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放养

时间:2023-11-04 07:41:4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放养(通用10篇)由网友“xiaoxu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放养,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放养

篇1: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放养

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放养

研究人员对非洲肯尼亚安玻色黎国家公园(该公园因大象的数量及大象群体数目庞大而著称)的大象和缅甸搬运木材的大象的寿命做了比较研究,发现在自然环境中的大象的寿命比在动物园中的大象的.寿命高出1倍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在自然环境中的大象比动物园圈养的大象要长寿得多。

动物被圈养,尚且如此。孩子被“圈养”,什么灵动活力,什么个性飞扬,当然一切免谈。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精彩了很多,也复杂了很多。很多家长便以此为借口,更美其名曰“保护孩子”,对孩子实施“圈养教育”:饿了,给他喂饭;冷了,为他穿衣;把他保护得严严实实的,避免接触一切大人认为有危险的事,避免和一切陌生的人交往,甚至恨不得为他承受一切的病痛和挫折。即便如愿,孩子也只是在家长设定的框架中按照既定的计划成长,就像被圈养的动物一样,被格式化了。孩子身体很健康,但思维和经历却是单调和苍白的,少了应有的生气和活力,少了应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

所以,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请“放养”你的孩子。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家长很值得我们学习。

那一次见到杰瑞和他的妈妈戴安娜,是在公园里。当时,湖里的水漫上了岸堤,我看见4岁的杰瑞在岸边用脚踩水,很是担心。戴安娜却耸耸肩说:“没事,让他玩儿。”突然,杰瑞脚下一滑,坐在了水里,我大叫一声:“天哪!”戴安娜只瞥了一眼,继续和我聊刚才的话题。

过了一会儿,裤子几乎全湿的杰瑞爬起来,到草地上和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玩球。玩着玩着,两个人打起来了。那个孩子力气大,把杰瑞按在了地上。我想过去把他们拉开,戴安娜拦住我说:“别管他!你说上次那张CD……”不一会儿,那个男孩跑了,杰瑞从地上爬起来,走过来对戴安娜说:“妈妈,我鼻子流血了。”戴安娜拿出纸巾给他擦了擦,说:“去吧,玩得开心点儿。”杰瑞便欢天喜地地去逗小狗了。

我问戴安娜为什么对孩子不闻不问,她说:“随他玩吧,只要他别玩出人命,开心就好了。”她告诉我,上个月杰瑞去参加了5岁以上孩子的攀岩比赛,摔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他居然不是最后一名,还得了个安慰奖杯,他高兴极了。还有一次,杰瑞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滑板,他根本就不会,把小手指摔骨折了,治疗了三个月才好。从此以后,他自己就很小心,轻易不再玩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戴安娜说:“这比我天天跟在他后面唠叨要强,不让他这样,不让他那样,他就不去做了吗?他会偷偷去做的,那样更危险。”

以前,我喜欢把女儿关在家里,什么事都要亲自为她操心,从不敢轻易放手让她自己去做。慢慢地,我发现:女儿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不敢自己外出,不敢主动与人沟通,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差……仔细想过才明白,原来都是我“圈养”孩子惹的祸!

于是,我赶紧转变教育观念,慢慢地开始“放养”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女儿变了――身体变得健康了,胆量变得大了,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变得强了,兴趣变得广泛了,经常有新鲜的想法冒出来。

事实上,孩子需要“放养”。他必须通过自身的尝试,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甜酸苦辣,才能健康成长。作为家长,要适当放手,给孩子成长的自由空间,让他细细地观察一切事物,慢慢地尝试力所能及的事情,允许他做错事,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孩子已经学会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之路了。

篇2:家庭教育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

家庭教育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

1.促进安全的规则

孩子当然需要规则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并且这种安全包括身理上和情感上的安全。身体上的安全规则包括“坐在沙发上(不要站起来)”和“当妈妈在洗澡时,别开门”。情感上的安全规则可能包括这样的情况,“用温和的语气说话”,当孩子感到安全时,他们会集中精力探索他们自己的才华和环境。

