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方法

时间:2023-12-25 08:14: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观察的方法(共9篇)由网友“雷讷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的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的方法

篇1:[]观察的方法

[转贴]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要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学习活动中的观察有别于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过程,是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并对已有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而不像科学观察那样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寻求并发现新的事物。学习观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观察法

对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春游时,对山峦河流、地形树貌、民俗风情、文物建筑、田园风光的观察,配合植物学和动物学的学习,在大自然或植物园、动物园中观察多种多样的活生生的动物和植物,都是运用的自然观察法。我国宋朝画家文同,擅长画竹,这主要是得益于他坚持对竹进行“自然观察”。他在居室窗外栽种一片竹林,朝夕观察揣摸,脑海中保留着鲜明生动的竹子的形象,挥毫作画时总是“胸有成竹”。

二、实验观察法

在实验室里,运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观察或人为的创设一定条件或改变一定的条件,使被观察的对象或现象发生变化而进行观察。在理化实验室中做实验或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而进行的观察;根据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对某种果树进行嫁接,然后观察果树生长的变化情况等,都是实验观察法。物理教师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常常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在平整的讲台上放一辆小车,教师用力推一下,小车开始运动。然后慢慢静止下来。我们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个演示过程,才可能真正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三、长期观察法

在比较长的时期中,对某些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了解雄槲蚕蛾是如何寻找雌蛾交配的,整整观察了6年;还观察了隧蜂30年;观察了蜣螂40年。广西有位学生,为了观测气象,在家里培养了泥鳅,自制食盐晴雨纸,坚持观测226天,基本上掌握了晴雨纸与天气变化的规律。

四、间接观察法

人的感官直接观察的精度和速度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还必须借助仪器对事物现象或过程进行间接观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说,每次观察仪器发明或改进,都推动了人类认识的深入发展。例如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揭开了微观生物世界的'秘密,导致了细胞学说的建立,由于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增进了对宇宙的了解;光谱仪、电子扫描器、红外线探测器等的发明,更是使人的观察更为精密准确。要提高观察能力,必须掌握观察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五、历史观察法

即按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它以时间变化为特征。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过程和时间顺序。习惯上,把短时间的变化称为过程性的发展变化。同学们平时阅读到的描写家乡的“变迁”或“观看日出”一类的文章,作者大都是采用历史观察法观察后写出来的。这是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的。例如课文《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对暴雨的描写,老舍先生便是按照“暴雨前―暴雨中―暴雨后”的观察顺序描写出来的。

六、移位观察法

就是观察者在不固定位置对客观事物进行的不固定的观察。其特点是观察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这种观察可以是观察者的移位,也可以是观察对象的移位,其观察点在不断发生变化,是一种动态性观察。这种观察往往是有选择的,它的变化特点以空间变化为标志。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便是采用移位观察法来观察并表现矗立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运用的是“点”的转移与或“线”的延伸的技巧。

七、解剖观察法

就是把被观察对象的各种特性、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一一分解开来。认真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可以使我们对事物了解得更加精确。例如观察直圆柱;这个形体是什么形状?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两底面之间相等吗?通过这样解剖观察后,就能把握圆柱的主要特征。直圆柱的两个底是相等的圆,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又如“赢”字,学生不易掌握其字形,但如果进行解剖观察,分解为“亡、口、月、贝、凡”便容易得多了。

八、比较观察法

就是用对照比较的方式去观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找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以获得清晰的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我们要求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例如“蠃、赢、羸”三字极易混淆,只要我们进行比较观察,便可发现他们结构相同但又有不同的部件,分别是“女、贝、羊。秦王嬴政从母姓,故“蠃”中有“女”;输“赢”与金钱相关,古代“贝”即是钱,故“赢”中有贝;“羸”原意指羊瘦弱,故“羸”中含“羊”。经过这样比较观察,再趣味理解掌握这几个字就会轻松得多。

【发表论文编号:334,国家级,国际范围发行, 湖南师范大学主办,《中学生理化报・高一物理版》1月1日第4版上发表。】

篇2:高一生物观察方法

高一生物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做生物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如何学好生物学

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

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比如说,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可以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

综合归纳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可以解决理论问题或者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者尤其是中学生的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学习常规,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等。

篇3:观察的方法作文

观察的方法作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途径。我们只有通过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为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到细致入微地观察呢?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对于看图作文,观察时要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先了解画面上都画了什么,再认识重点画的是什么,然后进一步观察各部分都有些什么具体特点,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家可用想象的方法联系画面,在这个基础上再回到整体,使自己对整个画面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二、观察静物要按空间方位特征进行观察,即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等的顺序去观察。三、观察人物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致观察,先选择自己熟悉的、比效有特点的人物作为观察对象。然后从个头、长相、穿戴等几个方面进性观察。四、观察动物要对它的外形和活动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拿吃食来说吧,各种小动物吃食的方式是不同的。如:小松鼠是“半立着上身,用两只小爪子捧着,津津有味地吃”;而小鸽子是靠母鸽子喂的,即:“母鸽子把几粒米含在嘴里,然后对着小鸽子的嘴,一粒一粒地喂……”。五、观察植物可以按它自身的生长规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顺序来观察,也可以从花、叶、茎、根、形、色、味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六、观察事件,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观察。另外,观察不但要做到仔细、全面、深入,还要动用多种器官去感受、体会,抓住事物特征,认识事物实质。读书有感观察的方法作文550字

