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民间一般吃什么传统美食

时间:2023-08-21 08:38: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夏至民间一般吃什么传统美食(共10篇)由网友“常璀错”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至民间一般吃什么传统美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至民间一般吃什么传统美食

篇1:夏至吃哪些传统美食

夏至吃哪些传统美食

1、狗肉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2、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3、过水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4、馄饨

无锡人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

5、苋菜和葫芦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6、圆糊醮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7、粽子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8、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气不可多得的美味。

9、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10、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11、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12、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13、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14、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15、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季因为多汗,体内的盐分损失过多,此时应该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苦味以清心。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冬至饺子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这大概是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中记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人们不仅吃“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做薄饼,烤熟,夹着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称“夏至饼”。

广东:凉食避暑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江苏常州、无锡:吃馄饨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朋友圈句子

1、酷暑难耐,疲劳难怪,送你西瓜,逗你开怀:青翠欲滴的瓜皮祝你心情爽,鲜艳甜蜜的瓜瓤祝你身体安泰,小巧玲珑的瓜子祝你幸福愉快。夏至快乐!

2、夏至养生有妙招,情浓关怀要送上,热天一碗绿豆汤,解暑去毒赛仙方,晨吃红枣三片姜,功效如喝人参汤,多饮枸杞配菊花,降压明目祛肝火。愿快乐安康!

3、夏至到,吃一块西瓜,甘甜解暑,舒爽一夏;喝一杯冷饮,清爽解渴,清凉一夏;约三五好友,对月小酌,快乐一夏;陪女友一游,如花解语,浪漫一夏!

4、夏至日传递水果蜜语:保持苹和心态,可以蕉到好运;做事雷荔风行,橙就升职美梦;樱取爱人好感,杏福就会光临;橘得经常联系,柚情将你抱紧!

5、夏至气温真是高,送你一把芭蕉扇,扇去烦恼和不安;送你一台电风扇,扇来吉祥把你伴;送你一台空调扇,扇来美好的祝愿,愿你天天快乐,日日平安!

6、艳阳天,荷花叶,烈日炎炎,风景虽好酷暑难耐;夏至日,送祝愿,天天开心清凉常伴。在夏至到来之时,祝我的朋友好运不期而至,财运滚滚而至,夏至快乐。

7、盛夏里,太阳几乎天天恣意横行,挥舞着它的铜盾横立在充满黄色烟雾的天空中。描绘盛夏,离不开描绘盛夏的太阳,离不开描绘太阳的炎热给大自然、人类带来的种种后果。

8、让夏日的清风,送去丝丝的凉爽;让夏日的雨滴,送去祝福和健康;让夏日的荷塘,送去荷花飘幽香;让夏日的祝福,伴你幸福长又长!祝夏至快乐!

9、夏至到,朋友请你多笑一“夏”。成功因你而至,好运为你而至,平安为你而至,健康为你而至。愿你灿烂一“夏”,幸福一生。

10、夏季匆匆地来到,阳光炎炎地普照,问候悄悄地缠绕,烦闷轻轻地丢抛,暑气渐渐地消掉,快乐紧紧地拥抱,好运急急地追跑,愿你在这个夏天,自在又逍遥。

11、浓荫蝉韵麦田香,夏至开镰百姓忙。碧树熏风归鸟尽,炊烟袅袅伴斜阳。在这个宁静和谐麦香洋溢的日子里,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幸福开心。

12、夏至到,枝头黄鹂声声催,云中新燕双双飞,窗外山峦层层翠,路边小花朵朵媚。阳光灿灿快乐随,流水潺潺载福归,思念绵又长,幸福久久把你陪!

13、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14、夏至到,太阳高高把你照:一照心明眼又亮,二照健康身体好,三照艳福滚滚来,四照思想积极当领导,无照开车没有遇交警!

15、送不了你冰山,只能送你冰激凌;不能陪你去滑雪,只能陪在在树荫下;不能送你护手霜,只能送你冰镇橘子汁;送不了你漫天雪花,只能送你顽皮夏至的爽雨。夏至了,祝你幸福永至!

16、夏至到来暑气旺,大动肝火伤肝脏。遇事莫急好商量,平心静气暑自降。新鲜水果多尝尝,排毒养颜身体棒。多吃绿豆来降火,清凉自然到身旁。夜晚开窗风送爽,舒舒服服到天亮。祝你健康!

17、风吹草低,你更美丽;风生水起,你更旖旎!风花雪月,你更浪漫;风送荷香,你更幸福!风过竹林,你更清爽;风铃阵阵,你更爽朗!夏至快乐!

