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散文《“伟大的空话”》

时间:2023-08-17 07:51: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邓拓散文《“伟大的空话”》(整理10篇)由网友“害没事没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邓拓散文《“伟大的空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邓拓散文《“伟大的空话”》

篇1:伟大的空话散文

伟大的空话散文

有的人擅长于说话,可以在任何场合,嘴里说个不停,真好比悬河之口,滔一滔一不一绝。但是,听完他的说话以后,稍一回想,都不记得他说的是什么了。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不少。如果你随时留心,到处都可以发现。说这种话的人,有的自鸣得意,并且向别人介绍他的经验说:“我遵守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遗训,非用尽人类最伟大的语言不可。”

你听,这是多么大的口气啊!可是,许多人一听他说话,就讥笑他在做“八股”。我却以为把这种话叫做“八股”,并不确切,还是叫它做“伟大的空话”更恰当一些。当然,它同八股是有密切关系的,也许只有从八股文中才能找到它的渊源。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吧,有一篇八股文写道:

夫天地者,六一合宇宙之乾坤,大哉久矣,数千万年而非一日也。

你看,这作为一篇八股文的“破题”,读起来不是也很顺口吗?其中不但有“天地”、“六一合”、“宇宙”、“乾坤”等等大字眼,而且音调铿锵,煞是好听。如果用标准的八股调子去念,可以使人摇头摆尾,忘其所以。

但是,可惜得很,这里所用的许多大字眼,都是重复的同义语,因此,说了半天还是不知所云,越解释越糊涂,或者等于没有解释。这就是伟大的'空话的特点。

不能否认,这种伟大的空话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一定的意义上有其存在的必要。可是,如果把它普遍化起来,到处搬弄,甚至于以此为专长,那就相当可怕了。假若再把这种说空话的本领教给我们的后代,培养出这么一批专家,那就更糟糕了。因此,遇有这样的事情,就必须加以劝阻。

凑巧得很,我的邻居有个孩子近来常常模仿大诗人的口气,编写了许多“伟大的空话”,形式以新诗为最多,并且他常常写完一首就自己朗诵,十分得意。不久以前,他写了一首《野草颂》,通篇都是空话。他写的是:

老天是我们的父亲,

大地是我们的母亲,

太陽是我们的保姆,

东风是我们的恩人,

西风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是一丛野草,

有人喜欢我们,

有人讨厌我们,

但是不管怎样,

我们还要生长。

你说这叫做什么诗?我真为他担忧,成天写这类东西,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不看题目,谁能知道他写的是野草颂呢?但是这个孩子写的诗居然有人予以夸奖,我不了解那是什么用意。

这首诗里尽管也有天地、父母、太陽、保姆、东风、西风、恩人、敌人等等引人注目的字眼,然而这些都被他滥用了,变成了陈词滥调。问他本人,他认为这样写才显得内容新鲜。实际上,他这么搞一点也不新鲜。

任何语言,包括诗的语言在内,都应该力求用最经济的方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到了有话非说不可的时候,说出的话才能动人。否则内容空虚,即便用了最伟大的字眼和词汇,也将无济于事,甚至越说得多,反而越糟糕。因此,我想奉劝爱说伟大的空话的朋友,还是多读,多想,少说一些,遇到要说话的时候,就去休息,不要浪费你自己和别人的时间和精神吧!

篇2:邓拓名言

邓拓名言34条

1、态度如何是受思想水平决定的。

2、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3、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

4、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5、滹沱河畔定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

6、一阵狂风,落花满地无人理;世情如纸,几个真知己!手把银锄,泪滴相思地。休提起,这般心事,只有凄凉死。

7、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8、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

9、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10、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11、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革命的人民是一切都不怕的,首先是不怕天。只有天都不怕了,才能不怕鬼神,不怕一切反动势力;才敢于革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走狗帮凶们的命。

13、人的劳动力能够创造社会的一切财富;人的劳动力本身也就是最大的社会财富。因此,爱护劳动力是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的重大措施之一。

14、多听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只有好处,决无坏处。如果听到一点不同的意见,马上就进行反驳,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大好,甚至于会发生副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首先让别人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做到百家争鸣。

15、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16、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17、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只要有相当的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广博的知识,包括各种实际经验,则不是短时间所能得到,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

18、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19、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20、喧天锣鼓,卷地红旗舞。革命长征万里路,极尽人间艰苦。今朝四海同声,欢呼抗战功成。喜见漫山遍野,火光星月齐明。

21、许多作者写文章,即便有一二可取的见解或新鲜的知识要传达给读者,但是往往不肯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却要写上一大套人云亦云的废话,然后才夹杂着写出一点点新东西。这样的作者未免不智,他好比把珍珠丢进沧海,让泥水冲掉了金沙,多么可惜!

