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时间:2022-04-29 11:43: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达菲友你”为你分享9篇“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篇1: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舞龙简介

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

起源介绍

龙乃中国四灵之首,(龙、凤、麒麟、龟乃中国四灵)中国人对之敬而且畏。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也是狂涛骇浪的破坏者;它的力量,就连最凶猛的野兽也不能匹敌。龙既是水中的主宰,在中国沿海一带,渔民皆立庙祭祀,以求风调雨顺,而龙在沿海一带的神话亦特别多。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逢有大节日 ,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在仪式的巫师术士,模做龙的活动姿态,回旋舞动,以“似因生似果”的法术原理,以求达至祈雨祈晴的效果,这就是舞龙的原始起源。由这种祭会上的仪式的玩艺,而演变成娱乐助庆式的玩艺,则是后事的事。由东京梦华录纪宋时之宵百戏的起戏:“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转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龙、草上密置灯烛万盛,望之蜿蜓,如双龙飞走”,便可知舞龙灯(舞火龙)之风俗,已于中古时代已盛行了。近世,中国南北各省,皆流行舞龙的风俗,新年春节,迎神赛会,皆少不了以金龙银龙助阵,比舞狮更热闹和生色。

“龙”为图腾的强大氏族,由西方(甘、峡)移向东方而入中原,这就是后来的“夏”。伏羲和女娲氏,是中国的先式里是有名的人物。传说他们是兄妹,也有人说他们是夫妇。在汉代的石刻和砖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成人形,穿袍,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身),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着;两身的面孔或正向或背向,当时的人从传说中竟认他们为始祖神,而且又成保护神,故此古人祠墓多刻有他的画像,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以能安享地下快乐之意。

“夏”朝是伏义的时代,所以夏代开国第一位君主-禹,与龙的关系的传说就多了。据传说禹本身就是龙,而他治水得成功亦是得龙的协助。就是禹的儿子启,也是耳朵挂着两条青龙,驾两条龙的。夏朝的文化是中国真正文化本位,心致历朝的皇帝都认是龙的化身,穿的衣服称“龙袍”,睡的床称“龙床”,皇后怀胎的胎亦叫“龙胎”,因此龙就成为中国一种神圣而尊贵的“生物”了。

龙在中国是极富民族色彩和神秘的神物;当然,这里所指的龙是“中国式龙”,而不是原始时代是恐龙。“中国式龙”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这是一个“天晓得”的问题,这一种连化石也没有的“动物”,能在图画中见到了!

但中国人确始终相信龙是真的神秘灵物,连上古时代精研变易哲理的玄学家,也深信宇宙间必然有神龙出殁于天地火三界。易经就时常讲及龙,并且以龙出现的地方和踪迹,来占卜吉凶贞祥。

舞龙习俗

舞龙(dragon dance)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

篇2: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龙灯,又称龙舞,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舞蹈,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节日传统灯彩。相传龙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

龙灯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其形象按颜色不同,种类繁多,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

龙灯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公分,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

<<<返回目录

台湾的春节习俗介绍

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

尾牙。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这一天,台湾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号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

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已绝迹。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户户举行祭灶活动,欢送灶神及其他诸神上天。灶神俗称“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护宅天尊”。“灶王”等。其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九天东厨烟主”。早期台湾民间,每家厨房都有一个相当大的“灶”。相传灶有灶神,于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来监视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各家的善恶功过。

除夕:辞年、避债戏、围炉、守岁等。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是台湾年俗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习俗也相当多。先辞年,布置“厅头”,即在奉祀“观音妈”和诸神像的大厅上,换新版画和联轴。到了下午举行“辞年”仪式。在供桌上盛设五牲及各种年粿供奉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表示感谢这一年来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赐福。神桌前还要供“春饭”,即盛有饭的小碗,饭上插上用红纸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饭春花”,这个饭叫“过年饭”。(在闽南语中,“春”与“剩”谐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还有剩余)。桌前还摆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红枣。红枣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来,有句俗话“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后,还要烧金纸、放爆竹,才算结束辞年仪式。

避债戏与讨债灯,是辞年时为躲避债主上门催债的节日活动。在除夕夜,台湾各寺庙都要祭神演戏。凡负债过年无法偿还的人,便跑到寺庙的戏台前,躲进人群中看戏。依照风俗,债主就不能问他讨债。若讨债者硬间至“避债戏”台下找人要钱,就会引起公愤,遭至群众围殴,自讨没趣。这台戏要通宵达旦地演下去,直到翌日凌晨大年初一。负债者也就顺利地过完年。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着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债追到现在尚未回家,灯笼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就叫做“讨债灯”。但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轻易使用“讨债灯”。

