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训练(精选8篇)由网友“jiackjiang”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训练,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训练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训练
行程问题:
包括相遇、追击、环形跑道和飞行、航行的速度问题其基本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
(一)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甲行距离+乙行距离=总路程
(二)追击问题的等量关系:
(1)同时不同地:慢者行的距离+两者之间的距离=快者行的距离
(2)同地不同时:甲行距离=乙行距离或慢者所用时间=快者所用时间+多用时间
(三)环形跑道常用等量关系:
(1)同时同向出发:快的走的路程-环行跑道周长=慢的走的路程(第一次相遇)
(2)同时反向出发: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环行周长(第一次相遇)
(四)航行问题常用的等量关系:
(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顺速–逆速=2水速;顺速+逆速=2船速
(4)顺水的路程=逆水的路程
篇2: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
行程问题:
1、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300米的A 、B 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15米,乙每分钟走13米,问几分钟后,两个相距20米?
2、矿山爆破为了确保安全,点燃引火线后人要在爆破前转移到3000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人离开的速度是5米/秒,问引火线至少需要多少厘米?
3、一列车车身长200米,它经过一个隧道时,车速为每小时60千米,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2分钟,求隧道长。
4、一艘轮船从甲地顺流而行9小时到达乙地,原路返回需要11小时才能到达甲地,已知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5、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配套问题:
1. 某车间100个工人,每人平均每天可加工甲零件18个或乙零件24个,要使每天加工的甲、乙零件配套(4个甲零件配3个乙零件),应如何分配工人加工甲零件和乙零件?
2、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3、某厂生产一批西装,每2米布可以裁上衣3件,或裁裤子4条,现有花呢240米,为了使上衣和裤子配套,裁上衣和裤子应该各用花呢多少米?
数字问题:
1、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87,求这三个奇数。
2、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8,求它们的积
3、在日历上任意画一个含有9个数字的方框(3w3),然后把方框中的9个数字加起来,结果等于90,试求出这9个数字正中间的那个数。
4、有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的2倍多1,将两个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数比原数小36,求原数。
5、有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为百位数字的2倍,十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大1,若将此数个位与百位顺序对调(个位变百位)所得的新数比原数的2倍少49,求原数。
打折问题:
1、某商店从某公司批发部购100件A 钟商品,80件B 种商品,共花去2800元,在商店零售时,每件A 种商品加价15%,每件B 种商品加价10%,这样全部售出后共收入3140元,问A 、B 两种商品的.买入价各为多少元?
2、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
3、某种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这种商品的定价为多少元?
工程问题:
1、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2、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完成,甲队单独完成需16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2天。如先由甲队做4天,然后两队合做,问再做几天后可完成工程的六分之五?
3、已知某水池有进水管与出水管一根,进水管工作15小时可以将空水池放满,出水管工作24小时可以将满池的水放完;
(1)如果单独打开进水管,每小时可以注入的水占水池的几分之几?
(2)如果单独打开出水管,每小时可以放出的水占水池的几分之几?
(3)如果将两管同时打开,每小时的效果如何?如何列式?
(4)对于空的水池,如果进水管先打开2小时,再同时打开两管,问注满水池还需要多少时间?
4. 有一个水池,用两个水管注水。如果单开甲管,2小时30分注满水池,如果单开 乙管,5小时注满水池。
① 如果甲、乙两管先同时注水20分钟,然后由乙单独注水。问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 水池注满?
② 假设在水池下面安装了排水管丙管,单开丙管3小时可以把一满池水放完。如果三 管同时开放,多少小时才能把一空池注满水?
年龄问题:
1、某中学初一学生小刚今年13岁,属羊,非常巧合的是,小刚的爷爷也是属羊的,而且
两个人的年龄的和是86,你能算出小刚爷爷的年龄吗?
2、甲比乙大15岁,5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两倍,乙现在的年龄是________.
3、小华的爸爸现在的年龄比小华大25岁,8年后小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多5岁,求小华现在的年龄
等积变形问题:
1、用一根长40 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平面图形,(1)若围成一个正方形,则边长为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_,此时长、宽之差为__________.
