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实验方法,七种主要方法(锦集6篇)由网友“不饿”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高考物理实验方法,七种主要方法,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高考物理实验方法,七种主要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七种主要方法
1、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态参量不变,寻找另外两个参量的关系,最后再进行统一。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2、等效替代法
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
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来模拟电场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3、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可测30-50个全振动的时间;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分析等。
4、留迹法
有些物理过程是瞬息即逝的,我们需要将其记录下来研究,如同摄像机一样拍摄下来分析。
如用沙摆描绘单摆的振动曲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位置;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的小球位置;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的波形等。
5、外推法
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观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
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I=0(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电动势)和短路(U=0)时的电流强度,通过一系列U、I对应值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
6、近似法
在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体运动中,影响物理量的因素较多,有时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识的设计实验条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用近似量当成真实量进行测量。
7、放大法
对于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考物理实验题提分技巧
提分技巧一 明确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
在新课程高考形式下,不能认为一个实验只不过是读数或实验原理的理解或实验的操作,更不能认为就是数据的处理与结果分析,而应该认识到一个实验是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构的分析三个有机体的合成.这三大部分便构成了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主干知识向来是高考大舞台中的重要角色,一直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对于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要有明确的认识:
1.基本仪器的使用
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实验考查的基础内容,无论是实验的设计还是实验结果的分析,往往都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所以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读数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断出现,长度和各电学参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考查的热点,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基本实验仪器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秒表、电压表、电流表、多用电表以及传感器等.
2.实验的设计
近几年来,高考物理实验的考查已经由原来单一的、基本的形式向综合的、高层的方向发展,表现之一是加强了对同学们动手能力的考查.试题往往从实验原理、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步骤和现象的观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查,表现在设计型实验题频频出现,设计型实验题一般是以规定的实验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制出来的.这些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构的分析
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一个主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试题往往要求同学们通过研究题给电路、图表和数据,运用物理知识和数据推出正确结果,并能就实验装置、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慢慢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提分技巧二 把握好处理实验数据的两把利剑
1.列表法:把被测物理量分类列表表示出来.表中对各物理量的排列习惯上是先记录原始数据,后计算结果.列表法可大体反映某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常用作其他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
2.图像法:把实验测得的量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用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像.若是反比关系一般改画成正比图线,同时注意图像斜率、图像在坐标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值得提醒的是,创新实验的落脚点几乎都是图像,故备考时一定要将图像法处理数据作为重中之重
.提分技巧三 要善于提取一个实验的精髓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同样对于一个实验,复习时必须抓住其精髓部分,然后以该实验的精髓部分为核心进行拓展,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同学学习实验一直很努力,也在不断地做练习题,可是同一个实验,换一种考查方式就不会了,更不要说触类旁通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创新实验发现:实验题一年比一年“新”,年年都在“变”,但是这种“变”只不过是实验命题的形式在变,所谓的“新”,只不过是实验的环境新了,知识点是不会新的,更不会变的,所以复习一个实验我们要抓住其精髓部分.
提分技巧四 如何与命题专家想到一块儿
高考物理实验是“年年有花开,年年花不同”,这说明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命题专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下一次命题该如何出题呢?”因此我们在备考的同时也应该跟着命题人一块儿想,那么如何做才能使我们与命题专家想到一块儿呢?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按以下方案去做,那就是:
1.稳端“碗里”的——弄透教材中的基础实验
其含义是:熟悉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基本器材、实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要熟悉每一个实验的“源”与“理”.
近年来高考实验题已由侧重于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等最基础的实验能力,向着侧重于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更高层次的能力转变,要求考生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选择合适的仪器,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去解决新的实验问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几乎都是教材中内容的改编、重组,教材实验的延伸,或者是教材实验的重新设计,通过这样做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可见教材中的实验永远是高考创新实验的命题根源,如果将高考创新实验比作“天空中的风筝”,那么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就是“风筝的线”.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实验备考中要紧扣教材中的实验,弄清楚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不要将理解实验变成“背”实验,更不要对原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只是“纸上谈兵”,否则高考实验稍作一些变形,我们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只有将课本上的实验复习好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盯住“盘里” 的——分析透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记录
其含义是:在复习完一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查阅该实验在近几年高考中命题的情况,根据命题中“稳中求变”的特点,命题人在下一次对该实验进行考查时是不可能有很大变动的.很多考生在实验复习中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却很少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查阅《考试大纲》中的实验在历年高考中曾经考查过的方式.在查阅的时候我们要做好以下规律的总结:
(1)归纳出近几年实验试题的命题规律①题型特点
规律一:“一小题”.该小题命题立足教材,侧重考查完成实验的能力.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含读数)、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步骤的编排、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
规律二:“一大题”.该大题命题立足迁移,侧重考查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突出实验原理的迁移、测量方法的迁移、数据处理方法的迁移(图像法和平均值法)等.
