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里的有趣小故事

时间:2023-10-21 07:54:1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里的有趣小故事(通用6篇)由网友“dmp666”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里的有趣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里的有趣小故事

篇1:历史里的有趣小故事

左丘明打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加之受祖父辈文化底蕴的影响,博学多才,特别对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产生浓厚的兴趣,成年后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受到鲁王赏识,任左史官。在任期间尽职尽责,德才兼备,受众人尊敬。但身居官场,需要应付的繁杂琐事多如牛毛,各种规矩礼仪又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手脚,因此,虽然他做左史官二十多年,所编写出的《春秋左氏传》 篇章却很有限。眼看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体力越来越弱,还有大量的 篇章未编撰出来,他如坐针毡,焦虑万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便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正常工作为由向鲁王辞去了官职。

马车奔驰如飞,左丘明终于解脱了官场的羁绊,回到了梦寐以求的故乡。一路上望着恬静优美的田园景色,他的心里充满了喜悦,这是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清晨起来,沿康王河河堤漫步,吸一口带着淡淡田野风味的新鲜空气,放眼远处绿波翻滚的庄稼和岸边随风摇摆的柳枝,有一种久违了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快感,面对这条清澈的母亲河,他兴奋的且歌且舞:“肥子河面水平铺,两岸人家似画图。”带着这样的喜悦心情编史写传,真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水,要多顺畅有多顺畅,不出三个月,就将《春秋左氏传》中剩余的部份全都编写好了,这真让左丘明喜出望外。

这样的生活是他苦苦追索,梦寐以求的,今天在自己的故乡终于实现了,他万分高兴,有种心花怒放,飘飘欲仙的感觉。为了把写好的竹简上的字尽快晾干,便于收藏保存,他趁着初夏时节朗朗晴空,艳艳丽日,将上千卷竹简全部搬到院子里晾晒。衡鱼这个村子,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历史文化丰厚,按说应该是块风水宝地,但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这里地势非常低洼,遇到大暴雨,就会造成北面陶山上的山洪暴发,把衡鱼淹没在一片汪洋中。千百年来共造成多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真是无法统计。

因此,当地的老百姓编了个顺口溜:“衡鱼洼,衡鱼洼,谁家的姑娘也不往这里嫁。”

衡鱼的地势这么低,那个时候又没有楼房,全都是茅房和土坯房,因此房间内非常潮湿,看到外面太阳这么好,左丘明就兴高采烈地与家里人一起把竹简搬到院子里晾晒。晚饭以后出外散步,见月色明亮,星光闪烁,也就没把这些竹简往屋子里搬。为了防止意外,临睡觉前他又特地到院子里瞄了一眼,月光仍然皎洁,星灿如旧,这才放心地回屋里休息。谁成想天有不测风云,半夜过后,一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开山的炸药震得大地抖动。左丘明在残梦中被惊醒,隔着木头窗棂向外看了一眼,狂风夹着暴雨咆啸着,如天河块口般愤怒地倒向人间,天与地连成一片水帘,密集的分不清线条,风雨怒吼中隐约听到四下里有人喊叫:“洪水来了,快跑啊,晚了就没命了。”

原来后半夜老天爷突然变了脸,趁大家熟睡的时候悄悄地下起了大雨,而且是从北面山上逐次南移过来的,所以当这里的人们听到风雨声的时候,陶山上的山洪已经冲下来,那真是水借山势,风助水神,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汹涌澎湃的山水,没过康王河河堤,蜂拥而至,浩浩荡荡,无边无沿。左丘明吃了一惊,暗叫一声:“糟糕!”立即翻身下床,谁知道脚还未落地,便踩入水中,刹那间一股冷气从脚底传遍全身。

这一下惊得他魂飞天外,冷汗立马就吓出来了。也顾得找鞋穿了,赤着脚猛地打开屋门就冲进了院子里。屋子虽然低矮,但毕竟是打了地基的,所以屋里面的水只漫过了膝盖,而此时院子里的水已达齐腰深,水面上漂浮着树枝、菜板、小凳子、小盆子之类的生活用品和遍及院子每个角落密密庥庥的竹简。看到这种阵势,左丘明的夫人和孩子们都傻了眼,站在屋门口呆望了一会儿,马上回转身到屋子里去包好了粮食、衣服、常用炊具等生活必须品,把门板拆下来,将重一点的东西放上去,推到院中,准备立即开大门逃生。