18、夏至日来了,白昼越来越漫长,祝你心情越来越舒畅,气氛越来越凉爽,身体越来越棒,工作不再繁忙,生活蒸蒸日上,夏至静心清凉。

19、比微风惬意的是问候,比细雨多情的是思念,比白云纯洁的是牵挂,比烈日炙热的是祝福,比知了喧嚣的是我的期盼。夏至,你要快乐哦!

20、夏风轻轻在弥漫,阳光编织着五彩的丝线,听取蛙声两三片,拨动快乐的心弦,打扮灿烂的笑脸,贴上幸福的书签。夏至时节,愿你兑现每一个美好期盼。

21、夏至持续高温,情意点点温存,凉风驱走浮躁,寄情山水怡神。让快乐伴你齐飞,让好运眷顾频频,让幸福上演柔情。祝你夏至好心情!

22、夏日炎炎似火烧,防暑饮食调理好,绿豆冰糖银耳粥,西瓜苹果和香蕉。衣服清凉勤换洗,洗脸沐浴多泡脚,早晚一杯养生水,胜过仙丹和良药。

23、夏至乃四季之中白昼ZUI长的一天,寓意“长久”。在上午时分秒许愿,愿望会很快实现,并且友情天长,爱情地久。记得告诉朋友,一起共愿长久!

24、风儿轻轻掂量着,蜻蜓的翅膀;阳光轻柔抚摸着,大地的绿裳;骑上快乐的单车,在自由天地间徜徉。累了,就枕卧在幸福的绿荫。夏至时节,祝你心情爽朗!

25、夏至到了,我托太阳为你送去第一缕阳光,照亮我们温暖的友情。托月亮为你送去一丝浪漫时光,重现我们昔日的友好情谊。托蚊蝇为你送去红彤彤的包包,愿你清清爽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过夏至。

26、夏至,白天最长黑夜最短;问候,文字虽短情意最暖;朋友,联系不多关怀不断。夏风捎去我思念,身体健康慰牵挂。亲爱的朋友,祝你夏至好梦每一天!

27、切一片开心西瓜,爽甜清凉;煮一碗关心莲子,贴心润颜;撑一把清心纸伞,相依相伴。夏至,祝福不断,幸福不断,快乐绵绵。

28、如果说春天是气质美女,那么夏天一定是性感美女。如果春天是绿色的,那么夏天就是蓝色的。春天美丽,夏天动人,转眼夏至到了,祝你夏至快乐!

2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不同的景致,不一样的享受,拥抱夏天,夏至快乐。

30、夏至到,太阳高高把你照:一照心明眼又亮,二照健康身体好,三照艳福滚滚来,四照升官发财当领导,五照家庭美满乐淘淘!夏至快乐。

31、夏至时节,高温不消退,热情更高涨。不送阳光送清凉,山间清泉为你淌;不送绿叶送花香,蝶舞蜂飞嘤嘤唱;不送烦恼送欢畅,盈盈笑容来点妆。将失意冷冻,把幸福储藏,给生活加一块蜜糖。愿你此刻心徜徉,意气扬!

32、阵阵热浪,滴滴汗水,炎热天气来袭;淡淡花香,片片荫凉,快乐勃发生机;点点祝福,串串深情,无限美好相依。夏至节气到,愿你开怀笑!

33、夏至点亮了梦的起跑线,希望给了勇气无穷的力量,在胸膛在远方,一颗炽热的心跳的疯狂,年轻的朋友啊,用夏至的火热燃烧这生命吧。

34、夏至转眼即至,烦恼转眼即逝,好运不偏不倚,幸福偏偏喜欢你。美丽祝福依旧,深深情意要铭记,好友情深要联系。

35、知你烦躁不堪,什么都不想干,送你西瓜一半,愿你夏至清淡,闻你因酷热所烦,整日就像瘫痪,送你薄荷一片,愿你夏至无患,夏至到,祝你清凉一夏,心情轻松十分!

36、知了知知追忆童年,蛙声呱呱回忆美好,花草香香记忆幸福,祝福声声思忆友情,夏至到,愿你开心幸福相伴,吉祥如意相随,夏至快乐。

37、夏至到,就让思念的风包裹着阳光,一直在你身边环绕;就让朋友的意温暖着心房,一直陪你到老。愿快乐陪你走得越来越远,好运伴你飞得越来越高。

38、送你西瓜、苦瓜,帮你清热消暑笑哈哈;给你绿豆、凉茶,愿你清凉度夏乐开花。朋友,夏至啦,愿你清爽一夏!凉快一夏!夏至快乐!

