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散文 范文

时间:2023-11-23 07:48: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文化散文 范文(共17篇)由网友“心汇鲮”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高考文化散文 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文化散文 范文

篇1:文化遗传散文

文化遗传散文

当看到文化遗传这个字眼后,思想中挥之不去,细细地回观自己,再细想父母。父亲年少时曾习过武,儿提时听妈讲过不少老爸的英雄事记。自己小儿时酷喜欢习武,用木削成各类兵器,在地上乱耍一团,还练一字脚把韧带拉伤住院,躺在病床上诉求老妈送我去少林寺。老妈未结婚时曾是军营里的一名文艺兵,虽没练成大气候,但起码受过音乐舞蹈的熏陶。反观自己,欣赏音乐艺术细胞虽没有,但对音乐舞蹈瞒加喜好。

我爸会吹竹笛,记得儿提也买过笛胡吹乱吹。我妈很喜欢打乒乓球,也曾记得小时候某段时间对乒乓球特着迷,只恨没场地打。我爸不善言,我妈带点小口吃,所有的这些都传到我这粒种子上。回想到这些种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种种喜好,优点缺点都会可能传到自己的种子上。所以开始要善养性情,培养爱好,提高文学素养与精神气质。之前没看到文化遗传这成语时,我授予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洗礼,让我性情大有所长。就最近才意识到文化遗传对后代很重要。发觉现在的'人,为了金钱的追求,把自己曾有的所有爱好全搁置一旁了,生出来的儿女满身铜臭味。

虽然后天也可以培养儿女的方方面面,但先天据有的遗传基因学起来肯定比后天进步的快。我身感体会!如果你有含有某种气质,你生的仔就会含所持的气质。刚好应征了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

篇2:关于传统节日文化散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华夏子孙对美好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聚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忽视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落在了我们新一代的身上。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责无旁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

我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坚定支持者。

[关于传统节日文化散文]

篇3:文化苦旅散文

文化苦旅散文

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常常象傻瓜一样木然伫立着,一会儿满脑章句,一会儿满脑空白。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仁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浑滩地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我已经料到,写出来的会是一些无法统一风格、无法划定体裁的奇怪篇什。没有料到的是,我本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故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些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文化苦旅,我愿用爱追寻。

篇4:草根文化散文

草根文化散文

竹林文苑会馆镶嵌在一处翠竹摇曳的西南隅宝地上,竹林文苑的根也就深深地扎在了这方沃土之中。草根的延伸不论季节,不择地域,不挑高低,每到一处有一株绿色生命的诞生,它迎着风展示春的年华,夏的茁壮,秋的成熟,冬的深沉,冒着雨彰显绿的深厚和挺拔的品格。田地的小草拥挤毕露,茁壮而常遇草殇,田埂的草分出他田我土,路在何方,草在脚下,草花儿婷婷玉立、朴素而具个性,草种随风而去,草根植于温厚的黄土,到处都是它的家,时时处处都有顽强、朴实,五彩缤纷的由草根传播文化。

草根文化潜藏于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和植根于民间的群众生活之中,在人们长期积累中去挖掘传承下来或同历史的现代的、当代的文化结合起来反映人们的生活,显露出它本来应有的怄意。

竹林文苑居于翠竹之处,却给人以淡泊致远、宁静典雅,朴素庄重,言道挚着之感,路宝莲女士她那竹的风格,草根的意志,任风吹打,任雨淋洒,但仍将草根文化伸向远方他乡,竹株有节,又给人一种意境和不同凡俗的高尚。年年初夏,幼小的竹笋又成了竹林的新主人,为这个家增添了竹的新生命。竹林文苑,云集草根文化人,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挖掘属于自己的身边文化,抒发与时俱进的时代话语,传记周边的人文景观、描写新人新事新生活,彰显基层的社会景象,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推动文学使命对人们生活的反映,以竹林文苑报为载体所围拢的草根文化人,共同企修长着竹文苑圆区,扩大它的`张力,培育更多的笔耘者,装点的文化摇篮,使这个百花园成为一方沃土中的大观园,叫草更绿,叫根更旺,叫花更艳,这也许是竹林文苑使命和草根文化的意义吧。

竹林文苑它把草根文化与草根文学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刊载了数篇不掬一格的优秀作品,圆了草根文化人的梦,实现了草根文学作者的理想与祈望,锻炼了草根文化人,涌现了一批人并实践者文朋挚友梦寐难求的奢望,这些优秀作者的作品,工作细嫩构思,突出点滴生活,文词优美,文风朴素,灵感活泼,扑捉准确,挖掘深刻,感染力强,文学底韵厚重,文化韵味浓烈,为社会基层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为人们献上了香味四溢的文化大餐和理性化的快乐去感悟人生,使竹林文苑更有生命力,使草根文学更具活力。

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搜寻家乡星光”,“携带黄土味的作品”才是竹林文苑真实的把握,竹林文苑永远“乐呵呵的自豪”,竹林文苑之路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随之草根文学典基将更深沉。更具社会意义和丰富活泼的群众文化的彩性,使群众文化更具鲜活力,未来“竹林文苑”与草根文学将成为周山至水一颗璀灿的明珠

“咱们村,好儿子就数正武这娃,为了照管瘫痪在床的老妈,把那么好的工作都辞了,真是难为他了。”

“有咋样的男人,就有咋样的媳妇,正武媳妇王君祥,也是百里挑一的好媳妇,她对患病婆婆的孝顺,是没啥说的。”

“就是的,正武和君祥他们俩口子被评上孝顺儿子、好媳妇,一个字“值”!