(2)若围成一个长方形,长为12 cm ,则宽为______,面积为______,此时长、宽之差为____.
(3)若围成一个长方形,宽为5 cm ,则长为______,面积为______,此时长、宽之差为______.
(4)若围成一个圆,则圆的半径为________,面积为______(π取3.14,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5)猜想:①在周长不变时,如果围成的图形是长方形,那么当长宽之差越来越小时,长方形的面积越来越______(填“大”或“小”),②在周长不变时,所围成的各种平面图形中,______的面积最大.
22、将棱长为20cm 的正方体铁块没入盛水量筒中,已知量筒底面积为12cm ,问量筒中水面升高了多少cm ?
古典数学:
1.100个和尚100个馍,大和尚每人吃两个,小和尚两人吃一个,问有多少大和尚,多少小和尚。
2. 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溶液问题:
1、现有浓度为20%的盐水300克和浓度为30%的盐水200克,需配制成浓度为60%的盐水,问两种溶液全部混合后,还需加盐多少克?
2、要把浓度为90%的酒精溶液500克,稀释成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方案问题:
1、某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如果租用若干辆45座的客车,则有15个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数量的60座的客车,则多出1辆,其余车恰好坐满,已知租用45座的客车日租金为每辆车250元,60座的客车日租金为300元,问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租几辆车?
2、某商场计划拨款9万元从厂家购进50台电视机,已知该厂家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出厂价分别是:甲种电视机每台1500元,乙种电视机每台2100元,丙种电视机每台2500元.
(1)若商场同时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共50台,用去9万元,请你研究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
(2)若商场销售一台甲种电视机可获利150元,销售一台乙种电视机可获利200元,销售一台丙种电视机可获利250元.在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电视机的方案中,为使销售进获利最多,你会选择哪种进货方案?
(3)若商场准备用9万元同时购进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50台,请你设计进货方案.
其它:
1、一批宿舍,若每间住1人,有10人无处住,若每间住3人,则有10间无人住,那么这
批宿舍有多少间,人有多少个?
2、一运输队运输一批货物,每辆车装8吨,最后一辆车只装6吨,如果每辆车装7.5吨,则有3吨装不完。运输队共有多少辆车?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篇3: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及答案
1.两车站相距275km,慢车以50km/一小时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1h时后,快车以每小时75km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那么慢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快车相遇?
设慢车开出a小时后与快车相遇
50a+75(a-1)=275
50a+75a-75=275
125a=350
a=2.8小时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由甲地开往乙地,车行3h后,因遇雨,平均速度被迫每小时减少10km,结果到乙地比预计的时间晚了45min,求甲 乙两地距离。
设原定时间为a小时
45分钟=3/4小时
根据题意
40a=40×3+(40-10)×(a-3+3/4)
40a=120+30a-67.5
10a=52.5
a=5.25=5又1/4小时=21/4小时
所以甲乙距离40×21/4=210千米
3、某车间的钳工班,分两队参见植树劳动,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 2倍,从甲队调16人到乙队,则甲队剩下的人数比乙队的人数的 一半少3人,求甲乙两队原来的人数?
解:设乙队原来有a人,甲队有2a人
那么根据题意
2a-16=1/2×(a+16)-3
4a-32=a+16-6
3a=42
a=14
那么乙队原来有14人,甲队原来有14×2=28人
现在乙队有14+16=30人,甲队有28-16=12人
4、已知某商店3月份的利润为10万元,5月份的利润为13.2万元,5月份月增长率比4月份增加了10个百分点.求3月份 的月增长率。
解:设四月份的利润为x
则x*(1+10%)=13.2
所以x=12
设3月份的增长率为y
则10*(1+y)=x
y=0.2=20%
所以3月份的.增长率为20%
5、某校为寄宿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宿舍住7人,呢么有6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宿舍住8人,那么有一间只住了4人,且还空着5见宿舍。求有多少人?
解:设有a间,总人数7a+6人
7a+6=8(a-5-1)+4
7a+6=8a-44
a=50
有人=7×50+6=356人
6、一千克的花生可以炸0.56千克花生油,那么280千克可以炸几多花生油?
