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蛙鸣萤舞散文(精选8篇)由网友“暴躁小董”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夏夜蛙鸣萤舞散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夏夜蛙鸣萤舞散文
夏夜蛙鸣萤舞散文
前几日,我和妻子到植物园里散步,徜徉在霓虹灯映照的现河河岸时,忽然听到了绵长的小河里的蛙鸣声,还听到了不知什么名字的虫鸣声,不禁驻足静听,蛙鼓阵阵,百虫声声。此时的妻许是不以为然,而我却打趣地说:“这虫声伴蛙鸣,仿佛是植物园里的大合唱。”这久违的蛙鸣鸣声已敲开了我的心扉,勾起了我的屡屡情思,把我带到了乡村那蛙鸣萤舞的夏夜。
乡村的夏夜蛙鸣、萤舞、虫飞,是记忆里永远抹不掉的场景。儿时陪伴着家人和小伙伴在大街上乘凉,听到东河里、房前屋后、田野边不时地传来悦耳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我便好奇地问身旁的奶奶:“奶奶,青蛙为什么叫起来这种声音?”奶奶先是笑了笑,接着便若有所思地给我讲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河里、田野上是没有青蛙的。有一次,一个老汉和老伴过河,突遇上游来了大水,河水上涨,把老汉的棍儿和老太太的褂儿冲走了,老汉不停地喊叫着他的“棍儿”、老太太不停地喊着她的“褂儿”顺河水追去,结果,老两口都被河水冲走淹死了,最后,变成了一雄一雌两个青蛙,不停地叫着“棍儿、褂儿”,繁衍生息,青蛙越繁殖越多,叫声越来越大,才有了如今这么动听的蛙鸣。
儿时听着奶奶讲了蛙鸣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再细听分辩着青蛙叫出“棍儿、褂儿”声,还真像呢,感到更好听了,屏息静气地听一会儿,时而东河里的青蛙叫,时而附近的田野里的青蛙叫,像是蛙鸣打擂台,看谁叫得好听,叫得响;时而四周的蛙鸣声汇成一片,又仿佛是一场蛙鸣音乐会。都像,又都不是。几十年来,我一直分不清这美妙的蛙鸣声。离开乡村,离开田野,来到小城,居住在钢筋、水泥组合的空间里,也远离了蛙鸣,心中顿感怅然。回老家时,偶尔想起那久违的`蛙鸣,走近记忆中的小河、田野,遍寻记忆中的蛙鸣,可小河几近干涸,田野农药味很足,哪还有青蛙的空间?哪还能听到蛙鸣?青蛙寂寥,蛙声寂寥,夏夜寂寥。乡村往日里那蛙鸣萤舞的夏夜黯然沉寂了。
在童年记忆的碎片里,乡村夏夜还常见到一种虫叫萤火虫。那可是一种精灵,就像夜空中的一道道流星,在夏天的夜空中飞舞,给寂寥的夏夜带来灿然和灵动,给闷热的夏夜带来一阵阵清风,给乘凉的大人们带来欢乐,给我和小伙伴们带来玩兴,给乡村的夏夜带来了诗情画意。寂寥的夏夜里,闷坐在大人们身边的我们,每当看一盏盏小灯笼似的萤火虫翩然飞来的时候,就会一跃而起,朝着萤火虫飞来飞去的方向,奔跑着、追逐着,身后留下的是大人们的一片欢笑声。这时的萤火虫就像故意逗人似的,一会儿高飞,一会儿低飞,我和小伙伴们就会穷追不舍,一会儿高高跃起,一会儿弯腰捕捉,直到把它捉到为止,大多时候都成功了,也有一无所获的时候,追着追着,萤火虫就远走高飞了,留下的是无奈。