村上在群众健身活动广场的戏台上,举行孝顺儿子、好媳妇表彰大会,台上,村干部为孝顺儿子和好媳妇披红戴花,台下,群众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在终南镇大庄寨村,一提起孝顺儿子和好媳妇,村上人都会给你说起罗正武和媳妇王君祥孝敬老人,那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来。

罗正武兄弟姊妹六个,他是家里的老二,父亲去世早,大哥又在外工作,稍年长的他就担当起照管一家大小的重担。此后40多年来,他和妻子王君祥含辛茹苦把四个弟妹拉扯大,又为他们盖了房,娶了媳妇。分家后老妈跟小弟过,正武怕老妈在小弟家不习惯,就把老妈接回了自己的家。一晃就是20多年,老妈80岁那年患上了脑梗,双目失明,瘫痪在床,不久妻子君祥又患了脑病,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家伺奉起老妈来。

说起二哥正武孝敬老妈的事,小妹巧兰就一下激动起来:二哥在妈跟前比我这个闺女还孝顺,就拿前年我妈那次拉肚子的事来说,妈说她把屎遗在了裤子上,我忙上炕去擦,二哥见了一把把我掀到一边,说是妈身体重,我翻不动,说着,二哥上前揭开被子,抱妈翻了身,拿起卫生纸就擦了起来,突然“扑哧”一声,一股稀屎喷了出来,屎点沾了二哥一脸,我让二哥去洗脸,二哥回头淡然笑了笑:不碍事,我已是这样,还是我来吧……巧兰的眼湿润了:你说,有这样的好哥哥,我咋不感动呢?巧兰说的对,正武的孝行不仅仅是让弟妹们感动,同时,他的孝行也让全村人感动,要不为啥村上人评选他为孝子呢?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肯定有一个贤能的女人。她王君祥就是罗正武的贤能妻子。君祥跟她的丈夫正武一样,10多年来伺奉瘫痪在床婆婆的桩桩件件事,左邻右舍都看在眼里,敬佩在心中,几十年来,他们俩口夫唱妇随,照管弟妹,伺奉婆婆,甘愿吃苦,无怨无悔。

俗话说的好,老嫂比母,在小弟武劳的眼里二嫂君祥就亲如母亲,每当说起二嫂,武劳就有说不完的话:“二嫂进门时,我才10岁大一点,妈妈身体又不好,我们兄妹几个都要她来照管,衣服脏了她来洗,换季时,二嫂就把新衣服送到了我们的面前,在二嫂的呵护下,我们长大了,二嫂又给我们一个个盖了房,娶了媳妇。我看二嫂年纪大了,想把老妈接到我家住,跟二嫂一说,二嫂一下就急了,说啥也不同意。,二嫂有病住了院,我就把老妈接回了家,二嫂住院回家见妈不在家,问我,我说是我把妈接了过去,二嫂瞪了我一眼,就拄着拐棍一拐一瘸的去了我家……”小弟武劳说着,泪花就滴答、滴答地掉了下来。

小弟武劳的话一点不假,王君祥在家里的确是个好媳妇,对弟妹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爱,对婆婆就跟自己娘家妈一样亲。婆婆瘫痪在床,她知热知暖,和婆婆睡在一个炕上,半夜起来炕凉了,她就去烧,夏天怕大风扇将老人吹感冒,她就去买了一台小风扇放在婆婆炕上,热了开,凉了关。婆婆大小便不方便,经常拉在炕上,她不嫌,刮屎擦尿,洗身梳头,铺床叠被,不厌其烦。婆婆牙口不好,不能吃硬面,她就先给婆婆做,然后再给家人做。面条长,婆婆吸不到嘴里,她就用筷子夹成小断,一口一口喂给婆婆吃,下地干活前,怕婆婆口干,给婆婆炕上放一杯糖水,才放心下地干活去,从地里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先打理婆婆的卫生,再下厨做饭,饭做好了,第一碗先端给婆婆吃……

儿媳妇君祥的孝行感动了家人,感动了村上人,也感动了婆婆,婆婆逢人就说:如果没有君祥这个孝顺的好媳妇,我早就回老家了…

今年,正武的老妈整整88岁高龄了,虽然说老妈瘫痪在床10多年,但老妈的屋里洁净没有一丝异味,她老人家面色红润,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要问君祥这个媳妇咋样,婆婆快快乐乐的健在,就是这个好媳妇最好的见证,你说是吗?

篇5:秋雨文化散文

秋雨文化散文

秋雨的景是很耐人寻味的,就像秋风的凉,秋雨的绵,是一种永不干涸的诗的源泉。《红楼梦》里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句子感泣多少才情男女?在诗人眼里秋雨是诗是词,配上曲就可使人在低婉迂回中垂泪。是啊,秋雨是心中秋,一个冷字足可见其凄凉。

有人说:“秋有着无尽的魅力。在秋的渲染下:有深秋的红叶,那是秋风秋雨的杰作。有林中厚厚的落叶,踏着绵软,土地却得到了肥沃的养分。有风中飘落的沙沙声,聆听,是一首雄浑的`秋的交响乐章。有恋秋、爱秋者,把秋雨中的漫步当作最大的享受。秋季,是农人的收获季节,是农家的欢乐。秋季,是文人的灵感来源,是诗句的铺垫。秋季,不是岁月的尽头,而是辉煌后的播种。”是啊,中国人独爱秋雨,而且爱出了感情,品出了味道。虽然春雨令人欢欣,夏雨颇是热情,冬雪也颇具韵味,可惟独秋雨能令人触景生情,感叹岁月和人生的悲凉。中国人偏爱伤感,明知伤感苦,偏饮伤感茶。听秋雨,品秋雨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粹。