按比例解决
设可以炸a千克花生油
1:0.56=280:a
a=280×0.56=156.8千克
完整算式:280÷1×0.56=156.8千克
7、一批书本分给一班每人10本,分给二班每人15本,现均分给两个班,每人几本?
解:设总的书有a本
一班人数=a/10
二班人数=a/15
那么均分给2班,每人a/(a/10+a/15)=10×15/(10+15)=150/25=6本
8、六一中队的植树小队去植树,如果每人植树5棵,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植树7棵,就少6棵树苗。这个小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解:设有a人
5a+14=7a-6
2a=20
a=10
一共有10人
有树苗5×10+14=64棵
9、一桶油连油带筒重50kg,第一次倒出豆油的的一半少四千克,第二次倒出余下的四分之三多二又三分之二kg,这时连油带桶共重三分之一kg,原来桶中有多少油?
解:设油重a千克
那么桶重50-a千克
第一次倒出1/2a-4千克,还剩下1/2a+4千克
第二次倒出3/4×(1/2a+4)+8/3=3/8a+17/3千克,还剩下1/2a+4-3/8a-17/3=1/8a-5/3千克油
根据题意
1/8a-5/3+50-a=1/3
48=7/8a
a=384/7千克
原来有油384/7千克
10、用一捆96米的布为六年级某个班的学生做衣服,做15套用了33米布,照这样计算,这些布为哪个班做校服最合适?(1班42人,2班43人,3班45人)
设96米为a个人做
根据题意
96:a=33:15
33a=96×15
a≈43.6
所以为2班做合适,有富余,但是富余不多,为3班做就不够了
11、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上123,分母减去163,那么新分数约分后是3/4;如果分子加上73,分母加上37,那么新分数约分后是1/2,求原分数。
解:设原分数分子加上123,分母减去163后为3a/4a
根据题意
(3a-123+73)/(4a+163+37)=1/2
6a-100=4a+200
2a=300
a=150
那么原分数=(3×150-123)/(4×150+163)=327/763
12、水果店运进一批水果,第一天卖了60千克,正好是第二天卖的三分之二,两天共卖全部水果的四分之一,这批水果原有多少千克(用方程解)
设水果原来有a千克
60+60/(2/3)=1/4a
60+90=1/4a
1/4a=150
a=600千克
水果原来有600千克
13、仓库有一批货物,运出五分之三后,这时仓库里又运进20吨,此时的货物正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仓库原来有多少吨?(用方程解)
设原来有a吨
a×(1-3/5)+20=1/2a
0.4a+20=0.5a
0.1a=20
a=200
原来有200吨
14、王大叔用48米长的篱笆靠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2。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解:设长可宽分别为5a米,2a米
根据题意
5a+2a×2=48(此时用墙作为宽)
9a=48
a=16/3
长=80/3米
宽=32/3米
面积=80/3×16/3=1280/9平方米
或
5a×2+2a=48
12a=48
a=4
长=20米
宽=8米
面积=20×8=160平方米
15、某市移动电话有以下两种计费方法:
第一种:每月付22元月租费,然后美分钟收取通话费0.2元。
第二种:不收月租费 每分钟收取通话费0.4元。
如果每月通话80分钟 哪种计费方式便宜?如果每月通话300分钟,又是哪种计费方式便宜呢??
设每月通话a分钟
当两种收费相同时
22+0.2a=0.4a
0.2a=22
a=110
所以就是说当通话110分钟时二者收费一样
通话80分钟时,用第二种22+0.2×80=38>0.4×80=32
通过300分钟时,用第一种22+0.2×300=82<0.4×300=120
16、某家具厂有60名工人,加工某种由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的桌子,工人每天美人可以加工3个桌面或6个桌腿。怎么分配加工桌面和桌腿的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的桌面和桌腿配套?
