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作品《在夜景的航道》

时间:2022-10-22 07:57: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林清玄作品《在夜景的航道》(精选9篇)由网友“公务员的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清玄作品《在夜景的航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清玄作品《在夜景的航道》

篇1:林清玄散文《在夜景的航道》

林清玄散文《在夜景的航道》

在阳明山泡完温泉下山,立刻进人那在假日永远如肠胃炎的仰德大道,随着车阵逸通前进。

朋友的孩子建议我们走“秘密通道”,可能比较不会塞车。

秘密通道是转出仰德大道,进人一条林间完全无灯的小路。当我们的车子绕着文化大学正要下山的时候,看到台北的万盏华灯亮灿灿的,蔚成一片灯海,宽阔、辉煌、温暖,令人的心里也好像被点灯,亮滋滋的。

我每天站在家里的'十五楼阳台看台北夜景,虽可以感觉夜景之美,却没想到台北的夜景美到这种境界。当场就建议朋友下车,专心的来看夜景。

站在临山的边缘看夜景,使人有张开双臂欢呼的冲动。我对朋友说,我曾经看过许多以夜景闻名的都市,像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罗马、香港等,“我们台北现在一点也不逊色呀”!

觉得台北的夜景美丽,除了真是美以外,也有一点感情与乡土的因素。你看,这是我们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城市呢!带孩子来看夜景也可以无愧了。

看到那些辉煌的灯火,想到一盏灯里面就有一户人家,就会感觉生命真的如是渺小,因于这种渺小,使我有一种谦卑之念;但也因为站在那渺小之外的山顶,使我生起一种豪情。这也是我喜欢看夜景的复杂情愫。

一起站在山顶看夜景的情侣,情不自禁的紧紧相拥,像要一起融化于夜色中。是呀,在那广邈的夜景里,在那无数的灯光里,与相约而再来的人相遇,是在邈绝无情的飘游里,多么稀有殊胜难得的因缘!正如两只萤火虫在夜色相会,互相点着灯笼。

于是,在微茫与冷凉的夜色里,以台北的夜景作证,紧紧相拥,渴望日后也可以在千盏万盏里,点亮自己的一盏灯火。

我们继续在无灯的森林小路穿行,心里一片光明,因为我们即使渺若萤火,也自有夜景的航道。

有航道的人,再渺小也不会迷途。

篇2:林清玄散文《在飞机的航道》

林清玄散文《在飞机的航道》

一位年轻人说要带我去看飞机。

“飞机有什么好看呢?”我说。

他说:“去了就知道。”

我坐上他的机车后座,在台北的大街小巷穿行,好不容易来到“看飞机的地点”。

虽然是黄昏了,草地上却有许多青年聚集在一起,远方火红的落日在都市的滚滚红尘衬托下,显得极为艳丽。

一架庞大的飞机从东南的方向,逆着太阳呼啸而来,等待着的年轻人全站直身子,两臂伸直,高呼狂叫起来。

啸声震大的飞机低头俯冲,一阵狂风袭卷,使须发衣袖都飞荡起来,耳朵里嗡嗡作响,在尚未回过神的时候,飞机已经在松山机场降落。

我站在飞机航道上,回想着几秒钟前那惊心动魄的'经验,身体里的细胞仿佛还随着飞机的喷射在震颤着,另一架波音737又从远方呼啸而来了……

载我来的青年,打开一罐啤酒,咕噜咕噜的灌进肚子里,说:“很过瘾吧!”

这个心脏纯净、充满热力的青年,和我年轻时代一样,已经连着三次联考落榜,正在等待兵役的通知。每天黄昏时分把摩托车飘到最高速,到这飞机最近的航道,看飞机凌空降落。

他说:“这城市里有许多心情郁卒的人,天天来这里看飞机,就好像患了某种毒痛一样。”他正在说的时候,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芒沉人红尘,一架有四个强灯的飞机降落,在灰暗的天空射出四道强光。

青年把自己挺成树一样,怪声一口,回过头来再次对我说:“真的很过瘾吧!”