22、一个月本来只有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月,就多了解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23、巨大的财富,在最初积累的'时候,往往是由一个很小的数量开始的。

24、读书能用耳朵来代替眼睛吗?一般说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这不只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25、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26、雍容闲雅泛涟漪,红啄黑绒衣。几声密叫,两丛新苇,未解双飞。连天冰雪离乡土,何幸到京师?春风吹梦,湖波送暖,唯我先知。

27、一个月本来只有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月,就多了解天,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28、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

29、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30、琅琊风骨,开宗立派传衣钵。六朝江左风流歇,万岁通天,摹得诸王帖。书法宋元犹挺拔,明清两代几中辍。古人遗墨千秋诀,何幸如今此处看陈列。

31、所谓智,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所谓谋,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策划。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

32、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33、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脱却乌纱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板桥不见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

34、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

篇3:邓拓经典名言

邓拓经典名言集锦

1、态度如何是受思想水平决定的。

2、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3、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

4、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5、滹沱河畔定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

6、一阵狂风,落花满地无人理;世情如纸,几个真知己!手把银锄,泪滴相思地。休提起,这般心事,只有凄凉死。

7、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8、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

9、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10、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11、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革命的人民是一切都不怕的,首先是不怕天。只有天都不怕了,才能不怕鬼神,不怕一切反动势力;才敢于革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走狗帮凶们的命。

13、人的劳动力能够创造社会的一切财富;人的劳动力本身也就是最大的社会财富。因此,爱护劳动力是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的重大措施之一。

14、多听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只有好处,决无坏处。如果听到一点不同的意见,马上就进行反驳,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大好,甚至于会发生副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首先让别人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做到百家争鸣。

15、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16、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17、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只要有相当的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广博的知识,包括各种实际经验,则不是短时间所能得到,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

18、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19、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20、喧天锣鼓,卷地红旗舞。革命长征万里路,极尽人间艰苦。今朝四海同声,欢呼抗战功成。喜见漫山遍野,火光星月齐明。

21、许多作者写文章,即便有一二可取的见解或新鲜的知识要传达给读者,但是往往不肯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却要写上一大套人云亦云的.废话,然后才夹杂着写出一点点新东西。这样的作者未免不智,他好比把珍珠丢进沧海,让泥水冲掉了金沙,多么可惜!

22、一个月本来只有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月,就多了解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23、巨大的财富,在最初积累的时候,往往是由一个很小的数量开始的。

24、读书能用耳朵来代替眼睛吗?一般说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这不只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25、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26、雍容闲雅泛涟漪,红啄黑绒衣。几声密叫,两丛新苇,未解双飞。连天冰雪离乡土,何幸到京师?春风吹梦,湖波送暖,唯我先知。

27、一个月本来只有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月,就多了解天,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28、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

29、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30、琅琊风骨,开宗立派传衣钵。六朝江左风流歇,万岁通天,摹得诸王帖。书法宋元犹挺拔,明清两代几中辍。古人遗墨千秋诀,何幸如今此处看陈列。

31、所谓智,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所谓谋,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策划。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

32、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33、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脱却乌纱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板桥不见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

34、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

篇4:邓拓简介

短文两篇课文研讨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谈读书》

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2.《不求甚解》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作者在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在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八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

总之,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

二、问题研究

1.《谈读书》

这篇随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

作者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2.《不求甚解》

①到底应该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有人认为,除了不要“咬文嚼字”符合陶渊明本意外,其余不是陶渊明的意思。陶渊明爱好读书,而且执着个人见解。《杂诗》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移居》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说明读得相当深入,对疑义还要作一番辨析。其实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旨在芟除枝叶,达到提要钩玄、取其精髓的目的。这是道家不拘形式,专注精髓的一种方法论。所以明代思想家李贽《四书评序》赞扬说:“千古善读书者,陶渊明一人而已。”(见蒋成《语文教学的儒道之辩──从“不求甚解”说起》)这种看法可供参考。

