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林逋 翻译赏析(整理9篇)由网友“jimo28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猫儿林逋 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猫儿林逋 翻译赏析
,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清淡雅致,描绘出了林逋的隐居生活。
原文:
猫儿
林逋
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
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猫儿字词解释:
嫌:怨仇,不满意。
贫:穷,缺乏财物。
惭:惭愧。
尸素:即“尸位素餐”,指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食俸禄。
庐:简陋的小屋。
猫儿翻译:
我用细线钓得小溪里的鱼,猫儿吃饱了就在花荫中一躺,无所事事。老鼠嫌贫不到我家,猫儿可别离我而去啊,不要因住在我家无所事事而惭愧。
猫儿创作背景:无
猫儿赏析:
《猫儿》一诗,清淡雅致,描绘的是诗人的隐居生活。但有趣的'是,诗人的笔触,只一句写自己,三句却在写猫。这是文章中的反面敷粉法,不写自己,正是写自己。 此诗似写猫而实写人,体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淡泊、无功名利禄之心:钓鱼而用细线,不贪;家中别无长物,淡泊。不仅人淡泊不贪,在人的熏陶下,连猫也淡泊不贪,嚼些小溪鱼,就能满足,而且饱卧花阴还余兴不尽。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相关推荐:
宿洞霄宫赏析阅读答案林逋
山园小梅 林逋_山园小梅赏析
篇2:点绛唇林逋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创作的一首词作,整首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借吟咏春草而抒发了离愁别绪。
原文:
点绛唇・金谷年年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点绛唇字词解释:
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又指生死相伴的情谊。
②离歌:送别的歌曲
③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人们常在长亭设宴饯别为亲友送行并吟咏留赠。
④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代指出门远游之人。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⑤萋萋(qī):草盛的样子。
点绛唇翻译:
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复一年,每到春来,长势繁茂,乱生的春色谁是它的主人?枝头残余的花朵在蒙蒙细雨中凋落一地。又是离秋,黄昏时分,送行的人在这里话别。远游的人已经走了,芳草萋萋生满前行之路。
点绛唇阅读答案:
试题: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4分)
答案:
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给2分。)
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飨赣昶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即可得分。手法2分,分析2分。)
点绛唇创作背景:
林逋不趋荣利,独自隐居于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自娱。他高标遗世,但仍渴求着友情的慰藉。张先等人皆时时造访。公元10词人送别友人离去,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点绛唇赏析:
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属婉约一派。
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相关推荐:
宿洞霄宫赏析阅读答案林逋
山园小梅 林逋_山园小梅赏析
篇3:《点绛唇林逋》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点绛唇林逋》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点绛唇字词解释:
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又指生死相伴的情谊。
②离歌:送别的歌曲
③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人们常在长亭设宴饯别为亲友送行并吟咏留赠。
④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代指出门远游之人。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⑤萋萋(qī):草盛的样子。
点绛唇翻译:
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复一年,每到春来,长势繁茂,乱生的春色谁是它的主人?枝头残余的花朵在蒙蒙细雨中凋落一地。又是离秋,黄昏时分,送行的人在这里话别。远游的人已经走了,芳草萋萋生满前行之路。
点绛唇阅读答案:
试题: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4分)
答案:
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给2分。)
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即可得分。手法2分,分析2分。)
点绛唇创作背景:
林逋不趋荣利,独自隐居于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自娱。他高标遗世,但仍渴求着友情的慰藉。张先等人皆时时造访。公元1007年词人送别友人离去,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点绛唇赏析:
