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

时间:2022-12-29 07:55:46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求甚解教案(集锦20篇)由网友“樱花不想看见你”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不求甚解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不求甚解教案

篇1:《不求甚解》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教学流程:

一、导

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可取?

2、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邓拓又对“不求甚解”发表了什么语出惊人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二、定

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子。

(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

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依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

(驳论文)

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驳论分文“破”和“立”两个环节。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

(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 第五到第六段为“立”)

三、破

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与“求甚解”

思考:(1)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世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如何?

(3)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

思考:(1)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梳理第二、三段

(引经据典,正本清源,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

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益处?

(消灭敌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占领了阵地;破除错误的观点,正确的观点才能站住脚)

四、立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巩固自己的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

(第五、六段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据)

2、本文在举例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其益处何在?

(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角度:态度、方法)

3、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对于巩固本文论点是否必要?

(弥补可能留下的逻辑漏洞,使论证更为严密)

4、“攻取阵地”(破)难还是“守住阵地”(立)难?谈谈巩固阵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多种论证方法科学搭配(火力强劲)

全面思考,弥补逻辑漏洞(不留活力死角)

五、思

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对“不求甚解”态度的语句,体会其中语言的微妙变化。说说其中原因。

第一段“也不尽然”、“不必提倡”、“没有充分理由”——语气委婉、态度暧昧

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语气肯定、态度鲜明

(先婉转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避免形成心理的抵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揣摩第八段,作者的愿望似乎是“求甚解”,岂不是与前文“不求甚解”自相矛盾?说说作者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究竟如何?

(以“不求甚解”的手段、方法追求“甚解”的目的、境界)

3、回顾本文论证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如:作者先:---------------再:------------进一步分几点讨论了:--------分别举了:---------------的例子。最后:-----------------

篇2: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指导学生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

教学重点: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初步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介绍文体

1、从平常人们对“不求甚解”的看法导入。

2、题解:不求:不追求。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不求甚解”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

3、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作者介绍

三、检查字词掌握状况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②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作者为什么要说的这样委婉?

五、问题讨论

①“不求甚解”最早是谁说的?那些持批评态度的人是完整地来理解这句话吗?

②“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③想一下子完全读懂所有的书容易吗?那么真正的会意容易吗?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④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

马南村

作者:原名邓拓,笔名马南村,当代作家,著作有《燕山夜话》。

好读书DD(前提)DD不求甚解DD(要诀)DD会意

①要虚心

不求甚解

②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2、理清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资料。

二、问题讨论

1、列宁为什么要批评普列汉诺夫?这个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对马列主义著作我们就应抱什么态度?

2、这些著作我们读不懂的地方有很多,就要求我们不断努力学习,要怎样才能学得好?

3、诸葛亮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这个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又有什么关系?

4、此处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这两个例子呢?

5、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较论证和道理论证)

三、学生自主整理结构提纲

四、拓展延伸。

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竽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状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能够翻出新意;根据实际状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能够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能够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五、作业1、复习:抄写字词。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结构提纲:

驳立

提出错误观点D引原文阐释关系D揭示正确含义D举例说明D引例子进一步说明

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篇3: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进行驳论的论述方法。

2、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我们早就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明白“不求甚解”这个词了,当时我们就对这个词加以了讨论,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也对这个词加以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吧。

2、整体感知:

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生字词。(学生要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自己的客观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①学生勾画中可能会涉及的字词有(课件):阐明要诀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因小失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

②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得呢?

明确:“盲目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就应虚心学习,完全不就应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讲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时,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树靶子),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更有力地证明正确的观点,我们称这种文章叫什么文章?(驳论文)

3、研读课文:

①作者是怎样驳斥那个“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呢?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学生独立思考,再同座位讨论,明确: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来源;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之后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务必常常反复阅读)。

课件:竖靶子→引来源→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②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

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必须要清晰,要贴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必须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必须要完整,语言表述必须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必须要明确而清晰地证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4、探究:

本文中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虚心;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你能对这两层含义谈谈你个人的见解或看法吗?再者,你也能够谈谈你个人对“不求甚解”这个词的理解。

