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秋散文

时间:2023-11-27 07:48:3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生之秋散文(共8篇)由网友“优美身段”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人生之秋散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人生之秋散文

篇1:人生之秋散文

人生之秋散文

一、人生之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给我的感触不是萧索与悲凉,而是收获喜悦,是努力付出后得到的充实与快乐。也正因出生于仲秋时节,我便尤其钟爱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境界。

层林尽染时节,落叶缤纷,在我眼里,竟然像极了蹁跹起舞的彩蝶。只是都市里的树叶大都落在了街面上,随风滚动,被车水马龙冲来冲去,漫无目的地飘摇,像极了无家可归的孩子。

所谓落叶归根,而“根”是实实在在地扎进泥土的。土壤里长出来的树、花,各种农作物,即便是平凡的狗尾草,从干到枝,从根到梢,都流动着生命的汁液。落叶对根的情谊,是回报与感恩,是经历了娇嫩、繁华和喧嚣后的沉静、自然与美丽。

生命,徜徉在夜色中,沐浴在阳光里,它饱尝着雨露的滋润、霜雪的浸染,还有风儿或柔或骤的吹刮,于酷暑与严寒中的挣扎。春天里的妖娆妩媚、婀娜多姿,夏日里的欣欣向荣、争奇斗艳,秋天里的万山红遍、瓜果飘香,冬日里的柏秀梅香、刚劲干练,从古至今,世世代代,年复一年,蕴育并演绎着生命的丰盈,生生不息的激情。

春天在泥土里撒下希望的种子,翻土施肥,顶着炎炎夏日,风吹雨打,锄草,间苗,付出辛勤汗水与无尽心血,迎来的便是金秋的累累硕果。繁重的劳动,是承受也是享受,承受生命赐予我们各种滋味的体验,享受劳动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充实与幸福。挥洒汗水的间隙,偶尔看到路边绿色的小草与鲜艳的野花,或是抬头望一眼蓝天白云,或是鸟儿掠过,河水流转,再回首欣赏自己所拥有的田园风光,倾听一曲天簌之音,那种愉悦无以言表,美不胜收。

曾几何时,我也感觉到失望与渺茫,那是儿时的愿望难以实现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委屈;我也感觉到孤独和落寞,那是作为远方游子对故乡的依恋和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我也感觉到萎靡和无助,那是对艰难跋涉后却久而无功的焦急与企盼;我也感受到怅惘甚或心灰意冷,那是因情感受挫后积累下的些许创伤与痛楚……

走过纯真无邪的童年与活泼快乐的少年,穿越充满激情与浸透汗水的青春岁月,终于迈进人生成熟亮丽的秋天。置身于人生之秋,不再抱有缥缈无边的幻想与期待,不再因种种失意而耿耿于心难以释怀。秋,是雨过天晴后海阔天空的蔚蓝与高远;秋,是幽幽潭水几经过滤与淘洗后的清澈与纯净;秋,是随风飘动颠沛流离后,终究复归、重逢的欣喜与嫣然。

时间是一剂“良药”,在踏进人生之秋里程碑的.那一刻,总会让人如释重负,幡然醒悟。心境更加空灵与深邃,道路更加坚实与宽广,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与执着。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几分耕耘,几多收获,秋绝不会成全一个坐享其成、心地不善、不学无术的人;秋也绝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任劳任怨、拼搏奋进、辛勤劳作的人。春华秋实,耕耘春天,收获金秋,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只愿我们每个人在金秋的怀抱里,都能够无怨无悔,收获一份甜美的果实!

二、蒿香飘过不老情怀

算起来,我已好多年没能在端午节之际,走进城市的街头。那久违了的风景是否还会在街头重演?真想迫不及待地去瞅一瞅,看一看。选枚香包,像从前一样挂到脖颈,再选些小巧玲珑的饰物或纸葫芦,拴在折下的柳枝上……

端午街头,常会看到一些推着三轮车的中老年人,走向街头巷尾。琳琅满目的香包、手链、葫芦等饰物,色彩纷呈,小巧玲珑,将车子装扮得漂漂亮亮。无需吆喝,走过这里的人们,大都不会错过这道别致的风景。挑来选去,最终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心怡的“小宝贝”,或自己珍藏,或赠送亲友,经济又实惠,礼轻情意重。于是,端午节温馨祥和的氛围便从这里蔓延开来。

与此风景相衬的,莫过于装满艾蒿的三轮车。这些勤快的人们,不辞辛劳,提前到野外采来又嫩又绿、又高又壮的艾蒿。回家后用红头绳细心地捆成一扎扎,赶在端午前走向街头换些零花钱。路过的人们,往往一打眼,便被那水灵灵的艾蒿所吸引。一元一小扎,没必要讨价还价,便获得一份满意的心情。那清香的气息,便在节日的氛围里,提前荡漾开来。