“是呀!”我抬头看着飞机远去的尾灯,觉得如此迫近的飞行,确是震撼人心的。

“我每次心情不好,来看了飞机就会好过一点。站在飞机航道的我们是多么渺小,小得像一株草,那么人生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考试的好坏又有什么好计较呢?”

一直到天色完全沉黑了,虽然飞机依然从远方来,我们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狂风飞扬的跑道。

我坐在机车后座,随青年奔驰在霓虹闪耀的城市,想着这段话:“我们是多么渺小,小得像一株草,人生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篇3:林清玄散文《在天地的航道》

林清玄散文《在天地的航道》

妈妈住在台北的时候,隔两天就会打电话回家,除了询问平安,就是吩咐大哥大嫂关于拜拜的事。

拜拜的事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除了早晚都要拜菩萨、神明,祖先之外,每隔几天总会有神明的生日、菩萨的诞辰、祖先的忌日,以及庙会、节庆等等。这些日子我们总是记不清,对妈妈可是历历如绘的。

每次看着妈妈讲电话,我就会想起在我小的时候,每隔几天总要随父母拜拜,拜拜当然是很好的'事,因为总会吃到平常不能吃的好菜,家里的气氛也就会显得虔诚和热烈了。

可是,为什么要拜那么多呢?我时常问。

爸爸妈妈回答我:“拜拜是为了感谢,谢天谢地谢神明,感谢他们让我们的作物丰收,可以过好日子。拜拜也是为了祈求,因为我们人的力量太渺小,连自己的平安健康也不能作主,祈求神明菩萨保庇我们,可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作为农人的爸爸妈妈,他们最能感受到人是如此渺小,在台风时,眼看农作折落、遍地狼藉;在苦旱时,眼看植物枯死、土地龟裂;在病虫害来袭时,眼看辛苦耕耘的作物枯黄凋谢、血本无归。

所以,让我们虔诚合掌、燃香祈祷,顺境时谢天谢土,逆境时祈佛求神,那是因为深知人的渺小。

我从很小很小拜神祭祖时就有极谦卑虔诚的心,那是因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并且也就深知那些自以为伟大而骄傲的人,只是无知和自我膨胀作祟,其实他们消逝于世间也只是一道烟尘!

现在我四十几岁了,依然渺小,依然祈祷求神拜菩萨、谢天谢地谢祖先。我的心中,还来不及生起一丝骄傲与傲慢,那是由于我已走过人生的许多渺小之旅。

篇4:林清玄作品节选

住在维琴尼亚州的美国朋友,是一位电力工程师,有一天他告诉我一个故事。

他被通知到维琴尼亚山上的电塔修理电力障碍,于是清晨就出发了。电塔在很远的山上,开车八小时才抵达那座山,在山里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那座电塔,天色逐渐暗下来,终至完全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山上既没有人家,也没有灯火,他心里愈来愈着急,想着:不要急着找电塔,应该先找到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一切等天亮再说。

正这样想的时候,趁着月光,竟看见远处的山顶上有一个高的十字架,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他欣喜若狂,立刻驱车往十字架的方向开去,靠近了,才发现是一座在荒山的教堂,里面并无灯光,门也是锁着的。无法进入教堂借宿,朋友把车停在教堂旁边,安心地睡着了。“因为心里觉得上帝就在身边,那一夜睡得好极了。”

在鸟叫声中醒来的朋友,探头一看,才发现不得了,原来他的车子停在一片公墓的中间,四周全是坟墓,坟墓上都是十字架。

朋友说:“还好当时只看到教堂,如果看到一片坟墓,可能就不能安心睡眠了。”接着,朋友感慨地说:“所以,一个人如果要心安,一定要常常往高的地方、光明的所在看;假如一直看着黑暗或低下的地方,心就不能安了。”

这个故事非常好,使我想到,教堂与坟墓都有十字架,而且,许多教堂都盖在坟墓旁边;照耀着教堂的月光,也同样照在坟墓上。这个世界是如实地显露着平等,没有分别的真相,只是人心的向往,使世界也不同了。