捉到的萤火虫就放在手里把玩,大多小伙伴出入好奇,围上来看个热闹,起初我也不明白,萤火虫为什么跟别的虫子不一样还能发光,而且为什么在尾巴处发光?直到长大以后才明白,当年我和小伙伴很好地利用了萤火虫发光的功能。后来,捉到萤火虫后,我和小伙伴们就找来白色玻璃瓶子,放到里面,盖好盖子,等捉到两、三个后,就可以照明了。这时,我和小伙伴们一商量,咱们到长岭坡那里捉虫吧,小伙伴们总会齐声说:好!于是乎,小伙伴们一起提着盛着萤火虫的白瓶子,小跑似的走三、四里坑坑洼洼的田间路,来到长岭坡脚下的麦田里,刚站到麦田里不久,一种叫“瞎哄哄”的虫子就会朝着有萤火虫的瓶子飞,因为这种虫子只会朝着光亮的地方飞,到处瞎碰乱撞,所以叫“瞎哄哄”,也有的叫“瞎撞”,我和小伙伴们见“瞎哄哄”飞来了,伸手捉就行,有时还能飞到人身上,很好捉,一晚上能捉几十个。那时只是孩子们的一种乐趣,大人们几乎没有捉瞎哄哄的,也没有很好的照明工具,没有舍得带着手电捉“瞎哄哄”的,萤火虫就成了最好的照明工具,捉了“瞎哄哄”就可美餐一顿,萤火虫功不可没。
后来,家乡的瞎哄哄吃出名堂来了,从村里传到乡里,又从乡里传到县城里,一步步也传播出去了,这可能是家乡水土好的缘故,产生的瞎哄哄与别处不同,个头偏小,翅膀呈微红色,吃起来很香,这是别处不可比的。家乡的瞎哄哄出了名,村子里捉瞎哄哄的越来越多,太阳落山之前,男女老少提着手电成群结队地到长岭坡附近捉瞎哄哄,也成了山村黄昏一道靓丽的风景。有的捉了瞎哄哄还高价卖到城乡里的饭店、酒楼,成了“天上飞的”野味,还有专门在家乡设点收购的,每斤卖到几十元,有时出高价还买不到。在城里的上班族也打听着家乡有这种虫,下班后就开着车或骑上摩托车去捉瞎哄哄,总是满载而归,老家几个要好的朋友每年都会给我送上几斤品尝,我把它放到油锅里一炸,油锅里飘香,再一品尝,味道鲜美,好极了,嘴里品砸着美味,我在思忖着,这些都是当年夏夜里那飘舞的萤火虫引的路,这么说,萤火虫的作用还真不小呢。不止这些,萤火虫还有照明看小人书的作用,还能照亮夜行人的路。
儿时蛙鸣萤舞的夏夜是浪漫的,灵动的,美丽的,总是给我带来向往、思索和美好的回味。如今,那富有浪漫色彩的夏夜不见了,思维深处滞留的是动听的蛙鸣,眼前飘舞的是夏夜流萤。
篇2:那个夏夜的蛙鸣散文
那个夏夜的蛙鸣散文
与我的办公室隔着一条马路,是一块建筑楼房的空地。这对于在水泥丛林中的城市居民来说,城市空间被楼房塞得太满了,毕竟不是好事。留有余地是一处世态度,也是一种不坏的生活境界。那一片空地上面长满了不知名的杂草,一溜儿的排着简易的棚房。它像是陷在高耸的城市丛林里的一块洼地,积着水,有时倒映天上的几朵云。在每年的雨季到来的时候,除了高台上的棚房,一切都被水包围着。到夏日,白天它升起明亮的水雾气。
我站在阳台上望去,能看到棚屋里忙碌的身影,门口停放着拾荒人的各式手推车,他们的小儿女在棚屋前后嬉戏,若隐若现地出没在草丛之中,像一只只彩蝶,点缀在沉寂的'空间。大人们总在不停地忙着把拾来的各种可用的物品分类打包,然后用手推车送到回收站。他们的生活单调而有节奏。入夜了,还不时可以听到从那边传来的南腔北调,甚至还有豫剧或腔音高亢的梆子。
夏日里,那块空地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就基本上没有声音和灯火了,冬天那就更早。四周拔地而起的高楼的霓虹灯,会在入夜的时候,准时点燃都市另一种节奏的生活。在夏日的某个布满星星的深夜,我的手还在键盘上打着文字,纱窗处伏着几只飞蛾。我正为一个资料的缺失而发愁,就踱到了阳台上。蓦然,一种很清脆的声音“呱呱咯咯—”地飘上来,紧接着又一声,然后,阒无声响。
