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灯随笔(精选17篇)由网友“ye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马灯随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马灯诗歌
马灯200字诗歌
无意之中
在一堆杂物中发现了它
岁月的流逝让它破烂不堪
提手上锈迹斑斑
玻璃罩破碎了
但
这都没关系
因为它的灵魂——一根棉线还在
直挺挺地里在那儿
倘若我有煤油和火柴
便可将它点燃
让希望的'火苗重新跃动
让微弱的火光照亮黑暗的夜晚
可
我上哪儿去寻那煤油
又上哪儿去寻那点燃棉线的火柴呢
老天呐
如果你能听见的话
请可怜可怜我吧
那怕只有一点儿煤油
一根火柴也行呀
选择
当你选择生时
你至少还有死这条路
而当你选择死时
你就什么也没有了
明智的人应该知道
生与死
那个多
那个少
篇2:马灯散文
马灯散文
今番去干爷爷家拜个早年,顺便买几斤蜂糖送给远在上海的阿妹。可惜蜜蜂早已经飞走了,不见半个影儿。空落落的几个秸灰似的蜂桶,装着无边的落寞,不言也不语。
无意间的一瞥,看见屋檐下一个蜂桶上,还有一盏马灯,俨然香火板上放着一尊观音菩萨像。灯身落满厚厚的灰尘,铁的罩头已经生锈。看着这盏马灯,仿佛岁月正从山口向我走来,我仿佛向着儿时走去,去到外婆家,也来到干爷爷家。
那时候娘娘和舅舅都还小,比我大不了多少。大雪封山,路上罕有人迹,妈妈拖着娃娃,在外婆家多住了几天。那几个数九寒冬的深夜,一大家子围着一大个火瑭。外婆和妈妈用麻线上着蜂蜡纳着厚厚的布鞋底,似乎要把日子一个个稳稳地踩在脚板下。我却把哪些日子一个个揣在心里,就像书包里装着一个个在灶膛里烧得熟透了的大洋芋。
背后边几个人叽里呱啦地走过,不知说了些什么。几声狗叫,几只狗叫,寥落的村子,狗都叫了,或许闹着玩罢。渐渐没有人声也没了狗叫声,唯有轻飘飘的雪花屑屑地落下。
大舅念起一首古诗:“沉沉犬吠急,渐渐人踪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不知是即兴所作还是来自什么书上?当时没有问,而今无处可问了。只是这诗着实是好,不曾忘记也无从忘却,每逢月夜暗自念着它。不知叫什么名字,姑且名之曰《村雪》。
“老三老四带着仓儿去给牛儿马儿添点草料,都好几天没有放出去了”,外婆这么叮嘱舅舅和我。夜里给牛马添草,就像每晚给马灯添油,是必不可少的'事。
提着马灯顺着檐坎绕过院坝来到圈栏。
马灯下白茫茫的雪厚厚地蓬松松地落满树子,堆满院子的每个角落不留空隙。
牛马羊群在圈里紧紧地挤在一起,见有人来老马嘶鸣几声算是打打招呼,羊群骚动一阵又恢复平静。我们的嘴里鼻孔里呼着白烟,它们的嘴里鼻孔里吐着白雾。
火边的人淡淡地问:“外面的雪下得怎么样了?”
幺舅抢着说:“太大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蝴蝶儿似的漫天乱飞,院坝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都没过膝盖了”。
三舅接过话茬,认真地说:“杉树裹上厚厚的棉衣,成了又高又大的雪人”。
大舅是民校教师,他问我:“照这么说来,猫猫山岂不是成了更大的雪猫了么?”
我答非所问,“那哪儿是猫猫,哪儿有那么大的猫猫,那是天那么大的白虎”。
大舅说:“是是是,不是猫猫是老虎”,“那你说说看,大白老虎的眼睛在哪儿呢?”
我灵光乍现般说到:“是马灯,会动!”
火塘边所有人都笑了,幺舅笑得在火坑边直跺脚。
“眼睛哪里只有一只,还有一只呢?”不大说话的二舅也冒出一句来!
三娘四娘追问不已。外婆和妈妈痴痴地眯笑着盯着我看。
我打量了一下堂屋,小小的屋子除了马灯似乎再也没有像眼睛的东西。
我羞怯地说:“另一只眼睛是火塘。”
火塘边的人又四下笑开来,四舅和二娘更是笑弯了腰。
我急了,理直气壮地说道:“是火塘,不动。”
外公、外婆、妈妈、舅舅、姨娘他们笑得更厉害,火塘里的火苗也笑得东倒西歪。
那约莫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了,至于是腊月十几还是二十几,如今记不大真切了。
前些年外公走了,前几年大舅也走了,前年二舅又走了,剩下几堆坟茔在埂子边。
这些年来雪越下越小越来越少,几乎不怎么下雪了,外婆家的马灯也好些年不曾见过。
干爷爷家这盏马灯,莫非是外婆家那盏?天上的星星又不止一颗两颗,漫天的星星仿佛是一盏又一盏马灯摇摇晃晃地亮着。流星急匆匆闪过,莫非有人在夜间提着马灯去添草么?
看着干爹家这盏马灯,仿佛一觉醒来,照照镜子,看见额头爬上一丝皱纹,天地陡然老去了。摸摸蜂桶,两手空空,岁月无声。马灯熄灭了,无人去添半点煤油。
煤油灯时代过去了,电灯照亮了黑夜。马灯照亮那是个不眠的时代!点灯照亮这是个无眠的时代!
