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活着满分合集(共12篇)由网友“青娥妤”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读书笔记活着满分合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关于《活着》读书笔记满分
《活着》,一部余华写就的小说,一部仅有200页的小说,一部反映时代变迁、折射人生悲喜离合的小说。
不记得何时读过余华的这部《活着》。最近的一次,偶然间听一位年轻的女孩在说起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时,提到这本小说,居然为其中的人物满含热泪。于是再次到书市上买下这本《活着》。第一次利用周末时间,仅仅用了3个小时把整本书读完,期间因为激动流泪而暂停几次。第二次利用3个晚上时间再次品读,依然泪流满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活着》成书于90年代初,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福贵一生的经历,时期经历了解放前、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大锅饭、三年困难时期、包产到户一直到后的一系列时期,家庭从优越到贫穷,到家人一个个因为意外或者疾病而远离他,最后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牛的经历。
读余华的《活着》,让我沉浸其中,随着福贵喜怒哀乐,忘掉自己所在的现实生活,深入其中。读到福贵年轻时的浪荡不羁,对怀孕的家珍拳打脚踢时,真恨不得揍他一顿,教训一下。败家之后,看到他的狼狈样子,甚至有点拍手称快,真是活该!只是苦了他的家人。没读到后面的章节时,是怀着一种感叹同情的心情,读到后来解放时期,因赌博而霸占福贵房产的地主被执行死刑时又稍感庆幸,人生真的很奇妙,“塞翁失马,焉知福祸”。
人有时在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记起她的好,比如福贵对家珍。福贵败家前赌博嫖娼、辱骂丈人、打骂妻子,可以说是一个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败家后,老丈人将家珍接走,失去家珍的福贵才明白家珍对她及整个家庭的重要性,当家珍带着有庆回到破烂的家中时,他才明白家珍对他的爱,才真正的疼爱自己的女人,开始相依为命的生活。
书中最让我伤心,流泪最多的是有庆和凤霞的死,用福贵的话说,他的两个孩子都跟生孩子有关,一个是为了别人生孩子,一个是自己生孩子。有庆为县长夫人献血遭到无良医生的过分抽血,小小的身躯最后因失血而死,在那个物质极端贫乏的年代,可以想象有庆是多么的瘦小,最后的时间他又是多么的无助!在那个血资源匮乏的年代,让人看到了人性的险恶、人心的恶毒甚至对权力莫名的阿谀。当福贵得知有庆是为春生的女人而死时,他不再追究,而是默默的将孩子的尸体背回,悄悄的埋葬,这期间的寸步难行和心痛心碎让人无法不悲伤。作为母亲,尽管福贵极力隐藏着悲伤,但仍然母子连心而猜到有庆的离开,她趴到有庆的坟上,用手抚摸着土就如同抚摸着自己的孩子。“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伤心绝望可见。有庆爱他的小羊,为小羊来回奔波的拔草,其实是一个弱小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凤霞终于找到一个喜爱她、宠溺她的男人,却因难产而死,家珍再次失去子女的痛苦可想而知,当二喜和福贵将凤霞背回时,家珍睁大眼睛看着凤霞,抚摸着凤霞,一个母亲承受了生活给她的巨大打击。几个月后家珍也去了,二喜和苦根也因意外和贫穷而死。对于看小说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人一生的悲剧了。
看小说之前看了作者的自序,作者余华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悲剧的人生,而是通过一个悲喜的人生折射人活着的目的,以及人在面对这些悲欢离合时的乐观态度和人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
他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句带有哲理的思考我仍旧是说不明白,写不明白。
相对而言,我比较认同的是在外人看来,福贵的一生是悲情的,是不幸的,是值得同情的。但对于福贵而言,虽然面对家人的先他而去,但在整个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幸福,在苦难中透着温馨和快乐,比如在耕作的过程中,有凤霞陪着,没有凤霞,是不习惯的。也正如家珍临终前说的,她有福贵,做母亲有子女,并且子女都很孝顺,这一生足矣。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的一生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沟沟坎坎,不如意事常,总归或早或晚的面对生死离别之事,用“超然”一词对待世界,对接人生总是好的。人面对苦难,面对不如意,面对悲伤的能力往往超乎自己的想象,在外人看来的不可逾越,自己却能慢慢的走出痛苦和不幸(当然需要时间和足够强大的心理),因为人终究是要活着.......