课件:名人的读书观

几种常见的读书方法

5、拓展训练: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①“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状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能够翻出新意;根据实际状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②“班门弄斧”这个成语,能够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③“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能够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6、作业:

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②在拓展练习中找一个相关的词,仿照本篇课文,写一篇小作文。

篇4: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6.作业

① 完成《课程探究》的相关练习。

② 背诵课文

篇5: 不求甚解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

4、了解驳论方式。

教学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齐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二、授新: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较论证和道理论证。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三、教师小结:

本文透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篇6:《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道理。

2.学习道理论证和正反论证方法。

3.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资料链接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二、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要诀( )停滞( ) 咬文嚼字( )滥加粗暴( )

2.结合注释,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要诀: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妙笔生花: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3.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得呢?

4.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讲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时,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树靶子),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确的观点,我们称这种文章叫什么文章?

三、探究赏析

1.作者是怎么驳斥那个“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呢?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2.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

3.什么是“不求甚解”?“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4.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

方法链接: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一定要完整,语言表述一定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一定要明确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四、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方法链接: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五、布置作业从“见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竿充数”中任选一个词,仿照本文,写一篇小驳论文

《不求甚解》教案,仅供同学们和老师参考,希望老师们在做相关的教案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席相应的教学计划!

篇7:《不求甚解》说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理解本文的反驳方法

教学难点:

驳论文的反驳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6、作业

①完成《课程探究》的相关练习。

②背诵课文

短文两篇――谈读书

篇8:《不求甚解》说课稿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着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着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

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篇9:《不求甚解》说课稿

1、导入新课

师:(放《孙悟空大闹天宫》电视剧的一个片断)同学们曾经喜欢看《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连问三个学生)

生1:曾经喜欢看,但现在我更喜欢看一些情感丰富的作品。

生2:这个电视剧可以说百看不厌,我现在还喜欢。

生3:我小时候喜欢过。

师:喜欢看是应该的。我们来听唐僧念的一段佛经:(投影)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无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请一个学生读一遍)

师:读懂了吗?

生1:有些读不懂。

生2:曲折的情节,神奇的想像。

生3: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可爱都值得欣赏。

生4:还有唐僧的可怜兮兮。

师:这些正是《西游记》的精华。只要我们略过我们不想看且不必要看的部分,我们仍然能够把整本《西游记》读得津津有味。这中间包含着一种读书方法,这就是“不求甚解”。(板书)

师:“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人查过字典?

生: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师:这个词在这篇课文中是“原指”的意思还是“现指”的意思?

(学生有的说是“原指”,有的说是“现指”)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阅读文章,为文章标上段落号,并找到这个词最早的出处。

师:请同学们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学生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重其前提

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是好(hǎo)读书还是好(hào)读书?

生:应当是好(hào)读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文不是有吗?

师:那请你读一读好吗?

生:“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师:你读的这一段话说的是喜不喜欢读书的问题,于是你推断“好读书”中的“好”字读hào,是吧。这一段是强调“好读书”很重要,文章说“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同学能根据本段内容作出解释吗?

生:因为“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师:你找得很准确。这几句话都是从反面来说的,用的是“如果不……,就……”。有没有同学能从正面来说,即用“只有喜欢读书,才……”(投影)句式来说呢?

(学生思考了大约2分钟)

生1:只有喜欢读书,才能用心去理解书中的道理,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去理解一篇文章,才能谈“甚解”,才能谈是否读每一篇文章都要全面深刻理解。

师:还有没有人补充?

生2:只有喜欢读书,才能谈读书的方法。所以作者说“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3、学其方法

师:我真心希望大家都是喜欢读书的,因为你如果喜欢读书,读书就成了一种享受,而且多读一点书,就多一分学识,多一分学识就多一份力量。那我们该怎么读书呢?这一段作者明确地认为读书的要诀是什么呢?