围炉、除夕之夜,也叫过年夜,出外谋生的家人,都要赶回老家来团聚,如果无法赶回,就要空出一个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团聚。全家一起围着桌子吃一年之中最丰盛的菜肴,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围炉时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征意义。如一定要吃“长年菜”(芥菜做的,表示长寿)、“韭菜”(“韭”与“久”谐音,吃的时候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不横吃,不咬断,年寿才能“久久长长”)。此外,还要吃萝卜(即菜头)表示好彩头;吃“全鸡”,表示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取其繁殖力强之意,吃完后蚶壳要放在床下,表示会生蚶子蚶孙;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与元谐音,三元即是状元、会元、解元);吃所有的菜均不用刀切细,应以原形煮食。

台湾有句谚语叫“二九老”,指除夕是如意大吉的日子。以前台湾盛行收养异姓女子为“童养媳”。直养到十七八岁时,就与自己的儿子结为夫妇。家境富裕者多在二十日后设宴招待亲友,举行婚礼。家境一般者,则在除夕合家团聚,将童养媳与儿子圆房,俗称“送做堆”、“合房”域“做大人”。通常结婚要选择黄道吉日,避免触动神明,惟除夕之日,神明皆已送上天,此时选择童养媳和儿子“送做堆”,就不用耽心遭受神谴。

<<<返回目录

广东人春节吃什么食物

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广东人喜欢把年糕切成片,放进锅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最传统的广式年糕呈深橙色,样子朴实无华,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不少商家还将年糕做成鲤鱼的形状,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有了年年有余的意思,成了双重好意头,不少人除了自己吃,还喜欢买这些鲤鱼年糕送礼。

糖环

以前未有现代的水龙头,水喉上只有一个尖尖的突起。每家每户总有一个中空的铁环,要取水时,将中间的小洞对准突起按下一扭,自来水便哗哗地流出来。这铁环被称为糖环。广东人过年也爱吃糖环,此糖环当然不同彼糖环,糖环由糯米粉做成,两个糖环唯一相似之处是形状,两个都像一个一个扣起来的环状物。

煎堆

在广州过年,一定要吃煎堆,黄蹬蹬的煎堆像个大胖小子,稍微触动一下,随即滚动到老远。因此广东有句俗语:“煎堆辘辘,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

煎堆由糯米粉做成,传统的煎堆分为两种:空心和实心。实心煎堆是常见的“苞谷馅”,吃起来又香又脆。不过老人家如果牙不好,吃这煎堆就成了折磨咯,搞不好还会磕了牙齿。

另一种是空心煎堆,顾名思义,空心煎堆没有馅料,只有薄薄一层煎堆皮。煎堆皮由糯米粉搓成,先要搓成一个小小的空心糯米粉团,然后主妇们像吹气球一样往里吹气,少顷,煎堆便鼓起来。等到丢进油锅炸好后,空心煎堆就成了金黄色的圆球。放置一晚后,吃起来又软又香。

蛋散

蛋散也是煎炸食品的一种,用薄条面皮旋扭后,丢进油锅中炸成。常见的蛋散有两种,一种是咸味,常常在面皮中揉进芝麻,吃起来又香又脆。另一种则是甜味,口感没有咸味的脆,却多了一份酥感,蘸了蜜糖丢进口,一咬下去就化掉了。

蛋散不像其他传统煎炸食品厚重,由于是用薄面条炸成,往往一碰就散掉。因此,广州人又喜欢把胆小怕事或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物称之为蛋散。

油角

小小的油角长得就像一只饺子,不同的是油角比饺子多了一条好看的花边,就像漂亮的荷叶形荷包。同样是油炸食品,油角里面的内涵就丰富多了:芝麻、花生白砂糖拌起来,就是香喷喷的油角馅。炸起来,放进口,又酥又甜,大人小孩都喜欢。时代发展,在传统的馅料基础上,现在市面上又有了葱油馅、椰丝馅等等,口味多样,任君选择。

油角给老广们带来的回忆,不仅是香甜的味道,也有浓浓的亲情。旧时临近过年,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大人们擀面开“油角皮”,准备馅料,而后包油角,顺便拉拉东家长西家短。而小孩子则在旁边,边玩边等着吃油角。最开心是听到家里人一声“吃得!”小孩子们赶紧擦干净嘴角边的口水,一窝蜂地跑到放油角的桌边,伸了小手便要抢。不过,这行为通常引来大人们一顿海扁:“热气啊!衰仔!”