篇3:马灯怎么造句
马灯拼音
【注音】: ma deng
马灯解释
【意思】:一种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
篇4:马灯怎么造句
1、那枚金币在马灯下闪耀着温暖的光泽。
2、当他把马灯举起来的时候,光线瞬间充满了那双像鹰一样锐利的眼睛。
3、泽德凯亚·史密斯提起马灯,两人头也不回地走向岩壁的出口。
4、在大谷仓的一角有一块凸起的平台,上面是用稻草铺好的垫子,麦哲已经坐在那里,头顶的横梁上挂着一盏马灯。
5、很明显他们以为会见到当时其他搜索页面常见的'闪烁的广告和跑马灯字幕。
6、我恶狠狠的拽着它的链子,同时一个令人绝望的新闻标题不停的在我的脑内跑马灯:“实习生将毒死的宠物狗还给活着的传奇。”
7、同样地,他们忽略在萤幕上令人愉快的转向,如电影或跑马灯的新闻报导,因为它们通常不会提供适当的资讯在指定作业上。
8、跑马灯常出现“独家新闻”的字眼,结果证明有误后给摘了下来。
9、我不得不买帐篷、马灯和其他用品。
10、国际救援还在陆续到达,包括两架美国空军货机,运输了帐篷,马灯和15,000份食品。
11、协调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紧急调配一批太阳能手电和马灯,通过邮政快递运往湖南省郴州市。
12、他抓住一棵树,支撑着自己,点上了那盏旧马灯,以驱散笼罩过来的黑暗。
13、这时,在严寒中,借着马灯那闪烁的淡黄色光辉,他注意到月桂树的叶子紧紧地卷曲成一条条的,状似铅笔。
14、城市和企业总是出尽风头,因为他们有摩天大楼和大型跑马灯做宣传。
15、这一章从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以及曲式结构等音乐本体的方面归纳、呈现出“车马灯”民俗活动中音乐的特点。
16、针对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健康方面之讯息可透过电子跑马灯来传达;
17、跑马灯实验:利用计数器轮流点亮LED灯,实现各种动态效果。
18、读者可以通过下文做跑马灯的过程分析,能很清楚的了解到ARM运用的最小系统,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篇5:马灯经典散文随笔
马灯经典散文随笔
当年在洪雅县境内的罗坝公社光荣一队,插队落户当知青的时候,在我那个小木屋旁边的高坡坎上,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我们都称他为肖大爷。
他虽然是光荣二队社员,但和我们相邻的距离不远,只有五六十米,从地理上看算是邻居,我和大队里的知青经常到他们家里聊聊天。他家堂屋里的案桌上总放着一盏马灯。
这盏马灯,是用煤油做燃料,用一截灯芯和玻璃罩做成的一种灯具,在用电灯以前的一种照明工具。外壳是金属的,高有200MM左右,照出的光亮可供十来平方米的范围内照明,孩子们可以在灯下写作业,互相追逐打闹着做游戏,女人们在灯下缝补衣裳,家里的男人手里卷着叶子烟陪伴着家里的老人们,在煤油灯下围着火盆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过小日子到也还可以,也算是乐在其中。
通过大队干部们的介绍,我们大队的所有知青都知道,肖大爷是1958年在重钢一次事故中受工伤,导致双目失明的,回到家以后,他就一直呆在家里。靠着用竹子编一点儿箩筐、背篼,托别人带到集市换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在晚饭后,我有时候会到大队部去开会,时常也帮着大队里抄写点什么书面材料,到大队部去。都就必须要经过他家的门口,每次走过他家门前的那条夹杂着几块大小不一的碎石板小土路上,都能看到:他坐在堂屋门前,用一双瘦骨嶙嶙的大手,始终不停顿地摸索着编着什么,身后的地下总是拖着一些长长的细竹篾条。
尽管他已经双目失明,但每次我路过他家大门前十来步远的小路上,他都主动和我打招呼:“小石,到哪去?”
我顺口回答:“到大队部去。”
他就在嘴里边哦哦哦地嘟哝着,算做是对我答话的回应,然后低下头继续编织着他手上的竹制半成品。
对于这个问题,经常让我弄不明白,他的眼睛的确是什么也看不见,但他又咋个会准确地晓得,是我经过他家门口的呢?后来肖大爷对我讲过,在他眼睛失明以后,耳朵的功能就逐渐增强了。他的房子周围几十米的范围内,有老鼠跑过,都逃不过他的耳朵。别看他眼睛看不见,他还曾经打死过老鼠呢。小石,你走路和他们那些人的声音不同,我一下子就能听得出来,你是上过学,经受过正规训练的。走路的轻重程度很有规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肖大爷家堂屋案桌上的那盏马灯,经常被擦拭得透亮透亮的。他的眼睛已经失明了,他要这个马灯有啥用?没过几天,我就算是亲身体会到这盏马灯的作用了。
记得第一次晚上到大队部去开会,回来已是深夜里。当我一个人走到离他家转弯不远的三岔路口,凭想当然地走,果不其然我就走错了路……
那是刚到生产队不久的一天,在白天路过此地的时候,只顾观望周围的群山,欣赏着天上飘动着朵朵时刻变幻着的白云,观赏者层层依山而筑灌满水发出银光的.块块梯田。梯田里有十几只白鹭,它们在远处的冬水田里翩翩起舞,欢快地疾驶奔跑着、跳跃着。水面上激起了一片片雪白的浪花。还有更远的山边,那一只只白鹭,高傲地拍打着雪白的翅膀,在低空中竞相翱翔着,打着盘旋奋力腾空而起,围绕着绿水青山,在半山腰沿着水平方向向前飞行,还有那一行行白鹭,沿着几条看不见的斜度线轨迹,高奥迪直上青天……
我顺着这条田坎小路,一边欢快地朝前走着,一边兴致勃勃地观赏着这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色,而忘了记路,到了深夜,我又途经此处,站在这个三岔路口,就不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了。
此时,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土路,一条是石板路。我连想也没想,顺着石板路就继续走下了去,结果还没走到三十米远,来到山湾凹底的一片荒草坡坟地,前方就没有路了。
在这片长满野草的乱石岗坟地里,我脚下的周围,全是一座又一座的坟墓,眼前所见的全是一座又一座篆刻着隶书文字的墓碑。为了急于马上要脱离这片墓地,想尽快找到出去的路。我心里开始发慌,拔腿就走。
在这片荒草坟地里,我慌慌张张地踩着坟墓之间的野草,一个人不歇气地急速向前奔走,越慌越乱就越出错,越想尽快离开这儿,我至始至终就是走不出去。不得已,我只得一只手扶着那一块块冰冷的墓碑,另一只手紧紧握着手电筒,此刻,手电筒里的电池也消耗差不多了,射出的光亮很弱。昏暗的手电光照射下,一米以外的前面,什么都看不清楚。
令人感到奇怪和恐惧的是:可能是遇上人们常说的鬼打墙了,不论我怎样走,结果总是走回到原点。在这极度慌乱之中,我不但没有找不到出去的路,反而就连咋个进来的路,我也找不到了。
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耳边只听到风吹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我孤零零地在这片乱坟地中盲目往前走,一块又一块刻着篆体着楷书文字的阴森森的墓碑,在暗淡的月光下反射着惨淡恐怖的银光,还有那些一座连一座长满杂草的半圆球形土坟包,数不清的萤火虫围绕在我周围,不停地上下翻飞起舞盘旋,每个萤火虫的尾部都喷发着一股鬼影般微弱的绿色光亮,坟地里的野草随风摆动,发出的沙沙声,使这片乱坟地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恐惧。
当时的我,两条腿哆哆嗦嗦地站在乱草坟地中间,一双眼睛毫无目标地四周张望着,总感觉到周围的草丛和灌木丛中,仿佛有数不清的眼睛纷纷盯着我,那些眼神里都充满着恐怖和敌意,我在当时早已是三魂儿吓掉了两魂儿。感到这里实在太可怕了,浑身颤抖着站在墓群地中间,惊慌失措地大声呼喊道:“有没有人?人在哪儿?”“有没有人?人在哪儿?”
