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精选10篇)由网友“杜红呀”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系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而三月的上巳日多逢三月初三,所以后来就固定在三月初三了。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忽略。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到汉代,上巳被定为节日,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当时重要节日之一。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由上巳节还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觞”的逸事。魏晋时,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时,还要举行水滨宴会,谈文作赋,饮酒取乐。饮酒时,要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随水流动,到谁的面前,就要饮酒吟诗。这个活动,在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被记为“曲水流觞”。曲水流觞的活动还远传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上巳节还是古代帝王招魂续魄的日子,郑国习俗,上巳日在溱水淆水进行招魂续魄的祭奠。
另外,“三月三”除了上巳节外还是西王母生日,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此说源于道教传说,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麻姑献寿”由此产生。由此在一些志怪小说中,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上巳节还是人日。人日也是传统节日,相传女娲七天之内造出七种动物,按日排列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为人日。按子丑寅卯戊己庚辛辛酉戌亥的天干排序和甲乙丙丁辰巳午未壬癸的地支排序法,初七为地支巳日,所以“巳日”即“人日”。因此,上巳节也就是人日的节日。
拓展资料:
“上巳节”溯源(一)
上巳节,起源于洛阳,是从周公的酒杯里泛出来的诗情,是从洛水流觞中泼出来的画意。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认为这个节日与王羲之有关,源于那次有名的兰亭修禊;源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42位名士的曲水流觞。其实,如果没有周公的洛水流觞,哪会有东晋兰亭的曲水流觞,哪会有大唐“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浪漫场景……
相传,周公当年率领能工巧匠,费尽移山之力营建洛邑。洛邑建成之后,他登上邙山,看见城中街巷井然,又见洛水蜿蜒,绕城东去,内心十分喜悦。他下令文武百官到洛水边集结,要举行一项大型活动。这一大型活动就是依据殷人旧习,在春阳初上、寒气未尽、乍暖还寒、容易得病之时,让大家到洛水边举行“祓禊”活动,以防治疾病,祈望健康。
祓禊,就是指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以农业为主的华夏先民冬季大多很少活动,到了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气暖水温,人们以草药熏汤沐浴,不仅除去了整个冬天所积存的污秽尘垢,也有利于预防和抵抗春天流行的疾病和时疫,减少病害的侵扰。同时人们通过沐浴洁身,容貌焕发,神清气爽,为节日期间的祭祀和男女相会做准备。最早是由女巫领着大家,来到郊外的水边。在举行祓禊仪式时,男女皆手持、身佩兰草,周身散发异香。男子彬彬有礼地来到女子面前,把采摘的花朵赠给自己喜欢的女子。女子则面含喜色地接受馈赠,并表示感谢。此等举止,不仅优雅,还很浪漫。兰草清新幽雅,古人用它象征爱情,类似今人用玫瑰表达爱意。
可是,周公并没有像女巫那样,只是让大家进行祓禊活动而已,而是开曲水流觞先河。他让大家找一处河道蜿蜒、河水清浅且流速缓慢的地方,觞中盛酒,顺着河沿放入河中,使之漂浮于水上。那时,洛水北岸,绿草如茵,官员如蚁,十分热闹。河上漂浮着的酒觞,一起一伏,顺流而下,众人伸出手臂,随捞随饮,十分畅快。周公举行这项活动的日子,是当年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而三月的上巳日,多逢三月三日,所以魏晋以后,民间干脆就把上巳节定在三月三了。
当时的采诗官记入《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日子里,踏青幽会,互定终身。健康、大胆、奔放、自然的爱情从“三月三”的溱河与洧河边荡漾开去。所以也有人把三月三“上巳节”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也有学者认为,上巳节可能源自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参加祓禊活动的时候,都是男女同游,赠香草,表爱意,春日阡陌之上、清清河水之畔,正适宜男女交欢。有资料表明,不少地方此日确有妇女祈孕的习俗。譬如唐代,洛阳妇女到了这一天都往洛河跑,争着坐龙舟。坐不上的,也要用手摸摸龙舟,希冀感孕,生个龙子。当时,洛河里的龙舟密密麻麻,都集中在天津桥两侧的水面上。那时的天津桥已经不是隋朝时的浮桥,而是石桥了,所以龙舟出没在**中,来往于大桥下,女人们则走下河堤,云集于桥下,等待龙舟近身,好去乘坐。那些坐不上龙舟也摸不着龙舟的女人,就用兰草或香草浸水沐浴。那时的龙门东山上,生长着无数的香草。于是,每年一到此时,香山寺外的半山坡上,到处是俯身拔草的女子,而男子则不远不近地观望着,欣赏她们的婀娜多姿和烂漫之态。香草柔软,清水洁净,这两样东西都有唤起情欲的作用。所以,妇人临水,洗去一冬的尘垢,企盼触水感孕,这与古人“近水祝殖”的信仰是一致的。
有女人和文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无尽的浪漫。女人庆祝节日的浪漫方式,当然就是到水边展示美丽的身姿。如同杜甫在《丽人行》中写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美丽的妇人,结伴来到水边沐浴。她们并不感到羞涩,露出肌理细腻的皮肤,展示骨肉匀称的身材。她们锦绣衣裳,翠微垂鬓。
而文人的浪漫方式是“曲水流觞”。说到文人就不能不说到王羲之等人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相传绍兴西南13公里处,有一座兰渚山。早年越王勾践在兰渚山麓广植兰花,后人在此建亭,名曰兰亭。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天气晴和,王羲之和孙统、孙绰、谢安等42位名士,为了打发这个“修禊日”,相邀宴集于此。大家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酒杯漂到谁面前,谁就要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杯。这次聚会,名士们现场作诗37首。王羲之为这些诗作《兰亭集序》。由于大家当时乘着酒兴,加上周围茂林修竹,潺潺流水,环境优美,所以文士们写出来的文章就很美,王羲之写出来的书法也很美,遂使此次聚会成为风流千古的佳话,传至今日。
