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辅导:化痰药

时间:2023-10-19 07:54:1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中药学》辅导:化痰药(整理7篇)由网友“伊杉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药学》辅导:化痰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药学》辅导:化痰药

篇1:《中药学》辅导:化痰药

要点: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

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又易引发咳喘,故应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时,化痰、止咳、平喘药三者常配伍同用;同时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如外感而致者,配解表散邪药;火热所致者,配清热泻火药;属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属虚劳者,配补虚药。此外,若用治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又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治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药;治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对某些温燥性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麻疹初起,表邪未解,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以免恋邪而致久咳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性质收敛及温燥之止咳平喘药尤为所忌。

化痰药

要点:

1.半夏、桔梗、瓜蒌、贝母的性能、功效、应用:

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主归脾、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本品味辛性温而燥,故功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为主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又能降逆止呕,为止呕要药;又因其味辛能散能开,而消痞散结,治心下痞满、结胸、梅核气诸证;外用又能消肿止痛,治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桔梗:味苦、辛,性平,主归肺经。桔梗其性升散,能载药上行,宣肺利气。功能宣肺化痰,利咽,排脓。主治肺气不宣咳嗽痰多胸闷及咽痛失音、肺痈等证。治痰咳,无论属寒属热皆可用之。

瓜蒌:味甘、苦,性寒,主归肺、胃、大肠经。本品与贝母均为清化热痰、润肺化痰的代表药,均能清热散结,用治瘰疬、乳痈等证,常相须而用。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常用治痰热咳喘;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肺痈、肠痈、乳痈及肠燥便秘之证。

贝母:贝母有川贝母与浙贝母两种,两药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之要药,又能治瘰疬疮痈。但川贝性润味甘较著,适宜于久咳、痨嗽之内伤咳嗽;浙贝母苦味较著,偏于苦泄,多用于风热暴咳,痰火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外感、热毒证。

2.天南星、旋覆花、竹茹的功效、主治病证:

天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主治湿痰、寒痰,功似半夏而温燥之性更甚;还治风痰证,如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及破伤风等;外用治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旋覆花:功能降气化痰,降逆之呕,主治咳喘痰多,嗳气、呕吐;本品既能降肺气,又善降胃气;又性味苦辛咸温,能化痰消痞利水而治痰饮蓄结胸膈痞满。

竹茹: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主治痰热所致的咳嗽或心烦不眠,并善治胃热呕吐,能清胃止呕。

3.白芥子、白附子、竹沥、天竺黄、白前、前胡、海蛤壳、海藻、昆布、黄药子的功效:

白芥子:功能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白附子:功能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竹沥:功能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竺黄:功能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白前:功能降气化痰。

前胡:功能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海蛤壳:功能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海藻:功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功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功能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篇2:中药学辅导:苏合香

【药 名】:苏合香

【拼 音】:suhexiang

【来 源】: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

【功 效】:通窍,辟秽杀虫,开郁化痰,行气活血,利水消肿。

【主 治】:治卒然昏倒,痰壅气厥,惊癎,痉病,温疟,心腹猝痛,疥癣,疹痱,冻疮,气积血症,胸腹冷痛,气逆脘痛,水胀。

【性味归经】:辛,温。①《别录》:“味甘,温,无毒。”②《本草正》:“味甘辛,性温。”

入肺、肝经。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③《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用法用量浚耗诜喝胪杓痢m庥茫喝苡诰凭糠蟆?/p>

【用药忌宜】:《本经逢原》:“阴虚多火人禁用。”

【药物配伍】:1、配皂荚,开窍通关,对卒然昏迷,口噤不开属于实闭之症,可用两药研末,吹鼻取嚏,以促苏醒。2、配郁金,芳香祛浊,开窍解郁,宣痹止痛,用治邪热入心或邪热痰浊蒙蔽心窍之神昏谵语,惊狂,癫痫诸证有效。3、配白矾,豁痰开窍,则癫痫,惊狂可治。4、配远志,开心窍,散心邪,有强脑醒神作用,用治湿浊蒙蔽清窍,精神恍惚,健忘等症。5、配厚朴,用治脾胃呆滞,湿浊不化,腹胀,食欲不振。