篇4:观察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观察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对方和你的关系如何,可以通过他与你保持的距离来判断。同时,彼此间的对话,也和双方距离的远近有很大关系。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通过八种距离来断定。

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

这是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双方关系最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这时语言的作用很小。

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0.45米)

这是伸手能够触及到对方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0.75米)

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男人的妻子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而其他女生处在这个距离内,则易产生误解。

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1.20米)

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2.10米)

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3.60米)

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夫妻在家时,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 7.公众距离─接近型(3.6~7.5米)

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8.公众距离─远离型(7.5米以上)

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如能将以上8种距离铭记在心,就能准确、顺利地判断出你与对方所处的关系与密切程度。

篇5:怎样掌握写景的观察方法

。”要写出准确生动、富有个性化的、独特的景物来,必须对景物作一番认真细致、全面深入的观察。观察景物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1.定点法。作者在写景时,选择好一个相对固定的观察点,按照空间顺序,逐一观察、描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写冬天济南河水清亮,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从水面写到天上,又由天上写回水面、水天相映,构成“整个的济南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的奇景。作者深深赞美之情跃然纸上,同时给人以立体感,更显得逼真可爱。采用定点观察景物,有利于我们详尽准确地把握景物的特征。2.移步法。作者的观察点不固定,随脚步的移动而变换,按空间位置的转移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观察到的景物。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交代清楚观察点不断移动变换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方位混乱,鲁迅在《社戏》中写月夜行船,就是采用在动态中移步观察的方法。“我”坐在飞一般的小船上,观察点随船的前进而移动,两岸的景物也随之变换。

月下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豆麦蕴藻的芳吞,宛转悠扬的笛声和“我”的欢快心情交织在一起,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观赏诱人的景物,倾听悦耳动人的笛声,嗅到沁人心脾的清香。这段景物描写,不仅烘托了“我”愉快的心情,而且表达了“我”热爱农村、向往自由农村生活的情感,3.定时法。前两种方法是从方位角度着眼的,这里是从时间范围考虑的`。该法强调时间的限定。早上或晚上、雨前或雪后、燕飞时或叶落时……都要具体明确。众所周知,正因为朱自清在“春”这个特定时间内,对春草、春花、春雨等作了大量的细致人微的观察和揣摩,所以才谱写出《春》的绝唱。唐代诗人岑参,曾选定“胡天八月”,描绘出“北风卷地”加“飞雪”的北国边塞图。学会定时观察法,有利于提高观察效率,完成特定条件下的景物描写。4.移时法。此法不受时间的限制,对我们了解景物在不同时间里、不同情况下的形象差异,有很重要的意义。如峻青为了在《海滨仲夏夜》中向我们展示夏夜海滨的优美多姿,从“夕阳落山不久”观察起,到“月亮升起来了”、“月亮升得很高了”,一直观察到“夜已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夜的景色各有特色。5.综合法。该法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不受时空的限制。它要求观察者既要有方位上的“运动意识”,又要有时间上的“耐久力”;既要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兴致,又要有“胜日寻芳泗水滨”的精神。它在我们日常观察中运用得最广泛。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就采用了该法。作者乘“江津”号顺流而下,历时三日,路经三峡,几乎没浪费半点时间,没放过一块地方,成功地描绘出长江雄伟壮丽的景象、婀娜多姿的风貌。观察,是写景的前提。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观察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牢记萧殷的一句话:“只要写作者勤于观察、体验,不断写作”,就会写出理想的景物。

篇6:准妈妈观察胎儿健康的方法

准妈妈观察胎儿健康的方法 -资料

1. 胎动的方式:胎儿在妈妈腹中,他的睡醒周期是40分钟,也就是说睡40分钟,醒40分钟,不断更替,难怪即使在夜里准妈妈仍然会感觉胎动。胎儿活动的方式 很多:撅撅屁股、翻身、翻跟头、活动手臂、蹬腿、晃头、打嗝、吃手等。胎儿的活动可以通过羊水传导到母体,使母亲有感觉。当到孕末期时,胎儿在腹中拳打脚 踢时,可以直接碰到子宫壁,父亲和母亲可以清楚地看到腹部的隆起和胎儿的活动。

2. 胎动监测的方法:作为一个准妈妈要经常想到胎儿,想到胎儿时就要认真的感觉胎动。胎儿睡醒周期只有40分钟,当胎儿睡着时,母亲感觉不到胎动,可以轻轻抚 摸肚皮,轻轻拍打或者轻轻拍手,唤醒胎儿,当胎儿醒后,母亲就可以感觉到胎动了,

