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通用8篇)由网友“windgirlice”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更新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供大家阅读。
篇1:更新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
更新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
现代社会呼唤创造精神。社会学研究认为,人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没有创造,社会就不会进步。重视人的创造发展,就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1世纪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机灵、独立,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便很难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有推动社会进步能力的人作为重要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创造思维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它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构成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忽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模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桎梏。因此,我们要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独立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在主动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
篇2:更新会计教学理念 改革会计教学模式
更新会计教学理念 改革会计教学模式
会计教育的研究是现代会计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会计教育界正在着手于深化会计教育改革。我们知道,目标是行动的指南,会计教育改革要有成效,首先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并立足中国实际,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才能为会计教育改革指明基本方向。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又离不开恰当的会计教育理念。我就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理念的更新问题在下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传统的会计教育的特点及不足
1、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理论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0%左右。其他课程(主要是实际操作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2、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
4、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甚至会有这种情况:会计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传统会计模式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产生了疑问。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会计教育长期以来却无大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减少教育与实务的差距。
1、从社会需求看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去处是学校周边的中小型城市的中小型企业。现在在这些中小型城市每天都会出现很多中小型企业,所以职业学校的会计学生就业还是光明的。但就这些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来了就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但是却非常的重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工作经验和安全性。这些需求有的是我们已经满足了的,而有些则是我们做得不够的。
2、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3、从对会计专业认识提出的要求看
就我们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而言,会计专业知识要求也是与高级会计人才不同。我们应该更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技能的掌握。比如会计工作中的如何记账和如何登记财务报表等。
三、改革后会计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及教学改革设想
(一)、基本特征
1、根据教学对象,因材施教
我们在会计教学中应根据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教学,从基础开始,打牢基础,同时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营销学的基础。通过三年学习,一旦毕业,就能够在一般的会计岗位任职,解决一般的会计难题,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需要。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更重要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为企业处理纷繁的事务。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联系实际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来进行实际分析,以为将来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做准备。
3、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
传统的会计教育,许多年来一直沿用相同(似)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教学内容虽有较大变更,但从总体上讲仍然偏重于照本宣科式的传授,而在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方面做得还不够,各地的学校应本着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或讲座,为学生今后更快地融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的适应性将得到大大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1、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动因,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以往的教学,绝大部分是面对面的教授,在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要他们提出相关的需求,这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在每一门课程开始之前,应先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分部分讲解。比方说,在学生已有一定专业基础时,高二时先开设为期二周的“计划”课,在会计实验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设想自己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描述自己的新产品、进行企业与市场分析、制定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策略,并作出书面与口头的报告。通过这个短课程,既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界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以及自己对会计课程的要求,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开设《中级会计》、《市场营销》、《现代商务》、等课程,让学生针对自己两周时间内所发现的问题快速补充“营养”。当然,这种短课程的开设并无参考教材或范本,在学生整体减负的趋势下,也不允许我们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更为现实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做一些企业的调查实践,到一些企业去实习。作为教师,则在授课时多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或许这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另外,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事件,进行真实的记账、核算、决策,而教师在其中起到一种中介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将会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要求,而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可以尝试利用国际互联网络、电子邮件或闭路电视来进行远程教学。这些做法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而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加学习时间的机动性。这与我们目前实施的有关学籍管理办法中的学分制是相统一的。
2、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适当加大基础课程(尤指《基础会计》等)的课时数,并强调学生利用节假日外出实习,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应作为教育的重点之一。
其次,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实际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全面设置相关课程,加强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介绍、学习和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开设专业讲座的形式来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
第三,会计教学不仅需妥善运用资讯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适应实务界的需求。
不论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式如何,其理念始终应该与会计教育的需求为依托,使其能确实与实际企业会计工作相联系。使学生通过三年会计学习成为会计核算型人才和会计事务管理中专人才,这不仅关系到整个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同时对整个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篇3:更新翻译观念,改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更新翻译观念,改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翻译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和翻译从业者没有正确的翻译观,二是翻译测试需要大大改革.
