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

时间:2024-04-30 07:14:32 物理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合集15篇)由网友“molixi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

篇1: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

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

【摘要】:在物理观察教学中主要依赖机体感官完成,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耐心等待学生的感知实践。注意观察活动与注意联想等心理过程的配合,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培养观察物理现象逻辑思维

物理观察,是在即定条件下,以知觉物质及其运动中的物理因素、形象、变化及其相互关联为目的的一种观察。物理观察主要依赖机体感官完成。物理观察能力是指准确、迅速、深入、全面的捕捉对象的能力,是立善于觉察事物典型而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如何培养物理观察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注意培养观察的渐进性、目的性和有序性

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耐心等待学生的感知实践。如果急于进行细致的解说,表面上似乎是加速了学生从直觉到感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以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将学生从直觉到感知的变化过程淹没了,这等于取消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应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观察目标,采用什么观察方法,是耳闻?目睹?还是手摸、鼻嗅、舌尝?应记录哪些数据?观察前应有明确的安排,做到有计划观察,避免观察时手忙脚乱,自觉的观察态度来自明确的观察目的。根据实验的性质、内容、进程以及教学目标,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的各种不同的观察目的。

观察的有序性依角度不同而不同,如按时间顺序是从先到后;空间位置是由远到近,从左到右;按客体结构是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由部分到全体或由全体到部分。在观察实验仪器时,一般按其结构由部分到全体到全体到部分。在观察物体运动时,一般按时间顺序观察,注意运动过程按阶段划分;各阶段的始末时刻以及相应的物理量;对于这些运动过程则应划分若干侧面,而对每一侧面的观察,要以时间为序。

二、注意观察活动与注意联想等心理过程的配合

科学观察中即需要具有能够专注,即持久的定向注意的特点,也需要有良好的注意分配。没有专注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观察,但没有适当的注意分配能力,则往往会放过专注视线外的某些细微变化或其它有关细节。教学中不但要学生注意对课堂上展现的物理现象的观察,还要多要求学生善于随时随地注意身边的事物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在物理教学中,可有责任感来约束学生济意力;靠学科的内在魅力来诱发学生的注意力;以适当的节奏来保护学生的注意力;以排除干扰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

观察会引起联想,例如,观察磁力线演示实验时,从磁力线会联想到电力线。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时联想,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

方法是能力结构中的核心,它贯彻知识与技能融汇转化成能力。(1)重点观察法就是对于实验目的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可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或先一般了解全貌,再集中观察某一现象。(2)连续观察法不是一次性的,即观察随时间而进行,观察的目的在于发现某一个物理过程各阶段的规律。(3)对比的观察方法。我们认识事物现象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对比观察有利于把握现象的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类似现象的区别。(4)归纳的`观察方法是有利于把握现象实质的方法。在研究一些涉及变化因素较多的问题,或总结一些现象的一般规律时,通过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通过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通过归纳观察一般规律。此外,还有分析研究综合的现象方法;程序化的观察法等,都有必要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生掌握观察方法的同时,必须发展学生的语法和思维能力,并在运用各种观察方法的过程中加带速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转化,使物理观察过程进行的更为理智、正确、高效;从而全面、深刻、迅速地把握事物的整体与各部分特征。

四、要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和热情

老师可介绍前辈物理学家勤于观察,数十年如一日的动人故事,为学生树立观察的榜样;教师应自己乐于观察,善于观察,以实际行动供学生效仿;还要精心安排课堂演示与课外观察的内容;使之协调,将实验观察与自然观察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观察物理学的习惯。在培养观察兴趣的基础上,还要不失时机的培养持久观察的毅力和习惯。教师要精心组织,让学生能清醒地准确地观察到成功的实验现象,尤其是那些极不显著而又非常用重要的属性和特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并提高观察兴趣。启发学生对周围的物理现象多问为什么。例如: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鸟儿在电线上为什么不接触?这样,可以诱导学生积极观察并探究物理知识。

五、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学生不能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就等于没有观察。只有观察与思维并重,才有价值,才有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老师可让学生用口头或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观察方法,巩固所学到的物理现象,而且还能及时调控学生的观察效果。训练学生后的描述能力,可采用课堂提问与课外作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并对观察方法不当,条理不清,叙述不正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必要时通过集体讲座的方式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而且也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观察是创新的基础,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

篇2: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篇3: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

[1] [2]

篇4:浅谈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在实施新课标中,要逐步消除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弊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构建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际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多样性 存疑性 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就是知识渊博、具有真才实学、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这也是我们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因此,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也对我们新时代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严防流于形式,严禁传统的“满堂灌”,而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意识。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呢?

