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

时间:2023-09-23 08:21: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八旗制度(精选14篇)由网友“fgffff”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八旗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八旗制度

篇1: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目录简介建立特点兴亡收缩展开简介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旗,满语为gusa(汉音固山)。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整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于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16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旗民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兴亡

禁卫军制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驻京八旗负责皇宫和京师的安全,实即禁军。清禁卫军制大类有二,即郎卫和兵卫。郎卫即指御前近卫,专门负责皇帝及后妃等的警卫与服务,其内部又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设置侍卫处、銮仪卫、善扑营等不同的机构。侍卫处初选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分班入值,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供宿卫扈从之需。銮仪卫亦系侍从武职,掌管帝、后车驾仪仗等机构。宣统元年(1909)避溥仪名讳,改为銮舆卫。善扑营,顺治初年曾设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旗额内。康熙八年为惩治鳌拜专横乱政,选侍卫中一部分年少有力者练习扑击之戏,鳌拜入见时,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设。该营专习掼交、射箭、赛马等技艺,供皇帝游玩宴乐时表演。兵卫即指京师及宫禁的警卫,也根据不同的任务及防卫的需要,分设前锋、护军、步兵等不同的营制。 八旗的驻防入关以前,已有八旗驻防之设。清统治全国以后,分为畿辅驻防、满洲驻防和各直省驻防。畿辅驻防为守卫京师附近地区,包括保定、张家口、热河、察哈尔及木兰围场等地。各省驻防多为省会或重镇。八旗驻地及兵额,视各代而有增损、裁并,但变化不是太大。清末全国驻防共有817个佐领。 八旗在全国各地驻防,一般不设都统。在重要地区如盛京、吉林、黑龙江、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西安、成都、绥远等处设将军。凡设将军处下设副都统。将军为该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不理民政。后热河、察哈尔由副都统升为都统后,即为该地区长官。 八旗的旗务管理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由固山额真管理。顺治十七年,固山额真一律改称都统。各旗均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雍正元年,设八旗都统衙门,由上述各旗都统二十四人及副都统四十八人组成,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之政令,稽其户口,经其教养,序其官爵,简其军赋。凡八旗之方位,京师及各地之驻防,陵寝守卫,壮丁编审,选子弟充执事,选送秀女,以授地之法定八旗世业,奴仆管理,田租定额,房产购置,红白赏恤,选送俊秀入官学出具考试名册,会选旗营官员,功过劝惩,世职袭废,稽户丁,定兵额,选马甲等等,无不统一管理。 八旗的兴衰八旗制度建立在“兵民合一”的基础上,入关前没有兵饷规定。天聪四年皇太极说:“满洲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当时,兴京(今辽宁新宾)内城居宗室勋戚,外城居宿卫亲兵万余。此外远近十余万户,散处辽河东西,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征调时所发行粮也很有限。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饷的主要形式是坐粮,包括钱、粮两部分,从征时发给部分行粮。八旗兵丁按其兵种可分为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步兵、炮甲、养育兵、匠役等,其兵饷的数量亦有所差别,且时有增损。 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的生活,从顺治元年底至康熙四年清政府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见图地令),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兵三次共分得旗地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八旗兵丁的份地为五晌(一晌约六亩),终清没有大的变化。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初规定旗民不交产,几经反复,直到光绪三十一年才最后取消禁令。 清统治全国以后,由于八旗制度的严重束缚,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八旗生计问题主要是北京正身旗人的生活问题。康熙、雍正时业已出现,乾隆初更趋严重,从而引起清统治集团的严重关注。康熙、雍正时曾先后赏赐银两数次,但不久即罄尽无余,于是增加兵额,扩大食饷面。雍正二年始设教养兵,后改称养育兵,给予钱米。光绪时养育兵共计27408人,清末达到29407人。乾隆时曾准许京城和各省驻防汉军八旗出旗为民,令其各得生计。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篇2: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

目录八旗历史八旗分类建立八旗军阶收缩展开八旗历史

八旗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满八旗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

二十四旗

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又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八旗分类

正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哲悯皇贵妃,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历史上的慈禧太后是镶蓝旗,后抬旗入镶黄旗。

正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就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此后清代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清末代皇后婉容(达斡尔族)都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红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蓝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旗和镶黄旗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是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蓝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正直善良的慈安皇太后(也称东太后)也是,历史上臭名远扬的的慈禧太后(也称西太后)是镶蓝旗,后抬旗入镶黄旗。 注:附图有误。四个正(整)旗龙首向右,腹内有四朵祥云,旗边为四角;四镶(厢)旗龙首向左,腹内有三朵祥云,旗边为三角。

