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诗词的练习以及答案(精选8篇)由网友“hamadaxia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武陵春诗词的练习以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 舴艋:小船】
8、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8、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篇2: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题和参考答案】
12.下列对此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B)
A.《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难时所作,反映了女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B.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真率自然,跌宕起伏,词风凄婉劲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国破、家亡、夫逝是女词人愁绪产生的原因,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载不动许多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D.词人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抑先扬,把她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生动真切。
1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新颖奇特,请你品一品。(可从修辞、写法等方面品析)(2分)
词人巧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化虚为实,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
篇3:《武陵春 李清照》阅读练习答案及鉴赏
《武陵春 李清照》阅读练习答案及鉴赏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习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习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篇4:李清照《武陵春》诗词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诗词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试题】
①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②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二: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5.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6.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7.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C)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篇5:春江晚景诗词练习以及答案
春江晚景诗词练习以及答案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20.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21.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2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20. 津亭
21.D
22.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篇6:武陵春阅读答案
武陵春阅读答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 舴艋:小船】
8、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
8、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9、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篇7:武陵春 李清照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答案
《武陵春》是词人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题以及答案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武陵春 李清照》阅读答案】。(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4.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阅读答案】。(2分)
参考答案:
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2、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3.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4.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赏析】
历来写愁之作颇多:或直抒胸臆,“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邶风·泉水》);或巧用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或融愁于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这些都饶有趣味,各具特色。李清照的《武林春》,同样写愁,却能自铸新辞,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黄了翁《蓼园词话》),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耐人品味。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意不过风吹落花而已,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室内,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尘香”,则天已转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三折,顿挫有致。“日晚倦梳头”,日高方起,又无心情梳发。这看似违背常理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作者在国痛家恨的环境压力下那种不待明言,难以排遣的凄惨内心。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然“闻说”,只从傍人处听说而已,可见自己整日独处,无以为欢;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句。“尚”、“也拟”,说明词人萌动了游春解愁的念想。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天大之愁。然作者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最后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如今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动态感。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李清照是极擅长写愁的。除本词将愁写成有形体、重量、动态外,她还在其它词里将愁写得有长度:“如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浓度:“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等等。这些都形象传神,韵味幽深。
《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篇8:《武陵春》阅读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8.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2分)
9.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2分)
答案:
8.答案:示例一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上片落花残香触发词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其原因;下片另辟蹊径,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折跌宕,愈转愈深。
示例二借举止神情和心理表现出人物情感的抑扬曲折:倦于晨妆,蓄含了无尽的酸辛,睹物伤怀,想要倾诉话未出口却已泪水横流;内心欣喜于双溪春光,暗生泛舟溪上的想法,但担忧猛然袭来,沉重的悲愁又重新压上心头。
示例三下片用动词蓄势,使情感表现得婉曲而深沉:连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关联性的动词表现心理的变化。本来还在流泪,但听说双溪春色尚好,瞬间心生暖意,打算“泛轻舟”,但是内心的愁绪如此沉重,轻舟焉能承载?蓄势之后猛然跌宕,将情感表现得婉转而深沉。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类判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上片侧重于对艺术形象外形的表现,下片侧重于对内心的传达,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
示例二以“春天”节令为载体,使全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春日风吹雨打落花为尘,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自然触发了对悲惨际遇的回忆与内心的痛楚。双溪美好春色使词人产生泛舟意念,却因愁绪沉重轻舟难以承载而作罢。
示例三运思缜密独到。将“愁”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重,极富创意。且其紧承上句“轻舟”而来,“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思维缜密,浑然天成,构3成完整意境。
示例四化精神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词人别出心裁,赋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轻重的“愁”以重量,将内心愁绪的浓重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示例五情景交融。如以落花为背景依托抒写情感。落花已变成尘香,既暗示此前曾是风吹雨打、落花成阵的日子,又形象比况美好事物遭受摧残,也寄托了词人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际遇和沉重哀愁。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类判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 武陵春教学反思
★ 声声慢教案
★ 《声声慢》教案
★ 词优秀教案
★ 春诗诗词阅读答案
★ 春教学设计
★ 学习古诗的方法
【武陵春诗词的练习以及答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武陵春李清照2022-05-07
课文声声慢教案2023-05-27
如梦令课后教学反思2022-05-15
初二语文诗词鉴赏2022-08-17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2022-06-17
《声声慢》教学设计2023-05-25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023-05-19
《一剪梅》导学案及课后巩固练习2022-11-10
声声慢教学设计一等奖2022-09-17
《更漏子·春夜阑》阅读答案及全词简析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