规律三:“大题新”. “新”可以更加有效地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分度也很明显.其实这类题依然是以实验基础为依据,只不过在新的背景、新的命题方式下进行考查,说到底物理实验的考查是对思维的一种检验,因此在复习时要努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做才能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题.
②难点设置
实验的难点设置主要有:a.器材的选取和电路的选择;b.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实验方案的设计;c.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查看某一实验的历年高考记录
在查看近几年的高考实验时还要注意总结同一实验在近几年的命题规律,找出同一实验在不同时间命题的共同规律、不同规律,然后作出一些新的动态分析.如对于纸带问题,通过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我们发现关于纸带问题中的“黄金命题热点”有:①纸带上某点瞬时速度的计算;②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③加速度的计算;④纸带上两计数点之间距离的测量.其中涉及的方法主要有“逐差法”和利用v-t图像求加速度法.
以上规律的总结,能使我们对实验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确定自己的复习方向,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3.想到“锅里” 的——猜想命题专家下一次可能的考查方式
其含义是:新课程高考的命题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度,当然实验的命题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命题专家会不断地思考对于某一个实验在下一届的高考中该如何去命题,因此作为一个高考备考的考生,最重要的一步是当你看到某一个实验的时候,要想想本实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下一次可能会怎样出题?一个优秀的考生不在于他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他悟出了多少题以及对于一个实验可以采用多少种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悟才能与命题专家想到一起呢?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的分析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
(1)当见到一个实验图像或处理方法后,要试着想想还有哪些可用于处理本实验的图像或方法.
(2)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实验方案、物理量的测量.
在实验的复习中,当遇到一个实验时我们尽量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实验方案、物理量的测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分析那些“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高考创新
篇2: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题型及解决方法
高考物理实验题类型及解决方法
1、迁移类实验
这类实验题具有如下特点:它们基本上都不是课本上现成的实验,但其原理、方法以及所要求的知识均是学生所学过的,即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用过的仪器”进行新的实验,以考查其基本实验能力和理解、推理、迁移的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在了解所介绍的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使用过的仪器和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情景迁移、联想类比,就可解决问题。
【解析】这是游标卡尺拓展应用.圆弧形的游标尺相当于游标卡尺的游标尺,圆盘的边缘标有的刻度相当于主尺.在游标尺0刻度前读出19°,游标尺的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对齐,在游标尺上读出0.5°.因此测量的夹角为19.5°.
【解析】这是游标卡尺拓展应用.圆弧形的游标尺相当于游标卡尺的游标尺,圆盘的边缘标有的刻度相当于主尺.在游标尺0刻度前读出19°,游标尺的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对齐,在游标尺上读出0.5°.因此测量的夹角为19.5°.
2、应用型实验
这类实验题具有如下特点:它们基本上以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为背景立意命题,且多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给的文字、图表中捕获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解答。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从题给的文字、图表中捕获有效信息,从中找出规律,通过联想、等效、类比等思维方法建立与新情景对应的物理模型,并在旧知识与物理模型之间架设桥梁,并将旧知识迁移并运用到新情景中去,然后进行推理、计算,从而解决问题。
3、设计型实验
这类实验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出的目的、要求和给出的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要求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进而设计出实验方案。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根据所定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误差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依据不同的实验原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时,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精确性,简便、直观性这四条基本原则。
4、探究性试验
探究类实验试题在近年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这类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实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正向能力型、开放型、研究型的方向拓展,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这类实验试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探究型实验重点强调的是“探究”.题目带有开放性,难度一般不会太大,回答此类问题:一是要切题,即按题目要求作答;二是要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避免词不达意.因此,要独立思考,积极动脑,大胆猜测,勇于探索.同时要将平时做过的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结果等.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这些实验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正确处理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2】(重庆)建造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高将长百米、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题22图2)、施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出水的起吊方案,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个模拟实验.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实验1)和以一定倾角拉出(实验2)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①必要的实验器材有:钢板、细绳、水盆、水、支架、刻度尺、计时器和 等.