就在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就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一只手里举着一盏马灯,另一只手拄着一根一米多长油光锃亮的竹筒棒棒。
在我左侧的高坡顶上边,他弯着腰向着山坡下大声喊道:“小石,不要慌,不要害怕,看到这盏灯,顺到我这儿的灯光方向爬上来,不要慌。”
一听到这些话,我顿时感到有了底气,心里不再害怕了,胆也壮了,立刻鼓起全身勇气,朝着这盏马灯发出光亮的方向,双手死命地抓着面前陡坡上的野草,不顾一切地往上攀爬,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爬上了这个陡坡坎顶。
当我走到马灯前,赶紧用双手拉住他的手,含着眼泪哽咽着向他表示感谢。不料他老人家这时却给我来了脾气,他把手狠劲一甩,挣脱了我的双手,很不满意地回了我一句:“我最见不得哪个小伙子家家的,抹眼泪,没出息。”随后便缓慢地转过身,习惯地朝前摸索着,提着马灯,挪动他那步履阑珊的双腿,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堂屋右边的小门。
从那以后,我但凡是晚上到大队部,再经过他家的大门口,走到距离他家那所木房子还有十来步远的小路上,仍然看见他坐在堂屋门槛,手里不停的编织着什么,脚下依然拖着很多根长长的细竹篾条,还是那么关心地问我:“到大队去吗?记到要早点回来。”
当深夜我要经过他家门口时,远远地就能看见,肖大爷家堂屋外的房檐下,总是高高的挂着那盏马灯,马灯里被煤油浸透了的灯芯,通过燃烧发出的亮光,为我照亮门前的小路,指示着我返回小木屋的方向,当我回到小木屋,站在小条桌前,从窗口往左面望过去,就能看到,那盏马灯已经收进屋了。
我下乡两年的日子里,这几乎成为不成文的惯例,只要我晚上出去经过他家的门口,夜里回来时,必然在老远就能看见这盏马灯。以后我调回成都工作了,这盏马灯就在我眼前消失了。不,这盏马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几十年来一直念念不忘。
三十多年以后,我又路过那座木屋门前的小路,可是肖大爷的那所房子已经不存在了,堂屋门前的小路也被比人还高的野草所掩没,山涧里卷起的猎猎寒风,顺着山势习习掠过,吹拂着小路两旁摇摆不定的野草。路旁的大树随着风势不断变化,不住地摇晃着身上每一根长长的枝条,把茂盛的树叶搅动得哗啦啦地阵阵作响,枯黄的落叶翩翩起舞,飘然落地,视乎想要告诉我一些什么。我不知道那位双目失明的肖大爷是否还健在。他还好吗?也许还在另外的其他什么地方,拄着那根竹筒棒棒,高举那盏马灯,还在为夜间的行路人照路呢!
篇6:《马灯》阅读答案
《马灯》阅读答案
①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虽然它的玻璃罩上已染满了岁月的风尘,虽然它用铁丝制成的提手和三道铁制的护栏已经锈蚀,虽然它底部的油箱早已干涸,但在我的心目中,它却一直在发着它的光。
②一位爱好古瓷的朋友说过,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能够听到摆在他房间里的古瓷瓶发出的轻微但却清晰的声音,那些声音组成的旋律,如幽秘的编钟的碎韵,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我知道,世间所有的人和事,它的是非曲直,往往决定于人们恪守心底的那种不灭的理念。真的,看到那盏马灯,有时我会听到有人叫我,声音永远是低低的,急促的,其中交织着木头轮子敲击着已经冰封的河底的声音。于是,我会看到那盏已经干涸多年的马灯依旧亮着,它那混浊的如古铜一般色调的光,会一直延伸到我的书桌。
③有一个雪夜,我半夜醒来,忽然被我书房里的一种光所吸引,那分明是雪的映照,可是我却仿佛看到一种光正在我面前延伸。在大别山千回百折的山道上,身着灰色军装的队伍正在夜色中行进,一个手提马灯的少妇站在路口,默默地,一直送最后一个战士从她身边走过,消失于崇山峻岭的那团浓黑之中。那是油菜花开得一片粉黄的江南,西江月正在云中浮沉,一个老渔夫背着一个负伤的战士,在油菜花的掩护下,爬到江边他的小屋。在长江深夜的涛声中,他就是在一盏马灯的光下,为战士裹起流血的伤口。
④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多少漫漫的长夜,多少曲折的道路,井冈山的下弦月下,遵义的会议桌上,延安窑洞的鸡鸣声中,它照亮过在中国历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那些人物,照亮过他们将天下置于掌中谈笑风生的那些音容笑貌,照亮过多少伟大胜利的蓝图,见证过多少伟大诗篇的诞生。
⑤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白山黑水,黄土红崖,两湘三晋,五岳三江,那些慈母用泪线缝补的衣衫,那些妻子用挂牵绣制的鞋底,那些独轮车在雪上留下的辙印,那些战士用鲜血书写的决心,有多少是在那盏马灯的微弱的不断闪动的光芒之下留下的丰碑、留下的史诗。
⑥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我们望着沉入火海的乡园哭泣过,我们扶着硝烟迷漫的壕墙沉思过,当我们在雪里掩埋过自己的战友,当我们重新打起那面弹痕累累的旗帜,深深的夜色里,唯有它永不背叛地与我们相依相伴,在最黑暗的时刻,追随于我们的左右。
⑦当月明星稀之夜,当杏花春雨之夜,当梧桐叶落之夜,都曾有一盏马灯的光,在其间忽明忽暗,或隐或现地穿行于整个的北国,映照过整个的江南,它以它永远默默无言但却永远执着、永远无比温柔又永远如铁石一般坚定的光,那种浓浓的、黄黄的、有时甚至模糊但却无比忠贞的光,照亮我们伟大的历史。灯光里,轻轻的一句话,默默的一张纸,心的跳动,血的奔腾,和对朝阳的呼唤与对明天的向往交结在一起。