建立

初四旗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扩建为八旗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

上三下五

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镶黄、正黄、正白(后由多尔衮将正白旗代替正蓝旗成为上三旗)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镶黄旗又称头旗。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以前,宗室亦分八旗。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实际上,上三旗与下五旗只是相对于包衣佐领而言的,而与皇族和普通旗人无关。皇室管家内务府三旗的包衣佐领,主要服务于宫廷。下五旗亦设包衣佐领,皆为王府所属,各随其主之旗。 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蒙古八旗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

汉军八旗

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八旗军阶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的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

都统

清代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的最高长官。清入关前,满语称固山额真,设1人;设左右梅勒额真(後改为梅勒章京)各1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从汉语,改固山额真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执掌一旗之户口、教养、官爵承袭、军事训练等。京师满蒙汉八旗各有都统1人,从一品,共设都统衙门24处。在各省置驻防八旗,辖兵名以上者,以将军领之。全国设将军衙门13处均从一品,以满洲王公或亲信大臣兼任。各防以将军或都统为长官。一般将军与都统不并设,凡设将军处,下置副都统。在某些地区,副都统即为一地驻防旗长官。

协领

清代驻防八旗各旗所设职务,正三品。位在副都统之下,佐领之上。负责驻防旗之一旗军政诸务。在东北地区,协领有独处一城领驻防者,如吉林珲春、三姓、拉林等处。

参领

清代八旗甲喇额真(甲喇章京)职官的汉译名。正三品。副参领为正四品。又为组织名。京旗每旗下分5参领。每参领下辖佐领若干。

城守尉

清代八旗驻防将领官名,正三品,负责重要府州防卫,其与副都统等。全国共设城守尉衙门16个。城守尉所领兵一般为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个别地方也有超过千人的。

佐领

早期满旗社会,出兵或狩错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300人为1牛额真,作为基本的户口军事编制单位,牛额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牛章京,入关後,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驻京师者置於参领之下;驻防,则置於协领之下。战时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其职多为世袭。也是社会与军事组职名。牛是八旗的基本单位。早期满族社会,它兼有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入关後军事职能增强,生产职能逐渐消失。清代各所辖壮丁数在各个时期不同。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康熙时百三四十人;嘉庆时,则以150人为率。

领催

清代满语拨什库(“催促人”之意)的汉译名。低总军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各佐领下皆有设置,由马甲、闲散内优秀者礼之,每佐领下5人,专司登记档案及支领俸饷诸务。满洲之领催兼於本佐领下识字扩军内挑礼。

骁骑校

清代八旗低级军官名。满族社会早期称代子,满语称“分得拨什库”,代行者之意。设於佐领之下,正六品。

马甲

即马兵、骑兵。又称骁骑。满洲等旗人成丁後,其出路主要是桃礼马甲,由本佐领下步甲,养育兵,匠役和闲散余丁中桃礼,由马甲再选为前锋,扩军等。京旗马甲隶骁骑营,满洲每佐领下20人,专辖於八旗都统。

篇3: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中华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八旗制度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

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 八旗铠甲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16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旗民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篇4:八旗的意思, 八旗的解释

八旗的意思, 八旗的解释

【词语】 八旗

【全拼】: 【bāqí】

【释义】: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子孙永远当兵。

篇5:清朝八旗的来历

清朝八旗的来历

八旗由来: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

明万历四十三年(16)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

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

大清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

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

由于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抵御沙皇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八旗兵分为经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总称,由郎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

称郎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由上三旗守卫。

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

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总人数也在十万左右。

镶蓝旗

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蓝旗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滚降为下五旗,不在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红旗

在今乌兰查布盟的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子和贝勒分统。

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七十四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红旗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市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都是,朝中不少官员也来自镶黄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

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镶白旗

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子贝勒所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8万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乐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因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滚将自己所领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

正白旗是皇帝亲领之一,旗内无主,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

清麽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

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篇6:《钦定八旗通志》点校本勘误

《钦定八旗通志》点校本勘误

<钦定八旗通志>点校本,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关于满族和清朝八旗制度的重要典籍,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部八旗人物传记.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纪昀等奉敕纂修,嘉庆间成书.全书356卷,记事始于满族肇兴和八旗制度创建,终于乾隆六十年(1795),其总体结构分为卷首、志、表三部分.