这种声音,我是再熟悉不过了,我知道这是一只个头不小的大青蛙。只有大,声腔才厚实,它才可发出如此雄迈的声音。这只青蛙大约是这个夏天的雨季,才来到这片空地上的。在夜色中,我无法猜着它背上的颜色,是青绿?还是黝黑?不过我有理由相信,流落在这个城市其他地方的一些的青蛙,会循着大蛙的声音来这里开会的。
连续一个星期的阴雨终于结束了。布满星星的夜里,拾荒人的棚屋里早已没有灯火,我正快疾地打着字。突然,“呱呱咯咯——”的一声,窗处响起那个久违的那雄迈的声音,起初并不那么热烈,当中还夹杂着几粒脆生生的杂音,一会儿,戛然而止。紧接着又是“呱呱咯咯——呱呱咯咯——”的两声,仿佛得着了信号似的,蛙鸣声密集地响了起来,此起彼落,好不热闹。那声音自信而坦然,仿佛大田里的奏鸣曲。
我放下手头的事,关上案头的台灯,让电脑屏幕映着微弱的光,靠在藤椅背上,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那蛙鸣。就在藤椅上睡了,醒来时,蛙鸣已不知何时歇了。那个夏季的夜里,我常在蛙鸣中度过。因为有了那片空地,才有了蛙鸣。对它的期待给生活也抹上一层亮色。后来,那片空地上,棚屋拆了,拾荒者走了,一个名为“听琴”的小区耸立起来。可是没有了空地,便再也没有了蛙鸣。
篇3:夏夜蛙鸣作文
夏夜蛙鸣作文
一抹炎夏,带来欲放的荷花;一缕清风,吹去春色带来夏夜蛙鸣。让我们回忆过去的蛙鸣,回忆那生气勃勃的夏天。
我们挽起裤腿,捋起袖子,准备好一瓶水,还有一个随时准备大干一场的心。我悄悄来到小蝌蚪旁边,一跃,一扑,“抓到啦!抓到啦!”我兴奋地喊着,目光迫不及待地“奔”向瓶中,可是瓶子里除了水就没有其他什么东西了。“害我溅了一嘴泥,什么都没抓到!”我泄气地丢下瓶子,坐在溪边。“没关系,再接再厉!”一个朋友将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上安慰我。
我站起身,抹一抹嘴上的泥巴,蓄势待发,我拿起瓶子,“埋伏”在下游。一只黑得发亮的小蝌蚪缓缓游向这里,我的心随之往上提,我小心翼翼地把瓶子放在它的“必经之路”上,“哔—”随着水流,小蝌蚪进入了我的瓶子中。
这只小蝌蚪,拖着一条流星的尾巴,顶着一颗鼓鼓的肉球球,长得极其可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在瓶中乱撞,瞬间俘获了我的心,它那肉球是它唯一的特色,那就叫它“肉球”吧!“好!”我们全都同意了这个名字。
然而,我又将目光锁定在一只身手敏捷,乌黑蹭亮的“煤球”身上,我快速地捕捉到了它的.身影,利用两面夹击的方式捉了这个动力十足的“煤球”,终于有一颗动力十足的小马达了!我独自暗喜着。
之后我又抓到了“大绅士”,“凶凶”等独有特点的蝌蚪。
收敛了思绪,发觉四季之中,我是如此地爱多彩的夏天!蝉聒噪地叫着,我却从不觉刺耳,雷雨哗哗地下着,过后雨水在静静地流淌,所有的一切都是浑然天成,成了我的缤纷的过去。
篇4:蛙鸣经典散文
蛙鸣经典散文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蛙鸣的文章,心生感慨,脑海中突然涌现出诸多儿时的生活碎片,因为曾经许多无数个烦闷的夏日,每晚都是蛙鸣伴我入眠!