⑧现在有多少美丽的灯啊,那一片一片的辉煌,曾使多少人心醉身迷,可是你知道那楼头每一盏室灯的光里,都有我们当年的那盏马灯的光吗?深深地看一眼我们面前的许许多多的普普通通的灯火吧,希望你永远能从中看到我们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之火——我们那盏曾经照亮过一代人的道路的普普通通的马灯。
⑨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它锈蚀了,但它依旧年轻;它干涸了,但它依旧发光。
它的光已经融入今天所有的灯光里,所有的灯火里。它像当年一样默默地跟随着你,守护着你。只要我们不丢掉这盏马灯,不丢掉马灯精神,我们便能通过所有的黑夜,走向新的黎明。
(选自《严阵散文选》,文字有删改)
19.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世间所有的人和事,它的是非曲直,往往决定于人们恪守心底的.那种不灭的理念。(2分)
(2)我的书房里有一盏古老的马灯,它锈蚀了,但它依旧年轻;它干涸了,但它依旧发光。(2分)
20.第③段中少妇提马灯送战士和老渔夫马灯下救伤员的具体材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1.④~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22.结合全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马灯精神”的理解。(6分)
试题答案:
19.(4分)⑴世间所有人和事的正确与错误、有理与无理,往往要靠人们在心底坚守的价值观来作出评判。(2分)⑵马灯虽然灯体锈蚀、油箱干涸,但其对人的精神激励作用依然存在,历久弥新。(2分)
20.(4分)这两个关于马灯的具体材料,揭示了马灯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为后文写马灯的象征意义和马灯精神做铺垫;(2分)同时,也与后文写马灯的概括材料,形成点面结合,使“马灯”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具体,更具感染力。(2分)
21.(4分)⑴反复(设问)。“能忘了我们的那盏马灯吗?”三个段首设问句间隔反复,既层次清楚,总领全段内容,又层层递进,强化了作者对马灯的难忘深情。(2分)
(2)排比。大量运用排比,丰富了内容,增强了语势,突出强调了马灯在整个革命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和对光辉历史岁月的见证,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马灯的一腔深情。(2分)
22.(6分)⑴历史:马灯精神是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是战胜困难、追求胜利的坚定信念,是无数群众对革命的倾心支持,是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是黑暗时刻永不背叛的忠贞情怀,是默默无言的无私奉献和精神激励。(3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3分)⑵现实:马灯精神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珍惜,是对以往奋斗的怀念与感恩,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3分)
篇7:跑小马灯
跑 小 马 灯
高淳县实验小学
五(3) 胡蝶
今年这个寒假,我过得与众不同,过得比平时充实。因为,我参加了一项有趣的民间活动——跑小马灯。
跑小马灯是我们高淳乡村的春节习俗之一。跑小马灯时,前有锣鼓开道、后有锣鼓接应。每当开场,四个灯笼分列东西南北四角,鞭炮一放,洋喇叭一响,在锣鼓喧天声中我们上场。
小马灯里人物丰富,主要来自《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等。如刘备、关羽、张飞、赵子龙、穆桂英、孟良、焦赞。还有财神、河蚌精、老渔翁及挑花篮、马夫等。我想扮穆桂英,可惜只扮了个她后面的小马夫,摇摇帅旗。
大年三十那天大清早,我们三十几个孩子着戏装、画花脸、穿上了老虎鞋。这是第一次真正跑马灯,大家特别认真,特别卖力,也觉得特别有趣。就在老家村中的一块水泥广场上,我们按顺序摆出了开场式、“天下太平”和“五谷丰登”8个字、收场式。整套动作我们已练习了成百上千遍,早已烂熟。爷爷抱着我的外套,一手拎着水杯,一手拿着零食,笑呵呵地看着我们跑小马灯。围在场外的观众们也接连夸我们“跑得好、跑得好”。
说实话,跑小马灯挺累人的。不管村子远近,都要走过去。后来有人偷懒,家长也舍不得让孩子太累,就开小汽车、用电瓶车来接送。但当我们上了场,就不能偷懒了,得老老实实地跑,踏着锣鼓声,或挥着马鞭,或摇着将帅旗。其中最辛苦的就是“四大将”和财神,因为他们要“朝拜人家”。每个村少则七八家,多则二十几家,村民们要求“接灯”,就是耍个热闹,图个吉利,以佑安康。
记得训练的第三天(腊月二十七),接连跑了9个半小时。正月初四跑了12个小时,到晚上10点才到家,小伙伴们昏昏欲睡,陪同的家长也怨声载道。四大将和两位财神更是走得双腿发软——一个下午,他们朝拜了二三十家人家,比我们多走了二十里路。
我们的小马灯还上了电视呢!高淳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江苏电视台的记者先后来给我们拍了照。
我们每个人还拿到了压岁钱。两次,每次50元。这100元可是我人生的第一笔收入呀!我太高兴了!
如果明年村里还跑小马灯,你们一定要来看一看、玩一玩、学一学哦!