作 者:乌兰其木格 Wulanqimug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刊 名:清史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QING HISTORY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文学常识之清朝八旗的由来

文学常识之清朝八旗的由来

文学常识之清朝八旗的由来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独创的一种“军政合一”、“寓兵于民”的组织,遇有征伐,抽调旗下甲士组成军队,即通常所说的八旗兵;同时它又是政权组织,具有管理旗下人民户籍、田土、赋役、教养、诉讼、婚姻等广泛职能。清人关前,凡人均隶于八旗,可以说旗外无兵无民,八旗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就是入关以后,清统治者仍视八旗为国家根本,以八旗禁旅卫护京师,驻防冲要大城。

1、八旗的前身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2、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3、八旗的分类

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

4、八旗的方位

清代的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在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据说是依“五行相克”说制订的。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记载:“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师,或夜行黑色难辩,故以蓝代之。”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属木,颜色为青,木能克土;南方属火,颜色为赤,火能生土克金;西方属金,颜色为白,金能生水克木;北方属水,颜色为黑,水能生木克火;中央属土,颜色为黄,土能生金克水。从五行所属的颜色和五行相克的角度讲,八旗所处的方位恰恰与五行相克的方位是一致的:两黄旗属土,土能克水,所以在北方;两红旗属火,火能克金,所以两红旗位于西方;两白旗属金,金能克木,所以两白旗位于东方;两蓝旗属水,水能克火,所以两蓝旗位于南方。

篇8:制度

制度

制度zhì dù[释义]

①(名)基本义: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健全。(作主语)

②(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社会主义~优越。(作主语)

[构成]  并列式:制+度

篇9:文学常识:清朝八旗的由来、发展与兴衰

文学常识:清朝八旗的由来、发展与兴衰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独创的一种“军政合一”、“寓兵于民”的组织,遇有征伐,抽调旗下甲士组成军队,即通常所说的八旗兵;同时它又是政权组织,具有管理旗下人民户籍、田土、赋役、教养、诉讼、婚姻等广泛职能。清人关前,凡人均隶于八旗,可以说旗外无兵无民,八旗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就是入关以后,清统治者仍视八旗为国家根本,以八旗禁旅卫护京师,驻防冲要大城。

八旗的前身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八旗的分类

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

八旗的方位

清代的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在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据说是依“五行相克”说制订的。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记载:“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师,或夜行黑色难辩,故以蓝代之。”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属木,颜色为青,木能克土;南方属火,颜色为赤,火能生土克金;西方属金,颜色为白,金能生水克木;北方属水,颜色为黑,水能生木克火;中央属土,颜色为黄,土能生金克水。从五行所属的颜色和五行相克的角度讲,八旗所处的方位恰恰与五行相克的方位是一致的:两黄旗属土,土能克水,所以在北方;两红旗属火,火能克金,所以两红旗位于西方;两白旗属金,金能克木,所以两白旗位于东方;两蓝旗属水,水能克火,所以两蓝旗位于南方。

八旗的特点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的编制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

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的兴衰

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清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八旗官兵因此获得一部分旗地。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多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清王朝虽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2。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八旗与北京

在八旗当中,正黄、镶黄、正白为上三旗,直接由皇帝管辖;其余的五旗,则分由其它官员管辖,称做下五旗。

清朝定都北京以后,满洲八旗的主力则按旗驻扎在北京城内外,人们称之为“禁旅八旗”。除正阳门外,北京的八个城门都有八旗兵驻防。当时清朝统治者认为北京的最大威胁来自北方,因此北面的德胜门和安定门是防守的重中之重,由皇帝亲自指挥的正黄、镶黄两旗驻防,其余的城门,则由剩下的六旗兵按照各自的方位,分别把守。出于同样的道理,清朝在京城的北部郊外也部署了相当的兵力,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北京的北面多有以“旗”、“营”为名的地名,而其他三个方向少有类似地名的原因。

八旗制度给北京留下的历史遗迹还间接地烙印在了皇城之内,在今天的北京地图上,我们总可以看到许多像北营房、南营房、东营房这样的地名,追根溯源,就是因为过去这些地方曾是驻守城门的八旗兵的营房。

北京宣武门外有一条胡同叫校场口,校场口附近还留存有校场头条至五条,历史上这一带曾经是八旗兵练兵、习武的地方。今天,当我们漫步在这些风韵无存的老胡同里时,刀光剑影的声声厮杀穿过了现代都市的阵阵喧嚣荡入耳畔,屋檐之下、门墩之后依稀若现五尺男儿们那威武矫健的身影。

