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针灸学术思想(共5篇)由网友“Miyeon”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孙思邈针灸学术思想,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孙思邈针灸学术思想
摘 要 唐・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与《千金翼方》二书中有很多有关针灸方面的论述。
首先孙氏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考订并绘制彩色的穴位图,对针灸教学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中辑录针灸处方千余条,为后世针灸家所推崇;他首次介绍了取穴指寸法,为临床取穴带来极大的方便;强调针刺、艾灸、汤药三者并重,根据病情的需要,取舍应用,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提高疗效;重视脉诊,认为针灸须先诊脉,而后下针施灸;灸炷的大小,灸之生熟,要根据病情灵活应用;重视经外奇穴,倡“阿是之法”,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题词 孙思邈 针灸学/历史 《千金方》 唐・孙思邈,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自幼笃学,博览群书,通百家言,兼好释典,又通阴阳,推及医药,学识渊博。
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各30卷。
在汇总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充实了不少新内容,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
二书对针灸多所论述,《千金方》卷29、30,《千金翼方》卷26、27、28,均专论针灸,还有不少则散见于其它各卷中,对针灸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1 防病早治 孙氏继承《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倡用艾灸预防传染病。
曰:“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
指出化脓灸三两处可提高人体抵抗力,以预防瘴疠温疟。
既病之后,又提倡及时治疗,曰:“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
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差,惟速治之”。
还谆谆告诫:“此病轻者,登时虽不即恶,治之不当,根源不除,久久期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
2 针灸人图针灸是通过腧穴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治病的。
要达到这一目的,准确地取穴,是治疗的`关键。
曰:“夫病源所起,本于脏腑,脏腑之脉,并出手足,循环腹背,无所不至,往来出没,难以测量,将欲指取其穴,非图莫可备预之要”,庶可“依图知穴,按经识分”,然而,“旧明堂图年代久远,传写错误,不足指南”,乃以甄权等新撰为蓝本,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按位分经绘制了三幅彩色《明堂经图》。
曰:“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
仰人二百八十二穴,背人一百九十四穴,侧人一百七十四穴,穴名三百四十九个,单穴四十八名,双穴三百一名”。
此图虽失,但三图详细内容载在《千金方》卷29中。
对针灸教学和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辑录针灸处方 孙氏在其著作中除了唐代医家和他的医疗经验外,还收录了许多现已失传的古代医籍内容,其中如郭玉、张文仲、范汪等各家之说,多赖此书得以部分保存和流传。
仅《千金方》中载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症下附方五千余首,此外尚收载针灸处方一千余条,其收集之多,范围之广为他书所不及,有单方、有复方。
曰:“卒哕,爪眉头,亦可针,此主实哕”。
眉头即攒竹穴,治呃逆,现今还在临床应用。
“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这十三穴即“十三鬼穴”。
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鬼邪作祟所致,因此称治疗精神疾患的腧穴为鬼穴。
处方治症明确,组成合理,为后世针灸家所推崇。
4 取穴指寸法腧穴是针灸施术之处,准确地取穴是针灸治病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孙氏曰:“夫用针刺者,先明其孔穴”。
又曰:“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
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商量,准而析之,无得一概,致有差失”。
于是提出:“指寸法”,如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中指为三寸。
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食、中、无名、小指并拢横量为一夫。
此法可用于任何场合、任何人,“以意消息、巧拙在人”,给临床取穴带来极大的方便。
5 针灸药并重孙氏强调针刺、艾灸、汤药三者并重,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
针灸而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
”因此,孙氏在其著作中所述的许多病症的治疗采取针灸药兼施的。
有些病以针为佳,有些病以灸良,有些病宜用药治,有些病则针灸药同时施用。
曰“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
又曰:“凡中风,服药益剧者,但是风穴,悉皆灸之三壮,无不愈也,神良。
”孙氏就是这样根据各种疗法的特长,按照病情的需要,进行取舍应用,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提高疗效。
6 诊脉刺灸孙氏重视诊脉刺灸,认为:“凡欲针灸,必先看脉”,强调脉诊对针灸的指导作用,曰“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
在他的著作中就记载了许多根据脉诊症状而施治的内容。
曰:“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关上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阙补之”;“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丸,针京门补之”。
这种诊脉指导刺灸的思想,也值得我们重视。
7 灸须权变《千金要方・灸例》提出了艾炷的大小和灸之生熟问题,曰:“云刺入三分、灸三壮,兹乃举其大纲”,“手足皮薄,炷小数少,腹背肉厚,炷大数多”。
又曰:“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于方数,其人老小羸弱者,可复减半”。
“灸之生熟,亦宜樽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变”。
灸炷的大小,灸之生熟虽有定数,但仍根据病情机灵顺变。
孙氏在书中记叙了许多隔物灸,如隔豆豉、葶苈子等10余种。
更记叙了些特殊的灸法,如麻花艾灸、苇筒灸、青布绳灸等,大大丰富了灸法的内容,扩大灸法的应用范围。
尤其可贵的是,在记叙用艾炷灸疗蛇毒的方法后,又补充了一个权宜的应急措施,曰:“治蛇毒,灸毒上三七壮。
无艾,以火头称疮孔大小热之”。
为急救及时,仓促之际,无艾以“火头”代之。
这些疗法,都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8 重视奇穴经外奇穴是针灸腧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腧穴,虽在唐前文献有所记述,但孙氏对此特别关注,他在所撰《千金》二书中第一次收载了近二百个经外奇穴的定位和应用。
孙氏所收载的经外奇穴,一类是有穴名、有部位及取穴法的,如《千金方》中的当阳、寅门、颊里、浊浴;《千金翼方》中的膝目、泉门、气端、虎口等120多个;另一类是有部位及取穴法,但无穴名的,如《千金方》:“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纹三壮”;“卒淋,灸外踝尖七壮”;又曰:“小儿脱肛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等70余处,这些经外奇穴有些在现今还有其实用价值。