XX年2月20日
篇8:马灯生活的散文随笔
马灯生活的散文随笔
中国人从远古的刀耕火种一路走来,马灯、麦子、棉花,还那些与你一起劳作、生息的牲口们,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依靠和陪伴,在漫漫岁月中浸透着人们的志趣意志与情思。
原初的马灯与马肯定是有关联的。当征战的烈马一点点地退回北方,并消失于我们一回首就能眺见的古代地平线时,马灯作为历史的遗物以及符号流传了下来。它浓缩或隐喻着一种能燃烧的叫作马血的古老液体。马灯跟所有静止的油灯不同,它永远处于漂泊的在野状态;但它又不像松明或火把那样粗陋原始,那样容易被一阵狂风或大雨所吞灭。在它的身上因袭地根植着“走夜路”“在风中”“拒绝”等等语义,而这一切无不与马相关。即便马灯在大白天斜挂于墙壁,它作为属于并超于它自己的一种连续封闭体,从未以结束的姿态停下来。它始终浪迹于不可知的但却不乏亲近感的彼处。
这就是摇晃于中国广大乡村阡陌间的马灯。它最初的光是紧密的,结实的,但它漫溢开来时却是无方向的,缓慢地泼洒开来的,看上去呈一种受潮似的洇晕状态。它的光不必具有迸射性,也不必照亮它无法企及的虚无的高处和深渊。马灯是夜间游走者的亲密伴侣,甚至就是他的眼睛和胆气。那些山间的生猛生灵会远远避开,那些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的幽灵也会让开一条路。马灯并不承担照亮幽灵回乡的职责。中国民间不少地方原先有一种放荷灯的风俗,就是将点上灯的荷叶置于水中顺流而漂,以此来引导逝者不要迷路。但放荷灯的风俗已消失很久了,它的人性化的亲切意味却依然积淀在瓷泥般的.民间记忆之中。与此不同的是,古老的灯笼也渐渐变异了,它不再作为照明工具,而是作为权力中心的喜庆之物继续存在着。但灯笼最早的功能却是照人走夜路。问题是,民间灯笼一旦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语码,自然也一度成为极权政治的禁忌。
只有小小的马灯仍在延续,仍在无边的边缘游走不停。但它从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撕开夜幕”。它只潜藏,隐匿,将一粒光存在于黑暗中。它从不嫌弃那些草檐棚舍的低矮、腌臜和霉潮,以至于它本身也是昏暗的。但在冬天,它无疑是由寒转暖的可靠中介。它的摇晃让人想到一匹在风中颠簸的孤独的老马。显然,马灯是从群体中分離出去的个体,其存在方式就是独自面对。这跟火把在民间具有集体狂欢性一点也不同。然而火把燃烧完了,几乎什么也不会留下,当然它也不必留下什么。
在居民区一家小店的门口,我看到在那根铁丝绳上挂着一只不新不旧的马灯。在城里,它显然没有什么用处了。但店主何以没有将它丢掉?甚至小偷也不屑于注意它。但马灯的本质绝没有丝毫改变,它隐藏于白天的夜晚,并潜行于农耕的网络时代。在永远不会改变的这个世界的风中雨中,它的孤独一刹那击中了那黑暗心脏的脆弱部分。
篇9:跳“马灯”的800字作文
跳“马灯”的800字作文
每个地方过年都会有不一样的年俗。在我们老家,爷爷他们住的镇上的年俗是跳“龙灯”,外公他们住的镇上的年俗是跳“马灯”,我每年都会欣赏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年俗活动。今年大年初二,我在外公他们住的镇上欣赏了一场惟妙惟肖的“小马灯”表演。
“马灯”顾名思义,就是用竹藤编出一匹马的形状,马肚的位置要空出一个站人的空档,当然这匹“马”是不用编脚的,而是用人代替它的“脚”,这匹“马”的前后还可以插上蜡烛。最后用白色的纸把马身糊好,其他什么马头啊,马尾……用彩色的纸糊好,在马肚空档位一边系上一根带子,这样跳的时候就可以跨在肩上,不至于跳。而且跳“马灯”的小孩身穿古装彩袍、头戴饰物,脸上化了妆表演,晚上再把蜡烛点上,那叫一个五彩缤纷啊。
这次的'“马灯”表演有30个比我小的弟弟妹妹组成。妈妈说,马灯表演的内容以三国、唐朝和宋朝三堂戏为背景,表演的有杨家将、桃园三结义等历史人物,所以跳“马灯”的这些人每一匹“马”都代表一个人历史物,而每个家族所代表的人物都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就组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跳“马灯”的队伍。跳“马灯”的人先要进村子里大大小小的庙宇,然后把村子绕一圈后,再进入祠堂进行祭拜,最后再到村里相对比较空旷的场地上跳上一场。
“马灯”表演开始了,锣鼓敲起来了,喇叭吹起来了,真真正正的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我和妹妹听到这声音立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到了目的地。很快,整个场地上便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圈,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有些人站不下就跑到场地边的楼房上观看。这时“马灯”便在圈中央跳起来。大概是他们走累了,跳起来好像不是很精神,不过我们也几乎看懂了。他们跟着锣鼓的声音摆出了一些字,先是“天”,接着是“下”,又是“太”,最后是“平”。 寓意喜庆吉祥。摆完后,一个渔翁与河蚌精上场了,渔翁想要捕河蚌,但河蚌已经成了精,它故意戏弄渔翁。于是“它”夹了一下渔翁的左胳膊,又夹了一下右胳膊和屁股,不过最后河蚌还是没斗过渔翁,老渔翁还是满载而归了。“老渔翁”被夹时痛苦的表情、动作,到最后满载而归时开心的表情、动作,“老渔翁”都做得活灵活现、有板有眼,令人赏心悦目。
“马灯”表演结束了,大家在愉快中度过了半小时。当然,这还是“小马灯”,高淳东坝的“大马灯”更是精彩绝伦。不过,跳“马灯”是有讲究的,有些地方适合跳“龙灯”,有些地方适合跳“马灯”。跳“马灯”也是有一些禁忌的,不过这些只有爷爷、奶奶他们知道,我对这个就不太清楚了。我们这边的年俗就是这个,你们的呢?