②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儒家与道家之间区别很大。儒家入世,为国、为家、“克己”、无我;道家游世,以宇宙自然为本,张扬个体生命。两家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道家的读书方法以陶渊明说得最为明确:“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就成为儒家批评的目标。

儒家对待读书,讲究严谨、精细,其理论以孟子“以意逆志”为基石。宋代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清代诗论家冯班则要求像郑玄注《礼》、毛苌注《诗经》那样深入地去读书。因此,儒家批评道家的读书方法,就毫不奇怪了。

练习说明

一、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熟读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上,都值得一谈。

二、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谈读书》一文中的某些观点,以及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推而广之,期望学生能掌握或者了解两篇短文的所有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三、《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意。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先介绍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准备后,才有可能讨论得起来。

叶圣陶先生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强调阅读就是顺着作者思路,进入作者胸境。这样甚解可致,原意也不难重逢了。

叶老批评陶渊明“疏狂不可循”,是因为他推崇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理论。他说过,阅读是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叶老认为,文本意义是确定的,它先于阅读已潜藏在文本之中,就像矿藏埋于地下,苹果核包在苹果里头,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工具)取出即可。由此可见,叶老批评陶渊明,是儒道两种阅读方法之争,也是阅读理论中的作者理论与读者理论之争。

四、把《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

《谈读书》中名言警句迭出,让学生积累下来,好处多多。这些名言警句一般都没有进行论证,但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学生不难找出一条来试着论证一下。教师可适当进行指导。

教学建议

一、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一是驳论。两篇文章可以作比较阅读。

二、《谈读书》一文,应加强诵读,力求熟读成诵。课文是浅近的文言,在阅读中也许会遇到语言障碍,应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扫除语言障碍。课文中名言警句较多,应指导学生摘录下来,并学会运用。

三、《谈读书》的译文有几种版本,除本文外,较有名的还有水天同、吕同六、何新等人译文,可找来供学生比较阅读。如果有的学生英文水平尚好,可以把培根原文拿来,与几种译文对照阅读。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运用的一些奥妙。

四、《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但也是一篇驳论。不妨指导学生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同时阐明自己观点的。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五、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学生对于这个话题,一定会有自己的经验教训可谈。应指导学生联系自己读书的酸甜苦辣阅读这两篇文章,力争在读书和做人方面获得较多的启示。

六、《不求甚解》主张的是道家的读书法,此外还有儒家的读书法,应该说这两家各有长短。这方面争鸣较多,可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作一番探究。

有关资料

一、关于培根(王佐良)

培根.f.(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家居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伟大的复兴》,虽然只完成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例如他在用拉丁文写的《新工具》(1620)一书中提出的“四假相说”,有力地揭露了中古经院哲学的主观、片面、语词混乱和盲目崇拜传统权威等弊病,为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兴起扫除障碍。他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

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1622)、幻想游记《新大西岛》(1626)和58篇短文组成的《随笔》。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15,只包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文章;经过16、1625年两次增补扩充,才收入短文58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作者是一个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在书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这是书的副标题),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如《真理》《死亡》),伦理探讨(如《忌》《爱》《利己的聪明》),做官秘诀(如《高位》《党争》),处世之道(如《友谊》《诡诈》),治家准则(如《父母与子女》《婚嫁与单身》)等,还包括了对若干具体问题的建议(如《读书》《旅行》《营造》《娱乐》),也不乏对艺术和大自然的欣赏(如《美》《庭园》)。

培根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例如:“善择时即省时。”“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顺境易见劣性,逆境易见德性。”“一切腾达,无不须循小梯盘旋而上。”“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这些话充满成熟的人生经验,而写法则务求清楚达意。使用的比喻十分恰当,但都来自实际。培根的文章也写得富于诗意。诗人雪莱读了他的随笔《死亡》篇以后,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诗之辩护》)。

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而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对此培根有开创之功。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二、培根《论学问》(水天同译)

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做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盖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踢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同此,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的证理之中,如果他的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的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的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的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选自《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三、作者邓拓关于《燕山夜话》的说明