“上巳节”溯源(二)
关于“三月三”,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古老神话传说: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上发生了一次大灾难,天塌地陷,洪水泛滥,人类和动物都没有了,只有伏羲、女娲(或者是盘古、玉人)兄妹(或者是姐弟)受到乌龟(或石龟、白龟、铁牛、水牛、石狮子、葫芦、雷神)的保护而得以存活下来。为了人类的延续,在乌龟(或者是蛇)的撮合下,兄妹俩滚石磨测天意,然后结为夫妻,生儿育女,并抟土造人,后来人烟就又逐渐稠密起来。因为兄妹俩滚磨成亲那天是三月三,为了纪念他们繁衍人类的伟大功绩,以后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人们都要祭祀人祖爷和人祖奶奶,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说爱定情的好日子。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自由相会,不受干涉禁止。可见,这一天是众人游乐及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日子。从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月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既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又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繁衍与社会和谐及文明进步。
后来的“三月三”不仅有了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雅事;还有了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暧昧、香艳故事;更有了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之怅惘情事。从此,“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节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宋朝以后,由于对妇女特别是未婚女性和婚姻的禁锢日益严重,外出聚会找情郎已属不可想象之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三月三”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环境。
到了近代,汉族地区“三月三”的活动渐渐消失,它的情人节功能也最终被人遗忘。只有西南少数民族如白、苗、瑶、黎、壮、畲等仍然保持了“三月三”这一节日风俗,依然将“三月三”作为“谈爱节”和“甜茶情人节”。个别的汉族地区,“三月三”情人节习俗也有保留。如山东济南就有“三月三,相亲千佛山”的活动;在扬州,《请允许我三月三》的清曲仍在传唱:“俏人儿,请允许我三月三在那酴架下等候……” 所以,也有人把“三月三”称为“定情节”、“女儿节”、“求子节”、“游春节”等等。
篇2:三月三日是上巳节吗
据老人说,三月三是咱们中国传统的上巳节,要说由来,据说和咱们中国的老祖先伏羲和女娲有关,据说伏羲和女娲是人首蛇身,他们结为夫妻百年好合的时间就是三月三,他们生儿育女,这样才有了我们人类。
伏羲他是人类的始祖,也是咱们历史上的第一个王,他很聪明,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的规律发明了八卦,并且创造了文字,后来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为了纪念伏羲,人们就设立了上巳节进行纪念,现在我们淮阳太昊陵,每年的三月三还要进行祭祖大典,并且还有热闹的庙会,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要拜祭和怀念我们的先祖。
布依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贵阳南部郊区布依族把“三月三”称为“仙歌节”。节日内容与乌当区新堡乡大体相同,但他们是用唱歌的方法来祈求天神免灾,这天男女青年上山对歌。传说谁唱的歌最动听,天上的歌仙听了,便会赐你一副金嗓子。你劳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听到金嗓于唱歌,害虫听到这声音就不敢伤害庄稼了。
“三月三”是贵州罗甸县布依族的“扫墓节”。此日以二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鸡,摆设酒菜和花糯米饭祭奠。扫墓后,人们在坟山上娱乐、打猎和野餐。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
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
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
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日,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来到河边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孩子们比赛划竹排、打水枪。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做花糯米饭分送到边和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口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耍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吃。
罗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盛大的游山、对歌和交友活动。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马把山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篇3:三月三为何叫做上巳节
据悉在古先秦时期的农历三月三,最初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初的第一个巳日,即上巳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每年三月初三。
魏晋以后,上已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现在的三月三,就是从古代的三月上已日而来的。每到三月三各族就会有不同的习俗相传。在古代,三月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可惜,宋代以后礼教渐严,男女私会不被容许,这个节日也日趋没落,最终被人们遗忘,踏青也改在清明进行。