一、要遵循几点原则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及要求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到压强时,教师利用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蝉要把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吸吮树汁;沙漠之舟——骆驼靠着宽大的脚掌在沙漠上行走。通过两个实例对比,学生应该很容易就能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猜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自己分析,提出假设,进而,在教师引导下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2。遵循多样性原则,引导学生依据现有信息广开思路,打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假设,体味到自己的学习或研究目的而竭尽所能地找出尽可能的解决方法。现在的中考试题中,也是注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河北中考试题中第32题,给出气球和木梳,让学生根据现有器材,自己组织实验,得出物理结论。在本道题中,充分注重了发散学生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考生在本题的解答中,想法多种多样,真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3。遵循存疑性原则,一定要让学生不迷信权威,对任何知识,任何现象都要尽可能地通过自己严密的论证,力求做到心中无疑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要禁锢学生思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讲一些物理学家打破传统、质疑先贤的实例,如伽利略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打破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原有观点的束缚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出完整、系统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事例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

1。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内容,更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中的亮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它具有主动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验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对学生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一门学科,我们应该利用这个优势,在平时的教学、甚至是学生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创新的理念。首先,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在教育思想上要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培养能力而传授知识。其次,我们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案,中学物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法,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探求物理的力法和思维,使学生成为探索学习过程的“主人”。

总之,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21世纪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对广大教师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拓宽知识面,广泛猎取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篇5:浅谈职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职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职业中学物理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极好课程,职业中学物理教学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中学 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技术工人,职业高中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才。为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和服务社会,并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更是职中物理教学应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呢?

一、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教学与专业的结合

在物理的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取材上,由于习惯偏重于理论知识和理想化条件下的讨论,缺乏在理想模型和实际应用之间架桥的意识,对物理学应用方面的知识解释较少,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导致部分学生和专业教师认为学了物理没什么用。我们感到,物理教学,尤其是专业课中物理的教学,必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学好理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做到了以下3个结合。

1.结合案例学物理。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既看到物理原理的实用性,又能逐渐学会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原理和规律分析求解实际问题。

2.结合实验学物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学的一切原理和定律都是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反之又经受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科学实验的.检验,并对其起进一步的指导作用。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基础实验来验证一些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物理学原理和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结合物理实验,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配合设计性实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实验的理论设计;在物理教学中,对设计教学内容的相关实验作相应的介绍。通过介绍,加强了物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专业学物理。物理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往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物理教学,适当介绍物理与专业联系,或将专业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物理应用类知识(专题)的介绍,有利于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更新教学内容,弥补教材不足,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了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培养和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

二、变被动为主动, 重视能力培养

1.自学部分内容,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学能看懂的部分章节内容,以思考题方式列出要点,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查找相关资料,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信息,撰写一篇物理学原理在某一领域中应用的论文,作为课程作业,计入平时成绩。许多同学结合专业和个人兴趣,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相关资料,另有约1/5的学生学会了运用PPT等制作相应的演示稿,信息获取和信息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学相长,学生的课程作业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讲课素材,我们研制的应用物理系列专题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许多素材,都来自于学生的课程作业。

3.编写故事,想象力的培养。创新需要大胆的想象。要学好物理,也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例如,相对论涉及到是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空效应等,因无日常生活体验,所以较难理解。在相对论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撰写一篇科幻小故事,在文章中,必须正确利用各种相对论效应。此项举措,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相对论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掌握。

4.寻找错误,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有可能解决问题。我们鼓励学生从教科书、学习指导书中找错,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怀疑精神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意识。通过学生找错,也促使我们自编的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书和多媒体课件得到不断的完善。

5.提出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用物理知识提出各种创新设想,如磁的应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多普勒效应应用的设想等。根据调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过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设想或冲动的占70.6%,表明通过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创新的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创新素质

1.练贯穿物理教学全过程。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思维的“暴露”和训练,做到六个结合,即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这6个结合,是实现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2.加强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生平事迹介绍。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生平事迹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素材。物理学的定律、定理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出自实践的要求,并且与物理学家联系在一起,如卡诺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但课本上有关这方面的介绍很少,有的只有几句话。大部分学生希望了解物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产生创新成果的过程与思路。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产生创新成果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物理内容,吸取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运用等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两年来的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表明,职业中学物理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极好课程,职业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上述改革,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紧密结合职业中学物理的教学,开展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深层次研究与实践,以更好地发挥物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目标而努力。

篇6:初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一、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比较抽象,造成学习难度较大,比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比喻教学法、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在讲次声波时,可以把次声波比喻成水波。在讲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教师可以把一个纸团拿到头顶,再松手,让纸团跌落,向学生展示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不仅在授课内容上要做出改变,也要在语言和形象上做出改变。首先,教师要尽量用幽默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授课内容。其次,教师个人要比较平易近人,这样会营造出一种宽松的氛围。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内更容易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为主动学习创造动力。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一直为教育专家和学者所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迟迟不见动静。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主动学习行为,学生能够从其中获得信息获取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正是自主学习所需要的能力。而教师一般不愿意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因为开展探究性学习费力、费时,而效果却并不明显。这首先要求物理教师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并且明白,当前中考和高考也越来越侧重考验学生的探究能力了。教师可以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避免额外设置课程,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此外,探究性学习一定要设置总结和反思环节,毕竟探究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总结和反思能够让学生和教师都知道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课堂地位谈何自主学习。因此,物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意味着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多发言。本文从学习兴趣、教学模式和课堂角色三个方面总结了如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其他诸多方法和措施没有提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7: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论文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开阔学生的视野

