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5光的色散教案(精选16篇)由网友“量量”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教案’2、5光的色散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教案’2、5光的色散教案
‘教案’2、5光的色散教案
教案:2、5光的色散教案-教案作者:范丰梅的物理博客一、教析分析指导1、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进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
难点:光的色散的探究。
二、教学器材准备:
三棱镜、光源、投影器、光屏、红、绿、蓝玻璃纸、电筒等。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声现象和物态变化两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光现象的认知比较浮浅,学生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教师要适时指导。
四、教学模式:阅读、讨论、探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
②知道光具有能量。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对比法研究光的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发光体的名称和它们的颜色,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光的色彩、颜色。
学生讨论回答。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54页的发光物体,并按照光源的种类进行分类;阅读信息快递。
2、活动3.1分解阳光。
设置情境: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彩虹的图象,提醒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与太阳光的颜色,并进行比较,从而提起学生的兴趣。(说明:若无彩虹的视频材料,可用人工造虹的方法替代)
提出问题:太阳光的白色的,而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猜想:太阳光可能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或课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比较各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正。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修正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观察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
归纳结论: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靛、蓝、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的。
评估交流:学生反思,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彩虹的色光组成;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注意:①若无三棱镜可自制水棱镜或冰棱镜替代。
②若遇到阴天或阳光不够强烈的情况,也可在室内用日光灯、大功率白炽灯或投影器射出的光束代替阳光作为实验光源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③当光屏与棱镜的距离变小时,光谱带的亮度提高,但光谱的范围却变得狭窄一些,所观察的各种色光纪念在一起,不够清晰;如果距离调大一些,则光谱带可展宽一些,各种色光分开得清晰一点,但整个图样的亮度变暗,一般以相距40cm左右为宜。)
3、活动:3.2色光的混合
观察现象:透过红色玻璃纸观察图片或周围的景物,再换用其它颜色的玻璃纸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你所看到的还是原来的颜色吗?
猜想:当白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验证猜想:①、请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蒙在电筒上,并照射到屏幕上,观察所看到的颜色。
②、请把红、绿、蓝任意色两种色光混合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区域是什么颜色?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
信息快递:学生阅读三原色的概念。
归纳结论:①、透明体只能透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
②、不同的色光混合能产生其它颜色。
(注意:透明体透过与其颜色相同色光的实验中,光源本身的亮度和发出的光束与白光的接近程度,亮度越高,光色越接近于白光,效果越好;所用玻璃纸颜色要纯正,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专业摄影滤色镜。)
4、活动3.3颜料的混合
首先请班上同学讨论绘画的调色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完成颜料三原色的混合,得出结论;阅读信息快递;对比色光和颜料混合的区别,并学会用对比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5、关于“光具有能量”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讨论范例中光照射产生的变化,使学生联想到光具有能量,并有能量转化的初步意识;阅读P78页信息库中关于太阳能的阅读材料。
(三)、小结:引导学生阅读P76页信息库1、2、3部分内容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四)、课堂练习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_实验计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色光。
2、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_和_。
3、色光的三原色是_ __颜料的三原色是_ __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_(“相同”或“不同”)
4、透明体的颜色是由_决定的,白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上呈_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_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_色.