39、荷塘,月色,景致更美了,幸福的温度升高了;把酒,言欢,笑容更甜了,快乐的浓度增大了;游泳,捉鱼,娱乐更多了,出游的力度加重了;问候,祝福,联系更多了,友谊的深度更深了。夏至到,愿你幸福指数攀升,快乐一路飙升!

40、夏至,是春天的离别曲;夏至,是夏天的火车头;满载着一车的欢乐和开心,从远方咆哮而来!给我们带来热情的阳光和锦绣的好心情!

篇2:夏至民间一般吃什么传统美食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1、面条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句俗话说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吃面条不但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而且吃着巧手制出的众多样式的面条,还能给生活带来多样的乐趣。

2、圆糊醮

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3、粽子

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夏至到来,阳气一天天萎缩,阴气一天天生长,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粽子里的糯米、红枣,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4、凉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部分地区的传统食物

1、北京夏至要吃面

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2、江苏无锡夏至吃馄炖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然后午餐吃馄炖,有 “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

3、浙江绍兴夏至吃圆糊醮

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4、岭南夏至吃狗肉

狗肉在民间来说一直都是滋补的佳品,而岭南地区更有夏至吃狗肉的习惯,“吃了夏至狗,西风绕场走”,也就是说夏至这一天吃了狗肉的话,身体就会强壮到足以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了,身体更加的健康。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但是哈秀小编在这里提醒一句,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吃狗肉行为不应该推崇。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夏季的健康饮食方法

1、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2、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3、多饮茶

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4、多吃青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具体做法就因人而异啦。

5、多喝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篇3:中秋节民间传统美食

中秋节民间传统美食

1、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2、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4、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5、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6、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8、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9、烤肉

在我国台湾省,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在内地现在许多商场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卖会,所以很多人光顾。在不知不觉中,中秋节吃烤肉也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肴。

10、麻饼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11、吃南瓜

在江南地区非常盛行中秋节吃老南瓜,不仅是因为中秋正值南瓜丰收之时,而且还有一个关于“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传说,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南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长、延年益寿。

12、麦箭

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麦箭乃是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13、芋头

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14、吃菱角

中秋节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有很多饮食习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饮食习俗。在江浙一带,每到中秋节,街上到处都是卖菱角和买菱角的人。菱角长成于七月,但中秋期间,正是菱角最为饱满成熟之时。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聪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会在中秋节这天给自己的孩子买菱角吃。

15、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16、大闸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个中滋味让神往。

18、糍粑

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在四川民间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中秋节由来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名称有哪些

仲秋节

根据中国的农历纪年法,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女儿节

中秋节又叫“女儿节”,不过只在南京地区流行。因为每逢中秋节晚上,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按照习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就算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也要返回婆家过中秋节。

八月节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又叫“迎新谷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仡佬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因为这是仡佬族族人迎接丰收的节日。

拜月节

拜月节的叫法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祭月节

在古时候,每逢中秋节夜晚,都要举行祭月活动。在月下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等祭品。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人切开团圆月饼。

团圆节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因为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而且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兔爷节

在老北京地区,中秋节又被称为“兔爷节”,因为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家家户户会在过中秋节的时候请兔儿爷,请回的兔儿爷要摆在显眼的桌上,并且会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谢它带给人间的福祉。

八月会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中秋节,但是在海南地区,这个节日被称为“八月会”,也被称为“调声节”。这一天晚上,单身的青年男女会汇集镇上,然后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等。最后男女之间成群结队,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篇4:小年民间传统美食

1.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3.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

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4.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5.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6.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7.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8.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9.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10.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12.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返回目录

小年的由来传说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返回目录

腊月二十三小年为什么要吃饴糖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又称饧、胶饴。市场上,高粱饴,山楂饴等其他口味饴糖,让人喜爱。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

饴糖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饴糖主要用于加工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药用等方面。

<<<返回目录

篇5:白露民间传统美食

酿白露米酒

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湖南一带有白露喝米酒的风俗。每年白露节,家家户户都以称为“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甘甜温热,最适秋天。糯米酿制成的米酒甘甜芳醇,是酒精含量不高的养生之品。糯米酒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对于经络不通的人来说,糯米酒还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不妨亲自酿一瓶来过白露。

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如果说春茶喝的是那股清新的香气,淡淡的青草味,那么晚秋茶喝的则是一种浓郁的、醇厚的味道。经过了一夏的煎熬,茶叶也仿佛在时间中熬出了最浓烈的品性。

十样白

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红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随着气候的变化,在起居饮食方面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白露后,温差逐渐加大,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预防受凉。在饮食方面要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些薯类食物。红薯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增强肠道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还能减少肠癌的发生。