篇10:《不求甚解》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

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度:

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怎样反驳对方的。

教学重点:

引导理解本文的反驳方法

教学难点:

驳论文的反驳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读书》,谁能说说文中哪种读书方法你最喜欢?其实,我们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能一概来论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好,有时得根据文章内容、个人习惯来论。就像我们平时说话,有时得留余地,否则,别人有会找出漏洞反驳我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当代作家马南村的《不求甚解》,看看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不当说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本文是反驳哪种错误观点。

2、文中作者拿什么来反驳对方?

引导明确:

敌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拿“读书”一事来反驳

(过渡)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现在,我们继续看课文。

三、再读课文,明白作者怎样反驳

1、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划线。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

(3)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2、小组代表自由回答,老师指点明白:

涛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另外,还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3、熟读第5、6、7、8段,熟悉文章怎样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

4、作者反驳对方的观点后,提出了什么主张?读课文最后一段,划出正面观点的句子。

5、回头修改课文一开始对方的话,让它显得合理。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对方的论点才显得合适?(对有的问题可以不求甚解:比如读书)

小结:课文先不急忙反驳对方,而是从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开始,然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事实说明“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反驳对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说法的错误。达到反驳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

读课后第三题,明白本文的看法和叶圣陶先生的看法不同。因为他们各代表着儒道两家的读书方法。

五、总结

由此可见:读书方法没有一定之规,主要看自己的习惯和文章内容。本文主要是为了反驳对方而说的一种读书法,不是说凡是书都要用“不求甚解”法来读。

六、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的写法,对你身边的说法进行反驳。比如:谦虚使人进步。

篇11:《不求甚解》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不求甚解》。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不求甚解》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五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作者围绕“不求甚解”展开议论,谈论了他对读书问题的看法。文章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使得内容丰富,论证严密。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驳论文,由此可见其地位举足轻重。学好这一课,有助于学习本单元下一篇课文——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驳论文奠定基础。

(二) 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单元学习重点和本文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要诀、停滞、不求甚解、咬文嚼字、滥加粗暴”等词的读音和词义;

②分析“会意”和“不求甚解”的关系;

③积累文本中的名言警句;

④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其驳论方法;

⑤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层次地反复阅读课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明确本文的内容,理清本文的思路,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重点:①分析“会意”和“不求甚解”的关系;

②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其驳论方法;

2:难点:①分析“会意”和“不求甚解”的关系;

②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其驳论方法;

③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采取“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教学方法。那么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突破重难点:

1、谈话法:交流读书经验,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谈话式导入课文,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导读法:由易到难分层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反复阅读课文,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3、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清晰。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根据我们班学生喜欢独立学习、合作探讨疑难知识点和积极活跃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圈点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四、说学情

1、虽然这是初中生第一次学习驳论文,但是之前已经学习过许多立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迁移。

2、一般来说,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这给学习本课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一直在议论、思考这些问题。因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生活经验来学,应该也是可以学好的。

3、我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太均衡,因此我主张“因材施教”。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通过九个环节的教学,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更好的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谈话式导入。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说说对“不求甚解”的看法。以“同学们想知道马南邨是怎么评价‘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法的吗?想知道我们的看法和他的有什么异同吗?”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作者作品简介

简单介绍作者及作品,积累文学常识,拉近学生与作者及文本的距离。

(三)检查预习

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生字词的读音词义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文中注音、摘抄词义,这有利于扫除阅读障碍、强化知识、加深记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将让学生受益终生。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批驳什么?

2、本文的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阅读课文后能够明确。后一个问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把握。我认为这有必要先向学生介绍议论文常见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然后回顾典型议论文《敬业与乐业》与《想和做》。我估计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

(五)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模块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环节的内容是本课的重难点之所在。我将组织学生再读课文,采取导读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个主要问题:

1、主体部分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2、作者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3、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 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制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我具体预设了如下的问题:

1、试问:文章第七自然段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2、听了老师同学的解答后,还有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吗?请提出来我们会帮助你,你有疑问证明你思考过了。

(七) 课堂小结,升华思想

老师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把握全文,总结全文,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内容上的总结,也给学生一个思想上的升华。因此,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我将总结作者的读书观。我希望能够借此引发深入的思考,拓展思维空间。

(八) 拓展训练,培养能力

我预设学生学习本课后会对成语新解有兴趣,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对“见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竽充数”等成语进行辩证性的新解。这有利于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培养个性解读能力。