设a个工人加工桌面,则加工桌腿的工人有你60-a人
3a=(60-a)×6/4
12a=360-6a
18a=360
a=20
20人加工桌面,60-20=40人加工桌腿
17、一架飞机在2个城市之间飞行,风速为每时24km,顺风飞行要17/6时,逆风飞要3时,求两城市距离
设距离为a千米
a/(17/6)-24=a/3+24
6a/17-a/3=48
a=2448千米
18、A.B两地相距12千米,甲从A地到B地停留30分钟后,又从B地返回A地。乙从B地到A地,在A地停留40分钟后,又从A地返回B地。已知两人同时分别从A B两地出发,经过4小时。在他们各自的返回路上相遇,如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每小时快1.5千米,求两人速度?
设乙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则甲的速度为a+1.5千米/小时
30分钟=1/2小时,40分钟=2/3小时
(4-2/3)a+(a+1.5)×(4-1/2)=12×3
10/3a+7/2a+21/4=36
41/6a=123/4
a=4.5千米/小时
甲的速度为4.5+1.5=6千米/小时
19、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7千米的AB两地出发同向前往C地,凌晨6点乙徒步从B地出发,甲骑自行车在早晨6点15分从A地出发追赶乙,速度是乙的1.5倍,在上午8时45分追上乙,求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设乙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甲的速度为1.5a千米/小时
15分=1/4小时,6点15分到8点45分是5/2小时
距离差=7+1/4a
追及时间= 5/2小时
(1.5a-a)×5/2=7+1/4a
5/4a=7+1/4a
a=7千米/小时
甲的速度为7×1.5=10.5千米/小时
20、在一块长为40米,宽为30米的长方形空地上,修建两个底部是长方形且底部面积为198平方米的小楼房,其余部分成硬化路面,若要求这些硬化路面的宽相等,求硬化路面的宽?
设硬化路面为a米
40a×2+(30-2a)×a×3=40×30-198×2
80a+90a-6a=804
3a-85a+402=0
(3a-67)(a-6)=0
a=67/3(舍去),a=6
所以路宽为6米
因为3a<40
a<40/3
篇4: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复习题及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复习题及答案
1、把200千米的水引到城市中来,这个任务交给了甲,乙两个施工队,工期50天,甲,乙两队合作了30天后,乙队因另有任务需离开10天,于是甲队加快速度,每天多修0.6千米,10天后乙队回来,为了保证工期,甲队速度不变,乙队每天比原来多修0.4千米,结果如期完成。问:甲乙两队原计划各修多少千米?
解:设甲乙原来的速度每天各修a千米,b千米
根据题意
(a+b)×50=200(1)
10×(a+0.6)+40a+30b+10×(b+0.4)=200(2)
化简
a+b=4(3)
a+0.6+4a+3b+b+0.4=20
5a+4b=19(4)
(4)-(3)×4
a=19-4×4=3千米
b=4-3=1千米
甲每天修3千米,乙每天修1千米
甲原计划修3×50=150千米
乙原计划修1×50=50千米
2、小华买了4支自动铅笔和2支钢笔,共付14元;小兰买了同样的1支自动铅笔和2支钢笔,共付11元。求自动笔的单价,和钢笔的单价。
解:设自动铅笔X元一支钢笔Y元一支
4X+2Y=14
X+2Y=11
解得X=1
Y=5
则自动铅笔单价1元
钢笔单价5元
3、据统计某地区建筑商出售商品房后的利润率为25%。
(1)20该地区一套总售价为60万元的商品房,成本是多少?
(2)第一季度,该地区商品房每平方米价格上涨了2a元,每平方米成本仅上涨了a元,这样60万元所能购买的商品房的面积比年减少了20平方米,建筑商的利润率达到三分之一,求20该地区建筑商出售的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利润。
解:(1)成本=60/(1+25%)=48万元
(2)设年60万元购买b平方米
2010年的'商品房成本=60/(1+1/3)=45万
60/b-2a=60/(b+20)(1)
45/b-a=48/(b+20)(2)
(2)×2-(1)
30/b=36/(b+20)
5b+100=6b
b=100平方米
2010年每平方米的房价=600000/100=6000元
利润=6000-6000/(1+1/3)=1500元
4、某物流公司,要将300吨物资运往某地,现有A、B两种型号的车可供调用,已知A型车每辆可装20吨,B型车每辆可装15吨,在每辆车不超载的条件下,把300吨物资装运完,问:在已确定调用5辆A型车的前提下至少还需调用B型车多少辆?