一个想要安心生活的人,当然要有一些光明的希望、崇高的探索、境界的追求,只要保持拥有这种态度,即使处在障碍中也能坦然无惧,就好像站在坟墓里,也能看见教堂一样。

(选自《读者》)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沉的哲理散文。文中,作者的一位美国电力工程师朋友,为排除电塔故障,一天夜晚,在教堂旁边的公墓中间,睡了一宿安稳觉。简单的故事中包含着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一个人的畏惧心理其实来源于自身,他所看到的事物的美丑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只要他心中有一个光明的希望,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坦然无惧。文尾,作者将这一朴素的道理上升到关照社会和人生的理性高度,向我们揭示了文章的深邃意旨:一个人,要有所追求,要有生活的目标,还要有一种矢志进取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决心;有了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就会从容面对一切人生的困厄和挫折。

篇5:林清玄作品节选

走过一家羊肉炉店的门口,突然有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热情地叫住我。

回头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打了招呼之后,正要继续往前走。

没想到中年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说:“林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了。”

我尴尬地说:“很对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中年人说起二十年前我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我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跑社会新闻。有一天,到固定跑线的分局去,他们正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也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了。我听完警察的叙述,不禁对那小偷生出一点敬意,因为在这混乱的社会,像他这么细腻专业的小偷也是很罕见的。

当时,那小偷还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

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我的风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

二十年前,我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集。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从时光里跌回来,那个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炉老板。

他很诚挚地对我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在监狱蹲了几年,出来开了羊肉炉的小店,现在已经有几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来,我请客吃羊肉呀!”

我们在人群熙攘的街头握手道别,连我自己都感动了起来,没想到二十年前无心写的一篇报道,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这使我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正如一个小偷偷东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与风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对稿纸怎么能不庄严谨慎呢?

现在由我来为这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写一个结局:“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林清玄文章赏析

2.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读后感3篇

3.林清玄《雪中芭蕉》阅读题及答案

4.林清玄《秋天的心》阅读答案

5.林清玄故事之婚变

6.林清玄爱情散文精选

7.林清玄的散文精选

8.林清玄:过眼的繁华

9.林清玄的优美诗句

10.林清玄《玫瑰往事》原文赏读

篇6:林清玄作品

林清玄作品分享

纯善的心

我每一次去买花,并不会先看花,而是先看卖花的人,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把自己打扮得与花相衬,是不应该来卖花的。

惟有像花的人,才有资格卖花。

像花的人指的不是美丽的少女,而是有活力,有风采的人。所以,每次我看到俗人卖花,一脸的庸俗或势利,就会感到同情,想到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福报,就是卖花、卖伞和卖香。那是因为这三种行业是纯善的行业,对众生只有利益,没有伤害,可以一直和人结善缘。

可叹的是,有的人是以痛苦埋怨的心在经营这纯善的行业。

我经常去买花的花店,卖花的是一位中年妇人,永远笑着,很有活力;永远穿着干净而朴素,却很有风采。

当我对她说起民间的说法,赞美她说:“老板娘一定是前世修来的福报,才能经营这纯善的行业呀!” 她笑得很灿烂,就像一朵花,不疾不徐地说:“其实,只要有纯善的心,和人结善缘,所有的行业都是前世修来的。”

素质(节选)

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丽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当然,我们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这缺憾的哲学其实简单:连最名贵的兰花,恐怕都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泪哩!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少能欣赏素朴的事物,却喜欢耀目的风华;但到了中年则愈来愈喜欢那些真实平凡的素质。例如选用一张桌子,青年多会注意到它的颜色与造型之美,中年人就比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乌心石的材质,至于外形与色彩就在其次了。

我时常有一种新的感怀,就是和一个人面对面说了许多话,仿佛一句话也没说;可是和另一个人面对面坐着,什么话也没说,就仿佛说了很多。人到了某一个年纪、某一个阶段,就能穿破语言、表情、动作,直接以心来相印了,也就是用素朴面对着素朴。

古印度人说,人应该把中年以后的岁月全部用来自觉和思索,以便找寻自我最深处的芳香。我们可能做不到那样,不过,假如一个人到了中年,还不能从心灵自然地散出芬芳,那就像白色的玉兰或含笑,竟然没有任何香气一样的可悲了。