现实生活的无情和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更多难以承受的苦难和痛苦,我们依然选择坚强和隐忍。这或许就是活着的真正目的吧。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篇2:《活着》读书笔记满分
初读余华的《活着》,我只有一阵惘然,然后是片刻的欣喜。
欣喜现实还是现实,小说依旧是小说;我活在现实当中,而福贵也只存在于小说之中。
也许对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福贵可能是自己的一部分,抑或是自己是福贵的一部分。而对于我,一切都只是小说,打开,然后合上。我的内心涌出难以名状的感动,但在时间的流淌中,一切都将湮灭,就好像人一样,诞生―活着―死去。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是作者在序中告诉我们的。一开始,我觉得作者实在太悲观了,他的心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读完了福贵的一生,我才真的明白,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就好像墙角的乞丐,有时我觉得他们一无所有,对他们来说,死或许会比活着更好,但他们确实的活着,在任何地方。
余华说,“活着”的力量不是自喊叫,也不是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我们生下来了,受苦了,死了。
明明活着是一种痛苦,却只会有更多人选择活着,而不是死亡。
故事一开始就是悲剧,那时的徐家明明有钱,明明应该是幸福的,但你却分明感受到了一个父亲的悔恨,一个母亲的无奈,一个妻子的忍受,一个家族的摇摇欲坠。
而当偌大的一个徐家只剩5亩土地、一间草屋之时,才愕然发现,他们尚有彼此。一个妻子终于有了一个爱她的丈夫,一个母亲终于有了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父亲终于有了家长的威严。
什么都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你不能说是他们失去的多还是得到的多,是过去幸福还是现在幸福。
如果徐家还是当初的徐家,一家人也许会被一起枪毙,但至少他们有钱,他们不用受苦。而他们活着以后,我们只能看见他们苦难的人生,那个时候谁也分不清,是活着抑或是死更幸福。
这就是人生,没有选择,没有回头的余地,只有继续。
拥有的人一个一个失去,福贵看着父亲、母亲、一双儿女、妻子、女婿、外孙一个一个的死亡,自己却还活着。那个时候的福贵,或许觉得死亡才是一种幸福吧。
也许,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就好像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于是,人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就是如此而已,卑微,却忍受着伟大。
蓝天、白云、稻田、老牛,当你一无所有,你可以寻找任何事物让你感到幸福,就好像当你拥有很多的时候,你也可以寻找任何你所失去的一样让你感到不幸。
珍惜自己,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珍惜一切你所拥有的,珍惜一切你曾经拥有的,珍惜一切你将来会拥有的。
人的一生如同一枚硬币,正面写着幸福,反面写着苦难,明明都是你所拥有的,看的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
很多时候,你不用去寻找活着的理由,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理由。
篇3:活着读书笔记
这本书太悲了。看到十几页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很久之前就看过余华这本小说了,还看了电影,现在又看了一遍,很悲惨。
男主人公身边所有的亲人个个都死去,父母,儿女,妻子,女婿,外孙,白发人送黑发人。世上恐怕很难再有比福贵更命苦的人吧。富二代出身,吃喝嫖赌输光家产,气死父亲,随后母亲也病逝。命运总是捉弄福贵,儿子被无情地抽血至死,妻子任劳任怨,得软骨病病逝。女儿聋哑,虽找了个好丈夫,却生孩子死了。工地一伙人工作,偏偏死亡还是选择了徐家人,女婿又死。留下外孙苦根,吃太多豆子死了。上帝一次次无情地夺走了徐家人的生命,就只留下福贵一人,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多悲惨……
然而福贵却享受着浓浓的温暖的亲情。母亲对儿子哪怕犯下天大错误也包容他;妻子对丈夫包容,体贴,忠贞不渝;儿女对父亲舐犊情深;女婿心地善良,待人真诚…
现在的社会中,每个人经历的坎坷太多,抱怨也太多。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冲它笑,它不会冲你哭。当我们承受着太多的辛劳时,背负着太多的责任时,享受着太少的成功时,想想福贵,想想活着的意义。
不要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篇4:《活着》读书笔记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待——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后。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刺目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浓重的叹息,又仿佛一阵热烈的律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书中,随着福贵悠长的笑,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从一个少爷吃喝嫖赌到终于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战争、内战、饥荒、……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终于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悲剧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书里作者与读者一样是一个聆听者,他没有评论,甚至没有一声短短的叹息,他只是呈现着,但他想说的都悠悠地说了。