②根据实验曲线(题22图3),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力比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 .
③ 根据分子动理论,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
④ 可能导致测量拉力的实验误差的原因有:读数不准、钢板有油污、等等(答出两个即可)
【解析】
(1)①测力计(弹测力计、力传感器等等)
②13.3(允许误差±0.5);0.37(允许误差±0.03)N
实验一的最大拉力 F1m= 4.35N
实验二的最大拉力 F2m= 3.75+ 0.025 =3.78N
△F= F1m —F2m= 4.35 —3.78 =0.57N , 所以
钢板在水面下时,拉力F1 = 3.40N;钢板出水后绳的拉力不从心F2 =3.78N;钢板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0= F2—F1= 0.38N
③分子之间存在引力,钢板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大
④快速拉出、变速拉出、出水过程中角度变化、水中有油污、水面波动等等
5、“研究性学习”类实验
这类实验题具有如下特点:以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背景命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给条件设计某些实验方案,或给出一些仪器(或实验步骤)来求解某个物理量,或对某些设计出的实验,分析其实验数据得到规律,并对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如果试题是要求设计方案,其答案往往具有开放性,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试题是对某些设计出的实验进行数据和误差分析,则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在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题给要求,广泛联想,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即可。设计出的方案应尽可能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对于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试题,则应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定性或定量的关系)并总结出其变化规律,把握问题的本质特征。
物理实验题如何拿高分
一、考试说明对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
(1)独立完成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实验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考试说明的“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要在明确目的、理解原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步骤要很熟练,并且要真正理解实验的每一步,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另外,还要求学生能有创见地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控制实验条件促成达到实验目的方面积极进行独立思考,比如改变了哪些实验条件,又会有怎样的实验结果,类似这样的思考,可以让高三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更深刻的体会每个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做到独立思考这一步,高三生将会很轻松的应对考试中出题老师对实验条件的变换。
(2)会运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
要学会掌握做某个或某几个所列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经自己消化吸收后能举一反三,能够用以完成其他类似的实验,或设计某些实验。比如用比较法测电阻的实验内容,也不属于前述所列实验范围。但所涉及的一些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都在考试说明要求的实验范围之内。
(3)会正确使用在所列实验中用过的仪器
考试说明中写明的、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要会正确使用仪器,就需要列它的性能、功用、规格、使用规则、读取数据的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地对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理解,另外对于一些误差的产生,也要加以重视,很多时候,实验类题型出题会涉及到误差。要会从实验要求出发选择符合需要的仪器或量程。在高考中将选择仪器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电路等相结合,常常是深入考查实验能力的方式。
(4)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山结论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要从实验目的出发、结合实验原理进行。
对于实验中获得的原始数据(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如何根据相关规律进行止确处理并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是实验效果如何的关键性一步。如果这一步没有完成,不仅是功败垂成,也是实验能力有缺陷的一种表现。在处理分析数据时要能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必要时要能用函数图象作图法正确处理数据,要会发现实验的误差,并能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
还要强调一点:物理高考试题中有时还会有考查演示实验的内容。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理演示实验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考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情况,适当地安排一点演示实验的考查题,会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高考物理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仪器的使用是物理实验考查的基础内容,长度和电学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出题最频繁的知识点。试题考查范围广泛,已跳出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的范围,出现了迁移类实验与创新型实验。它们基本上不是课本上现成的实验,但其原理、方法以及所涉及的知识均是学生所学过的。那么,物理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1、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
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
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2、对于《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实验,要把握原理、讲究方法
对于《考试大纲》所列实验,解答的关键是要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熟悉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要熟记课本对所考实验的相关叙述,结合自己动手实验的全过程,解决此类实验考题。
3、对于创新型实验,要汲取信息、联想类比,实现实验的迁移创新
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用过的实验仪器”进行新的实验设计,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从题给的文字、图表、图像中捕获有效信息,从中找出规律,通过联想、等效、类比等思维方法建立与新情境对应的物理模型,并在旧知识与物理模型之间架设桥梁,将旧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然后进行推理、计算,实现实验的迁移与创新。
篇3: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高考物理实验题解题技巧
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
作为填空题:
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
作为作图题:
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 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
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 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 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切记: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的读数历来都是考察的重点。