一到端午,人们便自然会想到粽子和龙舟。但对于我来讲,这两样东西无论如何也不能替代艾蒿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说起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生长于乡村的我,从小到大,记忆中只是在城里读书时,在端午节那天于学校食堂吃过两枚粽子,而且是极普通的那种,用芦苇叶包裹着的三角形的白糯米粽子。吃起来虽感觉有些筋道滑润,但味道却平平常常,远不如母亲亲手煮的鸡蛋和擀制的面条香味浓郁。发展到现在,粽子的类别想必早已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小时候在端午节那天,我便会早早从炕上爬起来,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同小伙伴们一起到村前屯后采艾蒿。那时的艾蒿也特别普遍,柳树毛里、榆树墩边、沟沟畔畔,都是艾蒿最理想的生长地。母亲将清香四溢的艾蒿,插在她精心制作的、漂亮的大耳朵纸葫芦上。

其实,最初我们也并不认得哪种草是艾蒿,偶尔会把水蒿误以为艾蒿,后来听大人们讲,才分辨得清。蒿草叶片通常较细而狭长,正面颜色泛白,会有一层白色绒毛,柔软光滑,其周围的锯齿纹路深;而艾叶表面为五瓣灰绿色,白色绒毛在背面,叶面看起来胖胖的,叶片相对于蒿草更宽大,叶片周围的锯齿也小得多,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若是凑近鼻子仔细嗅一嗅,二者的香味也是不尽相同的。艾蒿的香味更纯正,其药用价值也是其他蒿草无法比拟的,对此古书中已早有记载。

早些年,我们所居住的都是泥土房。端午节凌晨,我们爬上梯子将剁掉蒿根的长长的艾蒿,和嵌着母亲五彩葫芦的新鲜柳枝,一支支插到屋檐下的椽子缝隙里,风吹不着,雨难淋到,这样节日的气息会一直持续到好长时间。

近年来,土地被人们过度开垦,大面积草原和树林均已消失,自然植被遭破坏,这香味浓郁的艾蒿在我们村屯周围,也难寻踪迹。幸好在我的小园里,还保留一块当年移植过来的艾蒿,每到春播翻地的时候,我都会倍加小心,生怕犁铧伤到它们的根。这一簇艾蒿,也的确不负我望,无需施肥,无需浇水,都会长得蓊蓊郁郁。每到端午节这天,我都会用镰刀将长得够高的艾蒿,小心翼翼地割下来,放在室内外窗台,屋里犄角旮旯。蒿香漫溢,驱虫辟邪,平安祥和,给节日增添温馨的氛围和浓郁的气息。

好想找回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好怀念那不知不觉被岁月无情剥夺了的青春年华,更怀念全家人一起度过的一个个温馨的端午节。从儿时到现在,端午节所镌刻的故事情怀,让我回味无穷并陶醉其中。

岁月无情,转眼已步入中年,为了谋生,长年奔波在外,远离故乡。而母亲也已白发苍苍,条条皱纹爬满脸庞。作为儿女,不常在身旁,甚至节日里也难以相聚,母亲也就再没有折纸葫芦的兴致了。但在每一个端午节来临之际,往昔那些亲切而温暖的记忆,总还会在我的心中呈现,母亲那于厨房忙忙碌碌的身影,总还是浮现在我的眼前――而那艾蒿葱郁的景观,浓浓的清香,则会永远沁满我的心扉!

篇2:乡村之秋散文

乡村之秋散文

住久了混凝土构筑成的所谓城市,看多了路灯里或长或短的生命百态,听多了车尾气里纷杂的喜怒哀叹,原以为生活便就是这个样子了的。只是,今年秋季的秸杆禁烧工作,让我重新领略到乡村秋日的特殊美丽。

仔细算来,这次的“禁烧”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周时间。从一眼望不到边的遍地金黄,到或深或浅的青色葱茏,我便在这期间往返于蹲点村的每一块田地。看着农民们早起、晚归,看着他们挥汗如雨,也看着他们收获满仓、播种来年的希望。而我的任务,便是督促他们禁烧禁抛、爱护环境。说实在的,此时的农民,根本无瑕顾及我的说教,在他们的.眼里,收种才是眼前最要紧的事情。 我呢,便也乐得其闲,听风之轻、看云之淡、闻菊之香、抚芦之柔。