2.形成习惯和例程的规则

当孩子们有一个例程安排时,他们会做得非常好。因此,应该有一些规则让孩子每天养成健康的习惯。例如,“早饭后刷牙”或“把你的脏衣服放进篮子里”。创造健康的'习惯和常规例程有助于减少家庭斗争。当孩子们知道他们从学校回到家时应该挂上外套,他们应该在晚饭后做家庭作业,将可以减少很多的争论。

3.促进道德的规则

创建规则给了你一个向你的孩子灌输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机会。你应该创建这样的规则,像“永远说实话”或“当你伤害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这是至关重要的,你的孩子们将通过观察你的行为来模仿你。

4.做好准备面临现实世界的规则

这些规则教孩子生活技能,这将帮助他们在离开家之后可以很好的自理。教他孩子们关于钱的知识,这样他们就可以学习如何保存并明智地花钱。

5.促进社会技能的规则

孩子们也需要一些规则来教他们社会技能。例如,“和你的弟弟分享你的玩具”或“轮流玩这个游戏”,另外,教孩子们与他人互动的适当方式。

篇3:「家庭教育」孩子的六个情感需要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孩子在幼儿时期有很多情感需要,这些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的。

被别人爱的需要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

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

归属集体的需要

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自尊的需要

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

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克服胆怯的需要

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

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来源:中国幼教网

篇4:家庭教育中孩子性格特征分析

家庭教育中孩子性格特征分析

1、完美型性格

典型特点:自尊心强、注重细节、个人追求高、抗压抗挫能力弱。

这样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往往是高标准自我要求的好学生,不用别人监督和敦促自己,能安静地做作业,学习和生活有条不紊。同时整体性格偏向内向,不善于表达内心感受,在不如己愿时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但这类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一旦遇到逆境,因为不敢面对失败的自己,他们往往选择退缩或是逃避。如果得不到合理得心理疏导,完美型性格的孩子得抑郁症的几率更高。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调整孩子的心态,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事儿,也没有完美的团队,因为世界本身是不完美的'。

在上学期间,不需要每天都想考第一名或是100分,考90分也可以,考85分也可以。剩下的事件,引导孩子去结交身边的伙伴、去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去接触不一样的环境。

完美型的孩子是应该鼓励大于批评,引导孩子发展专长和爱好,让他们懂得坦言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对于人生中的失败或是不完美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2、活泼型性格

典型特点:聪明好动,热情开朗,满脑子是创意,好奇心强,不怯场。

他们天性积极,但注意力易分散,做事难善始善终,学习成绩相对差些。他们更喜欢校园演出和娱乐,并且表现突出。适合表演、主持、跳舞、唱歌、营销等职业。

他们需要不断督促和刺激,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同。活泼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好玩和被关注,他们须有一个团队环境来约束。

活泼型的孩子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家长说一他说二。对活泼型性格的孩子,我们家长时而会进入怎样的误区呢?

认为调皮是小孩子的天性,长大之后孩子自然就懂事了。所以孩子小时候犯了错误不以为意,不进行批评教育。有的孩子小时候非常喜欢惹事,长大之后也是喜欢惹事,自己还收不了场,不能承担责任。

作为家长引导活泼型孩子,尤其要注重教导孩子自律、给孩子设定限制。对于错误的言行决不纵容,哪怕是对你有利(比如拿你的钱为你买礼物)。

3、和平型性格

典型特点:平静随和、缺乏追求、不争不抢。

和平型性格的孩子往往给人随和平静的印象,他们对于生活没有刻意的追求,喜欢平平淡淡,简单安稳的生活。婴儿时期,每天喂饱了他,就去睡觉,在所有的婴儿中是最温顺的。

少年时期,对于考试和学习,不追求名次,觉得合格就可以。长大了,他只是个旁观者和好听众,往往隐匿自己的想法或是直接忽视自己的想法,觉得大家好就可以。是好职工、好朋友,适合办公室工作和处理行政事务。

这样的孩子其实内心是缺乏自信的,这类孩子是不能打的,父母越否定,孩子往往会越自卑。

作为父母,一定要在面面俱到中发现他的特殊才智并加以引导,从小就多读书给他听,多玩一些心理挑战类的游戏来激发他的热情。

鼓励他多参加摔跤、跑步等户外体育活动。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尽力解除冲突和恐惧,多让他们自己去做选择和拿主意。