切记:
选择题有8-10分是送你的,但你可能拿不到(单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后保留几位、坐标原点等)。
2、常规实验题。
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规实验题时,这种题目考得比较细,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
3、设计型实验重在考查实验的原理。
要求同学们能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应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实验原理。
在设计电学实验时,要把安全性【所谓的安全不是对人来说,而是对仪器来说的】放在第一位。
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小实验的误差【误差从偶然和系统两个方面考虑,系统免不了,偶然可减小】,避免出现大量 程测量小数值的情况。
高考物理实验如何得高分
一、近三年高考实验考试内容统计及特点分析
(1)实验题型多样,取材广泛
选择题主要考查仪器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排序及正误分析、数据分析等;填空题主要考查实验知识及实验能力、仪器读数;图线题主要考查实物连接图、电路原理图、光路图及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等:计算类型题主要考查由计算确定实验方案、推导待测量表达式等。
实验题取材广泛,从力学到电学、光学,均有涉及,且以电学实验为主。这些实验题有的是课本上经典学生实验,而更多的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创新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利用基本原理、方法进行创新的能力,力求体现“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得高分”的实验命题思想。
(2)注重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传统的重要实验器材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仍是高考实验试题的主角。和考了螺旋测微器读数;考了电阻箱的读数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考了多用电表的读数。
(3)注重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电路连线、画电路图、仪器及量程选择等都与实验的实际操作有关,真正的考查了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电学实验中的内、外接法的选取,滑动变阻器连接方法的选取,都会给考生带来不小的困扰。
(4)注重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
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是实验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试题涉及剔除错误数据,根据数据描点作图,根据图像外推结论,求平均值(斜率、面积)等。
(5)注重误差分析方法的考查,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这部分的考查内容应该说是最难的。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在高考中亮相最多的是由于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带来的系统误差分析,而降低实验误差的手段除了要合理选择仪器以外,数据处理也是考查的热点。
二、高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策略
1.弄清实验,夯实基础,培养技能
弄清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实验复习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三复习容易忽视之处,切不可舍本求末,敷衍了事,应按照以下5个环节进行。
(1)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依据什么物理规律,即实验原理的理解。
(2)根据实验原理,需要获得哪些数据,应作哪些测量,要得到这些数据用什么方法,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根据仪器和装置的使用规则或实验要求,怎样完成实验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数据处理一般有平均值法和图像法,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怎么画图?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图像不过原点,为什么采用“化曲为直”?
(5)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还是依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从实验中用到的物理规律和仪器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任何一个实验,都离不开这5个环节,这是实验的基础。5个环节中,实验原理是第一重要的,它是实验的根本,更应该讲清讲透。
2.掌握设计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设计性实验,通常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实验目的和器材,灵活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原理、技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实验步骤,并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检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如何变成实际可行的操作过程,这是对创新能力的考验。其实,设计实验既有物理规律可依,也有思维方法可循,思维方法仍旧是书本上实验常用的:等效替代法;测量微小量可用的累积法;存在多个变量时可用控制变量法。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可以用转换法、留迹法;还有平衡法、补偿法等等。
3.重视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拓展求异思维和应用能力
高考实验试题在向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拓展延伸,这是因为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小实验可以就地取材,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实验虽小作用却很大,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可以通过小小的实验体现出来,它的作用是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如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光电效应、肥皂液的薄膜干涉等都是演示实验,已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另外,高中物理课本中还涉及到一些著名典型实验,如:伽利略理想实验、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伦琴射线的发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а粒子散射实验、大气中的光现象等,对于这些著名典型实验,不仅要知道实验科学家的名字,了解实验目的、原理、装置、现象和结论,更应掌握实验的思想和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4.关注新课程,用探究性实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物理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探究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起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标教材的全面推开和使用,使得探究性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例如:请设计一个测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分析:由公式可知,要测定动摩擦因数μ,应该设法测出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测量力可以直接用弹簧秤,滑动摩擦力则必须在物体的运动中进行测量。这样,我们可以根据物理规律设计相应的方案进行测量。
(1)利用“力和运动”中动平衡的原理设计实验
(2)利用“力和运动”中静平衡的原理设计实验
(3)利用“力和运动”中的非平衡态(如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原理(如牛顿第二定律)设计实验
(4)利用“动量定理”设计实验
(5)利用“功能关系”的思路设计实验