【别 名】:帝膏(侯宁极《药谱》)、苏合油(《太平寰宇记》)、苏合香油(《局方》)、帝油流(《现代实用中药》)

【处方名】:苏合香、苏合油、苏合香油等

【商品名】:普通苏合香:初夏将树皮割破深达木质部,使香树脂渗入树皮内。到秋季时剥下树皮,榨取香树脂,残渣加水煮后再压榨,榨出的香树脂即为普通苏合香。

精制苏合香:将普通苏合香溶解于酒精中,过滤去渣,再蒸去酒精,则成精制苏合香。

均以色棕黄或暗棕、半透明、无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原产小亚细亚南部。我国广西有栽培。药材主产土耳其西南部。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通常于初夏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分泌香脂,浸润皮部。至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脂;残渣加水煮后再榨,除去杂质,即为苏合香的初制品。如再将此种初制品溶解于酒精中,过滤,蒸去酒精,则成精制苏合香,宜装于铁筒中,并灌以清水浸之,置阴凉处,以防止走失香气。

【拉丁名】:原植物苏合香树 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

【考 证】:出自《名医别录》①《唐本草》:“苏合香,紫赤色,与紫真檀相似,坚实,极芬香,惟重如石,烧之灰白者好。”②《梦溪笔谈》:“苏合香酒,每一斗酒,以苏含香丸一两同煮。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此方本出《广济方》,谓之白术丸,后人亦编入《千金》、《外台》,治疾有殊效。”“今之苏合香,如坚木,赤色。又有苏合油,如糲胶,今多用此为苏合香。按刘梦得《传信方》用苏合香云:皮薄,子如金色,按之即小,放之即起,良久不定如虫动,气烈者佳也。如此则全非今所用者,更当精考之。”

【生药材鉴定】:苏合香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黄白色至灰棕色,半透明,质粘稠,挑起则连绵不断。体重,入水则沉。气芳香,味略苦辣而香。以黄白色、半透明、有香味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树脂含齐墩果酮酸(oleanonic acid)和3-表一齐墩果酸(3一epi一oleanolic   acid)。绿色果实含油0.26% 。

篇3:中药学辅导:野菊花

野菊花

(英)indian dendranthema flower

别名 野黄菊花、苦薏 、山菊花、甘菊花。

来源 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 的头状花序。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黄色,边缘舌状,先端3浅裂,雌性;中央为管状花,先端5裂,两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

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制 秋、冬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 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菊醇(chrysol)、菊酮(chrysanthenone)、α-蒎烯、樟脑、龙脑、樟烯等,尚含野菊花内酯(yejunualactone)、野菊花素a(artoglasin-a)、刺槐甙(acaciin)、蒙花甙(linarin)、菊甙、木犀草素。

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篇4:《中药学》辅导——中药学总论

中草药药源有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叫做“本草”学。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所以中国人民把它你为“中药”。而“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中草药学”就是专门介绍各种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几千年来,中草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日渐积累宝贵的用药知识,并形成一整套中药理论体系。在先秦时期,已有不少关于药物的文字记载。到了东汉末期 (公元二世纪 ),中国第一部药典 -- 《神农本草经》诞生。本书载药 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本理论。

南北朝时期,雷[学教]着《炮炙论》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宜的炮炙,可以提高药效, 减轻毒性或烈性, 从而发展了药物加工技术。梁代陶弘景(公元 456 --536 年)着《神农本草经集注》,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载药达七百三十种。又创用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唐代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 李励、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全书卷帙浩博,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 844 种。开元年间(公元 713 -- 741年),陈藏器编成了《本草拾遗》,书中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十剂”,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的设想。