5、根据信息库中的色光混合原理图回答:如将红色光与青色光混合,会是什么光?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实践活动:P52“WWW”①②③
探究活动:P52“WWW”④
六、作业辅导和批改:
1、作业指导:
实践活动:①建议学生绘制表格,列举各滤色镜的种类、作用,拍摄效果等。
实践活动:③提示学生人工造虹时,应使水雾细小,且背光观察。
2、批改:不要只注重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进行活动时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等的评价。
篇2: 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了解光谱、红外线、紫外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光的色散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太阳光被分解成为单色光从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小组讨论】
1、在暗室里,让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用白屏接住从三棱镜中射出的光,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和紫,这说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2、再把另一个相同的三棱镜按相反方向放在前一个三棱镜旁边,这时,就会发现彩色光带重新会聚成白光、
【教师点拨】
光的色散本质上是利用了各种色光在玻璃或在水等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的原理来分散各种色光的、因此小水珠使光形成彩虹、教材上水与平面镜使光色散都属同一道理、
【跟踪训练】
1、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学习指导二:光的三原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
【小组讨论】
1、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好三色盘的比例,旋转时就可看到三色盘呈现灰白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以后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旋转,发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等几种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绿色和蓝色部分,开始让绿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由绿变成蓝(出现靛、孔雀蓝、蓝等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光,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会出现紫红、深紫等颜色、
2、使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发现: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色光条合成的、
【教师点拨】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
【跟踪训练】
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绿D、黄、绿、蓝
学习指导三:光谱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及图2、6-1,完成下列填空:
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小组讨论】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光谱;了解常见的光谱有哪些、
解:将不同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即为光谱、常见的光谱有:太阳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教师点拨】
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然后将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起来形成的光谱就是太阳光谱、
【跟踪训练】
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学习指导四:红外线、紫外线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红外线是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紫外线是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填“多”或“少”)、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
4、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5、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6、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7、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填“有害”或“有益”)、
【小组讨论】
1、在太阳光下用一个三棱镜把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然后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太阳光向外辐射能量、
2、将一铁块放在炉火上加热一会儿,在铁块没有烧红之前,用镊子夹紧取出(注意安全),靠近温度计,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铁块发出了一种不可见的光,向温度计辐射了能量、
3、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的红光之外,可以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了红光之外有一种不可见光,它叫红外线、
4、我们用遥控器可以自如的遥控电视机,现在用手指堵住遥控器的前端一个发光体,发现不能(填“能”或“不能”)对电视机进行遥控了、这是因为遥控器靠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5、将验钞器的紫光灯打开,把伍拾元或佰元的钞票放在紫光灯下,可以发现钞票中有一些醒目的发出荧光的防伪标志,这是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6、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这是因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
【教师点拨】
1、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它也是一种光,和其他的光线一样,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也会发生折射和散射、
2、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物体的温度越高,红外线的辐射越大;其次,物体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温度也会迅速升高、这就是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红外线的很多用途都是依据此原理进行的、
3、医院里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呈现淡蓝色不是无色,是因为紫外线灯除了发出紫外线外,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因此,不能根据紫外线灯就认为紫外线是有颜色的、
4、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发出的光都含有紫外线,低温物体发出的光几乎没有紫外线、而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强、
【跟踪训练】
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B)
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
篇3: 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4.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3.看不见的光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衣服、花朵、图画、彩虹、彩色电视机里的节目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物体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这些各种各样的颜色又是怎样产生的?
给同学们投影几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就这几幅图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可能的发现或提出的问题):1.雨后彩虹为什么是七色的?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花是红的叶是绿的天是蓝的?4.绘画颜料的颜色和光有联系吗?5.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光的色散:
1.实验方法:
学生: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没有太阳光时,可以将三棱镜放在用投影仪上来做实验),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观察到白纸上出现的现象。
2.实验发现: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光的传播方向不但发生了改变而且在白屏上可以看到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教师小结: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板书: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解释:雨后为何容易出现彩虹?
参考答案:雨后天空中有很多小水滴,它们好像一个个的小棱镜,阳光透过大气层进入小雨滴上时会发生折射,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并且从外向内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形成弧形的彩虹。
(板书: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后,投射在白屏上有序的彩色光带叫光谱。)
注意:1.用棱镜可以使白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二)、色光三原色
学生实验: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