<<<返回目录

篇3:邢台龙灯和狮子舞

邢台龙灯和狮子舞 -资料

在社火队伍中,引人注目的是龙灯和狮子舞,在大鼓大钹的雄壮乐声中,长达数丈、磷光闪闪的龙灯,由一队玩龙人举持,在半空上下起伏,左右盘旋,宛如巨龙腾云游水;由人扮演的大、小锦毛狮子,呲牙裂口,跳跃扑打,那勇猛的动作使人惊心动魄,活泼滑稽的神态又引起不绝笑声。

龙灯,也叫龙舞、玩火龙。流行地方很广,起源时间也很早,汉代《春秋繁露》上,已有关于龙舞的记载。唐宋以来,不仅不少地区有舞龙祈雨的风俗,龙舞还成为节日社火中的重要舞队。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就曾写到“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我们现在玩的龙灯,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但都为单数,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燃烛的称做“布龙”。有的.一龙独舞,有的搞两龙,一条红龙,一条青龙,由一个人持彩珠戏龙作舞,叫做“二龙戏珠”,

资料

此外,还有用荷花、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长板凳扎成的“板凳龙”等多种形式。我区一般为人舞布龙,但邢台西部乡村,曾有临街牵几条铁丝,把龙挂在上面,龙腹安装电灯,在一边拉绳舞龙,也别有一番情趣。

狮子舞,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据《汉书·礼乐志·孟康注》记载,汉代就已流行。现在的狮子舞,一般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叫做“太狮”,一人扮一头小狮子,叫做“少”。另有一个人,扮做武士,手持彩球逗引。狮子舞在表演上可分“文狮”、“武狮”两种。“文狮”主要刻画狮子温驯的神态,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动作。狮子舞的动作技艺性很强,经加工提高,还走上杂技舞台。

篇4:春节舞龙灯作文

这是一间充满了热闹气氛的大厅:锣鼓声、唢呐声、长号声……响成一片,舞龙灯的人沉浸在表演中,大家“欢歌劲舞”,欢快地共庆一年一度的龙灯表演——我们老家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

我老家的龙灯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种龙灯名叫“组字灯”,我相信你们都没听说过吧!因为在龙灯表演时,舞龙灯的人将他们组成四个字,分别是“人”、“上”、“千”、“丁”。这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共7部分组成的一条龙,其中龙身由5节组成,每一节都是独立的。龙头做得最漂亮——只见那条龙张着大大的嘴巴,嘴里叼着一颗如同火团一样的龙珠,它的须是金色的,特别帅。当地人又称它为“茶包灯”,但在我眼中,每一段龙身就和一把巨大的锤子没什么两样。龙尾做得格外精致,跟活的龙尾一样,令人感到十分惊叹。

每次龙灯表演时,我就想探究“舞龙组字”这种习俗的'来源。我去村里问了多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的回答却各不相同,始终无法得到一个令我满意的答案。但我想,它应该是人们对超自然神灵的崇拜吧,更是对大家族人丁兴旺及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正月初六晚,“许氏家族”的许多成员团聚在一起,举行重大的舞龙灯活动,我也有幸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很多人参与,有敲锣打鼓的,有放鞭炮的,有舞龙灯的,还有做饭的。本来不少人已经打算当天去走亲访友,但一听到要舞龙灯,大家都改变了原先的活动安排。舞龙灯时,厅内敲锣打鼓,人头攒动;厅外烟花鞭炮齐鸣。领头的二伯举着漂亮龙头左摇右摆,其他人紧随其后,这场景就像真龙在腾云驾雾,看得大家如痴如醉。

突然,一个龙灯的蜡烛掉了出来,刹那间,整个客厅都鸦雀无声。因为,据说在舞龙灯的时候,蜡烛掉出来并熄灭三秒钟以上的话来年可能就会给这个家族成员带来噩运。那个舞龙灯的年轻小伙子表情十分惊恐,顿时不足所措。说时迟,那时快,一位旁观的人立刻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递上备用点燃好的蜡烛,飞速地插进龙身里,整个动作就在两三秒时间内完成,巧妙地化解了尴尬的场面。现场所有的人不但没有指责这个小伙子,反倒给予他鼓励的眼神和话语,让他重拾自信顺利完成了龙灯表演。整个活动大约持续了8分钟,在拼出“人”、“上”、“千”、“丁”四个字后壮丽闭幕。龙灯表演后就是大家一起吃大餐,边吃大餐边讨论整个家族新一年的大事喜事。