失儿丧偶, 仕途失意的人偶遇秋雨,总不免生出愁怨:“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是贺铸的情殇;“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是晏殊的相思;玉溪生的“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更让人喜欢——想那多情的诗人独坐荷塘,听萧瑟的秋雨敲打在残荷之上沙沙作响的情形。那雨声错落有致,高低成韵,残荷,雨声,雨声,残荷,别有一种凄美的感觉。后来知道了一些玉溪生“一生襟袍未曾开”的身世经历,也读到了这句诗所在的全诗,才明白这“残荷听雨”是诗人旅宿思友永夜不寐时最无奈的选择。一生蹭蹬的诗人该是借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来略慰一慰自己仕途失意之窘,朋友相思之苦吧。而秋雨也便成了一种寄托,一种宣泄,一种心境,满载了悲凉和凄苦。

人有情,雨生情,秋雨饱蘸了中国文化的墨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道巴山夜雨时”,秋雨是相思的一种寄托;“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雨是英雄壮志未酬的一种悲凉;“若夫淫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狼排空……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秋雨是政客失意的一种倾诉。

秋雨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也离不开秋雨:它在《国殇》中吟唱过,在《楚辞》中低吟过;李白高歌过,李商隐低唱过;苏轼叹息过,辛弃疾伤感过。更有万俟咏的“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把秋雨文化推向了鼎盛。

余秋雨说过:“我是迷茫的雨雾中的一名旅者。”秋雨是迷惘的,令人伤感的,看到了秋雨就如同饮下一杯苦茶,一种令全身麻醉的酸楚油然而生。不如吧,在麻醉中沉沉醉去,让酸楚洗遍全身,那或许是一种解脱,一种安慰。

走吧,在秋雨中走走,或许有几个同伴,到时别忘了把你的感受告诉他,也许他能揭开这份秋雨的谜底。累了,不如找个小店,找张靠窗的桌子,一个人,一壶酒,面对秋雨 ,细细地品吧……

篇6:文化镇江散文

文化镇江散文

在美丽富饶的东海之滨,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城——镇江。她静静地躺在群山和长江的怀抱中,任凭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也无法削减她的光彩。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这座宁静的小城。让我们跟着明媚的晨光,走进城西的金山。一大早就有许多人来金山寺烧香,虔诚地祈祷。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这美丽的神话为金山增色了不少。漫步在金山湖旁,美丽的景色令人心醉,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湖水清澈可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这里还有远近闻名的芙蓉楼,天下第一泉,白龙洞……城东江中还有焦山,焦山炮台、碑林;城中的江边有北固山,这里更有众多的历史和传说。镇江小城依长江而建,在狭长的江边,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齐聚,文化美景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都不可错过。

如果游玩了一阵后有点饿了,千万别忘记尝尝镇江的“三怪”!镇江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镇江有三怪,面锅里面煮锅盖,香醋放不坏,肴肉不当菜。”镇江的饮食文化可是历史悠久的了。我最爱镇江香醋!不管是蟹黄包还是肴肉,蘸上一点香醋送入口中,那可真是回味无穷,令人忍不住立即想吃第二口,饮食文化决不输中国的任何地方。

在炎热的正午,最好的去处便是南山了。她仿佛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还未被完全开发。那里绿树成荫,清幽寂静。清凉的风穿过森林,拥抱每一个难耐酷热的游客。说到南山,不得不提到南山烧烤,每天来这里度假烧烤的人络绎不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是镇江年轻人聚会的极好去处。南山山脚下还有一个花鸟市场,每到周末这里就熙熙攘攘,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奇花异草,都聚集在这,转一圈儿还能长不少见识呢!南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有“城市山林”的美称,在这里可以享受世外桃源的闲趣。

傍晚时分,来到西津古渡。踏着青石板,漫步在这古色古香的小巷中,别有一番风味。这里完全不见现代高楼大厦的踪影,只有青瓦白墙的.小屋,窄窄的石板路,和踏过石板路清脆的脚步声。雨天走在这弯弯曲曲的小巷中,总感觉在某个转角会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的姑娘,款款地向你走来,这是一种古典美。然而,周末夜晚的西津渡又是另一个模样,不同的乐队,不同的歌声带你“嗨翻”西津渡!人们在这古街小巷里唱出梦想,唱出美好的未来!

夜深了,镇江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有人太“安逸”的城市,不适合年轻人拼搏。但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慢生活不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吗?镇江有她独特的魅力,从古诗词到书法作品,从历史故事到神话传说,处处都有文化的身影。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城市,足以让你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人如何不爱?

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飞逝,镇江永远都是中国文化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篇7:文化的经典散文

有关文化的经典散文

同事们谈起开会守时的问题,感觉不守时似乎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陋习。当然对于需要行事严谨讲求效率的职业人来讲,守时的确是不可或缺的职业要求,但是“迟到”也绝对达不到不可容忍的地步,这应该不符合国人宽容仁厚的个性。由此又谈到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德国女人做饭厨房里必备天平和量器,这对于我们来讲已不是什么稀奇,而中国女人做饭仅凭一双兰花手便也可以通通搞定,这原本源自文化的不同,本没什么优劣之分,然而现代人多数却偏偏有所褒贬,对中餐做法嗤之以鼻。“你看西方的菜谱多精确,所以做出来的菜才是一个味道,而中国菜谱什么都是少许,完全靠厨师把握,所以每道菜味道都不同。”这思想完全符合了工业化时代批量产品标准化的思想,然而却忽视了人不是标准化产品。“你看也正因为如此,中华美食才可以如此丰富而各具特色。你们不都喜欢舌尖上的中国吗?”我随口应对两句,也不期望让年轻人一下子就能明白不同文化下会有不同的产物,

林语堂先生把“讲求效率,讲求准时,及希望事业成功”看作是美国人的三大恶习,虽然现在这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把近乎正确的东西弄得更正确些”的思维的确反映了现代西方文化中精确极端的特质,而“近乎正确已经是够好了”式的中国传统思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中灵活和包容的人性特点。