教师小结: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板书: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色光,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就是这样产生的。
(三)、看不见的光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
光谱上红光以外。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主要应用于远程控制、自动控制、烘干物体等。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电视遥控器。
2、紫外线
光谱上紫光以外。紫外线有杀菌、防伪的作用。医院用紫外线灯来消毒杀菌;生活中用紫外线来验钞等。
紫外线最大来源是太阳。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却会患皮肤癌,因此要注意防晒。
三、小结: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四、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1
2.上网查资料,了解物体的颜色及颜料三原色。
板书设计:
光的色散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篇4: 光的色散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色光的混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学生光源,三棱镜,红玻璃片,蓝玻璃片
五、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六、教法思考
本节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温故知新:光的折射的两道习题。
导入:
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说明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让三种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种色光.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4.颜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学生展示课本彩图颜料的三原色,使学生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学生用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画,对比展示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三)、课堂总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由于本节是选学内容,可适当创造机会,发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作业:P52第2、3题
(五)板书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原因: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二、色光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篇5: 光的色散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光谱和色散现象(重点)
2、掌握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难点)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原 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课前导学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 、、,颜料的三原色是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 (填“相同” 或“不相同”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B、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单纯的光
C、月亮是一个自 然光源,而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D、蓝色的玻璃片只能通过蓝光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 、日食 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D、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三、研讨解惑
5、在没有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 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 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该演员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白纸在黄色的灯光的照 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7、小红是一名摄 影爱好者,她发现当黑白照片在暗室内进行冲洗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注是蓝色的,而不是通常的红色,于是她进行 了探究,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不正确的是( )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因而一切物体看来都微显红色,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看清楚
B、温度计的蓝色液注在红光照射下是黑色的
C、蓝色液注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D、红色液注在红光下反射白光
四、巩固应用
8、戴着紫色太阳镜看白纸,白纸是紫色,这是因为( )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紫色的镜片时,被染成紫色
B、紫色镜片只能透过紫色的光
C、白纸只能反射紫色的光
D、透过紫 色的镜片看到的物体都是紫色
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 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 ,这说明了 。
10、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呈 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 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 色。
11、白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红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绿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
12、有一盆花卉,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花盆,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中,用与花色相同的红光照明,看见的是( )
A、红花、绿叶、白花盆 B、红花、绿叶、红花盆
C、红花、黑叶、白花盆 D、红花、黑叶、红花盆
13、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 的灯光 B 、彩色电视机的画面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14、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得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得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字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篇6: 光的色散教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光的颜色是干什么排列的,以及什么事光的色散现象?
二、预习内容
1、光的颜色 色散: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由条纹间距?x与光波的波长关系为________,可推知不同颜色的光,其_不同,光的颜色由光的________决定,当光发生折射时,光速发生变化,而颜色不变。
(2)色散现象是指: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________的现象。
(3)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_______的大小有序排列。
2、薄膜干涉中色散:以肥皂液膜获得的干涉现象为例:
(1)相干光源是来自前后两个表面的________,从而发生干涉现象。
(2)明暗条纹产生的位置特点: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所经过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出现了________,反之则出现暗条纹。
3、折射时的色散
(1)一束光线射入棱镜经_______折射后,出射光将向它的横截面的_______向偏折。物理学中把角θ叫偏向角,表示光线的偏折程度。
(2)白光通过棱镜发生折射时,_______的偏向角最小,________的偏向角最大,这说明透明物体对于波长不同的光的折射率不一样,波长越小,折射率越_______ _。
(3)在同一种物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传播速度________,波长越短,波速越_______ 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
2、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能产生色散,并能利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棱镜折射能产生色散,认识对同一介质,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
4. 本节的重点是薄膜干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情况
(二)学习过程:
【导读】仔细阅读教材P56-58,完成学习目标
1、回顾双缝干涉图样,比较各种颜色的光产生的条纹间的距离大小情况
2、据双缝间的距离公式Δx= ,分析出条纹间的距离与光波的波长关系,我们可以断定,
3、双缝干涉图样中,白光的干涉图样是彩色的说明
4、物理学中,我们把 叫做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 就是光谱
5、什么是薄膜干涉?请举出一实例
6、薄膜干涉的原理:
7、薄膜干涉的应用:
8、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棱镜的另一侧出现什么现象?