与城市相比,乡村的秋更高、更蓝、更深邃。秋季本就多雾的。清晨,当我披一身霞光乘车上班,城区的雾总不甚浓,并且单调。可当车过宿淮盐高速入口,上了华青路,雾景便呈现出她如诗如画的美丽。她时而悠扬如舞女的水袖,时而厚重如大团棉絮,时而轻薄如纱帐,时而又如瀑布飞溅。青青麦绿、婷婷意杨、还有村落里红色的琉璃瓦,在秋晨雾里时隐时现,伴着朝阳,雀跃出一幅流动的水彩画。

目前已是深秋时节,即便是中午,阳光也不甚热烈,正因如此,让人们更加觉得天的清湛。在这样的阳光下行走田间,稻草的清香味时时扑鼻而至,灰喜鹊以及不知名的鸟儿欢喜地在地里觅食,还有远处庄头传来的狗儿忠实的吠鸣,那份温和、那种心怡,怕是任何城市的任何一处地方都寻觅不到的了。因而,这心里常常如捡到珍品般窃喜:嘿,没有劳作之苦,徒得一季之香,赚了!!

秋天的夕阳太美!但是,唯有站在乡村的田野间远眺,方能领略这种美丽。因阳光热力消退,天空的颜色更深了,由白日的湛蓝变成深蓝,并逐渐变成几近蓝黑。夕阳红艳似咸蛋黄般,带着厚重的色调摇摇欲坠。它的旁边,常有些薄云围绕,缱绻着散开,似因害羞而蒙纱的少女,轻点碎步,飘落于西天一隅。夕照笼罩下的村庄,炊烟袅袅,宁静里透着祥和,犹如屋后小路上等待孩子晚归的母亲。相比之下,城市傍晚的嘈杂与拥挤就太逊色了。

随着夜色降临,世界更安静了。我们因工作需要,晚饭后都须骑车到田地的。因此,我与阔别已久的乡村秋夜再次相逢。因为少了城市的霓虹灯、高层建筑广告灯、众多店铺营业灯、夜生活人群的干扰,乡村的夜显得黝黑、静寂。暗夜里,满天的星星如颗颗宝石,镶嵌于天幕之下。我不懂星座,所以总认为那些星星们是些不听话的孩童,自由散慢地站立,横竖不成行,疏密无规律。他们调皮地眨眼,搞小聚会,甚至于乱窜成一场流星雨……夜幕下的田垅较松软,但总还可以偶尔见到有农民扛着农具健步而行,而我却不行,走着走着就踩田里了。究其缘由,该是很熟悉路况吧。

难怪,他们才是这片天地的主人,而我,只是过客!

篇3:田园之秋散文

田园之秋散文

气候忽然变了。暑热顿消,天地间阴霾充塞,一整天一整天太阳也不出来,空气中飘着雨丝一样的东西,使得人脸上凉津津的。

田野斑斓起来,到处是干枯的庄稼、青灰的细草。芝麻被割下立着攒成一束束风干,在那里等待农人敲打;豆地一片黄一片绿,鼓胀的荚儿一串串挂着;玉米们像母亲被从怀里夺走了娃娃般,被掰走了果实,只留下秸秆寂寞的呆站着。崎岖的田埂上晃动着送粪的车子,溪边的秋草里游荡着小白羊。

夜晚的'小村闪动着零星的灯火,弯曲的石桥边斜坐着不眠人。

月亮之夜,浮云却笼罩着一切。秋天的世界,像是水底的世界,秋天的月夜,像是无光的灯节。

树叶开始黄落,汗水开始厚重。等秋天交出自己的馈赠,大地更寂寥了。

农人变得坚忍,犁铧吞咽泥土,牛鞭点亮黄昏......

耧铃响起,是又一个希望的季节的婴啼吗?

西北风踏过树梢的号角,是又一个沉重而摧残绿意的谶语吗?

秋天是一次次收获一次次播种,一次次欣喜一次次失落,一次次得到一次次失去,一次次告别一次次轮回......

都市没有这样的风景了,田园之秋,是土地上最后坚守着的美。

一个人忽然在多露的窗前醒来,呆呆地望着秋夜出神。他是想起古人悲秋的诗句吗?他是想起开始储备冬粮的野兔和田鼠吗?还是在倾听秋虫唧唧,油然而生火红青春不再,一种两手空空的失落?或许他又想既然自己曾经奋斗曾经拥有,空虚也是充实、失去也是获得?

风过菊花,也掠过一丝若有若无的叹息......