个性品质是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用强健的体质、敏捷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压力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并保持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的性格。学习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仅能够在具有丰富思想内容的地理教材中感受爱国情怀,还应具有放眼观世界的`心胸。例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实例来说一说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与学习中产生社会责任感及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地图、地球知识,指导学生查找民族、文字、宗教图文信息的资料,让学生在查阅资料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独特的地理素养、个性。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可是单一的课堂学习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更不能够真正地启发到学生,致使学生发挥出内在的地理潜能。因此,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地理活动,并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有勇气走出课堂,大胆实践、探索,释放创新潜力,有效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其一,善用地图,强化学生的图像思维。通过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得知,地理现象和地理状况的分布是有差别的,都拥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地图所表示出的地理想象、状况与地理环境是有联系的,它简单明了地表现了人文、水文、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的分布。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识图、读图、填图,要求学生灵活记忆、运用地图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适当地加入科学探索。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知识,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考思路。总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不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地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毓斌.新课改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法探究[J].时代教育,(24).

[2]李大雁.浅谈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06).

篇8: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论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在教学中应把教材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改进,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多种功能和作用,这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重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改进,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在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先是“教师做,学生看”,后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缺乏对知识的深入引导和研讨,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亲自探索经历,如能将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自主探索,经过分析、讨论,会从中悟出很多知识。

例如,在研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中,我是这样处理的:课前预习本节课,以思考题的方式给出学生本节课的演示实验课题,即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实施以下过程:

1.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关键是让学生考虑好实验原理,怎样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变为可以观察的对象。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同的实验方案达十余种,有的比教材上的方案还简单,有的让火柴梗吸收电热升温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有的让灯丝发热升温而发光……这样将演示实验变为开放性研究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自主选择实验器材

在完成设计后,有的学生到实验室借实验仪器,有的学生找教师帮忙安装实验装置,有的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小器材,这样将“纯观察性实验”变为“创造性操作实验”。

3.自由组合,探索研究

经过交流,有些学生的实验方案相似,于是他们就自动组合,在实验过程中,互相交流、切磋沟通、共同研究。在交流中学会团结协作,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二、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是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大多数学生是按教材的程序进行实验,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这样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

c例如,在初三物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如果只是指导学生按教材的安排进行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在等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和低于额定电压情况下的发光情况,并将每次测得的电压、电流值填入表格,算出电功率,那么实验目的单一,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不限制实验原理

在讲本节课时,只讲清该实验目的,说明小灯泡上“3.3W,2.5V”的意义,至于实验原理则由实验小组讨论决定,并按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结果出现三种实验原理,即P=UI、P=U2/R,P=I2R,并对这三种实验方案的优劣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应用“P=UI”为实验原理的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2.不规定实验步骤

进入实验室要求不看教材,动手时只说明实验中要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触摸小灯泡热度,计算小灯泡的功率和电阻,并不限定实验有三个步骤,在巡视实验中发现,有的小组实验有五六步,并设计了开放性记录表格,记录了小灯泡在不亮、较暗、正常发光、较亮、烧坏几种情况下的电压、电流值和功率、电阻的计算值,小灯泡热度的触摸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

3.不确定实验归纳

实验后不固定方向,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深入细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如有的小组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①伏安法既可测电阻,又可测电功率;②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其两端实际电压的增大而增大;④灯泡只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实际电压过高会烧坏灯泡,过低灯不亮,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归纳,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实验结论能力,并加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加强课外小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对每章或每节课后的小制作、小实验,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提出必要的建议,使学生能够善于动脑动手,就地取材,把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搞得丰富多彩。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不规范,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在设计过程中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是在其他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同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学生自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综上所述,本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开放性实验,边讲边实验,并改进实验装置、器材等,让学生尝试实验设计、操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进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篇9: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摘要:物理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离不开阅读,重视物理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诸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阅读能力;个性品质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通过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和理解试题文字、图象、公式提供的信息,并进一步把这些信息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学生积极探究、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锻炼意志、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物理课本肯定没有小说、连环画那么轻松有趣,致使一部分学生认为课本枯燥、味如嚼蜡,越学越糊涂,从而产生畏惧、厌烦情绪,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缺乏阅读兴趣。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学生从情境中引入到阅读之中,这样容易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提高阅读兴趣。

1.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与美,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阅读例如,(1)在讲到滑动摩擦力时,提问:你们捉过黄鳝和泥鳅吗?好捉吗?怎样才能捉住?(2)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先拿一块大镜子,让学生站在镜子前通过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与自己有什么特点?(3)在《压强》的教学中,先向学生出示一首顺口溜:“踏长征,过草地;遇沼泽,受阻滞;老红军,忙铺梯;人安然,谁释疑?”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图中事实,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重量基本相同的人步行和坐雪橇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呢?这与什么有关呢?(4)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先演示有趣的物理实验:用一张较硬的纸盖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用手扶住,将杯子倒过来(让纸片朝下),手慢慢离开,纸片掉不下来,水也流不出来。然后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会体会到一种阅读成就感、阅读的乐趣,从而建构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初步形成爱好阅读的能力,学生因而变得乐于阅读。

2.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拟定阅读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阅读教材,使他们逐步形成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在教材中寻求信息答案的阅读兴趣。阅读提纲的设置最好要较多较详细具体,能包罗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能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例如,(1)在《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学中讲微波通信时,可以这样设置:微波的波长、频率在什么范围?微波通信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缺点?为什么?(2)在《太阳能》教学中设置:太阳的大小?太阳的构造?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哪两种?