9、总结本节课色散的种类: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光的颜色由____________决定。
2.一束日光穿过棱镜,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在屏上出现由________到________连续排列的七色彩光带,称为__________。这是由于棱镜对各种色光的________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3.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其频率____________,波长____________,传播速度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一束白光经过玻璃制成的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各种色光中,___________色光的偏折角最大,___________色光偏折角最小。这种现象说明玻璃对___________色光的折射率最大,对___________色光的折射率最小。
5.如图所示,红光和紫光分别从介质1和介质2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介质和真空的界面,发生折射时的折射角也相同。设介质1和介质2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则 ( )
A.n1=n2 B.n1>n2
C.n1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束红光和一束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沿CO方向入射半圆形玻璃砖的下表面,之后沿OA,OB方向射出,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OA是红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短 B.OB是红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短 C.OA是紫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长 D.OB是紫光,穿过玻璃砖的时间较短 2.如图所示,一束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光的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 B.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 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 D.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 3.如图所示,一束红光和一束蓝光平行入射到三棱镜上,经棱镜折射后,交会在屏上同一点,若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则有? ( ) A.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B.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C.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4.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紫光分别以相同入射角由空气射入水中,如图标出了这两种光的折射光线a和b,r1、r2分别表示a和b的折射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为红光折射光线,b为紫光折射光线 B.a为紫光折射光线,b为红光折射光线 C.水对紫光与红光的折射率n1与n2之比n1∶n2=sinr1∶sinr2 D.紫光与红光在水中波速v1与v2之比v1∶v2=sinr1∶sinr2 5.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则 (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b光的频率较大D.b光的波长较长 6.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和nb,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 ( ) A.na>nb B.na<nb C.v a>vb D.va<vb 7.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斜射向水面,经水折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经水面折射后照在墙上,该同学可在墙上看到 ( ) A.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一片白光 8.如图所示,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2。一束很细的白光由棱镜的一个侧面AB垂直射入,从另一个侧面AC折射出来。已知棱镜的顶角∠A=30°,AC边平行于光屏MN,且与光屏的距离为L,求在光屏上得到的可见光谱的宽度。 预习内容答案:?x=(L/d)λ 波长 频率 单色光 波长 反射光 亮条纹 两次 _下方 红色光 紫色光 小 不同 小 当堂检测答案: 1、频率 2、红,紫,光的色散,折射 3、不变,变小,变小 4、紫,红,紫,红 5、B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2、B 3、B 4、BD 5、AD 6、AD 7、B 8、- 《光的色散》教案篇7:《光的色散》教案
篇8: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色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4.重点
篇9:光的色散教案
5.难点
透明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教学过程
篇10: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色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4. 重点
篇11:光的色散教案
5. 难点
透明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器材:
三棱镜、有色玻璃。
教学过程设计:
6. 引入
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多姿多彩,设想一下要是没有五颜六色的光,我们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就有这样一种生理缺陷,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不能体会五彩的世界,这就是色盲症。色盲一般分为三种。
全色盲:只看得出明暗之分,却看不出色彩区别;
红、绿色盲:分辨不出红色或绿色;
全反色盲:看到的颜色和常人相反。
伟大的化学家,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道尔顿,就是一个红色盲患者,他给母亲买了一双“灰色”的袜子,母亲却因为袜子的颜色太过艳红而拒绝了这个礼物。道尔顿发现自己和常人不同之后,并没有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反而刻苦钻研,终于发现了“色盲症”这一症状,为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类打开了认识色盲症的大门。
我们对于患有色盲症的同学,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要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帮助和关心。
对于常人来说,光有五颜六色,而且还能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现象,那么请大家思考,白色的光照在三棱镜上,折射光线会是什么样子呢?
7. 光的色散
将三棱镜对着白光灯管,看到灯管不再是洁白无暇的了,而是呈现出多彩的光芒。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
解释现象:白色的光经过了三棱镜的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面的光从一侧到另一侧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就叫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发现的,牛顿一生有很多贡献,他的成功伴随着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牛顿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的母亲每天都要派他去集市上卖农产品,不过牛顿天生热爱学习,就悄悄地躲在树丛后面看书,舅舅发现以后,被牛顿执着的学习精神打动,终于同意让他进入学校学习。牛顿后来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了改变世界的科学巨人,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8. 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提问:要是让你组织一场晚会,为了达到色彩缤纷的效果,你会用到几种颜色的灯光?
科学家从阳光经过色散后得到的其中色光中找出了三种色光,并且由这三种色光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所有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它们叫做“光的三基色”。色光的混合规律见下图:
回家后思考: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屏幕,会发现屏幕是由很多组微小的亮点组成,观察一下,每一组亮点都是由哪几种颜色的亮点组成的?
学过水粉画的同学应该知道,要得到不同颜色的颜料,只需要用三种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调配,它们分别是:红、黄、蓝,因此,这三种颜色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颜料的混合规律见上图:
9. 物体的颜色
(1) 不透明的物体:
白色的阳光照射在同学们的身上,为什么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确看到五彩斑斓的色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比如说绿色的树叶,能够反射绿色的光,而将其他颜色的色光都吸收了。
提问:在温室里种植的绿色植物,为了使它健康生长,应该用红色的灯照射它还是用绿色的灯?为什么?