作 者:李爽 Li Shuang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61 刊 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1(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翻译教学 翻译观 翻译测试 翻译练习篇4: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
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
现代社会呼唤创造精神。社会学研究认为,人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没有创造,社会就不会进步。重视人的创造发展,就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1世纪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机灵、独立,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便很难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有推动社会进步能力的人作为重要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创造思维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它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构成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忽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模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桎梏。因此,我们要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独立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在主动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
篇5:更新观念实施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更新观念实施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二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转向侧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活中的图形》一章的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家折叠与展开图形的情况(可由学生评比);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总是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 动手做实验 观察记录 解释讨论 得出结论 表达陈述。具体地说,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第二,学生在研究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三,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第四,这一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每周至少花两个小时进行同一主题的活动,并保证这些活动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五,孩子们每个人都记录活动过程。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逐渐学会操作,同时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表达能力。例如在北师大实验教材〈展开与折叠〉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将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然后观察讨论所折叠的图形的形状(柱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涌跃能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上下两个面是平面,上下两个面互相平行,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的个数同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等等,他们所回答的问题基本上都比较准确,同学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后再让学生先想象将柱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再动手操作,同自己想象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回想一下操作的过程。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最后让学生总结直棱柱的概念及其展开图。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地需要
篇6:更新观念实施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更新观念实施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与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二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转向侧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活中的图形》一章的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家折叠与展开图形的情况(可由学
[1] [2]
篇7:更新语言教学观念 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周春欣
I、学习新课标 明确新要求
II、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III、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I、学习新课标,明确新要求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背景
1、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21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一门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和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因此,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都在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中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
2、各国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 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
2) 高中外语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如日本,韩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都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
3) 重视外语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养的作用。强调外语在加强各国人民理解和沟通中的作用,强调外语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的多样性的作用。
4) 教学资源的扩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5) 评价改革形成潮流。各个国家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与检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重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力求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全面和公开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一些新的评价和检测方法正在得到实验和推广。
3、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现象。
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教学中虽然意识到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但教学仍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小,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现行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整齐划一。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学生都以同一要求来衡量。结果对于一些地区和学校
[1] [2] [3] [4] [5]
篇8:更新语言教学观念 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武进区全体高一英语新教材培训会议上的讲稿)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周春欣 3003、9、13
I、学习新课标 明确新要求
II、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III、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I、学习新课标,明确新要求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背景
1、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21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一门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和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因此,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都在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中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
2、各国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 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
2) 高中外语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如日本,韩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都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
3) 重视外语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养的作用。强调外语在加强各国人民理解和沟通中的作用,强调外语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的多样性的作用。
4) 教学资源的扩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5) 评价改革形成潮流。各个国家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与检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重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力求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全面和公开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一些新的评价和检测方法正在得到实验和推广。
3、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现象。
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教学中虽然意识到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但教学仍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小,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现行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整齐划一。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学生都以同一要求来衡量。结果对于一些地区和学校来说就偏高、偏多、偏难,但对其它地区和学校则又偏低、偏少、偏易。
3)、近年高考虽然逐年改革,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加强了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导向,但是同一标准的一次性考试无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必然导致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艰难。
4)、近年来,各地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浪潮越来越高,实验成果也非常显著,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很显然现行的教材和大纲要求已不适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我们的英语教学是要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高中课程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智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高中英语课程在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同时,又按照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设置相应的教学级别以及相应的语言水平测试级别,为学生提供相对应客观的监测语言水平的标准。
三、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国语已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外语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既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的重要课程。
四、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帮助他们打语言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使他们形成21世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英语素养;要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培养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所英语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构建发展平台,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这就使得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高中英语课程既要关注社会的需求,也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源,拓展学习渠道并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诊断和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要有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不断进取。
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应建立一种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的作用。
五、高中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力求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设计的宗旨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供反映时代发展需要的、多样化的、可选择的英语课程。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实行证书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模式。
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程的设计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五级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达到七级目标要求。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共分10个学分,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即达到英语学科的合格毕业要求。学生需完成必修学分,并通过英语七级证书考试(即达到七级水平) 方能获得申请大学学习的资格。
英语选修课程分为顺序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两大类。顺序选修课程是在英语七级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达到八级和九级的课程。顺序选修课程共有五个模块,学生可以按顺序选修。任意选修课程允许学生在高中阶段任意选择,没有顺序要求。任意选修课程有三个系列,即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运用类和欣赏类。
六、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结构
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
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高中英语课程结构
级别
必修课程(10学分)
选修课程(12学分)
I 顺序选修课程
II 任意选修课程
九级
英语9-11
1、语言知识与技能类
2、语言运用类
3、欣赏类
八级
英语6-8
六-七级
英语1-5
注:1、七级要求为达到英语学科毕业要求。
2、八到九级为高考要求。
七、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
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高中阶段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1) 语言技能:语言技能上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语言知识: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内容。
3)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4)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
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 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
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5) 文化意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六级语言技能目标
听的目标
1、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3、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信他们之间的关系;
4、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或观点。
说的目标
1、能传递信息并就熟悉的话题表达看法;
2、能通过重复、举例或解释等方式澄清思想;