篇10:马灯戏400字优秀作文
马灯戏400字优秀作文
有一天,我正在吃早饭,忽然听见一声号鸣“嘟”一声,怎么了呢?听大人说我才知道,是每年春节才只有一遍的,十分少的一种戏,名字叫——马灯戏。因为这种戏十分少,所以正在吃饭的我急忙站起来,跑来桑树下的凉亭里坐好,认认真真地看起戏来。
演马灯戏的人岁数和身高都和我差不多,有的'9岁,有的10岁,有的11岁,有的12岁……他(她)们有的穿红衣服,有的穿蓝衣服,有的穿绿衣服,还有的穿黄衣服……他(她)们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五颜六色的。还在胸前戴一个马头背后戴着一个马尾巴,只要有两个人翻一个跟头,马儿就在舞台上蹦来跳去,真有意思。
接下来就是一个又唱又打的一个戏了,你想知道它的名字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就是——“铜钱鞭”。两位穿着花衣服,就像仙女似的小女孩,在舞台上表演,又唱又跳又打,真好看。
最后就是做戏了,他(她)们穿着五颜六色美丽的衣服,我多想穿啊!接着大官喊:“来啊。”两位小兵就接着喊:“到。”就这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你唱一句我唱一句。这样一场每年春节只有一遍的马灯戏就做完了。
虽然只有三场,不够我看,可是十分精彩。那我也只能盼望下一年春节的马灯戏了。
篇11:串马灯传统民俗作文
串马灯传统民俗作文
随着城市的建设飞速发展和新农村的住建完善,许多人都告别了大杂院,相继搬进了高耸如云的楼房。以前,那种端着饭碗去串门的情形越来越少了;以前,芝麻糖、年糕等年货都是自己做,小孩可以整夜不睡觉等着吃那第一口美食,可现在什么都能买到,什么时候都能买,不用亲自动手,也不用盼到过年再吃;以前初一一直到初十五都在拜年,现在几乎都被电话或手机信息所代替了。所以总听大人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今年我又来到老家过年,原本以为只是在家看看电视吃吃零食,没想到今年村里组织了串马灯的活动。
马灯?我们城里小孩甚至大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它是芜湖民间在春节间搞的一种带有游玩形式的演出活动,它还被列为安徽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马灯里面的人物全是“三国演义”与“杨家将”等戏里的英雄,我在里面扮演的是岳飞的儿子——岳云。马灯的走法也是有讲究的,是按照孙子兵法演变而来的。我们这些小孩都得提前一周,由大师傅带领着,每天要训练好几个小时呢!否则你一人走错,会影响整支队伍的。
到了正月初一,我们凌晨三点起床,开始准备。要花上京剧的妆容,戴上华丽的戏帽,身上套着假马,穿着戏服,裤子上系着两个铃铛。一直忙到9点,我们在鞭炮声中开始了“表演之旅”。
我们要去关系比较好的邻村表演,每到一处,我们都会选一处空旷的'地方表演,我们随着锣鼓点,变换阵势,包括:八卦阵、四马亲嘴、荷花出水、龙虾戏水……
到了午时,村里都会准备丰盛的佳肴招待我们。这里的门道也很多:进门不能踩门槛;安排好你坐在朝门的长凳上,坐了就不能随意走动;不能自己夹菜,进门就不能说话,不要就摆摆手;吃完饭得围着他们家的餐桌和床绕一圈,双方围绕对方绕一圈,然后才能走。
就这样我们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到家,一天下来要走四五十里路,虽然十分辛苦,但是我尝到了马灯的乐趣。
在串马灯中,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久违的亲切感,邻里之间热情的招呼,乡村之间浓浓的乡情,同时也体验到民俗——马灯的魅力和它的文化内涵。
今年我的中国年,过得很有年味儿!
篇12:神奇的小马灯作文300字
神奇的小马灯作文300字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马灯,蓝色的外壳,往上一拉它就会亮起来,没有电的时候,只要在太阳底下放一放就会有电了,特别的方便.
晚上写完作业,我和妈妈拎着小马灯去公园里跑步,一路上我们跑着笑着,小马灯为我们照亮。跑着跑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个阿姨在寻找着什么,上前一问,原来阿姨的钥匙跑步跑掉了,没有带手机,正在焦急的找呢。于是我们用小马灯给这位阿姨照亮,“找到了!找到了!”阿姨激动地说“谢谢你们!特别是谢谢你的小马灯。”哈哈!小马灯的亮光帮助阿姨找到钥匙了,太棒了!阿姨开心的朝我们挥手再见。我和妈妈继续往前跑着,听到一个小孩的哭泣声,突然她大声叫道“爸爸,快看!那是不是阿拉丁神灯?”“是呀!宝贝别哭了,赶紧许个愿望吧!”原来他们把我的小马灯当成许愿灯了,我的小马灯真的可以实现愿望吗?
我的小马灯真的很神奇,因为它可以帮助人,可以让见到它的都变得开心,你说神奇不神奇?
篇13:犹记当年小马灯散文随笔
犹记当年小马灯散文随笔
于一个细雨霏霏的冬日, 无由的,也就想起了马灯了。
马灯,顾名思义,与马有关。在北方,通常是一种骑马夜行时挂在马身上,能遮风挡雨的煤油灯。
我的故乡,苏北里下河平原,在地理意义上,应该算是南方了。没有马,只有牛,而这马灯,也就只好屈尊,与牛做伴了。
数九寒冬,最常见的马灯,是在牛棚里。三间虽说低矮却也轩敞的牛棚,几头安安稳稳地躺在金黄的稻草上不停地反刍着的老牛,再有就是陪着这些老牛的老农了。一张草铺,依牛而卧,暖和,而又清净。
那马灯呢,就在牛棚里的柱子上挂着,黄晕的光,一点一点的,洒在牛棚里的角角落落,温馨,而又安静。 我是陪着看牛的四叔,在牛棚里,度过了冬日的'一个个长夜的。
有时,还会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带到牛棚里去做。因为那一盏小马灯,比我们家用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要亮多了。
马灯,也多出现在晒场上。
金谷登场。一头头老牛,拖着沉重的石磙,在晒场上,一圈圈地转。
月黑风高夜,照耀着这一头头老牛,照耀着跟在老牛后面的这一个个农人的,便是挂在场头石柱子上的那一盏小马灯了。依旧是那一点一点的黄晕的光,给这黑魆魆的乡夜,增添了不少的亮色。
马灯,还会出现在田头。
“二十五六头,月出好吆牛”。可是,没有月色的夜半呢?老牛下田耕地,就只有靠小马灯来照明了。
如北方人走马一样,使唤牛的农人,也会在夜色中,一手牵着牛,一手提着小马灯,照着脚下的田埂。有的还会带些恶作剧,把小马灯系上牛角,或是系在牛脖子上的隔头上。牛不耐烦的时候,就会把小马灯甩下地去,滚上几滚。不过不碍事,这马灯的密封性能好,一滴煤油也不会漏出来的。
到了地头,马灯就放在要耕的那块地的田埂的中央。这样,它那一点一点的黄晕的光,正好映照着那头老牛,映照着跟在老牛后面的那个老农,映照着那些懒懒散散的脚步。
不见小马灯,已经二三十年了。可它那黄晕的光,还在我的心头,一点一点的照着,温暖,而又温馨。
有时,我还会想,这北方人称呼的马灯,在我们这儿,总是与牛为伴,叫它“牛灯”,或许更贴切些吧?