一缕清愁随着花香扩散开来,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菊味。

秋思:

枫树的琴弦

在风中振颤

抚琴之手,你来自哪里

缭乱空山

使红叶的音符如候鸟振翅徘徊

可知弦已憔悴

清溪的明眸似守望的怨妇瘦了

雁儿在林梢

带走

谁的羊群

谁的草地

昨夜风雨

打湿危崖苍苔累累的木屋

残露奏响满地落叶

一只湿湿的野兔停下了

竖起耳朵

篇4:北国之秋散文

北国之秋散文

南方的秋天并不明显,树叶常绿,人心不冷。时有微风吹来,夹杂暖意,沁人心脾。我站在这片暖意十足的海边圣地,面朝西北,说不出话来。

许巍有首名叫《故乡》的歌,它的歌词里面有这么几句:“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总是在梦里我看到你无助的双眼,我的心又一次被唤醒”。

每听一遍,内心某个地方就会一阵抽搐,揪心。就像有东西堵在胸口,上不来,下不去,闷闷的。

时常为自己这种情绪感到惭愧,因为每次出发就特别向往远方,忘记留念故土,头也不回就出发了。而当真正抵达远方,又无尽怀念,长久追忆。

这种复杂的情绪时不时浮出水面,就像垂柳一样,抚摸你,撩拨你。而其中滋味,也只有离乡之人才会懂得吧。

极目远眺,上方山森林背后便是天边,天空变得如此辽阔,云层与地面之间也没有想去“顶天立地”的大山伫立,我就这样用眼神在夜空找寻着。

眼下,苏职大静谧的校园里只有灯光最亮,路灯下行走的三两个人抱书交谈,走走停停,有说有笑。窗内舍友读书,作画。话语不多,音乐也一刻都没停止过。

念及秋天,自然而然想到北国之秋。秋风起,枯叶落。人心也如悬着的柿子,孤零零挂在枝头。留恋盛夏的光芒,向往深冬的白雪。秋的荒凉,秋的'韵味很少有人会去留意。

这就好像摄影师拍过一遍的地方很少去第二回一样。活在当下的人毕竟很少,谁又能改变这些呢?唯有错过,才会珍惜。唯有失去,方觉痛苦。

秋下,日子也会被记忆消化。点点滴滴仍在心头,而那搬玉米的人早已累倒在家里,几盅家乡特有的罐罐茶愈喝愈有滋味。

打电话给家人,父亲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他不会问我心情如何,他只会说:吃饱没?生病没?有钱没?然而这样简单的问候,却是比一千个馒头带来的味道更浓厚,更有嚼头。

躺在高低床下铺,索性不再去想念,也不去观察南方的秋。因为我知道,一个没有落叶的秋天并不美丽。融入陌生的环境,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需要一个漫长至极的痊愈过程。

入梦,我已化做飞鸟,振翅而起,北国就在眼前,白云朵朵,秋叶纷飞。时光也在某刻静止,我心心念念的秋天,真正的北国之秋,抵达了。

篇5:静美之秋散文

静美之秋散文

经过了春的青涩、夏的热烈,秋到底不一样了,它内敛、沉稳、踏实,像一个步入中年的女人,不再浮躁了,不再想着往外跑了,就守着家,守着一份安静。

秋了,一切都静了,连美也变得内敛了。

秋天的静美,是从天空开始的。你看,那些黏糊糊、热烈烈的尘灰和气息都跟着夏走远了,天高了,淡了,也清了,远了,像青瓷碗里盛着的水,又干净又清澈;像一块织锦绸缎,又冷寂又高贵。期待了一个夏天的眼眸,只一眼,就掉进了这清爽里了。身体也一并放进去了,就像放进一枚普洱,在这清澈里,内心的燥气和热气,一点点地漫漶出来。

阳光照着我的时候,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的话:“秋天的阳光醇厚柔润,在建筑物顶端闪闪发光。河流,树林,软绵绵的草地,云絮从上面缓缓飘移。”我抬头再看它时,发现它就是不一样了,急慌慌的性格没了,换了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那闲适里自带一份优雅和从容,那寡寡的表情里有着一种力量,那力量又深沉又含蓄,我看它一眼,再看一眼,然后说,爱!

还有一个人比我更爱,这个人就是那个叫刘禹锡的诗人。历史的天空映照着他的诗情,他着长袍,仰着头,双手举过头顶做抒情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清冽烈的声音撞击在清远的天空,有诗情在辽阔里回荡,有画意在清澈里流转。我想,此时,他是彻底地打开了他自己,跟秋天交流了。他的头顶有一群鹤飞过,同样的,它们所过之处,也一定留下了秋天的诗行。

这晴空遇上了鹤,遇上了刘禹锡就不一样了,不一样了,都言“秋悲而寂寥”,而他偏说“秋日胜春朝”。遇上欣赏的眼睛,是秋的福报,也是唐诗的锦上之花。

木心说:“秋天的风是从往年吹来的。”