我生长在农村,70年代人们的生活简朴清贫,记得那时村里的小路还都是坑洼不平的泥路,尤其是梅雨天,小路变得松软粘脚,每次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总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不仅是担心滑倒,还因为鞋底沾满了厚重的泥巴,腿就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真是举步维艰……
小时候我家住在村子的最后一排,再后面就是那绿油油的'菜地,和许多深浅不一的河沟,那片菜地曾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场,那时一个个瘦弱的身影经常穿梭于田垄之间,奔跑于河沟两旁,欢乐无忧的笑声时常响起……
农村的夜晚深沉、静谧、悠远,唯有胡同头那盏昏黄的路灯散发出淡淡的光晕,站在门口向远处眺望,高高的玉米地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影影绰绰颇有几分诡异和神秘……
那时的我们都早早的睡觉,人虽躺在床上,但耳朵依然如兔子般警觉,万籁俱寂的夜晚,不同的声响冲击着耳膜,首先是砖缝,墙角或草丛里传出的蛐蛐低鸣,那“嘟嘟”声清脆悦耳,委婉动听,很有穿透力,我好像看到它们昂着头振动着如薄纱的羽翼,那样子好开心!
有时夜里还会偶尔传来几声急促的狗叫,继而是“呜呜”的低鸣,可能是它惊扰了主人的美梦遭到主人呵斥,这声音犹如平静的湖面突然激起的浪花,又快速消散……
夏天印象最深的还是蛙鸣,沉闷寂静的夜晚,没有一点风丝,只有这天籁之声在星空下回响,和谐的蛙鸣声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俨然是完美的大合唱,想起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虽然用在这里有点牵强,但蛙鸣带给我们的愉悦可是感同身受,那时的自己早想象着跑到河边去偷窥它们的表演了,去慰问一下青蛙总指挥,去聆听一下青蛙们的演唱,去看看它们鼓动腮帮可爱的样子,去发现那些五音不全或唱歌跑调的青蛙……想着想着,那“呱~呱”的天籁之声越来越远,逐渐模糊,只剩下夜的安静与平和……
岁月的脚步越走越快,儿时的记忆已被抛在脑后,如今穿梭于钢筋水泥中的我们,忙碌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早已失去享受蛙鸣的耳福了,繁忙的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无心倾听燕舞莺啼、夏虫低鸣;没时间欣赏云卷云舒,清风朗月,在奔忙中我们失去了曾经的本真,淳朴,甚至善良,我们已缺少感知美的情怀……
是啊!感受蛙鸣其实更多的还是怀念当初的自己……
篇5:夏夜听蛙鸣作文
夏夜听蛙鸣作文
夜幕降临。没有了早上的喧闹,周围显得宁静而祥和。此时天上的星星月亮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乌云密布。我无心观看其他风景,合上了眼,静静地听着风声,任它在我的耳边嬉戏。
良久,天空竟飘起雨来。像一根根透明的线,雨轻轻从我脸上拂过,那感觉难以言状。时间匆匆跑过去,把雨也带走了,不留痕迹,不曾停留,只有地上的的几汪清水还波纹连连,润湿了路边的小草。
刚刚下过一场雨,空气愈发的清新。乌云散去了,明月有星光来相伴。“呱呱呱……”突然响起了一阵蛙鸣。一声,两声,三声……。这蛙声愈来愈响,也不知是哪个合唱团的乐曲在奏响。我想,这一定是一支特别的合唱团吧。没有指挥,却极有节奏;没有乐器,却格外美妙;没有私下的约定,却显得异常和谐。这样的合唱团怎能不特别呢?