只是,我也有好长的一段日子,望不到耕牛的踪影了。
篇14:雪夜想起老马灯的散文诗
雪夜想起老马灯的散文诗
又是雪夜。又是灯火阑珊。
在我打开的屏幕上,轻轻荡漾微波,犹如向晚的流水,缓缓漫浸……
此时,兀自想起蒙尘多年的老马灯,一摇一晃,灯光,点亮我深藏岁月缝隙的记忆
于迷茫的雪夜里穿行。
一豆灯光,涂满雪色,涂抹夜色,昏黄、安详且朦胧的在马棚矮矮的檐下
低悬,轻轻摇曳,像父老乡亲慈祥的目光,守望淡淡的岁月,
苦渡寂寞的生活……
让我漂泊在淡淡的灯光里,跟随老马灯的步履,深深体会父老乡亲怎样以朴实的心,
执着的`情感热爱自己的家园。灯光一样慈祥,埋头于土地上,把贫瘠和寂寞的生活,
当做生命里最温柔的部分,把莫不做声的劳作,当成一生初衷不悔的默语……
此刻,我在荧屏寂静的深处里,望着你,老马灯,我的乡亲,我的落雪的乡村,
在这雪花遍野盛开的夜晚,在这城市灯火辉煌的雪夜,我只能为你们祈祷,
只能为你们送一声祝福,也只能,为那躬耕在灯光里的身影,道一声:珍重!
篇15:描写元宵节的散文:元霄节转马灯
五十年代东北的年味还是比较浓的。孩子们都盼年,一到过年,大门贴门神,二门贴对联,室内贴春条,五颜六色的挂棋更是到处张贴,甚是喜庆!就连猪圈都忘不了挂上一个系有五彩丝线的“洪武通宝”铜钱,据说挂上这个钱,猪不得瘟病。
好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在东北,虽然这个节日主要内容之一是吃元宵,但是从来不叫元宵节。由于到处挂满了红红绿绿,各式各样的灯笼,东北人说话比较形象,都直接叫“灯节”。
我们那地方,一到灯节,去商店买现成的灯笼少,都是自己扎制,因此历来没有重样的,而且有一种成就感。做法也简单,就用黍秆做骨架,用竹签连接,外面用纸那么一糊就成了。在形状上,简单的有四面体的“方灯”;比较复杂的,有十四面体的,和京剧“八大锤”所使用兵器形状一样的“八棱灯”;而扎制最难的,最有科技含量的,就属“转马灯”了。
转马灯又叫“走马灯”,也叫“跑马灯”。据说这东西在宋时已兴,有王安石名联为证,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下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此联出自《王安石捡联获妻》的典故。最终使王安石上应主考,下获贤妻,一时传为美谈。
宋时转马灯如何制作已不可考,从清代宫廷转马灯来看,其选材到制作十分讲究,而现在南北方制作各异,南方细腻,北方粗旷,但这均不是本文探讨的内容。至于我们那地方,地小人稀,只能是就地取材,自娱自乐了。
我的两个哥哥在当地最早扎制转马灯,手艺也最好。晚间把灯挂在外面,引来左邻右舍围观,啧啧称奇。受他们的熏陶,后来我也学会了,扎制方法至今记忆犹新。
扎制转马灯骨架要用当年的黍秆。首先要求黍秆直径尽可能粗细一致,拿回家后去除叶子,用刀把节处刮平,这时的材料又改叫“箭杆”了。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为什么叫箭杆,是象冷兵器“箭”的“秆”部一样笔直?才称之为箭杆吧!由于箭杆根部粗,稍部细,而中部粗细适当,所以要去除根稍,只留中间一段,再根据灯的大小,用笔画线,用刀截成长短相同的立柱,横撑和其他部件备用。
转马灯骨架要用竹签连接。北方不生长竹子,竹子很少,但是装咸带鱼的筐子却是用竹子编的。那时候年龄小,也顾不得许多,就到副食商店卖水产的地方,瞧人一不注意,偷偷地抽出几条竹劈子,连跑带颠地拿回家作竹签用。等到年龄大了些,不好意思再到商店抽竹劈子,就偷偷地用家里的竹筷子做竹签,这时家里的竹筷子可就遭了殃。被妈妈发现,总会骂上几句:“净祸祸东西,败家子…。”但是木已成舟,好在过年家里都买把新筷子,不会影响吃饭。
至于转马灯的纸张,主要用白纸和少许彩纸。其他辅料就简单啦,有针,线,一小块玻璃,当然要少不了蜡烛;工具也就是笔,刀,剪,锥子,尺子和糨糊等…。我们做的转马灯和宫灯的形状基本相同,主体为六角柱体,头部亦为衔接的扩展六角柱体。
扎制时把先前备好的,六个做六角柱体的立柱选出来,顺便把相应的,头部扩展六角柱体部件,用竹签插接好,最后用等长的十六根横撑连接。上下还需要连接两根横撑,用于支撑中心的轮轴,此外,这两根横撑也有加固的作用。
中心的轮轴最为精细,也最为难做。要用百里挑一的,笔直、细长且质轻的高粱穗秆做轮轴。在秆的上部前后相应位置,用小刀各切成一个2.5厘米长,18张纸厚宽度的长方形孔洞,仔细清除里面的余物,使其形成一个类似于建筑构件中“卯”的构件。
轮毂为纸条,纸条的宽度2.5厘米,张数18条,长度就需要用一点数学知识了。
先是计算轮边周长:2.5(纸宽)X18(纸的张数)X2(纸的半径数)= 90厘米;后得出轮的半径,也就是纸条长度:90÷3.14 ≈ 28.7厘米。另轮边为0.5厘米宽,用刀刮得很薄的黍秆皮制作。
根据以上数据,制作时把黍秆皮围成一个90厘米的圆圈做叶轮骨架,用线绳绑定;把纸条穿过轮轴中心的孔洞,使其位于纸的中央;然后依次翻转纸条,把纸的端部用浆糊粘在叶轮骨架上,就像风车一样,以纸条为轮毂支撑起叶轮骨架。最后在轴的端部沿轴向上下各插一根针。
组装时在灯的上下横撑中间用锥子各扎一个孔,底下横撑中间的侧面插进一块玻璃。然后把轮轴上面的针穿过上横撑的锥孔,下面的针尖对准下横撑的玻璃面。由于所用轮轴较轻,且底下是针尖对玻璃,摩擦力极小,用一支蜡烛即可驱动其旋转。
大哥扎制时,二哥也不闲着。他从小就具有绘画天赋,先画后刻。内容有三英战吕布呀,龙呀,等等…。把它们粘贴在一个黍秆皮围成的圆圈,用线绳悬挂在叶轮上,点上蜡烛,热气上升,推动叶轮,带动其旋转。
我家扎制的材料转马灯虽然简陋,但是外表装饰却一点也不含糊,首先,棱边都用彩纸条粘贴,角隅部用剪好的“云子卷”图案装饰,所有的棱角部和底部的中心位置都挂有纸制作的穗子。上灯以后,里面的剪纸画面在经过灯棱时,从外面看,灯影画面有一种跳跃的感觉,煞是好看!