舞龙灯在农村本是一种很普遍的习俗,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不重视了。庆幸的是,我老家舞龙灯这一习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从未间断过。这种习俗和活动更能增进家族成员间友好、亲近关系,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共处。

篇5:春节舞龙灯作文

舞龙灯是中国民间热闹又有趣的习俗。

在寒假春节里,我竟然有一个意外的机会可以亲眼目睹那壮观的龙灯!我的老家在金华,当我在那过完年,快要回绍兴的几天中,龙灯,居然要举行了!按奈不住心中的那一分激动,我连忙拉上姐姐一起去看。更幸运的是,龙灯还要经过姐姐的同学家,所以我们又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啦!

夜幕慢慢降临,抬手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哇!好准时!只见不远处闪现出一道亮澄澄的光,随后一只巨龙“闯”入我的视线!

长达五十多米的龙灯!我惊呆了!上百盏灯火放在只有一只“脚”的板凳上,整个队伍大约有上百上千个人!走到这儿了,我仔细探前一瞧,每个人的头上都渗出了汗水,看来这大家伙分量可不轻!这时,奇怪的景象出现了:领队的人,抬着龙头走进这位同学家,从龙灯上端下一盏灯笼,点燃了他们准备的蜡烛。只见同学的妈妈还塞给了他个红包!到最后时,抬龙尾的那个人,走到同学家的门口,把龙尾使劲地对大门摇了几下,边摇还边嘀咕着什么,只可惜我没听懂。

龙灯真是太奇妙!有机会我还要看!

篇6: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元宵节的发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_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早在汉代(公元前205——公元219),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观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渐渐地,舞“龙”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

全国的舞龙有上百种,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舞龙能受到如此的喜爱,与它的群众性、娱乐性是分不开的,民间传说:“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岁耍小龙,青年壮年舞大龙”。

耍龙的时候,少则一两个人,多则上百人舞一条大龙。最为普遍的叫“火龙”,舞火龙的时候,常常伴有数十盏云灯相随,并常常在夜里舞,所以“火龙”又有一个名称叫“龙灯”。

耍龙灯的时候,有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下面簇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观,好不热闹!

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人心,因此,舞“龙”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乐章,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

舞龙灯的传说:

相传很古的时候,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有一年,天下突然灾难降临,在很多的城内,洪水泛滥,淹没了不少民房,溺死了许多百姓;在城外呢,却发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干旱,田地开裂,阳春冒烟,弄得人们。真是活不下去了。有一条居住在一座大山里的青龙,心地非常善良。它看到天地间这样的惨景,很可怜受苦受难的人们。它决定去上界打听个究竟。

一天,狂风呼呼,大雨哗哗,青龙腾云驾雾去到上界。它扬身一变,变做个阎王模样,假装说有事要找玉帝便顺利地。通过南天门。就这样,青龙乔装打扮,巧妙地撞过了一关又一关,在上界仔细打听四处查访,终于弄清了民间发生水灾和旱灾的原因:原来西天王母娘娘邀请玉帝赴宴;王帝很喜欢喝酒,连连喝了许多碗又香又可口的琼浆,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宴会后,玉帝回宫中办事,照样头昏眼花,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来应该是城内下三分雨,城外降五分雨。玉帝却弄成了城内降五分雨,城外降三分雨。城内降雨五分,雨水太多;城外降雨三分,雨水太少。这样,就弄得城内洪水涛涛,城外天干地裂了。青龙得知这个原因,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改成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五分,这样,世上又才慢慢地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察觉自己点错了雨簿,本想改正,又生怕众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说话不算数,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雨簿被改动了,不由心中大怒:是谁胆大妄为,竟敢违背我的旨意,随便改动雨簿?于是他便指令天兵天将到处追查,同时又派人下凡问去查访。后来查出是青龙干的事,玉帝就指派他身边的丞相下凡来惩治青龙。

丞相奉玉帝差遣来到凡间,找到了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天上玉帝派来的使者,不敢轻慢,立即摆出山珍海味款待丞相。饭后,皇帝和丞相在花园里下棋。不一会儿,只见丞相低着头,打起鼾来。皇帝不敢惊动他,只好站在一旁伺候。又过了一会儿,丞相脸上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滴。皇帝有些奇怪:这时节是正月间天气还有些寒凉,怎么丞相坐着竟汗流满面呢?于是叫宫娥拿出扇子来给丞相扇凉。扇了一会儿,丞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醒过来了,丞相感激他说:“谢谢你帮了我的大忙。”