解:设还需要B型车a辆,由题意得
20×5+15a≥300
15a≥200
a≥40/3
解得a≥13又1/3.
由于a是车的数量,应为正整数,所以x的最小值为14.
答:至少需要14台B型车.
5、某城市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700吨,全部由甲,乙两个垃圾厂处理,已知甲厂每小时处理垃圾55吨,需费用550元;乙厂每小时处理垃圾45吨,需费用495元。如果规定该城市处理垃圾的费用每天不超过7370元,甲厂每天至少需要处理垃圾多少小时?
解:设甲场应至少处理垃圾a小时
550a+(700-55a)÷45×495≤7370
550a+(700-55a)×11≤7370
550a+7700-605a≤7370
330≤55a
a≥6
甲场应至少处理垃圾6小时
6、学校将若干间宿舍分配给七年级一班的女生住宿,已知该班女生少于35人,若每个房间住5人,则剩下5人没处可住;若每个房间住8人,则空出一间房,并且还有一间房也不满。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女生?
解:设有宿舍a间,则女生人数为5a+5人
根据题意
a>0(1)
0<5a+5<35(2)
0<5a+5-[8(a-2)]<8(3)
由(2)得
-5<5a<30
-1
由(3)
0<5a+5-8a+16<8
-21<-3a<-13
13/3
由此我们确定a的取值范围
4又1/3
a为正整数,所以a=5
那么就是有5间宿舍,女生有5×5+5=30人
7、某手机生产厂家根据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决定对原来以每部元出售的一款彩屏手机进行调价,并按新单价的八折优惠出售,结果每部手机仍可获得实际销售价的20%的利润(利润=销售价—成本价).已知该款手机每部成本价是原销售单价的60%。
(1)求调整后这款彩屏手机的新单价是每部多少元?让利后的实际销售价是每部多少元?
解:手机原来的售价=2000元/部
每部手机的成本=2000×60%=1200元
设每部手机的新单价为a元
a×80%-1200=a×80%×20%
0.8a-1200=0.16a
0.64a=1200
a=1875元
让利后的实际销售价是每部1875×80%=1500元
篇5:教学反思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教学反思
邑区第六中学户飞燕
小课题实施以来,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理念及应用题教学相关文献资料,这些理论的支撑,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及时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学生学习中较难掌握的一个板块,教学反思也要把握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反思的广度就是要能够全面地看待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其中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反思的深度是指能够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内部,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及核心,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揭露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并且善于预见事件的发展进程和结果。下面是我最近教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反思: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题型多、综合性强、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历届学生都感到学习难度大。
我在教学中的反思一――相近问题统一化
如行程问题:速度=路程÷时间;工程问题: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浓度问题:浓度=纯物质÷混合液。这三类问题都是涉及到三个量,在实际应用题中会给出一个量,我们根据所求问题再设出一个量,然后一定能表示出第三个量,从而找这三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问题得到迎刃而解。学生学起来就得心应手,感到特别轻松而且还有成就感。本学期我反思之后给学生总结,教学效果特好。
例题1:快马每天跑240里,慢马每天跑150里,慢马先跑12天,快马几天可以追上?
设快马跑X天可以追上慢马,则慢马跑(X+12)天。题目中给了速度,我们设了时间,所以可以表示出第三个量“路程”。快马跑得路程为240X里,慢马跑得路程为150(X+12)里。此时很容易找出第三个量(路程)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问题得到解决。其他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和这一样。
我在教学中的反思二――将(深邃)问题简单(通俗)化
例题2:现对某商品降价10%促销,为使销售总金额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几?
设增加X表示第三个量,不妨设原来销量为a,单价为b 销售总额:ab,则降价后销量为a(1+X), 单价为b(1-10%),销售总额:a(1+X)b(1-10%),找出表示第三个量的.等量关系:销售总金额不变,则列方程:a(1+X)b(1-10%)=ab
两边同除以ab得 (1+X)(1-10%)=1
从而使学生对此类题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题3: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羊数就一样了”。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羊?