三月三情人节传说
“三月三”能成为中国情人节是有着古老传说、民间风情和官方提倡等诸多基础的。“三月三”原称上巳节,因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由于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后,从魏晋开始就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根据这个节俗的内容,民间又将“三月三”称为三月节、三月会、情人节、定情节、女儿节、求子节、游春节等。
据古老传说,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这说明上巳节的产生最初当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因而这一天也是众人游乐及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日子。从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月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既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又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繁衍与社会和谐及文明进步。
此事还正式地记入了《周礼·地官·媒氏》中:“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官方给了“三月三”情人节一个法定的地位。于是后来的“三月三”不仅有了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雅事;还有了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暧昧、香艳故事;更有了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之怅惘情事。从此,“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节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三月三节日习俗
少数民族沿袭的传统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的婚姻形态也在进步和变化,但这种春天令会男女的规俗却一直延续下来,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三月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
“三月三只有在少数民族才可以看得到,他们那里依然保存着最古老的自由恋爱风俗。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西部的黎族青年男女,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地来到有南洋海岛风味的山坡上,寻找爱情,庆祝恋爱。云南大理的白族青年男女,在农历三月三,在蝴蝶泉边欢聚、唱歌、跳舞、恋爱。情投意合、心照不宣的姑娘用手指挠挠男士的手心,双方便携手出入……广西壮族人民在季春三月三开展活动时,各村男女在一起跳舞、唱歌、抛绣球。玩时男女青年各一队,并各自选出队长,相距约五十米远,划出界限,相互抛接,凡是抛出界限或接不到的都算输。男女青年以此互相物色对象,为选择佳偶进行投情活动。”翻开自己的学术报告,任振河动情地说,“这些都是我们依然保存着的最古老的自由恋爱方式,但在广大的汉族地区却很少有这样的节日,这是因为在汉武帝时发生了蜕变。”
广西三月三的习俗活动
1.祭祖
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他们会所有人出动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祭拜完了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饭,这种聚餐的方式很融洽,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
2.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节庆开始前,家家户户都会选出优质的糯米,用不同草药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后蒸熟,即为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除了象征着五谷丰登、幸福吉祥外,因为五种颜色代表着阴阳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于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庄稼丰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而五色糯米饭有驱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适当进食一些五色糯米饭,有利于驱赶身体内的寒意。
3.撞彩蛋
在节庆期间,各家各户精选出鸡蛋,煮熟之后用各种颜料上色,其中大部分以红色为主,因为红色代表着红红火火的好兆头。小孩们会将彩蛋挂在身上,在外出游玩时,碰见相同挂彩蛋的伙伴,便可以玩起“撞彩蛋”的游戏,将两只鸡蛋对碰,没有裂痕的一方则为胜者,在民间,成功撞破彩蛋的人寓意着撞到好彩头。
4.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5.跳竹竿舞
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而竹竿舞一般分山间偶遇、搭桥过河、相恋、抬新娘回家四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都流露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与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
6.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进行对唱。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三月三吃什么
1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2荠菜煮鸡蛋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3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4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为邪恶所侵,人才能健康,不生病。这种美好心愿代代相传,使这种千年旧俗延续至今,演变成祈求康泰的地方特色风俗。
5薄饼
农历三月初三吃薄饼,是同安人的传统习俗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闽南一带,因清军顽抗造成百姓伤亡惨重。在郑军反攻下,清军投降,郑军进入城内,老百姓一边迎郑军,一边制作薄饼祭祀死难的亲友。后来民众就用薄饼在农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