想当年,德胜门外的西北这一带,是清军正黄旗旗营所在地。有军队驻守,理当太平,于是人们便称此地为太平营。解放以后这个当年的`军营所在地被改名为北太平庄。今天的北太平庄军旅不在,容颜已改,只有太平依旧。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了近三百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国家的重要军事支柱。古老的北京城,见证了它由盛及衰、由衰而亡的过程,而历史把这个见证绘记在了今天的地图之上。

八旗的渊源

众所周知,八旗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农业生产组织,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也许我们会想起,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历史上还有一个女真人所建立的王朝也创立过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那就是清朝的前身金朝,完彦阿骨打所创立的猛安谋克制。但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八旗制度无疑是一种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和完善。

早在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时,建州女真就有了自己的军队。努尔哈赤的历史功绩在于对女真原有的军事组织加以改造,组见了一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的铁骑,并创立了八旗制度。

先是,女真人在出猎时,各出一支箭。十人中立一个总领;总领成牛录额真,后以牛录额真为官名。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将他的部族分为若干个牛录,每牛录统辖三百人。牛录额真已不是行猎时的小头目而成为女真部族的一级官员。牛录也不单单是围猎组织,也成为了军事组织。万历二十九年(16)努尔哈赤对建州女真军队初次整编,始设四旗,每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员,并画一颜色。以黄、白、红、蓝四色为旗的标志。

万历四十三年(16),努尔哈赤的军队已不下五六万人。他将原有的四旗,扩为八旗。规定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参领),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都统)。每旗约七千五百人八旗总共有五六万人。每个固山有特定的颜色的旗帜,所以汉语将固山译为旗。原有四旗用黄、白、蓝、红四种颜色做的旗帜有增添四旗。将原来的旗帜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成为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不镶边的旗帜成为正旗,镶边的旗帜成为镶旗。从此八旗制度开始实行在女真军中。

到天命七年(1622年),始设的蒙古旗后发展为蒙古八旗。天聪五年(1631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将满州八旗中的汉军选出,另组建了汉军八旗。于是,满州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分为左右翼两旗,但统称为八旗。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他还掌管行政、经济、和家族组织。牛录额真下设二人副职,并设四名拔什库,管理村屯。牛录额真及其副职管理牛录的军事、民政、经济、土地、诉讼、婚丧等事物但以军事为主。八旗兵丁“出则为兵,如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出征时要自备马匹、器械、粮草;俘获,掠来的财物按军功分配。

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以他为纽带,把女真社会的军事、行政、经济、家族统治起来女真各部的部民,按照军事方式分为三级加以编制。从而使分散的女真社会联结成为一体并结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生气勃勃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的创立是少数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改革和一种创新。为清军最终问鼎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10:制度自查报告

实行医德考评制度是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医院医德建设,提高全院职工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建立规范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医院的行风建设。我院收到海陵区卫生局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医德考评自查自纠工作,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医德考评工作自查自纠领导工作小组,对医院落实医德考评工作制度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德考评工作组织领导情况

建全组织是先导。我院在狠抓业务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根据卫生部《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德考评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医德医风建设,形成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的医德医风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制,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同时为规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我院制定下发了《医院医德考评制度实施办法》、《医院医德考评细则》,明确医德考评工作由院医德医风考核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在医院工作人员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由科室负责人组织实施。

科室考评工作,院医德医风考核领导小组根据个人自我评价、科室科室考评情况最终确定考评等级,并将考评结果记入个人医德档案,进一步完善了医德考评制度工作运行机制。同时将医德医风建设责任目标制度化,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最终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为全面落实医德考评工作制度,我院成立了督查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督查工作制度,每季度进行督查一次,并根据督查情况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促进医德医风工作更持久地深入开展。

二、制度建设情况

完善制度是基础。用制度管理医院,用制度规范行为,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的根本保证。为此,我院成立了医德考评领导小组,制定了医德考评制度、医德考评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完善医德考评工作程序,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定期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行业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整改。同时制定了考勤、考德制度,实行奖罚制度,根据检查情况每季度兑现奖罚一次,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考核工作,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工作,落实医德考评工作制度,我院建立了监督制度,设立院内、外行风监督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听取意见;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根据群众举报的情况进行核实,对违纪的人和事,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严肃处理,以一儆百,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科室给予经济上的处罚,年度考评不得评为优先先进;开展了满意度调查和出院病人回访工作,及时掌握病人对医院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医德医风开展情况的综合评价,对有价值的建议及时采纳,进一步促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全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医德考评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情况