△《燕山夜话》的篇幅有限,而且从它一开始同读者见面的时候起,我便决心叫它在这一小块园地中生活,不许它多占篇幅,不许它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那么,遇到复杂的问题怎么办呢?我的办法是分做几篇来写。……总之,有东西就写,东西多就多写,少则少写,没有就不写,这是我信守不渝的宗旨。

(《燕山夜话》第二集《卷前寄语》)

△我常常想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觉得有了问题,随时就产生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和观点,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一点时间,就自己现有的水平,有什么写什么;写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写法,似乎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方便,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随着这个思维过程,好像也容易体会问题的来龙去脉。

(《燕山夜话》第三集《作者的话》)

△有的同志问我:为什么近来有个别问题,分明有不同的意见,却不见你们正面交锋,互相辩驳呢?这种态度你以为是正确的吗?

我认为这是涉及如何正确看待百家争鸣的原则问题。多听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只有好处,决无坏处。如果听到一点不同的意见,马上就进行反驳,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大好,甚至于会发生副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首先让别人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做到百家争鸣。即便有的意见在你看来是十分错误的,也不要随便泼冷水,读者自然会辨别是非。

(《燕山夜话》第四集《编余题记》)

△许多朋友来信问我,对这样的专栏杂文应该如何看法?如何写法?应该提出什么要求?我认为这问题可以有种种答案,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开门见山。我在别处发表文章讲过这个意见,我认为现时文章的通病,就在于不能开门见山。许多文章的作者,即便有一二可取的见解或新鲜的知识,以及动人的事迹要传达给读者,但是往往不肯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却要写上一大套人云亦云的废话,然后才夹杂着写出一点点新东西。如果这一点点新东西确有可取之处,那么,这样的作者未免不智,他好比把珍珠丢进沧海,让泥水冲掉了金沙,多么可惜!

(《燕山夜话》第五集《奉告读者》

篇5:邓拓名言

邓拓名言

1、态度如何是受思想水平决定的。

2、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3、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

4、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5、滹沱河畔定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

6、一阵狂风,落花满地无人理;世情如纸,几个真知己!手把银锄,泪滴相思地。休提起,这般心事,只有凄凉死。

7、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8、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

9、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10、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11、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革命的人民是一切都不怕的,首先是不怕天。只有天都不怕了,才能不怕鬼神,不怕一切反动势力;才敢于革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走狗帮凶们的命。

13、人的劳动力能够创造社会的一切财富;人的劳动力本身也就是最大的社会财富。因此,爱护劳动力是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的重大措施之一。

14、多听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只有好处,决无坏处。如果听到一点不同的意见,马上就进行反驳,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大好,甚至于会发生副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首先让别人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做到百家争鸣。

15、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16、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17、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只要有相当的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广博的知识,包括各种实际经验,则不是短时间所能得到,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

18、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19、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20、喧天锣鼓,卷地红旗舞。革命长征万里路,极尽人间艰苦。今朝四海同声,欢呼抗战功成。喜见漫山遍野,火光星月齐明。

21、许多作者写文章,即便有一二可取的见解或新鲜的知识要传达给读者,但是往往不肯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却要写上一大套人云亦云的废话,然后才夹杂着写出一点点新东西。这样的作者未免不智,他好比把珍珠丢进沧海,让泥水冲掉了金沙,多么可惜!

22、一个月本来只有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月,就多了解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23、巨大的财富,在最初积累的时候,往往是由一个很小的数量开始的。

24、读书能用耳朵来代替眼睛吗?一般说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这不只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25、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26、雍容闲雅泛涟漪,红啄黑绒衣。几声密叫,两丛新苇,未解双飞。连天冰雪离乡土,何幸到京师?春风吹梦,湖波送暖,唯我先知。

27、一个月本来只有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月,就多了解天,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28、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

29、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30、琅琊风骨,开宗立派传衣钵。六朝江左风流歇,万岁通天,摹得诸王帖。书法宋元犹挺拔,明清两代几中辍。古人遗墨千秋诀,何幸如今此处看陈列。

31、所谓智,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所谓谋,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策划。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

32、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33、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脱却乌纱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板桥不见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

34、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

篇6:邓拓名言

邓拓名言大全推荐

1. 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所谓智,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所谓谋,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策划。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邓拓名言