6春饼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7艾叶糍粑
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8乌米饭
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欢度“乌饭节”。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梧州也有吃乌米饭的习俗。
9壮粽
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壮家粽子起源于宋代,叫“风莫”。它是一种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们便把煮熟的“风莫”从铁锅里捞出来,以备正月食用。
10水菊粑
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安庆太湖县、潜山一带,有吃水菊粑的习俗。水菊又名鼠曲草,清明菜、寒食菜、粑菜,四五月开细小的头状花。在我国的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各省的原野、田坎、路旁均有生长。春季可以采摘嫩茎叶洗净,拌入糯米面中,蒸熟或者油炸食用,西南各省称作“清明粑”。
篇4:上巳节三月三活动主题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的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我们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三月三”民族风情文化展示活动,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弘扬民族文化,陶冶个人情操,激发每个人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1.活动时间:3月30日——4月1日
2.活动地点:
三、活动内容
1.“民族歌谣童谣”年级拉歌赛(4月1日上午)
(每个年级一首唱民族歌谣正副班主任负责)
2.参观民族风情文化走廊(4月1日上午午)
(1)民族文化——壮语文字书籍展示区(3月30日完成)
(2)年级“民族生活(图片)、特色服装(图片)、工艺品、饮食”等展示区(每个各班负责一个特色展示区,正副班主任负责3月31日完成。)
3.民族体育节:民族歌舞表演、跳竹竿竞赛、抢花炮比赛、30人板鞋
竞速比赛、投绣球比赛、集体花样跳绳比赛、滚铁环混合接力赛等。(时间待定)
四、活动要求
1.各班级按学校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做好充分准备,落实好各项活动要求。
2.教育学生参加活动讲文明守纪律,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五、其他工作人员安排
略
2021上巳节三月三活动主题策划方案
22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是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怀豪情奔向小康社会的又一个隆重的黎族苗族传统节日。全省主会场活动第一次定在琼中县举行,这是海南100多万黎、苗族同胞的一大喜事。
本次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通过全省互动、社会各界参与,把“三月三”传统节日办成文化“三月三”、歌舞“三月三”、民俗“三月三”和欢乐“三月三”。让黎族、苗族人民体会到党的温暖,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促进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二、活动安排
(一)广场文艺演出
1、海南中部广场文艺汇演
时间:4月17日(农历三月初一)20:00时至22:00。
地点:琼中县民族文化广场。
内容:海南中部屯昌、白沙、五指山和琼中四市县精彩节目展演,选出优秀节目参加全国“群星奖”评选。
主办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琼中县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琼中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领导:郭光星(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三月三节开幕式广场文艺表演
时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三)8:00至10:30
地点:琼中县民族文化广场。
内容:展现海南原生态民族歌舞、民俗民风和黎苗汉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风貌。
主办单位:琼中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协办单位:琼中县委宣传部、县教科局、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领导:林海云(中共琼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郭光星(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二)民族歌舞展演
1、海南民歌邀请赛
时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三)20:00至23:00。
地点:琼中县民族文化广场。
内容:全省18市县优秀的民歌手参加比赛,评选出优秀歌手和优秀组织奖。
主办单位:省民宗厅、琼中县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琼中县政府办、县民宗局、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领导:韦求香(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郭光星(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三月三节“琼中黎苗歌会”
时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二)20:30。
地点:琼中县民族文化广场。
内容:由琼中县直机关各战线、各乡镇和各国营农场代表队通过独唱、对唱、合唱、表演唱等形式,展现琼中民歌独特的韵味。
主办单位:琼中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协办单位:琼中县直机关各战线,各乡镇、国营农场,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领导:林海云(中共琼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郭光星(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3、歌舞狂欢