答:应该用红色的灯光照射它,因为绿色植物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绿色的光,也就是说它不喜欢绿光,因此要用红色的光照射,更加利于它吸收光中的能量。
(2) 透明物体的颜色
将一个红色的玻璃片放在眼前,看到的白色墙壁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为什么?
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比如说,红色的玻璃,能够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而让红色光透过,因此,我们在红色玻璃的后面,就只能看到红的光。
例1:舞台上有一个演员,穿着白色的上衣,红色的裙子,舞台上绿色的灯光照射的演员身上,台下的观众可以看见:
A. 演员穿着白色的上衣,红色的裙子;
B. 演员穿着绿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
C. 演员穿着绿色的上衣,黄色的裙子;
D. 演员穿着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
答案:B
例2:一道白色的光,经过了红色的玻璃后,又遇到了绿色的玻璃,在绿玻璃后面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什么颜色的光?
答案:不能得到任何颜色的光,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白光经过了红玻璃后,只剩下红色的色光透过,红光遇见了绿色的玻璃,被他吸收,故在光屏上不能得到任何颜色的光。
10.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之后,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篇12:光的色散的教案
光的色散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课外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从而产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为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做好本节的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三棱镜、红绿蓝色透明纸、光盘
学生:自制水三棱镜、调色盘、毛笔、自制彩色陀螺、手电筒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光路图
实验探究一:光的色散
实验探究二:色光的混合
信息交流
实验探究三:颜料的混合 学生作图、展示作品并评价
分组观察光盘扇面、用三棱镜对准通电日光灯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举出类似的现象的例子。
学生演示太阳光的分解实验
观察多媒体制做的光的色散实验和彩虹
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演示并观察红、绿、蓝三色光相互混合的实验
实验:观察彩色陀螺旋转后纸板的颜色
学生演示七色光混合的实验,得出以上实验结论
观察多媒体演示的实验并总结规律
学生分组信息交流并选派代表全班交流、共享
分组实验探究颜料的混合
观察多媒体演示
总结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不同 引导学生对正确作品作出肯定积极的评价并纠正错误作法
组织学生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演示课件
帮助学生分析总结规律
教师指导实验,巡查
演示课件
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教师及时做出积极的评价
教师指导实验
引导、点播,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篇13:物理《光的色散》的教案
物理《光的色散》的教案
知识目标
1。 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 知道白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
3。 知道同一介质对不同的色光折射本领不同
4。 知道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
5。 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6。 知道光的三原色
7。 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8。明确棱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及折射规律来改变和控制光路的光学仪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能力目标颜色之谜科技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实验新颖,饶有趣味。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自主愉快地学习,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开发科学潜能,培养动手技能,加深科学概念,提高科学素质。
德育目标为了我国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光的色散现象及原因(不同的单色光对同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
3。知道光的三原色
知道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现象及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与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激光演示仪一套、三棱镜、光源
教学环节
演示实验:一束白光(复色光)通过
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由红、橙、黄、绿、
蓝、靛、紫各色组成的光带,这个光带叫光谱。(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
(一)、通过棱镜的光线
1、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边偏折――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演示实验)让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可以看到,光线通过棱镜,从另一个侧面射出来时,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就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光线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时,两次向底边偏面的缘故。注意顶角和底面的相对关系。
如果将该棱镜放入折射率较大的媒质中,折射光线如何偏折?
光线将向顶角偏折,关于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我们不能死记
注结论,而应从光的折射定律出发来分析。
如果隔着棱镜看一个物体,就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例如:将一个物点S放在棱镜前,从物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射出,我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认为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的, S'就是S在棱镜中所成的像。
这个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
物像同侧。确定像的位置,关键还是折射定律。
二、光的色散:(多媒体模拟)让学生观察思考几个问题:
1)、各色光是怎样排列的?
2)、各色光偏向角关系如何?
3)、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大小关系如何?
4)、不同色光在同一媒质中的速率大小关系如何?