从往年吹来的风,必是经过了时间、经过了岁月的,经历过了,就不一样了,不似春风的青涩,不像夏风的干裂,也不似寒风,总一副冷绝的表情,凛凛然让人生畏,秋风就是秋风,不文不火,却有扫落叶的力度和气势。

“秋天是深美的!”雪小禅说。

我想,往深里走着的美,一定是安静的。那美一眼望不到底,又幽深又神秘,像埋在深处的一个诱惑,越是看不到,就越想看到。秋,走到深处,那风骨和气质才能尽显。

树的华丽和富贵,是要时间走到深处才能绽放的。枫树迎来自己最美的年华,像在闺阁里憋坏的女子,要嫁人了,那掩不住的喜悦,都变成过度了的`红。银杏树全黄了,黄的不像话,金子一样的招摇,满身的贵气直逼人的眼啊!秋天就是这样,是要拿它不动声色的奢华,来蛊惑人的眼目。还有杨树、槐树、松树等,都不一样了,随便走近哪一棵,都是一副沧桑的容颜,都有一股熟透了的味道。这种从骨子里生出来的招摇,是带了内容了,看到,你只有甘心臣服的份了。

“层林尽染”,我是极喜欢这个词的,它是专为秋天量身定做的,只有秋天配它。一片林海,红的黄的,浅的深的,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一层一层,尽染,全染尽了。天庭里挂起了大幅画卷,山上铺了大块锦布,饱经风霜的老成,五彩斑斓的绚丽。低调里的奢华,在安静的秋里,汹涌澎湃。

我极喜把自己放在这样的秋色里:两边是高耸的树,金黄的枝叶在空气里握手缠绵,飘落的叶片在地上静默,稀疏的光线,清清浅浅地照下来。抬眼,是黄;俯首,还是黄。以前不喜黄,总觉那是太过俗气的色。而,那时,我是宁愿掉在这样的黄里,不愿出来了,因为那简直就是一幅画。我慢慢走,叶子沙沙响,衬得四周静悄悄的。

太像一段爱情了!经历辉煌的憧憬、热烈的缠绵,秋天了,欲望也都纷纷坠落了,什么鲜衣怒马,什么富贵荣华,都统统不要了,就要每天吃饭时,一抬头,就看到你,而你,也恰巧抬头,看着我。

人走到秋天,就该有秋天的样子了,安静、沉稳、内涵。头发、脸上都有了霜气,失却了水分,就剩下筋骨了,语气慢了,却更厚实有分量了,心也淡然了,可说不可说的不说了,可管可不管的也不管了。秋了,是该往回收了。

秋天,是老树画里山前刨着红薯、黄昏独自垂钓的身影,是清少纳言日末听着秋虫风鸣的心境,也是马致远笔下那个羁旅断肠的归人。

天高云淡,秋水绵绵。这样的天气适合干什么?

“倚在门前银杏树下听晚蝉,不知此外世界上还有眼泪与别的什么东西。”沈从文是陷在了秋天里,而且看起来似乎不浅。秋的静美,是会让人忘记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里尔克读书,写信,然后徘徊,唯这样,不孤独,才永远不孤独。这孤独,都被秋吸纳了。

我倒是更喜欢“闲云野鹤”的飘潇,心境淡如秋水,远如秋山,什么也不做,倚在窗前看,任思绪飞扬,飞到哪里就哪里。罗兰说了,闲和逸,是秋的本色。我喜欢这秋的本色,又安静又闲逸。

残荷、金菊、秋海棠,还有那满地的银杏叶,都是要去看一看的,今年的跟往年的不一样,跟明年的也不一样,还有唐诗里的那句“江心秋月白”,我还没看过呢!

“江心秋月白”该是什么样子呢?我想,那一定是秋天静美的模样了。

篇6:南国之秋散文

南国萧萧,千里叶落,万里枝残。

南国的秋,总是在北风初起,大雾迷蒙的时候来了,萧瑟、绚烂、静美、漫山遍红,枯枝轻绕,知了也睡了,叶子也落了,可谓满地黄叶堆积了。(优秀作文大全 )

在北国,高远的天空中排开“人”字雁阵,拍动翅膀飘飘南飞,日夜兼程,那种悲凉之气使人心旌摇动,为宋玉“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的喟叹而意夺神骇。在南国,桂树把花挑上墙头,绿叶衬起金黄无数,粉粉团团的宛若盛装的`小姑娘,轻轻款款的好一番温存可人,这其中独有桂林为最,“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宋人杨万里的诗道出了千百年来文人对桂林的感情,沐着甜丝丝的花香,顶着晴朗朗的天空信步行,香风熏得人欲醉,步履也趔趄起来。