这样学生就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获取有用的信息答案,易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学生的阅读能力,消除学生对阅读的畏惧感和厌烦情绪感。

二、根据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物理知识是多方面的,不同方面的物理知识其阅读理解方法是有差异的。可根据不同的要求,从不同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对物理概念、规律要带有目的地去阅读

要求学生在物理阅读时应重视基础,狠抓关键。对于基本概念、规律要逐字逐句地读,对其中的重点字句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重点字句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了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与区别,只有把这些字句弄清楚、搞准确,才能把握概念和规律。

例如,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成立的条件时,应注意有两种不同介质同时存在且光线必须是斜射入而不是直射。对“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只要理解了其中的关键词“同一种”“均匀”“一切”“固有”,就不会出现“光的'传播路线总是直线的”“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这类错误了。对一些形式相似但本质不同的概念,通过对比阅读正确区分,建构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能力,使学生对阅读终身受益。

2.正确引导学生对例题、习题的阅读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大多要通过解题来体现,因此读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尤其是讲解例题、习题时,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自己将题一读了事,而应该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细心读题,并引导学生分析清楚题目涉及的范围、条件、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并结合题意看图或画图,其中要特别注意关键字眼和隐含条件,如“正常发光”“恰好”“平衡状态”“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等;这样,学生通过对例题、习题的阅读能敏锐地觉察题示“信号”,发现题中“隐含”条件,弃去“多余”条件,抓住问题的实质并能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热值为1.26伊107J/kg 的干木柴7.5kg,能使250kg,30 益的水温度升高到

A.120益B.100益

C.90益D.无法确定

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指导学生阅读:

(1)学生通读全题。

(2)标关键词“一个标准大气”“不计热量损失”“完全燃烧”.

(3)分析该过程所涉及的内容。燃料燃烧放出热量Q 放=mq,Q 吸=cm(t-t0)。

(4)学生写出题目中所给出的物理量。已知量:q=1.26伊107J/kg,m=7.5kg,m=250kg,t0=30益;隐含量:水的比热容C=4.2伊103J(/ kg・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时水的沸点是100 益。

分析至此,这道题目的求解便找到了突破口,解起题来便能游刃有余了。通过以上的指导阅读,学生能更好地明确认真阅读题意的重要性,这样能更好地建构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分析、理解知识的结构,最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3.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物理图象的阅读

物理图象以简洁、直观的语言,创设了特定的物理情景,描述了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它有着丰富的内涵,物理学习时切不可轻易放过。如,晶体的熔化图象与凝固图象极易混淆,阅读时应加以区别,弄清“同一条倾斜直线”“相似的几段折线”在熔化图象、凝固图象中分别表示什么。再如“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形式相似,通过读图可加深理解振动与波的联系与区别。读图时要明确:图象的横轴、纵轴各代表什么?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将作何变化?认真读图,有助于对物理问题深入思考,碰到具体问题还能借助图象方便地处理。通过指导学生对物理图象的阅读,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物理现象、规律更易于分析理解、归纳,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规律。同时,更易于学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建构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中“阅读材料”的阅读

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的“科学世界”“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了解物理科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知道我们身边充满物理现象。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所蕴含的美妙、生动、有趣的一面,如“科学世界”栏目中选择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如救命的安全气囊、从火车到火箭、半导体、酒精浓度检测仪、扬声器是怎样发声的等。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渗透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能建构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兴趣,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05.

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钺,刘先捍。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03.

篇10: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育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育学论文

摘要: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的很多知识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来呈现的, 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理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能力, 整理组合仪器的能力, 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处理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能力; 培养;

中学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以实验为基础来让学生学习知识, 深刻的理解相关的定律、定理, 因为物理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的观察, 而更多的来源还是物理实验。同时,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抽象, 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学透知识必须要重视物理实验, 这就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方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 也为学生将来在专门的科学技术领域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培养观察能力

从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说, 应该是经历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感性认识的基础就是观察, 它是思维和智力活动的源泉。在物理实验能力方面, 观察能力是最基础的一种能力, 是进行实验操作和得到实验结果的重要依托。那么, 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 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操作之初就要告诉学生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 也就是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 让学生每次实验注意观察, 然后回答问题或发表见解, 最后由教师评价、纠正。而观察内容的解析则是需要一定的引导的, 要想使学生能通过操作的过程和现象看到本质, 一下子抓住主要的东西, 我们在教学中可采取分阶段的办法, 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1. 知道观察阶段。

也就是观察什么, 观察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要提醒学生不要被一些表象化的东西所吸引或者干扰, 要明确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在初二物理的起始阶段, 教师应该利用好导学案, 为学生设计观察提纲, 例如测量平均速度。