总也不老(节选)

眼泪总也不老,不管是几岁,面对生离死别,它晶莹的就像最初的那一滴泪。

烦恼总也不老,那些期待老了会有智慧克制烦恼的人,最后才知道,烦恼只会随岁月增长,而非衰落。

爱情总也不老,以为爱情只是青春期的花朵,最后才知道,终身为爱所困扰。

痛苦总也不老,以为痛苦会随岁月消逝的人,如果不是太天真,就是太健忘,或者是痛苦的还不够深刻。

记忆总也不老。许多在青春期忘记的童年往事,中年之后。却一件一件,历历如绘。

时间总也不老,时间似乎永远在归零,每六十秒归零,每六十分归零,每二十四小时归零,没三十天归零,每三百六十五天归零,每一世纪归零……我们每一天都在零中老去。

心总也不老,八岁时站在河边的心,与八十岁时站在河边的心,是同一颗心,但如果八十岁的自己遇到的自己,却不会相识。

许多东西不老,但人却会老,只是人生的悲哀,想到我写的这篇短文,在人间的岁月会比我的肉身更长久,我的眼泪就像最初的泪一样,流了下来。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地望着我。

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再从深一点的观点来思考,这世间有许多的“怨憎会”,在相聚时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没有离别这件好事,他们不是要永受折磨,永远沉沦于恨海之中吗?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表达弘一大师的道风,夏丏尊因为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在李叔同时代,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故有此问。弘一大师则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咸的,咸有咸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对年轻人说:“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就像我昨天在一个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 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月到天心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定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头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到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至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些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

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一生一会

我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非常珍惜。因为一生里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一生只有这一次聚会,使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会沉入一种疼惜与深刻,不至于错失那最美好的因缘。

生命虽然无常,但并不至于太短暂。与好朋友也可能会常常对坐喝茶,但是每一次喝茶都是仅有的一次,每一次相会都和过去、未来的任何一次不同。

“有时,人的一生只为了某一个特别的相会。”这是我喜欢写了送给朋友的句子。

与喜欢的人相会,总是这样短暂,可是为了这样短暂的相会,我们已经走过人生的漫漫长途,遭受过数水清的雪雨风霜。好不容易,熬到在这样的寒夜里,和知心的朋友深情相会。仔细思索起来,从前走过的那些路途,不都是为了这短短的相会做准备吗?

这深情的一会,是从前几十年的总成。这相会的一笑,是从前一切悲心的大草原上开出的最美的花。这至深的无言,是从前有意义或无意义的语言之河累积成的一朵洁白的浪花。这眼前的一杯茶,请品尝,因为天地化育的茶树,就是为这一杯而孕生的呀!

我常常在和女朋友喝茶的时候,心里太有了无边的想象,然后我总是试图把朋友的面容一一收入我记忆的宝盒,希望把他们的言语、眼神、微笑全部典藏起来,生怕在曲终人散之后,再也不会有相同的一会。

“一生一会”的说法是有点幽凄的,然而在幽凄中有深沉的美,使我们对每一杯茶、每一个朋友,都愿意以美与爱来相托付、相赠与、相珍惜。不只喝茶“一生一会”的事,在广大的时空中,在不可思议的因缘里,与有缘的人相会,都是一生一会的。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纵使会者必离,当门相送,也可以稍减遗憾了。

欢乐悲歌

带孩子从八里坐渡轮到淡水去看夕阳。

八里的码头在午后显得十分冷清,虽然与淡水只是一水之隔,却阻断了人潮,使得码头上的污染没有淡水严重,沿海的水仍然清澈可见到海中的游鱼。一旦轮渡往淡水,开过海口的中线,到处漂浮着垃圾,海面上飘来阵阵恶臭。

到了淡水,海岸上的人潮比拍岸的浪潮还多,卖铁蛋、煮螃蟹、烤乌贼、打香肠、卖弹珠汽水的小贩沿着海岸,布满整个码头,人烟与油烟交织,甚至使人看不清楚观音山的棱线。

许多父母带着小孩,边吃香肠边钓鱼,我们走过去,看到塑胶桶子里的鱼最大的只有食指大小,一些已在桶中奄奄一息,更多的则翻起惨白的肚子。

“钓这些鱼做什么?要吃吗?”我问其中一位大人。

“这么小的鱼怎么吃?”他翻了一下眼睛说。

“那,钓它做什么?”