(九) 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分层布置的理论,我设置了以下几项作业:

必做: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做练习册。

选做:1、阅读一本优秀作品;

2、自我反思,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六、板书设计

写板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同时以便他们做必要的听课笔记。我认为板书设计要做到突出重点,简洁明了。因此,我就本课设计了如下板书:

篇12:不求甚解造句

不求甚解造句

1、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2、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3、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4、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这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路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5、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老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6、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7、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8、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9、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迷惑不解,后来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终于可以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10、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11、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12、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3、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14、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5、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16、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17、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18、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19、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20、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21、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

篇13:《不求甚解》说课稿

马南邨

分析问题

好读书——基础

求会意——目的

讲道理

摆事实

引语录

虚心求学

不求甚解—方法

了解大意

篇14:不求甚解造句

1、第一次看《爱的教育》时,对里面的资料不求甚解,看多几次,才渐渐了解其中的含意。

2、考试时千万别做不求甚解事情,必须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想,更不能偷看别人的哦!

3、期望英语的资料实在是精彩,吸引着对英语不求甚解的我天天准时收看。

4、阅读练习的时候,我不求甚解马马虎虎地读了一下,结果被扣掉了冤枉的两分。

5、妈妈说:“你理解透彻了书里的一字一句了吗,不能不求甚解哟!”

6、今日,教师说:“哪些同学写作业是不求甚解的?”

7、今日午时的物理课讲的重力加速问题小明不求甚解的听完,此刻我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了。

8、明明十分古怪,不会的题目只要知道答案就能够了,每次都不求甚解。

9、我复科都有些不求甚解,我回彻底了解。

10、我对轻的东西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不求甚解,结果还是好朋友上网查了之后才知道。

11、我们学习不要不求甚解自以为是,要虚心理解。

12、想要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平时学习绝对不能不求甚解的学习,要彻底的理解所有知识才能够。

13、小红做事不求甚解,所以成绩不好。

14、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样回事。

15、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16、妈妈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我不求甚解地做完了,结果被妈妈批评了。

17、每次对小云姐姐公布的成语造句不求甚解,就不会有我的作品在深圳晚报上出现。

18、《水浒传》里的一字一句需要我们去刨根问底,不求甚解是读不懂的。

19、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也不会做不求甚解的事情,所以,他只要他理解本事很好。

20、我对这本书涉及的资料刨根问底,但他却一目十行,对资料不求甚解。

21、每当爸爸在叫小明做事的時候,小明總是不求甚解,做的時候就不知所措了。

22、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不求甚解的同学成绩都不是很梦想。

23、星期天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快速就做完了,之后被爸爸发现来严厉的批评了我。

24、我在英语书上遇到了难题,我就不求甚解的让它过去,结果考试时傻眼了。

25、班长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他平时学习绝不会不求甚解,都是认真的学习。

26、我班才女丘盈盈的学习很认真,她从来都不会不求甚解。

27、教师语重心长地说:“不求甚解读书的人,犹如在沙滩上建高楼一样,不堪一击。”

28、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29、我对这道复杂的题目不求甚解,妈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跟我解释。

30、遇到难题的时候,要认真思考,不要不求甚解。

31、我考试时不要不求甚解,要认认真真地读题。

32、每当爸爸在叫小明做事的时候,小明总是不求甚解,做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罗雪茵)

33、考试检查的时候不求甚解的人是永远考不出好成绩的!

34、我们学习不要不求甚解自以为是,要虚心理解。

35、读书不求甚解,做事只求敷衍了事的人,将来会受到社会的淘汰。

36、教师说:“你们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虎了事,不求甚解的话,考试就会吃尽苦头。”

37、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38、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要不求甚解,要细心和耐心地学习写作。

39、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40、妈妈说:“如果一个人对不懂的地方不刻苦钻研,而不求甚解那他就不会成功。

41、刘教师天天盼望我们班的同学不要不求甚解,必须要做到不懂就问。

42、小明不求甚解,胡乱把这道题解决了,结果受到教师的批评。

43、我们要好好学习不懂不能不求甚解,要刨根问底。

44、我们做事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要不求甚解。

45、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46、我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总以为看一遍就读完了。