3、能有条理地描述个人体验和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象;
4、能用恰当的方式在特定的场合中表达态度和意愿;
5、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访谈。
阅读的目标
1、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
2、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
3、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4、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5、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
写的目标
1、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
2、能简单地描述人物或事件,并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能用恰当的语言书写问候卡;
4、能给朋友、笔友写信,交流信息和情感;
5、能对所写内容进行修改。
七级语言技能目标
听的目标
1、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
2、能听懂操作性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
3、能听懂正常语速听力材料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发展及结果;
4、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抓住要点;
5、能听懂熟悉话题的内容,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
6、能听懂一般场合的信息广播,如天气预报。
说的目标
1、能在日常交际中对一般的询问和要求作出恰当的反应;
2、能根据熟悉的话题,稍做准备后,有条理地作简短的发言;
3、能就一般性话题进行讨论;
4、能根据话题要求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意图。
读的目标
1、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
2、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
3、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
4、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
5、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6、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写的目标
1、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
2、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
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
4、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等;
5、能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改编短剧。
八级语言技能目标
听的目标
1、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
3、能抓住一般语段中的观点;
4、能基本听懂广播或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
5、能听懂委婉的建议或劝告等。
说的目标
1、能在交流中使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表达个人的意图和情感等;
2、能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商讨和制订计划;
3、能报告任务和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
4、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3分钟演讲;
5、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或投诉等;
6、能做一般的生活翻译,如带外宾购物或游览等;
读的目标
1、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2、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或长句;
3、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4、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5、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写的目标
1、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
2、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
3、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
4、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八、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另一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探究性学习
九、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
1、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2、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3、控制者变为帮助者
4、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5、仲裁者变为促进者
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
1、教书匠变为研究者 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
2、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3、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十、新课标突出了几个“新”字
1、新设计、新思路
新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从小学、初中、高中教学通盘考虑,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保证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六年级结束时,达到新标准二级,第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如下图所示:
九级 ←高考的要求
八级 ←高考的要求
七级 ← 普通高中毕业要求
六级
五级 ←初中毕业时的要求
四级
三级 ←小学毕业时的要求
二级
一级
2、新的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3、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4、新的评价机制
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5、新的词汇要求
新标准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要达到4500~5000个词汇。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增加对词汇量的要求,势在必然。从近几年高考来看,不掌握3000~4000词汇很难应付。可见高考试题已向着新标准的方向发展。
6、新的阅读要求
词汇量的加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量,在高中毕业时,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10年级和11年级(即高一,高二)分别达到20万和30万词以上。即相当于每天要求学生读五篇阅读文章。对阅读的质量也提高了,新标准要求高中毕业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七-九级中的词汇和阅读要求
级别
七 级
八 级
九 级
词汇
2400-2500/300-400
3300/400-500
4500和一定数量习惯用语
阅读
23万词以上
30万词以上
没有具体的量化
II、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状况
1、整体目标意识不强
2、语言技能训练的系统性不强。
3、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和严重。
4、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够。
5、语言输入量严重不足。
6、评价单一,过程性评价不够。
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
8、学生的角色和教师的角色转变不够。
III、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一、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发展学生。要培养学生三种综合性能力:
1、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深刻变革为主要
特征的时代。教师要为这个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至少应
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
1、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
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成为多才多艺教育者,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3、反思教育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更加广泛和深入,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4、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21世纪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谁不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5、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变革和创造将是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如同“芝麻开门”的暗语能打开宝库一样,人的创造潜力必须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6、心理辅导的能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1世纪的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人们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通过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高中英语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是为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
高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构建共同基础的目的。
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的任务型活动,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经历着从少年、青年到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 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习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出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 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交际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整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5、拓展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开设选修课。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也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我们一方面要上好必修课,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内涵,为学生打好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拓展学习渠道,为学生开设选修课,不断为学生增加语言输入量,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接触和学习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开发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展英语学习和运用的渠道。
6、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学习尤其重要。我们没有现成的英语学习环境,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去营造。不仅要创设课内的学习环境,更要创设课外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外,要建立课外学习小组或合作伙伴,建立英语学习园地,英语广播,创办英语小报和英语角等,使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的空间。
7、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输出(表达)。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某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 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 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达等过程;4) 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到语言;5) 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 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能体现教学目的的种类任务、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的价值等。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更新语言教学观念 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五)
[ 作者:周春欣 ]
四、对高一英语教学提出几点要求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以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不仅高一教师要学,高二、高三的老师也要认真学。通过学习要把握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加强集体备课,倡导合作精神。我们面临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如何把握,要靠集体的力量。
3、研究教材,整合教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各模块要求,从而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要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和作业的习惯,高声朗读及背诵的习惯,听英文广播,阅读英文报刊资料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教辅资料的习惯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有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新标准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鲜明地提了出来,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
兴趣是一种探求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趋向,它能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老师所教内容有无兴趣,兴趣多少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有直接的联系。老师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好的教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渗透着“爱”,倾注着“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自信心。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赞美。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族、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愿望、思想及教学方式便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才能赢得每个学生的尊敬。教师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强成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要设法使学生Love English and love you。
5、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假期的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遗忘较多,再加上新教材的学习要求明显提高,词汇量增加,学生学习有一个适应期,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做好双基的补偿工作。同时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工作。要在语言的实践中来加强双基的复习和巩固。
6、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尽快培养学生的预复习习惯和能力,听课和记笔记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明确的预复习提纲或单元的学案。
7、要努力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存在着学用脱节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高校里,那些学了十多年英语,获得了较高级证书的学生,却仍然听不懂,也说不好英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目的。即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教师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去传授语言知识。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者、旁观者和裁判的地位,一改过去的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语言,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
【更新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通用8篇)】相关文章: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课程教材改革诸矛盾分析2022-06-03
解放思想大讨论对照检查材料2022-05-05
创新理念教育心得体会2022-05-08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作文2023-08-18
教师党员民主评议年终自我评价总结2023-12-23
教师党员自我评价2024-01-21
解放思想大讨论 范文2022-07-08
教师党员自我评价范文2023-05-15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2023-05-16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