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比如看到学习成绩的时候,这次比上次多了一分也要鼓励。

暑假寒假的时候,带着孩子多出去经历和体验,接触曾经没有体验过的东西,让孩子看到不同的生活可能。一旦孩子的内心的渴望被激发,那么他立即呈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状态。

4、力量型性格

典型特征:精力充沛,勇敢果断,有冒险精神,控制欲望强烈,具有领导天赋。

这类孩子会通过大发脾气来取得控制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适合体育竞技、探险职业和个人创业。力量型的孩子最大的渴望就是当“老大”,当事与愿违时,他们会因不耐烦而大吵打闹。

作为家长,在教育力量型性格的孩子时,一定要坚决制止孩子的霸道和随心所欲。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以免失去权威,甚至被孩子反过来支配和控制。他们很会通过钻父母的空子,达到控制的目的。

但请家长们注意,如果打骂了孩子,一定要注意跟他讲明白他错在了哪里,不然长期下去只会增长孩子的逆反心理,等孩子体力强壮就是父母失去威信的时候。

同时,家长要尊重他们内心对公平、公正的强烈需求,为他们提供能发挥潜能的环境。

让他们忙碌起来并承担一些责任,满足他们追求成就的渴望。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放手去给他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去完成,再通过事情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处事方式。

在家里有需要决策的问题时,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这不仅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更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想法是被承认的,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

篇5:孩子需要良好的纪律的家庭教育观点

孩子需要良好的纪律的家庭教育观点

何谓管教?这一问题很难有定论,因为专家各有各的说法,极不一致。有些专家极力反对过去那种严格的管教方式,他们的理论影响了很多父母,使得那些父母觉得应该让孩子生长在温和与自由的气氛中,并尽量不要纠正孩子的行为;但另一派专家却认为,都是因为父母丢掉了鞭子,把孩子宠坏了,才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派专家认为,应该重拾过去那种严厉的标准,对孩子才是最好的`。何谓管教?是处罚?是奖励?还是顺应孩子良好的一面?是以达到成人的标准为目标?还是达到孩子的标准就行了?

孩子需要良好的纪律,尽管他们会有诸多的抱怨,但不容否认的是,纪律的确能够让孩子学习明辨是非、获得动力,并维持家庭的秩序。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做一个负责、体贴,并懂得尊重他人的个体,更要学习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免招惹祸害,令自己陷入险境。想要孩子学会上述种种技巧,就要对他们加以管教(而且是有效、以爱为出发点的管教),借以达成目的。

上述说法都没有错,管教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年幼时,孩子有父母与老师的指导,以父母与老师为其立下的目标作为行为规范,但这并不表示孩子要接受成人的任意摆布,孩子应循序渐进地学习行事的规则,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品格,这也就是管教的最终目的――自律。

当孩子未能达到这些标准时,父母会批评、纠正他,但仍会表现出对他的爱。而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也会渐渐解除自己的监督权,让孩子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新行为准则与个人的理想。

篇6: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烦恼

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烦恼

1、无法申辩

爸妈最忌的事就是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最怕的情形是:没有申诉的机会,若执意申辩,就被视为顶嘴犯上,必遭严惩。这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表现,是平等、民主精神的反面,害莫大焉!试想,假如孩子已经习惯了适应不公,假如孩子除了寻求许可就再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我们挚爱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他们的生活呢?培养一个理性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远比保住大人的面子重要。

2、家庭不和

大人不懂得得谦让,经常互相责怪。其实,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和老人不和,对于孩子来讲都是心理上的电闪雷鸣、雨雪交加,但苦于自己年龄尚小,无能为力,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泣。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的天气,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恶劣的天气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构建温馨、互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

3、父母品行

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捡钱不交公。

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4、爸妈不陪自己玩

童年的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游戏,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大人们有自己的世界和娱乐方式,在中国,陪孩子玩历来被认为可有可无。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少了,还是趁现在多多享受天赐的快乐吧。爸爸们可别认为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没面子,这是封建大男子主义的.糟粕,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和阶层,越重视和家人的相处。

5、父母的不良嗜好或习惯

烟雾缭绕、酒气熏天、麻将声声,不良习惯的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酒喝多了,麻将输了,最后遭殃的却是自己。不良嗜好,不仅带给家人烦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极大。不管那个习惯持续了多少年,还是咬咬牙戒了吧,没有改不了的习惯,只有不想改的人!