3、说明: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
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说明各种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角度不同,红光在最上端,红光的偏折角最小,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偏折角最大,棱镜材料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n红
4、不同色光在媒质中(真空除外)的速度不同,v红 v紫。
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都是c,由公式n=c/v,因折射率不同,它们在同一媒质中的速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比其它色光中大。
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
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偏向角 小 大
折射率 较小 较大
在媒质中的光速 较大 较小
单色光
单色光:严格说,单色光是指只有一个频率或波长的光;实际上频率范围很窄的光,就可认为是单色光。利用单色光源(如气体放电,激光器)、滤光器或根据分光原理制成的单色器可以获得各种纯度的单色光。
复色光
复色光:亦称复合光。包含多种频率的光,例如太阳光、弧光等。
三原色
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色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这三种色光的强弱,由此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看电视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荧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红、绿、蓝的光点。画家用颜料调出各种颜色的道理与上面所讲的色光的混合不同,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见彩图)。这是因为每种颜色的颜料,在阳光照射下,除了反射跟它相同的色光以外,还反射一些其他的色光,例如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光,同时吸收其他色光;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就反射绿光,混合颜料就呈绿色了。
三、全反射棱镜
(多媒体模拟)两个直角边AB和BC代表了棱镜上两个互相垂直的镜面,当光垂直AB面进入棱镜到达AC面时发生全反射,(因为此时入射角为450,而光从玻璃到空气的临界角为420),光线沿垂直于BC方向射出,光线的方向改变了900。如果光线垂于AC面进入棱镜,光线将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射到BC上,再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最后垂直于AC面射出棱镜,光线的方向改变了1800。
结论:我们把这种能够对光实行全反射的棱镜叫做全反射棱镜。其作用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
思考:这两种全反射棱镜改变光路和什么相同?
全反射棱镜和平面镜在改变光路方面,效果是相同的。但是,通常用的平面镜有两个面,正面是玻璃,背面镀有一层银膜,当光射到平面镜
上时其两个表面表面都要发生反射,而且镀银的表面不能使
光全部反射,大约10%的光被吸收掉,会使光线和所成的像
模糊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全反射棱镜优于平面反射镜。
3、应用:潜望镜(如图所示)
练习:
1、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棱镜,光线垂直
一个面入射,在底面上发生全反射。由此看出构成棱镜
的媒质的折射率不可能是:DDDDDDDD[ ]
A、1。
7 B、1。8 C、1。5 D、1。36
总结(回到教学目标,由学生总结)
如果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向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1)通过两次折射,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2)通过三棱镜成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在棱镜同侧,而且偏向顶角;
3)利用全反射棱镜可以控制光路。
4)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在光屏上形成光谱,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兰、靛、紫
篇14:高中物理《光的颜色和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2.知道什么是色散,了解什么是光谱。
3.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其应用。
4.知道光线通过棱镜时的光路,认识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5.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不同物理过程中光的色散现象的探究过程,了解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虹霓的教学及色散现象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谜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1.薄膜干涉的成因,干涉时的色散。
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折射时的色散。
【教学难点】
薄膜干涉的成因,干涉时的色散。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装置,酒精灯一盏,金属圈一个,大烧杯一个,适量肥皂液(或洗衣粉液),少量食盐,牛顿环,凸透镜,三棱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双缝干涉现象中,明暗条纹出现的位置有何规律?
生:当屏上某点到两个狭缝的路程差Δ=2n ,n=0、1、2…时,出现明纹;当Δ=(2n+1) ,n=0、1、2…时,出现暗纹。
师: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之间有何定量关系?
生:Δx= λ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上式测量了光的波长,并观察了各种色光的干涉图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光的颜色和色散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光的颜色 色散
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各种色光的干涉图样,用红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最大,用紫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最小,光的颜色不同,条纹间距不同,又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用白光照射双缝时得到的干涉图样是怎样的?
生:彩色的条文。
师:(投影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
(学生积极讨论,气氛热烈,从讨论中基本能掌握了原因)
生:不同色光波长不同,条纹宽度不同,红光条纹最宽;紫光条纹最窄,所以出现上面现象。
师:解释得好。白光干涉图样也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在发生干涉时白光被分解了。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师: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照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成彩色光带,就是光谱。
[投影课本61页表1和太阳的光谱。]
师:在各种色光中,波长最长的是什么光?波长最短的是什么光?