中国文化可以延续几千年而没有消亡绝非侥幸,中国人智慧的哲学思想不同于以科学和效率为基本出发点的现代西方文化。也许在近代的工业时期和经济发展中,现代西方的文化凸显其在这一时期的优越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国人产生了文化自卑感,甚至整个亚洲都有类似情况,用崇洋媚外讲有点过分,但多少会有点这种味道,尤其是自以为接受了先进的现代文化熏陶的年轻人。一直打拼于外企的我,更是跳不出这样的成长路程。

现代西方文化在成就时下流行的“成功”人士方面来讲是无可替代的,因为这原本就是工业商业时代产生的文化,是属于这个时期独有而最有效的方法,这并不奇怪。然而打拼之后,人总归要回到“人”的起点,无论你是成功还是不成功人士,人首先还是要先做好“人”,而后才可能平静,快乐,幸福。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文化,一定是最接近于人性本身的文化,那才有可能历经时光洗礼,岁月摧残,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文化侵蚀,仍得以流传。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怠慢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

我非历史学者更非文化大家,中国文化的博大远非我一两篇文字就可以阐述清楚,但绝不像某些人眼中那样,多是封建迷信和文化糟泊。同事家的孩子得了感冒,我建议给孩子煮点中草药汤喝一下,却被人家看成是“有病不去医院”一样愚昧,苦笑自己真是受糟粕留毒太深啊。我不是什么医学专家,我只是为了儿子和家人的健康学了一点点中华医学的基本常识,就靠几味满大街都卖的中草药,保证儿子从来不打吊瓶不吃抗生素,天天活蹦乱跳地快乐成长,这是我的实践所得。“西药只吃一小片,中医要喝一大锅,还不一定管用。”年轻人这样解释说。我明白为什么现代西方文化为何如此流行了,因为直观明了,容易理解,注重效果和效率,立竿见影,符合了现代人简单的逻辑思维和急躁个性。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西方文化是以个体和局部为文化主体的,头痛医头嘛,效率效果逻辑无论哪方面来讲都更易于大众接受,不需要什么思想和思考,这也正是时下快餐文化如此势不可挡的.秘密所在,要赚大众的钱,没有什么比给大众一粒抗生素或麻醉剂更直接的了。所以心灵鸡汤熬了一锅又一锅,反正有人买单,至于这汤如何调制,人如何得的病,那太费脑筋,不如略过。而中国传统文化探究的却是系统,人体自身的系统,人与社会的系统,人与自然的系统,人与未知世界的系统,要理解起来当然要多费脑筋。中国文化调理的是系统性和谐,而非某一部分的好坏,只有整个系统环境顺畅了,作为系统一部分的个体才可能在系统中顺势而为,成就自己,否则永远地逆流而上,当然也有可能到达巅峰,但其间的付出和代价不可估量。比方说中国人文讲究儿女绕膝,子孙满堂的幸福,一个人要追求二人世界的快乐,那一定要做好别人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和安定感,你要付出相当巨大的成功努力才能够换得的准备,原因很简单,你不在势上。由此来看中国文化的精髓理解起来确是需要点脑筋,那不是哪个王朝哪个圣人说的,那是贴近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东西,效果也要经历一点时间沉淀才能体现出来,不过却是鸡汤永远不能做到的,可以成就你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什么成功人士。

现代人急躁的个性实在是很难理解和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带来的神奇效果了,作为精华之一的食疗养生文化,也很难被现代人接受。有位妈妈怎么都看着自家孩子长得不健康,硬是要医院从血液到骨髓地检查到底哪里的问题,我说“正好是冬天,给孩子吃点补气血的食物,慢慢就好了”。但是人家摇头说不管用。我很是无奈:“这不是药啊,怎么可能一吃就管用。你今年冬天给孩子补的东西,要到明年开春和夏天才能看出效果来,你坚持给孩子补,一定会有效果的。”中医不仅讲究人体自身的整体,而且讲究人与四季自然和谐的运作,所以才有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理论。因为复杂所以被很多人拒之门外,尤其是那些自认为讲究科学的急躁人,可惜了我大好的中华医学。既然习惯了头痛医头简单的科学思维,那只好放弃中华医学的奥妙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我想是智慧。智慧属于所有得以流传的传统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中有关哲学,个体心理学和大众心理方面的探究也是无可比拟的,只是理解起来同样要费些脑筋,远不如心理医生的鸡汤来的直接,所以也少有人问津。科学是可以复现和模拟的,而智慧是要靠人类思考体会和感悟才能得到。现代西方科学文化倡导战胜自然,利用自然,而中国文化的智慧是顺应大势,与世界宇宙和谐共处。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人为何永远是以温和仁厚的姿态面向世界,这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俄罗斯的强硬,缺乏美国的霸气,更不是事不关己的矫情,这原本源自祖先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然而一种文化的优劣,在人类不算漫长的发展史上,绝不是以一段时间的先进和落后来判定的,中国文化赋予这个民族的包容仁厚的个性和顺应大势的智慧,会继续帮助这个国家和民族繁衍昌盛,生生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中式之美,大多人需到了一定年龄,修养到一定程度才能欣赏的了。像京剧里妆后女子夸张而招摇的美艳,中国红的热烈而沉稳,木桌长椅的清雅和悠闲,盘扣珠钗的精致和奢华,旗袍的妖娆和韵味,雕梁画柱飞檐画壁的匠心与气派,竹茶的淡泊与静美,中式之美含蓄而蕴味悠长,又美得毫不吝啬。中式之美总还得有一点文化底蕴和人生积累才能欣赏得到,不似现在流行的各种派别,美得令人一见倾心而又一览无余,正如现在风靡的快餐文化。这也许是商业时代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更符合目前商业社会的需要。

