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传说

时间:2023-08-26 08:08: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端午节 传说(整理6篇)由网友“麦子fc”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端午节 传说,供大家阅读参考。

端午节 传说

篇1: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下面一去去看看双语版的端午节传说吧!

Qu Yuan jumped into river屈原投江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patriotic poet Qu Yuan who jumped into the Miluo river and protect his body from being eaten by fish and shrimps, people cast many bamboo rice (rice dumplings) into the river and compete to row (acetate ship) hoping to find the body of Qu yuan.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Cao E looked for her father’s corpse曹娥寻父尸

Cao E, dutiful girl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ose father drowned in the river when she was 14-year old. She cried along the river, still didn’t see his father’s corpse after 17 days, and she jumped into the river on May 1st as well, after five days the two corpses folded together and float. That was a moving story, so people in the township worship her.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 乡人群而祭之,

Madam White Snake白蛇传

The legend of white snake Bai Suzhen, in order to repay Xu Xian , fell in love with him and finally got married. On the day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te snake drink realgar wine, almost reveal herself snakelike, and among the white snake, Fa Hai and water logging Jinshan temple , are popular folk opera repertoire.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Wu Zixu’s death anniversary伍子胥的忌日

It’s a legend that after He Lu ,the king of Wu died , the prince Fuchai ascended the throne,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Yue and won. Goujian ,the king of Yue please reconciliation , Fuchai didn’t listen but agreed treacherous official and judged Wu Zixu commit suicide. And jumped his body into river on May 5, since then people commemorated him on Dragon Boat Festival.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张和,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祭祀伍子胥。

篇2:端午节传说作文,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3:端午节传说作文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_——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篇4:端午节的传说参考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有一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篇5:端午节的传说

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个,主要有:

1、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

2、源于与有关黄巢的传说

3、源于纪念伍子胥的传说

4、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的传说

5、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的传说

下面分别介绍

源于纪念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源于与有关黄巢

另一个传说是,唐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听见黄巢来了就纷纷逃难,惟恐避之不及。这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妇人背著包袱,手里抱著个男孩象是在逃荒,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询问。那妇人说,“听说黄巢杀人不眨眼,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只好带着孩子逃命去了。”黄巢听罢,对这妇人产生了恻隐之心,说,你回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们家的人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老乡亲。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另一个传说是,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听了,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篇6:端午节什么时候传说

根据日历表显示,2016年端午节是6月9日,农历5月初5,星期四。

2016年放假安排:6月9日星期四 6月10日星期五 6月11星期六 共放假3天 提示 6月12日星期天 正式上班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传说作文

有关端午节传说的作文

端午节传说作文100字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的传说作文200字

端午节的传说初中作文

小学生端午节传说的作文

端午节的传说读书笔记

小学作文:龙窑的传说

端午节的礼仪及传说

端午节 传说
《端午节 传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端午节 传说(整理6篇)】相关文章:

狼人传说小学作文350字2022-05-08

端午节的传说参考2024-05-09

谈端午节的传说2024-01-06

有关传说的作文三年级400字2023-05-20

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2024-03-27

古井的传说小学作文2023-12-29

初中写端午节传说的作文2022-05-24

端午节的历史作文2022-05-08

以端午节的传说为题的作文2022-08-05

红眼石狮的传说作文800字2023-04-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