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不过,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返回目录

白露节气如何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所谓“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节气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一到,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

各地有不同的养生饮食习俗,在福建福州等地,白露这天习惯上要吃龙眼进补。从前江苏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而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当每年白露一到时,则家家酿白露米酒。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是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练功法,可静坐闭目养神,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锻炼身体,做到动静和谐。

白露节气多吃水果有益健康。燥气当令,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特别是体虚者,药补不如食补,食补首推粥补,秋季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梨、苹果、葡萄、橘、柚、柿子、龙眼等都是秋季适合吃的水果,这些水果不仅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而且还有良好的食疗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病、过敏性皮肤疾病,这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疾病,在饮食上就要慎重调节,有些病人要慎食部分海鲜。

对于病人来说,药物需要辨证诊治;对于健康人来说,食物同样需要辨证论吃。《新编食疗本草》突出本草食疗的整体观,做到因人制宜,辨证施食,既能调和和阴阳脏腑,又能补养气血津液,门类颇多,品味齐备,集食疗之大全,令读者受益良多。

<<<返回目录

白露过后怎样饮食

1、粮谷

粮谷类食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一半以上来自粮谷类食物。此外,它还提供了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秋天这种秋燥的时节,多喝各种各样的粥,对于防秋凉,抗秋燥,都有很好的效果。杂粮粥、红枣粥、紫薯粥、莲子银耳粥、瘦肉粥等,都是不错的营养粥。

2、蔬菜

蔬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还富含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可以称为“通腑佳素”。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等。

3、水果

水果中除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秋季多吃一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感觉清爽舒适。如:煮梨汤有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的功能。

4、肉类

肉类可分为畜、禽、鱼三大类。肉类的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维生素B族和VA含量丰富,在禽肉中还含有较多的VE。

<<<返回目录

白露以后要注意什么

1、就是防秋寒。要注重运动锻炼,也要讲究耐寒锻炼。

2、防感冒,要注意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3、防肠胃病,到立秋之后,要慎食一些瓜类、水果之类的东西。

4、防乱补。比如说我们可以吃一点乌骨鸡汤、蜂蜜、芝麻、花生之类的。

5、防肥胖,到秋天的话天气转凉了,胃口也好了,食欲大增,往往饮食过多。

6、防伤害,秋令时节我们还是要坚持锻炼,运动时要防受凉感冒、运动损伤和运动过度。

<<<返回目录

篇6:中秋节民间传统美食

中秋节民间传统美食

1、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2、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4、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5、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6、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8、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9、烤肉

在我国台湾省,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在内地现在许多商场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卖会,所以很多人光顾。在不知不觉中,中秋节吃烤肉也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肴。

10、麻饼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11、吃南瓜

在江南地区非常盛行中秋节吃老南瓜,不仅是因为中秋正值南瓜丰收之时,而且还有一个关于“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传说,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南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长、延年益寿。

12、麦箭

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麦箭乃是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13、芋头

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14、吃菱角

中秋节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有很多饮食习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饮食习俗。在江浙一带,每到中秋节,街上到处都是卖菱角和买菱角的人。菱角长成于七月,但中秋期间,正是菱角最为饱满成熟之时。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聪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会在中秋节这天给自己的孩子买菱角吃。

15、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16、大闸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个中滋味让神往。

18、糍粑

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在四川民间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篇7:元宵节传统民间美食

元宵节的起源和来历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传统美食

1、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不过,元宵是北方食品,它是将做好的馅料切成块,沾上水,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滚出来的,与南方的汤圆有一定的区别。

2、汤圆

南汤圆,北元宵。与北方不同,南方人过元宵节是要吃汤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汤圆的做法较元宵简单,与包饺子类似,是将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1小时,揪一小团面捏成片,包入馅料搓圆即可。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4、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5、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6、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7、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8、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9、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10、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11、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12、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13、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14、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元宵节的句子

1、“轰,轰,轰。”礼炮打响了只见在一瞬间火花飞了出来,然后有许许多多的彩纸飞了出来。彩纸有红的,黄的,蓝的……真是五颜六色呀。“彩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在向我们招手微笑。接着,礼炮接连响起。空中“彩蝶”飞舞,地上人们喊着、跳着。

2、忽而烟花冲天而上,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在空中绽放。大沙河一时形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观场面。霎时间,人们欢呼,人们雀跃,欢潮如歌!