在古人的认知里,秋是寂寥的,萧瑟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借秋的寂寥表达了他四处飘零,老病孤愁的悲情;然而却也有赞秋之乐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则是说秋胜春朝的。其实,秋天的形貌是很单纯的,也许它永远呈现淡黄色,像银杏林那样浮云般地飘动着,它永远是一个调皮儿,像舒伯特的小夜曲,轻柔悠长而凄美。

秋叶、秋实、秋色、秋味、秋风都是秋天特有的,然而深秋却应看天,四季之中,秋天独具韵味。春太轻浮,夏太喧闹,冬又过于沉寂,秋给人一种深沉,博大幽远的感觉,躺在刚刚翻过的潮湿的土地上,不必担心那会脏了衣服,让款款秋风凉爽地吹着面颊,深深地呼吸着泥土里飘来的气息,仰望天空,秋空高远,清澈,蔚蓝。

红叶是秋的代表物,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动的部分,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漫步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南国的秋,总是带着桂花的甜香,菊花的清新,红叶的冷清与火热,柿子的甜软与清脆,大雁驻扎的欢愉以及农家小院里丝瓜的生长,江南水乡的冷清这时最盛。

南国秋总是比北国的秋多一丝暖多一点媚,因为南国的景,南国的人;而北国的秋,总是冷清低沉的,在北风一吹之后,便深深使人颤栗,秋风习习,秋便来了。

因为落叶满地,菊花桂花遍野,谁也赶不走秋,秋还要住些时呢。

篇7:人生之秋读后感

人生之秋读后感

法国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首页这样写道:“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罗曼・罗兰所歌颂的,是人类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克服内心的成熟饱满的春华秋实。

《人生之秋》系列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文章,写得凄怆壮丽,哀婉感慨。它以一种不懈的渴望、纯真的心境和不屈不挠的信念去追求自己认为最值得追寻的人生价值。虽然他面临过着命运之神的揶揄和调侃,经受着空前的磨砺和考验,可他依然无怨无悔、义无反顾,执着地将灵魂的风信子插在通往人生之路的两旁。

作者在自己生活的真实历程和磨砺升华中,所书写的那一篇篇文章、诗歌,宛如一幅幅自吮伤痛的画面。文章浓缩了作者本人的经历、见识和体味,有血有肉,坦诚衷曲。一个好的精品无不包涵作家人生的自我感觉。我们由衷地感动,因为那里有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心灵流血,在倾诉衷肠,在诉说着人生之旅的经历。贫病交加、四壁萧然的处境,如临深渊一般……在那段坎坷岁月中,作者承受着内心的震颤和灵魂的煎熬。饮冰茹檗的生活在苍凉的时空中难免委曲变形。但那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却将在火里涅盘重生。这是《人生之秋》给予我们的最透彻的一种启迪。

当我真正走近作者思想的深处,不觉心悦诚服肃然起敬:“的坎坷经历,是我一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使我懂得了:怎样去做人,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在逆境中不沉沦,怎样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如何珍惜爱情、亲情和友情… 。” 我无法不相信作者的思想是真诚的。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爱情、亲情和友情。渴望心灵真诚、追求精神充实。“让朋友分享我的快乐和幸福,不要让朋友为我分担痛苦和忧伤。为什么让别人理解我呢?我理解别人就可以了。”一个人心中良善所带出来的情怀足以令人感动至泪的。

也许是人生的坎坷与生活的磨练,融漾了作者的胸襟,所以他的文字表达是那样丰盈温润,气韵苍丽,宛然一首首氤氲绕梁,哀丝豪竹的箫曲,令人感动未已。他平铺直叙的成熟文字里,表面上追寻衣袂飘飘的背影,缅怀逝去的故事,实际上是站在高洁的立场上,抵御抗拒灵魂的磨损,使它在岁月的长河里得以永恒。十几个春夏秋冬,风雨霜雪,岁月如剑,虽然在他身上留下伤痕累累,但我们仍能从他的诗歌里、文章里,读到静影沉璧的优雅、落日残霞的美丽、鹰击长空的激-情,读到他露出的那一抹最甜蜜灿烂的笑魇----他心中的那份期待和守望。

在物欲享乐的诱-惑鼓噪下,人们越来越远离了精神的家园,孤独的人心日益疏远。有的人迷惘、困顿、徘徊,抱怨人生的无常、飘渺、虚幻,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当金钱把生存空间挤压得越来越少,当人们在物欲横流的漩涡里挣扎得精疲力竭时,对精神世界的渴望是强烈而迫切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文中作者一句铭言睿智地表达他的价值观,我反复品味,深有感触。无凝,我们将从中受益匪浅。我从心底里敬重这个清风峻节并挚着于事业的人,他的灵魂未必都在高处,但精神境界却令人仰而望之。