“谢谢我?我帮了你什么大忙?”皇帝感到莫名其妙。

“嗯,你帮助我杀了青龙。”

“什么?我帮助你杀了青龙?”皇帝更是吃了一惊。

“是的。”

丞相这时才给皇帝解开了谜底。原来,丞相虚留了一个形体在花园里坐着,实体却去与青龙交战去了。丞相武艺虽然高强,但青龙也是修炼过的,双方正在斗得非常紧张激烈、胜负难分的时候,皇帝的宫娥扇了阵风。就是这儿阵风袭击着战场,给丞相大大地助了威。顿时,精神大振,力气倍增,厮杀了一阵,青龙抵敌不过,躲闪不开就被丞相斩杀。青龙被丞相斩杀以后,变作一只神鸟,整天在玉帝殿外啼叫,向玉帝喊冤。玉帝天天听着,心中感到非常惭愧,自己写错了雨簿反而杀了青龙,觉得过意不去,便下书到人间要皇帝向老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于是,每年正月,老百姓就用竹蔑扎成青龙,用纸、绸糊上,照着青龙的模样,用彩笔描画把纸龙绘得活灵活现,十分威武雄壮。到了正月十五(青龙被杀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着青龙游街串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欣鼓舞,以表示老百姓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从此,每到正月间,就要耍龙,这个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篇7:舞在深山里的雪峰断颈龙灯散文

舞在深山里的雪峰断颈龙灯散文

也许是城里的年味越来越淡,也许是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每当在电视上看到舞龙灯的节目,我就会想起了我们小时侯,在老家过年舞龙灯时的浓浓年味

我的家乡——湖南省洪江市洗马乡,位于湘西雪峰山东麓,是一个在当地很有名的文化乡镇。大山深处的村寨古木参天,一条静如处子的溪水穿境而过。勤劳朴实的乡亲每到农历新年正月的时候都有舞雪峰断颈龙灯的习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子孙兴旺,也是老家过年时最热闹的文化活动。

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雪峰断颈龙灯起源于洗马乡,传说是古时候家乡的人们为纪念被唐朝宰相魏征误斩的泾河老龙王而兴起的民俗文化活动。一串龙灯有两个龙头,龙头和龙身是分开的,十三截龙身用白布相连,故称断颈龙灯,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历经近千年的传承发展,又派生出了蚌壳灯,香灯,故事灯,狮子灯等一系列的附属灯,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集喜庆祈福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并逐渐向外流传到武陵山区的黔东南,大湘西和重庆秀山等部分地区。

十甲院子座落于洗马乡的西北部,掩映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每到邻近过年的时候,瑞雪就开始飘落在美丽的村寨,房子上的屋瓦边挂满了一排排晶莹剔透的冰挂子。黄橙橙的谷子堆满了木仓,一捆捆雪峰狮王苕挂满了吊脚楼的木梁上,屋檐壁上的一串串干红辣椒就像喜庆的红对联,笑容满面的村民又收获了一个丰收之年。

白雪覆盖的村寨升起袅袅炊烟,离大年三十还有二十多天,村民们就开始筹备过年必需的三大年货,即杀一头年猪,打几桌豆腐,冲几坎糯米糍粑。我期盼了大半年的春节,感觉越来越近,小时在老家,记得一到农历十二月份,经常是天还没亮好,睡梦中的我经常被嗷嗷直叫的猪嚎声吵醒。勤劳的父母亲也是很早就忙着蒸糯米打糍粑,石头粑坎飘来了诱人的糯米饭香味,三个壮实的汉子挥舞着粑棰,“叭”“叭”的打粑声,好像吆喝着的丰收喜悦。“嘎吱...嘎吱”“嚯...嚯嚯”的石磨溢出乳白色的豆汁,散发着浓浓香味的豆花也成了我梦寐的乡思。

