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点梳理((推荐5篇))由网友“alolo”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小学语文知识点梳理,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小学语文知识点梳理
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如:鼎dǐn,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如查“乙”,在“难检字索引”中查(1)画。
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词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形容好的,如“顽强”; 贬义词:形容不好的,如“顽固”; 中性词:形容不好不坏,如“环视”“桌子”。
篇2:小学语文知识点梳理
【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教学时不要仅从理性关系上让学生分辨,甚至记忆,而应着重通过具体的句例让学生读懂它们在句子中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作用。
篇3:小学语文知识点大梳理
(一)第一单元
1、 多音字
(1) 假:假装、假日
(2) 好:问好、好奇
(3) 发:发现、白发
(4) 晃:晃眼、摇晃
(5) 朝:朝向、朝霞
2、 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 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 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 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 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二)第二单元
1、 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 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 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注意不同方式里,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方法)
2、 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
3、 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
4、 写人记事作文训练
(通过事情反映人物性格)
5、 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简单分析人物性格
(三)第三单元
1、 古诗积累与翻译
(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古诗理解
《夜书所见》
(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时节?
① 梧叶、江、篱落
② 秋叶
(2)诗中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静寂、凄冷
② 思乡之情;客居、漂泊、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恋、怀想
(3)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④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⑤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⑥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⑦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4)举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和诗篇
3、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
(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
(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
(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4、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依据课文里的描写或叙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断出陌生字词句的含义。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依据第二段的描写,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6、 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
(1) 阅读
如《秋天的雨》一文,把握课文里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2) 写作
多角度、多方面描写,如描写四季
7、 修辞方法——比拟
(1) 概念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 作用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3) 举例
①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
②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
(四)第四单元
1、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找出各自相关的字句,体会其用法的好处
例:《花钟》一文中描写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昙花的字句
2、写作
(1)以生活里自己的感想、启发、收获为素材写作,做到情理明了通达
(2)观察生活里的事物,用日记形式或作文记录下来,做到细致、全面,文笔通畅
3、积累谚语——农谚
(五)第五单元
1、文学常识
(1)老子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2)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3)神话
①概念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③ 中国传统神话举例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
(4) 春联
① 概念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② 概念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③ 名联举例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5) 名句
①温故而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口语交际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例如:用自己的话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说说自己家乡的古建筑
3、四字词语积累
(1)“AB_”式(A与B为反义词)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2)“XAXB”式(A与B为反义词)
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3) “AXBX”式(A与B为反义词)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
4、写作
收集资料,用文字介绍某一件物件,或某一处风景
(六)第六单元
1、词语积累
(1)“AABB”式
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2)“又A又B”式
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3)“不A不B”式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2、句子积累
(1)谚语——祖国风光
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②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④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⑤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诗句——自然风景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⑥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3、 修辞——夸张
(1) 概念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2) 作用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①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②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4、 理清文中结构层次,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中心段
5、 体会某些字词句使用的好处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抽出”一词使用的好处
6、 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7、 作文:写家乡的或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七)第七单元
1、用不同的例子说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科利亚的木匣》里,理解“果然”的意思
(2)《陶罐和铁罐》里,理解“奚落”的意思
3、了解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4、积累童话故事和成语故事;试着编童话
5、 反义词
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6、名句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八)第八单元
1、词句积累
(1)三字句“ABB式”
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
(2)四字词语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3)《三字经》三字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猜字谜