宋代本草学,以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最具代表性。该书收载药物达一千四百多种。

元代,忽思慧所着《饮膳正要》,总结和发展了饮食疗法。

明代是中草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李时珍(公元 1518 -- 1593 年)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写成了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载药 1892 种。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十六纲、六十类。这种科学的分类法,是中古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继李时珍之后,清代的赵学敏(约公元 1719 -- 1805 年)对民间草药作了广泛搜集和整理, 于 1765 年刊行《本草纲目拾遗》?载药  921 种, 新增药物达716 种之多。

中草药学自汉代到清代,各个时代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而且历代相承,日渐繁富。到了现代,中草药已达 5000 种左右。今后,中草药学的发展,仍有广阔的前途。

篇5:中药学辅导:雄黄

【药 名】:雄黄

【拼 音】:xionghuang

【英文名】:realgar

【来 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

【功 效】:燥湿,祛风,杀虫,解毒。

【主 治】: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螫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①《本经》:  “味苦,平。”②《别录》:  “甘,大温,有毒。”  ③ 《药性论》:  “味辛,有大毒。”④《日华子本草》:  “微毒。”

入心、肝、胃经。①《纲目》:  “入肝经气分。”②《本草经疏》:  “入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  “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内服:入丸、散,1~4分。

【用药忌宜】: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本草通玄》:“血虚大忌用之。”

【别 名】:黄金石(《本经》)、石黄(《唐本草》)、天阳石(《石药尔雅》)、黄石(《品汇精要》)、鸡冠石(《石雅》)

【处方名】:雄黄、飞雄黄、明雄、明雄黄、雄精、腰黄等

【商品名】:雄精:赤如鸡冠,光泽鲜艳,明彻不臭者。品质最优。

腰黄:色黄质轻,略透明,有光泽,品质较优,但次于雄精者。

雄黄:色红胜于腰黄,而透明度及光泽又逊于腰黄者。

明雄黄:又名明雄。习指品质优良的雄黄。包括雄精和腰黄两种。销全国,并出口。

刁雄:为雄黄的提炼加工品。色紫红无光泽,呈块状,质坚硬,砸碎断面呈树脂状,微有臭气。主供出口。

苏维黄:又名苏雄黄。雄黄之呈块状者。

苏尖:又名淘尖。雄黄之呈粉末状者。

水窟雄黄:产于武都地区者。

均以块大、色红、光泽鲜艳、透明不臭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

【拉丁名】:药材realgar原矿物

【炮制方法】:碾成极细粉,或水飞,晾干。《纲目》:“(雄黄)用米醋入萝卜汁煮干用良。”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名医别录》:“雄黄,生武都山谷,煌山之阳,采无时。” ②陶弘景:“(雄黄)好者作鸡冠色,不臭而坚实。若黯黑及虚软者不好也。”③《唐本草》:“出石门名石黄者亦是雄黄,而通名黄金石。石门者最为劣尔。”④《日华子本草》:“雄黄,通赤亮者为上,验之可以虫死者为真,臭气少,细嚼口中含汤不激辣者通用。”⑤》《本草图经》:“雄黄,今阶州山中有之。形块如丹砂,明澈不夹石,其色如鸡冠者为真。又阶州接西域界,出一种水窟雄黄,生于山岩中,有水泉流处。其石名青烟石、白鲜石,雄黄出其中,其块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窍,其色深红而微紫,体极轻虚,而功用胜于常雄黄。”⑥《本草蒙筌》:“误中(雄黄)毒者,防己解之。”

【生药材鉴定】:雄黄单斜晶系。晶体柱状,晶面上有纵行条纹,大多成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颜色为橘红色,少数为暗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具金刚光泽,断面呈树脂光泽。半透明。解理较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1.5~2.0。比重3.4~3.6。性脆。受光的作用,久则变为谈橘红色粉末。产于低温热液矿脉内,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常与雌黄、浑锑矿等共生。雌黄与雄黄的性状比较相似,但雌黄为黄色,雄黄则呈红色或橘红色,可以区别。显微鉴定:本品于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灰色微带紫色;内反射橙色;偏光性清楚;反射率20%(伏黄)。透射偏光镜下多色性明显,ng=nm,淡金黄色或米红色,np几乎无色至浅橙黄色;干涉色橙红色;斜消光,消光角canp=11°。负光性。折射率ng=2.704,nm= 2.648,np=2.538;双折射率ng-np=0.166。