我院为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管理,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了医院管理范畴,贯穿于医院整体建设之中,将医德考评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提高医院整体素质,促进医院健康和谐发展。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实行医德考评工作,我院按照医德考评工作制度、实施方案以及实施细则的要求,定期检查,对工作人员退红包、礼品次数及金额、患者赠送锦旗、感谢信的数目、患者投诉等情况以及参加医院医德医风教育情况、执纪执法情况包括违规违纪情况和处理情况的记录、服务对象的评价包括服务对象投诉和处理情况的记录,及时、准确、如实记入医德考评档案,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在考核中占重要比重。

四、医德考评实施情况

为落实医德考评工作制度,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德考评领导小组。考核工作实行院科考核责任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定性考评与量化考核相结合,对照标准,分步评价考核,对在考评工作过程中不能进行公正考评的负责人由医院考评领导小组取消其资格。考评具体程序是首先由工作人员个人填写学习教育情况和自我评价,再由科室负责人组织进行科室考评,最后由医院医德考评领导小组给予最终年度考评。为达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医德考评工作,我院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建立了医德医风档案,实行动态、量化管理。档案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中患者反映情况、严重违纪违规记录、拒收和上缴红包回扣情况、奖惩记录、考评记录等。医德医风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作为医院奖优罚劣、评先评优、晋升职称和聘任时的重要依据。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始终把握住两个原则:即全面及时原则,医院所有工作人员一个不漏,凡能够反映本人医德状况的材料均及时存入档案;真实谨慎原则,在问卷调查、电话回访、查阅病人意见本、接受信访投诉过程中对有投诉有举报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查核实,以免发生错误。医德医风档案的建立,为管理层评价每一位工作人员提供了客观、详细、可靠的信息,同时对工作人员起到了警示、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五、医德考评结果运用情况

为建立对工作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我院建立了医德考评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加强医德考评工作制度的落实,把医德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不超过考评总人数的15%,同严把等次界限认定,凡有不遵守纪律、违反规章制度、不认真履行职责、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医疗服务态度恶劣、发生医疗事故、严重医疗差错及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等情形之一的,医德考评结果被认定为较差。年终考评被认定为较差的,不计算考核年限,当年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晋升薪级工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延迟两年。对连续两年被评为“较差”的人员,按规定采取缓聘、降聘或解聘的处理。对违反医德医风规定的科室除给予经济处罚外,在年终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六、结合医德考评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情况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行业新形象,能够更好地促进医院健康和谐发展。为此,我院建立健全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领导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医德考评工作,建立完善工作人员医德医风挡案,不断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工作,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狠刹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做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了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加强了行业作风建设,树立了行业新形象。

篇11:制度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规范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约束机制,防范金融风险,本社于二一四年八月十七日开展对第三季度辖属四个营业网点进行“内控制度”检查,对照查出中的问题,认真加强对业务技能学习,按照合规、合法性要求,逐条逐项进行落实整改,做好查漏补缺,现将不足情况报告如下:

一、管理岗情况

1、网点负责人每月末能对网点所有内部帐务组织一次全面核对。

2、网点负责人末能真正对网点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末能起到业务的事中事后监督责任。

二、手续制度

1、贷款资料单一,主要检查中,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合同的执行情况、经济担保情况。

2、凭证要素不规范主要印、章、押要素不全,书写马虎等情况。

三、值班守库

1、末能真正执行二十四小时不离人,出现午、晚班空岗。

2、末能按“三防一保”要求规定,出现末能准时到岗,个别网点单人守库。

综上,我社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时常开展职工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逢会必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和安全保卫责任感,确保安全无事故。

篇12:制度自查报告

根据省、州、县关于建设责任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陇川县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细则》及《陇川县行政机关行政能力提升四项制度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我乡把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就开展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对推行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全县动员会后,我乡及时成立了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建设的日常事务工作。

二是提高对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性、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全乡干部职工通过动员学习、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到: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关的具体行动,是建设高效、廉洁机关的重要手段,也是在提高xx年法制政府四项制度落实水平、强化xx年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贯彻落实、巩固xx年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成效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又一次实践。实施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政府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落实,实现政府工作最佳绩效;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其目的在于厉行节约、节俭理政;实施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其目的在于以监督促效能,以制度推动廉政建设;实施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其目的在于提升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实践的广泛性、推进的实效性、任务的艰巨性的特点。