3、作文:写人、记事、写景,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小学语文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篇4:小学语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知识点
1、 四大古典名著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2、 匹诺曹是世界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
3、 倒挂起来睡觉的动物是 蝙蝠 ,合不拢眼睛睡觉的是 鱼 。 4、 填反义词:
A、聪明一世,(糊涂)一时。B、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奖赏不论冤仇,(惩罚)不论骨肉。
5、历史人物与哪个成语有关:
孙膑—(围魏救赵) 蔺相如—(完璧归赵) 曹操—(望梅止渴) 苻坚—(草木皆兵)
5、 中国有和“四”不解之缘,你了解以下这些“四”吗?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3)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
(4)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5)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6)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古诗词中诗人总喜欢题花吟月,使诗词或香艳醉人,或清新脱俗,你知道含有下列事物的诗句吗? 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杏花: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积累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长期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壮大、充实。
这种积累应该从小学阶段做起,小学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不断积累与练习。首先体现在生词和语句方面,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每篇课文的生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成语、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等,学生要理解其意思,在行文、造句、写作方面灵活运用,文中的优美段落,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运用的是明喻还是暗喻?语句用词上有何特点等,这些都是学生要掌握的。有些语句和词语写法新颖,或者是当下难以消化的,这时就需要一个摘抄本,将它们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温故知新。其次,小学阶段还会简单涉及部分标点符号的作用,比如破折号、双引号等。老师要对讲到的课文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做记录,课后自己整理总结,得出规律与结论,为以后的学习扫清“拦路虎”。再次,积累法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积累,课外的阅读也是必需的。新课标要求学生多方面、多元化学习。知识就是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学习技巧
要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己先自学教材,这是听好课的前提。在这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大致按如下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框架。
要达到这一目的,并非一定要对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细读,只需浏览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这样,学生在几分钟内就可将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联系旧知,质疑设问。
知识是一个系统。新旧知识间总是有联系的。因而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应将相关联的旧知识进行联想、回忆。对新知识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要大胆地质疑,提出问题。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得长进”。对提出的问题,可用铅笔写在相关的教材空白处,以便进一步学习
第三、查阅资料,思考讨论。
发现问题后应积极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前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解决问题的方法。字典是工具书的一种,是学生学习上不开口的“老师”。查阅工具书能解决预习时遇到的字词读音及意义上的问题。网络知识更是丰富多彩通过查阅书籍及网页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当学生遇到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课前交流讨论的方法。此时讨论的对象是很广的,亲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学可以、老师也可以……只要确定对方对此也感兴趣就行。如讨论后仍有疑问就做好记录,以便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解。若是课堂上还未解决这一疑点时,下课及时询问教师。
篇5: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太阳》知识点
反义词:
密切——疏远 吸收——释放
上升——下降 飘浮——沉没
光明——黑暗 温暖——寒冷
近义词:
治疗——医治 密切——亲密
繁殖——繁衍 吸收——吸取
词语搭配:
(吸收)热量 (治疗)疾病
(密切)的关系 (美丽可爱)的世界
词语扩展:
“越~越~”式:
越聚越多 越走越远 越陷越深
越多越好 越做越大 越挫越勇 越长越高
课内问题: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答:(1)距离远;(2)体积大;(3)温度高
2、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答: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就没有动植物。
(2)没有太阳,我们就没有吃的穿的,也没有煤炭。
(3)云、雨、雪、风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4)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3、课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主要采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作比较、列数字: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打比方: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举例子、列数字“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用:
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从而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小岛》知识点
多音字:
哼:hèng哼,我不信 hēng哼唧 哼哧
难:nán困难 nàn灾难
词语解释:
礁石:河流、海洋中距水面很近的岩石。
暗堡:隐蔽的碉堡。
纳闷:疑惑不解。造句:一时猜不出来这事是谁做的,他心里有些纳闷。
沉吟:①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②(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造句:他的行动非常敏捷,不一会儿就准备就绪。
反义词:
凉快——暖和 怀疑——相信
敏捷——笨拙 拘束——自由
近义词:
凉快——凉爽 启示——启发
敏捷——灵敏 拘束——拘谨
纳闷——疑惑 后悔——悔恨
吃惊——惊讶 情愿——甘愿
遮挡——遮掩 推广——普及
课内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见闻为线索,记叙了战士们在小岛上种出一大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的事。
2、这个小岛有什么特点?
答:这个小岛的环境很艰苦。(1)小。“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2)环境非常恶劣。“树少,草少,土也很少”。(3)很热。“最凉快”的时候,是“二三十摄氏度”。
3、为什么战士们要在小岛上种菜昵?
答:(1)上岛后没有蔬菜吃,有的战士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
(2)蔬菜运输困难,运往岛上的途中就要烂掉一大半。
4、战士们是怎样在小岛上种菜的?
答:(1)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2)菜种是战士们从老家带来的。(3)为了防晒和防盐,战士们用油布棚将菜地遮挡起来,并把菜地放在了小岛的南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毁:毁灭 毁坏 销毁 坠毁 烧毁 诋毁
估:估计 估测 低估 估算 估量 评估
拱:拱卫 拱桥 拱门 拱手 众星拱月
辉:光辉 辉映 星月交辉 金碧辉煌
煌:辉煌
殿:宫殿 殿堂 大殿 桂殿兰宫
陵:丘陵 陵墓 陵园 陵寝 中山陵
览:阅览 游览 浏览 展览 博览群书
境:环境 境界 国境 边境 身临其境
宏:宏伟 宏大 宏观 大展宏图 宽宏大量
唐:唐朝 唐装 荒唐 唐突 颓唐不安
闯:闯进 闯练 闯祸 闯荡 闯关东 闯江湖
统:统一 统领 统率 统治 传统 血统
销:销毁 报销 销售 花销 销声匿迹
奉:奉命 奉献 信奉 奉行 奉公守法
二、多音字:
量:liáng称量 liàng量体裁衣
还:hái还有 huán归还
三、形近字:
拱(拱手) 供(提供)
境(环境) 镜(镜子)
销(报销) 消(消失)

【小学语文知识点梳理(推荐5篇)】相关文章:
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2023-10-0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内容梳理2024-03-02
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复习计划2023-09-01
初中寒假学习计划表2022-05-08
小学复习计划表格式2024-02-06
四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梳理2022-09-06
小学二年级语文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2022-07-17
小学语文期末复习计划有哪些2023-10-17
「上好复习课」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期末复习教案2022-11-24
小学一年级语文复习计划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