左丘明此时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些编撰好的史书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电光下见儿子已走近影壁墙,便高喊一声:“先别开大门,大家快帮我捞竹简。”多亏了有坚实的院墙护着,竹简才没被大水冲走,如果一打开大门,狂风暴雨顷刻间就会把这些书稿冲刮到外面浩如烟海的大水中去,再想捞起来,恐怕比登天还要难了。但尽管有院墙围着,竹简暂时冲不走,但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里,在狂风的怒吼和雨幕的笼罩下,没有电灯,蜡烛灯笼根本无法点亮照明,全家人只能借助刹那间明灭的闪电金光来捡拾竹卷,满满当当啊,何时才能捞完呢?更让人恼火的是洪水上涨得非常迅猛,才一袋烟的功夫,已从人的腰部升到了胸口,再不撒离的话,就很危险了。左丘明心急如焚,努力睁大被风雨击痛的眼睛,尽量快地捞拾着竹简,在家人的配合之下,将大部分的竹卷装进了麻袋里,放到了门板上。水位继续升高,个头矮一些的夫人和女儿已经喝了几口洪水,再不走就要出人命了,他才在孩子们的生拉硬拽下撒出了院子,大家相互搀扶着,向着有灯光的方向慢慢移动过去。

天亮了,左丘明站在村东头的小土坡上,眼巴巴地望着一卷卷散开的竹简被风浪冲击着向南面的汇河漂去,他是又气又急又懊悔,心里像刀绞一样难受,他无法原谅自己的大意,明明知道衡鱼这地方经常被水淹,还把竹简留在院子里,不收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深深的悔恨令他急火攻心,老天爷的变化无常让他气血冲顶,由于焦急而冒出的汗水模糊了他的眼睛,他有些支持不住,一个趔趄险些晕眩过去,幸好被孩子们及时发现给扶住,才未跌倒。年过半百的左丘明,由于长年钻研学问,身体早已非常虚弱,特别是那双陷得很深的眼睛,因昼夜读书着书,损害严重,视力已经很差了,在这次突发的洪水灾害中,又与暴风聚雨搏斗了大半宿,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他病倒了。县官得到乡里的报告马上赶来把他接进县城进行治疗。七天以后,洪水退去,没有完全康复的左丘明在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驱使下,回归故里,勉强打起精神,重新投入到传记的编撰中。

在整理抢救出的文稿时,他感觉竹简上面的字闪闪烁烁,晃晃悠悠,像一群蚂蚁在地上乱跑,他努力克制住情绪,仔细辨识,结果还是模模糊糊认不出字来。初遇这种变故,他方寸大乱,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发怒了,抓起几卷竹简使劲摔到地上,同时从内心深处发出撕心裂肺的悲鸣:“老天爷啊,为什么这样对我!我成了瞎子,还怎么写书啊!”夫人见他眼睛全坏了,劝告他说:“急也没用,不如带着残稿到县城的学馆附近去找间房子住下,一来不再受山水的威胁,二来可让学馆的学生们听你讲解,然后帮你记录整理史稿,尽早完成着作。”

左丘明听了转忧为喜,笑逐颜开,于是差人报告了县官,论官职,左丘明比县官大多了,接到乡里的报告,不敢怠慢,立即派车架将左丘明接到县城内靠近学馆的一套房子里,在几个学生及子孙的帮助下,继续史册的编纂工作,直到把《春秋左氏传》和《国语》全部编撰完成,他都没有离开那间房子。这套值得纪念的房屋,被后人们尊为《左传精舍》,距离家乡衡鱼村五十五华里。

篇2:有趣经典历史小故事

晋武帝和他祖父、伯父、父亲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司马衷偏偏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低能儿。朝廷里里外外都担心,要是晋武帝一死,让这个低能儿继承了皇位,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是不敢明说。有一天,在晋武帝举行宴会的时候,大臣卫瓘(音guàn)假装酒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面前,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说:

“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晋武帝马上懂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假装听不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打那以后,谁也不敢向晋武帝再提这件事。

晋武帝毕竟也有点犹豫。他想试试他的儿子到底糊涂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他特地送给太子一卷文书,里面提出几件公事,要太子处理。

太子的妻子贾妃,是个机灵的女人,见到这卷文书,连忙把宫里老师请来,替太子代做答案。那个老师很有学问,写出一份卷子,引经据典,答得头头是道。

贾妃看了挺满意,旁边有个略懂文墨的太监却提醒她:“这份卷子好是好,可是皇上明知太子平常不大懂事,现在写出这样一份卷子,反倒叫他怀疑。万一查究起来,就把事情弄糟了。”

贾妃说:“对,亏得你提醒一下。那么还是你来另写一份吧。写得好,将来还怕没你的好处!”