听着这一片蛙声。就像品一杯铁观音,清爽自然,就像吃一串乌紫的葡萄,沁人心脾,就像含一颗水果糖,甜蜜爽口。请不要为这一片蛙声而烦躁,这一音乐,需要你用心去倾听,怀着一份淡雅的心去聆听。也许你会听到大自然对人类沉甸甸的期望。
这一片蛙声萦绕在我的耳边,久久不容离去……
篇6:蛙鸣的散文
蛙鸣的散文
喜欢看央视《远方的家》。那天,从唯美的电视画面里听到了久违的蛙鸣。
或许时间太长了,乍听起来有些生疏。那潺潺的水声,匍匐在水流间的水草;那跳跃的精灵,嬉戏在池塘里的身影;那摇曳的芦苇,遍布在河岸边的蒲草,这情形恍然如昨,就像浸润在宣纸上的墨迹有轻有重的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居家在塞外的一个小火车站。隔着一道长城,东边就是京畿,就连车站都归北京西直门车务段管辖。出八达岭西行不远,人们得视线自然就会看到一片烟波浩渺的水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水库。自那时起,高峡出平湖波光山影映京西,“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节气改变了塞外的荒漠,渔船帆影水乡泽国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顺着小站往北,大约二三里地的样子就到了最近的湖汊。沿途的庄稼有北方旱地的小麦、玉米、谷子、黍子、高粱、红薯、葵花、豆类,再往前就是一望无际的网格稻田,离水最近的则是繁花似锦平展展的草场。
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江南的水稻能在这儿安家落户,湖中的渔船帆影能在这儿张网捕鱼,在当地的历史上都是开天辟地的事情。
水,润泽着土地,滋生着湖汊,遍布着溪流,喷涌着泉眼,勾勒出沼泽,衍生出鱼类和水生植物。
人们逐渐熟悉了数不清的燕子、蜻蜓在飞舞;习惯了天空中排着人字形队伍的大雁在鸣叫;认识了野鸭、天鹅、地噗、鱼鹰、鸥鸟、鹭鸶;知道湖里有金色鲤鱼、鲫鱼、撅嘴鲢鱼、草鱼、鲳鱼、嘎鱼、小白条鱼、七星鱼、胖头鱼;人们感知到了水边有水蛇还有成群的蚊虫牛虻。这些,都是可见的,唯有那蛙鸣隔空入耳,季节一到数里相闻。
每年阳历的五月上旬,就有胆大的青蛙开始独唱了。这声音有着初始的萌动,骄傲显摆;有着天生的炫耀,挑逗霸气;体型较大的雄蛙身披绿中带着黄赫的斑纹,当身旁伴着一只恣意倾听的雌蛙的时候,声音叫得尤其洪亮。这时的水田沟渠中,到处是“压着摞摞”的青蛙,演绎着新生命的传情布道。
这声音得刻意地倾听,无意间感知,呱——呱呱——待走近,一个漂亮的跳水,一条漂亮的孤线,一只翠绿的精灵,会在水中展示优雅的蛙泳天资。它会在一片水草上停留,隔岸一缕嫩绿中驻足。用不了几天,缓弯的水流中,平缓的稻田里,到处淤积漂浮着黏糊糊的蛙卵,那粘液的色彩黑色的蛙卵亦如剖开的火龙果瓤样儿。万物天成,这些蛙卵一天一变,几天工夫就变成了黑乎乎长出小尾巴的蝌蚪。眼瞅着这些蝌蚪的四条腿越长越长,尾巴越来越短,最终嬗变成漂亮的小青蛙。这些小青蛙太能闹腾,成群结队蹦跳的遍地都是,随着天气渐暖,等到稻苗快结穗的时候,这些蛙儿们已经长大了。