生:波长最长的是红光,波长最短的是紫光。
师:频率最小的是什么光?频率最大的是什么光?
生:频率最小的是红光,频率最大的是紫光。
师:除双缝干涉实验外,还有一种干涉现象能够观察到光的色散。这就是薄膜干涉。
2.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教师演示: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中洒些氯化钠,使火焰发生黄光.把圆环竖直地插入肥皂溶液中,慢慢向上提起形成薄膜,竖直放好,将大烧杯罩住圆环,减小蒸发,以延长演示时间,便于全体观察。将酒精灯移到膜前,调整好位置,在酒精灯同侧观察到肥皂膜上呈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师: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请大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投影图20―12及以下问题]
①肥皂膜有几个面可以反射灯焰的光?
②这些面反射回来的光有没有路程差,如有,它们有什么特点?
③这些反射光是不是相干光?
生1:膜前后两表面均可反射光。
生2:因为肥皂膜厚度不同,所以不同位置处的反射光路程差不同,有的地方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有的地方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
生3:两表面的反射光线来源于同一光线,振动情况一定相同,是相干光。
师:三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大家能弄清薄膜干涉的原因吗?
生:能。
师:好,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与课本61页最后一段的分析比较一下。
(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准备演示牛顿环实验)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我再加一个实验,奖励大家。
(演示牛顿环实验,直接投影在白色墙上,墙上出现了牛顿环反射光干涉形成的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将屏移到环的另一侧,这里可将装置调整,同样可以观察到与反射干涉条纹互补的一组同心明暗相间的圆环)
师: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抽时间自己来实验,深入研究它,同学们也能给我找点例子吗?
(学生讨论,思考)
生:水面上的油膜好像也能反射光线,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师:好,同学们课后去认真观察一下,看来干涉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见过的,我们真是“视而不见”,“相逢未必曾相识”,生活中有许多现象,看似很普通寻常,却常常蕴含着很深的科学道理,同学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
师:课本62页给大家介绍了一个干涉现象在技术上的应用实例,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阅读62页“科学漫步”DD用等倾法检查平整度。并思考文后的问题。投影下图引导学生分析]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我这里为大家提供两个课题,大家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确立课题进行研究。
(1)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大多是淡紫色的,为什么?
(2)全息照相是怎么回事?
3.折射时的色散
教师出示若干个棱镜(大约十几个)给学生传着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棱镜。
(讲解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a.在黑板上画出棱镜的截面如图,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光线从空气入射到AC面时的折射光和从棱镜进入空气时在AB面上的折射情况。
b.用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做光源,实验演示验证一下同学画的对不对。
c.归纳结论――光在棱镜的两个侧面发生折射时,每次折射都使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d.让学生猜想出入射光的偏折程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与折射率有关。
e.入射光方向不变,若折射率比原来大,再让一位学生画出此时光线的两次偏折情况。得出折射率越大,偏折越大的结论。
师:刚才我们是用红光做的实验。如果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你能想象出将是什么样的吗?
生1:还是白色。(其他学生犹豫)
师:猜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刚才红光折射后出来时还是红光嘛。但还是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样心里才踏实对不对?
(1)实验演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2)再让学生用发给他们的棱镜对着太阳光转动。可在教室墙壁上看到鲜艳的彩色光带。
师:通过棱镜后,偏折程度最小的是什么光?
生:红光。
师:偏折程度最大的是什么光?
生:紫光。
师: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同种介质对波长不同的光,折射率不同。波长越小,折射率越大。
师:大家还记得折射率与波速的关系吗?