6、父母包办

无论是穿衣服、时间安排,还是交朋友、选报兴趣班,都不能自己做主。大人的解释永远是:小孩子懂什么,这都是为你好。

父母包办的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要么是父母放心不下,要么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而重要的,其实,即便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他们的兴趣和感受需要尊重,他们应该有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只有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才不至于毫无主见。对于交朋友,我们应该给他们原则性的指导,但是最好不要具体的干涉,其实,什么样的朋友有什么样的好处,学习不好的朋友可能胆子大、脑子活,也可以丰富孩子的性格,我们成年人不也是什么朋友都要有吗?

7、语言伤害

大人口不择言,殊不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不是孩子,就永远不能体会到被父母责骂、贬低的滋味。

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说话也不要毫无选择,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于父母的评价就越依赖,消极的评价、恶劣的情绪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其实,同样一句话,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说,善意和鼓励的角度,比指责和贬低更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8、没有隐私

日记被看、书包被翻是家常便饭,为了完全监控我们,父母大人逢强智取,遇弱强攻,还美其名曰:上级审查。

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父母怕她谈恋爱走弯路,形影不离,没收了手机,上学放学父母轮流护送,孩子回家就被锁在房间里,女孩为此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要给大人一点“颜色”看,结果就是在父母看管最严的时候,女孩怀了孕。记者采访时,女孩说:“手机上交,我可以借同学的,我有家里的钥匙,他到了我家楼下,电话打给我,我就从窗口把钥匙丢下去,他到我家开门,然后我就出去了。父母把我反锁在家里根本没效果。他们越这么‘关押’我,我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看,我怀孕就是给他们的‘颜色’,是他们‘逼’出来的。”这是现实中一个让人十分痛心的真实故事。且不说这种方式对孩子的不尊重,就事情本身而言,看管和监控,不仅无效而且是危险的,所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那么,不监控,怎么办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孩子合理的态度和价值观,简而言之,父母能做的是教会孩子选择,而不是监控、替代和强迫孩子选择。

9、被怀疑冤枉

考试、作文得了高分被怀疑抄的;花瓶碎了,钱少了,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哭了,被认为是自己干的;自己出于好心做一件好事,做砸了,或者还没做完,就被误以为淘气狠批一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使孩子淘气、不懂事、有“前科”,我们在弄清真相之前,也应该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要轻易兴师问罪,被冤枉的滋味可不好受,这样的行为是对孩子极大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想想我们被朋友或者领导怀疑和冤枉的滋味,我们就知道孩子内心多苦恼了。

10、父母失信

许诺的事情不认账或者大打折扣或者无限期拖延,甭管自己多盼望,盼了多久。

父母的失信两个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一,父母的威信大打折扣,而父母的威信是教育的基础;其二,父母的失信行为给孩子树立了消极榜样,你说话不算数,很难要求和指望孩子说话算数,只要你无法完全监控,孩子随时存在失信的可能。

11、不被尊重

建的模型被扔掉,贴的墙画被撕烂,养的小动物被送人或吃掉。自己做了糗事,父母逢人便讲。

父母不被尊重,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小时候也没有受到父母的尊重。不懂得维护孩子自尊心的父母是最失败的父母。

12、学习·考试

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没有应有的童年自由和乐趣;考得好了怕自己骄傲,考不好“今夜有暴风雪”。

父母对孩子优异成绩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如何才能真正帮上孩子,事实上,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督促,并没有起到效果,吃力不讨好。

13、缺乏宽容与理解

孩子还小,思维能力和身体能力都不成熟,很多时候犯错、闯祸远非孩子本意,但是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宽容和理解。

中国人普遍缺乏尝试精神,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幼年时期,尝试失败不被宽容和鼓励,从而不敢尝试。建议父母朋友宽容孩子无意的过失,鼓励孩子尝试心中的想法,虽然未必成功,但是孩子会从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篇7:家庭教育中爸爸如何与孩子相处