忽然有一天,稻田和沼泽里的蛙鸣开始了。蛙—— 一个声音,哗—— 一个频率,呱——震耳欲聋。那时的夜晚是寂静的,这声音,聚集在广袤的河滩,穿过星闪的夜空,透过暗香的果园,一直传到安静的.小站和毗邻的小村里。
小孩子淘气,被蛙鸣声吸引,约上几个调皮鬼到稻田边玩耍。走得近了,只见水塘地埂上一片白花花的,每只青蛙的每次鸣叫,都会在腮两边鼓起两个大大的白气泡儿。那动作真是努劲儿,那声音真是嘹亮,细听,还能辨出呱呱声,但呱呱的多了,此起彼伏了,声音合一了。走进这一片,这里的声音止住了,看见的只是它们受惊吓跳跃溅起的水花儿,根本不影响整体的鸣唱,走到那一片,如是循环着刚才的场景。孩子们扯着嗓门儿大喊,想和蛙鸣比个高低,可叹那奶声奶气和着稚气的童声很快就被淹没了。赌气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石块乱投一气,想压抑一下蛙鸣的声音,根本不管事儿,倒是觉得声音比刚才更大了。
白天,蛙鸣少些,暴晒的时候蛙鸣少些,越是阴天儿傍晚蛙鸣的声音就会大起来。也曾见过青蛙被蛇咬住后发出的呱呱声,那声音带着凄惨的警示,似乎是出于同情弱者的天性,小伙伴们冒着危险打蛇,促使它把青蛙吐出来。蛙儿的皮都破了,叫出的呱呱声都没了气力,好在它还活着。它的皮肤不再翠绿已经变的有些黄褐色了,看来那一只老青蛙,但愿它能度过这一劫。
时过境迁,这声音随着水库来水的减少淡去了,水乡泽国随着水质的变坏干涸了,水田变成了旱地,这一切只能停留在记忆里了。
好想再听到蛙鸣,真的好想!
篇7:独特的蛙鸣散文
独特的蛙鸣散文
在我们的星球上,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而独特的声音,会引起我们人类听觉的兴趣,给我们的感官带来意想不到的愉悦。如渔民喜欢听涛声,猎户喜欢听兽嗥,农民喜欢杜鹃啼血、布谷催种,诗人钟情百鸟啼鸣、风萧虫吟,古往今来听出门道的人还真不少,公冶长能知百鸟之言,瞎子阿炳能将《听松》的感觉寄予胡弦,东坡坐亭闻雨,黄哲倚蓬听雪,王摩诘一支画笔勾出雨打芭蕉的微妙音韵,朱自清神来之笔描出雨滴残荷的天籁妙音。最荒唐要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一生竟然对驴叫情有独钟。这真是人生听觉的享受,实在各得其趣!
笔者自幼生在乡下,除了对柳浪闻莺、鸡啼犬吠如痴如醉之外,最大的嗜好莫过于听蛙鸣。有许多人听到夏夜的蛙声无动于衷,甚至听你谈起蛙鼓的音乐魅力和美,感到不以为然,觉得这种声音呆板单调,没有旋律,无美可言。而我委实对这些低等而丑陋的.小生灵的歌唱百听不厌,这与我从婴儿时代起就跟大自然生活在一起而又一直爱好自然有关,在我看来,田间池边的蛙鸣虽则单调,但听久了就会产生奇妙的乐趣,它能使我心中充溢一连串有关夏天的联想,浓浓的乡音勾起人思乡的感觉。