资料

一般工作忙碌时可能忽略了胎儿的.存在,当闲暇时就要感觉一下胎动,使胎儿 时时刻刻在母亲的监护下成长。

3. 异常的胎动:正常的胎动时母亲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胎动很多,多到母亲都感觉不舒服时,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查看。胎动过多往往是说明胎儿在宫内不舒服, 处于缺氧的状态,在垂死挣扎。有时会有脐带缠绕、羊水过少、母亲高热、母亲高血压、胎盘早剥等等,使胎儿生存环境恶劣,胎儿在挣扎,告诉母亲 “快快救救我吧”。一般经过胎动频繁后,胎儿就不动了,就像我们大人休克了一样,胎动消失三天后胎心就消失了,就发生了胎死宫内。

篇7:作文写作之观察方法口诀

作文写作之观察方法口诀大全

作文写作之观察方法口诀大全

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

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

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

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

形状颜色和气味,联系生活多想象。

定点观察按空间,时间变化分阶段;

动点观察写游记,地点变化要牢记;

抓住特点和重点,景物特征记心间;

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

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

静态动态要联想,联系生活举事例。

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外形结构与作用,分类观察均须记。

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

对照特点多联想,联系生活多想象。

眼中有情笔生趣,拟人观察很容易;

万事万物皆有情,联想想象观具体。

观察不怕根基浅,窍门就是天天练;

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攀登智慧山。

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学会观察写文章,妙笔生花笔生风

篇8:自然课的观察原则与观察方法

自然课的观察原则与观察方法

一、依据心理特点,遵循观察原则

小学生在观察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时,主要有以下三个心理特点:(1)随意性。小学生的意志控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目的性和意志力的支配,注意力容易分散,陷入观而不察,察无目标,察无所知的境地。(2)情绪性。小学生情绪易波动,容易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新异的有强烈刺激的现象产生注意,乐在其中,而忘记观察的任务。(3)笼统性。小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往往满足于或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而不善于观察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局部,因而常遗漏或忽视重点的观察内容。

针对上述心理特点,教师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要达到什么目的,在观察前就应让学生明确。如《凝结》 一课,教师指导学生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并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后,教师应告诉学生,过一会儿,看两块玻璃片下面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观察的目的,有的放矢地去观察,并发现在冷玻璃片下很快出现许多小水珠,在热玻璃片下没有小水珠。如果观察目的不明确,学生就很难发现这些现象。

2.细致性原则。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注意到自然事物间的联系。所以,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时,应要求学生动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体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观察对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如《风》一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风的模拟实验时,应让学生细致观察,当箱内的蜡烛未点燃时,洞口烧着香的烟往哪个方向流动?点燃箱内的蜡烛以后,洞口燃着香的烟往哪个方向流动?如果学生不细致观察,那么就不能根据现象去推论出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条件下发生的。

3.重点性原则。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性,如果观察时不分主次,不突出重点,事物的特征就不能发现。如《考察自然水域》一课,教师带学生到当地自然水域去考察时,应让学生重点观察被污染水的特征,看一看水是不是清澈的,是不是无色透明的.,有没有黑红、褐等被污染的颜色,有没有油、泡沫等漂浮物,闻一闻有没有腥、臭等气味。否则,考察就只能成为走马观花的“参观”。

4.循序渐进原则。“序”是教材的逻辑顺序。渐进必须循序,又要快慢适度,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如教学《土壤的成分》,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土壤是什么样的;然后通过实验让上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归纳出土壤的成分。又如,教学《关节》,教师应在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人体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一些比较大的关节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观察有关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环转等作用。这样就能使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掌握自然科学知识。

二、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1.顺序法。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各自的“序”,在空间上有各自的位置,在时间上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个观察的“序”。也就是说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有一定的次序。只有观察有序,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顺序法可分为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1)方位顺序法。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先中间后两边或先四周后中间;定点观察或移点观察(随着观察对象的行踪而改变观察点)。(2)时间顺序法。即按观察对象的先后发展顺序观察。如指导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下的物

[1] [2]

篇9: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比观察法。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2、反复观察法。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3、顺序观察法。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如植物的生长。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4、重点观察法。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5、定位观察法。让孩子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兴趣,如引导孩子读书,家长可以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从正面反复观察,还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能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培养孩子观察方法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维,把观察过程和思维结合起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岩石、矿物和我们》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观察儿童的读后感800字

教科版科学六上《机械和工具》单元教案课后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观察的方法(共9篇)】相关文章:

测量的教学设计2022-10-19

三年级科学观察水的教案2022-08-1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023-01-13

三年级科学上册《哪杯水多》教学反思2022-07-30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简单电路》教学反思2023-08-24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022-10-06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格式2022-05-02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023-02-11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023-09-25

四年级科学教案2022-11-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