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属婉约一派。
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篇4:相思令 吴山青林逋翻译赏析
,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两情相悦的痴男怨女双方难舍难分的送别及送别之后的相思之情。
原文:
相思令・吴山青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相思令・吴山青字词解释:
①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②争忍:怎忍。
③罗带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南朝《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④江边句:通过潮涨暗示船将启航。
篇5:相思令 吴山青林逋翻译赏析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相关推荐: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阅读答案林逋
小隐自题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林逋
篇6:相思令 吴山青林逋翻译赏析
看吴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钱塘两岸青山相对迎。怎忍心分手有离情。
你泪儿盈盈,我泪儿盈盈,香罗带未结成同心结。江潮已涨,船儿扬帆要远行。
相思令・吴山青创作背景:无
篇7:林逋《小隐自题》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赏析
林逋《小隐自题》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赏析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1)“清深趣有余”,诗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趣有余”?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请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趣有余”主要表现在:①鹤悠闲地对着水久久站立,不去捉鱼;②蜜蜂疏懒,不去采花粉;③我饮酒后恹恹如病,在清幽的环境中不想读书,随心所欲;④我扛着锄头悠闲地步入春阴中劳作。
(2)颔联运用了拟人、衬托、对仗等手法,“闲”“懒”等词赋予动物人格化,以物衬人,具体形象,流露出诗人隐居时的恬然闲适(或悠然自得/淡泊宁静/惬意喜悦)的心境。
二:
3.林逋是宋初诗人、隐士,种梅养鹤,不仕不娶,世称其“□□□□”。(1分)
4.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翠竹绿树环绕着诗人的庐舍,生活在如此清幽深秀的环境里,颇有一种世外桃源之感。
B.颈联写诗人饮酒后恹恹如病,在清幽的环境中不想读书,于是,诗人扛着锄头悠闲地步入春阴中劳作,感受到了田家艰辛。
C.尾联写诗人喜爱古图画,是因为“古图画”中常常描绘樵夫、渔夫的生活,这正是隐士们向往的生活。
D.这首荡漾着喜悦心声的小诗,歌咏了隐逸高趣,情调轻松,笔姿新颖,语句清淡,有一种“咏之令人忘百事”的意趣和魅力。
5.清代学者纪晓岚评价此诗颔联,说“三、四两句景中有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联系诗句作简要评析。(4分)
参考答案
3.(1分)梅妻鹤子
4.(3分)B
5.(4分)同意。“鹤闲”、“蜂懒”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鹤、蜂悠闲惬意的生活状态。(1分)其实诗人是以境写人,以我观物,(1分)鹤的悠闲和蜜蜂的懒散正是诗人自己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的写照。(1分)(如果不同意,言之成理亦可。)
作者
林逋,宋代钱塘人,初游历江淮,后结庐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称“梅妻鹤子”,终身未娶,隐居不仕。
注释
[1]清深:生活在如此清幽安闲的环境中,真是趣味无穷。
[2]酒病:指酒醒后那种疲乏如病之态。
译文
我的茅舍周围被竹林树木围绕
清净幽深也不乏趣味
仙鹤久久地站在水边,蜜蜂也很少采蜜 都慵懒闲适
因为喝酒和身体不好的缘故 我已经很少再看书了
春天的时候就去锄锄地
想起以前很喜欢的画作
画的多半是砍柴和垂钓的情景
赏析
《小隐自题》宋代著名诗人林逋所写的一首诗。读此诗始知林逋乃真正隐士,其淡泊宁静之意始终不渝。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中隐隐朝市,大隐隐于朝。”林逋隐居山林,故以小隐自称。 逋之诗透出对隐居生活的真正热爱。
情调轻松活 泼,笔姿新颖,语句清丽。“鹤闲”一联写“鹤”之“闲”,“蜂”之“懒”,实际是用一 种拟人化的'以境写人的方法,来描写自己悠游的生活和心情。颈联中写“春阴”入“锄”, 将“春阴”写得颇为灵动传情,比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句更富诗意。正如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所评:“咏之令人忘百事。因为古图画中常常描绘樵夫渔夫的生活,隐士常以樵夫渔夫自喻,认为他们的生活是闲适的,而这正是隐士们向往的生活。
北宋初年的文人林逋,字君复,是当时杰出的山林诗人,多写隐居情趣,性好梅,以咏梅诗著称。在哲学领域,丹顶鹤的神韵与老子哲学有相通之处。中国古代的隐士往往以鹤为精神寄托,因而称贤人雅士为“闲云野鹤”。林逋终生不仕、不商、不娶,过着“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的隐居生活。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草庐周围种了大片的梅树,养了两只鹤,与梅鹤形影相随,心情淡泊平和,人称“梅妻鹤子”。
这首五律,写的是隐居情趣。前四句写景,以竹、树所绕,点出“吾庐”的清深之趣;对“鹤闲”“蜂懒”细致入微的描绘,烘托了主人的闲适和情趣;可谓景中有人。后四句转写诗人的活动,表达了深爱渔樵的志趣。前人称赞此诗:“有工有味,句句佳,非苦吟所可就也。”“三四句景中有人,拆读之,句句精妙,连读之,一气涌出,兴象深微,毫无凑泊之迹。”