回味的时候,我常常惊讶,这仿佛是看见一绺极纤细的发丝被逼迫着承受千万斤的重量,然而它却没有断。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赖,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却剩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著地活着——已成为一个唯一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最好的肯定与颂赞。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们无法断言,也许在旁人的眼里,福贵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许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贺拉斯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篇5:《活着》读书笔记
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的这篇读后感,《活着》是我所拜读的第一部余华的作品,20xx年时候第一次读,如今共读了三遍...
说实话,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无聊,没想过会有如此大的感触,已至于这本书影响了我整个人的人生观...
甚至几次推荐给身边的人看...因为读完后方才明白活着不易,不能轻易言弃。
有位同事的儿子刚读完这本书,挺想问问他的感想如何...不知能否读懂福贵的一生...
小马同学,说你呢:请你务必好好读书!思考每段文字!
不要担心看完后忘记,我读了三次,你要问我哪一段写的什么,抱歉我也记不清...
就像吃饭,你4.5岁时,你吃过很多食物,现在是不是已经记不起来那会吃过什么?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你的骨头和肉。就像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记得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愿你明白!
作为新时代的人,很是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至少我认为我如果生在那个年代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还会成为和福贵一家一样的成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
纵观福贵的一生,从他身边的人来看,他是幸福的,那个一生都爱着他,陪着他从富贵到贫穷的妻子家珍,到死都没有一句怨言。原文中家珍快死时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一起过。”所以说福贵他是幸福的,至少家珍一辈子都这么爱着他。
然而他更多的是悲剧,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悲剧。他的儿子有庆,因为医院医护人员的无知加之对生命的不尊重不重视,为了讨好当时的县长刘解放(春生),被抽干血去救县长夫人严莉莉,有庆死得冤枉,死得让人气愤。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读到这里我都难以控制自己的眼泪,心里对那个医生和抽血的护士恨得是咬牙切齿。
福贵的家人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了,尽管后来他努力地去维持这个家庭的生活,不求福贵,只求温饱,可是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改变不了这个家徒四壁的境况,改变不了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看着比自己老的,比自己小的都走了,但是福贵还是继续活着,他总能看到生活的一点点希望,书中也并没有太多描述那些亲人离世,在世的人的悲伤。特别是最后唯一的希望,孙子也死了。
我觉得福贵的生活可能已经崩溃瓦解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富贵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他还是继续活着,并且买了头牛,给牛取了名字,在田间耕作,和作者讲述着这些故事……
《活着》带给我的还有很多,自身学识的浅陋让我没有更多的感怀罢了,细细观察当前的社会,我们的生存状态又岂能乐观呢?
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不断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并极富热情地关注着这个社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或者关爱别人,我想,这已经是很不错了。《活着》让我意识到了当前生活的艰难与不易,让我明白人生的艰难才刚刚开始。
《活着》确实被赋予太多的内涵,能读着它,无疑是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变得更加成熟,让我能更清晰地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人生的意义。
新时代的人们,生活压力大,时代变换速度快,导致不少糊涂人做出无法挽救的事。总之——生在当下,何必言弃!