那个太监就另外起草了一份粗浅的答卷,让太子依样画葫芦抄写一遍,送给晋武帝。

晋武帝一看,卷子虽然写得很不高明,但是总算有问必答,可见太子的脑子还是清楚的。俗话说: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能将就也就将就过去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太子司马衷已经三十多岁。按理说,三十多岁的人已经可以处理政事了。但是晋武帝到底不放心,立个遗诏,要皇后的父亲杨骏和他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一起辅政。晋武帝临死的时候,只有杨骏在身边。杨骏为了想独揽大权,和杨皇后串通起来,另外伪造一道遗诏,指定杨骏单独辅政。

晋武帝一死,太子司马衷即位,这就是晋惠帝。

晋惠帝即位以后,国家政事他一件也管不了,倒是闹出一些笑话来。

有一次,他带了一批太监,在御花园里玩。那是初夏季节,池塘边的草丛间,响起一片蛤蟆的叫声。

晋惠帝呆头呆脑地问身边的太监说:“这些小东西叫,是为官家,还是为私人呢?”

太监面面相觑(音qù),不知该怎样回答。有个比较机灵的太监一本正经地说:“在官地里的为官家,在私地里的为私家。”

惠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有一年,各地闹饥荒。地方的官员把灾情上报朝廷,说灾区的老百姓饿死的很多。这件事给晋惠帝知道了,就问大臣说:“好端端的人怎么会饿死?”

大臣回奏说:“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

惠帝忽然灵机一动,说:“为什么不叫他们多吃点肉粥呢?”

大臣们听了,个个目瞪口呆。

西晋出了这样一个白痴皇帝,周围的一群野心家自然就蠢蠢欲动了。

篇3:简短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

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自己的看法。

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

魏徵却扣住了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

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徵训斥他大胆抗旨。

魏徵镇定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

陛下将不满18岁但身强力壮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说,国家的赋税让谁来负担呢,并且陛下以前宣布18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的诏书一下,你不是失言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还提升魏徵为太子太师。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即雀鹰,比鹰小,可帮助打猎),见魏徵进来,怕他责怪,忙将它藏在怀中,魏徵装作没看见,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时间。

等他离开,小鹞已经闷死了。

还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

太宗说:“魏徵常常当面顶撞我,使我难堪。”

长孙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礼服再进来,向李世民道贺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进谏,魏徵敢于当面顶撞陛下,说明陛下是圣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听了皇后委婉的批评和规劝,怒气顿消,清醒地认识到虚心纳谏对于天下兴亡的重要性。

贞观中期以后出现了盛世,大臣都极力歌颂李世民,只有魏徵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给李世民指出了10个缺点,要他警惕。

李世民就郑重地将它抄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阅读,引为戒鉴。

公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

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篇4:简短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荆轲刺秦王,失败身死。没有一个人能懂荆轲,也没有一个人敢为荆轲复仇。就连当初任用荆轲的太子丹,最后也被自己的父亲处死献于秦。

历只有一人,记得荆轲,懂得荆轲,敢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不顾性命为荆轲复仇,那就是高渐离。

高渐离这个名字到了今日,为人所熟知更多的因为热门手游《王者荣耀》有这样一个英雄。大家只知道高渐离是个弹着琴的法师,输出还不错,却不知道历的高渐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实话,挺遗憾的。

高渐离是战国时期燕国人,是位琴师同时也是位刺客。不过高渐离这个刺客比较特殊,因为在史记中刺杀秦王的刺客中,只有高渐离这一例,不为权势也不为权贵驱使,仅仅是为了给好友荆轲复仇而行刺。

高渐离敢于舍弃性命复仇,就可以得知与荆轲感情有多深厚了。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颇有些“好基友,一生一起走”的意思。

荆轲刚到燕地之时,结交了善于击筑(古代弦乐器,颈细肩园,中空,十三弦)的高渐离。两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知己。