这首诗,以明畅如话的语言描绘了清幽闲静的隐逸环境,句句贯注着主人公愉悦自然、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闲静淡远的境界。开头写竹树绕庐,已见出一种“清深”的情趣。接下去。写鹤是闲鹤,蜂是懒蜂;“临水久”与“采花疏”,是鹤和蜂的形象,也是诗人自身的形象。这与五、六两句直接写诗人的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人与鹤和蜂一样,是那样散淡,那样自由无拘,无所追求。他饮酒读书,荷锄劳作,都是任性而为,说不上有什么目的,可以作也可以不作;就像鹤可以戏水,亦可以临水静观,蜂本来是采花的,但也可以不采;动静之间,都只是为了得到某种天趣。末二句稍嫌刻露,明点出他所喜爱和欣赏的是古图画中所写的渔父樵夫的生活,亦即隐士的生活。这点意思其实在前面的形象图画中早已包容了。清人纪昀评此诗云:“兴象深微,无凑泊之迹。此天机所到,非苦吟所可就也。”大致道出了这首诗,也道出了林逋山林隐逸诗的基本特征。
篇8:林逋《山园小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关于林逋《山园小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山园小梅
北宋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林和靖即林逋 林逋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2)暄妍:明媚美丽。(3)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4)合:应该。
霜禽:冷天的鸟。
⑴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⑵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⑶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⑷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⑸合:应该。
⑹微吟:低声地吟唱。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⑺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此处指歌唱。 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金樽:金杯。[2]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相关试题
一:
(1)首联中最能突出梅花特点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作简析。(4分)
(2)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4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 “独"和“尽”。 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独自鲜艳美丽,在小园中占尽风情韵致。 “独”、“尽”二字,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独有的天姿国色、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
(2)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要高兴极了。这样,梅花的美就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
B.视觉、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
C.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
(3)尾联以议论收尾,引出自己,托物言志,表达了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题。
二:
1.诗的颔联化用南唐诗人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只是变更了两个字,便成点睛传世之笔。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6分)
2.诗的中心意象为“山园小梅”,但诗人却没有简单的描写它,而是通过多种手法来突出。请分析诗中所用的主要手法,并概括写出作者想表达的心志。(5分)
参考答案:
1. 将江为原句中具象可感的“竹”、“桂”变为为“疏”、“暗”的模糊隐约,让人产生朦胧的美感(2分),丰富了诗的内涵,营造了一个静谧清幽,令人神往的意境。(2分)从视觉角度写梅、影、月、水,又从嗅觉角度写梅香,二者巧妙结合,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2分)
2.诗人借物来映衬,借景来烘托。(或用周围景物进行侧面烘托)(1分)虚实(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结合,对比(霜禽、粉蝶)呈现,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2分)诗人通过塑造“山园小梅”这一形象,表现了自己追求高洁的情怀,寄托了与梅花一样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的高尚节操。(2分)
赏析:
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如果说首联是作者对梅花所发的感喟,那么颔联则是进入到对梅花具体形象的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当“白鹤”解释为好。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又是何等细致!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从第二首诗意来看,林逋是以隐士之心性、视野去观照体悟梅花,视梅花为天酬僧隐的独特风物的,表现了梅花的独特神韵与价值。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梅花也因之与闲隐之流结下不解之缘。