篇6:活着读书笔记
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富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余华这本小说的评价。在我读《活着》这本小说时,对作者余华还不了解,抱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去看这本书,却不想看到结局处,心情沉重。
这本书从一个老人在夕阳下赶着一头叫福贵的老牛干活切入,然后缓缓向我们展开这位老人的浮世绘,老人名字叫福贵,他曾经是个地主少爷,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然而,所有的悲剧才刚刚拉开序幕,他亲手埋葬了妻子,女儿女婿,儿子和外孙,最后只剩他和那头老牛,可这样,也是活着的啊。
活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但我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我们要好好的活着,更要精彩优秀的好好活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自己的阅历变丰富了,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更有资本的带领着我们亲爱的家人,可爱的朋友一起更好的生活,为这不知道花了多少年的多少次擦肩而过换取的今世相识相知的缘分增添些许色彩。
篇7:活着读书笔记
就像细粮吃多了要换口味吃粗粮,好日子过久了要找别扭添生气一般,看余华的书,就纯粹是找虐,明明知道人物是虚构的,却偏偏就动了感情,揪着心,甚至模糊着泪眼,听一遍,又读一遍。
他偏偏叫福贵,其实他还真福贵过。祖上留下一百多亩的田地,如果不是赌博输掉,还不定将来又是如何呢(也难说,比如龙二的死);他经历了亲人们一个个的离去,爹是被气死的,娘和老婆是生病死的;儿子是为生孩子的校长献了太多的血而死,姑娘是因为产后大出血而亡;女婿是意外伤亡,外孙是自己忙于农务疏于照顾吃撑死的……福贵从年轻到垂暮,几十年间一个个送走了亲人,自己的身后,则是早已备好的枕头底下的十块钱。
福贵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祖辈,曾经从一个地方因为种种迁移至此,历经四代,整整百年。当两地的后辈们辗转联系上时,已没有了共同的乡音、共通的感情,可是,我们却以自己的存在,共同证明着当年的一个男人是在怎样顽强的活着,并开枝散叶,余荫后辈。
活着,就好;活着,真好。
篇8:活着读书笔记
看完了这本小说,被老年福贵的豁达所感动,他经历了多少的事才能说出那一个下午的故事?
还有一种感觉,小说里的第一人称,那个“乡间收集民间歌谣”的小伙,一整个下午倾听福贵的故事。我怎么觉得他身上有我的人格,局外人。我们都是别人故事的旁观者,他可以一个下午听完福贵大半辈子的故事,我可以一个小时20分看完这本小说,再花同样的时间写“书评”(我的写作能力肯定是写不出书评的,虽然是同样的时间,可看小说是全神贯注地,写感受时却是翻翻书,整理书库)。这本书给我的感受跟那本《斯通纳》很像,可两本小说的主角的从小到大的家境是相反的。福贵从少爷变成穷人,被拉入伍,亲人都先他而去,都由他埋葬。而斯通纳从泥土的乡村里出来到大学里当教授(助理教授),有一个情人,从贫穷到中产,他得癌症去世。
这两本书看起来是截然不同的,但两本书的时间段都是从青年到暮年。当然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共同点,可我觉得两个人都够复杂,福贵是经历复杂,而斯通纳(斯通纳这个人复杂吗?)我竟拿不出一段话来形容他的复杂。
篇9:活着读书笔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福贵玩物丧志,贪图享乐导致家业凋零,父亲惨死,母亲去逝。中年时的福贵黑发人送走白发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家人的离去或许是对他的一次解脱,就连他自己也在想自己的身后事,活着便是也一同和自己同名的黄牛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与社会有很大的联系,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也反应了那一代人的坎坷一生土地改革使农民得到了缓歇,紧接着的人民公社化大运动、全民炼钢和文化大运动让人民喘不过气来,福贵的亲人也因此离去……
那为啥福贵还笑得那么坦荡,那么的真诚,却又没有骆驼祥子的颓废,麻木,更像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平静。现实世界中的痛苦远比想象的多,活着不一定如意,甚至生不如死,但这是苍天给我们的考验,我们要忍受,当到了最后不要想你这一生经历了多少磨难和挫折,不要去遗憾;而是要回想一生中的到了什么,是幸福?还是感激?我们没有理由去抛弃任何人,更不要去埋怨!