分析:设乙有X只羊,根据第一句话,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可以列出关系式为:甲+1=2(X-1),推出甲有2(X-1)-1 即(2X-3)只。
根据第二句话,乙对甲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羊数就一样了” X +1 = (2X-3)-1 列出方程进而解之。
篇6:应用题综合训练
应用题综合训练
竞赛成绩排名次,前7名平均分比前四名的平均分少1分,前10名平均分比前7名的平均分少2分,问第五、六、七名三人得分之和比第八、九、十名三人得分之和多了几分?
解法一:因为前7名平均分比前4名的平均分少1分,所以第5、6、7名总分比前4名的平均分的3倍少1×7=7分;因为前10名平均分比前7名的平均 分少2分 所以第8、9、10名总分比前7名平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所以比前4名平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 所以第5、6、7名总分比第8、9、10名总分多23-7 =16分
解法二:以10人平均分为标准,第8、9、10名就得拿出7×2=14分给前7名。那么他们3人就要比标准总分少14分。第5、6、7名的原本比标准 总分多3×2=6分,但要拿出1×4=4分给前4名。那么他们3人比标准总分多6-4=2分。因此第5、6、7名3人得分之和比第8、9、10名3人的得 分之和多2+14=16分。
解:因为:前7名平均分比前四名的`平均分少1分,前10名平均分比前7名的平均分少2分
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比前4名的平均分的3倍少1*7=7分;第八、九、十名总分比前7名平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比前4名平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
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减去第八、九、十名总分 =23-7 =16分
回答者:uynaf - 举人 五级 1-24 23:17
解:设前四名的平均分为A,根据题意得:
前四名总分为4A,前七名总分为(A-1)*7,
五、六、七名得分为7A-7-4A=3A-7;
前十名总分为(A-3)*10,
八、九、十名得分为10A-30-(7A-7)=3A-23;
则得分之和多了3A-7-(3A-23)=16分。
篇7:浅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
浅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
浅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摘要: 本文分析出七年级学生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的原因,指出突破的方法,教会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巧设未知数的方法。
关键词: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点突破技巧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既是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的重点,又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并且是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素材,它对于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使七年级的学生学好“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呢?
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解决问题。用代数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度,究其原因是以前很少接触,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不习惯利用代数法来处理问题,还停留在小学的算术解法上;
2.抓不住相等关系。有些应用题中“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比较隐蔽,从题目字面上较难找出来,需要认真分析关键词语,细心揣摩,有时还要借助图形分析才能找出,这确实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所以他们时常感到无从下手;
3.即使找出相等关系,也不能顺利地列出代数式及方程;
4.当问题中含有不只一个未知量时,由于审题、分析能力较差,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未知量作为未知数才简单。
通过这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笔者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突破这些的方法。
一、要让学生感觉到代数解法的优越性
初列方程,对学生来说确实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例题对算术法和代数法作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代数解法的优点,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代数法的妙处。
例如:把一些图书分给某个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算术法:(20+25)/(4-3)=45(人)
这对一般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代数法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共分出3x本,加上剩余20本,这批书共有(3x+20)本,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的25本,这些书共有(4x-25)本。
等量关系:第一种分法书的总量=第二种分法书的总量
解: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得
3x+20=4x-25
解得:x=45.
答:这个班有45名学生。
二、教会学生自己寻找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五步: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设出未知数进而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答。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正确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在应用题中,相等关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题目给出条件的等量关系,如教材中的“等积变形”问题,“行程”问题等,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找等量关系。
如: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等积变形问题,不管锻压前还是锻压后,总有下面的等量关系:
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
另一类是可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找到相等关系,如“工作问题”D“浓度问题”等就要在问题的内在联系中去找等量关系。
如:要把150克浓度为95%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成35%的稀硫酸溶液,需要加多少水?