“钓着好玩呀!”

“这有什么好玩呢?”我说。那人面露愠色,说:“你做你的事,管别人干什么呢?”

我只好带孩子往海岸的另一头走去,这时我看见一群儿童在拿网捞鱼,有几位把捞上的鱼放在汽水杯里,大部分的儿童则是把鱼捞起倒在防波的水泥地上,任其挣扎跳跃而死。

有一位比较大的儿童,把鱼倒在水泥地,然后举脚,一一把它们踩碎,尸身黏糊糊的贴在地上。

“你在做什么?”我生气的说。

“我在处决它们!”那孩子高兴的抬起头来,看到我的表情,使他也吃了一惊。

“你怎么可以这样残忍,万一你也这样被处决呢?”我激动的说。

那孩子于是往岸上跑去,其他的孩子也跟着跑走了,在他们远去的背影,我看见他们的制服上绣着“文化国小”的字样。原来他们是淡水文化国小的学生,而文化国小是在古色古香的“真理街”上。

真理街上的文化国小学生为了好玩,无缘无故处决了与他们一样天真无知的小鱼,想起来就令人心碎。

我带着孩子沿海抢救那些劫后余生的小鱼,看到许多已经成为肉泥,许多则成鱼干,一些刚捞起来的则在翻跳喘息,我们小心的拾起,把它们放回海里,一边做一边使我想到这样的抢救是多么渺茫无望。因为我知道等我离开的时候,那些残暴的孩子还会回来,他们是海岸的居民,海岸是永无宁日的。

我想到丰子恺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顽童一脚踏死数百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者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这种悲怀不是杞人忧天,因为人的习气虽然有很多是从前带来的,但今生的熏习,也足以使一个善良的孩子成为一位凶残的成人呀!

就像古代的法庭中都设有“庭丁”,庭丁一向是选择好人家的孩子,也就是“身家清白”的人担任,专门做鞭笞刑求犯人的工作。这些人一开始听到犯人惨号,没有不惊伤惨戚的,但打的人多了,鞭人如击土石,一点也没有悲悯之心。到后来或谈笑刑求,或心中充满恨意,或小罪给予大刑。到最后,就杀人如割草了。净土宗的祖师莲池大师说到常怀悲悯心,可以使我们免于习气熏染的堕落,他说:“一芒触而肤栗,片发拔而色变,已之身人之身疾痛疴痒宁有一乎?”

我们只要想到一枝芒刺触到皮肤都会使我们颤抖,一根头发被拔都会痛得变色,再想到别人所受的痛苦有什么不同呢?众生与我们一样,同有母子、同有血气、同有知觉,它们会觉痛、觉痒、觉生、觉死,我们有什么权利为了“好?就处决众生,就使众生挣扎、悲哀、恐怖的死去呢?

有没有人愿意想一想,我们因为无知的好玩,自以为欢乐,却造成众生的悲歌呢?

沿着海岸步行,我告诉孩子应如何疼惜与我们居住于同一个地球的众生,走远了,偶尔回头,看见刚刚跑走的真理街文化国小的孩子又回到海边,握着红红绿绿的网子,使我的心又为之刺痛起来。

”爸爸,他们怎么不知道鱼也会痛呢?“我的孩子问说。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而默然了。

记得有一位住在花莲的朋友曾告诉我,他在海边散步时也常看到无辜被”处死“的小鱼,但那不是儿童,而是捞鳗苗或虱目鱼苗的成人,捞网起来发现不是自己要的鱼苗,就随意倒在海边任其挣扎暴晒至死,朋友这样悲伤的问:

”为什么?为什么不能轻移几步,把它们重新放回海上呢?“

可见,不论是大人或小孩,不论在城市或乡村,有许多人因为无知的轻忽制造着无数众生的痛苦以及自己的恶业,大人的习染已深,我执难改,这是无可如何的事,可是,我们应该如何来启发孩子的悲怀,使他们不致因为无知而堕落呢?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由于悲怀的失去,我们在乡村的孩子失去了纯朴,日愈鄙俗;城市的孩子则失去同情,日渐奸巧。在茫茫的世界,我们的社会将要走去哪里呢?