总之,我们在物理实验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又不能照搬课本,而要注重培养发散思维、创新能力,争取做到能够“俯视”高考中的题目。现在已是12月份,高三的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一轮复习。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假,大部分学校一轮复习将要结束,这正是同学们总结和专项突破的好时机。由于高三下学期不会再有时间进行像这样细致的复习了,对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同学,十分有必要好好利用寒假这宝贵的时间进行一轮复习重难点的梳理和总结,为开学的二轮复习打好基础。对于一轮复习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在寒假提前进行物理实验专题的二轮复习,从而为后期的高考冲刺节省时间。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高中最后一个寒假,相信像这样复习“有道”,物理取得高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篇4:高考物理实验方法,内容和复习方法
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高考各试卷物理实验题考查内容表
试卷 | 题号 题量 题型 | 考查内容 |
全国1卷 | 22,23 2题 | 22.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 23.将一量程为250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 |
全国2卷 | 22,23 2题 | 22.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23.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与温度t的关系 |
全国3卷 | 22,23 2题 | 22.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 23.将内阻为98.5Ω、量程为100u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并进行刻度和校准 |
北京卷 | 14(选择题),21 2题 | 14.观察光的干涉、衍射现象 21.研究平地运动。 |
天津卷 | 9(2)(3) 2题 | 9.(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9.(3)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 |
江苏卷 | 10,11 2题 | 10.验证动能定理 11.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 |
浙江新高考 | 17,18,21 3题 | 17.“研究平抛运动”实验, 18.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21.【加试题】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
物理实验复习攻略解读
在高考理综试卷上,物理实验的考题分值高达18分。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只知道物理知识的理论部分,而在做实验的时候却从来没做出过结果,更有同学高中三年就没怎么进过物理实验室,也没接触过各种实验器材,面对实验题就更加无从下手。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高考物理实验复习攻略,在我们只了解物理理论知识,而对实验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怎么来做实验题。
我们知道,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这些基本内容。其实,实验目的就是我们在读实验题的题干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题眼,从这个题眼出发,建立与知识体系的联系,找到实验原理,由这个实验原理出发,就可以得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主要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步骤)。如果实验题中出现数据处理,我们高中物理常用的方法就是逐差法和图像法,这两种方法经过一定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就比如,我们在读题的时候,如果题干中告诉我们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那么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该题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那么联系已有的知识知道实验原理就是 ,从这个实验原理出发,我们知道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只有速度、高度,所对应的实验器材就是打点计时器和毫米刻度尺,这两个实验器材就是试卷上可能让我们填空的;而等式的左右两边都出现了质量这个物理量,可以直接消去,因而质量是不需要测量的,因而我们的实验器材中并不需要天平。那么这个实验需要注意的操作就是打点计时器需要注意的操作。这个实验是个验证的实验,我们只需要把算出来的速度和测量出来的长度带到上述实验原理的表达式中,左右两边的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的实验目的就达到了。
篇5:高考物理实验方法思想十一个
高中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总结
一、直接比较法
高中物理的某些实验,只需定性地确定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相比较,就可得出实验结论的,这即是直接比较法。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可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和推理,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方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方法,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可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同时拉橡皮条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守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画电场中等势线分布时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调节木板倾角,用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的影响,等效于小车不受阻力等等。
三、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即在多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可以先保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在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先控制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电压一定,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四、累积法
把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将小量变大量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如在缺乏高精密度的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常把细金属丝绕在圆柱体上测若干匝的总长度,然后除以匝数可求细金属丝的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时,常先测量若干页纸的总厚度,再除以被测页数而求每页纸的厚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定就是通过测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的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以减少个人反应时间造成的误差影响。
五、模拟法
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直接实验和测量,于是就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模拟条件,在这样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模拟法是一种间接实验的方法,它是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说明原型的规律性。模拟法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典型应用是“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这一实验。由于直接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很困难,而恒定电流的电场与静电场相似,所以用恒定电流的电场模拟静电场中等势线的分布情况。