二、贯彻落实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主要做法

(一)、结合乡镇实际,制定并印发了《xx乡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严格监督检查。要按照上级要求,我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对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让大家准确领会制度的精神实质,使四项制度人人皆知、深入人心;通过宣传,让人大家理解、支持、参与四项制度的实施,形成推动制度落实的强大合力;通过宣传,强化对制度落实的监督,营造制度落实的良好氛围。

(三)、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查找了我乡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着重围绕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以人、财、物管理使用和行政审批职能岗位为重点,确定农经办、民政办、财务室为关键岗位。明确关键岗位后,结合岗位职责,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与责任人签订了监督承诺书,及时在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公开了承诺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四)、推行一线工作法。各科室紧紧围绕本部门年度确定的目标和责任,坚持下基层、到一线,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做好痕迹资料的管理、归档工作。目前,我乡的一线工作法成效明显。

(五)、认真开展实施行政行为监督制度自查自纠。自查中做到“四看”:一看广大公务人员是否普遍受到了教育,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意识是否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是否提高;二看是否找准了工作中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三看各类重要公共资源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四看行政审批事项是否实现有效监督。自查自纠表明,各项工作均得以稳步推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已有的监督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尚不完善,存在潜在的风险,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

二是监督检查未能完全定期及时进行,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加强学习,强化责任。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对责任政府四项制度的认识,充分认识贯彻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对全乡工作、对个人工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最终达到“我愿学、我想学”,切实提高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我乡形成积极贯彻落实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加强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要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为重点,美化净化办公环境,对外公布完善工作人员联系电话、行政审批程序,倡导文明办公,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加大政务信息公布力度,促进责任政府建设。继续将我乡的工作动态及相关信息及时在政府政务宣传网上公布,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我乡工作动态,并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促进我乡各项工作的发展。

篇13:制度自查报告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报送执法动态巡查工作及案件办理质量有关情况的通知》要求,我县对动态巡查工作制度落实及案件办理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动态巡查工作

(一)制定完善动态巡查制度。一是建立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责任制。将城区、城乡结合部、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活动集中的地区纳入动态巡查的重点。二是制定年度动态巡查方案。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矿业秩序整治等工作,每年初制定动态巡查方案,明确巡查目标、重点、方法及步骤。同时,制定了重点矿区巡查方案和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巡查方案。三是建立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对各乡镇动态巡查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对优秀等次的,予以奖励;对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如:远安县茅坪场镇国土资源所严格执行动态巡查制度,规范巡查台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有关纠纷矛盾处理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对2个巡查工作不到位,造成土地纠纷的国土资源所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

(二)全面落实动态巡查制度。一是加强动态巡查组织领导。成立了县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局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执法监察队人员、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领导小组。二是明确动态巡查责任。划定巡查区块范围,落实巡查责任人,巡查责任人按照制度要求,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及时汇报巡查情况和处理意见,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人为各辖区动态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巡查周期间,每月对一级巡查区域进行动态巡查不少于3次。三是完善动态巡查体系。聘请了5名县级矿产督察员,6名陶土协管员,20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员、115名国土资源信息督察员,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组四级执法监察体系,做到了超前排查,事前预防,及时将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处理在萌芽状态;在矿区聘请信息员和监督员,委托思想觉悟高的村干部为协管员,对无证开采、偷采盗挖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查处。通过全面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率降低,发现率、制止率明显提高。

(三)扎实开展动态巡查。一是划分动态巡查区域。以县行政区为单元,划分一级、二级、三级土地动态巡查区域。以重点矿区、重要矿种、重点地质灾害点为单元,划分出县级、乡镇级和村级重点巡查区。对各级巡查区的`巡查密度和标准进行了细化和量化。二是完善动态巡查设施。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配备了执法巡查车,聘请了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在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配备了交通工具,巡查器材和工作经费。三是建立巡查台帐。巡查人员对每次巡查情况都认真做好详细记录,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登记,并对重要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四是规范巡查资料。认真填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月报表》、《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及《年度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考核表》,对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造册,明确办理责任人、办理期限及办理情况。近几年来,我县对重点矿区开展巡查,共查处违法开采案件16起,非法运销案件23起,依法处理55人,封闭洞口43处,拆除矿仓12处,取缔非法货场9处,没收矿石600余吨,依法处理相关企业6家。