德高望重的易传佑老村长又开始招呼村民准备一年一度的正月舞龙灯的事宜,堆满大队部操坪的竹子在篾匠们“咻...”“咻...”“噶”的破篾声中变成簿簿的篾片,黄的,青的篾片在村民的手中翻舞,睚眦性暴的威猛龙头织出来了,圆滚滚的十三截龙身也编出来了,没有连上白布的一截截龙身隐含着白刃血纷纷的悲壮;花样百出的故事灯,年轻人喜爱的蚌壳灯,威风凛凛的狮子灯摆满了村礼堂.一口大铁锅把白蜡熬成了透明胶状,一根根的细竹签在锅里转几圈很快就变成小蜡烛;铁铳也被重新清洗一遍,鼓槌,唢呐和铜钹系上艳红的.绸缎,村里的秀才们又在龙飞凤舞地挥舞着古老的毛毫,泼洒着浓浓的水墨和绚丽多彩的粉彩,用白色透明的棉白纸裱好的灯笼愈显的美轮美奂。各家堂屋门上都贴上了团圆喜庆的春联,神龛上的祖宗牌位萦绕着薄薄的香烟,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在空旷的夜晚,隐约着村寨的幽静和神秘。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外甥行,晚辈给长辈拜完了年。大年初五的夜晚,随着铁铳爆出振耳的“嘭”“嘭”声,“哐..嗡...”“哐..嗡..”“哐...嗡...”的铜锣声宣示着正月灯事的开始,尖细悠扬的唢呐声和着“咚咚”“呛呛”的锣鼓声以及吣哐吣哐的铜钹声奏鸣着村寨的喜悦,小孩子手里提着羊灯,鹅灯以及简单的糍粑灯高兴地到处乱跑,浓妆重彩的蚌珠仙子舞着一开一合的蚌壳,不时夹住挑逗她的渔夫,十几张八仙桌垒成的高台上欢腾跳跃着祥瑞的狮子灯,背着鱼草箩的号生哥对着手里的火把,任意地甩撒着土制的黑火药,“噗”“噗”的火焰腾空而来,有一团火焰差点烧着了我手提的糍粑灯。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尖细悠扬的唢呐声,节奏简单明快的铜拨声,就象一场热闹的演奏会。灯长易卢成一声“喔呵”,其他人马上跟着大喊“喔呵呵”,“喔...呵”“喔...呵呵”,每一声都呼喊着山里的野性。龙头引着时断时合的龙身追抢着忽上忽下的龙珠,时而满地翻滚,时而腾空飞跃,“喔呵”“喔呵呵”,龙身愈舞愈圆,似一条光影穿梭时空,梦幻流彩,颇为壮观。

象征着皇权的牌灯引领着龙灯走进村里给每家每户送上新年的祝福,如果碰到有新丧的家里,龙灯就不进去,也是表示对逝者的尊敬;而当年家里有添丁的,有修了新屋的和当年新嫁女而正月又回来拜年的,都要进行隆重的“照夏棒”仪式。

笑容满面的同年爹延堂叔站在今年刚修的新房子门口,点燃鞭炮迎接盈满福瑞的龙灯,堂屋里的八仙桌上摆满了敬迎龙灯的糖果,糍粑和米酒,舞着龙头的易传平叔高声喊着:“太平盛世国运昌,舞起龙灯喜洋洋,今晚老龙进你家,特来恭贺新华堂”,其他舞龙灯的人齐声和着“好咯”,“华堂华堂,落成一个好屋场,龙脉来的远又深,好象狮子和麒麟;观左边,高万丈,可上九天捉月亮;观右边,亮堂堂,好象蛟龙奔海洋,美观又大方,完全都是新式样,观神龛整洁又流芳,一对金对挂两旁,一字一句是文章,教育有方,老板坐着好华堂,好事成双,人财两旺”,“好咯”“好咯”和声不断,同年爹延堂叔乐得合不拢嘴,谢声连连,乐颠颠的拿出红包塞到队长口袋里,不停的抓起糖果,糍粑递给舞灯的乡亲,一杯杯的米酒献给进屋送福送禄的老龙。

抱着今年自家刚添的孙子,桂成爹站在光彩熠熠的两个龙头下面,讨着老龙的吉言,“太平盛世万事兴,舞起龙灯喜盈盈,今晚老龙进贵府,特来恭贺好龙孙”,“好咯”,“龙孙龙孙,天上降下文曲星;一,二岁活泼又天真,赤红赤白多喜人,不要看医生;五,六岁进校门,攻读诗书和五经,数理化样样行,各门功课考头名,入考场求功名,北京清华一起中,今闻记者来采访,全国上下齐播音,要问龙孙哪里人,桂成贵府好龙孙,龙孙龙孙贺龙孙,龙孙快来亲老龙”,“好咯”,“好咯”,桂成爹马上把孙子举到龙头下面亲了亲,灿烂一脸的笑容,惬意的龙神,天造地做的人神和谐。