其实喜欢或热衷于流行的现代西方文化不是什么问题,大可庆幸一下自己仍年轻,也可以暗自哂笑一下别人已足够老。然而当有一天在非0即1,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现代西方文化里感到无所适从,身心疲惫之时,别忘了还有一种讲究平衡之美中庸之道的中国文化,那里充满着阴阳变幻的智慧,在她的熏陶下,浮躁可以变得平和,焦虑可以变得淡定,浮华可以变得真实,杂乱可以变得和谐,总之生命可以还回她本来的样子。

一直困扰自己的成长历程,崇尚并身体力行地坚持了那么久的现代西方文化成就了社会的我,却也使自己的心灵近乎干涸,转而发现传统文化却可以使生命开出芬芳的花,始终不清楚那段被自己看作“弯路”的是不是人生的必须,或者至少是商业文明时代的必须,如果人生在一开始便踏上美好的自我征程会不会更能接近“成功”?成长是没有固定模式和答案的,但翻看中外各领域杰出而人生圆满的大师,最终都趋同于朴素的哲学“智慧”,他们只是成就了自己,顺便也获得了“成功”

篇8:经典散文《浅谈高考》

经典散文《浅谈高考》

“高考”——每年都会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对于高考,或褒或贬,各执一词。有人感慨,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注定是一个不完美的人生。有人说高考是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高考是人生最后一次不用拼爹的最公平机会。”许多走过高考之路的人或许会呵呵一笑,心里默默的说一句“孩子,你真的太天真了!”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感受还是颇深的。在一处工地上,一位建筑工程师和工地工人在午后闲聊,不经意间谈到高考才发现,他们两个当年是同一届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命题,这位工程师的分数近四百多,而这位建筑工人的分数有五百分之多。不同的是这位工程师进入了名牌大学,而这位建筑工人落榜了。原因何在?因为这位工程师是北京户口,而这位建筑工人是河南户口。这就是差距!

高考的不平等存在很多方面,东部与西部之间;发达省份与落后省份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人口多的省份和人口少的.省份之间;教育资源丰富地区和教育资源贫乏地区之间等等。据统计,在北京大学在北京招生人数比四川江苏安徽湖北总和还要多,而北京的人口却不到这四个省份二十分之一。 年北京文科录取线只有454,而同一张试卷的山东却是六百多分。另外,在100所211大学中,47所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个省份,招生名额更是不用多说的。而相对于其他省份的经历了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最后望洋兴叹,或许还抱头痛哭。

很多人呼吁打破这种“一考定终身”制,只是我们还仅仅活动在呼吁阶段,而且还只是一部分人。“人生而平等”这是无数贤哲仁人追求的,只是这并不平等,因为人自从生下来或许就已经被三六九等了,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富二代与农二代等等。人们自我安慰的说这是可以打破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高考!记得在高三时老师就对我们耳鬓厮磨的说“没有高考,你们拼得过富二代吗?”

其实,有了高考,我们也一样拼不过富二代!在大学,有本科与专科之分;有重点大学与普通高校之分;有一本、二本、三本之分。很多人挤过了高考这个独木桥,却没有挤得过这个差别之分。例如在一个国企面试官面前坐着两个学生。面试官看了看两个人的简历,把一个求职者的简历往旁边一放说了句“你回家等消息吧。”对一个求职者说,“谈谈你的要求”。同样的两个求职者,为何会有这种差距,或许那个被告知回家等消息的心情会一直很抑郁。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一个简历上写着“XX大学”——国家985和211重点扶持的一本大学;而另一个则是“XX大学商学院”——三本独立院校!文凭不同,自然待遇不同。

一些人会说,“高考又不是人生只有一次,既然一次考不好,可以选择考第二次,第三次……你看俞敏洪,高考一考就是三年,不还是考进了北大吗?”只要你有这个决心,有这个毅力,一样可以进入名牌大学,实现大学的梦想。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鲁迅先生笔下“范进中举”后那种喜极而泣,甚至精神失常的悲哀呢?

有人会说“高考只是一个平台,在大学校园里,你同样可以通过再奋斗来改变自我!”对于这话,我是坚信不疑的。正如“再好的大学,也会有堕落的学生;再差的学校,也会有奋斗的学生。”俞敏洪老师也曾经说过“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同样也可以获得很多成功!只是这种成功的过程很艰辛,没有经历过,永远不会知道。”

高考,这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究竟是公平还是不公平,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一杆秤,来掂量是否公平,只有自己知晓。正如,当我们用现在眼光去批判科举制度时,为什么不去想想“既然科举制那么垃圾,为什么还会被历朝历代作为国家大事来对待,为什么还会被继承了近千年呢?”

篇9:高考散文

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

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色的包巾,右手握着一把小锄。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当我走近,才认出是母亲。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母亲的两个膝盖处粘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

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收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虽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

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父亲唠叨着,他说牛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听……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

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的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着土地的血脉。

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地似乎更近了……

篇10:高考散文

高考是人生的一场历练,认真对待过高考的学生,身上都会多了一份坚韧。高考其实是一个人的战争,在这个战场上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所以说,有时候你只需打败自己,就会取得成功。学习是一件寂寞的事,有句话这么说,但凡成功的人都能耐得住寂寞。当你拒绝了网略游戏、同学聚会、野外游玩、放空发呆而坐下来塌心学习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已成功的人给我们写的:花开不败。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准确地说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在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写下第一个字符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澄蓝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班主任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不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边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那张表的细致程度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曲线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孩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声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是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得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了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第2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没有高三经历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得很好却被杀得惨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窜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开始1/4,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得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个个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教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粉笔屑。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会这么就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地努力着,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