(四)强化措施,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行政机关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开展动态巡查,采取下级自查与上级抽查、本地检查与异地互查、室内审查与现场核实、静态检查与动态巡查相结合,对建设用地、农民建房、基本农田保护、矿山开采、矿业权流转、地灾防治等进行清查。二是结合“四〃二二”世界地球日、“六〃二五”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土地百日执法行动、送政务下乡等活动的开展,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对巡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要依法查处;对典型案件予以曝光。三是结合全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组织专班深入矿区巡查,保持高压态势,巩固整顿成果。对无证采矿、越界开采、不按设计开采、严重浪费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开采回采率低、资源利用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山企业,要求停产整顿;对达不到开采规模的,依法关闭。

二、国土资源案件办理质量情况

(一)联合执法,提高执法威信。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积极争取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部门支持,建立联合执法监察机制。二是以全国卫片执法检查为契机,让各级人民政府真正成为国土资源执法的责任主体,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严格实行问责制。三是提高国土资源法律威信。在具体执法工作中,做到严格执法程序,做到调查取证翔实、执法程序合法、执法文本规范、适用法律条款准确,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有效提高国土资源法律威信。

(二)范规运作,提高办案质量。

一是抓好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局执法监察队根据远政办函0号文件安排,对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质量评查标准》开展自查,及时查漏补缺。

二是严格按程序操作。

1、受理和立案。对上级交办和其它部门和群众举报的案件、对有明确行为人,有违法事实,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填写《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由分管领导审查批准后立案查处。

2、调查和处理。坚持发现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后2个工作日内赶赴现场调查取证。事实清楚、情节轻微,能现场处罚的,按简易程序,当场及时依法处罚;其它情形严格按一般程序操作。对本地区重大和典型的违法案件重点查处,本着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的原则执行,及时向媒体和社会曝光,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

3、送达和执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陈述申辩的权利。

4、案卷归档。按规定立卷、装订、归档、保管;确保卷内办案资料齐全,装订美观。

三是规范执法案卷整理。按照行政执法程序,不折不扣地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对违法行为属实的,当场下达《国土资源制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规范统一国土资源执法文书及卷宗文档格式及收集整理工作。

四提高查案率和结案率。xx年,我县对土地卫片执法中发现的4起违法案件严格依法查处到位,做到查案率100%,结案率100%。

三、存在问题及打算

我县动态巡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土地、矿山、地质灾害巡查力度不均衡、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上述问题,县国土资源局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

设,县局专业执法人员必须参加省厅统一培训、考试,并持省厅统一核发的执法证上岗;继续开展“学理论、提高思想觉悟,学法律、提高政策水平,学业务、提高工作能力”的三学三提高活动,以学促改,提高各乡镇国土所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协助执法和普法宣传能力。

(二)加大违法行为预防和查处力度。一是农民建房申请宅基地的,基层国土所严格实行“四到场”,确保了纠纷和违法案件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及时处理,及时化解。二是进一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基本农田保护、矿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未批先建、破坏耕地、越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采矿权等行为。三是建立国土资源与公安、安监、城建、环保、监察、检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听证、集体讨论等各项规章制度。

(三)创新动态巡查工作机制。县局由党组成员牵头,分别成立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矿山监管、地质环境保护等4个巡查工作专班,每个工作专班由一名班子成员为牵头人,定期开展巡查、清查和排查,做到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篇14:制度自查报告

为了深入推进案件风险防控工作,提高内控和案防制度的执行力,巩固“执行年”活动成果,根据联社《“深化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崔家山信用社工作实际,及时安排全辖各网点实施“深化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通过深化“执行年”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高了职工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意识,彻底纠正了业务操作中制度淡漠,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规操作的现象,彻底解决了员工的工作作风不深入,劳动纪律差,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责任心不强等现象。现将崔家山信用社“深化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深化“执行年”活动,确保组织领导有力、责任落实到位,加强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务求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信用社成立“深化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少珠;成员:陈松、吴俊宏、王绍峰、杨晓红、徐伟。负责对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活动自查情况

(一)在信贷领域开展大额不良贷款的全覆盖风险排查。

结合我社正在开展的“三项整治”活动,对所有xx年6月底前的存量贷款进行全面清理、核对、核查的有利时机,对大额不良贷款(50万元以上)3笔,金额183.01万元的风险进行排查,弄清成因,制定清收、处置措施,对清理、核查中发现的冒名贷款逐笔造册,逐步落实责任清收。

(二)现金排查

严格按照现金、结算管理有关规定对各机构库存现金、

双人管库、双人押运、双人守库、大额现金支取、库存限额等现金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主社至少一月对辖内机构库存进行一次检查,分社主任至少每周对库存现金进行一次检查。关注、关心出纳、押运员、守库员等要害岗位人员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及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变化,加强思想教育,防范案件隐患。