47、小兰各科都彻底了解,从不求甚解。

48、刘教师对不求甚解的同学很不喜欢。

49、小明对语文书不求甚解,考的自然就不好。

50、小民学习从来都不会不求甚解,果然他这次考试得了一百分。

51、每次妈妈教我做这做那的时候,我总是不求甚解,到了自我动手时,立刻就傻眼了。

篇15:不求甚解造句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2、为了到达精益求精的效果,教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3、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4、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5、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6、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7、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8、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那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走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9、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0、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11、在过去一週内,我不求甚解地听了一些课,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12、教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3、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14、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

15、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16、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17、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18、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19、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20、对待英语课,他总是厌烦至极,每次作业总是不求甚解的去完成。

21、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迷惑不解,之后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最终能够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22、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23、教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完成了,完成之后没有多少收获。

24、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5、学习数学,不能只记公式或不求甚解,我们应当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多练习,多琢磨,才能透彻掌握。

26、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27、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28、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9、我仅有三天时间能在图书馆,为了多看一些,每本书都只能翻翻,真是不求甚解。

30、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篇16:不求甚解造句

1、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取依照课文注释或者教学参考书的注释为学生讲授,照本宣科,不求甚解,这是大忌。

2、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3、为了到达精益求精的效果,教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4、学习数学,不能只记公式或不求甚解,我们应当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多练习,多琢磨,才能透彻掌握。

5、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6、我仅有三天时间能在图书馆,为了多看一些,每本书都只能翻翻,真是不求甚解。

7、教师在博客上放了很多关于课余活动的作文,同学们写作水平能够如鱼得水,不会再不求甚解,不明不白了。

8、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9、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10、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1、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12、每当爸爸在叫小明做事的時候,小明總是不求甚解,做的時候就不知所措了。

13、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14、藉搞笑去反省现实,是“哈痞”的理念。香港流行即食文化,最紧要够“抢”够“爆”,不求甚解笑完就算。此刻还有多少人有兴趣去“探讨社会”?

15、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16、教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7、读圣贤书但知背诵,不求甚解,不能身体力行,这与玩物丧志似乎并无不一样!

篇17:不求甚解造句

1、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2、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样回事。

3、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4、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5、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可是是纸上谈兵。

篇18: 不求甚解造句

不求甚解造句

1、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2、为了到达精益求精的效果,老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3、部分同学对知识不求甚解!

4、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5、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什么用处。

6、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组词。

7、值得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因此然。

8、他学习一向不求甚解。

9、我认为读书不求甚解是没用的。

10、为了到达精益求精的效果,老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11、在学习上,咱们要明白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12、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13、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14、在学习上,咱们要明白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15、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16、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17、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18、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19、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坚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20、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21、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22、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联中心思想迷惑不解,之后我学习并领悟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最后能够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23、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24、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25、老师告诉咱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26、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27、他这个人对什么事都吹毛求疵,因此没人喜欢他。

28、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那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飘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29、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篇19:不求甚解造句

1、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进取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2、你老是这么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这可不行。

3、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4、曹伟学习十分努力,刻苦钻研,从没有不求甚解的现象。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篇20:不求甚解反义词是什么

精益求精 追本溯源 鞭辟入里 寻根究底 举一反三 切磋琢磨 穷原竟委 咬文嚼字 寻根究底 穷源竟委 精益求精

【不求甚解的意思】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不求甚解的出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的故事

【不求甚解的例子/例句】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咬文嚼字 教案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下册《画布上的阳光》第一课时教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原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课文《咬文嚼字》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四知》教案

《我的长生果》教学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不求甚解教案(集锦20篇)】相关文章:

议论文知识概要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2023-01-14

短文教案内容2023-06-28

《我的“长生果”》教案2022-11-1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2023-08-21

书是我的长生果课堂教案2023-04-03

短文两篇教案2022-05-30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2023-05-24

《哨子》教案(河大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23-03-15

《那树》教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23-12-16

谈读书教案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