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类报刊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

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2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作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高三的人都体会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设想了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样的话语去填塞,用怎样的言辞去反驳。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

而事实上,填志愿这一过程,的确成了我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我行吗?我可以吗?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

老师们原本鼓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全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首要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又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2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怅然无力起来。

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

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的学校的五分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

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放弃了。

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

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我想象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信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的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篇11:高考散文

我们搬家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碰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壮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了——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父亲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在我们心中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篇12:高考散文

夏的风,吹皱了一池碧水和宁静。

放逐绿色,乱情与妖冶后的风韵。放纵风月,抵御与魅惑后寂寥。

就这样,一个季节的退缩,迎来了另一个季节的妖娆。忽然而至的炽热,使得原本的矜持,无一不挥发出涔涔的体液味道。就连阴阙背凉之地,也密布着新绿茸茸的滋生。与其说这是张扬后的成熟,不如说这是情致后的妩媚。

夏天,就这样来了。

想是,你也在欢呼。

1、

夏,是一场追逐。

夏的绵延,让所有萌发出来的摇曳,都会放情与野性的回归。生长的诱惑不可镇虐,那是原本就该的执拗。聆听花开的声音,是人性的本能。沸点的高潮,不代表心性丑陋。阳痿的躲藏,不说明灵魂丰润。出绿的时节,花开荼蘼。出绿的时节,淫色荡漾。夏日,充沛到了极致。

终需一个人跋涉,就追逐一次完美。于是,裸露了灵魂深邃。于是,放纵了勃然而起。这文字,便是意识流的剪接。这文字,便有画面感的悦动。若罂粟,醉一季的妖娆,终会在你我心里惊艳。

你会听,这夏日里的野合的呻吟。你会看,这夏日里的追逐的背影。

痛的撕裂,悲的挣扎,灵魂的各自在彼此赤裸中遇见。时而欢乐,时而忧伤,心语的喃呢在你我凝视中聆听。于是,放下生活现实的窘迫。于是,获得生命理想的尊严。

你说,那的天很蓝,一起呼吸通透的辽阔,让暖暖的阳光蔓延。于是,我放下行囊,等候着明媚。不期而遇的邂逅,是生命路上优雅的意外。再多的刻意,不过是为了在此忘却的淋漓。

你说,心里的阳光,终将刺破所有的阴霾,融化掉目光所及的萧瑟,暖暖地温润着一季的皲裂。那我,植一抹阳光,抵御这个霉乱季节中的招摇,与你的天南和我的地北相约,共享心中的阑珊。

当世界变的不知所措,当安静也成为一种奢侈,我宁愿一个人沉迷与心性的堕落。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抗拒。

一抹明媚,一瓣馨香。一片盎然,一望回眸。在清丽透彻的阳光下,便是一番风景。一盏香茗,一卷书墨,一落窗明,一艾心情。在思绪幽然的专注中,便是一回自得。于此,读书在于内敛,读人在于释放。与此,夏日虽可共阅,景致却不相同。

小城,安祥,宁静。江岸,水色,清凉。赤裸着酮体,一任阳光挥洒。与旅人垂钓,与爱人暮晚。熙攘接踵的悦动,劲驰与夏的追逐,那是生命的浪漫。

我生命中的小城,一样为你留白。

2、

夏,是一次盛放。

当爱成了信仰,爱就会不朽。可谁又是谁的虔诚,只有夏天的盛放,永远是不朽的色彩。

蓬勃的季节,独自一场繁华。寻找你妖娆的盛放。静笃我坚韧的拔节。即便彼此不能同遇,也要在葱翠中再一次陷诟。因为,你会来,所以如夏季节我等。

爱,可以不顾一切。但是,爱,却不能目无一切。梦里,依旧温吞着你曼妙的细节。醒来,阳光却照的所有面目全非。一样的朦胧。

我问过你,人这一辈子,被人惦记是一件幸福的事。不是吗?

我知道,所有的陈旧,不过是自虐的冰冻。执拗的生发,终会挤出冷冽的寂静。或百无聊赖的坚持,或兼济修为的刻意,阳光下,你我笃信,夏日里雌雄媾和的芬芳。

你明白,生命原本粗糙,生活却愈发精致。粗糙能为生命打磨,精致却为生活沽售。沙砾间步履忐忑,喧咋中灵魂孑孓。熨平以往时光的皱褶,捡拾遗弃文字的琢磨。青睐一番自恃的陶醉,体会一次揶揄的围观。为文字,读懂禅悟的哲学。

「望而生香,颦若桃花,笑尤妩媚,矜持羞答。雨巷深,红灯挂,一湄含烟处,不知是谁家。」——语境表达的是意境,意境体会的是心境,心境容纳下禅境。

我终将在你的盛放中,湿润。

3、

浴夏、淋香。

一朵盛放,与夏叙。一笺笑靥,与花语。萃秀已嶙峋,花开至荼蘼。风月一回情未了,邂逅一次梦幻虚。这不是轮回的错愕,这只是不期的相遇。爱的季节,就该植入爱的程序。

浴夏,淋香。多美。因为,有你。

内心的强大,不在于梦想中无休止的澎湃,而在于现实中百折不回的思考。灵魂深处的挣扎,不是痛无可痛的呻吟,而是一切都会败给时间的无奈。灵魂归顺了自己,光阴才有了味道。生命不过是拜谒的宿命,烟花才是艳遇的冗长。

悲悯是一种情怀,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不是我不会快乐,而是我懂得灵魂的刺疼,远比虚妄的幸福来的深刻。

浴夏,淋香。多美。因为,有你。

于是我说,即使过了很久,我知道你那时的沉默,意味着什么。可我一直坚持,让沉默烙在你的心里。看清了自己,就不会埋怨别人。看清了别人,就不会高估自己。讲出来的一定不是道理,悟出来的才是道理。