九阿公的女儿祝英姑回家拜年,手牵新姑爷,笑盈盈的站在堂屋里,迎接老龙的祝福;“太平盛世国运昌,舞起龙灯喜洋洋,敲锣打鼓到贵府,今晚特来贺新郎”,“好咯”“这个新郎很不平常,文质彬彬,相貌堂堂,种地能使五谷登,会打算盘会经商,为人和气人人赞,尊老爱幼好榜样,不是老龙奉承你,胜过宋朝杨六郎”,“好咯”“好咯”,新姑爷高兴的递上红包,香烟,美酒,感谢老龙的祝福。

“嘭”“嘭“的铁铳放炮声,报信的铜锣声,唤醒了邻近的花岩村。游走在青石板上的龙灯,翻滚在白雪覆着的陌上,穿梭在灯火阑珊的村巷,在禾堂里化成圆圆的几道光圈。暗夜里的流光,班驳的碎影,在那宛如镰刀的玄月上隐隐有个挥刀砍丹桂的憨吴刚,蟾宫里的寂寞嫦娥也忍不住在玄月上翩翩舞袖;炮竹炸出的纸花飘象雪花一样纷飞在闹热的夜空,萦绕在花岩村的烟雾就象山岚一样镶成一个大镜框,框着流光溢彩的山村。

遨游在深山里的神龙,嘶鸣着山里人的狂野,携着雷鸣电闪的霹雳,撒落了一山一山的福禄。在古老的村寨翻涌起一阵阵欢乐的波浪。那闪亮了一旬的烛光依然温馨着我童年的年味,石拱桥边站满了残灯的村民,目送着那一串带来节日欢乐的龙灯渐渐地熄灭。我似乎看到了,那熄灭了烛火的龙灯好像走出一位隐隐约约的龙神,他先是穿行在山谷之中,最后匍匐在幽静的溪水边,依依不舍的滑入幽深的龙子潭,水面顿时泛起一道道细细的涟漪,无意之中浸湿了岩缝里刚冒出嫩芽的小草,他一定又会护佑村民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

不论是提着糍粑灯跟着舞龙灯的大人去外村舞灯,还是读大学寒假回家过年时亲自舞龙灯,那一串飞舞的龙灯,是山里特有的年味,每次记忆起的时候,总是感到浓浓的,暖暖的。

篇8:化蝶为舞散文

化蝶为舞散文

仲夏夜的广场人声顶沸,悠扬的乐曲、小贩的叫卖、闪烁的灯光为这个夏夜的休闲处带来热闹.白天的酷暑难奈全都在这清凉的夜风中消散.晚风吹的乐曲时近时远,不知为何总觉得今夜有所不同,难道这夜风中另有它意?我想不起来这平淡迷蒙的夜晚究竟会有什么与众不同.

漫步在广场的夜色中,没有人陪伴,心情像水一样平静,空气中似有下过雨的潮湿.夜色在消磨中渐浓,闪烁的灯光让心情也跟着闪闪烁烁起来.一支动感的舞曲在我身后响起,早有人群向我这里走来,我扔下那些没有思绪的想法也融入到这人群中来.

场地上早已有人在那里跳舞了,没有目的只是为了消夏,扔下烦闷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然起舞,他们为舞而悦,为舞而舞.夜风吹的心情舒爽,裙裾摇曳让多彩的舞姿展现在这个多情的夜晚.我只觉得在这个充满温情的夜晚人们是该做舞者,是该为舞而舞.七彩的霓红灯让舞者的心渗透在夜的心情里.一双双踏在晚风中的脚带着喜悦在我眼前旋转而过,轻盈的踏着节奏舞出妙缦,随心所欲的放松心情,了无牵绊.

一双银色的舞鞋划过我的眼前,我用视线追着它的踪影,鞋面闪着彩灯的光亮熠熠生辉,我想不出有谁会在夏夜的广场上穿一双专门为舞而穿的舞鞋.消夏的人们只是带着狭义来这里消遣穿着都很随意没有刻意的装束.而这双鞋立刻吸引了更多的眼球,我也毫无例外的看这双精致的舞鞋,一个黑衣红裙的女子穿着这双鞋正在和一个没有刻意修饰的男士相拥而舞.我看不清这对舞者的面容,但那双牵动所有人视线的.舞鞋却在那女子的投足间闪着光彩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像在彩虹上舞蹈.

他们相拥而舞,舞姿翩翩,举手投足间尽显优美柔和,随着音乐流淌出情意绵绵.翩若蝴蝶飞舞、盈如蜻蜓点水、衣袂飘然、舞姿妙缦.不知为何他们的脸上却流露着一种悲情的失意之感,在我看来这样轻盈舒缓的音乐是不该忧伤的,他们似是为悲而舞,似是恋人分别,又似是一种心绪的释放.思绪让我看到了梁祝化蝶的悲情故事,难道这世间真有这苦情苦恋的化蝶而舞的故事要发生在我的眼前吗?