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附:
山园小梅二首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⑴,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⑵,暗香浮动月黄昏⑶。
霜禽欲下先偷眼⑷,粉蝶如知合断魂⑸。
幸有微吟可相狎⑹,不须檀板共金樽⑺。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篇9:小隐自题阅读答案翻译赏析林逋
小隐自题阅读答案翻译赏析林逋
林逋,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林逋隐居山林,故以小隐自称,而林逋的这首诗正透露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真正热爱。
原文: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字词解释:
[1]清深:生活在如此清幽安闲的环境中,真是趣味无穷。
[2]酒病:指酒醒后那种疲乏如病之态。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翻译:
我的茅舍周围被竹林树木围绕
清净幽深也不乏趣味
仙鹤久久地站在水边,蜜蜂也很少采蜜 都慵懒闲适
因为喝酒和身体不好的缘故 我已经很少再看书了
春天的时候就去锄锄地
想起以前很喜欢的画作
画的多半是砍柴和垂钓的情景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阅读答案:
试题:
(1)“清深趣有余”,诗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趣有余”?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请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趣有余”主要表现在:①鹤悠闲地对着水久久站立,不去捉鱼;②蜜蜂疏懒,不去采花粉;③我饮酒后恹恹如病,在清幽的环境中不想读书,随心所欲;④我扛着锄头悠闲地步入春阴中劳作。
(2)颔联运用了拟人、衬托、对仗等手法,“闲”“懒”等词赋予动物人格化,以物衬人,具体形象,流露出诗人隐居时的恬然闲适(或悠然自得/淡泊宁静/惬意喜悦)的心境。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创作背景:无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赏析:
情调轻松活 泼,笔姿新颖,语句清丽。“鹤闲”一联写“鹤”之“闲”,“蜂”之“懒”,实际是用一 种拟人化的以境写人的方法,来描写自己悠游的生活和心情。颈联中写“春阴”入“锄”, 将“春阴”写得颇为灵动传情,比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句更富诗意。正如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所评:“咏之令人忘百事。因为古图画中常常描绘樵夫渔夫的生活,隐士常以樵夫渔夫自喻,认为他们的生活是闲适的,而这正是隐士们向往的生活。
北宋初年的文人林逋,字君复,是当时杰出的山林诗人,多写隐居情趣,性好梅,以咏梅诗著称。在哲学领域,丹顶鹤的神韵与老子哲学有相通之处。中国古代的隐士往往以鹤为精神寄托,因而称贤人雅士为“闲云野鹤”。林逋终生不仕、不商、不娶,过着“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的隐居生活。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草庐周围种了大片的梅树,养了两只鹤,与梅鹤形影相随,心情淡泊平和,人称“梅妻鹤子”。
这首五律,写的是隐居情趣。前四句写景,以竹、树所绕,点出“吾庐”的清深之趣;对“鹤闲”“蜂懒”细致入微的描绘,烘托了主人的闲适和情趣;可谓景中有人。后四句转写诗人的活动,表达了深爱渔樵的志趣。前人称赞此诗:“有工有味,句句佳,非苦吟所可就也。”“三四句景中有人,拆读之,句句精妙,连读之,一气涌出,兴象深微,毫无凑泊之迹。”
这首诗,以明畅如话的'语言描绘了清幽闲静的隐逸环境,句句贯注着主人公愉悦自然、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闲静淡远的境界。开头写竹树绕庐,已见出一种“清深”的情趣。接下去。写鹤是闲鹤,蜂是懒蜂;“临水久”与“采花疏”,是鹤和蜂的形象,也是诗人自身的形象。这与五、六两句直接写诗人的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人与鹤和蜂一样,是那样散淡,那样自由无拘,无所追求。他饮酒读书,荷锄劳作,都是任性而为,说不上有什么目的,可以作也可以不作;就像鹤可以戏水,亦可以临水静观,蜂本来是采花的,但也可以不采;动静之间,都只是为了得到某种天趣。末二句稍嫌刻露,明点出他所喜爱和欣赏的是古图画中所写的渔父樵夫的生活,亦即隐士的生活。这点意思其实在前面的形象图画中早已包容了。清人纪昀评此诗云:“兴象深微,无凑泊之迹。此天机所到,非苦吟所可就也。”大致道出了这首诗,也道出了林逋山林隐逸诗的基本特征。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 梅花王安石赏析
★ 梅花绝句古诗鉴赏
【猫儿林逋 翻译赏析(整理9篇)】相关文章:
观梅有感作文2022-07-28
古诗梅花王安石带拼音2023-02-12
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原文及赏析2023-01-16
《秋江》的阅读答案及赏析2022-07-22
梅花落诗词鉴赏2022-08-05
梅花古诗诗人王安石2022-11-19
水仙子·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3-02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05-06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古诗原文及鉴赏2024-01-22
水仙子古诗翻译赏析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