这一问题中,由于是在原来的.硫酸溶液中又加入一部分水,虽说总重量和浓度都变了,但是纯硫酸(溶质)的重量却没有变,于是即有下面的相等关系:
加水前纯硫酸的重量=加水后纯硫酸的重量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常用的分析方法
1.代数式法
用代数式将题目中的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如:“数字”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等多运用这种方法。
2.图示法
有些问题可以用示意图表示出题目中的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画出图形,可由图中有关基本量的内在联系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如行程问题、等积问题多运用这种方法。
3.表格法
我们可将题目中有关数量及其关系填在设计的表格中,然后根据表格逐层分析,由各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如“日历中的方程”问题、“浓度配比”问题及其它条件较多的题目多运用这种方法。
四、指导学生掌握设未知数的技巧和方法
应用题中,如果未知量特别多时,我们若能巧妙地设未知数,可以给列方程带来很大方便。设未知数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步,对含有多个未知量而又只允许设一个未知数的问题时,选择适当的未知量设为未知数直接关系到列方程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有两种设法:一种是直接设法,就是题目怎样问,就怎样设。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简单的问题中,如: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这个问题就宜采用直接设法;另一种是间接设法。有些问题,若采用直接设法,会给列方程增加麻烦,就采用间接设法。如一个两位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7,若把它们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换,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27,求这个两位数?此问题就应选用间接设法。
总之,列方程解应用题虽然是七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就一定能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
篇8:平均数的训练应用题
平均数的训练应用题
一、填空题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___.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__分.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__.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_.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_________岁.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__分.
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_________米.
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生平均分是70分,男同学比女同学多_________人.
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__人.
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_人.
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86,92,100,106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_________分.
二、解答题
13.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14.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A:23,B:26,C:30,D:33,4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24.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根据“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可以求出这9个数的和是多少;再根据“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又可求出余下的8个数的和是多少;进一步求出去掉的数是多少.
解答:解:9个数的和:72×9=648,
余下的8个数的和:78×8=624,
去掉的数是:648﹣624=24.
答;去掉的数是24.
故答案为;24.
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根据平均数先求出9个数与8个数的和,再进一步求出去掉的数.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89.5分.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先根据“平均分×人数=总成绩”分别计算出两名补考的学生总成绩和(40﹣2)名同学的总成绩,然后相加求出全班同学的总成绩,用“总成绩÷全班总人数=平均成绩”即可;
解答:解:[89×(40﹣2)+99×2]÷40,
=3580÷40,
=89.5(分);
答: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89.5分;
故答案为:89.5.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全班同学的总成绩,用“总成绩÷全班总人数=平均成绩”即可;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135.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先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列式127×3求出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和,列式148×3求出从大端开始的3个数的和,相加可知为5个数的和+第三个数,再减去5个数的和即可求解.
解答:解:127×3+148×3﹣138×5
=381+444﹣690
=135.
故答案为:135.
点评: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本题共5个数,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和+从大端开始的3个数的和=5个数的和+第三个数.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30.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由平均数是60,可以得出这5个数的总和是60×5=300,若平均数是70,那么总和就是70×5=350,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数比原来多了50,80﹣50=30.所以这个数原来是30.
解答:解:80﹣(70×5﹣60×5),
=80﹣(350﹣300),
=80﹣50,
=30;
答:这个数是30.
故答案为:30.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灵活应用.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28岁.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先求三个人的年龄和,再假设有两个年龄小的,则可以求出最大年龄的可能值.
解答:解:三人年龄和:22×3=66(岁),
设有两个人的年龄最小,
和为19×2=38,
所以,最大年龄可能是:66﹣38=28(岁).
答:最大年龄可能是28岁.
故答案为:2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含义.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95分.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先得到第一、二名最多可得100+99=199(分),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可得第三、四、五名的平均分为:(91×6﹣100﹣99﹣65)÷3=94(分),由于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可得第三名最少95(分).
解答:解:100+99=199(分),
(91×6﹣100﹣99﹣65)÷3
=282÷3
=94(分).
故第三名最少95(分).
故答案为:95.
点评: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题得到除了前面两名同学和得65分外的三名同学的平均分是解题的难点,是竞赛题型,有一定的难度.
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48米.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要求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多少米,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计算出从山下到山顶的路程;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下山的时间;因为根据上、下山的路程相等,继而用“往返总路程÷往返总时间=平均速度”,代入数值解答即可.