我家附近的大场边,有一条间歇性的小山溪,溪水下方有一个人工挖成的池沼,每当雨季来临溪水汇入池中,你都能在这听到青蛙有趣的混声合唱。一个夏天的黄昏,暴雨刚止,蛙声如潮,我为这天籁妙乐引领,信步池边观蛙,只见大小足有百只之多,只只藏尾露头伏在浅水池边,赤背隆圆,肚大如鼓,劲颚处薄薄的白色声囊一吸一鼓,卖力而忘情地唱着,那场面真叫人翘指乍舌。看了多时,我情不自禁地捡起一颗石子掷于水中。水石相激的声音使蛙鸣戛然而止,有几只老年的蛙迅速潜形于水底,但不消一分钟,又恢复了聒噪喧闹。
据笔者观察青蛙大多喜欢月色融融的晚上,温暖夏夜的池塘是它们理想的竞歌场,一旦它们动了豪兴,那是会把“黑夜唱破的”。试想想,这样的夜晚,月明如昼,蛙鼓池边,坐在一棵岸柳下,静享月色,独闻妙乐,灵魂在空灵中悠走,躯壳在禅境里打坐,亦真亦幻,亦人亦仙,那感觉真是绝妙得很!那些终日被钢筋水泥困在笼中作困兽状的人怎会有此等享受呢。
不幸的是现在有许多人,吃厌了山珍海味,五禽六兽,竟然把嘴对准了这些弱小的生灵,蛙们摆上了星级宾馆和寻常百姓的餐桌,据他们讲:蛙肉滋阴补肾,还会加强发育程序。因此许多乡下人追银逐利,常在夜间提灯背篓,携刀执叉,涉足稻田洼地,捕捉青蛙,向城市兜售,谋取暴利,全不念蛙族捕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和功臣而生怜悯之心,牺牲无辜,填充口腹,实在是图财害命的不义之举。笔者以为;一顿蛙内的价值,远比不上拨动心弦的蛙调来得高,来得实在。那是足以牵动情怀,引抒胸臆,激励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的呼唤。
天地之精英,虚渺的灵气,原在宇宙间与人和谐相处,这是造物结成的完美的生物链,它表示着生命的神秘和自然的美好。试想:假如世上没有了这些多姿多彩的歌者,那么这夜、这自然的曲谱是何等苍白,人类将何以排遣那空虚浮躁的情绪呢?因此,在我们的记忆中可以泯灭消亡许多东西,唯独这纯真自然且独特的蛙鸣不可忘却。
篇8:描写蛙鸣的散文
描写蛙鸣的散文
窗外,抬眼望去就可以看到一片片的农田,一不小心,便拾起了蛙鸣。
冷月静静地挂在枝头,夜色匆匆,看不透颜色,载不动水波,缓缓地流淌着,伴着春虫蛙鸣,没有方向。蛙鸣是夜的声音,引领你走向春的土地上,轻踏,不留痕迹,推开夜色,也就打开了希望之门。
古风轻拂,唱响了一夜又一夜的歌谣,单调而不失韵味,只那么不经意间低低一呤,便引来了多少历史的咳嗽,牵起了多少人的神经与心魂。每当傍晚的落日将我包围的时候,心里就会升腾起一股莫名的虚无与狂躁,指掌间,有千百种光辉翻覆,变化莫测。此时,我最渴望夜色来临,谛听蛙鸣,虽然有些寂寥,我想要的只是安静。
风是带颜色的那种青,天底下谁还能画出如此美丽的画面?鸣是带着思绪的褶皱,舒展,我看见无数带着尾巴的蝌蚪在抖动。假使真要没有了这种声音,多少心事与嘈杂将要继续?
轻卷诗书,无数的声音在心底翻腾。谁的声音?透过夜色,钻进我的耳膜。一声声蛙鸣折叠了多少岁月沧桑的脚迹?一只只青蛙隐匿着,与日月星辰对视着,向着月宫中的蟾蜍,赤裸的与大地接触,简单地鸣叫,痛苦并快乐着。
这声音的到来,让我无法拒绝,离去的时候也无需理由,当记忆只剩下回忆,才知道生命中有一些声音是该铭记的,哪怕是最微弱的呼吸,都会在颤抖的记忆里做停留。况且这蛙鸣?