”人是大自然的癌细胞,走到哪里,死亡就到哪里。“我心里浮起这样的声音。

原来是要带孩子来看夕阳的,但在太阳还没有下山前,我们就离开淡水了,坐渡轮再返回八里去,在八里码头,不知何时冒出一个小贩,拉住我,要我买他的”孔雀贝“,一斤十元,十一斤一百元。

我看着那些长得像孔雀尾羽的美丽蛤类,不禁感叹:”人不吃这些东西,难道就活不下去了吗?“

我牵着孩子,沉重的走过码头小巷,虽无心于夕阳,却感觉夕阳在心头缓缓沉落。

人如果不能无私的、感同身受的知觉到众生的乐,那么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不过是虚空飘过的风,不能落实到生活,不能有益于生命呀!

文明是因智慧而创发,但文化则是建立于人文的悲悯。

菩提道是以空性为究竟,但真理则以众生的平等与尊重起步。

文化国小在真理街上。

文化大国则在夕阳里,一点一点的失去光芒,在山背间沉落下去!

篇7:林清玄作品

林清玄作品

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 《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萝蜜》等等。

1.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2.他的《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

3.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前不久出版《清音五弦》。林清玄最新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玄想》、《清欢》、《林泉》、《马尾》、《林寺》

篇8:林清玄主要作品

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起来听……

这是个极度浪漫的传说,想是多情的南方人编出来的。可是,我们假设说话结冰是真有其事,做起来也是颇有困难的,试想:回家烤雪煮雪的时候要用什么火呢?因为人的言谈是有情绪的,煮得太慢或太快都不足以表达说话时的情绪。

分别心

我们凡夫对世间万象总会生起分别的执着,对现前的事物产生是非、善恶、人我、大小、美丑、好坏等种种的差别观感,这种取舍分别的心正是障碍佛道修行的妄想情执,这种心也称为“执着心”、“涉境心”。

依照《摄大乘论》的说法,凡夫所起的分别,是由迷妄所产生的,与真如的`理不相契合,如果要得到“真如的心”,就必须舍离凡夫的分别智,依无分别智才行。菩萨在初地入见道的时候,缘一切法的真如,超越“能知”与“所知”的对立,才可能获得平等的无分别智,所以才说:“大道无难,唯嫌拣择。”

“分别心”的对待是“平常心”,平常心不是没有是非、善恶、人我、大小、美丑、好坏的智觉,而是以心为主体,不被是非、善恶、人我、大小、美丑、好坏所转动、所污染。

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马祖道一和南泉普愿禅师的话——“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

篇9:林清玄作品

林清玄作品

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 《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萝蜜》等等。

1.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2.他的《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

3.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前不久出版《清音五弦》。林清玄最新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玄想》、《清欢》、《林泉》、《马尾》、《林寺》

林清玄《玫瑰海岸》简介

为什么梵·高最著名的作品是《向日葵》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励志故事:梦想也有价值

《阅读是一种孤独》读后感的作文字

欧阳修古诗《晚泊岳阳》

经典上海风光导游词范本

敬佩的作文

描写月光好段

高考作文题预测:上帝的门与窗

林清玄作品《在夜景的航道》
《林清玄作品《在夜景的航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林清玄作品《在夜景的航道》(精选9篇)】相关文章:

美丽的维多利亚港作文2022-12-08

敬佩的同桌的作文2023-03-18

梦想铸就成功的励志故事2022-11-03

妥协是一种艺术阅读题答案2024-02-25

林清玄散文《夜观流星》2023-05-26

全国乙卷高考作文:人生要有追求2023-01-02

杭州西溪湿地水体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及对策2023-08-18

我爱阳光作文800字2022-05-02

优秀文章赏析2022-05-21

我爱阳光800字作文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