3.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4. 一个月本来只有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月,就多了解天,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5. 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6. 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

7. 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8. 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

9.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10. 滹沱河畔定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

11. 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

12. 琅琊风骨,开宗立派传衣钵。六朝江左风流歇,万岁通天,摹得诸王帖。书法宋元犹挺拔,明清两代几中辍。古人遗墨千秋诀,何幸如今此处看陈列。

13. 一阵狂风,落花满地无人理;世情如纸,几个真知己!手把银锄,泪滴相思地。休提起,这般心事,只有凄凉死。

14. 雍容闲雅泛涟漪,红啄黑绒衣。几声密叫,两丛新苇,未解双飞。连天冰雪离乡土,何幸到京师?春风吹梦,湖波送暖,唯我先知。

15. 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脱却乌纱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板桥不见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邓拓诗词

16. 喧天锣鼓,卷地红旗舞。革命长征万里路,极尽人间艰苦。今朝四海同声,欢呼抗战功成。喜见漫山遍野,火光星月齐明。

17. 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18. 读书能用耳朵来代替眼睛吗?一般说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这不只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19. 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只要有相当的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广博的知识,包括各种实际经验,则不是短时间所能得到,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

20. 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

21. 革命的人民是一切都不怕的,首先是不怕天。只有天都不怕了,才能不怕鬼神,不怕一切反动势力;才敢于

22. 革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走狗帮凶们的.命。

23.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24.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25. 许多作者写文章,即便有一二可取的见解或新鲜的知识要传达给读者,但是往往不肯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却要写上一大套人云亦云的废话,然后才夹杂着写出一点点新东西。这样的作者未免不智,他好比把珍珠丢进沧海,让泥水冲掉了金沙,多么可惜!

26. 多听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只有好处,决无坏处。如果听到一点不同的意见,马上就进行反驳,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大好,甚至于会发生副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首先让别人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做到百家争鸣。

27. 态度如何是受思想水平决定的。

28. 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29.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30.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31.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32. 人的劳动力能够创造社会的一切财富;人的劳动力本身也就是最大的社会财富。因此,爱护劳动力是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的重大措施之一。

33. 巨大的财富,在最初积累的时候,往往是由一个很小的数量开始的。

篇7:邓拓的名言

邓拓的名言精选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类别:

劳动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

思想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思想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

失败一个月本来只有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月,就多了解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类别:时间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

成功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时间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羊粪、人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篇8:“不求甚解”短文-邓拓

“不求甚解”短文两则-邓拓

不求甚解

邓拓(马南) 选入人教版义教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册“短文两篇”之二。第一篇为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一文。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

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不求甚解

鲁迅

选自《伪自由书》,1933年。

文章一定要有注解,尤其是世界要人的文章。有些文学家自己做的文章还要自己来注释,觉得很麻烦。至于世界要人就不然,他们有的是秘书,或是私淑弟子,替他们来做注释的工作。然而另外有一种文章,却是注释不得的。譬如说,世界第一要人美国总统发表了“和平”宣言〔1〕,据说是要禁止各国军队越出国境。但是,注释家立刻就说:“至于美国之驻兵于中国,则为条约所许,故不在罗斯福总统所提议之禁止内”〔2〕(十六日路透社华盛顿电)。再看罗氏的原文:“世界各国应参加一庄严而确切之不侵犯公约,及重行庄严声明其限制及减少军备之义务,并在签约各国能忠实履行其义务时,各自承允不派遣任何性质之武装军队越出国境。”要是认真注解起来,这其实是说:凡是不“确切”,不“庄严”,并不“自己承允”的国家,尽可以派遣任何性质的军队越出国境。至少,中国人且慢高兴,照这样解释,日本军队的越出国境,理由还是十足的;何况连美国自己驻在中国的军队,也早已声明是“不在此例”了。可是,这种认真的注释是叫人扫兴的。