时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三)__:00至18:00。
地点:琼中县城营根路、虎头路。
内容:10个狂欢点。琼中县直机关各战线,各乡镇、国营农(茶)场黎族苗族歌舞、器乐展演,黎族苗族婚礼展演,观众参与狂欢。
主办单位:农垦驻琼中办事处,琼中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协办单位:琼中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团县委、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领导:林海云(中共琼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郭光星(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4、“叫侬唱歌侬就唱”民歌之星电视总决赛
时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二)14:00至18:00
地点:琼中县委大礼堂(暂定)。
内容:评选黎族苗族民歌新星,培养民歌新人,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琼中民族文化品牌。
主办单位:琼中县广播电视台、团县委、县妇联。
协办单位:琼中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责任领导:符建群(中共琼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5、篝火狂欢舞会
时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22:30至
次日凌晨1:30。
地点:琼中县民族文化广场。
内容:通过篝火狂欢,展示黎族、苗族独特民风;在群众互动娱乐中,将“三月三”活动推向高潮。
主办单位:琼中团县委、县妇联。
协办单位:琼中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领导:王光业(中共琼中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韦求香(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三)民俗展示活动
1、琼中乡土文化巡展
时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三)10:00开始。
地点:琼中县民族文化广场至县四套班子办公楼前路段。
内容:琼中县各乡镇、国营农(茶)场特色文化巡展。
主办单位:琼中县政府办、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协办单位:琼中县民宗局、县广播电视台、各乡镇政府。
责任领导:郭光星(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黎苗风情一条街
时间:4月17日至19日(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
地点:琼中县城虎头路。
内容:黎族、苗族民间工艺品、风味食品展销。摊位间设民间艺术展演点。
主办单位:琼中县旅游局。
协办单位:琼中县商务局、琼中工商局。
责任领导:许教春(中共琼中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3、黎族织锦及黎族苗族传统服饰展销
时间:4月18日至19日(农历三月初二至初三)
地点:琼中县就业局织锦展厅。
内容:黎族织锦,黎族、苗族服饰展销。
主办单位:琼中县民宗局、海南锦绣织贝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琼中县妇联会、县就业局。
责任领导:许教春(中共琼中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四)黎族文化高峰论坛
时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二)全天。
地点:琼中宾馆会议室。
内容:讨论黎族文化在当前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探讨黎族文化的发展思路及途径,加快黎族文化开发利用,弘扬和传承黎族文化。
主办单位:省民族学会、中共琼中县委、琼中县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琼中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
责任领导:符建群(中共琼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四)其他活动
1、琼剧演出
时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8时至11时。
地点:县城虎岭文体广场。
内容:邀请琼剧团演出古装琼剧,满足群众对琼剧艺术的需求。
主办单位:琼中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责任领导:郭光星(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通宵电影展映
时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四)零时至5时
地点:琼中县四套班子办公楼右侧广场、县电影院前庭。
内容:组织反映黎族苗族人民生产、生活及革命的故事影片、宣传片进行展映。
责任单位:琼中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责任领导:郭光星(琼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3、老干部文体活动
时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三)全天。
地点:琼中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内容:组织全县老人进行门球、太极拳、健身操、健美操和太极剑比赛,颁发奖状,鼓励老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主办单位:琼中县委组织部老干局。
责任领导:林海云(中共琼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篇5:上巳节三月三活动主题策划方案
值此中国传统佳节,由省、市文明办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石家庄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参与协办,高远九龙湖文化园承办的“春暖花开 最美庭院----九龙湖三月三传统文化节 ”大型公益活动于4月7日上午在九龙湖文化产业园盛大举行!
我校临床医学系公益组配合保障本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系列活动——“河北省隶书名家歌颂祖国百米长卷创作仪式”的顺利进行。当日由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开笔,副主席与47名书法家共同完成这百米创作!