3、各种各样的烟花,有绿的,有红的,有蓝的,有橙色的,还有紫色的,烟花点起来了,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星星点灯,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有的像洒下一张大网,把整个天空照的像天空一一样明亮。声音霹雳啪啦,震耳欲聋,把车震的嗡嗡的响。所以的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4、各式各样的花灯映入眼帘,让人目不暇接。有帆船形的,象征一帆风顺;也有“冬不拉”上跳舞的人,象征民族团结;有房子形的,象征天下一家亲;金洋芋公司的花灯构思精巧,展望企业的未来,前景一片;公安局的花灯设计巧妙,渴望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祖国富强…

5、不觉中,夜幕下的点点彩光持续绽放,随即消失,只在眨眼间, 那是炫丽的烟火,夺人眼球,也让人们唤呼、庆贺,节日的来临,元宵节。

6、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7、忽然传来了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只见街头上有一条“东方巨龙”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盘旋着,而前面一个叔叔拿着一个大红球左右上下摆动着,那条龙也跟着追逐。许多男女老少围观者,笑啊、跳啊,热闹极了。

8、花轿上人的装扮也有很多:有的人扮文武状元;有的人扮二郎神;有的人扮观音送子;有的……真是各式各样啊!其中,扮二郎神轿子上的那只哮天犬真是活灵活现,头朝天叫着,好象在向人们报告:“元宵节来啦,元宵节来啦。”真是有意思。还有那扮观音送子的,莲花下是用棉花凑起来的,从远处望去,真像是一朵云,打扮花轿的人真是匠心独运。这不,我把那场面拍下来了。

9、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10、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篇8:小年民间传统美食

小年的由来传说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小年民间传统美食

1.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3.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

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4.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5.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6.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7.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8.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9.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10.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12.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篇9:夏至吃什么传统美食

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

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中记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人们不仅吃“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做薄饼,烤熟,夹着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称“夏至饼”。

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清补凉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过水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馄饨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然后午餐吃馄炖,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笔者幼时听祖母说:“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麦饺筒

夏至节气迎来,宁波各式的粉食也纷纷出炉。宁波桑洲镇村民熟练地把和好的面粉往平底锅上一糊,软软的面糊饼就成型了。然后把各种炒制好的食材混起来,用饼一裹就可以吃了,土话叫麦饺筒。宁波桑洲镇村里的老人介绍说,每年这个时节,新麦收获,各家各户都要吃些粉食来庆祝丰收。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苋菜和葫芦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圆糊醮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粽子

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夏至到来,阳气一天天萎缩,阴气一天天生长,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粽子里的糯米、红枣,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狗肉

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吃西瓜

我国民间早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常吃些西瓜能清火解热。

西瓜的生津作用不仅是指瓜瓤,还指最表层绿色的西瓜翠衣和白色的瓜皮。把表层坚硬的西瓜翠衣削下来,开水中冲泡5分钟,加入适量冰糖,就成了防暑佳品。白色瓜皮部分,切条,加少量米醋、盐、糖,在炒锅中微炒,成了疏肝利胆的开胃菜,更适合酒后保肝应用。

吃莲藕

莲藕中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的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结合,使其从粪便排出,从而减少脂类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含有鞣质,有健脾止泻的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对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尤为适宜。莲藕中含丰富的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及淀粉,能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莲藕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于止血。中医认为莲藕能凉血散瘀、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

篇10:夏至吃什么传统美食

1、多吃粥

因为夏季的炎热,所以人的肠胃经常会受到暑热的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许多,因此会容易发生食欲不振和头重倦怠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2、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3、多饮茶

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4、多吃青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5、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夏至”风俗活动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夏至面:“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细水长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吃狗肉: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而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可以增强抵抗力。在民间俗语有云: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农历夏至日,广东阳江有数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补身这一民间风俗。

夏至介绍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着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

夏至节气的由来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立秋吃什么传统美食介绍

处暑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感恩节吃什么美食

冬至的传统习俗作文

夏至时节有什么水果202

广东端午节的14大习俗习惯

老北京过除夕习俗

关于冬至的别称由来

冬至民间的传统饮食和别称

有关冬至时节民间传统习俗

夏至民间一般吃什么传统美食
《夏至民间一般吃什么传统美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夏至民间一般吃什么传统美食(共10篇)】相关文章:

夏至面的由来2023-11-19

七夕节源于什么时候,七夕为什么要吃面条2023-08-16

冬至节气的传说故事有哪些2023-06-19

夏至节气由来介绍2022-09-15

夏至的由来 夏至节气是什么时候2022-09-09

我和冬至的故事作文2022-04-29

广东人冬至节吃什么2022-09-21

冬至是在几月几日2022-05-07

冬至节气别称有哪些2022-09-02

冬至南方北方习俗有什么区别 冬至节气特点是什么2024-04-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