活着,真好!我曾出生并在这里经历过一生真好……
篇10:活着读书笔记
书中最后这样写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句话,总结了福贵的一生。
相比于富贵生活的那个年代,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美好的。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玩物丧志、自怨自艾,更有甚者轻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了爱情,为了面子。每当看到这种新闻时,我哑然并震惊于为何会有人把生命看的如此之轻,你所轻易舍弃的生命,是那医院病房里的人不愿放弃的,是那身体有残疾的人努力争取的。
有时我也会对平淡的生活感到烦恼,如今我却懂得,我们所厌倦的恰恰就是富贵穷极一生渴望追求的。诚然,我们如今都在活着,而每个人却都不同的活着。有的人泡在烟雾萦绕的网吧中“虚拟”地活着;有的人把课桌当做床糊涂地活着;有的人在费尽心思争取周围人的赞许夸奖中“努力”地活着;有的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地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着的方式,我们不能说哪种方式是错的。但是,当自己选择的路走完时,当穷尽一生时,每个人收获的却也不尽相同......
我们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我们都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何必自怨自艾,何不热热忱忱地活着。
篇11:活着读书笔记
看完这本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今的我们是有多么幸福啊!曾记得奶奶讲过她们那一辈生活的艰辛,饿的只能吃树皮;妈妈也说过她小时候因为没有吃的就吃辣椒,在学校能带着一份土豆丝的饭就感觉很幸福很美味了。当时都只是听听而已,不以为然,也许从未感受过,不能理解那种感觉。感谢余华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叙述。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又显得那么真实,让我深深感到那个年代的艰苦,而那些亲情却又是很幸福很满足很简单;生在这个年代的我有多幸福,却有时候还会难过,不懂得追求最简单的快乐与幸福,有时候还会和妈妈吵架,不懂得关心妈妈体谅妈妈。书中的凤霞、有庆都是多么懂事啊。
福贵的美好生活燃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却被作者不动声色的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他遇到过那么多难过的事,不幸的事,都走过来了,我还怕什么。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篇12:活着读书笔记
我觉得我必须得说点什么,又觉得我说不出什么来。
往常也看过一些我认为同类型的作品,没有一个像此篇一样让我感觉不能呼吸,几近崩溃到看不下去。每一个死亡,就像切实地发生在我的身边,不,是我的感情,我的心上。我感觉压抑,我的'心都好像在被一个濒死的苦命人死死地拽着。
凤霞,多好的姑娘,没有比她更善良更苦命的孩子了。我为她难过,为她生病,为她被卖,为她终于等到了二喜却死在生孩子的时候。她太苦了,我不得不说点为她庆幸的事情安慰自己,她遇上了福贵和家珍这样有心的爹娘,遇上了二喜这样爱他的丈夫。可我还是为她难过。
有庆,那个在雪地里光着脚丫去上学的孩子,最后被抽血抽死了,他们在作者渺小轻飘的语言中,从活着变成死了。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家珍,二喜,苦根。我不想再回忆起他们的痛苦,只觉得应该有人记住他们的名字。
起始我很是埋怨福贵,把很多的不幸追溯到他身上。可开始的我有多怨他,现在就有多同情他,甚至于可怜心疼。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的语言没能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万分之一,我很羞愧。
★ 平视的作文
【读书笔记活着满分合集(共12篇)】相关文章:
《老子他说》读后感2023-03-03
《摆渡人》满分读书启发2023-04-23
翅膀为题的初一满分作文2022-09-20
我如此温柔地待你的作文2023-12-14
理想中考满分作文2023-10-25
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暖春2023-06-28
关于理想英语作文满分2023-07-22
十五岁的白月光作文1200字2023-11-19
写感恩的中考满分作文中考900字2022-05-06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及点评:肩膀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