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共6篇))由网友“阿黄”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希望大家喜欢!
篇1: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篇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篇3: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
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
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
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
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
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
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
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
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
怎么渡?
(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篇4: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
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
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
怎么渡?
(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篇5: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篇6: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常常;经常。
2、溪亭:溪边的亭子。
3、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4、沉醉:大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5、归路:回家的路
6、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7、回舟:乘船而归。
8、误:不小心。
9、藕花:荷花。
10、争:同“怎”,怎么(怎么把船划出去的意思)。
11、滩:群。
12、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翻译:
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
一直玩到日暮时分,
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
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
桨声惊动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 苏溪亭原文及赏析
★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 如梦令原文李清照
★ 李清照词 如梦令
★ 如梦令赏析
★ 如梦令 李清照
【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共6篇)】相关文章:
李清照的如梦令原文解析2022-04-30
如梦令教学设计2022-06-03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反思2023-09-21
如梦令课后教学反思2022-05-15
分析李清照词如梦令2022-06-03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2022-11-19
如梦令,如梦令刘景翔,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2023-12-26
李清照 争渡2023-06-04
如梦令教案2022-04-29
李清照的词如梦令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