9 阿是法即现在临床中常用的所谓“阿是穴”,最早出于《千金方》卷29《灸例》中,曰:“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因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的部位,而是特殊的感应,手按之舒适或疼痛处便是“阿是穴”。
此法溯本求源实始自《内经》:“以手疾按之,快然及刺之”,“以痛为腧”,但较之更为形象,更易推广。
阿是之法用于临床,确实“灸刺皆验”。
孙氏著作中有关针灸方面的论述,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篇2:孙思邈格言
孙思邈格言
1、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知足自慎。
2、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皆空,何不悟矣!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4、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5、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6、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7、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8、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9、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10、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11、贼而得之者祸也,幸而得之者笑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
12、居其富而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
13、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
14、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15、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16、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
17、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18、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19、仁者守其仁而廉谨也。
20、知治身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
21、圣人之道,以慈济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
22、鬼神盖不能为人祸,亦不能致人之福。
23、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24、四百四病,身于自造,本非由天。
25、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26、凡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
27、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28、形体有可愈之病,天地有可消之灾
29、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常有节,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30、全生之德为大。
31、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32、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33、至精至微,至意深心。
34、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
35、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判处针药,无得参差。
36、常言善道,天与之福。
37、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38、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循经方,耄及之年,竞三余而勤药铒。
39、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40、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41、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42、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43、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味,省皂纵欲快志,得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44、身体常使小劳,则可百达和畅。
45、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46、德不足是以贫马,心不足是以死马!
47、养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惰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贷下殖;子无畏则忘孝;爷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功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48、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49、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50、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51、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52、一事长于己者,不远万里,伏膺取决。
53、食啖鲜肴,务令简少。
54、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55、金之得盈,福之已竭。无义之福,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
56、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
57、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
58、半醉酒,软枕头,暖盖足。
59、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60、若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嗜欲煎其内,权位牵其外,其于过分内热之损,胡可胜言,况乎身灭覆宗之祸,不绝于世哉!
61、阳德乃敷,阴功乃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
62、旨约而瞻广,业少而功多。
63、天地之间,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过于生。
64、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65、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溢之,虚而损之,通而 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66、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
67、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68、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关运也!