解答:解:(40×18×2)÷[18+40×18÷60],
=1440÷30,
=48(米);
答: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48米.
故答案为:48.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往返路程不变这一条件,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平均数的求法进行解答即可.
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生平均分是70分,男同学比女同学多40人.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要求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先要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用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根据“平均分×人数=总成绩”,先求出全班总成绩为63×100=6300分;假设100人都是男同学,则总分为60×100=6000分;这样就比总成绩少了
6300﹣6000=300分,因为一名男生比一名女生少考了70﹣60=10分,则女生人数为300÷10=30人;进而得出男生人数为100﹣30=70人,继而根据题意求出结论.
解答:解:女生:(63×100﹣60×100)÷(70﹣60),
=300÷10,
=30(人),
男生:100﹣30=70(人),
70﹣30=40(人);
答:男同学比女同学多40人.
故答案为:40.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根据平均数、人数和总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17人.
考点:逻辑推理;盈亏问题.
分析:因为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所以最后一人少9﹣6=3(本);因为原来最后还剩14本的,可是现在少了3本,所以又分出去了14+3=17(本);因为只有1×17=17;所以有17个学生,每人又多分了1本.
解答:解:(14+3)×1=17(人);
答:那么共有学生17人;
故答案为:17.
点评:此题属于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题,解答此题时应结合题意,分析要全面,进而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6人.
考点:盈亏问题.
分析:找出对应量,利用盈亏分数的和除以平均分之差,即为参加考试的人数.
解答:解:(13+5)÷(90﹣87)=6(人).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属典型的盈亏问题,关键是明白盈亏分数的和除以平均分之差,即为参加考试的人数.
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86,92,100,106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48.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设这四个数为A,B,C,D,根据“平均数×个数=总数”,则:(A+B+C)÷3+D=86,(A+C+D)÷3+B=92,(A+B+D)÷3+C=100,(B+C+D)÷3+A=106,将这四个式子的左边和右边分别相加得:2A+2B+2C+2D=384;则A+B+C+D=192,(A+B+C+D)÷4=48;
解答:解:根据分析得:(86+92+100+106)÷2÷4,
=384÷2÷4,
=48;
故答案为:48.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列出式子,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后来得到的四个数的和是原来四个数和的2倍,进而进行解答即可.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35分.
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分析:要求甲应收回钱多少分,先求出每人分得几个面包,即:8÷3=个;丙付了40分钱(平均每人付的钱数),根据“总价÷数量=单价”求出每个面包的单价,即40÷=15分;进而用15×5计算出甲实际付的钱数,然后减去40分即可.
解答:解:4角=40分,
每人分得:8÷3=(个);
40÷×5﹣40,
=75﹣40,
=35(分);
答:甲应收回钱35分;
故答案为:35.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单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二、解答题
13.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考点:盈亏问题.
分析:据题意可知,那么10月份起超过5元,以5元为基数,前5月平均每月少5﹣4.2=0.8(元),6月起平均每月增加6﹣5=1(元).用前五个月少存的总钱数除以从6月份多存的钱数,就得到再需要几个月平均储蓄超过5元了,即(5﹣4.2)×5÷(6﹣5)=4(个),6+4=10(月),所以从10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解答:解:(5﹣4.2)×5÷(6﹣5)=4(个);
6+4=10(月);
答:从10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求较为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14.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A:23,B:26,C:30,D:33,4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分析:根据余下的三个数的平均数:23、26、30、33,可求出A、B、C、D四个数的和的3倍,再除以3得A、B、C、D四个数的和,再用和除以4即得4个数的平均数.
解答:解:A、B、C、D四个数的和的3倍:23×3+26×3+30×3+33×3=336;
A、B、C、D四个数的和:336÷3=112;
四个数的平均数:112÷4=28.
答:4个数的平均数是28.
点评:此题考查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就用基本数量关系来求,即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训练(精选8篇)】相关文章: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个人2022-05-07
九年级数学工作计划2022-07-29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022-12-29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022-10-11
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023-02-10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的教案设计2023-05-22
四年级和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08-14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2022-09-11
四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2023-03-16
一元一次教学反思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