之后50名儿童现场完成了“筝舞翩然 彩给春天”为主题的风筝制作。
省文明办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的“三月三”活动将以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充分弘扬我市精神,发扬创新精神,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引入社会办节。希望当代青年人积极参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节日活动,要继承和发扬。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此次活动我系志愿服务人员本着爱心、奉献,有团队精神的宗旨确保全程服务。希望广大同学们能积极加入服务队伍里,为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一起贡献力量。
篇6:上巳节三月三活动主题策划方案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展示畲乡人民风采,推动畲族风情、特色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畲族“三月三”节庆品牌影响力。武义县民宗局及早谋划,积极组织力量有序推进“三月三”各项准备工作。
1、调研考察“三月三”活动场地。2月7日、9日,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勤率领县民宗、旅委等相关单位人员到桃溪镇锦平村、大路山村,白姆乡横山村等民族村,考察节会活动场地,了解交通停车情况,检查周边餐饮住宿,经过多方遴选,基本确定了活动主会场。
2、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活动指导。2月7日,邀请了浙江日报金华站的两名记者到各备选场地进行采点,听取了对前期舆论宣传、活动场地布置、现场氛围营造等各方面的意见。邀请了本县畲族文化研究专家参与了活动方案的商谈。
3、召开局专题工作会议。商讨全县畲族“三月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等,拟定初步活动方案。同时,确定了活动的协办单位、乡镇街道及有关团体协会,多方协商,确保人、财、物按时到位。
4、分解部署工作任务。2月11日上午,民宗局长雷顺招召集各承办协办单位、各乡镇街道、场地舞台设计布置等负责人讨论活动方案,补充和完善方案意见,分解目标任务到各个单位及具体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提前准备到位。
5、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媒体通信平台,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短信、微信、QQ、农民信箱等手段发布通知,并充分利用横幅、宣传栏、标语等传统方式,努力营造畲族“三月三”的活动气氛。
20畲族“三月三”风情旅游文化节是武义县连续第五年举办,前四届节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活动将在宣传贯彻民族政策、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元素,活动形式、内容将有一些创新,突出展现畲乡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新成就,特别是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推进畲乡特色生态旅游、促进广大畲族同胞增收致富的成果等。
篇7:三月三上巳节习俗
三月三上巳节习俗
中国古代农历月和日相重叠的都是很重要的节日,如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
西周时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又名“元巳”、“三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汉代定为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徂。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在溱水与洧水河边,姑娘说:去瞧瞧热闹怎么样?小伙回答:已经去过了。姑娘又说:再去看看好吗?洧水河那边,宽广,热闹,人们喜洋洋!这一天,是古时青年男女可以彼此戏言、相互赠花、尽情狂欢的.日子,而且更是一种自由快活的春游活动。
古时民间三月三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以及歌会等活动。古人有浮蛋乞子的习俗。在野餐时将煮熟的鸡蛋、鸭蛋等投入河中,使其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从水中取而食之,谓之“曲水浮素卵”;也有人将红枣投入激流中,叫“曲水浮绛枣”。刚煮熟的热鸡蛋很难剥,投在清水里漂一会再吃倒是个好玩的主意。蛋在任何一个文化里都是生育的符号。壮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唐朝时,三月三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每逢此节,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谓“曲水流觞”,自宋代之后逐渐消失了上巳节的许多传统。
篇8: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节日由来
古时代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有在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习俗。上巳节由来久远,有历史,乏记载。“上巳”一词最早收录在汉代的文学作品里。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逐渐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有说法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方式“兰汤沐浴”。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
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沐浴用兰汤,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如陶思炎指出,祓禊活动本是男女春日相欢、妇女祈孕的信仰行为,而持兰草或香薰草药沐浴,都是唤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质,妇人临河不仅欲洗去冬日的尘垢,同时也盼触水感孕而得子。这种与原始的宗教相关的近水祝殖信仰,当是三月上巳日祓禊风俗的真正缘由(《风俗探幽》)。
还有认为上巳节是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发展演变
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上巳”最早收录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祓禊的情形,祓禊,就是到水滨去洗濯,去除宿垢,同时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的意义。《后汉书》中有云:“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文中说的即是以流水洁净身体、让灾厄与疾病随水同去的一种风俗。