在此,我祈望,每一位读到这本书的人,心中能因此更加增添对生活的美好信念;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面对生命的低谷,永不气馁;更愿每一个充盈着爱的心灵,在生命的历程中,能长久地温暖着彼此。

篇8:北国之秋优美散文

北国之秋优美散文

早餐前,到广场呼吸新鲜空气,遇见一位少我十一岁的老人,互问来历后,知道他来自山西。问他为什么不回老家,他说以前有家归不得,现在归去已无家。并说他住在左后方那栋大厦,前年买的,一百一十五平方米,八万元,目前已值十二万,并鼓励我买一单位,说在这里养老很安定自由自在。这样看来,他四十年前即使受到一些委屈,今天可说因祸得福。

告别加格达奇到呼中,呼中也是自然生态保护区,大兴安岭最高处区域内一千米以上的高山林立,海拔最高一千五百米的大白山有兴安之巅的称号,一路经过松岭、塔河呼原、呼玛河等林区林业中心,观最珍贵的梓子松,沿途所到,有碧水,有青山,有绿林,就是看不到飞禽走兽,不说东北虎、小黑熊,连梅花鹿也害羞不敢见人,以前最活跃的小飞龙,现在也不飞不叫不跳了,时令才入秋,就“千山鸟飞绝”,走进入冬,就“万径人踪灭”?

自呼中经潄泰,高速进入北安——前黑龙江省会,再转漠河,一路轻松。

漠河是中国最北的城镇,但不是最北的边陲,自漠河县城到最北的版图界碑,还有一百多公里路程,行车要一小时三十分,在漠河先安排参观,但有俄罗斯浪漫风情的建筑景点,再游松范原始森林公园,这公园不在高山中,不在郊野外,而在县城内,是袖珍型的小植物园,是给大众了解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面貌,别开生面的旅游景观。

今天行程的安排有一点意外,本来到漠河是应该看北国的风光,也就是东北特有风物,看森林,看不到煤矿、大豆,未看先看高粱,是观音文化园区,园中供奉着一尊高一O八米的观音原身像,是海南三亚水上观音同体连枝的至尊,一车人开入观音观光园区,即使不拈香也成进香团。

漠河所在地是中国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严禁烟火,小心灯烛,是当地民众每日必读必记的课题,观音园区,香火鼎盛,每日焚金纸,点蜡烛,烧大香(每炷高及腰),不说引发林火,只要这些排放的乌烟瘴气,早晚随观音升天,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灾害是可观的,宗教文化和宗教迷信的分际,我不太清楚,但一般世俗的概念盖宫庙,建寺院,十之八九“利”字当头,观音有“灵性”,观音文化园区可鸿图大展,为“繁荣地方”再来一个关公文化园区又怎样?到时可区区呼应,观关相护,就更热闹。

到漠河的重头戏是参观北极村的村落,看农牧人家,有一种可能你未曾经历过的古朴、宁静、和谐的气息,他们的小木屋娇小玲珑,色泽暗绿、浅黄,抒写乡野的纯真,他们家私也别致,看最北的一户人家,他们又是怎样乐融融地生活,极北的邮局另一种风格的建筑,在国界碑前书写神州北极的金鸡冠岩石下拍照留念,然后漫步黑龙江岸,顺坡而下在青石板上,你可同江畔人家,嬉水作乐,弯弯腰,泼泼水,体验一下黑龙江秋意水暖,也可试一口黑龙江水质清甘,这里江边没有责斥怒骂之声,水面看不到鱼跳,树上听不见鸟鸣,秋蝉也沉默,黑龙江水域北极村附近一带包括界江对岸,出奇平静。

江畔稍作休息之后上岸,作大约三十分钟步行。也有电动车代步,到神州北极广场,这广场与天崖海角广场,一南一北同齐名,是北极村村民休闲健康的活动场所,作为游客,你可轻轻松松踱步,看村民弈棋,玩扑克,听他们谈天说地,唱小调,广场也有小量土特产风味点心,你也可不妨尝试,然后由广场左方下码头上小艇乘风破浪,在二十分钟里,看中俄两岸好风光,在俄境的浅滩上和俄罗斯水警打招呼,拍照留念,对俄国水警的平和,有人情味的态度,你将产生什么感觉,有什么感想,我问小艇大副,岸上没有人家,他答有哨岗,似乎老美恐怖之手伸不到的地方,任何边界都可相安无事,“宁静致远”。