【中药化学成分】:主为硫化砷ass,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盐。主含四硫化四砷as4s4;尚含少量铝、铁、钙、镁、硅等元素。

【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粉末10mg,加水湿润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放置后,倾出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2)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埚中内,加热熔融,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时过滤,溶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稀盐酸后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胺试液,沉淀复溶解。

篇6:《中药学》辅导:驱虫药

要点:

1.驱虫药的配伍方法

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用较适宜的驱虫药,并视兼证的不同而进行适当的配伍:若大便秘结者,特别是应用无泻下作用的驱虫药时,当配伍泻下药物;兼有积滞者,应配伍消积导滞药物;脾胃虚弱者,当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体质虚弱者,应与补虚药物同用,或先补虚后驱虫,或攻补兼施。

2.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用较适宜的驱虫药。为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应在晨起空腹时服用。无泻下作用的驱虫药,应加服泻下药物,以促使虫体排出。

具体药物

要点:

1.槟榔的性能、功效、应用:

槟榔:味苦、辛,性温。主归胃、大肠经。本品既能杀虫,又善行肠胃之气滞,收消积导滞之效。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槟榔可驱杀绦虫、蛔虫、蛲虫、钩虫等多种寄生虫,故可用治多种寄生虫病。然对绦虫疗效最佳,每与南瓜子相须取效。亦可用治食积气滞或泻痢后重等证。槟榔又可行气利水,治疗水肿及脚气肿痛等病证。

2.使君子、苦楝皮、贯众的功效、主治病证:

使君子:功能驱虫消积。使君子善驱蛔虫和蛲虫,宜用治蛔虫证和蛲虫证。轻者单用即可,重者多与苦楝皮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使君子甘温,又可消积滞、扶脾胃,可消积除疳,用治小儿疳疾。

苦楝皮:功能杀虫,疗癣。主要驱杀蛔虫和蛲虫,治疗蛔虫证和蛲虫证,可单用或与使君子、槟榔等配伍应用。苦楝皮又能除湿热、杀虫止痒,有疗癣之效,常单用研末外涂,治疗皮肤疥癣、湿疮瘙痒。

贯众: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贯众可驱杀绦虫、蛔虫、蛲虫、钩虫等多种寄生虫,故可用治多种寄生虫病。贯众还可用治风热感冒,温毒发斑及血热出血证。

3.雷丸、榧子的功效:

雷丸:功能杀虫。

榧子:功能杀虫消积,通便,润肺。

4.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的用量用法:

使君子:使君子入煎剂用量10-15g,炒香嚼服用量为6—9g,每日1次,晨起空腹服用,3日为1个疗程;小儿每岁,每日1-1.5粒,总量不超过20粒。

苦楝皮:煎服,6-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槟榔:煎服,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60-120g。

雷丸:入丸散,每次6-15g;驱杀绦虫每次12-18g。日服3次,冷开水调服,3日为1个疗程。

5.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使用注意:

使君子:过量服用或与热茶同服可致呃逆、呕吐、腹泻,故用量不宜过大,并忌饮茶。

苦楝皮:苦楝皮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其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应文火久煎。

槟榔: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

篇7:《中药学》辅导:止血药

要点:

1.止血药的选择使用与配伍方法

止血药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选择药性相宜的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如血热妄行之出血,应选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之品;热性出血属阴虚火旺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应选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若虚寒性出血,应选温经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之品;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则急须投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此外,对吐血、衄血,因多属气火上逆所致,所以常佐以降气之品;对崩漏、便血之下血,因多属脾气下陷冲任不固

所致,所以常佐以升举之品。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应用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时,因凉血止血药易凉遏而留瘀,收敛止血药易收涩恋邪而留瘀,所以凡出血兼有瘀血者不宜单独使用。止血药多炒炭用,以增强止血之功。

