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古诗积累检测题

时间:2023-09-01 08:26:1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亲近古诗积累检测题(整理11篇)由网友“裴子瑜”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亲近古诗积累检测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亲近古诗积累检测题

篇1:亲近古诗积累检测题

亲近古诗积累检测题

一、名句联结:20%

1、( ),白银盘里一青螺。2、举头望明月,。

3、日出江花红胜火,()。4、(),报得三春晖。

5、日照香炉生紫烟,( )。6、朝辞白帝彩云间,()。

7、( ),望湖楼下水如天。8、野火烧不尽,()。

9、醉卧沙场君莫笑,()。10、(),万里长征人未还。

11、两岸青山相对出,()。12、烈火焚烧若等闲,()。

13、夕阳无限好,()。13、(),桃花流水鳜鱼肥。

15、(),任尔东西南北风。16、不要人夸好颜色,()。

17、酿得百花成蜜后,()。18、一水护田将绿绕,()。

19、生当作人杰,( )。20、我劝天公重抖擞,()。

二、不同的节日和人间情境,总能引起诗人无限的文思,请写出与下列节日对应的诗句:8%

新春佳节 , 。

重阳佳节 , 。

中秋团圆 , 。

清明节 , 。

三、大自然旖旎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让无数诗人诗兴勃发。你一定记得:16%

(谁)这样描绘西湖风光: , 。

(谁)这样描绘庐山群峰: , 。

(谁)这样描绘长江的雄阔: , 。

(谁)这样描绘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 , 。

(谁)这样描绘边塞古城: , 。

还有(谁)这样描绘蒙古草原: , 。

四、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提内容用线连起来:20%

《春日》朱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夏季

《忆江南》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春季

《登鹳雀楼》白居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山水诗人

《回乡偶书》王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边塞诗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贺知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冬季

《江畔独步寻花》范成大千里黄云一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秋季

《凉州词》高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圣

《别董大》李 白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农家

《四时田园杂兴》王翰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战场

《早发白帝城》杜 甫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仙

五、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

1、“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 )

2、《回乡偶书》和《咏柳》都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 ( )

3、《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都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 )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独怜”是孤独、寂寞的意思。 ( )

5、《枫桥夜泊》真切地抒发了作者旅途寂寞的心情。 ( )

六、咏春诗:6%

春天,桃红柳绿,万物勃发,生机盎然,让诗人们用无数诗篇描不尽,绘不完。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你能写出其他咏春的诗句吗?

1、, 。

2、, 。

3、, 。

七、按要求默写古诗:20%

1、默写爱国诗一首: 2、默写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一首:

作者 朝代 作者 朝代

3、默写你喜欢的送别诗两首:

作者 朝代 作者 朝代

以上就是六年级语文“亲近古诗”积累考查试卷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频道六年级语文试题

篇2:《古诗》随堂检测题

《古诗二首》随堂检测题

一、将括号中不正确的.注音划去。

渭(wèn wèi)浥(yì bā)曛(xún xūn)

二、解释字词的意思,再翻译句子。

1.渭城朝雨浥轻尘

浥: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

更:__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黄云白日曛

曛: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默写古诗《别董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1)这两句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3)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4)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篇3:小学古诗《蝉》检测题

小学古诗《蝉》检测题

【唐】虞世南①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③藉(jiè):凭借。

8.本诗前两句所写的“蝉”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8.这首诗所写的蝉尊贵清高。(2分)它角须下垂,栖于疏桐,饮吸清露,鸣响流播。(3分)

9.托物寓意(2分;答比兴、象征、联想亦可。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寓情于物、融情于物给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蝉”的形态、习性、鸣响,(1分)自然引出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2分)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1分)

篇4:《老人与海》检测题

《老人与海》检测题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窜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和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的时候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的时候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随着棍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窜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脑袋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老人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种味道带着铜味,又甜。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儿并不多。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1.选段对老人(桑提亚哥)的描写,主要采用了__描写和__描写的手法。

2.选段最后一句“吃吧,星鲨。做你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一个人吧”反映了老头儿怎样的内心世界?

