘禹锡与佛教高僧

关于淡泊的励志名人名言

家乡的虎跑泉作文

弘一大师知止范文
《弘一大师知止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弘一大师知止范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林清玄作品《在夜景的航道》2022-10-22

关于道德品质的作文:智慧与道德2023-11-26

优秀议论文论据:节操2022-05-07

林清玄全部作品2022-05-06

佛教的经典对联摘抄2024-03-26

林清玄最有名的作品2022-04-28

什么是修养作文2023-08-11

道德与智慧作文2022-06-05

淡泊的经典名言2023-11-29

林清玄的作品内容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