我伫立在空旷的庭院中,任凭月光洗刷,不曾言语,沉默如潮水漫过来漫过去,只有那蛙鸣此刻才是我想要的声音,只是人物殊途,我始终听不懂他们说着什么。然而有时候,不懂才有距离,距离靠心来融合。一种精神,栖息在心灵家园,等待春天,收获春天。
这样的夜晚最易挑起人的回忆,往事虽早已没必要去诠释了,天涯孤旅,疯狂生长的只是寂寞的愁绪。我发不出任何声音,甚至是学蛙鸣都有些困难。
喧闹,静谧,世间万物总是恒古不变的演绎着属于自己的轮回。沧桑过后,谁还在你的身边?蛙鸣点点,倾听心灵,我发现自己的泪早已沾上岁月的痕迹,随风而舞。听着蛙鸣,我分明感觉到那里面有一种快乐的存在,自由的音符,愿让这样的声音醍醐灌顶,洗濯我的心魂。在这样的氛围里获得片刻的欢愉,哪怕是梦。就算是把自己遗忘,我也会记得这样的声音,我明白自己内心的一声声窃唤正是这样的语言。当声音走过之后,我会不会充满期盼?
传说中蛙鸣是为了获得爱情,那么今夜的鸣叫也是为此?声音停止之日,也是爱情散尽之时?只剩下死灰般的沉寂?不是悲哀,是无奈。
多少冰冷的声音曾回响在耳边,而此刻蛙声成了这夜晚最柔和的亮光,城市的边缘才有的温暖与希望被我这样轻易获得,就算是暗淡无光的夜晚我也不会觉得孤寂了。
清醒的眼睛,在黑夜里闪烁着,边缘时代,一声蛙鸣即可划伤眸子的浅膜。思维跳跃着,说不尽的密语,是怪诞还是神圣?飞翔的翅膀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流浪,是谁占据了它的位置,呈现给我们的是幽深的秘密?
天籁,是天籁,一声呤唱,从衍生到流离,从唱响到栖息,感动了多少带伤的风情?精神的花瓣在平静中舒展开,我知道,我等待了许久的`终于来到了。沉浸在蛙鸣之中,一次次陷入静止,虚空。
这也许是春季送给我的最好礼物,在这里度过的这么多日日夜夜,我开始了人生旅途的长途跋涉。记忆中的蛙鸣距离今天过去竟有十多年了,十多年过去了,珍贵的是这声音还未变,每年都有春天,生命中有感动,有启示、有觉察的春天又有几回呢?今天的这些声音和故乡的蛙鸣一样虽万语难及,但在明天是否还可以重新拾得?唐朝诗人贾弇曾有诗曰:“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其实我想不管管弦还是其它,都与人的心情相关,青蛙它们只管诉说,并不需要谁去聆听它们的声音。事实上,它们的声音压迫着所有疲惫的、劳累的人的神经,让人难得有个好休息。它们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它们要在美丽的春天就要说出人世间所有的秘密,包括生命的永恒和岁月痕迹。只是从来没有人会过多的关注它们的真实含义,只是我清楚地记得,在汉朝的绘画上,蟾蜍一直是以神话形象而存在,备受人们的崇拜!
也罢,不管了,怀抱着一丝宁静,在细节中回味与谛悟,我且安然睡去。
★ 蛙鸣的散文
★ 蛙声一片散文
★ 难忘那个夏夜作文
★ 听取蛙声一片散文
★ 夏夜听雨作文
★ 夏季作文
★ 夜晚唯美散文
★ 乡村夜色作文
★ 夏夜初中作文

【夏夜蛙鸣萤舞散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描写夏天的夜晚的作文:夏夜2022-05-20
夏季的景作文2023-03-20
精彩的夏季作文2024-01-27
乡村的夜色作文2022-07-02
童年的泥哨子的抒情散文2022-08-18
唯美的晚安问候语39条2024-02-11
西江月古诗辛弃疾2024-05-08
优秀散文:夏夜星空2022-10-28
听蝉的作文2023-03-23
草塘泥肥溢稻香优美散文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