六、留迹法
留迹法即是利用某些特殊的手段,把一些瞬间即逝的现象(如位置、轨迹图象等)记录下来,以便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如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记录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运动中小球的位置、轨迹;用沙摆显示振动的图象;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用大头针的插孔显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位;在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的实验中,用探针通过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等势点的位置,都是留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七、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化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换成指针的偏转角;还有一些物理量不能由仪器直接测量,这时可利用待测量和可直接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待测量物理量的测量转换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八、外推法
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但作为它的极端状态是无法直接观测的,但把这些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通过图象或思维运用外推到极端情况,即可以达到目的。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断路(I=0)时的路端电压和短路(U=0)时的电流,通过一系列U、I值对应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I短。
九、放大法
在现象、变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放大法。根据实验的性质和放大对象的不同,放大所使用的物理方法也各异。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示波器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许多电表如电流表、电压表是利用一根较长的指针把通电后线圈的偏转角显示出来;又比如在《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其测定引力常量的思路最后转移到光点的移动,跟库仑静电力扭秤实验一样,都是将微小形变放大的具体应用。
十、理想模型法
影响物理现象的因素往往复杂多变,实验中常可采用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或假定一些理想条件的办法,以突出现象的本质因素,便于深入研究,从而取得实际情况下合理的近似结果(通俗地说就是抓大放小)。例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假定悬线不可伸长,悬点的摩擦和小球在摆动过程的空气阻力不计;在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质点、点电荷、等等,实际都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十一、微元法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比如:V-t图像求位移,F-X图像求功,瞬时速度等等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列表法
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常常将数据列成表格.数据列表可以简单而又明确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出物理量之间联系的规律性.
列表的要求:
(1)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
(2)必须交代清楚表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意义,并写明单位;
(3)表中数据应是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2.平均值法
现行教材中只介绍了算术平均值,即把测定的数据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的次数.必须注意的是,求平均值时应该按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决定应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3.图象法
图象法是物理实验中广泛应用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图象法的最大优点是直观、简便.在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由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变化趋势,由此建立经验公式.
作图的规则:
(1)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纸的大小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位数和结果的需要来定;
(2)要标明轴名、单位,在轴上每隔一定的间距按有效数字的位数标明数值;
(3)图上的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而应尽量使数据点合理地分布在线的两侧;
(4)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线线性化,即“变曲为直”.
虽然图象法有许多优点,但在图纸上连线时有较大的主观任意性,另外连线的粗细、图纸的大小、图纸本身的均匀程度等,都对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
篇6: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高考物理实验题解题技巧
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
作为填空题:
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
作为作图题:
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 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
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 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 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切记: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的读数历来都是考察的重点。
切记:
选择题有8-10分是送你的,但你可能拿不到(单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后保留几位、坐标原点等)。
2、常规实验题。
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规实验题时,这种题目考得比较细,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
3、设计型实验重在考查实验的原理。
要求同学们能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应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实验原理。
在设计电学实验时,要把安全性【所谓的安全不是对人来说,而是对仪器来说的】放在第一位。
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小实验的误差【误差从偶然和系统两个方面考虑,系统免不了,偶然可减小】,避免出现大量 程测量小数值的情况。
高考物理实验如何得高分
一、近三年高考实验考试内容统计及特点分析
(1)实验题型多样,取材广泛
选择题主要考查仪器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排序及正误分析、数据分析等;填空题主要考查实验知识及实验能力、仪器读数;图线题主要考查实物连接图、电路原理图、光路图及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等:计算类型题主要考查由计算确定实验方案、推导待测量表达式等。
实验题取材广泛,从力学到电学、光学,均有涉及,且以电学实验为主。这些实验题有的是课本上经典学生实验,而更多的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创新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利用基本原理、方法进行创新的能力,力求体现“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得高分”的实验命题思想。
