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读答案(精选8篇)由网友“你的青团”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说屏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说屏读答案
说屏读答案
【原文】
说“屏”
陈从周
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3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问题】
19、通读全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特点外,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屏风的和屏风的(3分)
20、仔细阅读第4段,说说要发挥屏在建筑美上的作用,应注意什么?(3分)
答:
21、仔细频度第5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22、文中引用了古诗词,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
19、(3分)作用(安置在室内外)、种类、在设置上应该主要的问题。
20、(3分)因地制宜,(造型轻巧,色彩不俗,绘画富有诗意)(1分),设置得体……等(2分)
21、(2分)闲暇之余,依靠画屏或抱膝看屏,欣赏屏风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给人以闲适娱乐文化之美,是一文化的休憩。(意思包含休息与文化即可)
22、(2分)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具有诗意和韵味,突出了屏的文化底蕴。(大意相同或言之有理即可)
篇2:《说屏》阅读答案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第①段中写母亲背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找出第①段中表现屏风特点的语句写在横线上。(2分)
答:
3.在②~④段中,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3分)
答:
4.作者对“屏”怀有怎样的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引出说明对象。②使文章具有诗意和韵味。③引发作者的向往之情。(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2.(2分)“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到神秘作用”或“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3.(每点1分,3分)①在室内外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②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③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4.喜爱、向往和赞赏之情。(意近即可得2分)
篇3:《说屏》阅读答案
1、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贬义。
2、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
3、那个僧侣贵族丈量佛身,意识到“佛法无边”,丢下竹杖走了之后。
4、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 说明竹种类繁多,千姿百态。
5、四年以上的竹要除去,三年以下的竹要保留。
篇4:说屏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1。 文中多处引用古诗,对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B.第①段引用了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C.第③段引用了《牡丹亭》“游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
D.第⑤段引用了“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希望。
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中“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的感觉和印象。
B.“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中“咏”歌颂赞美之意,表达出了本文作者对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中“点缀”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的作用。
D.“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中,“仅仅”表示程度,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体现出屏风价值的运用感到遗憾和不满。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B.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具体才行。
C.文中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D.对于屏风,作者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运用了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了屏风,使读者获得了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
答案:
三、11。C12。B13。D
篇5:《说“屏” 》阅读答案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 “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第①段中写母亲背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找出第①段中表现屏风特点的语句写在横线上。(2分)
答:
3.在②~④段中,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3分)
答:
4.作者对“屏”怀有怎样的感情?(2分)
答:
篇6:说屏阅读答案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根据第②段内容,下面给“屏”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屏是放 在院子中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的屏风。
B.屏是安置在院子中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流动空间。
C.屏是能起分隔和挡风作用的绘有书画的'流动空间。
D.屏是放在室内躲避来客,阻隔男女见面的帷幕。
2.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
B.第③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
C.第⑤段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D.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文,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感觉与印象。
B.第②段说“又是艺术点题”,“点题”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作用。
C.从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看,屏风的种类很多,虽有雅俗之别,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D.作者认为,现在许多银行、宾馆中用得很普遍的屏缺少诗意,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艺术品位。
篇7:《说“屏” 》阅读答案
1.①引出说明对象。②使文章具有诗意和韵味。③引发作者的向往之情。(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2.(2分)“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到神秘作用”或“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3.(每点1分,3分)①在室内外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②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③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4.喜爱、向往和赞赏之情。(意近即可得2分)
篇8:《说“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说“屏”》,完成18~21题。
⑴“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⑵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⑶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⑷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⑸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徒劳了。
18.对文中加点“诗意”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情景 B.美感 C.向往 D.微妙
19.外国人齐声称道“屏”的原因是( )
A.情景令人销魂。 B.空间上作用神秘。
C.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D.因地制宜,大小由人。
20.下面不属于屏应有作用的一项是( )
A.文化休憩作用 B.艺术点缀作用
C.活动门板作用 D.分割挡风作用
21.对第⑷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诠释 作比较 B.分类别 作比较
C.作诠释 打比方 D.分类别 引资料
答案:
四、18.B 19.C 20.C 21.A
★ 说屏教学方案
★ 说屏教学设计
★ 《说屏》教学设计
★ 说屏教案
★ 说教学反思
【说屏读答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客人到家我说请》教学反思2023-03-30
《雪》的教案 (八年级选修)2023-12-03
课文《说勤奋》教学反思2024-01-19
说课评课收获反思范文2022-05-06
读《xx》有感2023-03-06
读《凭什么置信迷信》有感2022-05-29
读《第一女执政官》有感2022-06-23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3-09-11
读《登高》有感2024-03-09
读 有感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