生:
师:从公式 能够得出结论: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越慢。
(三)课堂总结、点评
今天我们学习了光的颜色和光的色散。观察了薄膜干涉中的`色散和光通过棱镜折射时的色散。同种介质对波长不同的光,折射率不同。波长越小,折射率越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越慢。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光的认识。
(四)课余作业
完成P64“问题与练习”的题目。
附:课后训练
1.以下属于薄膜干涉现象的是 ( )
A.雨后美丽的彩虹 B.阳光下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
C.阳光下水面上油膜的彩色条纹 D.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得到的彩色条纹
答案:BC
2.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的反射光叠加而成的 ( )
A.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B.a的上表面,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a的下表面,b的下表面
答案:C
3.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右侧向左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B.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C.彩色条纹水平排列
D.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答案:BC
5.图中表示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答案:D
6.在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的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光的偏折角最大
B.白光为复色光,不同色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相同
C.紫光的偏折角最大,因为紫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最大
D.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其他色光小
答案:C
7.如图所示,两束平行的红光和紫光,相距为d,斜射到玻璃砖上,当它们从玻璃砖的下面射出时 ( )
A.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可能大于d
B.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可能小于d
C.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可能为零
D.两条出射光线将不再平行
答案:ABC
8.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自空气射向玻璃,经折射后形成复合光束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
B.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
C.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比玻璃对b光的折射率大
D.a光的波长比b光的长
答案:D
9.用白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呈现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其中
A.正中央的亮纹是白色的
B.离中央亮纹最近的一条彩色条纹是红色的
C.离中央亮纹最近的一条彩色条纹是紫色的
D.中央亮纹是红色的
解析:由于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而每种光经过双缝干涉后在中央都是亮条纹,这些条纹又重合在一起,复合成白光,故A对D错。由于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红光最大,紫光最小,红光形成的条纹间距最大,紫光形成的条纹间距最小,故B错C对。
答案:AC
篇15: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光的色散
1课时
课前准备
三棱镜、白纸、手电筒、红色和蓝色塑料片、多媒体资料、平面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问题: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 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 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于学生更新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
情景导入
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
说明:也可通过播放与光的色散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图片来引入课题。
实验导入
演示: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让阳光通过透明的圆珠笔笔杆射到白纸上,小心地转动笔杆,白纸上就会出现“彩 虹”了。用多媒体投放到屏幕上。把白纸放在笔杆前,让学生看到照到笔杆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色散
情景介绍: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dispersion),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出示三棱镜让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点评: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播放色散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来解释,更 加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我们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叫 做色散。
问题: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被分解出来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点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扩展:雨后的彩虹就是由色散现象引起的。
下雨过后,有很多小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较大,上半部分较小。
水滴像三棱镜,太阳光经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 彩虹。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将生活和物理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色光的混合
问题: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点评: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
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
[播放色光的混合视频]学生观看
点评: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 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值得注意的是,颜料也有三原色:红、黄、蓝,拿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混合也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颜料。它跟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扩展:彩色电视机的制成原理。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就会观察到这一现象了。
三、看不见的光
1.光谱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 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点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spectrum)。如课本图。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扩展思维。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过,人耳有听不见的声音,同样的,是否存在人眼看不到的光呢?
点评:在光谱上看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各色光,称为可见光。
扩展: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在18研究光谱中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移到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结果温度上升得很快,说明那里有看不见的射线射到温度计上,于是发现了红外线。
德国化学家里特18在光谱的紫光区域外侧放置了一张照相底片,结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紫外线被找了出来。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是红外线,紫光以外是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称为不可见光。
2.红外线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外线的应用。
问题:红外线有什么应用?
点评:热作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
问题: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这桌子在辐射红外线吗?我们人呢?
点评:辐射;都在辐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展示:多媒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扩展: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其实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吸收红外线后物体温度会上升,按照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烘烤炉。
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问题:把遥控器对准电视周围墙壁按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说明什么?
点评:红外线可以反射。
3.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问题:我们平时拿到一张钞票,是怎么辨别它的真伪的?
点评:对着光看,摸一下,看手感对不对。
问题:我们去银行,银行的员工是怎样检验钞票的?
点评:他们把钞票放到验钞机去。
说明:原来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在医院有很多病菌,可是如果用消毒水来消毒,它成本高,又比较难闻。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衣服、被子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可以灭菌消毒。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紫外线有生理作用。
问题: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地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不是晒的越多越好呢?在阳光下,时间长了会怎样?
点评:头晕,皮肤很烫, 会变黑。
说明: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这才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
篇16: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2.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 灯与光教案
★ 我的世界彩色标语
【‘教案’2、5光的色散教案(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教案2023-01-14
飞旋的陀螺教案与设计2023-06-18
《光直线传播》八年级物理说课稿2022-06-07
光现象初二物理教案2023-04-01
光的直线传播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2022-05-07
光的色散教学反思2023-04-08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022-09-02
陀螺教学反思2022-05-15
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2022-09-14
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