69、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大醉。
70、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71、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
72、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73、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不佳。勿以健康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予防诸病也。
74、食毕当行走。
75、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
76、业济含灵,命悬兹乎。
77、寻思妙理,留意钻研。
78、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79、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80、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81、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82、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83、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84、思韫入神,神存心手。
篇3: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
(581~682) 隋唐之际的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生谦虚好学。对医学有很深研究,亦博涉百家学术,精通老庄,兼好佛典。曾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合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孙思邈钻研医学,善于博采众长。对于诊断和医疗方面有特长的人,他不远千里去求教。他有高尚的品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贫富、贵贱、亲疏,一视同仁。他曾拒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授予的官职,但从不拒绝病人求诊。他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提倡读书人都掌握点医术,以治病救人,强体养身。他感于当时方书浩繁,检索困难,遇有急病,往往不救,立意编著简易实用的方书。
孙思邈总结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广搜方药和针灸术等,撰成《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千金要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临症各科的诊断、治疗、针灸、食治、预防、卫生等。
他改革以往医家论病、下方、用药拘于古代医经的做法,不受张仲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原则的局限,提出以医方之主治为纲;又改变“非此方不能治病,非此药不能开方”的传统,“兼取杂方、单方及通治之品”,提倡“有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其所著《医学源流论》中推重孙思邈对中医学的这一贡献,指出这是“医道之一大变”。《千金要方》尤其重视对妇女和小儿疾病的诊治。书中分析女性与男性、小儿与成人生理的不同,指出妇女病、小儿病的特点,主张独立设科。它还首次论述了脚气病的治疗和预防。孙思邈于晚年集其毕生经验撰成《千金翼方》,着重记述本草、伤寒、中风、杂病、疮痈等,是对《千金要方》的补充。书中共收载当时所用药物八百多种,对许多药物的采集和炮制作了详细的记述。由于孙思邈在中医中药学方面的重大贡献,后世尊之为“药王”。
篇4: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孙思邈的著作有什么
孙思邈的著作有《千金要方》、《唐新本草》、《千金翼方》、《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摄生论》、《枕中素书》等。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士,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的医学成就非常高,他医学经验丰富,有虚心好学,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孙思邈主要擅长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对于针灸技术也有很高的造诣。
药王孙思邈对后世有哪些贡献
《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此书共三十卷,其中他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没有记载的810余种药物,进行考证和实践,并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以前医药成就最全面、最有价值的系统总结,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历代名医图赞》说:“唐孙真人(真人,即对高道的称谓),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时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说:“用意之奇,用药之妙,亦自成一家”。
随着盛唐文化的`对外交流,《千金方》也随之走向国外,深深影响了诸如日本、韩国、朝鲜的汉医文化。
此外,孙思邈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如:对脚气病的观察、研究及治疗。比欧洲于公元1642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在炼丹活动方面,他总结了唐以前的炼丹方式、方法、用药及配方等,最后提出了“硫磺伏火法”的论述和方法。对我国“火药”的发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篇5:唐代名医孙思邈
唐代名医孙思邈
唐代名医孙思邈―― 不求名,不图利的修道之人 唐代名医孙思邈医术高明,为人正直,品德高尚,曾治好许多病患,被人们尊奉为药王。
孙思邈生性淡泊,隐居在太白山中潜心修道。一天,他正悠游于山林湖泊间,忽然看见一个牧童正在鞭打一条小白蛇,他于心不忍,于是用身上唯一有价值的衣服跟牧童换来小白蛇,带回家并用草药精心为它疗伤。
不久小白蛇康复了,孙思邈便将它放回山林。谁知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白衣的少年,见到孙思邈后毕恭毕敬,并邀请他来到一座宫府。原来那小白蛇是泾阳水府龙王的儿子,龙王为感谢孙思邈的恩德,要将龙宫中的奇珍异宝送给他,都被他拒绝了。
孙思邈对龙王说:我是修道的.人,这些身外之物对我没什么用处,你还是留着吧。龙王心想此恩怎能不报,又听说孙思邈喜好研究医药之书,就叫大臣从龙府的藏经阁中取出几本上古流传的医书送给孙思邈,孙思邈欣然接受了。后来他专心研读,又结合实践处方,都记载在他写的《千金方》里了。
唐太宗因为仰慕孙思邈的高名,便传召他入朝。一见之下,孙思邈年岁虽高,但是神清气爽,一派仙风道骨的气度。皇帝对孙思邈说:今日见到你,方才相信世上有长生不老之药啊,请你也传授给我吧。
孙思邈回答:世上的人求仙炼丹都是有所图,图长生,延寿,甚至图名利,我看这都不会有结果。其实我这样一个凡夫俗子怎敢奢望成仙呢?炼丹修道之术只是为了能医救更多的人罢了。所炼的丹药只能治病,对于长生却没有作用。我是愧对皇上的期盼,还是让我尽早回归山林吧。
皇帝极力挽留,但是孙思邈最后还是离去了。
★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 医学家名言格言
★ 《黄帝内经》介绍
★ 中医医师年度总结
★ 名医考察材料
【孙思邈针灸学术思想(共5篇)】相关文章:
乡村名医推荐材料范文2022-07-19
黄帝内经读后感2023-08-13
关于医学作文600字合集2023-02-26
学医方面的心得体会2023-09-06
医院实习心得体会2022-09-01
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2023-02-23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2023-12-19
华佗读后感总结2023-01-12
医学生实习总结4篇2022-06-27
医学生实习心得体会字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