再则,像“誓不签订辱国条约”〔3〕一句经文,也早已有了不少传注。传曰:“对日妥协,现在无人敢言,亦无人敢行。”这里,主要的是一个“敢”字。但是:签订条约有敢与不敢的分别,这是拿笔杆的人的事,而拿枪杆的人却用不着研究敢与不敢的为难问题――缩短防线,诱敌深入之类的策略是用不着签订的。就是拿笔杆的人也不至于只会签字,假使这样,未免太低能。所以又有一说,谓之“一面交涉”。于是乎注疏就来了:“以不承认为责任者之第三者,用不合理之方法,以口头交涉??清算无益之抗日。”这是日本电通社的消息〔4〕。这种泄漏天机的注解也是十分讨厌的,因此,这不会不是日本人的“造谣”。 总之,这类文章浑沌一体,最妙是不用注解,尤其是那种使人扫兴或讨厌的注解。 小时候读书讲到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5〕,先生就给我讲了,他说:“不求甚解”者,就是不去看注解,而只读本文的意思。注解虽有,确有人不愿意我们去看的。五月十八日。

〔1〕“和平”宣言指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六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世界四十四国元首发表的《吁请世界和平保障宣言书》,它的主要内容是向各国呼吁缩减军备并制止武装军队的逾越国境。

〔2〕“至于美国之驻兵于中国”等语,是罗斯福发表宣言时,美国官方为自己驻兵中国、违反这一宣言的行径辩解时所说的话。

〔3〕“誓不签订辱国条约”参看本卷第134页注〔4〕。“对日妥协,现在无人敢言,亦无人敢行”,是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七日黄郛在天津对记者的谈话。

〔4〕电通社的消息电通社,即日本电报通讯社,一九○一年在东京创办,一九三六年与新闻联合通讯社合并为同盟社。电通社于一九二○年在中国上海设公社。此则消息的原文是:“东京十七日电通电:关于中国方面之停战交涉问题,日军中央部意向如下,虽有停战交涉之情报,然其诚意可疑。中国第一线军队,尚执拗继续挑战,华北军政当局,且发抵抗乃至决战之命令。停战须由军事责任者,以确实之方法堂堂交涉,若由不承认为责任者之第三者,用不合理之方法,以口头交涉,此不过谋一时和缓日军之锋锐而已。中国当局,达观东亚大势,清算无益之抗日,乃其急务,因此须先实际表示诚意。”(据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七日《大晚报》)

〔5〕“好读书不求甚解”语见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篇9:素拓稿子散文

素拓稿子散文

素拓感言 早上六点就起了床 ,吃了早饭,把东西整理一下就去操场了。

大约过了几分钟就到了那里,我们先把东西放在了箱子里,就出去站队了。在昨天第一个项目是“团队风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选出队长,秘书。并想出队名,队呼,队旗和队歌。输的一队要接受惩罚。我们班的队长是赵xx,秘书是xx;队名是笑队,队呼是“xx”,队歌是“团结就是力量”一共比了两次,第一次一班输了,第二次我们班输了,输的班级女生做蹲起二十个,男生俯卧撑二十个。输的原因都一样:做每一件事时都没有全员参与进来。“你们口口声声说你们是一个集体,你们做到了吗?”老师说的这句话仍让我铭记在心,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早上是“逃生墙”,也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项目。教练组临时决定:让一个班一起爬,用时不得超过一个小时。身材高大的男生在底下当人梯。大家先把有力量的托了上去,他在顶上拉。女生先上,我上去的时候踩的是两个胖子的肩膀。我们一共用了不到30分钟,平均每人不到半分钟!!教官又让我们看了看当人梯的人的肩膀,我们当时就很伤心,他们的肩膀上红红的,还能看出来鞋印!真的非常感谢他们!通过这个项目,我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下午的项目是背摔,一开始我有些害怕,一米五的高台,摔下去不会受伤吗?但是,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一个勇敢的站在高台上,就坚定了我的信心。我要相信他们,我心想。当我听到了“我们准备好了,请相信我们,我们爱你!”这句话时就倒了下去,一点事也没有。我非常感谢他们,真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个项目的原名叫做“诚信背摔”,这个项目就是让你把你的生命安全全部托付给你们的.队友,所以你们要完全相信你们的队友。”