3.在与鲨鱼搏斗后,老人自己认为“他终于给打败了”,你是怎么看待的?

4.作者笔下的老头儿是一位怎样的典型形象?选段中描写老头儿与鲨鱼搏斗时,产生过“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等心理,这样描写是否削弱了对老头儿形象的塑造?

篇5:分式方程检测题

分式方程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方程中属于分式方程的是( ). A.x+1/2+x-2/3=2/5x B.2x/5=x-3/4 C.1/2x=3/4(4/3x-1) D.1/x=1

作 者:高顺利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 英文刊名:SCHOO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数学模拟检测题

数学模拟检测题

考试在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数学,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模拟检测试题

1、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米,它的面积是( )米。

2、边长是10 m的正方形中放置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m2。

3、大正方形的边长是5cm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cm。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 ),比值是( );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 );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

4、12÷=0.2=( ):( )=( )/20 =( )%

5、有6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次手。

6、24千克是30千克的( )%,30千克比24千克多( )% 。

7、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 )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8、下面是五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张兵94分 李强87分 王飞99分 宋丽100分 贺敏95分

如果把他们的平均成绩记为0,那么这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记为:

张兵( ),李强( ),王飞( ),宋丽( ),贺敏( )。

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模拟检测试题,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复习,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篇7:《陋室铭》检测题

《陋室铭》检测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每空2分)

名( ) 灵( ) 斯( ) 馨( )

鸿( ) 调( ) 案牍( )劳形( )

二、写出下列加线字的古意和今义(每空2分)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3)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三、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填空(①题每空1分,②③题每空2分)

(1) 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 (人名)的 (书名),这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 。

(2)《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 节操和 的情操。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五、用原文回答(每句2分)

1作者说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3写出作者交友人物高雅的.是

4看出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是

5本文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六、阅读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3本文既是写陋室,为何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分)

4“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前文说“斯是陋室”后文却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5分)

篇8:小升初古诗知识积累

小升初古诗知识积累

小学必背古诗详解及习题

一、《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直译:华山高耸,只有天在它的上边,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同高齐肩。抬头望,江上太阳近在眼前,低头看,白云在脚下下盘旋。

2、有趣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曾三步成诗的诗人,他便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据史料载,寇准年少时,其父宴请宾客,酒至酣,一客人提议请寇准即席赋诗助兴,寇准欣然应允。客人命题为《咏华山》。接题后,寇准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绝脱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寥寥数句,道出西岳华山雄伟峭拔之势,满座宾客无不叹服。

3、作者: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

4、相关习题

(1)《华山》这首诗主要写了华山的______。(高)

(2)本诗通过对于( )衬托出了华山的高

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直译:早晨辞别了耸立在云霞里的白帝城,坐船而下,相距千里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去。两岸的猿猴的叫声一直在山谷回响,轻便的小船,已经穿过了万座重重的高山。

2、重点词语解释:

(1) 早发白帝城:意思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 朝辞:早上辞别。

(3) 千里江陵:传说江陵据白帝城接近一千里。

3、相关考题

(1)《早发白帝城》是写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早晨)时从(白帝城)出发。

(2)“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 愉快)心情。

(3)李白的时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直译:老朋友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华盛开的三月,他乘船东下去扬州,孤单的船儿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绵延的长江水滔滔不绝的在天边奔流。

2、这首诗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主要写两人的离别之情。情调轻松,充满了诗情画意。

3、相关考题

(1)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春天鲜花烂漫的景象)

(2) 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唯”的意思是(只)

(3) 请写出几个含“际”的成语。

(4) 这首诗同《赠汪伦》一样是一首( 送别)诗,本诗借景抒情,而后者以(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形象。

四、《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作者:字廷秀,号诚斋。写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集为“诚斋集”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朝杰出的诗人。