2. 自觉观察阶段。

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中对实验的要求, 自己写出实验提纲, 教师检查并纠正, 同时提出一些学生易忽视思考的问题, 如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在此阶段学生常会出现实验失败, 观察不全面等现象, 都应该允许学生再做。观察要舍得花时间, 适当适时的总结指导, 多鼓励学生。

3. 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进入初三, 物理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摆脱观察提纲独立运用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观察, 教师结合教材实际提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通过三阶段的培养训练, 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识别仪器且正确使用的能力

物理实验是需要物理仪器作为支撑的, 而不同的实验应用的实验仪器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在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识别实验仪器且能够正确使用, 这是实验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 (1) 待测物理量不能超过仪器量程, 避免超过量程而损坏仪器。如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就不能用体温计来测;要测3节干电池串联后的电压, 电压表的量程就不能选0-3V. (2) 仪器的精确度要符合实验要求。如要测量硬币的直径就不能用分度值太大的刻度尺。 (3) 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使用天平测质量时, 要掌握调平衡的方法, 要知道天平的左右盘各放什么等等。此外, 使用仪器前还要会调零, 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 然后再进行正确的操作使用、读数以及正确记录测量值等。

三、整理组合仪器的能力

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能把仪器正确的放置、安装、连接, 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实验。实验后还要能把仪器恢复成原状。对于有些实验, 如电学实验, 仪器放置不当会导致连线复杂、操作麻烦、导线交叉杂乱、检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可在实验前根据要求画好的电路图, 再按有关 (如正负极) 的顺序连接, 就显得容易了。教师也可以在理论教学完成后给学生做实验示范, 再鼓励学生独立去操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保证实验成功。

四、处理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

处理数据和归纳结论时, 教师应教会学生以下方法: (1) 比较分析法, 对数据或现象进行纵向和横向观察比较, 再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 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 (2) 公式法, 把数据代入公式, 计算出结果后进行概括得出结论, 如伏安法测电阻。 (3) 图像法, 建立坐标系, 描点、绘图、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一般规律, 如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五、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这个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求比较高, 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要求学生能认识研究的问题, 找出理论依据, 根据现有器材合理设计实验, 进行测量, 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

除了上述内容外,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任重道远,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高度的责任心, 对教师而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才能有好效果:

1. 思想上要重视, 要深刻认识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 做好平时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实验。

3. 成立课外实验小组, 进行一些小实验, 小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兴趣。

4. 把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平时的物理教学中,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的实验, 先探讨交流再总结规律。

5. 建立必要的评估考察制度, 如练习、考试、实验操作比赛等, 这些都是督促和逐渐培养学生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手段。

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物理实验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强化对于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广大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J].科技资讯, 2006 (2) .

[2]魏静月。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知音励志, (2) .

[3]刘瑞芬。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 .

[4]朱正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 .

篇11: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确实如此,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独立创新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而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一问题更是我们必须审慎思考的。

论文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探究能力  兴趣

前言

踔形锢硎且幻攀分重要的课程,对学生今后发展路径的选择具有深远影响,但同时,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从课堂实际教学来看,同学们普遍反映比较难入门,究其原因,可能与老师在教学中将抽象概念向形象事物转化的能力尚不到位,导致学生难以听懂,最终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执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紧紧依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的转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主动研究发挥出的潜能是被动激发出来潜能的五倍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将着力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

一、培养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靶巳な亲詈玫睦鲜Α保学生作为年轻人,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这一特征,不要主动将书本原理,规律等一股脑抛给他,而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通过物理现象去发现规律,总结原理,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物理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就像相声演员一样,不能把包袱(物理原理)过早的抛出来,而要引导观众(学生)自我探索,这样才能使之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成就感。比如在教初中物理中有关光的相关课程时,就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两个物理魔术,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通过学生自我研究揭秘魔术的方法来达到传授物理知识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谖锢斫萄疃中,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通过手段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通过亲身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从而真正领会科学的精神与真谛,获得学习的愉悦感,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有关磁性知识时,可以结合的春节联欢晚会有关“驯导金鱼”的魔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该魔术中磁性知识是如何应用的,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去揭秘魔术,从而自主探究得到磁性中相吸和互斥的规律。

三、要变抽象为形象,克服学生物理思维障碍

砜怂荚谖ㄎ锉缰し兴狄“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说“一切事物的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因而我们教师在教授物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不能照本宣科,实行填鸭式教学,这样只会使抽象的物理原理更加枯燥,学生的畏学厌学情绪更加严重。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普遍的物理学原理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和现象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到的日常生活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过程,实现对物理原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举个例子,我们在教学有关光和声的传播速度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因此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这样一种抽象的知识灌输完全对学生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因为学生对光和声的速度毫无感性体验,但是,如果我们通过下雨天看到闪电的时间早于听到雷声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的话,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抽象概念难以把握的问题,学生也能够迅速将生活现象与物理原理相结合,并且还会为解释了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而充满成就感,从而学习兴趣也就会更加浓厚。