家庭教育中爸爸如何与孩子相处

1.合理安排时间。

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时间,相处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应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每天腾出部分时间与孩子玩,在游戏中更多地了解孩子,同时树立好爸爸的形象。

2.耐心,无限的耐心。

孩子可能会出现你所不能理解的行为——无故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不喜欢吃饭,无理取闹……父亲大多性格急躁,遇见这样的状况,常常会大声责骂和训斥,但最终收到的结果却是微乎甚微。要明白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耐心,慢慢地去了解、引导和改变。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

3.鼓励多于斥责。

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要过多的斥责。斥责只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从而变得自卑、内向。孩子需要鼓励,鼓励能让他一次比一次做得好,能激发他的自信乐观,能让他向你敞开心扉。

4.不要总是拒绝孩子。

对孩子的要求,采取拒绝的态度,无形中会在孩子和你之间划出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不仅会让他不愿意和你待在一起,更会扼杀他的个性和创造性。生活在“拒绝”里的孩子,常常表现得不够自信,不敢向他人提出自己的意见。

5.适当的惩罚。

孩子的自制能力差,没有惩罚很难约束他的行为。但惩罚并不是让你成为“暴君”。适当的惩罚能让他有所敬畏,当然前提是他真的做错了,并且错得很严重。

6.控制恶劣情绪。

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不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回家,即使你真的心情不好,也请避开孩子。孩子没有义务承担你的恶劣情绪,更没有理由成为你的出气筒,他需要你带给他的是美好的一切。

7.言出必行。

别以为孩子小就可以对他不遵守诺言,要知道你的失信会带给他失望和巨大的心理阴影。可能因为你失信于他,他不再相信别人和对别人信守诺言。同时,说话不算数的爸爸,也得不到孩子的尊敬和喜爱,更无法树立自己的权威。

8.爱他,要让他知道。

男人的感情是含蓄的,他们常常不好意思把“爱”挂在嘴边。但孩子还小,他不知道你深沉的爱,他需要你用语言、用行动表达出来。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这并不影响你做父亲的尊严,也没人笑话你,反而会让孩子时时体验到父爱的温暖,也让你赢得孩子更多的爱。

篇8:家庭教育中如何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中如何关注孩子的成长

说到教育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学校,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这是对教育的一种片面理解和认识。其实除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支撑,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的整合体,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孩子上中学以后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内心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可当前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过分溺爱。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本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小学起就有一大批学生在各种补课和父母给选择的特长班里上课,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该有的童年生活。

第二、物质刺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能在全年组排名中进入前十,奖励多少钱或者买什么东西。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第三、不能全面的认识孩子。

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孩子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而我们的家长常常忽略这些。

第四、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逆反心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而不适合的家教则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便把责任推给了学校,于是课外时间无人监管,甚至放任自流,任其自生发展,有的家庭离异,置孩子于不顾,结果孩子会了上网,染上了吸烟、酗酒等恶习。

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

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

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第六、道德方面,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应该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试想,如果道德都被挂在嘴边上说事,我们所拥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经沦陷?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表现。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现在呢?分数决定一切。

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应该怎样做,笔者认为:

首先要“爱”中有“严”。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但凡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本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龙的愿望背道而驰。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使其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二,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心理都有家庭的印记。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美满的家庭环境,我想在一个经常聚众赌博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定和在一个经常读书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同;一个在暴力的环境下长大和在一个充满温馨和民主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不会一样。

第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信仰上的危机最容易使人心理上崩溃,没有了精神支柱很难承受强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在孩子的个人抱负上要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正确认识事物,辨证地看问题。要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要看到前途,看到光明,从生活中挖掘积极因素,这样孩子就不会被阴暗面遮住双眼,不会被困难吓倒,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成为生活的强者。

第四、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

主动向班主任及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班主任重点介绍: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注。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虽然老师是关键,家长是否能与老师沟通也很重要。我相信我的孩子在优秀老师的培养下,一定能成为大方、聪明、优秀的好孩子。

第五、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要教育孩子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为一点不满足就大动肝火。要学会对不愉快的事加以冷静的分析,学会用理智抑制不必要的冲动,不感情用事。人能以平静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是情绪健康的表现,这也是帮助孩子平静渡过青春期的关键。