2、直译: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那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虽然他们找不到蝴蝶,但是他们依然很高兴、快乐。

3、相关考题。

(1)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住宿在新市镇的徐公开的酒店)

(2)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晚春农村景色的诗,请找出能够体现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动词( 急走)、(追)

(3) 本诗作者是(杨万里),是(宋)朝的杰出诗人。

五、《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直译: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2、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小学阶段所说的《塞下曲》指得是这首。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

3、相关考题。

(1) 辨音。本诗最后一局中“没”应读(墨),棱读(冷二声)

这首诗中的那两句写出了将军的箭法高超。(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篇9:梅花的古诗积累

关于梅花的古诗积累

探 梅

南宋·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政是深寒浅暮时。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翻译:

走在山间小路景色美不胜收,天气十分寒冷又是傍晚时候。一株梅树上只开了一朵,遗憾的是开在树的最高枝头。

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南宋·杨万里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 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

翻译:

这一路上十里长的梅花都是谁栽?靠近水边的梅树一齐都开。此行即使没有官家的事情,就是为了梅花也应该前来。

探梅二首之二

南宋·陆游

江路云低糁玉尘,暗香初探一枝新。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过春。

翻译:

江边小路云朵低垂带着米粒搬的雪粒,香气暗生一枝梅花正开得新鲜。我这一生不喜欢平凡的桃李,看了梅花之后就睡过整个春天。

梅花二十首之十六

南宋·张道洽

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 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生长元从琼玉圃,安排合在水晶宫。 何须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梦里通。

翻译:

只有梅花才与众花不相同,一年间清雅的韵致都在雪霜之中。疏落的篱笆娇好的月光,寂静的小窗淡淡的清风。本来生长在布满美玉的园圃,就应该安放在水晶宫。哪里需要再去寻找春的消息,自然有一缕幽香与梦境想通。

赠范晔

北魏·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翻译:

折下一枝梅花遇到了驿站的使者,让他带给远在边塞的友人。江南没有什么东西可寄赠,只好寄上一枝梅花带上一缕春风。

子夜四时歌·春歌三首之一

南朝梁·萧衍

朱日光素冰,朝花映白雪。 折每待佳人,共迎阳春月。

翻译:

红太阳的光辉像冰一样光明,早晨盛开的花映照在白雪上。折下一枝梅花等待着美人到来,共同迎接这温暖的春光。

早 梅

南朝·陈·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翻译:

迎着春天到来所以早早的开花,虽然只自己开放但并不惧怕严寒。怕的是落在众花的后面,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照看。

梅花落

南朝陈·苏子卿

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上郡春恒晚,高楼年易催。 织书偏有意,教逐锦文回。

翻译:

院子里有一棵梅树,因为寒冷叶子还没有展开。只说是花像雪一样白,却不觉有暗香袭来。上郡的春天来得很晚,高楼里的佳人容易年老色衰。写上一篇书信别有一番情意吗,希望能够随着锦文回到家来。

杂诗二首之一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翻译:

你刚刚从故乡到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来之前窗子的前面,那株寒梅是否绽放花英?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翻译:

成为被流放的人前往长沙,向西遥望看不见自己的家。黄鹤楼中听到了笛曲《梅花落》,仿佛看到了五月里落下梅花。

春女怨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翻译:

白玉堂前生长着一株梅树,今天早晨忽然看到花开。可是有几户人家把门紧紧关闭,春天怎么能够进得来?