我到天津过了这么多灯节,从来没到商店买过一盏现成的灯笼,可时时有一种冲动,真想像小时候那样,自己亲手扎制一个转马灯!可是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上哪儿去找黍秆呢?
作者:刘砚秋
公众号: 水泥圈子
篇16:随笔
看到这个话题,心里不觉为之一震,觉得出的好。好在那里?好在出的是个时候,好在提出的问题正是全社会予以关注的热点,好在在我们学生当中,“为他人开一朵花”的精神也如那萧瑟的秋风,荡然无存了。
我向来不否认自己的情操不高尚,可人不为己,天诸地灭,看着别人的日子美,我心里火,可谁又能说自己绝对不是这样的人呢?首先,承认一下自己不良之处吧。诚实也是一种优秀的品德。
虽说现在社会风逐渐向下吹,可我们的榜样也是满多的。比如那位为艾滋病患者竭心尽力的耀女士,终于在她的努力下中国制定了第一部有关艾滋病的法规。还有那位伟大的女公安局长,“十里长街”再现不就是她一生的光辉写照吗?其实,这样的事例本不该举出,舍己为人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专利,是雷锋叔叔,向秀丽阿姨,孔繁森伯伯,孟泰叔叔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我觉得我们好像只是吝啬些,不想把“专利”让给别人看,这种心大可不必操,别人学不会的,所以我们要多多发扬一下,气气那些人。
付出之心应该有,可欣赏之心也不可少。为别人的一次鼓掌会给他多大的鼓舞是我们体会不到的,老师给学生鼓励的一句话,不夸张的说足以让那名学生的成绩一重力加速度的水平上升。我就有过亲身体会:物理老师说我“将来有可能成为科学家”,你不知道当时的我特富有成就感,然后猛学物理,是当之无愧的物理科代表,所以说我们要多赞扬赞扬别人,少忌妒一些。比如当别人拿出150分的卷子炫耀,不要横眉冷对,窃窃私语;谁获得技术专利,不要暗地里埋汰几句,解解心头的怒气;看到老同学开着宝马、奥迪、雪佛莱,和自己一比还是那辆双轮车,一气之下不理人家如果有时你确实忍受不了了,你就和潘长江比比身高,和琼瑶比比数理化,不是琼瑶,韩寒也行,这下平衡了吧!
说了这么多,废话一大堆,只想告诉各位同胞们,奉献一杯牛奶,你有可能获得重生;对纳粹微笑一下,你将离开那死亡的炼狱。以平常之心,善良之心对待每一个人,我们都回拥有快乐的每一天。
上一篇:《老人与海》读后感
下一篇:倾听校园里的美丽声音 相关推荐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1000字_6篇 生与死作文_生与死议论文1200字 宜居城市里的故事作文 携手 向死而生议论文900字 飞花时节 最浪漫的事作文 内涵美作文 成长需要磨砺作文1000字 游蟒河作文1600字 思念 成长的喜悦作文600字 篇17:随笔
点滴,雨水滴落的声音;点滴,日常生活的细琐;点滴,零星记忆的念想。
只是一份流下的泪水,也无法再收回。
我看到这绚烂的色彩,夹杂着丝丝的凉意。又宛若空中舞蹈的仙子,坠入尘世,看这一切的繁花。
聆听着友人的倾诉,我仿佛看到了层层迷雾后的萤火,微弱着,在心中却又是那样的明亮,点点散开而后又聚拢相随。恍若局中人却又是局外人。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观点滴请大步向前。看似不寻常的过往,其实往往是寻常的印记。残留的只不过是那时拥有的记忆,却不想无病呻吟的歌唱。唱着最朴素的歌曲,发出最朴实的声音。
拥有与不曾拥有,距离是那么的相近却又是那样的遥远。眺望着这广阔的大地,仿佛一切只有眼底那般大小。只是不曾去遐想,点滴中的幸福,也宛若风景那般美好。
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你会发现点滴中的幸福,是璀璨的星河。
★ 煤油灯随笔
★ 两盏花灯作文
★ 夫子庙随笔
★ 煤油灯的岁月散文
【马灯随笔(精选17篇)】相关文章:
高中生心情日记2022-04-29
不该发生的错误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023-09-23
拥抱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022-05-22
叙事随笔400字大全2023-01-20
童年随笔叙事2022-06-24
有关缘分的随笔-缘分2023-01-11
不到长城非好汉散文随笔2023-08-23
《看花灯》的教学反思2023-04-09
难忘的一件事随笔2024-02-27
我爱妈妈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