人,要么出人头地,就要学会盛放。要么忍受生活,就恪守你的矜持。

悲悯是一种情怀,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不是我不会快乐,而是我懂得灵魂的刺疼,远比虚妄的幸福来的深刻。

浴夏,淋香。多美。因为,有你。

于是我说,文字里搁着纯粹,纯粹是漂白心灵的痛苦,痛苦是生活的思考,思考才是生命深刻的绝美。魔,是穿着衣服的鬼。佛,是不裸禅心的人。或,与魔生智。或,与佛善施。

浴夏,淋香。多美。因为,有你。

我对你说,文字的生命在于:一是意境之绝美,二是思考之深邃,三是表达之贴切。意境是文字的筋骨,卓立不群。思考是文字的灵魂,启迪回味。表达是文字的外貌,凛然端庄。如此,文字中才能品咂出清冽的滋味,感悟出生命的姿色,萦绕出彼此的共鸣。

一个慵懒的午后,以文字为清凉,以阅读为淋香。

夏日里,因为,有你。

篇13:高考散文

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炙热的高温时节。于是,许多机关工作人员纷纷在这时候选择了公休。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经过大半年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后,让一直绷紧的神经得以稍作松弛,让焦虑的心情放松一下,调节一下身心,有利于下一阶段更好地投入工作。休息,是一种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公休,有人选择去旅游。长年累月局促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囿于小小的办公室之内,习惯了小天地的空调环境,有必要走出去,走进外面广阔的天地,去旅游,去观光,去感受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去开拓眼界,陶冶性情。去西安看名胜古迹,往事越千年,发一番思古之幽情;去桂林看自然美景,让甲天下的山水,过滤掉名利的俗尘……

也有人不喜欢旅游,认为旅游就是“累游”。当然也可以窝在家里,过一段无拘无束的惬意的家居生活。或上网“神游”,足不出户,“浏览天下”,既可免除日晒雨淋之苦,亦可一览中外名胜之美;或与儿女一起,下棋打牌,运动娱乐,既可增进亲子之情,又能享受天伦之乐。一举两得,岂不快哉!

当然,也可以趁此自由时间,纵情畅游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世界。有人慨叹“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却没有钱”,为了避免无聊空虚,那就看看书,甚至写写文章。作为新闻宣传单位的一员,我平素就是与文字打交道,以写文章为主要工作,因此,公休期间,我依然笔耕不辍,人休笔不休,身休心不休。想想,上班时候,大多忙于公务文章,绝少有闲情写些心灵文字。现在正好,可以利用这段自由时间,纵横驰骋,随意挥洒,笔随心动,汩汩流淌……公休归来,也许就收获了一批文字,一笔精神财富。何乐不为?

公休,让工作暂时停顿,让时间回归自己,让生命自由主宰。你可以像春蚕吐丝,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像破蛹化蝶,去做一次美丽的飞翔,阅尽千山万水……归去来兮,朋友,你将如何去快意享受这段难得的人生时光?

篇14:高考散文

在某小镇的街口,一条国道的旁边,有一间小吃店,小得毫不起眼,小得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小吃店卖米粉,也卖快餐。店门的两边,有一副对联:路边小店最随意,家常便饭更称心。店名就叫“农家乐”。小吃店的主人,是当地一对朴实的农民小夫妻。

每天,到镇上赶圩的人,往来如流,络绎不绝。他们经过这小吃店时,大都喜欢进到小店来,吃点东西,或充充饥,或解解馋。有的很简单,就叫上一碗米粉,自顾自吃,吃完交钱,出门时一边抹着油腻的嘴巴,一边对店主说声“好卖”,然后该逛街的逛街去,该回家的回家去;有的大方一点,就点上几碟小菜,叫来一瓶米酒,找个靠墙的位置坐下来,慢慢的吃,细细地品。也有三五个人同来的,他们除了吃饭,通常是边喝酒边聊天,有时还会猜上两码,直至酒足饭饱,才尽兴而去。来这里吃的,大多是农家人,他们总是大口的吃喝,大声的谈笑,无拘无束,毫无顾忌,怎么高兴怎么来,总之,两个字:随便。

小吃店的原材料,全是自给自足的,米粉是自己做,青菜是自己种,鸡鸭是自家养,连煮粉炒菜用的油都是自家出产的花生油。小吃店的饭菜,价格也便宜。一碗米粉,有荤有素,只卖三五元钱,小碗三元,大碗五元————通常小孩吃一小碗,大人吃一大碗,就饱了。若三五个人点一桌饭菜,外加两瓶米酒,顶多也就花个八十一百,保证吃得称心满意,绝不会多收钱、乱宰客。

从开张那日起,这对小夫妻,就靠这间小吃店赖以养家,虽说不上发大财,但凭着物美价廉,客源不断,每年也赚了不少,足够整个小家庭的开支,还绰绰有余。因此,小俩口每天欢欢喜喜,笑容满面。

多年来,这间小吃店就这样静静地矗立在小镇的街口,就像一把张开的小伞,不管风雨阴晴,成为人们喜欢的好去处!