梅 花

唐·李嘉佑

半落半开临水岸,团情团思媚韶光。 玉鳞寂寂飞斜月,素手亭亭对夕阳。

翻译:

一半开一半落靠在河岸边,一团团情思展现在美丽的春光。月亮从寂寂的麒麟阁上飞过,亭亭玉立的洁白梅花正对着夕阳。

山驿梅花

唐·李群玉

生在幽崖独无主,溪萝涧鸟为俦侣。 行人陌上不留情,愁香空谢深山雨。

翻译:

生长在幽深的峡谷里无人欣赏,溪边的藤萝山中的.小鸟就是伴侣,路上的行人根本不怕它放在眼里,只能用自己的香气徒然地感谢山中的小雨。

春 陌

唐·韦庄

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 肠断东风各回首,一枝春雪冻梅花。

翻译:

满街长着香草停着豪华的车轿,走到美女家门前太阳已经偏西。令人肠断的东风吹来一齐回头看去,春雪中一枝冰冻的梅花正开得艳丽。

旅馆梅花

唐·吴融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

翻译:

没有任何香气比得过寒冷中的梅花,令人欣慰的是远在他乡独自看到了它的娇容。会想起家乡溪边那千万株梅树,几年来辜负了它一直在雪中开得繁盛。

江雨望花

唐·崔涂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翻译:

细雨洒满江面春水开始上涨,好风吹来款留客人传来野梅的芳香。避世隐居并不是没有归意,看到梅花一次就断了一次肝肠。

梅 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墙角上有几株梅树,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气传来。

红 梅

北宋·王安石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耐寒。 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

翻译:

春天过去了一半花才开,大多是因为不能耐寒。北方的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它是什么花,都把它当作杏花来看。

赠岭上梅花

北宋·王安石

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翻译:

梅花开完之后百花才开,看花人都已经回去却没有听到你的脚步。不是趁着青梅长成用来煮酒,而是要在细雨中看着黄梅成熟。

篇10:读书名言古诗积累

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2)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4)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5)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 有志者事竟成。 —— 《后汉书耿弇列传》

7)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论语》

12) 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学而》

1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礼记中庸》

15)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汉书董仲舒传》

16) 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17)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8)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0)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篇11:高考素材积累:亲近课堂善用手机

高考素材积累:亲近课堂善用手机

亲近课堂,善用手机

2016年11月,广西部分高校发起“亲近课堂善用手机”活动,19所院校联合承诺推行“无手机课堂”。它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手机关掉,放进讲台前的储物箱里。等下了课,大家再把自己的手机拿走。这一举措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人手一机,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拇指族”,令不少老师家长连连摇头。随着手机功能的越来越多,学生们在上课时纷纷埋头发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等。部分高校正是本着重塑优良学风的初衷,试行“无手机课堂”,从而希望学生们克服“手机依赖症”。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这是不少任课老师的心声。他们认为上课玩手机会让学生无法专心致志地听课记笔记,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慢慢地学习能力也会退化。课堂讲课是一种现实的连贯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能促进学生们深入思考。因此,把手机“请”出课堂能够让学生从低头拨弄手机,变成抬头专心听课,使他们懂得自律,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当然,“无手机课堂”需要的是多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应制定“无手机课堂”的相关规定,将其形成长效机制,不能仅仅搞“一阵风”敷衍了事;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精彩的讲课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归到课本。第三,学生们应该加强个人约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不为手机所奴役。真正的从虚拟中摆脱出来,昂首笑对生活,活出人生的多姿多彩。

素材点拨:如何提高自控力,让手机这样的生活学习工具为我所用,而不是成为工具的奴隶,是现在年轻人应该面对的问题。克服手机依赖症,实现无手机课堂,其意义不限于重塑优良的学风,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提高年轻的人自律能力,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

难忘的经典诵读活动作文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读书活动总结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六年级语文的年度教研工作计划

关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诵读的活动总结

寒假读书活动总结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亲近古诗积累检测题
《亲近古诗积累检测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亲近古诗积累检测题(整理11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诵读教学计划2023-02-01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优秀2023-07-05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怎么制定2023-10-10

诵读活动总结2023-09-07

初一语文期中总结2023-08-14

一年级语文期中教学总结2023-06-06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2022-11-21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四课时下2022-05-06

班级卫生工作总结报告2023-01-23

小学读书活动计划2022-12-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