第六、关注孩子的成长,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要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要从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不要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第七、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她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她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她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做简单的家务等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篇9:家庭教育中如何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

家庭教育中如何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

惩罚是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我们常常通过惩罚使儿童习得希望他具有的行为,而减少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家庭教育中,家长常常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有时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必要对孩子实行惩戒,怎样合理地运用惩罚使孩子获得良好的行为规范呢?1、当孩子不“听话时”,请先听听孩子的理由,然后再决定是否对孩子实施惩罚。有时孩子因为经验和知识不够会“好心办坏事”。

2、明确地界定不良行为,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应该及时。当孩子第一次出现不良行为时,必须及时制止,并说明理由。而不是在孩子几次行为之后才予以惩罚。给孩子一个关于“不被允许的'行为”的清晰概念。

例如:幼儿开始学习自己吃饭时,可能用勺把碗里的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家长应该在幼儿出现这种行为时就予以纠正,而不是感到好笑。如果在幼儿已经形成这种坏习惯后再纠正,会造成幼儿的迷惑:为什么被允许的行为又被惩罚了?他们到底要我做什么?

3、惩罚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避免人身攻击以使孩子陷入自卑。在对孩子惩罚时,应明确告知,“你这件事做得不对”或“我不喜欢你那样做”。不要对孩子说:“你就是这样的,死不改悔。”“你是个坏孩子。”“你从来不听话。”这样容易导致孩子把惩罚归结为自身的原因,而不是做错事的原因。

4、惩罚应采取合适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不同的年龄阶段,适合的惩罚方式是有差异的。学龄以上儿童,建议不用或尽量少用体罚,而以口头的批评为主。低龄儿童可以使用轻微的体罚,如罚站5分钟;不许玩他喜欢的玩具等。

暴力惩罚可能会成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对象。

心理学家建议多用强化(表扬)少用惩罚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规范。

篇10: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有一种探寻心理,所以有时候会向父母提出一些不是很实际的问题。求知欲的发展也是存在两面性的,正如人的本性一样,如果这个时候得到家长的引导,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那么,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呢?

生活中,小孩子提出那些不切实际的问题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忽视小孩子的心理,对于这些问题没有足够的耐心,就是这样,却会打破了孩童心中的美好想象。所以说,作为家长,不要总是拒绝回答小孩子的问题,这样有可能扼杀了孩子心理的求知欲,对孩子的成长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的方法都是可以激发、引导孩童的求知欲。

第一:表扬孩子。

在家长们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多一些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能在成功中得到快乐,唤起孩子对成功的向往,从而激发求知欲。比如,给小孩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是让孩子们操作一些简单的小活动。

第二: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先接受的人群是父母,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某些孩子的一举一动中都带有他父母的影子,这些都是小孩子在潜移默化地模仿。所以说,想要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留下一个好的榜样。

第三:把孩子引进书的世界。

书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说,在孩子通过书本来了解世界的`时候,作为家长,必须好好地选择符合孩子兴趣爱好的书籍,这将是影响小孩子一生的重要转折。而且,引导归引导,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对书本产生厌恶的感觉。

第四:开阔孩子的视野。

见多识广,顾名思义,看过的东西多了,才能懂得更多,而对于小孩子也是如此,需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应该多带小孩子外出走走看看,开阔视野。

结语:小孩子存在求知欲,对成长是有好处的,不但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还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父母,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千万不能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

放养抒情散文

生态农场创业计划书

淡水作文200字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土鸡养殖创业计划书

生态养殖创业计划书

养殖计划书

农村羊养殖创业计划书

sby养殖创业计划书范文

的年度销售计划书

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放养
《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放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放养(通用10篇)】相关文章:

养殖创业计划书2023-12-20

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2023-06-21

销售计划书的格式2022-05-24

生态鱼养殖计划书2022-10-04

水产养殖 创业计划书2022-12-31

养殖蛇计划书详解2022-06-11

养殖论文2022-12-09

南美白对虾双茬淡化养殖技术2023-07-08

稻田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2023-05-11

狗骨式刚性连接对钢框架结构影响系数的影响2022-10-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