(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使用情况排查。通过检查,各机构对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使用均能做到入库专人管理、及时入账,实物与账、簿一致。柜员登记领用,对系统不能自动销号的重要空白凭证,执行手工逐份销号,没有跳号使用或漏号的问题。柜员使用的重要空白凭证因故作废时,将号码剪下粘贴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登记簿上,作废的重要空白凭证加盖“作废”戳记,装入当日会计传票,不存在擅自销毁重要空白凭证问题。单位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定期对柜员重要空白凭证行检查核对。

(三)大额存款进出情况排查。我社共3个营业机构,对xx年1月至9月的大额存取款业务逐笔进行了清理。我们一是检查了个人和对公存款账户的开户资料是否齐全、符合人行账户管理规定;二是查看原始存、取款凭证,看凭证印鉴是否与单位预留印鉴一致,是否有客户签名等;三是检查大额资金汇划是否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了审批,审批登记簿是否记载规范、及时;四是检查存款人变更账户名称、法定代表人等开户信息资料是否出具了申请及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信用社是否及时修改了客户信息,对印鉴做相应变更。有无频繁开、销户等异常现象。经排查,我社大额存款交易均属正常业务办理,资金用途、流向及业务操作程序符合规定,账户余额核对一致,没有发现挪用现金、盗用客户资金等违法案件发生。

(四)对账制度落实情况。坚持记账与对账分离原则,按季检查往来对账、银企对账情况。对经常发生的单位结算账户按月向开户单位签发“余额对账单”,大部分机构对账单收回率都能达到90%以上,收回的对账回单进行了妥善保管。对存折户坚持账折见面,当时核对。坚持按月进行同业往来账务核对,余额对账单发出、收回及时,账务核对正确。联社清算中心与辖内营业机构之间的往来账务按月发对账单,往来账务核对相符。对未达账项能够进行跟踪核对,确保余额一致。

(五)信贷管理方面。无冒名贷款、背皮、跨地区等三违贷款现象。

(六)内控制度执行力突查

结合“四项”制度执行和“九种人”排查,加大对柜台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排查,关注其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在具体实施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措施落实,将重要人员岗位轮换、强制性休假制度,逐项进行落实,逐个逐步规范。

三、自查发现的问题

(一)制度执行不力。联社虽然制定了《强制休假制度》、《重要岗位定期轮岗制度》等管理制度,但由于人员编制紧张、工作量大等因素,导致执行力度不够。

(二)结算帐户管理不规范,开户资料收集不完善。

(三)个别机构对账不及时,对账单收回率不高,对帐率未达到100%。

(四)计算机运行日志、操作人员密码、抹账等未及时登记,计算机人员交接存在交接内容不完整等现象。

(五)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一信用社贷款自查报告是贷前调查不深入,二是贷后检查滞后。

四、整改措施

针对本次自查发现的问题,为认真开展好制度执行年活动,全面提升信用社制度执行力,增强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杜绝屡查屡犯、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发生,提高

信用社案件防控能力。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制度。信用社将组织力量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按制度执行年要求,结合信用社实际,对内控制度要尽快补充完善,特别是会计、出纳、信贷等要害业务环节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使每个岗位有规可依。

(二)加强信用社干部、员工对内控基本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制度和法制观念。

(三)对本次自查发现的问题,要按要求逐项对照整改,逐项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

(四)进一步加大对内控基本制度执行、各类登记薄的使用等的检查频率,提高制度执行力。同时对各网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不留死角。

通过深化“制度执行年”活动的开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由于执行制度、完善制度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导致部分职工学习不够深入、主人翁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发现问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问题。今后,我社将继续深入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坚持理论、业务、制度的学习,让员工在思想上筑牢防线,严格执行县联社的各项的长效机制,确保全社依法合规经营,推动信用社各项业务经营又好又快地发展。

文学常识之九州的由来作文

空间物体的自愿登记制度研究

什么是现金清查制度?

介绍沈阳故宫的导游词

沈阳故宫导游词范文

沈阳故宫三分钟导游词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

沈阳故宫导游词

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经典

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精选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八旗制度(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古北水镇导游词介绍2023-03-12

古北水镇团建活动方案2023-01-23

老舍正红旗下2022-05-07

沈阳故宫考察心得2023-01-10

故宫的作文800字2022-05-08

古北水镇美文2024-01-28

游沈阳故宫小学生作文2023-10-31

纯朴的古北水镇散文2023-02-25

游沈阳故宫作文400字2023-02-07

红旗下的演讲稿2022-12-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