四、重视引导、传授学生探索的方法

湃擞性疲菏谌艘杂娌蝗缡谌艘杂妗Q生的具备探究问题的.兴趣之后,我们教师就应该传授他们探究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到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首先要“扶”,通过各种测试,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夯实,让学生在知识储备与抽象思维上都有所提高、使之具备“渔”的基础。其次,要做好“引”的工作,教师要通过各种物理现象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进行正确的探究判断,形成与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甚至可以实行科研申报制,对好的实验设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而更加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积极性。

五、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恰当运用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タ萍嫉姆⒄梗为新时代的物理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我们物理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通过多媒体演示技术,变抽象为形象,更加生动有趣的开展物理的教育教学工作。

堑梦夜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前的有过一段著名的发问:我国这么多年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却出不了顶尖的大师级人物。他的这个发问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不仅反思我国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诚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足是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基础教育中的应试化所导致的学生思维僵化,创新能力不足,探究兴趣不浓厚才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物理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切记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从而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注释

[1]杨太忠.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传造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

[2]吴本刚.在美术课改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

[3]中小学教材教学,.11.

[4]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

篇12:初中物理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路径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路径论文

初中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实验观察能力是学生开展实验学习的起跑线,更是进行实验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学习的效果,进而导致学生在这门学科中的学习出现困难,影响整个学科的学习效果。下面本文就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一谈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基础

我们知道,要让学生针对实验内容进行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观察目的是保障学生进行有效观察的前提条件。观察目的具有鲜明的指向性,直接指向实验的最终目的和结论。没有明确目的的观察,犹如盲人摸象,是不能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的,课堂教学也将变得无效。比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时候,我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的观察效率,在实验开始之初就强调了实验的观察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观察要求:细致地观察凸透镜物距、呈现的像到凸透镜之间的像距、以及成像的特点,等等。并告诉学生观察这些内容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成像的特点以及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尝试着寻找出凸透镜成像的具体条件。这样学生们就有了具体的观察目的,有明确的目的开展观察并记录所观察的数据,避免了学生在实验中没有目标的观察,从而提高了观察的效率,保证了学生观察的高效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可见,实验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能够很好地规范学生的观察活动,保证实验观察的顺利进行和实验观察的有效性,对于实验的实际效果、作用非常明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就是要从明确学生的观察目的入手。

二、形成科学有效的观察顺序是保障学生进行高效观察的重要条件

实验观察作为一种相对专业的实验能力,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能,其中重视科学有效的观察顺序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要想实验观察扎实、高效,必须具有科学有效的观察顺序,按照这个顺序开展观察,才是最优的观察过程,也是最有效的观察过程。比如,在学习温度的时候,有一个课堂演示的.实验:通过人的手指接触3杯不同温度的水,让学生形成不同的温度体验,得出人的感觉是不精确的。要想知道具体的温度是多少,有必要使用工具进行温度的测量。这样一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工具测量温度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对3杯水的实验观察顺序和操作顺序直接决定着实验的效果和实验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按照科学顺序进行实验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观察,才能实现实验要达到的最终目。实验观察的顺序性要结合实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无论是什么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按照实验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这种科学有效的观察顺序是保证学生高效观察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步骤。

三、增强学生的对比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观察思维的灵活性

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既有有用的信息,也有无用的信息,学生对这些信息不能一概地进行无分辨的观察,一定要结合实验的目的,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判断和筛选,以增强学生的对比意识,在对比中发现实验现象的本质,提高观察的实际效果和数据的有效性。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时候,就需要利用对比的方法,分别观察水在沸腾之前的状态特点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水在沸腾之后的状态变化和温度特点。通过对比,学生能够对沸腾的全过程形成直观的、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最终实现学生对沸腾现象的理解,认识沸腾现象的本质。所以,在初中物理的实验观察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需要优化观察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对比的思维,促进学生提高观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正确认知。增强学生的对比意识能够提高学生观察思维的灵活性,这种能力的形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要实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措施,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要让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观察顺序,这是保障学生进行高效观察的重要条件;增强学生的对比意识,这是为了促进学生提高观察思维的灵活性。

篇13:[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中学生写作文,一个主要毛病是空空洞洞。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总之,没有具体、细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绍,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

实践反复表明,光是“抄词语”、“背范文”,是不能从根本上治好学生作文中的“干瘪症”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

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来。如不留心观察和分析,就会稍纵即逝、一闪而过。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个例子。必须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讲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学生懂得,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只要精心选择,深入开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一面》《背影》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极好教材。

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当学生逐渐注意观察生活时,教师要联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一、由表及里,深入思索。一次,有个学生清晨上学,经过学校传达室,听到老传达员打电话到供电所,大声地问路灯为什么还不关掉,随即又听见老传达员火爆爆地对着话筒叫:“什么?什么?忘记了?长着脑袋干什么的?说得轻巧,忘记了。这是浪费,是不负责任!”这个学生听了,到班上又告诉其他的同学。语文教师听到了,觉得很有意义,就启发同学们议论:传达员为什么要“多管闲事”管到供电所去?又为什么要“发了火”?是不是态度不好?他为什么把误时关灯说成是“浪费”“不负责任”,甚至责备对方“长着脑袋干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课后,有些同学还特地走访了老传达员,了解到他平时所做的许多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他们便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稿子。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感人。二、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不易“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的细致逼真。许多同学写有关“运动会”的命题