(2)注重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传统的重要实验器材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仍是高考实验试题的主角。2009年和2012年考了螺旋测微器读数;2010年考了电阻箱的读数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2011年考了多用电表的读数。
(3)注重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电路连线、画电路图、仪器及量程选择等都与实验的实际操作有关,真正的考查了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电学实验中的内、外接法的选取,滑动变阻器连接方法的选取,都会给考生带来不小的困扰。
(4)注重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
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是实验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试题涉及剔除错误数据,根据数据描点作图,根据图像外推结论,求平均值(斜率、面积)等。
(5)注重误差分析方法的考查,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这部分的考查内容应该说是最难的。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在高考中亮相最多的是由于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带来的系统误差分析,而降低实验误差的手段除了要合理选择仪器以外,数据处理也是考查的热点。
二、2020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策略
1.弄清实验,夯实基础,培养技能
弄清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实验复习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三复习容易忽视之处,切不可舍本求末,敷衍了事,应按照以下5个环节进行。
(1)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依据什么物理规律,即实验原理的理解。
(2)根据实验原理,需要获得哪些数据,应作哪些测量,要得到这些数据用什么方法,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根据仪器和装置的使用规则或实验要求,怎样完成实验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数据处理一般有平均值法和图像法,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怎么画图?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图像不过原点,为什么采用“化曲为直”?
(5)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还是依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从实验中用到的物理规律和仪器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任何一个实验,都离不开这5个环节,这是实验的基础。5个环节中,实验原理是第一重要的,它是实验的根本,更应该讲清讲透。
2.掌握设计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设计性实验,通常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实验目的和器材,灵活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原理、技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实验步骤,并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检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如何变成实际可行的操作过程,这是对创新能力的考验。其实,设计实验既有物理规律可依,也有思维方法可循,思维方法仍旧是书本上实验常用的:等效替代法;测量微小量可用的累积法;存在多个变量时可用控制变量法。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可以用转换法、留迹法;还有平衡法、补偿法等等。
3.重视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拓展求异思维和应用能力
高考实验试题在向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拓展延伸,这是因为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小实验可以就地取材,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实验虽小作用却很大,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可以通过小小的实验体现出来,它的作用是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如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光电效应、肥皂液的薄膜干涉等都是演示实验,已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另外,高中物理课本中还涉及到一些著名典型实验,如:伽利略理想实验、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伦琴射线的发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а粒子散射实验、大气中的光现象等,对于这些著名典型实验,不仅要知道实验科学家的名字,了解实验目的、原理、装置、现象和结论,更应掌握实验的思想和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4.关注新课程,用探究性实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物理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探究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起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标教材的全面推开和使用,使得探究性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例如:请设计一个测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分析:由公式可知,要测定动摩擦因数μ,应该设法测出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测量力可以直接用弹簧秤,滑动摩擦力则必须在物体的运动中进行测量。这样,我们可以根据物理规律设计相应的方案进行测量。
(1)利用“力和运动”中动平衡的原理设计实验
(2)利用“力和运动”中静平衡的原理设计实验
(3)利用“力和运动”中的非平衡态(如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原理(如牛顿第二定律)设计实验
(4)利用“动量定理”设计实验
(5)利用“功能关系”的思路设计实验
总之,我们在物理实验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又不能照搬课本,而要注重培养发散思维、创新能力,争取做到能够“俯视”高考中的题目。现在已是12月份,高三的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一轮复习。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假,大部分学校一轮复习将要结束,这正是同学们总结和专项突破的好时机。由于高三下学期不会再有时间进行像这样细致的复习了,对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同学,十分有必要好好利用寒假这宝贵的时间进行一轮复习重难点的梳理和总结,为开学的二轮复习打好基础。对于一轮复习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在寒假提前进行物理实验专题的二轮复习,从而为后期的高考冲刺节省时间。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高中最后一个寒假,相信像这样复习“有道”,物理取得高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高考物理考点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七种主要方法(锦集6篇)】相关文章:
‘教案’2、5光的色散教案2023-04-17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及常用物理口诀2022-04-30
高考必修一物理知识点2024-01-11
北京高考一模范文2022-09-1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2023-10-27
物理高考易错易混点2023-09-23
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2024-01-17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2022-05-06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2023-11-02
利用种子的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反思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