在北极村,北国风情色彩浓烈的'民宿餐厅林立,有意要尽心享受这北国之秋的风情,必须多留一宵。

漠河到满归一百三十八公里,行车四小时,满归到根河经金河镇,过阿笼山,转入额尔古纳旗,到傲鲁汗蒙古部落,部是古老师,接待游客的演演“帐房”是最现代的,全新打造的“蒙古包”,建在山坡上,优越的地点。登高临下,外观气势非凡,内部精选的蒙古风情设施,可同时接待二三十个团队。在这里接受蒙古姑娘的下马酒,献哈达,精神为之一振,参加祭祀敖包活动,有歌舞表演,有酒喝,晚餐丰富热闹。献哈达西藏最流行,下马酒新疆也一样,是传统的民族风俗,以前接受的是藏回二族,今天介绍的是:蒙古、匈奴、鲜卑、契丹、女真“五族共和”,蒙族分内外,辐员广大,匈奴目前地盘在那由,鲜卑、契丹、女真散居何处,四族是否纳入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中?有没有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的自治州,宋代戏剧中,岳飞战金元术,岳云战金弹子,这二位金家父子属于哪一族?我脑海里一片空白。

根河到满洲里,因跑高速,舍近走远,穿过呼伦贝尔大草原,沿途观赏茫茫无际美丽草原风光中的驰名天然牧场,看一群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野豪迈壮观景象,美不胜收。

车抵满洲里两天来,手把羊肉吃腻了,一群人竟跑进麦当奴换口味,吃汉堡。

满洲里位居中俄蒙三角关系地带,交界处设有国境门景区、俄罗斯贝加斯克街景、和平门整体雕刻浮雕、红色秘密交通遗址、中俄会议展览厅等,这些都是固定而不灵活景点,游满洲里的主题集中在中苏路一带,最繁华的步行街,但满洲里步行街,不像上海南京东路,禁止行车,有行人小气的格局,满洲里市容规模大多是从十九世纪初,沙俄都市建设计划的基础上改建,扩建的马路宽阔、笔直,皆备四车道,行人道可同时停放两部游览车,行人不会跑到马路上去冒险,而在行人道上步步安逸能步行的大马路,横的不止十条,直的何止八条,晌午过后,黄昏前,国际人士,各省市的客商游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形形式式,上海南京路一带可能没有这么热闹。

至于国际互市的商旅,俄人十居八九,少数为外蒙人。

苏联这个国家,虽然是国际五金砖的经济大国,国防尖端科技发展,可说国民不容,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有待开发。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附近可能民生物资奇缺,因此每逢周末,跨境采购者,源源而来,跑单邦的妇女队伍也多带来互市的,主要是皮制品,另一方面,华灯初升,各娱乐场所,金发、碧眼、柳腰的美女,穿梭其中,我们进住的五星级满洲里大饭店,是从前身沙俄一九O四年开办的“尼基金”旅馆原址重建的。这饭店大型的交响厅,每晚歌舞升平,座无虚席,春色秋意节目迭出,以欧俄艺人为主力,旅游业的营运与“美”字分不开,美景,美食,美酒,美人……欧俄美人,有人认为中西欧女性一般白白胖胖肥妹不少,东南欧因很多北非混血儿,皮肤都呈果色,看来最顺眼。东北欧阿姐看如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唯独西伯利亚姑娘,不中不欧,个子不高,身材苗条,最具吸引力。

游玩满洲里,中秋前后好时光,好景致,这一趟北国之秋,四天三夜,不嫌多。

东北游,海拉尔是最后一站,海拉尔曾是兴安省会,市容规模有多大,有多少人口,一概不知,旧镇未曾见过,我们落脚的是新社区的万豪大饭店,是新又新的设备,海拉尔景点都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前天已穿过看过,现在能游的是呼伦湖,这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方圆八百里,碧波万顷,水天一色,魅力无限,本来是准备大显身手,驾小艇游游湖,但事与愿违,行车至游客中心一看,就傻眼,一切所见,相当原始,附近又不像草原牧民之家,四周枯草落叶,堆积满地,中心到湖边的码头距离不近,都是沙石土路,路旁放置很多长条木板,可能备雨天之用,湖岸周边杂乱无章一派像灾后待重建的惨像,很可惜,本来准备游玩的心情已淡出,唯一选择是早点回饭店,早点就餐,早点休息,等候明晨早点搭机“进京”。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例子

《故都的秋》的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的教后反思优秀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 教案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案一等奖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读后感的

《故都的秋》高中教学设计

人生之秋散文
《人生之秋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生之秋散文(共8篇)】相关文章: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3-04-27

田园之秋散文2023-09-01

《故都的秋》课程教学设计2023-02-16

《故都的秋》说课稿、教案2023-10-25

故都的秋 教案2023-01-26

高中语文说课稿《故都的秋》2023-06-12

故都的秋作文700字2022-11-21

故都的秋教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6-26

故都的秋说课稿2022-12-05

故都的秋优秀教案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