[1] [2] [3]

篇14: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论文

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论文

[摘要]观察是表现的先导,积极地去看是素描教学培养观察力的基点,而整体、联系、本质地观察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三个准则,也是素描认识的思路和导向。

[关键字]素描教学观察能力整体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各美术院校中的各个专业都将素描列为必考科目。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迅速提高基础造型能力和考试水平的有效途径。造型能力的提高必须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观察能力属于感觉能力的范畴,但是感觉能力很大程度上受观察能力的制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感觉能力必须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在素描练习中,应当始终把培养观察能力并使之敏锐、准确、深刻放在首位。

一、培养科学的观察态度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和开端,也是中学生认识事物、探索规律、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在素描教学中,动态、角度、透视复杂多变,学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去描绘对象。培养科学的观察态度首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不论是教师讲理论课,还是在示范过程中都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好奇而不能做到深入细致、全面的观察,甚至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达不到应有的观察效果。要克服这些弱点,就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有目的地去观察。我在具体教学中一贯都是这样严格要求的。如:在示范头像四分之三角度时,要求学生观察:教师的执笔方法、作画步骤;五官的透视变化;结构线的穿插组合;用笔用线的虚实轻重等等。通过一系列有目的地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明确、清晰、完整的.观察效果。

其次,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观察。如:在分组教学时笔者非常注意训练学生规范操作和认真观察。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去做,但也发现有的学生不尊重客观事实,盲目照抄,结果画面中出现的是一个五官扭曲错位、结构混乱的怪面人。对于此类现象,笔者在教学中着重强调其危害并单独指导他们。

除了有科学地观察态度外,还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一种整体、联系、本质地观察可视形象特征的方法

它是从研究形体结构的存在形式这一根本点出发的艺术的许多规律具有科学性。为此,我们可以将素描学习中科学的观察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1、从整体出发去观察形象特征。

在素描中,做到“始终从整体出发和刻画形象,始终使局部服从于整体特征,表现局部只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整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在教学中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督促学生整体地观察,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照着去做,相反,只盯住局部,被局部吸引,死抠某个局部,而忘记忽略画错了整体特征,却是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作画只能一笔一笔地画,只能从局部下笔直到画完,客观上也就容易养成从局部出发看问题的不良习惯。素描中出现的形象松散歪曲、比例失调、色调花乱、透视不统一等常见的毛病,主要来自于这一习惯,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 总之,要从整体出发观察和刻画局部,观察和刻画局部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整体,从整体着眼,画整体时照顾局部,画局部时要考虑整体,这是观察和刻画形象的原则,它反映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整体---局部---更完善的整体,我们一定要学会运用这个公式来指导学生的观察和作画实践。从整体出发是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核心,任何客观存在的形体形象均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受整体的制约,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一个整体形象中,局部与局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有其内在联系的。包括解剖关系、空间关系以及透视变化上的联系等等。在观察物象时我们不仅要丛整体出发进行观察,还要运用联系的方法进行观察。例如在画头像时,不仅要观察其基本特征,还要进一步研究头脸、五官在解剖上的内在联系,包括比例、位置、高低起伏、前后空间、左右对称以及各器官形象特征的相互联系等等。这就是联系的观察方法。它是对从整体出发观察的补充和深化。

从实践的角度看,联系地观察往往是整体观察的桥梁,要通过联系观察的训练,逐步扩大视野,增强对整体内容的把握能力,达到从整体出发的彼岸。

2、本质地观察形象特征。

任何表面现象都以本质为依据,现象只是本质的反映。不认识不理解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现象。反而会被现象所迷惑,从而产生某种盲目性。

对形象本质特征的观察和理解,不仅是为了画准形象也是提高审美能力和掌握艺术表现语言的需要。艺术形象不等于自然形象,艺术的美也不等于自然的美。艺术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对自然形象加以提炼和概括,且付于它艺术的美感,这种提炼和概括的艺术处理,必须是在认识到形象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重视给学生讲透形象的本质结构、内在的解剖关系等知识点,以达到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养成科学的观察态度,掌握了整体地、联系地、本质地观察方法,就可以克服局部孤立地、表面地看问题的错误。当然要取得科学的观察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勇于实践善于学习,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坚持不懈是能取得成功的。

[参考文献]

[1]丁厚祥,师范院校公共美术教程,南高大学出版社,1993,9

[2]中国美术教育,,1(10)

篇15:立体几何教学中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论文

立体几何教学中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技校生学习立体几何重点应放在培养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想象能力上。因为观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作图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保证,想象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

【关键词】立体几何教学;能力培养

【Abstract】The technical students study the solid geometry in order to improve integration capability, that is, the ability of observation, drafting and visionary.Because observation is the foundation , drafting is the guarantee, visionary is the key of learning the solid geometry.

【Key words】Solid geometry teaching;Ability training.