据说荆轲嗜好喝酒,有一天与高渐离连同狗屠在燕市喝酒。酒至酣处,高渐离击筑,而荆轲也站起来高歌和之。两人相视一笑,快乐无比,一会儿又相对哭泣流泪,旁若无人。

他们一定是知己,知道对方的喜悦,也知道对方的伤心,才能在情感上有共鸣。

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加快,燕已经无法抗衡,最终太子丹找到了荆轲,请求他前往刺杀秦王。荆轲既然是太子宾客,受太子恩惠,没有不答应的。

当荆轲前往刺秦之时,太子丹并知道此事的宾客都来到易水边相送。高渐离也来了,他击筑为荆轲送行,荆轲再次高声以和。也许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荆轲的歌声直入人心,悲壮无比。

在座的士子都相顾垂泪,后又上前一步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伴随着歌声相送,荆轲乘车离去,再没有回过头。

荆轲刺秦王失败,荆轲死,而燕国也开始承受秦王的怒火。燕王喜为了保全国家,杀掉太子丹请求秦王息怒。但是秦王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诏王翦军以伐燕”。用了五年的时间灭掉燕国,俘虏燕王喜。

太子丹的宾客和荆轲的朋友,都被秦王驱逐斩杀。高渐离隐姓埋名,成为一名酒保,到宋子家工作。当时宴会击筑是常事,高渐离听到宴会的击筑声,最终没有忍住指点。

高渐离一看就是懂音乐的人,于是侍从告知宋子。宋子命高渐离前来击筑,一座称善,赐酒。高渐离知道自己隐瞒不下去了,于是“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有一个十分善击筑的宾客,不知道怎么传到秦王耳中。秦王命高渐离来击筑,有人认出了他。秦王知道他是荆轲的好友,害怕他为荆轲复仇,于是虽然让他为自己击筑,却也命人戳瞎了高渐离的双眼。

高渐离瞎了眼击筑,仍然满座皆惊。因为他没有其他动作,渐渐的能在靠近秦王的位置上演奏。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他在筑中灌满铅,在秦王赏乐之时,拿起筑直击秦王头颅。

高渐离最后当然失败了,而他自己也丢了性命。但是这种不为名利权贵,只为好友复仇的“义”,仍然让人佩服。

篇5:简短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史载宠冠诸王,大意是说李泰在所有儿子中是唐太宗宠爱的。能让史官说出这番话,还记录下来,那么李泰的受宠应该就是实打实的了。那么李泰到底有多受宠呢?

在李世民还没有登基之前,李泰就被祖父李渊封为卫王,承李元霸之位。李世民继位之后,年仅9岁的李泰改封越王,此后开始了他宠冠诸王的人生。

李泰年长,按照规矩是要前往封地的。但是因为李世民舍不得这个儿子,所以李泰一直留在京中。而李泰并不是白身,不仅身在王位,并且身上扛了很多头衔,全都是实权在握的官职。

有了官职是不是要去任地了,但是李世民却还让李泰不之官。也就是说虽然身在官位手握大权,却不用前去任地。

李泰不去任地,唐太宗就下令在东都洛阳“并坊地”以赐儿子大宅,而且合并坊地后李泰的大宅还占了“东西尽一坊”之地,另有“潴沼三百亩”,李泰于此处为池、池与洛河之间修建的堤岸,正是日后堪称“都城之盛”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二景。

除此之外,还有大名鼎鼎“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也被唐太宗赐给了李泰。

据说李世民一天没有见到李泰都想念的很,每天都会召见李泰。如果因为有事儿不能见面,也会让专门驯良的一只叫“将军”的白鹘送信,一天要往返数次。

李泰生的有点胖,让唐太宗有些担心。但是他的担心和一般父母的担心不同,别的父母可能会担心肥胖影响身材体格。而李世民是担心自己的儿子走路太累,上朝太累,所以为此下令允许李泰乘小轿子上朝。