具体药物

要点:

1.小蓟、地榆、白及、三七、茜草、艾叶的性能、功效、应用:

小蓟:味苦、甘,性凉。主归心、肝经。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常用治血热之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治尿血、血淋常配伍蒲黄、生地,以凉血止血,配淡竹叶、木通、滑石等清热利尿;治衄血、吐血、咯血,常配伍生地汁、藕汁、大蓟、侧柏叶、白茅根、山桅、丹皮等清热泻火凉血之品。治崩漏下血常配伍生地、白术、益母草等同用。本品亦常用于热毒痈肿,常配伍乳香、明矾等同用。本品还可用治肝炎、高血压等病。

地榆:味苦、酸,性微寒。本品因其苦寒入血分,故能清降,泄血分之热而为凉血止血要药,因其味兼酸涩,又有收敛止血作用,因其性沉降,故尤宜于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崩漏之证。主归肝、胃、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常用治血热吐血、衄血、便血、血痢、痔血,尤宜于便血、痔血、崩漏,常配伍生地、槐花、黄芩、丹皮、乌梅炭、三七、侧柏炭等同用,以加强滋阴降火凉血止之效。地榆的清热凉血解毒敛疮之功,为外科疮疡,烫伤诸证所常用。

白及:味苦、甘、涩,性寒。主归肺、胃、肝经。本品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要药。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常用治内外诸出血证。多与三七配伍同用,既可加强止血之功,又可避免留瘀之弊。本品治疗咯血,可以单用,研细末冲服,亦可配伍枇杷叶、藕节、阿胶、蛤粉、生地黄等同用;治吐血,无论是实热证还是虚热证,皆可运用本品,常配伍茜草、生地、丹皮、牛膝等治疗实热型之吐血;配伍阿胶、白芷、白敛、黄柏等治疗阴虚型之吐血。白及研末亦治痈肿、烫伤及手足皲裂、肛裂等症,能消肿散结,又能生肌敛疮,不论已溃末溃均可应用,如疮疡初起未溃,常配金银花、连翘、贝母、天花粉等同用;如疮疡已溃,久不收口,用本品可生肌敛疮,研粉外用即可。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主归肝、胃经。本品有化瘀而不伤正,止血而不留瘀之特点,药效卓著, 实为血证良药,如用于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

血、崩漏、紫癜及创伤等。单味内服、外用即可奏效。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主治内外各种出血证。治咳血、吐血、衄血,多配伍白及、藕节、沉香、大黄、茜草、煅龙骨等,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偏热者,常配黄连、蒲公英同用;治尿血、便血多配伍花蕊石,血余炭等;治崩漏、子宫出血多配伍当归、川芎、茜草炭、生地、贯众炭等;治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亦常与乳香、降香、血竭、五倍子等共研细末外用。又用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本品能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可单味内服或外敷,或配活血行气药同用。如与血竭、乳香、没药等同用。现代报道用治冠心病,本品疗效甚好,多以三七为君,常分别配伍瓜蒌、薤白、元胡、薤白、北葶苈、附子、肉桂、黄连等同用。

药师发错药检讨书范文

史上最全的not only...but also的用法

小孩子经常咳嗽的中医原因

羚羊清肺丸说明书

儿童咳液说明书

关于医药的谚语202

病证药应用下的中药学论文

名医考察材料

咳咳杂文随笔

乡村名医推荐材料范文

《中药学》辅导:化痰药
《《中药学》辅导:化痰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药学》辅导:化痰药(整理7篇)】相关文章:

传统中医学论文范文2022-09-07

抱龙丸说明书2023-07-19

百令胶囊说明书及功效2023-02-08

引起扁桃体发炎的原因是什么2022-05-06

半夜咳嗽该怎么治疗呢?2022-05-06

惊蛰节气养生祝福语2022-12-19

大人治疗咳嗽最有效的方法2022-04-30

换季感冒高发 吃什么好得快?2023-02-07

小儿解表颗粒说明书2022-06-23

蜂蜜的药性有哪些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