立体几何在技校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到能否学好“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可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这门课时都常感力不从心,其共同的的体会是:立体几何课难教,学生不爱听,教学效果差。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学生初中平面几何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好,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立体几何实物的观察与想象能力的缺失。如何上好立体几何课?我以为,清晰的空间概念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所在。而“清晰的空间概念”的形成则必须培养起学生的两种能力,即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会看、会想并逐步形成习惯,使思维上升到自觉的水平。会看主要是让学生排除干扰,掌握看立体图的规律;会想就是指会在三维空间想象,突出想的范围、想的方法和规律,善于把实物转化为几何模型,掌握立体几何的思维规律。

1.观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

观察是发展数学表象思维的前提,而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形象,即人在思想中形成的事物的印象,例如在知觉金字塔、帐蓬、铅垂体的形象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般的锥体的感觉就是表象。更具体地说,构成锥体的那些面、线在人脑的表征,就是一种数学表象。比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一谈到“二面角”就能唤起主体头脑中河流大坝或平缓的山坡;一讲到斜线、射影,就会想起家乡田野中的电线杆。学生的表象思维的形成有一个逐步产生、发展的自我建构空间概念的过程。从学习一开始,学生就会努力通过自身观察建构表象。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对表象进行加工、调整、积累、补充、修改、提炼,最后真正建构起完整准确的表象,即通过原有的表象对新表象的同化、顺应,达到认知结构的平衡,取得良好的图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对现实事物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图形形成正确的表象,抓住图形的形成特征与几何结构、个别不同的各种表象,从而建立起学生自已的空间观念。对于技校学生而言,由于许多专业课要求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对零部件有直观的了解。所以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哪些是两个平行平面,它们具有哪些特点,说明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教室中墙面位置的观察看到:

(1)两个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因为如果有一个公共点它们就相交。)

(2)一个平面的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天花板上的任一条直线与地面平行,不然两个平面就有公共点了,就相交了。)

(3)左右的墙与前面的墙相交,得到的两条交线是平行的。(在教师的启发下也很快得到证明)

(4)教室内能否找到两条异面或平行的直线?(天花板墙面交线及地面与墙面的交线,墙面与墙面的交线中能够寻找出空间两条异面、平行、垂直、相交的直线。)

(5)通过书本显示二面角的特点。

当然,除了借助周围实物来进行观察引导,还可以通过制作模型进行观察、分析,然后抽象概括出准确的概念。比如在三垂线教学中,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将一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平面内,而另一条直角边移动成平面的斜线,让学生观察模型,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垂线定理。直观教具的使用,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授课中,由于班内学生人数多,用直观教具很难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模型的整体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立体几何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观察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观察是作图、类比、想象的基础,通过观察实物、模型能加强对空间图形的直观了解,对作图、演算极为有益。但要注意的是,观察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存在相应概念的原委以及它的基本形状,重要的是借此分析、概括出准确的概念。比如黑板代表平面,但要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

2.想象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

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考的能力。要正确地把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反映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并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理解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的特征。学习立体几何想象与思考是不可缺少的,当我们观察周围空间形象时,自然会去类比、想象这些空间现象有什么特征、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教室中线、面各种位置关系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1)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没有公共点就是平行,而平行就没有公共点。这两句话对吗?为什么?这里突出直线与直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才平行,而异面直线没有公共点,但不在同一平面内。

(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有一个公共点就相交,相交就有一个公共点。这两句话对吗?为什么?这里突出平面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就相交,且相交于过这点的一条直线,并指出公共点、公共直线的双重性,以及交点交线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有两个公共点?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这时两条直线重合,直线在平面内,平面与平面就相交于过两点的定直线。

(4)如果平面与平面有三个公共点时位置关系如何?这里突出相交与重合两种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引出联想问题。

另外,立体几何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对于角的概念,我们要弄清平面上的角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在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它们都可以转为平面上的角来计算。对于“二面角”的定义,为什么这样定义?如何作“二面角”?这些都需要学生去思考和想象。

平面几何的许多结论也可类推到空间去。从平面几何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类推出空间两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再类推出空间两平面的相互关系。又从平行四边形类推平行六面体,从多边形类推出多面体,从圆类推出球,等等。要学好立体几何,上述种种问题和思路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索和想象,才能领会它的真谛。

总之,“会看、会想”是技校学生学好立体几何的最为重要的能力,也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作为一个技校数学教师应在这块教学中加大力度,下好功夫。当然动眼、动脑也不能离开动手,它们是同一过程中的共同行为。只有观察透了,才能对作图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图形,才能正确分析、思考、想象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演绎和计算各种空间度量。 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最佳,还有待于同行们的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护理专业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医学论文发表多少钱

医学论文发表评职称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实验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本科中医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
《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合集15篇)】相关文章:

新课标小学教学论文2023-11-19

小学德育针对性教学的有效措施论文2022-11-21

护理毕业论文2022-05-14

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实践体会论文2023-10-21

油画设计实践过程体验与反省论文2023-06-23

护理论文开题报告2022-08-16

大学生读书节活动调查与思考论文2022-04-30

幼儿园科研工作计划2024-05-13

护理论文范文2022-04-29

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计划2023-01-24