魏晋以后,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对人们而言,上巳节祓除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西晋《夏仲御别传》形容上巳时的洛阳“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上巳节的节期定在了阴历三月三日。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临水宴饮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即禊饮。
到了唐朝,上巳成为当时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宋吴自牧在《梦梁录·卷二》中写道:“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说的正是彼时上巳当日,长安城内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饮、郊游的景象。杜甫的《丽人行》对此盛况亦有描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唐诗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谢恩曲江宴会状》一文中也详细记载了盛会的情况。
到了宋代以后,三月三上巳节在北方突然销声匿迹,不见于文献记载。虽宋后“三月三”上巳节不见于文献记载,在南方的西南部分地区依旧流传。
节日别称
女儿节
三月三又叫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而且女子春天最爱在水边游玩。
与日本女儿节的区别,日本女儿节也在三月三,又叫“雏祭”。因为旧历3月3日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因此又有“桃花节”的叫法,是中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但是不一样的是,日本给幼年的小女孩也过节,主要针对几岁的小女孩,中国则更侧重未出阁的妙龄少女,这天,大人开始装扮家中的小女孩,皆盛装打扮,由妈妈领着互相串门,头戴石榴花避邪求福。
中国的情人节
这是中国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至今荡然无存。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篇9:三月三的由来
关于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农历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三月三举家出游赏杏花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还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说法。实际上作为赏花来看 ,杏花并不算好看 ,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东风第一枝”开得早,农历三月已经绽放,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赏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青岛也不例外,郊区“小水村”一带遍植杏花,城里市民去赏杏花的人群络绎不绝。
古代大姑娘、小媳妇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在三月初三结友郊游,因而人们三月三“看丽人”。唐诗又写有:
三月三日天气暖,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大中学校还有三天春假,在公立四月,农历三月三上巳日,各校安排春游,过去崂山交通不便,人们郊游去丹山一带的最多。老舍先生的文章中就写有:春天来了,学生们忙着去逛丹山。
丹山一带是水果之乡,以杏树和桃树最多,这恰是杏、桃花开之际,几千名大中学生三月初三走向了丹山。
丹山是一个传统上特指的游览区,它从丹山到少山这二者之间的区域,两座山上都有赏花亭供游人们休息,
这一带几乎尽植杏树、桃树,从山上看下去粉白的是杏花,红的是桃花,绿的是麦苗,如大地织锦,好一幅天然图画。从地面穿行于桃杏之间,青岛的桃花品种枝干矮,桃花的枝干触及头部,到处欢声笑语,青年女生脱去棉衣尽展青春的风采,真是“丽人行”,“桃花人面相映红”,一派春色在丹山。
读中学的时候,同朋友从市内骑着自行车去丹山一带郊游,去的时候沿着四流路过沧口转向丹山一带,中午在法海寺进午餐,下午经中韩、山东头而归,至今难忘。
有一年,电影《葡萄收了的时候》摄影组的演员们住在法海寺,有许多明星,包括于洋、张平、李百万 、蔺娜等,被影迷们包围,青岛一中剧团去与他们联欢。一中的剧团中如韩兰芳、潘霞以后也成为了影星。
在青岛,三月初三,即墨的丈二山有庙会,丈二山上有关帝庙 ,以此为依托形成庙会 ,各种商贩、小吃、文艺演出云集在庙会 ,是即墨“三大庙会 ”中人最多的,这里有许多民间工艺品,出售的七级竹鸟笼是一大特产,全国闻名。丈二山庙会始于明代初年有近700年的历史了。
YJBYS网为您推荐更多三月三
篇10:上巳节的诗歌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王维【唐】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王维【唐】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王维【唐】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
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王维【唐】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
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卢纶【唐】
钟陵暮春月,飞观延群英。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树色参差绿,湖光潋滟明。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上巳》崔颢【唐】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孟浩然【唐】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孟浩然【唐】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唐】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沈佺期【唐】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
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徐彦伯【唐】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
★ 初三是作文
★ 三月节日
★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 广西的三月三作文
【上巳节三月三的由来(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2024-03-10
三月三节日吃什么2023-08-28
广西三月三作文素材2024-05-10
广西三月三放假几天20222022-05-08
广西三月三风俗作文600字2024-01-22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2023-10-10
广西三月三朋友圈祝福文案2022-10-27
南宁三月三风俗作文2023-09-29
三月三的寄语2024-05-12
2022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