篇15:高考散文

又到了高考的时候,我已不是学生,亦不是家长或老师,高考与我已然没有任何关系,每到这时,心里说不出的失落与哀愁。

曾经,我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乖学生,奖状和荣誉证书把墙壁填的满满当当,后来中考失利,也不算失利,那一年的我懒懒散散,丝毫没有中考临近的紧迫感,最终去了一家民办高中。

一切就这样的进行着,虽然我的成绩上不了重点高中,可是在这个高中还是能够进重点班的,按照常理,我应该痛定思痛,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二本,继续做一个乖学生的。可是我没有。

在这个学校,这个班级,有一部分是考上重点高中因为免学费一些便利因素在这儿上学的。在他们的优秀面前,我做不到出类拔萃,一学期结束,成绩不上不下,我爸帮我做了个决定:不上高中,读职高。这个决定意味着:我无缘高考。

通过初中同学的介绍,我去了她所在的那所学校才了解到,学校分中专大专,分不同的专业,当时的学校主任建议我选大专会计,要读三年,而且比较适合女孩子,我爸觉得三年太久,读两年中专就好了,我没有意见,最终选了个计算机维修与应用专业,这是个男生居多的专业。

我刚去的时候班上就我一个女生,好在没过几天又来了个女生,以至于我不用那么孤独。每每上课时,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低头玩手机,我求学的心不够坚定,自然成为上课低头族的一份子。就这样低着头“完成”我的学业。

我出来工作一年后,听到昔日同窗高考的消息,内心无比的酸涩,我曾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去经历这场考试,因为我的懒散、不珍惜,最终错失敲开大学学门的钥匙。

现在,那些上大学的同学有的出来实习,有的还在学海求知,曾一度羡慕他们的大学生活,忙碌的,充实的,甚至是好玩的。我不再有机会经历这些,只希望那些学子们,把握当下,读书未必会给人带来滚滚的财富,却会给人一个不一样的精神世界。

篇16:高考散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心态。

也许我们忘却了映着残阳斜晖的悠悠江水,也许我们冷落了锈迹斑斑的`五尺长剑,也许我们饮尽了令人迷惘的烈酒。一次次在人生长河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我们忘却了在夕阳西下时品着一份香茗,坐观云卷云舒的平淡,我们忘却了举杯对月的豪情,更忘却了“男儿何不带吴钩”的那份壮志。

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脚步流苏,我们常常觉得心乏体困,渴望回到平常。其实很简单,孤灯夜下,手持一卷诗书,细细品味,便可使疲惫的心态消除,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迷惘中解脱出来,静观古人的平常与敏感。

陶潜,厌恶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厌恶于案牍之劳形,于是他选择了适合于己的的平常之心,他归隐田园,依南山而种地,好不逍遥自在!李白,经过了官场的压迫排挤也愤然离开,从此寄情于山水,骑鹿访名山,忘却了世间的零零总总,多么洒脱飘然!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李贺之壮志难酬。一声声长叹响彻云霄,一句句诗歌撼人心魄。他对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可是上天并不遂人愿,让他一次次的失意。他狂饮烈酒,狂发牢骚,仰天长叹千百次,而壮志难酬身先死,只落得“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生的心态并不只有这两种,不过一个人的心态绝对又包括这两种。我们以我们的心态而活着,古人也只能是我们的典范,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作主。

拥有平常心的人,生活平淡闲适。是云般随风而行。

拥有敏感心的人,生活也许会灿烂,但也许会黑暗。

酒菊代表平常的人生态度,那么剑呢?剑就是一番豪气。

人生需要菊,需要酒,也需要剑!

篇17:高考散文

是时,窗外风雨大作,夏晓幽梦中,突现万马齐争独木桥,猝然惊醒,冷汗仍浃背。遥忆往昔峥嵘,过日高考,辞去已有一年之久了,遂作此文以祭之。

至童稚时入学,历高考时,已历十二年光景,十二年寒窗,只为在此一朝大展宏图。求学之路固然艰辛,但此路却通光明之巅。求学之路,重在造人之精神。一入此道,须全部青春热血投入,亦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而不思沉静,受世俗庸扰,亦不能有所作为也。

常思吾求学之道,亦喜亦忧,亦苦亦甜:喜,明理知解而为喜;忧,不懂意何解,问何答而为忧;苦,五更起,三更眠,暴寒耐暑,空食少饥而为苦;甜,握奖状,接奖金,榜上有名而为甜。学堂之上,细听师授之道;私下里,自悟科学之理,勤加苦练,方才至此。试曾想某入名牌重点,又该付出何等心血。

每每念及高考,仍阵阵寒意袭来。由师领入场,望人头攒动,杀气弥漫,斗志昂扬,正襟危坐,待号角一响,执笔上阵,厮杀一场。始握卷,战战兢兢,顾此虑彼,一点一滴,绝不放过。疆场之上静无风,只听沙沙手书其卷之声,不感身外六月酷暑,使出浑身解数,书平生之所学,展自身之所能,抒平生之所志,为斯志奋力拼杀。待到鸣金收卷,惬意交卷,长舒心中之气,却不知早已汗流浃背,身心俱疲,只待出榜之日,望吾之名。

古人之科举考试,成就功名,春风得意,锦衣还乡,登科入地;今人岂不是相同?步入大学,精益求精,专攻术业,学有所成,亦如此矣。今人常言八股科举残害多少仁人志士,岂不知今日高考亦损伤多少青春少年。今日亦高考之终日,亦不知有多少学子有此同感。遂抒吾感,以表吾心,盖不能囊括全宇,亦能共鸣部分同志。望天下万千高考学子共金榜题名,鹏程万里。望来日之高考,理德兼备,史政人文兼顾,树家之精英,国之栋梁。斯吾志之永固兮,海枯石烂永无央。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

高考散文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二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个人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计划优秀锦集

高考作文记叙文写作的三大利器

高三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高考文化散文 范文
《高考文化散文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文化散文 范文(共17篇)】相关文章: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及2022-10-28

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2023-09-13

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体裁的高分攻略2022-05-08

优秀高考作文范文散文2022-07-18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点评:突出基础性、开放性2023-02-21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2022-12-12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2023-05-19

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描写方法及作用2022-07-14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2023-11-07

散文的鉴赏方法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