李泰长子李欣,也因为父亲的受宠,而得到李世民的特殊对待。四岁的时候李欣便被接到宫中教养,被养在长孙皇后身边。长孙皇后待他犹如亲子,一直等到弱冠之年才去了封地。

李世民还曾经多次为了李泰和他重视的大臣对上,其中就包括魏征和房玄龄等人。据说与魏征、房玄龄等不合的官员,上报唐太宗,说魏征和房玄龄经常私下谈论李泰的不是。

李世民听了之后,当即大怒,丝毫怀疑也无,直接让人将为魏征等宣进宫中。也不听魏征等人的说法,抢先就对两人一阵痛骂。

李泰受宠,宠俸优渥,就连朝中大臣都看不过去了。曾经多次上谏,请求唐太宗不要过度。但是却唐太宗却都置之不理,该如何宠李泰就如何宠。

而唐太宗赐给李泰的东西之中,经常会有许多连太子也不能使用的东西,这些都被太子李承乾看在眼里。

李泰因为唐太宗的过度宠爱,生出错觉。认为只要除掉自己占了太子之位的兄长,那么自己就一定是下一任储君。所以此后李承乾和李泰两人对上,以至于演变成兄弟相争。最后将李承乾逼上谋反,失去太子之位。

其实李承乾也是唐太宗宠爱的儿子,并且程度不下李泰。但是唐太宗对两人的宠爱却有所不同,李承乾因为是帝国未来继承人,所以李世民注重教育和培养。但是李泰却只是一位王爷,以后不继承自己的江山,所以李世民就当作普通孩子宠爱。有什么好东西都想到给他,不怕他学坏。

李世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自己宠爱的儿子们会因为帝宠,而闹翻以至走上绝路。

篇6:简短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东床快婿,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其实不用小编多作解释,大家应该也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但是这个词语,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因他而生想来大家就不知道了。

王羲之出身魏晋名门世家琅琊王氏,在朝廷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之职。

但他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艺术上。王羲之书法出众,有“书圣之称”,其所写《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据传当初晋帝到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将祝词写在木板上,再拿去让工人雕刻。工人将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书法墨迹一直浸到木板里面去了。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才算见了底。王羲之笔力雄劲,以致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东床快婿中的“婿”,那么“东床”和“快”又指什么呢?这还要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东晋重臣郗鉴有个女儿,名叫郗璇,年方二八已是到了婚嫁的年龄。郗鉴自然要考虑给自己的女儿,择一位上好佳婿。

郗鉴与王导同朝为官,感情不错,又听人说琅琊王氏的子弟,个个生得丰神俊郎,才华横溢。与其找些不知根底的人家,不如与王导结亲。

郗鉴将自己的想法给王导说了,王导听了也十分干脆。他直接对郗鉴说:“那好啊,我家子弟甚多,您抽空到家里来看看。若是您相中了哪个,不管是谁,我都是同意的。”

别看王导说的好像不把自己子弟当回事儿,但正是这种随便人选的态度,可见其子弟都是出众之辈,不丢人。

郗鉴听了王导的话,没多久就让管家带上礼物上门,先来打听打听消息。

而这边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个个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管家看来看去,觉得王府的确子弟出众,个个都是青年才俊。但要说一眼惊艳,当即想让人定下来的那也没有。于是管家就说,没有别的人了吗?

王府管家一看,人数还真少了一人,便是王羲之。王府管家带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看见靠东墙的床上躺着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

原来王羲之回府半路上赏玩了东汉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早忘了还有相亲这么回事儿了。回府之后,又因为天气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的喝茶。

管家见王羲之安然自若的躺在床上,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心中十分惊讶,暗自留了心。

等回到太尉府之后,郗鉴询问结果。管家说:“王家年轻公子二十多人,听说您觅婿后,都争相恐后。但唯有东床上有一位公子,对此事无动于衷,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听了后笑道:“我要找的女婿正该是这样的人,走,快带我去看看。”

郗鉴来到王府,见王羲之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他十分满意,当场就下了聘礼,择王羲之为婿。

这“东床”指的是王羲之躺的床,而“快”则说郗鉴定下王羲之的速度之快。

《时间的脚印》教案

有趣的汉字初一作文

有趣的汉字作文550字

有趣的汉字作文350字

神奇动物在哪里观后感电影影评

时间的脚印教案

有趣的阅读作文

汉字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你汉字作文五年级

关于汉字为话题作文

历史里的有趣小故事
《历史里的有趣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历史里的有趣小故事(通用6篇)】相关文章:

有趣的汉字_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2023-07-16

我与书的故事叙事作文2024-01-14

我家的故事作文800字2022-10-21

初中读书的乐趣议论文作文2022-12-23

汉字,我爱你作文2022-10-07

小学生校园有趣小故事范文2022-06-17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600字左右2022-09-16

《有趣的汉字》五年级语文教案2022-11-07

《美德故事》读后感2022-09-26

汉字的收获与感受作文400字左右2022-12-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