之后是“高空断桥”,八米高的台子,两块木板之间隔着一米二的长度,太恐怖了!轮到我了,我上去了以后,没有等老师伸出手来保护我我就跳了过去,还没等同学们反应过来时我又跳了回来,然后迅速地爬了下来,第一次还跳滑了。我估计我是班里动作比较快的男生了。下来以后,大家都说我很勇敢,但是,我的双腿从一下来就开始发软,可能是后怕吧。我们班全部都跳过去了, 下一个项目是“漫漫人生路”,一半人戴上眼罩,扮演盲人;另一半人则扮 演哑巴。然后自由结合,在接下来的路程中“哑巴”要保护好“盲人”不受伤害我们绕着这个俱乐部走了一圈,路上遇到了各种障碍,最后终于到达了终点。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碰到许多阻碍,但会总有人帮助你度过这个难关,他是谁?是你的家人,朋友。所以,请对给过你帮助的人说一声“谢谢”。

最后我们所有人拍照留念,就这样,精彩的一天结束了。

篇10:散文写作手法拓境

散文写作手法拓境

散文写作手法拓境

开疆拓境这个成语,出自明代陈子龙晋论中的武帝开疆拓境,几侔秦汉一句,意为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写意类散文在追求意境上与之异曲同工,即拓境。

古今散文中写实的作品浩如烟海,或写人,或记事,或录言。然而世界上另有一些事物是不可言传而只能意会的。如一首歌曲给人的感染力,一幅绘画显露出的技巧性,两人分手时依依惜别的情绪,就很难以实笔叙写。正因为这样,就产生了另一类循实求虚的散文,即写意散文。作者运用笔墨和技巧全力写出的这类散文,透出的就是那种意会所及的深邃境界。

营造散文的意境,起于庄子,成熟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宋。与写实散文不同的是,这类散文主要着眼于写意或表意,就要求作者致力于把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体,因而一切叙写,最终都得归宿到意境的营造上。就技巧而言,也就有了变化,即要更多地运用想象、简笔传神、打破时空束缚、增大作品密度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写意散文创作的技巧特点。

现代作家叶圣陶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发表了一篇标题为牵牛花的散文。这篇文章粗读平淡细品韵味无穷。摘其一二于下: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着一两张满是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花苞,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有时认着墙上的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已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这不足一千字的短文,叙写的爱牵牛花的情,与牵牛花无时不回旋向上的实景达到了高度融合,作者主观的意想也与一墙绿叶的客观景态和谐无隙,这就产生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我们不妨再次欣赏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开篇之作秋夜:

秋夜的天空是奇怪而高的天空......非常之蓝,闪闪地映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子里的野花草上。这高而且蓝的天空、鬼睒眼的星星、窘得发白的月亮、夜游的恶鸟、洒下来的繁霜、夜半的笑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阴森恐怖的画面。

还有另一幅画面,是由枣树、小的粉红花和小青虫构成的。那是一幅生气勃勃的,向往着未来,向往着光明的画面。

枣树尽管落尽了叶子,带着皮伤,可是它还用那剩下来的几枝长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睒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枣树对这奇怪而高的天空毫不畏惧,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睒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小粉红花还在严霜中开着,它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的,在瑟缩着,但是它仍然怀着春天的希望,梦到美好的未来。

还有小青虫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全文开拓了一个泓邃的意境:光明的力量正在向黑暗的势力抗争,形象中又折射出了作者追求真理与韧性战斗的精神。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实的描写,通过一个普通的秋夜的自然景象来表现的。

冰心的散文代表作小桔灯,生动刻画了农家小姑娘感人的艺术形象,这为许多人所熟知,其中有如下段落: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象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来,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象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一个农家小姑娘的言谈举止,一只普通的桔灯,在与作者的思索、情感交融一体,形成了优美而深邃的意境;而一旦形成意境,人物形象也就鲜活起来,具有了一种诗意的美。

成功离不开积累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三种诸葛亮》阅读答案

教学课件背景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

好日子教学课件

漫画教学课件

二进制教学课件

免费教学课件

动漫教学课件

邓拓散文《“伟大的空话”》
《邓拓散文《“伟大的空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邓拓散文《“伟大的空话”》(整理10篇)】相关文章:

告诫人们不能骄傲的名言2024-01-12

《海天骄子》教学课件2022-07-28

表示中秋的名人名言2023-03-19

谦逊的作文2022-10-04

关于积累与成功的名言2022-10-15

秋天的优秀短文2023-11-27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023-05-19

不求甚解教案2022-12-29

故宫教学课件2023-08-15

学习习惯的名人经典语录2024-01-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