夜风吹皱了乐曲的涟漪,吹的音乐忽近忽远如泣如拆,两个舞者却似两只蝴蝶翩然而舞,振动着的双翼在夜幕里飞舞,清风吹不去弥漫的迷雾,舞动的影子忽隐忽现,奋力的想要飞向高空,却在那一刹那从空中坠落,旋转的身形收不住下坠的沉重,带着绝望跌于尘埃,夜风用尽气力抽出丝丝柔情让它他幸免于难,稍作停留便重整双翼一经用力又重飞空中.

夜风的清凉掩饰不住盈溢在脸上的忧郁,藏在月光背后的失落像流星陨落,从此无法找回.夜的天空失去了白昼的穿透力变的狭窄,一澜微波闪着悲伤在夜晚中荡漾.振翅的蝴蝶扑闪的翅膀却甩不掉背负的沉重,即使是为爱歌唱、即便是冲破世俗的牵绊,快乐也会变成孤单.难道他们是为爱而舞的孤寂者?飘逸空灵的舞姿舞着哀思的涟漪,舞着悲情的绝唱,让他们无奈的飘摇.

轻风若寒,两个舞者化蝶而舞,无须有人为他们喝彩,只能默默的把深情埋藏.夜晚真是有太多的迷,人影闪现,灯影迷离,有谁见过在夜色中飞舞的蝶?有谁会在灯红酒绿中独品清凉?夜晚其实没有蝶,那些扑向霓虹的都是蛾.

篇9:我为舞狂作文

曾经的故事一幕接一幕地被时间淹没,无法预料的结果,贪婪这青春的誓言微薄的信念和看也看不到的永远……

是谁曾说,我要飞翔,不是借双翅膀,自由是个不能代替的远方……蒲公英的春天,花谢花开,有如摩尔曼斯指尖流过的琴声一般;缘去缘来也许只是上天在茫茫人海中最巧妙的安排。在那漆黑的夜里,我愿乘着花香去偷一颗蓝色的星星,许下我的心愿,大千世界,我只愿为你疯狂,只愿为你泪落成海……

三月里的柳絮不飞,因为春风恨你;三月里的桃花不开,因为芳华妒你。怎能忘记,在金色的九月里,我载着昔日的理想,踏着求知的路途,用探索的双眼,触碰这人生的殿堂。在那迷人的阳光下,伸开双手去托住一片飘落的黄叶,告诉它我的梦和人生的蓝图。

时光里的课堂像是我流淌在岁月中的笑声,记载着我一千零一夜的过去。那个由65朵花手牵手围成的课堂,便成为我自由跳动的舞台,台上闪亮的灯光,是最神圣的航标。一直以来,是灯光向我讲述《灰姑娘》荆棘丛生的人生旅途上的风景,而我,则轻轻抨着自己胸膛里的一颗火热的心,想象着曙光能够在漆黑的夜里偷偷降落,就像圣诞前夕的'圣诞老人般……

在夕阳未落的黄昏里,两个同样寂动的精灵则手挽着手,流浪在月宫前的阶旁,互诉着这十几年来的坎坷记忆。那一刻,心与心碰撞出了友情的火花,铸就了月宫前持久的童话……而我,则默默地埋藏于书海,用校服的裙摆,演绎着自己人生的华尔兹,为了最初的承诺而执著着……

也许,最终的结局没有童话里的那样完美,但过程,亦如童话般精彩;也许,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这样疯狂的舞踏,才会领悟华尔兹的精髓。

演奏人生的华尔兹是我今生最大的追求,就算再苦再累,我也一定会翱翔在浪涛的浪花上……因为我为舞狂。

舞龙作文

家乡的元宵节700字小学四年级优秀作文

迎龙灯,闹元宵作文

有关元宵节简介介绍

湖南的风俗作文600字

湖南的风俗作文

欢天喜地闹元宵优秀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春节舞龙的资料

以传统文化元宵节小学生作文

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整理9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写元宵节的习俗作文2023-11-25

小学作文:家乡的春节2022-11-12

长沙的春节作文2023-01-22

有关元宵节的作文:元宵节的歌声2022-06-25

“舞龙日”的烟花作文2022-05-06

家乡的正月初一作文2022-12-02

家乡的元宵节初中作文2023-12-07

看龙灯优秀作文2023-08-12

2022闹元宵作文2023-04-06

闹元宵作文2023-04-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